成語的典故
成語的典故1
曹褒,字叔通,魯國薛縣(今山東勝縣東南)人,其父專門研究過周期的禮儀制度,曹褒十幾歲就跟著父親研究禮儀一類的學(xué)問。他仰慕叔孫通為漢高祖制定禮儀的功業(yè),不分晝夜地刻苦學(xué)習,常常忘記自己在什么地方。曹褒初舉孝廉,不久被授任圖(今河南妃縣南)令。在任期間,以禮儀管理縣政,以恩德影響民俗,治理得非常出色。有一年,五個小偷在困縣作案被衙役捕獲。太守馬嚴非常痛恨偷盜行業(yè),暗示曹褒立即殺掉五個小偷。曹褒說:“小偷罪不至死,如果無原則地服從上級指令,殺掉不該殺的人,有造我的處世準則。我寧肯得罪上司,絕不向權(quán)力妥協(xié)。”后來,曹褒因這件事被降為功曹。
當時漢章帝在位,他認為朝廷的禮儀制度很不完備,應(yīng)重新制定,使之完善,于是命令百官詳加研討。曹褒當時在朝中任博士,他上書章帝。陳述意見,表示愿負責這項工作。皇帝很欣賞曹褒的見解,提升他為侍中,經(jīng)常在皇帝身邊充當顧問。有一次,皇帝向玄武司馬斑固詢問改制禮儀的事宜,班固說:“京城讀書人很多,他們對禮儀都有些研究,不妨多找些人議一議。”章帝說:“民諺道:‘在大道邊蓋房子,三年也蓋不起來’(作舍道邊,三年不成)。人多嘴雜,意見不一,什么事都辦不成。當年堯帝制定規(guī)章讓夔一個人就辦了。”皇帝知道曹褒對歷朝禮儀很有研究,即下詔,命曹褒主持這項工作。曹褒接受任務(wù)后,撰寫了從皇帝到百姓關(guān)于婚喪嫁娶的一系列文章,計一百五十篇,其中多半?yún)⒄涨按贫取3蓵螅俟僮h論紛紛,章帝下令,停止討論。
這段故事提醒后人,作事要果斷,聽取意見要善于選擇,否則人言人殊什么事都辦不成。曹老不僅是個出色的學(xué)者,還是非常稱職的地方官,值得敬仰。
成語的典故2
1.姜太公釣魚:
一個歇后語,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商紂暴虐,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大家知道,魚鉤是彎的,但是姜子牙卻用直鉤(那其實也不能叫鉤了)、不用魚餌,釣到了很多魚。文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古代人對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動跟他交談,發(fā)現(xiàn)這真是個大有用之才,招入帳下。后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tǒng)治,建立了周朝。
2.周公吐哺:
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聽說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為處理政務(wù),主持國家大權(quán)。管叔和他的諸弟在國中散布流言說:周公將對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訴太公望、召公奭(sh,式)說: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國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沒法向我們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為天下之業(yè)憂勞甚久,現(xiàn)在才剛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為了完成穩(wěn)定周朝之大業(yè),我才這樣做。于是終究輔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魯國受封。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卻洗一次頭要三次握起頭發(fā),吃一頓飯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來接待賢士,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你到魯國之后,千萬不要因有國土而驕慢于人。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禮賢下士之典實。
3.桐葉封弟: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發(fā)駕崩后,唐國發(fā)生叛亂。太子姬誦年幼,在周公姬旦的扶助下做了國君,史稱周成王。有一天,姬誦和弟弟叔虞一起在宮中玩耍。姬誦隨手撿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桐葉,把它剪成玉圭形,送給了叔虞,并且對他說:這個玉圭是我送給你的,我要封你到唐國去做諸侯。史官們聽后,把這件事件告訴了周公。周公見到姬誦,問道:你要分封叔虞嗎姬誦說:怎么會呢那是我跟弟弟說著玩的。周公卻認真地說:天子無戲言啊!后來,姬誦只得選擇吉日,把叔虞正式封為唐國的諸侯,史稱唐叔虞。不過,叔虞長大后,勵精圖治,以自己的智慧才能,帶領(lǐng)百姓興修水利,改良農(nóng)田,大力發(fā)展農(nóng)業(yè),使唐國百姓逐漸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成為唐人愛戴的封建郡主。唐叔虞死后,他的兒子燮繼位。因為境內(nèi)有晉水,便改國號為晉。山西簡稱晉,也由此而來。同時為了祭奠唐叔虞,還在晉水源頭、懸甕山下修建了一座祠堂來祀奉他,這就是晉祠。天子無戲言也因此流傳開來。
4.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代的人,兩人互相照顧,親如手足。鮑叔牙與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錢,賺了錢卻只要三分之一。鮑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滿,叔牙卻說:管仲家里窮嘛!后來,管仲當了大官,帶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敗仗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逃走。人們譏笑管仲膽小如鼠,是個沒有勇氣的人。這時,叔牙卻出來說: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親需要他奉養(yǎng),其實,他并不是個怕死的人。管仲和鮑叔牙都是齊國人。齊王有兩個兒子,糾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師。后來兩個公子為爭奪王位互相殘殺,公子糾被殺,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齊王小白推薦管仲,說: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請大王聘請他做宰相。齊王說:你是我的老師,我愿拜你為相。鮑叔牙語氣堅定地說:多謝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難得他對公子糾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業(yè),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齊王終于采納了鮑叔牙的建議,任命管仲為相。管仲整頓內(nèi)政、開發(fā)資源、發(fā)展農(nóng)業(yè),很快就使齊國強盛起來,當上了盟主。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5.老馬識途:
故事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yīng)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里走出山谷。時間一長,軍隊的給養(yǎng)發(fā)生困難。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個設(shè)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么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lǐng)。于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lǐng),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lǐng)路,帶引大軍出山谷。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后終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比喻有經(jīng)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6.風馬牛不相及:
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服虔注:牝牡相誘謂之風。公元前656年,齊桓公會盟北方七國準備聯(lián)合進攻楚國,楚成王(公元前682前626)知道了消息,覺得齊國是毫無道理的侵略,一邊集合大軍準備迎戰(zhàn),同時也決定派大夫屈完迎上前去質(zhì)問齊國。成語風馬牛不相及的典故,就是源于這一次交戰(zhàn)前的唇槍舌劍。后世則以風馬牛不相及、風馬牛、風馬不接、風馬、風牛等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
7.東道主:
東道主一詞,最早見于左丘明的《左傳》一書中的《燭之武退秦師》。文中的燭之武對秦穆公說: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意思是說:讓鄭國獨立存在,把它作為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當時鄭國在秦國東方),秦國使者來來往往,讓鄭國供應(yīng)他們的資財食用物資,對于您也沒有什么害處。這就是東道主一詞的由來。從此,東道主就成了主人的代稱,而且廣泛地使用起來了。
8.不欺暗室:
春秋時期,衛(wèi)國國君衛(wèi)靈公一天夜里聽到一陣馬車的聲音由遠而近,過一會悄無聲息,后來又由近而遠,衛(wèi)靈公感到奇怪便問夫人。夫人說是賢臣蘧伯玉,只有他始終如一堅持朝中禮制,衛(wèi)靈公派人去調(diào)查,果然是蘧伯玉。現(xiàn)指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不做見不得人的事。
9.陶朱公:
范蠡,字少伯,華夏族,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邑(今河南淅川縣)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道家和經(jīng)濟學(xué)家。被后人尊稱為商圣,南陽五圣之一,他雖出身貧賤,但是博學(xué)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傳說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西出姑蘇,泛一葉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間。期間三次經(jīng)商成巨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被視為順陽范氏之先祖。
10.太史直筆:
周靈王二十四年(前548)春,齊崔杼率軍伐魯,以報復(fù)去年孟孝伯對齊的討伐。五月十六日,齊莊公在城北設(shè)宴招待莒君,崔杼推說有病,不去赴宴。次日,齊莊公到崔杼家問候崔杼,乘機又與棠姜混在一起。棠姜原是棠公的妻子,棠公死后為崔杼所得,而齊莊公又和她私通。崔杼率領(lǐng)武士一擁而上,齊莊公登高臺請求免于一死,崔杼不答應(yīng)。齊莊公請求結(jié)盟或在太廟里自殺,崔杼均不答應(yīng)。后齊莊公跳墻,被人用箭射中大腿而落地,旋被殺死。崔杼弒齊莊公后,立齊莊公同父異母弟杵臼為君,即齊景公。崔杼為齊景公的輔相,執(zhí)掌朝政,慶封為左相。他們在太公宗廟里和國人結(jié)盟,要人們都親附崔氏、慶氏。崔杼殺了齊莊公,齊太史記載崔杼弒莊公。崔杼知道后便殺掉了太史。太史之弟接著這樣寫,也被殺。另一弟仍然這樣寫,又被殺。又有一弟還這樣寫,崔杼就由他去了。南史氏聽說太史都死了,拿著照樣寫好的竹簡前去,聽到已如實記載,這才回去。史官們?nèi)鐚嵱涗洑v史的精神,令人敬佩!秉筆直書從此成為中國史官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11.莊周夢蝶:
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一只蝴蝶,飄飄然,十分輕松愜意。這時全然忘記了自己是莊周。一會兒醒來,對自己還是莊周十分驚奇疑惑。認真想一想,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莊周這個故事一般稱作莊周夢蝶。在一般人看來,一個人在醒時的所見所感是真實的,夢境是幻覺,是不真實的。莊子卻以為不然。雖然,醒是一種境界,夢是另一種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莊周是莊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莊周看來,他們都只是一種現(xiàn)象,是道運動中的一種形態(tài),一個階段而已。簡單的一個故事,即表現(xiàn)了一種人生如夢的人生態(tài)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莊周與蝴蝶的關(guān)系揭示出來。形而下的一切,盡管千變?nèi)f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莊周也罷,蝴蝶也罷,本質(zhì)上都只是虛無的道,是沒有什么區(qū)別的。這叫齊物。
12.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xué),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xiàn)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zhuǎn),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jīng)學(xué)了。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diào),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xiàn)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
13.歧路亡羊:
一天,楊子的鄰居家逃失了一只羊。失主很焦急,請許多親友去尋找。過了一會兒,他來找楊子請求說:先生,我想請您家的仆人幫助我去找羊楊子了解情況后,奇怪地說:逃失了一只羊,竟要派這么多人去尋找,真是小題大做!那鄰居苦笑著解釋說:先生您聽我說,村子外有幾條岔路,人少了是不行的。楊子無奈,只好叫仆人幫他去找羊。過了一段時間,鄰居及其親友、楊子的仆人等都來到楊子家。楊子問他們:羊找到了沒有鄰居垂頭喪氣地表示沒有找到。楊子驚奇地問:你們這么多人尋找,怎么還會找不到的呢鄰居說,出村子上了大路后,有幾條岔路,岔路中還有岔路。越走遠,岔路就越多,簡直像蜘蛛網(wǎng)一樣。所以即使這么多人尋找,到后來也弄不清楚羊究竟是從哪條岔路上逃走的。楊子聽后沒有說話,但神色嚴肅起來,并帶有憂傷的成分。他的學(xué)生不解,問他道:先生,一只羊不值多少錢,再說逃走的那只羊也不是先生家的,您為什么要如此憂傷呢楊子聽了仍然沒有說話,有個學(xué)生把這件事告訴了一位名叫心都子的學(xué)者,他解釋說:岔路太多了,所以羊容易逃失。同樣的道理,讀書人因?qū)W說不一致而找不到真理,以致誤入歧路,一無收獲!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比喻事物復(fù)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
14.南門立木: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兩次實行變法,變法內(nèi)容為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zhàn)斗,實行連坐之法。開始推行革新時,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豎立一木,并告知:誰人能將之搬到城門,便賞賜十金。秦民無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頭搬到城門,果然獲賞五十金,從此宣示與開展孝公變法,史稱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稱贊商鞅的詩中以一言為重百金輕,來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15.雞鳴狗盜:
戰(zhàn)國時代齊國的孟嘗君,是四大公子之一,他養(yǎng)了食客三千多人,個各都有特殊的才能。一旦孟嘗君遭遇困難,食客們一定全力相助,幫他解決困難。秦昭襄王一向很仰慕孟嘗君的才能,因此就派人請他到秦國作客。孟嘗君為了報答秦王的賞識,于是就送上一件名貴的純白狐裘,作為見面禮。孟嘗君與秦昭襄王二人一見如故,秦王對于孟嘗君的才華也是非常敬佩,因此就想拜他為宰相。但是秦王對孟嘗君的寵幸,引起了秦國大臣的嫉妒,于是有許多大臣就在秦王面前說孟嘗君的壞話。起先秦王并不理會,但是大臣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秦王進讒言,最后孟嘗君終于被軟禁起來了。
孟嘗君遭到軟禁后,就派人去求秦王的寵妾燕妃幫忙。但是燕妃卻說:如果孟嘗君送我一件和皇上一樣的白狐裘,我就替他想辦法。孟嘗君聽了燕紀的話,不禁暗暗叫苦:白狐裘就這么一件,現(xiàn)在要到那里再去找一件白狐裘呢
就在這時候,有一位食客自告奮勇地對孟嘗君說:我有辦法,明天以前我一定可以弄回一件白狐裘來。這天晚上,這位食客就偷偷進入皇宮,學(xué)著狗叫把衛(wèi)士引開,順利地偷回當初獻給秦王的那件白狐裘。孟嘗君利用白狐裘收買了燕妃,燕妃果然替孟嘗君說了不少好話,過了沒多久,秦王就釋放了孟嘗君。
孟嘗君害怕秦王臨時反悔,因此一被釋放就馬上喬裝改,趁著月黑風高的夜晚,來到了秦國的邊界函谷關(guān)。只要通過了這道關(guān)口,秦王就奈何他了。可是現(xiàn)在是深夜,城門緊閉,根本沒有辦法出關(guān)。孟嘗君一行人內(nèi)心真是急死了,城門必須等到雞鳴才會開放,但是如果等到天亮,又怕秦王發(fā)現(xiàn)他們逃走了,而派人追趕他們,這該如何是好呢就在這時候,忽然有位食客拉開嗓子,學(xué)著雞鳴喔喔喔,一時之間,全城的雞都跟著一起鳴叫。守城門的將兵一聽到這么多公雞在叫,以為天亮了,于是就按照規(guī)定把城門打開了。孟嘗君一行人就這樣子平安通過了函谷門,離開秦國,回到齊國去了。現(xiàn)指指微不足道的本領(lǐng)。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成語的典故3
“鳥盡弓藏”這則成語的意思是鳥給打光了,打鳥的彈弓就被收藏起來。比喻事成之后,功臣被廢棄或遭害。
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越世家》,蜚(同“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春秋末期,吳、越爭霸,越國被吳國打敗,屈服求和。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任用大夫文種、范蠡整頓國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訓(xùn),使國家轉(zhuǎn)弱為強,終于擊敗吳國,洗雪國恥。吳王夫差兵敗出逃,連續(xù)七次向越國求和,文種、范蠢堅持不允。夫差無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營中,信上寫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獵狗沒有用處了,就被殺了煮肉吃;敵國滅掉了,為戰(zhàn)勝敵人出謀獻策的謀臣沒有用處了,就被拋棄或鏟除。兩位大夫為什么不讓吳國保存下來,替自已留點余地呢?”文種、范蠡還是拒絕議和,夫差只好拔劍自刎。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在吳宮歡宴群臣時,發(fā)覺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為范蠡投湖自殺了。可是過了不久,有人給文種送來一封信,上面寫著:“飛鳥打盡了,彈弓就被收藏起來;野兔捉光了,獵狗就被殺了煮來吃;敵國滅掉了,謀臣就被廢棄或遭害。越王為人,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大夫至今不離他而去,不久難免有殺身之禍。”文種此時方知范蠢并未死去,而是隱居了起來。他雖然不盡相信信中所說的話,但從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踐疑忌。一天勾踐登門探望文種,臨別留下佩劍一把。文種見劍鞘上有“屬樓”二字,正是當年吳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殺的那把劍。他明白勾踐的用意,悔不該不聽范蠡的勸告,只得引劍自盡。
成語的典故4
典源出處
《三國志 ·魏書 ·邴原傳》 注引 《邴原別傳》 曰:“ (邴原) 欲遠游學(xué),詣安丘孫崧。崧辭曰: ‘君鄉(xiāng)里鄭君(玄),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鄭君學(xué)覽古今,博聞強識,鉤深至遠,誠學(xué)者之師模也。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謂以鄭為東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文選· 陳琳 〈為曹洪與魏文帝書〉》:“怪乃輕其家丘,謂為倩人。”張銑注:“魯人不識孔子圣人,乃云:‘我東家丘者,吾知之矣。’言輕孔丘也。”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 ·慕賢》:“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少長周旋,如有賢哲,每相狎侮,不加禮敬; 他鄉(xiāng)異縣,微藉風聲,延頸企踵,甚于饑渴。校其長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魯人謂孔子為東家丘”。
釋義用法
魯國孔子家鄉(xiāng)的人看不起孔子,說: 不就是我東鄰的孔丘嗎? 我早就知道了。后用此典表示鄙陋無知,不識賢人才士。
用典形式
【家丘】 唐 ·高適: 宅相予偏重,家丘人莫輕。”
【不知丘】 宋 ·蘇軾:“魯人豈獨不知丘,蹸藉夫子無罪尤。”
【東家丘】 唐 ·李白:“宋人不辨玉,魯賤東家丘。”宋 ·辛棄疾:“寂寞東家丘何在,縹緲危亭小魯。”清 ·丘逢甲:“人師我愧東家丘,儒書無能解國憂。”
【笑東家】 明 · 高啟:“薄俗相輕吾敢怨,魯人猶自笑東家。”
【敬東家】 唐 ·許渾:“楊子可曾過此里,魯人何必敬東家。”
【魯東家】 宋 ·劉筠:“職清唐內(nèi)相,宅僻魯東家。”宋 ·黃庭堅:“圣學(xué)魯東家,恭惟同出自。”
成語的典故5
【成語】棄暗投明
【讀音】qi an tou ming
【解釋】離棄黑暗的舊勢力,投向光明的新力量。
【出處】元;尚仲賢《單鞭奪槊》楔子:高鳥相良木而棲,賢臣擇明主而佐。背暗投明,古之常理。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呂奉先乘夜襲徐郡》:公之勇略,世所罕有,奈何屈身于楊、韓之徒?曹將軍當世英雄,其好賢禮士,天下所知也;今日陣前,見公之勇,十分敬愛,故不忍以健將決死戰(zhàn),特遣寵來奉邀。公何不棄暗投明,共成大業(yè)?《三國演義》第三十回《戰(zhàn)官渡本初敗績 劫烏巢孟德燒糧》:公既與 曹公 有舊,何不棄暗投明?《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馬超大戰(zhàn)葭萌關(guān) 劉備自領(lǐng)益州牧》:公何不棄暗投明,以圖上報父仇,下立功名乎?明;梁辰魚《浣紗記傳奇;交征》:何不反邪歸正,棄暗投明。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今將軍既知順逆,棄暗投明,俱是一殿之臣,何得又分彼此。《封神演義》第五十六回:不但骨肉可以保全,實是棄暗投明,從順棄逆,天下無不忻悅。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六回:展爺?shù)溃何铱幢姷苄纸允钱愋展侨狻=袢涨》臧诖耍m則目下革職,將來朝廷必要擢用。那時眾位兄弟何不設(shè)法棄暗投明,與國出力,豈不是好?王朝道:我等久有此心。老爺倘蒙朝廷擢用,我等俱愿效力。
成語的典故6
屢見不鮮
陸賈是楚漢相爭時期劉邦手下的一名說客,因為學(xué)富五車所以常常被派到各個諸侯國去,在他才高八斗的學(xué)識基礎(chǔ)之下,經(jīng)常口若懸河勝辯而回。劉邦對他一直以來都很賞識,對他也是封官加爵不斷的升遷。劉邦死了以后陸賈辭去官職回到雍州過起了隱居的生活。
陸賈育有五個兒子,在他們長大成人以后陸賈便把他的積蓄平均分配給他的兒子們,叫他們以此為基礎(chǔ)自力更生開創(chuàng)自已的天地。
陸賈對他的兒子們提出了一個條件,他對兒子們說:我將在這一年的.時間里帶著數(shù)十名身著霓裳羽衣的歌舞侍者們外出游玩,這其間無論經(jīng)過你們哪一個家庭,你們都要用好酒好菜盛情款待我們,千萬不要以為我會經(jīng)常來就不需要用禽獸來如待我們。他還跟兒子們說如果他在誰的家里度過百年,他的侍從跟隨身的物品就歸誰擁有。果然在這之后他帶著貴重的寶劍跟侍從們四處游山玩水,輪流在各個孩子家里吃住,數(shù)十天便換一家,他的兒子們都十分聽從父親的訓(xùn)話,哪家也不敢對陸賈有一絲一毫的怠慢。
成語的典故7
南宋末,金國不斷南侵。辛棄疾參加了抗金義軍。后來,他在南宋朝廷里,歷任湖北、江西、湖南、建安撫使。
他不僅是個愛國英雄,還寫了很多充滿戰(zhàn)斗激情的詞文。由于主和派的打擊,他在上饒帶湖旁,度過18年退隱生活。1203年,朝廷任命他為浙東安撫使兼紹興知府。他常與住在紹興鑒湖旁的愛國詩人陸游議論國家大事。第二年春,宋寧宗要他去京城,征詢他對北伐金國的意見。臨行前,陸游送他一首長詩《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詩中說:辛棄疾是管仲、蕭何一流人物,做浙東安撫使大材小用了。
辛棄疾到了京城,皇帝只安排他做鎮(zhèn)江府知府。不久,這位愛國英雄在憂憤中病逝。
后來,人們以“大材小用”作成語,比喻才能高,職位低,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
成語的典故8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圣”,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xué)者之一,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稱為孔圣人。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xué)的風氣,是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教學(xué)時孔子提出了“啟發(fā)式”教學(xué)的思想。
從教學(xué)方面而言,孔子反對“填鴨式”、“滿堂灌”的作法。要求學(xué)生能夠“舉一反三”,在學(xué)生充分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chǔ)上,再進行啟發(fā)、開導(dǎo)。孔子曾對他的學(xué)生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意思是說:“我舉出一個方面,你們應(yīng)該要能靈活的推想到另外幾個方面,那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
后來,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意思是說,學(xué)一件東西,要可以靈活地思考,運用到其他類似的東西上。
舉一反三,列舉出一件事情,進而以此類推知道其他許多事情。比喻從懂得一點,類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推論,能觸類旁通,善于學(xué)習,能夠由此知彼。就比如從我們的生活說,如果我們看到枯葉從樹上落下,從而類推得出秋天到了,天氣會轉(zhuǎn)涼,早晚要加衣服之類的一個過程就算是舉一反三。
成語的典故9
捕風捉影
谷永,字子云,長安(在今陜西西安市)人,漢成帝時擔任過光祿大夫、大司農(nóng)等職。
漢成帝二十歲做皇帝,到四十多歲還沒有孩子。他聽信方士的話,熱衷于祭祀鬼神。許多向漢成帝上書談?wù)摷漓牍砩窕蛘務(wù)撓傻赖娜耍驾p而易舉地得到高官厚祿。成帝聽信他們的話,在長安郊外的上林苑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賜福,花了很大的費用,但并沒有什么效驗。
谷永向漢成帝上書說:我聽說對于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萬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為不正的人蒙蔽。現(xiàn)在有些人大談神仙鬼怪,宣揚祭祀的方法,還說什么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藥,壽高得像南山一樣。聽他們的說話,滿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馬上就能遇見神仙一樣;可是,你要尋找它,卻虛無縹緲,好像要縛住風、捉住影子一樣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賢明的君王不聽這些話,圣人絕對不說這種話。
谷永又舉例說:周代史官萇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辦法幫助周靈王,讓天下諸侯來朝會,可是周王室更加衰敗,諸侯反叛的更多;楚懷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靈保佑打退秦國軍隊,結(jié)果仗打敗了,土地被秦削割,自己做了俘虜;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藥,結(jié)果一去不回,遭到天下人的怨恨。最后,他又說道:從古到今,帝王們憑著尊貴的地位、眾多的財物,尋遍天下去求神靈、仙人,經(jīng)過了多少歲月,卻沒有絲毫應(yīng)驗。希望您不要再讓那些行為不正的人干預(yù)朝廷的事。
漢成帝認為谷水說得很有道理,便聽從了他的意見。
成語的典故10
韶口辨,曾晝?nèi)占倥P,弟子私嘲之曰:“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
釋義“便便”肥大的樣于,本意是形容人的肚子大。現(xiàn)在有時用來比喻人的某種丑態(tài),合有貶意。
故事東漢桓帝當政的時候,陳留郡有個讀書人,名叫邊韶,字孝先;他很有些文才,在沒有當官的時候,教了幾百名學(xué)生。
邊韶很有口才,說起話、講起課來頭頭是道,從沒有回答不出問題來的。不過他有個毛病,就是愛打磕睡。因為他人胖,肚子大,打起磕睡來,學(xué)生看他的模佯很好笑。
有一天,他又和衣打磕睡。他的學(xué)生就私下編了句順口溜嘲笑他:“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意思是:邊孝先是個大肚皮,懶得讀書。只想睡覺。不料邊韶醒來后,很快知道了這個順口溜,于思馬上編了幾句順口溜作答:“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王經(jīng)笥。便欲眠,思經(jīng)事。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它的意思是:邊是我的姓,孝是我的字,大肚皮,是裝著五經(jīng)的竹箱子。只想睡覺,去思考五經(jīng)的事。睡夢中可以會見周公旦,安靜時可以與孔子有相同的心意。老師可以嘲笑,這規(guī)矩出自哪家經(jīng)典?
成語的典故11
典源出處《史記·趙世家》:“趙簡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醫(yī)扁鵲視之,出,董安于問。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 在昔秦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疾與之同,不出三日疾必閑,閑必有言也。’居二日半,簡子寤。語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游于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
釋義用法趙簡子得病,昏睡不醒,過了兩天醒來后對人說,我夢中在天帝處很快樂,與眾神在天上游玩 (鈞天: 中央之天),演奏盛大的樂舞,非常動人。后以此典表現(xiàn)做夢或夢境; 也指歌舞演奏,多指宮廷樂舞。
用典形式
【鈞天】 南朝宋 ·孔寧子:“鈞天異三代,廣樂非韶夏。”唐·李商隱:“鈞天雖許人間聽,閶闔門多夢自迷。”元·王惲:“聽鈞天,侍瀛池內(nèi)宴,長樂歌鐘。”
【天帝樂】 宋·劉筠:“簡子最知天帝樂,孟家惟信紫姑靈。”
【鈞天樂】 晉·傅玄:“因王長公謁上皇,鈞天樂作不可詳。”唐·王維:“來預(yù)鈞天樂,歸分漢主憂。”唐·韋元旦:“璚簫暫下鈞天樂,倚綴長懸明月珠。”
【鈞天奏】 清 ·黃遵憲:“如聞廣樂鈞天奏,想見重華蓋地圖。”
【鈞天夢】 宋·范成大:“一封朝奏鈞天夢,萬里江行魏闕心。”清·張令儀:“翻羨長眠人,不醒鈞天夢。”
【鈞天游】 宋·蘇轍:“閉門卻掃誰與語,晝夢時作鈞天游。”
【夢鈞天】 唐·蘇味道:“微臣從此醉,還似夢鈞天。”宋·王安石:“鑿井未成歌擊壤,射熊猶得夢鈞天。”
【簡子魂】 宋·劉筠:“不因九奏清塵耳,天路應(yīng)迷簡子魂。”
【趙簡聞樂】 南朝梁 ·劉孝勝:“趙簡猶聞樂,周儲國上賓。”
【鈞天九奏】 五代·毛文錫:“遙聽鈞天九奏,玉皇親看來。”
【鈞天廣樂】 宋·辛棄疾:“鈞天廣樂,燕我瑤之席。帝飲予觴甚樂,賜汝蒼璧。”
【帝所鈞天】 宋 ·蘇軾:“肆華筵,間作脆管鳴弦,宛若帝所鈞天。”
【歌壓鈞天】 唐·曹唐:“歌壓鈞天閑夢盡,詔歸秋水道情深。”
【廣樂奏鈞天】 唐·太宗:“娛賓歌湛露,廣樂奏鈞天。”
【無夢到鈞天】 宋·陸游:“白首有詩悲蜀道,清宵無夢到鈞天。”
【鈞天夢帝鄉(xiāng)】 宋·王安石:“追攀坐嘆風塵隔,空聽鈞天夢帝鄉(xiāng)。”
【帝樂奏鈞天】 唐·司馬逸客:“傳聞帝樂奏鈞天,儻冀微身備王弦。”
成語的典故12
我有一本書,它的名字是《成語典故故事》。它長二十五厘米,寬十厘米,高三厘米,呈長方體形狀。這本書的封面是一個古代官員,坐在地毯上,頭戴鑲金官帽,留著長長的白胡子,穿著橙官裙,披著紫官衣,手拿竹簡,這個人就是著名軍事家——孫武。他的背后有一個騎兵隊,個個橫刀立馬,舉弓拉拏。騎兵隊旁邊還有一個步兵團,個個拿盾舉矛,好不壯觀!翻開書,你會被里面的人物、故事吸引住的。這本書內(nèi)容豐富,分為古代戰(zhàn)爭故事和哲語兩大類。《背水一戰(zhàn)》中的韓信用兩千士兵將趙國軍旗一換,讓其余一萬人引趙而出,背水結(jié)陣的士兵因為沒有了后路,也回身猛撲敵軍。結(jié)果趙軍四處逃散,二十萬趙軍就這樣白白地被一萬多的漢兵打敗了。這本書還有二個部分,是解釋和出處,并含有古文,插圖和一些珍貴字畫。這本書也很實惠,全國統(tǒng)一定價才三十六元。這本書是我的朋友,它教給我了許多知識,我把它介紹給你們,希望它也成為你們的朋友。
成語的典故13
【釋義】
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在路上聽來的話,就在路上傳播。
【用法】
現(xiàn)在用來形容沒有根據(jù)的傳聞。
【出處】
這則成語出自《論語·陽貨》:“子曰:'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漢書·藝文志》:“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成語故事】
戰(zhàn)國時,有一個叫艾子的人在路上遇到愛說空話的毛空。毛空神秘地告訴艾子,有一戶人家養(yǎng)的鴨子,一次下了一百個蛋。艾子不信,說:“不會有這樣的事吧?”毛空說:“那可能是兩只鴨子下的。”艾子仍不信。毛空就增加鴨子的只數(shù),但不愿減少已說出的鴨蛋的數(shù)目。艾子當然不會相信。過了一會兒,毛空又對艾子說:“上個月,天上掉下一塊肉,有十丈寬,三十丈長!”艾子又不信。毛空便改口說那肉有十丈長,十丈寬。艾子不愿意再聽他胡說下去了,便反問他:“世上哪里有十丈長、十丈寬的肉?還會從天上掉下來?是你親眼所見嗎?你剛才說的鴨子是哪一家的?現(xiàn)在你說的那塊肉又掉在什么地方?”毛空被問得啞口無言,只好語無倫次地說:“那都是在路上聽人家說的。”艾子聽后,大笑。他轉(zhuǎn)身對他的學(xué)生說:“你們可不要像他那樣道聽途說啊!”
成語的典故14
典源出處
《世說新語·惑溺》:“韓壽美姿容,賈充辟以為橡。充每聚會,賈女于青璅 (xuo)中看,見壽,說 (悅) 之。恒懷存想,發(fā)于吟詠。后婢往壽家,具述如此,并言女光麗。壽聞之心動,遂請婢潛修音問。及期往宿。 壽捷絕人, 逾墻而入, 家中莫知。自是充覺女盛自拂拭,說 (悅) 暢有異于常。后會諸吏,聞壽有異香之氣,是外國所貢,一箸人,則歷月不歇。充計武帝唯賜己及陳騫,余家無此香,疑壽與女通,而垣墻重密,門閤急峻,何由得爾? 乃托言有盜,令人修墻。使反曰:‘其余無異,唯東北角如有人跡。而墻高,非人所逾。’充乃取女左右婢考問,即以狀對。充秘之,以女妻壽,”《太平御覽》卷九八一引《郭子》 (晉·郭澄之撰) 謂為陳騫女事,一般皆稱引 《世說》賈女事。《晉書·賈充傳》 亦載。
釋義用法
賈充女于宴會時窺見韓壽,心中悅慕,因婢通情而與之私通,賈充因韓壽身有異香而識破,而隱秘其事,以女嫁給韓壽。后以此典表現(xiàn)男女私情; 或指異香等。
用典形式
【竊香】 宋·何籀:“堪怨! 傅粉輕狂,竊香俊雅,無計拘管。”
【偷香】 唐·李端:“折步教人學(xué),偷香與客熏。”
【韓香】 宋·周邦彥:“問甚時卻與,佳音密耗,寄將秦鏡,偷換韓香。”明·徐渭:“即使囊空買不成,韓香竊卻未相應(yīng)。”
【遺壽】 宋·黃庭堅:“早梅獻笑尚窺鄰,小蠻竊香如遺壽。”
【外國香】 宋·楊億:“鬢減前秋綠,衣消外國香。”
【賈女香】 宋·黃庭堅:“漢宮嬌額半涂黃,入骨濃熏賈女香。”
【偷香椽】 明·唐寅:“應(yīng)門未遇偷香椽,墜溷翻成逐臭夫。”
【韓壽沉】 元·耶律楚材:“瑤琴莫撫相如引,寶鼎休焚韓壽沉。”
【韓壽香】 南朝梁·劉孝威:“月纖張敞畫,荷妖韓壽香。”唐·劉禹錫:“秦嘉鏡有前時結(jié),韓壽香銷故篋衣。”
【異香寄壽】 清·納蘭性德:“異 香專寄壽,射鳥莫過馮。”
【香傳賈娘】 唐·楊巨源:“香傳賈娘手,粉離何郎面。”
【香寄韓壽】 北周·庾信:“盤龍明鏡餉秦嘉,辟惡生香寄韓壽。”
【賈氏窺簾】 唐·李商隱:“賈氏窺簾韓椽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賈閣香空】 元、錢抱素:“花明柳暝,念賈閣香空,謝池詩冷。”
【韓令偷香】 宋·李清照:“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韓令偷香,徐娘傅粉。”
【韓壽偷香】 宋·歐陽修:“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天賦與輕狂。”
【韓椽偷香】 宋·楊億:“應(yīng)知韓椽偷香夜,猶記潘郎擲果年。”
【韓壽畏香飛】 宋·晁回:“陶潛知夢穩(wěn),韓壽畏香飛。”
【然香望韓壽】 南朝陳·盧詢:“然香望韓壽,磨鏡待秦嘉。”
成語的典故15
黃粱美夢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位姓盧的讀書人,人稱盧生。這一年,盧生要進京考取功名,走到邯鄲時天已到中午了。于是,他在邯鄲北邊找了一家客店,住下來歇歇腳。恰巧,道士呂翁也住在客店里。于是,盧生和呂翁就坐在一張席子上,說東道西地談起來。
盧生看看自己身上破舊的衣服,嘆口氣說:我是一個讀書人,本應(yīng)當早早考取功名,做上高官,痛痛快快過一生。可是我沒有趕上好運氣,直到現(xiàn)在還這樣窮困,真叫人傷心啊!聽了盧生的話,呂翁笑了笑說:我們這樣不是也很好嗎不過你想得到榮華富貴,我可以滿足你的欲望。說著,從挎袋里掏出一個青磁枕頭,遞給盧生說:你枕上這個枕頭睡一覺,就什么都有了。
這時,店主人正在生火做飯,洗好的黃梁米剛剛下到鍋里。盧生枕上呂翁給自己的青磁枕頭,不久就進入夢鄉(xiāng)。盧生夢見自己先是娶了一位富貴人家的小姐,妻子不但美貌動人,而且陪嫁了許多東西,家里很快富裕起來。第二年,他進京趕考考中了進士,不久又做了京城里的長官。后來,他因領(lǐng)兵打仗有功,受到皇帝的獎賞,并做了朝中最高的宰相官,掌握著朝中的大權(quán)。他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亭堂樓閣。出門有兵馬前呼后擁,回來后有美女陪伴。他有5個兒子,個個都有學(xué)問和才干,而且都做了官。他的5個兒子又生有十幾個孫子,真是子孫滿堂,福祿齊全,享受到了人間的奢華富貴生活。他一直活了80多歲,才辭官不做了。正在這時,一聲雞叫,盧生從夢中醒來。他睜眼一看,呂翁仍然坐在旁邊,自己身上還是那身破舊衣服。店主人家蒸煮的黃梁飯冒著熱氣,還沒有熟呢!
盧生想想幾十年榮華富貴,竟是短暫的一夢,很覺驚異。呂翁笑道:人生就是這樣!要想真正地享受榮華富貴,必須靠自己的雙手去努力,去創(chuàng)造。
現(xiàn)在,在邯鄲市北不遠處,還有盧生祠。人們還沿用黃梁夢夢黃梁黃梁美夢邯鄲夢來比喻不切合實際的幻想,或是某種欲望的破滅。
【成語的典故】相關(guān)文章:
成語典故07-20
讀書的成語典故06-11
成語“指鹿為馬”的典故02-28
成語“先憂后樂”的典故02-28
亡羊補牢的成語典故04-19
安步當車成語的典故03-30
同舟共濟的成語典故03-20
成語典故大全07-20
成語的歷史典故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