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教學設計
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學習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以及解題方法,能正確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
2.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和總納概括的能力。
3.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關注培養(yǎng)學生主動的探索意識、靈活的思維品質過程中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
重點與難點:
溝通比與分數(shù)之間的聯(lián)系,理解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和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課前讓每一個學生到生活中調(diào)查某些事物各組成部分的比,并且說一說是怎么獲得這些信息的。
一、引發(fā)階段
1、情境誘發(fā)
陳叔叔和王叔叔,他們倆合資開了一家文具廠,經(jīng)過一年的辛勤經(jīng)營,除去交稅、發(fā)工資和擴張等費用,還凈多10萬元。他們坐在一起商量分錢的事。(課件)(陳叔叔和王叔叔,合資開了一家文具廠,一年的凈利潤是10萬元。他們兩人各應分得多少錢?)
2.猜猜看,他們是怎么分這10萬元錢的?如果我再給你這條信息---(陳叔叔和王叔叔兩人投資額的比是2:3,構成例1)你還是堅持原來的觀點嗎?
3.陳叔叔和王叔叔各分得多少萬元?你會算嗎?
二、探究階段
1、自主探索
先自己獨立嘗試著解答,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訴你們小組內(nèi)的同學,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比比誰的方法更好。
2、集體交流。
哪個小組先上臺發(fā)言?其他同學可要聽仔細了哦!如果有不同的解法可以補充交流,聽清楚他們的方法了嗎?誰再來說一遍?
其他同學有意見或不明白的地方嗎?可以向發(fā)言人提問。
答案是否正確呢?你們有什么辦法驗證?
3、你們覺得哪種方法比較簡便,和前面的知識聯(lián)系最密切,而且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
4、分析歸納
這種應用題有什么特點?(告訴我們總數(shù),按照比例分成幾部分)
你們在剛才的解答過程中,已經(jīng)探索出了一種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那就是按比例分配。
一個數(shù)量按照一定的比例來進行分配,這種分配方法叫做。
5、你見到過、聽說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按比例分配的情況嗎?
我省中考熱點學校招生計劃按比例分配
證券市場中股票發(fā)行是按比例分配的。
美國總統(tǒng)大選各州選票是按比例分配的。
在建筑業(yè)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按比例分配。
三、實踐應用
只要你做個有心人,你一定會有很多收獲。其實在你身上也藏著按比例分配的學問呢!
出示:身體中的按比例分配12周歲的兒童頭部與頭以下的高度的比一般是2:13。
看到這條信息,你想到了什么?說說你的身高,算一算自己的頭部的高度,看看你估計得準不準?(我的身高是150厘米,我的頭部高度約是多少)
四、情境延續(xù)
1.再看例1
文具廠在張叔叔和王叔叔的經(jīng)營下,越來越紅火。第二年,李叔叔也投資加入。他加入一年后,純利潤可能會達到多少萬元?這時,他們?nèi)烁鞯枚嗌偃f元?出示(這一年,張、王、李三人的投資分別是4萬元,5萬元,3萬元)
2.嘗試解答,同桌互相討論。
3.展示交流各種方法,你打算如何檢驗?
4.這題與剛才做的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告訴我們總數(shù),都是按照比例分成幾部分(都可以看成占總數(shù)的幾分之幾)
不同點:剛才是兩種量的比,現(xiàn)在是三種量的比。
五、發(fā)展應用:
1、有些同學不但數(shù)學學得好,還十分愛看書。學校校長非常支持,決定投入6000元,添置一些科技書、故事書和優(yōu)秀作文選。假如你是校長,會把這6000元按照怎樣的比來分配?
1:2:3代表什么?你為什么要這樣設定?
1:1:1表示什么意思?(平均分)
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比,算一算各花多少錢?
反饋交流。
有用1:1:1來解的嗎?哪種解法最簡單?
按1:1:1分配就是平均分,平均分是特殊的按比例分配。
2、甲乙兩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25,兩數(shù)之比為2:3。求甲數(shù)與乙數(shù)。
3、六年級有92名學生參加三個課外興趣小組。第一組與第二組人數(shù)的比是2:3,第一組與第三組人數(shù)的比是3:4。三個小組各有多少人?
六、反思評價
1.在這節(jié)課中,你最喜歡哪一部分知識的學習?為什么?還有什么疑惑嗎?
2.在這節(jié)課中,你的同桌哪些地方最值得你學習?
【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02-23
小學正反比例教學設計03-19
比和比例復習的教學設計(通用13篇)05-24
《比例的應用》的教學反思03-20
比例的基本性質小學教案設計01-31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jīng)》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