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訓練一年級學生識字能力
怎樣訓練一年級學生識字能力
一、借助漢語拼音在教學的全過程中讀準字音。
1.在預習時讀準字音。預習字音的要求是:①對照田字格中的生字用方框把文中生字連音節(jié)框出,相同的生字只框一個。②目視雙行把課文讀幾遍,要讀準每一個字音。③把方框里的帶音節(jié)的生字讀三遍,邊讀邊記字音。 ④試讀田字格中的生字,看自己記準了多少,讀不準的可再看文中的音節(jié)。由于預習的要求明確、具體,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自覺運用漢語拼音這個工具去讀準字音。
2.第一課時落實對生字讀音的檢查。第一課時,教師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再讀課文。采用自讀自聽,互讀互聽,一人或幾人讀、大家聽,以及“接龍讀”,“分組賽讀”等方式檢查學生是否讀準每一個字音;檢查學生是否能把課文讀通順。在此基礎上,教師把容易讀錯的生字用卡片或小黑板出示,檢查每一個學生掌握的情況。
3.詞句訓練時注意矯正字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后,教師要憑借詞句,訓練學生把課文讀懂,讀出感情。由于多次讀課文,生字復現(xiàn)率高,一旦發(fā)現(xiàn)有讀得不準的字音,師生都及時進行矯正。
4.記憶字形,書寫生字時鞏固生字讀音。教師要求學生分析記憶字形時先讀出字音,再分析記憶。對照田字格的范字書寫生字時,先小聲讀出生字的音,再書寫,寫完一個再小聲讀一遍,把識字和寫字緊密結合起來。
二、訓練學生用多種方法理解字義。
理解字義是識字教學的重點,容易被忽視。一年級教材要求學生掌握的400多個生字,80%左右都是兒童日常生活詞匯,具體形象。只要充分利用課文所提供的語言環(huán)境和插圖,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以及漢字本身的特點,學生就能理解。我們根據(jù)“大綱”要求字不離詞的原則和識字要和發(fā)展思維、發(fā)展語言、認識事物結合起來的原則,結合兒童身心特點,采用各種直觀手段訓練學生掌握一些理解字義的方法,并在反復運用中形成初步能力。
1.結合詞句理解字義。識字和學詞是分不開的。因為有的生字本身就是一個單音節(jié)詞,有的生字是構成詞語的一個語素,有的雙音節(jié)詞兩個語素都是生字,所以學生學習生字時,能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具體了解生字詞所表達的意思才算真正掌握了字義。從“看圖學詞學句”開始,教師就告訴學生,結合上下文反復讀生字詞所在的句子是理解生字詞的一種好方法。并在教學中不斷強化這種訓練。比如理解“廣”字(第二冊《祖國多么廣大》)教師讓學生讀最后一句“我們的祖國多么廣大。”并且聯(lián)系前三句的意思說出“廣大”就是“很大很大”的意思,對“廣”的字義也就理解了。然后啟發(fā)學生讀出自豪之情以加深對“廣大”一詞的理解。在一年級教材中,結合詞句理解字義的生字還很多,而且隨著年級的升高,這類生字逐漸增多,因此從一年級起就要訓練學生反復運用這種理解字義的方法以形成初步的能力。采用此種方法,一定要密切結合語言環(huán)境,給學生讀書、思考、議論的時間,還要訓練學生把理解到的意思完整、通順地說出來,達到識字和發(fā)展思維、發(fā)展語言相結合的目的。
2.看圖理解字義。一年級教材圖文并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插圖、幻燈、簡筆畫等直觀手段訓練學生理解字義的能力。又如“叢”(第二冊《明明上學》)教師在黑板上畫了一株草和一叢草,讓學生根據(jù)直觀形象說出“草叢”的意思,落實了對“叢”字的理解,然后擴展到對“花叢”、“樹叢”的理解,使學生通過識字提高了認識事物的能力。
3.運用形聲字的特點理解字義。漢字是表義的文字,漢字中有80%左右是形聲字,一年級教材中的形聲字是比較典型的。比如“稼”、“爬”、“裝”等,教學中,教師結合具體的字對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進行了分析。逐漸地,學生便能根據(jù)形旁去推測字義。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字義。兒童的生活豐富多彩,很多字義他們在生活中已有體會,只要聯(lián)系他們的生活實際便能加深對這些字義的理解。
5.看實物理解字義。有的生字的意思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需要借助實物來理解。教《蔬菜》這一課時,教師出示了一株還殘留著幾朵黃花的小白菜苗,幫助學生分清“根”、“莖”、“果實”各指植物的哪一部分,有了這樣的鋪墊,課文的難點很容易就突破了。用以上幾種方法訓練學生理解字義,必須根據(jù)教材所提供的語言環(huán)境,在學文中有機進行,而且要反復讀,在讀中理解,理解了再讀。不管采用哪種方法,教師都要充分調動學生觀察、思考、表達的積極性,使識字和認識事物、發(fā)展思維、發(fā)展語言結合起來。
三、訓練學生用各種方法分析記憶字形。
在讀準字音、理解字義的過程中,雖然學生利用“無意注意”識記漢字的字形,但這種記憶是輪廓性的,很多筆畫較復雜的字需要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具體分析才能準確記憶。漢字的筆畫、筆順、間架結構和常用的偏旁是分析記憶漢字的基礎,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安排的順序,訓練學生牢固掌握。做到會讀會寫各種筆畫和偏旁,嚴格按筆順規(guī)則寫字。根據(jù)漢字本身的特點和一年級學生認知特點,我們教給了學生以下一些分析記憶字形的方法。
1.筆畫分析法。獨體字一般按筆順規(guī)則說出筆畫名稱來記憶。
2.結構分析法。合體字一般采用分析偏旁和部件來記憶。有些合體字的部件學生不認識,比如“低”字的部件“氐”,這部分仍可用筆畫分析法記憶。采用此種方法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觀察某些筆畫的細微變化以便把字形記得更準確。
3.增減或調換偏旁部件的方法。形近字多,同音字多是漢字的特點,也是識字教學的難點,教師教學生用增加和調換偏旁的方法以熟帶新記字形。比如學了“青”字,用增加和調換偏旁的方法,學生可記裝清”、“睛”、“請”等字的字形。采用此種方法分析記憶字形時,教師強調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異同。學生通過眼看、腦想、口述,不但記住了字形,而且發(fā)展了思維和連貫語言的能力。
4.運用造字規(guī)律分析記憶字形,由于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占主導地位,想象力豐富,教師運用漢字指事、會意、象形等造字規(guī)律訓練學生分析記憶字形活躍了思維,激發(fā)了興趣。記“殺字,學生說:“人”像傘的傘面,兩點像降落傘的繩子,“十”像拴在降落傘上的人。在記字形的過程中,學生觀察想象,興趣盎然,學得主動積極,使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生動活潑的場面。
5.編順口溜記字形。利用兒童生理、心理特點,讓學生編順口溜,生動活潑地記字形。既可擺脫識字的單調、沉悶,也可提高識字效率,還能達到發(fā)展學生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能力的目的。
6.在寫字中記憶字形。學生在觀察田字格的范字書寫生字時,教師要求學生做到每個生字寫三遍,第一遍看一筆寫一筆,第二遍看一部分寫一部分,第三遍默寫出來。這樣學生通過寫字鞏固了對字形的記憶。學過的字詞要在聽說讀寫中正確運用才是真正掌握,同時,字詞在反復運用中也才能鞏固,字詞的復現(xiàn)率越高,學生的識記效果越好,所以教師要采用口頭和書面組詞,說話寫話,指導閱讀注音讀物等方式使識字和聽說讀寫結合起來,達到運用字詞,鞏固字詞的目的。
【怎樣訓練一年級學生識字能力】相關文章:
怎樣培養(yǎng)一年級學生的觀察能力03-28
小學一年級上識字計劃02-13
一年級寫作訓練步驟02-10
足球訓練訓練計劃02-09
一年級計算能力怎么提高03-22
小學一年級語文綜合能力競賽試題11-22
關于《識字2》教學反思03-19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設計03-19
識字四教學反思5篇03-19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12課到識字4練習題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