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大自然的文字》的教學反思
課文《大自然的文字》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篇科普小文,本課圍繞“大自然的文字”分別寫了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大自然中都有哪些文字及怎樣才能讀懂大自然的文字。這里需要首先讓學生明確的是“文字”是人類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tǒng),從而使學生心感疑惑:大自然怎么會有文字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描繪了從天空到大地所呈現給我們的一頁頁鮮活有趣的大自然文字,這里需要突出的是鮮活有趣。從奇妙的天書到有趣的地書,作者把科普知識蘊于日常生活可見可感的現象,讓學生讀來感覺觸手可及,舉目可見。語言平白且富有兒童情趣,從而降低了理解課文的難度,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放手讓學生自已感悟,只在一些比較難理解的北極星的準確位置,砧狀云等地方稍作指點。
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如作者多處使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把星、云、鳥、石頭等自然界的生物比作“大自然的文字”;把天空、大地比作一本有趣的大書;把“向左右伸出兩個尖頭”的云山比作“鐵匠鋪里的鐵砧”;把樹林中的花崗石塊披著青苔的樣子說成“披著毛皮一般”等等,這些形象生動的比喻既準確地介紹了自然界的現象,又增強了說明的文學性。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我采用了讀的方式,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讀中去感受語言的魅力。文中的動詞運用也很有特色,如:搬、穿、爬、帶、走……作者采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形像地描述了漂礫的形成。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了一個“爬”字指導學生去理解,去感受作者作詞之妙!
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只是透過課文掌握了幾種大自然的語言還不夠。因此,透過文字揣摩作者如何圍繞課題去說清相關知識也是本課教學不可忽略的一點。文章第四自然節(jié)還可以看作天書和地書之間的過渡段。但它和以前學過的用“不但------而且”連接起來的過渡段稍有不同,因此教學中我也關注了這一點,指導學生去理解。
【課文《大自然的文字》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大自然的啟示》的教學反思03-20
棉花姑娘課文教學反思(精選21篇)10-14
課文《手指》優(yōu)秀教學設計02-27
語文課文《長征》教學設計03-03
課文《一棵小桃樹》教學設計02-28
《小蝌蚪找媽媽》課文教學設計02-11
課文《愚公移山》的教學設計(通用10篇)11-29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