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培訓心得體會參考(通用12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朗讀培訓心得體會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參考 篇1
在教學實踐中,我總是掌握不了讀與不讀的尺度,究竟該怎樣指導學生去讀?怎樣范讀出最佳的效果?今天經(jīng)過楊修寶老師的培訓和指導后,開始對朗讀及朗讀教學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培訓時楊老師就朗讀的方法和朗讀教學十二種策略進行詳細地講解和指導。朗讀時首先要調(diào)整好氣息,這樣才能做到字正腔圓;朗讀時還要處理好重音,而處理重音的方法有加強音量;增加音高;增加音長;重音輕讀。沒提到一種策略時,楊老師都舉出恰當?shù)睦樱龑覀內(nèi)ピ囎x體會。說句實話,在如此專業(yè)的老師面前,一向還自詡朗讀不錯的我,竟然多了幾分怯意。每次朗讀例句總是小聲的嘗試著。等聽過楊老師的示范朗讀后才知道了自己在朗讀上有多么大的差距。雖然很多理論的東西需要不斷地實踐去檢驗,不過通過這一下午的培訓到使我對朗讀產(chǎn)生了極濃的興趣。
這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教學環(huán)節(jié),課上要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教師就要善于以“趣”引路,以“情”導航。低年級的課文多以童話故事為主,情節(jié)生動,人物的對話內(nèi)容較多,最適合分角色進行朗讀,讓學生選定自己喜歡的角色,配之以自己的`理解進行朗讀,這其中最能體現(xiàn)出孩子們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對人物感情的把握,因為他們真正地做到了設(shè)身處地地去讀,去想,去參與,這時的孩子已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文章中的人物。這樣讀出來的語句必然趣味橫生。
要做到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朗讀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指名讀,分角色讀,上臺表演讀、誦讀,美讀等。不同的形式也給學生提供了朗讀的機會。配上樂曲來朗讀,又可以營造情境,能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活躍課堂氣氛,愉悅學生的心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課文內(nèi)容。
總之,朗讀作為一種有聲有色的語言藝術(shù),是把訴諸視覺的文字語言轉(zhuǎn)化為訴諸聽覺的活動。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重視朗讀在學習和教學中的運用,象白居易則是讀書以至“口舌成瘡”方有大成;韓愈是“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始成大家。愿借這一次的培訓,提高自己對朗讀的認識。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參考 篇2
我們xx小學請來顧老師對我們進行了朗誦培訓,培訓模式的基本程序是:首先把互動提到首位,青年教師讀文、現(xiàn)場點評、專家范讀、專家講座四個階段。
我最深感觸的是:通過青年教師的朗讀、專家聲情并茂的范讀與適時的指導、同事們學習的專注,令我感動,同時使我學到了不少東西。首先是打開了思路,專家提出的觀念讓我對朗讀課文教學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青年教師的朗讀讓我對比到了我們之間的差距,在深受啟迪的同時,也有所反思,深感當前教學任務(wù)的艱巨。在新課改的理念下,如何使語文朗讀教學工作煥發(fā)新的光彩,是我要值得深思、感悟的,在今后的語文朗讀教學中,針對自己的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與不足之處,以名師為榜樣,研究他們的教學藝術(shù)與教學思想,為我所用,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學更趨完美,努力提升語文教學朗讀水平。
這次學習我體會最深的的有以下三點:
一、發(fā)揮想象,配以肢體語言指導朗讀
每次朗讀,都要啟發(fā)學生想象,要變文字為圖畫,要眼睛看文字,腦海中要展現(xiàn)出相應的畫面來,從而入情入境。例如讀《所見》時要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人物,是你在喜、在憂,有了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像演員一樣扮演好各種角色,再配以相應的神態(tài)、動作就能讀得有味而傳神。不多我的年紀大了,做起來覺得別扭,看同事做覺得開心,賞心悅目。
二、老師的范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在平時里,我喜歡從投影機里放出朗讀,我以為只要他們能讀準音就行了,而今天顧老師站在我們中間精彩的范讀,以聲傳情,形神兼?zhèn)洌瑒t更能使我感到貼近也更能打動我,不僅使我對課文內(nèi)容產(chǎn)生感情,還使我受到感染。因此她每次范讀我?guī)缀醵寄馨盐規(guī)У轿恼碌那榫持校刮衣牭萌绨V如醉,情感也隨之跌宕起伏,這時的階梯室非常安靜,隨著顧老師的朗讀情感,我們的心和作者的心碰撞在了一起……很多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跟顧老師一起讀起來。同時讓我明白在耳濡目染中,范讀不但激發(fā)了學生朗讀的興趣。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可以觸及學生的`內(nèi)心,使學生及時把握住了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基本掌握了感情朗讀的金鑰匙。師的范讀很重要,可以把學生帶入文章情境,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相比之下投影里傳出的聲音聽起來很遙遠。
三、劃分節(jié)奏,改變符號
劃分節(jié)奏,由我以前總認為單一的,一成不變的。聽了顧老師的講解,讓我知道原來劃分節(jié)奏可以根據(jù)意境與理解詩意來劃分。但我有點質(zhì)疑(不敢提出)因為我沒做好準備。如果劃分的節(jié)奏與參考書不一樣,考試的時候批改試卷時,批改老師會改變答案嗎?還有標點符號,可以在讀書時這句的符號省去,那句的符號也可以省去。聽起來美感是有了。可是我還是質(zhì)疑,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是閱讀和作文的教學,而標點符號的掌握又是其中的一個難點,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在初步接觸和學習標點符號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我們?nèi)绻谄綍r中告訴他們這種朗讀方法,會不會對他日后閱讀與寫作造成影響,這也值得深思。蘇聯(lián)著名高級編輯布拉果曾指出:“標點符號就是標出思想,擺正詞和詞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使句子易懂,聲調(diào)準確。標點符號好比音符,它們牢固地縛住文章,不讓它撒落。”被選入教材的課文每一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它們不僅思想內(nèi)容積極向上、語言文字準確生動,而且標點符號的使用也極其講究。標點符號的學習也離不開朗讀。以前我們在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朗讀課文,也要讀出標點符號的語氣和情感、逗號停頓時間短,句號停頓長些。如教師能充分利用課文引導學生像推敲語言文字一樣去琢磨標點,感受標點之意蘊,體會標點之精妙,并創(chuàng)設(shè)情境使其學以致用,相信學生濫用標點符號的情況一定能得到改善。但今天顧老師這一招又是否創(chuàng)新呢?該值得借鑒嗎?我個人認為標點符號是――無聲英雄,朗讀指導時該怎樣使用真是見仁見智了。
此次培訓使我們?nèi)w語文教師受益匪淺,明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讓教師們清醒地認識到自身是專業(yè)成長的主體,只有教師自身具有不斷學習的動機和需求,并且不斷地付諸于行動,不斷地自我學習,主動積極地參加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并能在實踐中進行反思、分析、總結(jié),這樣才能使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得到提高。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參考 篇3
在小學語文課文中,幾乎每篇課文后面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充分說明了讀的重要性。而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往往是以老師講解、分析為主。因為怕學生的朗讀課文占用時間,把該講的重點內(nèi)容講不完,所以忽略讓學生去朗讀、自己去理解,而是老師一味地講、去灌輸、去講解,讓學生機械的來聽,來接受。這樣老師講得口干舌燥,而學生聽得枯燥無味。雖然該講的都講了,但效果甚微。9月份有幸又一次聆聽了趙介平院長一行的朗讀培訓后我想:如果讓學生自己多讀幾遍課文,學生不但自己可以把一些內(nèi)容簡單的地方理解清楚,還可以把整篇文章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作系統(tǒng)的了解。然后老師把重點內(nèi)容加以強化,學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礎(chǔ)上更加深了影響,這樣教師教得輕松的,學生學的也容易。
對于小學生來講,朗讀課文既是讀的訓練,又是說的訓練,多讀可以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初讀的要求概括講就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在初讀課文時要求一定要讀正確,讀準確文章當中的生字、新詞的發(fā)音,再讀正確的基礎(chǔ)上多讀幾遍,達到熟練流利的程度。這樣就能了解課文中的主要內(nèi)容。當了解主要內(nèi)容后,老師在加以指導、點撥,學生對文章中的人物的心理活動、感情色彩加深了理解,這樣讀起來就會有感情,學習起來就會有興趣。
如果忽視朗讀,強化字、詞與課文分析的話,就會使我們的學生永遠禁錮在字、詞、句階段,學生整體的語文能力,組詞、造句能力的提高就會受到影響,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難以提高。從當前的現(xiàn)狀來看,學生讀書的.時間少,而多數(shù)時間是老師分析、學生聽,這樣講的內(nèi)容肯定不是很全面,學生在理解上也就不是很完全,這種現(xiàn)象嚴重影響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多讀,是很有必要的。
在朗讀時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如范讀、領(lǐng)讀、分角色讀等給學生提供較多讀的機會,訓練其朗讀能力,從而提高讀的質(zhì)量。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參考 篇4
通過參加學校的朗讀培訓。使我增長了不少見識,也了解了一些朗讀的技巧,下面是我培訓后所學到的知識,和大家分享。
一、朗誦的語速
語速是指朗讀時在一定的時間里,容納一定數(shù)量的詞語。世間一切事物的運動狀態(tài)和一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總是有千差萬別的。朗讀各種文章時,要正確地表現(xiàn)各種不同的生活現(xiàn)象和人們各不同和思想感情,就必須采取與之相適應的不同的朗讀速度。
二、決定語速不同的各種因素
不同的場面急劇變化發(fā)展的場面宜用快讀;平靜、嚴肅的場面宜用慢讀。
不同的心情緊張、焦急、慌亂、熱烈、歡暢的心情宜用快讀;沉重、悲痛、緬懷、悼念、失望的心情宜用慢讀。
不同的敘述方式作者的抨擊、斥責、控訴、雄辯,宜用快讀;一般的記敘、說明、追憶,宜用慢讀。
不同的人物性格年青、機警、潑辣的人物的言語、動作宜有快讀;年老、穩(wěn)重、遲鈍的人物的言語、動作宜用慢讀。
三、朗讀速度的轉(zhuǎn)換
朗讀任何一篇文章,都不能自始自終采用一成不變的速度。朗讀者要根據(jù)作者的感情的起伏和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隨時調(diào)整自己的朗讀速度。這種在朗讀過程中實現(xiàn)朗讀速度的轉(zhuǎn)換是取得朗讀成功的重要一環(huán)。
四、注意問題
讀得快時,要特別注意吐字的清晰,不能為了讀得快而含混不清,甚至“吃字”;讀得慢時,要特別注意聲音的明朗實在,不能因為讀得慢而顯得疲疲沓沓,松松垮垮。總之,在掌握朗讀的速度時要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拖”。
五、教師朗誦技巧培訓總結(jié)
作為一名新教師,一段時間的培訓活動快要結(jié)束了,但是這段時間的培訓活動帶給我的收獲卻是無限的。
整個培訓過程中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各級專家的專題報告,有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展示,有名師與新教師的同備、同課、同研。也有學員的互動討論,更有專家的指導、引領(lǐng)。通過理論的培訓學習,現(xiàn)場的教學觀摩。因此,這段時間的學習,對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而且促進我教學上不斷成長
教師培訓的開設(shè)與參與學習是我能更穩(wěn)健地踏上神圣的三尺講臺的起始點。通過培訓,我們慢慢的適應了環(huán)境、適應了工作。因此,我們也由初來時的浮躁,在經(jīng)過領(lǐng)導的教導和同事的溝通交流,慢慢變的求實、務(wù)實起來。我們的品質(zhì)在這樣的人文環(huán)境中亦得到步步提升,我們的教學業(yè)務(wù)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以加強。
在培訓中,有經(jīng)驗的前輩的精彩講座一次次的激起我內(nèi)心的感應,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各位前輩老師的講座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受益匪淺。下面就是我在這次培訓中的一些體會:
一、多聽課,多學習
有位師兄在一年里聽了400多節(jié)課,這是多么的不容易,做任何事難在堅持。他告訴我們要多去觀察、聆聽優(yōu)秀老師他們是怎么去上課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聽的同時還要去學會思考,思是最關(guān)鍵的一步。
二、學會反思
1.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
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堂,就是教師講,學生聽,老師很少審視自己的教學是否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也不夠關(guān)注學生的參與度是否與自己有關(guān)。當學生出現(xiàn)與課堂教學不一致的行為時,只是一味怨學生,很少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適應了學生心理特點,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優(yōu)秀教師之所以優(yōu)秀,其特點之一,就是每節(jié)課后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改進教學,以增加課堂教學的魅力,達到及時調(diào)控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目的,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2.堅持每節(jié)課寫反思小結(jié)
給我們指點經(jīng)驗的學長告訴我們,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案和課堂,這樣進步會很快。鄒老師也提到堅持每天寫反思小結(jié),無意中你的教學水平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聽課后的體會
1、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學生獲取知識的結(jié)果,遠遠比不上他獲取結(jié)果的過程重要。讓學生在學習上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體驗,重要的前提是給予他在學習和研究知識的過程中主動思考與積極探究的時間與空間,這樣,他的體驗才是幸福而自信的。如: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一個很好的形式。
2、要學會欣賞學生
教師要在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觀念,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及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做到這一點,教師要學會欣賞每一位學生,發(fā)現(xiàn)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學生在老師的關(guān)注中,不僅會喜歡老師,喜歡上課,產(chǎn)生融洽和諧的師生情感,還會在課堂上積極表現(xiàn),快樂愉快地去學習
3、教師要有好口才,口齒清晰,說話抑揚頓挫。
其實好教師也是一個出色的演講家,他能夠把他的聽眾深深地吸引,讓聽眾隨著你而高興,傷心。好口才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靠平時鍛煉的,正如肖老師說的,每天到池塘邊朗誦課文半小時。幽默也是日積月累的結(jié)晶,所以每天得去留心聽聽其他老師上課哪些地方使學生哈哈大笑了。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參考 篇5
XXXX年7月5日到7月8日,我有幸參加榆次區(qū)教育局組織的培訓,本次培訓是由晉中學院院長趙介平及其帶領(lǐng)的專家團隊進行培訓的。三天半的培訓,不僅讓我領(lǐng)略了大師的風采,更重要的是讓我感受多多,收獲多多,讓我對閱讀教學有了更準確更深刻的認識。
心得第一句話――“朗誦與朗讀是不一樣的”,趙介平老師一開口就不同尋常,他讓我第一次明確了朗誦與朗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朗讀是朗誦的第一步,是脫離書本的實踐活動,需要手勢、眼神、姿態(tài)的'配合。朗誦是心理的調(diào)整與情感的醞釀,在深入理解作者的想法,細讀體會作者感情的基礎(chǔ)上把自己設(shè)想成作者的化身,用自己的嘴把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是對文章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自己要變成抒情主人公。
心得第二句話――“學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這是我本次培訓最大的收獲。從農(nóng)村長大,我的語音不太標準,如后鼻音一直發(fā)不到位,一些復韻母一直口型變化不明顯;在有感情朗誦課文方面更是不足,每逢指導學生朗誦時總感覺心有余而力不足,對學生只能是愛莫能助。在課上趙老師不僅細致耐心地講朗誦的理論知識,還教給我們許多朗誦的技能技巧,比如如何找重音,如何處理停頓與停連,如何處理音變等等。他一遍一遍給我們示范,一次一次的為我們糾正,讓我們在不同理解、不同表達(朗誦)的過程中領(lǐng)會朗讀的技巧――要“讀出韻腳,讀出音步,讀出意思,讀出言語關(guān)系,讀出意境”。坐在他的課堂上,周身被瑯瑯書聲包圍,我真正感受到了語文之美。
心得第三句話――“教師要傳道授業(yè)”,在培訓結(jié)束后我對自己的朗誦有了信心,目前我區(qū)正在開展“書香校園”活動,我想我應該把此次活動中學到的朗讀技能技巧教給學生,學生通過這種訓練既可以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誦讀水平,又可以增強對作品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培養(yǎng)人文情懷、人文精神,提升人的文化修養(yǎng),這種寓教于樂的好方法我們何樂不為呢?感謝區(qū)教委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我將帶著對誦讀的一貫熱情,將所學帶入日常工作,發(fā)揮最大效能。
在這幾天的學習中,我們大家一直都被感動著,一直都被吸引著。酷暑難耐,身兼數(shù)職的趙院長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為我們作課,他用那富有磁性的標準的男中音深深地吸引著在場的所有人,我忘不了趙院長平易近人的步步引領(lǐng),忘不了輔導老師的耐心指導,忘不了我們一起學習的熱鬧場面,此次培訓真乃“不虛此行”!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參考 篇6
聽罷這六節(jié)課堂授課視頻,對當下更廣泛地區(qū)內(nèi)的語文課堂教學又多了些許認識和了解,也有了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意見,寫出來和各位領(lǐng)導、同仁分享一下:
一、語文課堂中,朗讀教學不可須臾或缺
記得有位專家曾經(jīng)說過:“語文課堂區(qū)別于其他課堂的最大特點是有朗朗的讀書聲。”所幸的是,聽得這六節(jié)課中能發(fā)現(xiàn)朗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但是老師們對課文中朗讀的訓練效果也是全然不同的。有的老師非常注重對學生的朗讀的指導,比如《黃河頌》《羌村三首》這兩節(jié)課,老師在朗讀的節(jié)奏、重音處理等方面做的就比較到位,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朗讀水平有了相應的提高。但是也有的課堂,只是為了讀而讀,只是單純的感受性的讀,缺少指導,幾近于無效朗讀,比如《故鄉(xiāng)》一課。
我感覺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深入挖掘每一篇語文課文的朗讀點,繼而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shè)條件、各種形式地讀,且一定要有老師的指導、引領(lǐng),經(jīng)過老師的訓練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朗讀能力要有所提高。比如《故鄉(xiāng)》這篇文章,在我看來,楊二嫂和閏土20年前和20年后的語言的對比朗讀,就是非常好的朗讀訓練點,特別是20年后楊二嫂自私自利、怪腔怪調(diào)的語言和閏土幾近麻木、呆滯的語言,一定能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深刻體會他們的變化,了解當時封建制度對人們的殘害,課堂的效果一定會有飛躍。
二、語文課堂中,新課標理念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成分不足
當今教師在評課、說課中,在論文寫作中,都知道要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課堂,但是真正落實在每一堂課中,真有“想說愛你不容易”的感覺。這六節(jié)課堂中,我都感覺這一理念的滲透不突出,老師們還是不舍得放手,大多還是老師在“不遺余力”的講解,學生在被動的接受知識,看課的老師看的也索然寡味。比如,語言描寫的那節(jié)作文課,其實本身老師很有內(nèi)涵,設(shè)置的.課堂環(huán)節(jié)也非常有效,只是課堂上給學生們自主思考的時間太少了,關(guān)顧著在“趕路”了,學生也只是急著跟著“趕路”,更別說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合作探究”了。所以,真心感覺老師們只有新的理念來“武裝頭腦”遠遠不夠,必須要用它來“改變課堂”才是最有效的。
三、語文課堂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落實不夠
在這幾節(jié)課堂中,老師對于課堂的“語文味”都體現(xiàn)出來了,對于知識和能力目標、過程和方法目標體現(xiàn)的也不錯,只是啟發(fā)學生能聯(lián)系生活,落實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遠遠不夠。印象最深的還屬《故鄉(xiāng)》一課,最后在引導學生理解“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一處時,老師說“正如我們的人生之路也是如此,要多去嘗試,總是能有成功的一天”。這個地方感覺處理還可以,但是在我看來如果能讓孩子聯(lián)系生活,聯(lián)系具體的事件發(fā)表觀點,更具有思想教育意義。其他的幾節(jié)課中,對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達成都非常欠缺,包括《黃河頌》這樣的篇目做的都遠遠不夠。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參考 篇7
如約而至,我又走進了今晚的《朗讀者》,傾聽感悟不同的人不同的經(jīng)歷所擁有的相同的陪伴。今晚《朗讀者》的主題是陪伴,看完了心里卻久久難以平靜。
陪伴,可以有很多種,可以是很多類。今晚的陪伴,豐富、飽滿、深情、純粹、溫馨,每一段都閃閃發(fā)光打動人心。父親鄭洪升陪伴鄭淵潔一路寫作,母親陶艷波陪伴兒子楊乃斌求學十六年,蔣雯麗作為防艾大使陪伴艾滋病患者十四年,林兆銘五年時間獨自陪伴受傷野生動物,妻子唐國妹陪伴丈夫喬榛共抗惡魔。每一段經(jīng)歷,每一個故事,每一種陪伴,都彰顯著人性的光輝,都帶給我深深的感動,而我想說的是這位母親的陪伴。
楊乃斌八個月大的是失去了聽力,這對于一個家庭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災難。母親陶艷波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幸福的生命,拒絕孩子上聾啞學校,從小學開始就帶著小凳子成為兒子的同桌,陪著兒子上小學、初中、高中、直至大學畢業(yè),十六年的同桌,十六年的母子陪伴,十六年的辛酸磨練,終于讓兒子成為有用人才,讓兒子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這就是母親,這就是母愛,細膩、深沉、無私、堅韌。
這一段陪伴,看得我無法抑制地淚流不止,內(nèi)心的感動和震撼無以言表。楊乃斌的朗讀《不為什么》詮釋了母親十六年陪讀的唯一理由,這個孩子是不幸的,他在那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聽了,無聲的世界里他該是多么的寂寞。手機版可是,這個孩子又是幸運的,他有那么一位偉大堅強智慧的媽媽,作為他的耳朵讓他聽到了聲音,讓他學會了正常的表達,過上了像正常孩子一樣的生活。成長,充滿了坎坎坷坷艱辛磨難;成長,又有多少驚喜和欣慰。十六年來的種種滋味,也只有這對母子心里知道。
女人一旦成為母親,就是同時擁有了菩薩心腸金剛之身,陶艷波無疑是最有說服力的,她會讓多少人肅然起敬慚愧不已呢?當媽媽的要不斷學習,真的要不斷地學習、反思,陪著孩子成長需要耐心和細心,也需要智慧和修養(yǎng)。我想,今后的我還得提高自身修養(yǎng),因為這是一生德修行。
以前,我總想當媽不容易,但要努力當好。現(xiàn)在,我認識到了,僅僅是盡我所能還不夠,而是要竭盡全力。有人說,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是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的花綻放了,自己的那一顆還沒有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地看著長大,陪著他她沐欲陽光風雨。如果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也不要著急,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總有一段文字影響生命的成長,總有一個人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跡。但愿我們的陪伴,是孩子一生最溫暖的記憶。傾聽他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這也是成長中的自修。
今晚的陪伴,讓我為女兒寫下這段話: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陪伴,是最溫暖的力量;陪伴,是最純粹的關(guān)愛。陪著你,愿你慢慢長大!愿你,我的孩子,慢慢長大!媽媽愿意陪著你,陪著你。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參考 篇8
《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教學中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朗讀注于目,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是一種復雜的心智過程,它有助于學生掌握每個漢字的音、形、義;有助于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層次結(jié)構(gòu);有助于兒童語言的形成和發(fā)展。再加上篇篇課文都是編委們精心選取的,文質(zhì)兼美,內(nèi)容豐富。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力、想象力,豐富學生的感情,陶冶學生的人格。朱教仁教授也曾說過:“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使人知道,朗讀使人感受。”所以,能夠熱愛讀書并能懂得怎樣讀書,對一個孩子來說真是莫大的財富。
一、朗讀有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教學的吸引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內(nèi)部心理動因。而朗讀作為一種藝術(shù)化的教學方式,除了對課文中原有情境的表達傳遞外,由于融入了朗讀者自身對課文的理解和情感,使課文的思想內(nèi)涵和情感內(nèi)涵更加豐富,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心理共鳴,因而能夠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實際上,不論是放錄音或是教師范讀,還是學生試讀,只要朗讀得好,創(chuàng)造出情境就會使學生受到感染,引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進入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通過語言技巧的運用和語音的多種變化,把文章中的人、事、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趣味,繪聲繪色的表達出來,也能使字里行間潛在的含義溢于言表,還可以把書面文字難以表達或者根本無法表達的隱情妙趣抒發(fā)出來。
二、朗讀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朗讀是把握教材內(nèi)容的一種手段,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只有通過認真地讀,才能更好地聯(lián)系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和體驗,去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使學生在讀中學,在讀中悟,在讀中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在讀中想象如詩如畫,豐富多彩的生活,在讀中欣賞優(yōu)美抒情的語言,感受其中蘊含的情感。“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朗讀與理解的關(guān)系。同時,在朗讀過程中,學生總是自覺地把個個人思想和情感注入課文,無形中拓展了作者所創(chuàng)造出的意境和空間,使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想像力得到極大的豐富和鍛煉。
三、朗讀有助于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語文學科具有傳授知識與提高審美情趣相統(tǒng)一的.特點。一篇文章,不論是事情的記敘、人物和環(huán)境的描寫,還是事物的介紹說明、觀點的闡述和議論,都直接或間接、直白或含蓄地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對學生起到思想導航和激勵作用,從而產(chǎn)生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學生從中不斷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這些多是學生通過朗讀來實現(xiàn)的。正確地朗讀不僅能突現(xiàn)作品的思想、立意,而且將遣詞造句、布局謀篇,乃至藝術(shù)風格,都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出來。如果忽視朗讀,將影響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學生的審美能能力也就難以得到鍛煉和提高。正確地朗讀還可以使學生領(lǐng)略到語言之美、自然之美、人性之美、思想之美,激發(fā)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思想感情。
四、朗讀有利于學生積累、發(fā)展語言,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教師可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甚至熟讀成誦,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了解多種的語言表達方式,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從而發(fā)展語言能力。實踐證明:愛好朗讀的學生口語發(fā)展比較快,且說起話來條理清晰、自然流暢。朗讀還利于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因為“讀”是前提,“讀”是接受信息,而寫作是對信息進行處理加工。如如果沒有信息,處理信息就無從談起。當背過的東西,寫文章時若能用到它,便能召之即來,呼之欲出。前人所說“勞于讀書,逸于作文”,正緣于此,我想孩子為什么寫文章不能細致入微,對話描寫不符合人物性格,是不是與朗讀不好有關(guān)系呢?
以上是我感悟到的關(guān)于朗讀重要性點滴思考,我們的語文閱讀能不能容朗讀指導于閱讀指導之中,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有主題地朗讀,有主題地誦讀,讓朗讀成為吸收美文的最佳方法,讓朗讀成為讀好書的最佳途徑,這是我們能夠做到的,也是應該做到的。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參考 篇9
時間關(guān)系,沒有說完,今天我們繼續(xù)來談?wù)劯惺芟嚓P(guān)的內(nèi)容。
我們一再強調(diào)感受的精細化,那么,到底如何獲得精細化的感受呢?對于這個問題,張頌老師引用了袁守定的話說:“文章之道,遭際興會,抒發(fā)靈性,生于臨文之頃者也,然需平日參經(jīng)饋史,霍然有懷,對景感物,曠然有會,……得之在俄頃,積之在平日。”這一段話是說積累,但是積累什么并沒有提到。此外,僅僅是積累也是不夠的。除了積累之外,我們還需要形成一種意識,或者說養(yǎng)成一種習慣。
這種習慣就是朗讀中的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人人都有,比如說,我現(xiàn)在問你小時候家里住的房子是什么樣的?你的父母長什么樣子?當你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頭腦當中出現(xiàn)的一定是畫面而不是文字,這就已經(jīng)在啟動自己的形象思維了。不過,我們這里所說的形象思維是特指有聲語言二度創(chuàng)作時的形象思維。這種形象思維的特點是與作家寫作時的形象思維方向正好相反。寫作時的形象思維是從形象到文字,比如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詩作被人比喻為詩中有畫,就是說通過文字能看到后面的形象,而朗讀朗誦時的形象思維是從文字到形象,再從形象到聲音。但是,恰恰因為朗讀朗誦是二度創(chuàng)作,而且文字本身就具有音聲性,所以很多人從小就習慣了見字出聲。即使長大之后學習了一些朗讀朗誦的技巧,也往往是在聲音的形式上下功夫,或者只是把文字同聲音形式關(guān)聯(lián)起來。比如,我經(jīng)常在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稿件上看到很多符號,有的是文字寫著快、慢、高、低,有的是箭頭,向上或者向下。當他們拿著稿件開始朗讀的時候,看到的只有眼前的符號和文字上的箭頭,忘記應該在文字背后看到豐富多彩,變幻多端的大千世界。
所以,感受的第一步就是要形成一種從讀到看的意識。這里的讀當然是說讀文字,看則是代指所有的感受類型。不僅有視覺感受,還有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運動覺、空間覺等等。上述這些都是通常所說的形象感受,另外一大類則是邏輯感受。像是并列、遞進、轉(zhuǎn)折、總括等等。
《朗讀學》第六章里講朗讀者由作品的文字語言中感受到形象,可以看到、聽到、嗅到、嘗到、觸到文字符號所代表的客觀世界中的種種事物,也可以感知時間發(fā)展,空間移動、事物運動,這是記憶聯(lián)想和再造想象的過程。
僅僅有了感受的意識還遠遠不夠,我們還必須有感受的能力。上周六我在分享的時候舉了一個例子,也就是《春》當中的一段話:“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事后有朋友在群里問,園子與田野怎么區(qū)分?這其實就是一個“看”和“看到”的問題。“看”只是個過程,看了一眼,得到的只有模糊的輪廓,而看到不一樣,不僅有過程,還要有結(jié)果,不僅有結(jié)果,還要有反應。不僅看到輪廓,更要看到細節(jié),不僅看到相似,更要看到特征,不僅要看到靜止,更要看到運動。就上面那句話為例,園子里和田野里,粗粗地看,非常接近,都是綠色的,都是眼光所及的范圍。但是仔細研究一下,你會發(fā)現(xiàn),區(qū)別還是非常明顯的.,是朗讀者為中心,園子是近的,田野是遠的;園子是小的,田野是大的;園子有界限,可能還有圍欄,田野則是開闊廣闊的。如果細細分辨下去,這樣的差別還能找出很多很多。試想,一個人站在自己家門口,先看到自家園地的景象,再抬起頭往遠處看,看到更廣闊的天地,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那豈不是非常的興奮?于是,那個“瞧”字就不會只是靜態(tài)的看一眼,而是充滿了生活激情的,跳躍式的張望。有了這種感受,“瞧”字的聲音方式就變成了一種彈發(fā)式的感覺。
說到這里呢,我想再談一點感受與聲音匹配的問題。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建立了感受之后,還得用自己的聲音把感受描繪出來。這里涉及到一個聲音彈性的問題。聲音彈性,也就是聲音的可塑性,它是指朗讀者的聲音與他運動著的思想感情之間的匹配,或者說是聲音對運動變化的思想感情的適應能力,具體表現(xiàn)形式就是虛實、明暗、高低、大小、收放等等方面的對比呈現(xiàn)能力。通常來說,聲音的彈性都是通過復合對比的方式來呈現(xiàn)。比如說有高就會有低,有明也會有暗。獲得聲音彈性的基本方法有這樣幾句口訣,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情感體驗是基礎(chǔ),氣息變化是橋梁,發(fā)聲能力是條件,從情到聲是途徑。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參考 篇10
近日,中央電視臺推㈩的一檔節(jié)目《朗讀者》火遍大江南北,其前三期的主題分別為“遇見”“陪伴”“選擇”。今天,筆者就想借著這三個主題詞聊一聊中高年級朗讀教學的策略,以期培養(yǎng)更多學生成為酷愛朗讀、懂得朗讀、善于朗讀的“朗讀者”。
一、“遇見”——走進文本
《朗讀者》說,人們朗讀的不只是文字,朗讀的同樣是人生。而這正是這檔節(jié)目能牽扯億萬觀眾心靈的魅力所在。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電視節(jié)目中的不少“朗讀者”普通話不標準,聲音也不好聽,但就是能打動觀眾。一個根本的原因是,朗讀者的經(jīng)歷“遇見”了朗讀的內(nèi)容,并產(chǎn)生了共鳴,他的聲音自然成了最好的詮釋。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由此觀照中高年級的朗讀教學,學生能不能真正“遇見”文本,哪怕是走進文本,這是中高年級朗讀教學的起點。說得再直白一點,我們只有讓學生理解了文本,理解了文本的內(nèi)容、主題乃至表達,才能進行“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指導。可嘆的是,我們很多老師在閱讀教學剛剛開啟,學生“正確流利”都未達到的情況下,就大聲疾呼“誰能比他讀得更有感情?”,殊不知,只有走進文本,從理解到表達,才是開始一篇課文的朗讀準備。
我們都知道,教材中的很多文本無論時空還是情感,都距離學生較遠。所以,要想學生用聲音表達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就必須為他們架構(gòu)起與文本之間的橋梁。
我們來看于永正老師執(zhí)教《第一次抱母親》的教學案例。我們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在于老師的朗讀聲中淚流滿面,接著他們的朗讀也情深意切。于老師是怎么做到這一點的呢?首先,于老師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前,先扣住兩個重點詞“翻山越嶺”“重擔”進行教學,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理解這兩個詞語:“同學們,‘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濕臥娘身’,說的是母親養(yǎng)育兒女的`艱辛;‘兒病恨不將身替,調(diào)理湯藥不離身’,說的是母親在兒女生病時的焦慮和對兒女的照料;‘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說的是母親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說的是母親對遠行的兒女的體貼和牽掛。
同學們,母親的重擔里面裝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母親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擔,她挑的實際上是大半個天!同學們,當我們理解了重擔的意思之后,再回過頭來看前面這句話,翻山越嶺,母親僅僅是翻過一座座山、一道道嶺嗎?”讀懂了文本的言外之意,何愁學生不能有感情地朗讀?其次,于老師在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前,先自己深情地范讀:“于老師備課的時候也讀了好多遍,但我讀得不一定有你們好,我也不一定讀得正確,但是我想讀一遍給你們聽,好嗎?”此時臺上臺下鴉雀無聲,大家都在靜靜地聽著于老師的朗讀,都被于老師繪聲繪色的朗讀帶進了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也深深地被課文中的母子之情感動著。當讀到最后一段時,于老師按下了錄音機,一段舒緩的音樂漸漸響起。當于老師把課文讀完,臺上臺下都報以熱烈的掌聲。臺上更有不少學生紅著眼睛在哽咽。此時情感之弦被撥動了,何愁學生不能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于老師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前,一直在觀察學生的表情:“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第二遍讀課文的時候,表情和第一遍不一樣,你們的表情告訴我,你們把課文讀懂了,我從你們的表情上看出來了。”“這一次我又認真地看同學們的表情,和第二次又不一樣,我一看這表情,我知道這一次你們讀進去了。”情動于中而形于色,何愁學生不能有感情地朗讀?
二、“陪伴”——走進文法
中高年級的學生朗讀技巧要不要進行訓練?答案是肯定的。有人說,寫文章就是玩文字游戲,話糙理不糙,不同的詞語、詞組、句子按照不同的順序組織就構(gòu)成了不同的文章,這就是文法。所以學生要想朗讀好文章就必須講究方法和技巧,把握語速,處理好停頓,注意重音,要有語勢,要有節(jié)奏。這個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需要老師在每節(jié)課里的“陪伴”(指導、示范、陪練)。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走進文法。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參考 篇11
語言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字詞句以及文章的素材都需要長期積累,而三年級的學生主要在于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chǔ)。為此,我在教學中注意做好了以下幾點。
第一、預習
首先,標出自然段,把生字條和田字格里生字注音并組詞,劃出不理解的詞和句,思考課后問題。這是我對課前預XX要求。我這樣做,可以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真正做好預習,也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究的效率。
第二、每天堅持積累一些好句和成語
我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好詞好句摘抄本。每天摘抄兩個成語,要求會背,理解意思,初步會用成語說一句話。好句允許在課文中摘抄,更鼓勵在課外抄錄。這樣做既給了孩子自主學習的空間,又拓寬了他們的視野。
第三、強化生字學習
此前所述,生字已不是三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但仍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第一步是“識別字音,字形,這都在預習課文里進行,使學生對生字的正確讀音和寫法有了初步的感知。第二步是在“課堂中辨形辨意”,堅持“字不離詞”的原則。結(jié)合文中的詞語分析字意,初步學會口頭應用。第三步是“單元鞏固法”。這是糾正錯別字的重要階段,運用形近字、辨析,句中改錯字等多種靈活方式,檢驗鞏固學生對文中字形,字意的理解和掌握,對本階段中不能掌握的生字,采用反復聽寫,不定時抽查來加強。
第四、堅持每天20分鐘課外閱讀,每周讀一本書
要求學生每天晚上堅持20分鐘閱讀,內(nèi)容不限,可以是優(yōu)秀作文,童話故事,也可以是報刊雜志,每周由老師進行檢查評比。在評比中,結(jié)合好的閱讀典型,逐步向?qū)W生滲透精讀、略讀、速讀的相關(guān)知識,指導學生先從精讀做起,一字字,一句句認真讀,懂得每篇文
章主要講了什么,不懂的字詞及時找工具書解決,對不理解的問題,鼓勵學生質(zhì)疑,發(fā)問。這樣做能大大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求知欲。在班級中形成了濃厚的讀書氛圍,對學生詞語的掌握,理解和應用能力產(chǎn)生極大的提升作用。
第五、每周寫兩到三篇日記,一次作文
歸根結(jié)底,學生寫作能力的展示,是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最直觀的體現(xiàn),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漸進的漫長的過程。最初,我從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做起,采用“一字多詞”的方法選職一些接近生活的字,讓學生擴詞,多多益善,然后鼓勵學生用喜歡的詞說一句簡單的話,這一學期,以激發(fā)學生的語言表達興趣為主。
口頭說句有了一定的基礎(chǔ),我引導學生邁出了第二步———寫句。這一階段分三步走:先寫簡單完整的一句話,再適當?shù)財U句。即為句加入一些恰當?shù)亩ㄕZ、狀語、補語(當然給學生不講這些語法知識),第三步是分句成段,即進一步將句中的定語、狀語、補語成份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化,將原句分解成一段話,循序漸進,螺旋上升,使學生興趣盎然,愿意去學。有了寫詞組句的能力,我就指導學生摘錄片斷和寫日記。這個階段我把握兩個原則,一是貼近生活,激發(fā)興趣。我指導學生觀察季節(jié)變化,指導寫景物,寫水果。對照家庭成員和班級同學,指導學生記人物。結(jié)合節(jié)日慶典,學校活動,指導寫敘事。二是明確要求,第一步是要求字數(shù)要夠,要言之有物。第二步是要有精彩的.句子,優(yōu)美的詞語適量的修辭。第三步,指導在立意上有所突破。這一步主要通過作文講評課,由師生在講討論中完成。我重點抓住寫作前的指導和批閱后的講評兩個環(huán)節(jié),向?qū)W生滲透列提綱,多次修改,結(jié)構(gòu)分段等寫作基礎(chǔ)知識,為學生們到高年級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在語文教學中,我還感到有一點要特別引起大家的重視。就是要強調(diào)自主,但不能放任自流。我們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chǔ)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啟發(fā),共同探究,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協(xié)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chǔ)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合作。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一要組織好學生自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
二要組織好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技能,教給合作的方法,重視對合作學習的評價,做到互動學習與個別輔導相結(jié)合;三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全面實現(xiàn)教學目標。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參考 篇12
經(jīng)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積淀,誦讀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可以說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利用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在讀經(jīng)誦典中養(yǎng)德行,學會了做人,它不僅豐富了我們知識,提高了我們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們怎樣做人,它像絲雨一樣潤物細無聲地泫潤的我們的心靈,使我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yōu)秀的道德育品質(zhì)也自然形成,同時了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在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直面經(jīng)典,誦讀經(jīng)典,感受經(jīng)典,仔細回味,接觸經(jīng)典的每一個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驚喜的感受到開展經(jīng)典誦讀后帶給我們的喜悅。
1、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了
開展“經(jīng)典誦讀”活動后,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的語言表達比以前更流暢、更風趣了。學生對經(jīng)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復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學生的理解、體會也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孩子在朗讀水平大面積提高的同時,形成了良好的語感,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其次是知識面的擴大。俗語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薄發(fā)”。只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厚積薄發(fā)”,“下筆如有神”。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天天在進步。
2、道德修養(yǎng)得到完善
經(jīng)典誦讀是進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shè)的有效途徑。《新三字經(jīng)》經(jīng)典故事講述了許多社會倫理、道德規(guī)范、人生哲理等,在誦讀期間,孩子逐漸改變著自己的生活、學習習慣。兒童最善于模仿學習,久讀經(jīng)典,最易受到熏陶,他們會以古人為榜樣,學習古代圣賢的品質(zhì),更加自覺地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隨著誦讀活動的開展,逐漸培養(yǎng)了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兒童心地善良,性格溫和,舉止文雅,樂意與他人交流、合作。在家里,她們總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大聲說話,和外人接觸,卻像只小綿羊,人家問什么,就答什么,甚至不答。自從讀了經(jīng)典以后,孩子知道了以前那樣做,真是太沒有禮貌了。《新三字經(jīng)》中的“明人倫,孝第一,家道昌,門風正。對長輩,忌無禮,凡出言,用敬語”。誦讀經(jīng)典后的學生的種種變化猶如一股春風,給波瀾不驚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更能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由此可見,中華經(jīng)典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影響和教育了我們每一個人。看著孩子們在經(jīng)典中獲益,我相信,孩子在完善自身人格修養(yǎng)、提高文化品位的同時,必將自覺地承擔起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的歷史重任。
【朗讀培訓心得體會參考】相關(guān)文章:
小學英語朗讀比賽總結(jié)范文03-13
支教總結(jié)范文參考03-20
演講教學設(shè)計參考02-26
學習報告的格式參考04-12
《金色花》詩文朗讀教學設(shè)計(通用10篇)10-10
超聲報告模板參考02-15
測試報告參考范例02-15
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教案參考03-20
《烙餅問題》教學反思參考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