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案
《理想》教案
《理想》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倔強、寂寥、詛咒、碌碌終生、可望不可即、絕處逢生等詞語。
2.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熟練朗讀并背誦全詩。
能力目標
1.聯(lián)系生活體驗和語境,感悟和理解詩句含義,領略詩歌的藝術魅力。
2.品味詩歌語言的凝練、優(yōu)美,培養(yǎng)學生賞讀詩歌的能力。
德育目標
追求美好人生,樹立崇高而遠大的理想。
●教學重點
誦讀;通過關鍵的詩句,探究全詩的脈絡,理解詩歌蘊含的哲理。
●教學難點
1.體會詩歌構思精巧、語言精美的特點。
2.理解詩中的意象。聯(lián)系生活體驗,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朗讀法。詩人用異彩紛呈、含義深刻的形象比喻,闡述理想之于人生的決定意義。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品味精美的語言,體會詩歌的精髓,并做到熟讀成誦。
2.聯(lián)想想像法。詩歌主要贊美理想,富含哲理性,這就使得詩作的廣度和深度大為拓展。學習這首詩,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理解詩歌的豐富內涵,啟發(fā)對人生和理想做深入思考。
3.討論點撥法。用于對重要意象、思想感情的分析。
●教具準備
錄音機及課文朗誦帶、多媒體投影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反復誦讀,熟悉詩歌內容,具體分析、解讀詩歌1~7節(jié)。聯(lián)系生活體驗和語境,理解詩中眾多的意象,揣摩詩中含蘊豐富的哲理內容。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設計
設計(一)
理想,一個誘人的字眼。詞典上說,是對未來事物的想像或希望。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恰值花樣年華的我們,該怎樣用理想做掛天征帆,駕長風破巨浪;以一柄木槳,引領生命之舟駛入金色港灣?今天我們一起賞讀流沙河的《理想》,共同唱響理想贊歌。
設計(二)
散文家余秋雨說,他會毫不猶豫地推薦三峽為中國最值得觀賞的地方。那么,在文學體裁中我會舉薦中國的詩歌藝術為最值得欣賞的。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在每一個中國人的靈魂深處無不浸潤著詩歌所留下的印記。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詩人流沙河的《理想》贊歌,在歌聲中接受洗禮。
二、資料助讀
投影:
流沙河,原名余勛坦。1931年生于成都。1948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57年因在《星星》詩刊上發(fā)表具有廣泛影響的散文詩《草木篇》(五首)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而長期擱筆。1979年復出發(fā)表作品,詩情勃發(fā),創(chuàng)作走向成熟,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作品出版20種。
流沙河詩歌的突出特色在于:1.感情真摯而深厚。他的一些成功之作幾乎都是以個人的親身感受出發(fā)寫成的,包孕著詩人的興際遭遇,如《妻頌》《故園六詠》《就是那一只蟋蟀》等。2.學識同詩情相結合,科學性同幻想相結合,構思奇巧,富于浪漫色彩。在當代詩壇上頗顯特色,如受到普遍贊揚的《太陽》。3.注重吸收古典詩詞、民歌和新詩的特點,追求詩的民族化和群眾化。從形式上看,流沙河的詩作無一定之規(guī),有的異常規(guī)整,是標準的新格律詩;有的長短句相間,頗有詞牌、小令之風;有的則行段很不整齊,是標準的自由詩體。
三、反復誦讀,感知詩歌
1.學生輕聲朗讀,疏解字詞,熟悉詩歌內容和語言節(jié)奏。
投影顯示:
寂寥(liáo):寂靜;空曠。 扒竊(pá)
玷污(diàn):弄臟,比喻辱沒。
詛咒(zǔ zhòu):原指祈禱鬼神加禍于所恨的人,今指咒罵。
洗濯:(zhuó)洗。 綴連(zhuì) 瑩瑩(yíng) 船舶(bó) 蛻(tuì)
可望不可即:只能遠遠看見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觸。
倔強(jué jiàng):(性情)剛強不屈。
2.教師范讀全詩。
提示:《理想》是一首哲理詩。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連串的理想是,一連串的理想使,使每節(jié)詩的形式整齊統(tǒng)一,同時節(jié)與節(jié)之間整齊中顯現出一種參差的美、節(jié)奏的美、和諧的美,使理想內涵得到多角度的揭示,美的形式與美的內容相得益彰。朗讀中要感情飽滿,語調適當高亢一些,尤其要從整齊的句式中讀出氣勢。
3.學生放聲自由誦讀,充分感受詩歌積極昂揚的情感。
4.學生集體朗讀。
提示:集體朗讀可模仿合唱和交響樂的形式:依詩歌脈絡而安排2~3、4~7、8~11節(jié)男女生分讀,開頭和最后一節(jié)全班齊讀。
四、合作探究、解讀詩歌1~7節(jié)內容
1.指名學生個別朗讀。思考:
(1)第1節(jié)四個比喻,喻意是什么?
(2)第2節(jié)詩是說,不同時代有不同理想,理想有時代性,對嗎?除此之外,還包含什么意思?
(3)第3節(jié)的意思怎樣理解?跟第2節(jié)有什么聯(lián)系?
(4)第4節(jié)詩意的重點是什么?
(5)第5節(jié)的大意怎樣概括為好?
(6)第6節(jié)中怎樣理解理想既是一種獲得,/理想又是一種犧牲的含義?
(7)為什么說理想如果給你帶來榮譽,/那只不過是它的副產品?為什么更多的是帶來被誤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歡笑?歡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逐節(jié)研討、交流,教師點撥:
(1)第1節(jié)中從石到火,從火到燈,從燈到路四個比喻是連環(huán)的,這在修辭手法上又叫頂針:即用前一句的結尾部分(詞語或句子)作后一句的開頭部分,使語句遞接連貫下去,緊湊生動而暢達。前兩個比喻為第三個作鋪墊,詩意主要在后兩個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這一節(jié)主要是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
(2)理想有時代性、層次性。這一節(jié)中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號,句號只有兩個,兩個句子是從兩個角度來說的。饑寒、溫飽、文明,是從生活狀況來說,離亂、安定是從社會秩序來說的。
(3)第3節(jié)的意思概括地說是:人類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動了歷史的發(fā)展。
第2節(jié)講,人類的理解步步提高,從溫暖到文明,從安定到繁榮,具有歷史性;第3節(jié)從歷史的角度看人類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類理想有如珍珠鏈。第3節(jié)是在第2節(jié)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深化,點出了理想在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作用。
(4)詩意的重點在后兩句。理想是羅盤,給船舶導引方向是說理想使人明確方向。第1節(jié)第四句說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來的,這種理想是必然能實現的。第4節(jié)說了另一種情況,理想的實現,往往要經歷多次挫折和失敗,或者不像預期那樣切近,起初對長期性估計不足,越到后來越是認識其艱巨性、長期性。
(5)理想使你微笑地觀察著生活,這就是說,理想使人樂觀。理想使你倔強地反抗著命運,這是說,理想使人充滿斗志,頑強不屈地奮斗。理想使你忘記鬢發(fā)早白;/理想使你頭白仍然天真就是說理想使老年人充滿活力。這節(jié)詩的大意,可以概括為理想給人力量。
(6)詩人所說的理想,是崇高的社會理想,是為社會進步、為多數人謀利益的理想。樹立理想,擁有信念,擁有為理想而奮斗的幸福感,是獲得,而這一切又是以犧牲個人利益為前提的,他要犧牲個人利益,他要拋棄黃金夢,所以又是一種犧牲。
(7)理想所追求的是社會的溫飽、文明、安定、繁榮等,而不是個人榮譽。理想實現了,社會給你榮譽,這種榮譽只不過是理想的副產品。
懷有崇高理想的人被人誤解,歷史上往往有這種情況。理想,就是要改變現狀。這在尚未覺悟的人看來就是大逆不道,躲避、反對,奮斗者的處境就陷入寂寥。
胸懷理想,為理想而奮斗的志士,處境盡管寂寥,但是他享受著斗爭的歡樂,所以有寂寥里的歡笑。但是,他畢竟遭人誤解,被當成異類,所以歡笑里又有酸辛。
小結:詩歌的2、3兩節(jié)大意相近,可以用理想的歷史意義來概括。4、5、6、7節(jié)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義來概括。
2.學生熟讀背誦前7節(jié)。
五、話說理想、拓展延伸
詩人給理想打了許多比方,異彩紛呈,含義深刻。花季少年對未來充滿憧憬,多彩的理想畫筆繪出壯美的人生藍圖。請同學們模仿詩作,用很美的話來概括、贊美理想。
教師示例:
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燈塔雪亮的眼光。
理想是十字道口那路標醒目的手臂。
理想是驅逐寒夜那火種熊熊的烈焰。
六、課堂練習
投影顯示: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文后問題。
一個浪,一個浪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個浪都打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像____________一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著微笑,望著海洋
1.這首詩最恰當的題目是( )
A.海浪 B.海岸
C.礁石 D.堅強者
2.詩中的空缺處應填入的一項是( )
A.風掠過 B.水蝕過
C.刀砍過 D.雕刻過
3.對詩中它的形象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一個孤獨者的形象 B.一個生活苦難者的形象
C.一個堅強革命者的形象 D.中華民族的形象
4.這首詩贊美的精神是( )
A.敢于劈波斬浪的進取精神
B.威武不屈,立場堅定,不可屈服的精神
C.不畏強暴,與命運抗爭的精神
D.不經磨礪不能成名的啟示
參考答案:
1.C 2.C 3.A 4.B
七、布置作業(yè)
1.朗讀體會詩作8~12節(jié)的思想感情。
2.搜集、整理有關理想的名言警句,做分類卡片,積累語言材料。
【《理想》教案】相關文章:
《左傳》教案10-24
存貨教案02-28
愛蓮說的經典教案03-20
《牧場上的家教案》經典教案設計03-20
茶花賦教案04-06
《什么蟲》教案01-08
《文化苦旅》教案02-27
大學教案的寫法10-05
《認識鐘表》的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