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幸福了嗎》讀后感(通用19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白巖松《幸福了嗎》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白巖松《幸福了嗎》讀后感 篇1
或許是因為最近亞馬遜及當當?shù)壬啼伒母偁幱拥募ち遥瑢е聢D書的折扣越來越大,讓久未買書的我為了這折扣興奮了一把,于是借機將大量的圖書搜羅一番納入囊中。
我無心將所有的書目講解一遍那樣便成了讀書筆記,這樣做的人不少,我自認不可能有任何的突破。今天只想談談其中讓我最快讀完卻印象不減的《幸福了嗎》來自白巖松。
說起白巖松,對于常年不看電視的我其實僅是一個名字,沒有任何的畫面感。記得對他的第一印象是來自于2000年的《痛并快樂著》,雖然不曾讀過卻記得當年同學們紛紛說央視的主持人壓力太大得了憂郁癥于是寫了這么一本書,一抒胸中的不快。直到后來才明白這是鬧了個“張冠李戴”的笑話,卻也只是當成了笑話,并沒有認真到非要去看一看不可。
在作者自己的后續(xù)中說《幸福了嗎》是作者對于自己的一個十年約定,也算是對過去十年的一個總結與交待。讀了之后我并不能較之前他的語言是否更加犀利、視角更加獨特做出一個判斷,也不曾出現(xiàn)過再去重讀過去的沖動。十年物是人非,人總是在成長,十年后的他給了今天的我感動與方向。十年前的那份是屬于十年前的我,只是年少的自己并不懂得,一本好書、一句鼓勵能夠如此的振奮人心,甚至改變一個人的道路。
他說在一次母校的演講中他站在講臺上,當時坐在最后一排的一個學生向他提問說“白老師,今天你站在第一排而我在最后一排,我要怎樣才能到達您的位置?”他回答:“在我的眼中你現(xiàn)在才是第一排,你有無數(shù)的方式到達我這里,可我再也找不到一條路到達你那,應該是我羨慕你啊?”每每當有人問我讀完這本書的感想時,這必定是我要先重復的段落,以至于我?guī)缀鯇⑺鼱熟于心了。我試著想象聽到這段話的如果是我會如何的熱淚盈眶,如何的感動于心,更不用說對于當事人來說這是種怎樣的鼓勵。對于剛剛邁開人生一步的年輕人是多么的需要這樣的鼓勵。
他在前言中講了一個寓言,故事中說有一群人在匆忙的趕路(暫且不去計較那些是哪個國家的人吧),忽然有一個人停了下來,其他的人都奇怪的問發(fā)生了什么。停下來的人說:我走的太快,把靈魂落在了后面,停下來等等它。故事的最后我知道他們肯定不是中國人,至少不是今時今日的中國人。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有多少人還會談論靈魂,那是在快節(jié)奏的社會中不應該存在的東西。但是問題的根源在哪呢?在今天若是不能滿足物質的需求,又有多少人還有勇氣去談理想呢?
書主要通過他在生活中的見聞展開,也列舉了很多對他產(chǎn)生影響的人和事,盡管我不能全部茍同。但耐人尋味的話語在書中我還是可以摘出很多的,它們不能感動所有的人,只是讓不斷摸索前行的我們適時的停一停、想一想、看看我們的方向是否始終如一,我們的目標是否依然清晰。
白巖松《幸福了嗎》讀后感 篇2
完完整整的讀完這本書后,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面朝著太陽,心中想:有陽光的地方就是有幸福的地方。白巖松,一個優(yōu)秀的央視主持人,在對以前生命反思的時候寫了這本書,書中的形式是以專題的形式介紹了中國近幾年發(fā)生的事情,題材有輝煌的,有悲傷的,有尚待發(fā)展的……給我們呈現(xiàn)出來的是一個親切的母親的形象。母親是一個飽受了災難,但是現(xiàn)在仍然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在發(fā)展著。以一個騰飛的形象展現(xiàn)在全球的面前,她現(xiàn)在是全球矚目的焦點,是我們國人的驕傲,在一個現(xiàn)象的背后,白巖松都是以他不同的眼光和不同的高度在反思著,他能讓我們靜靜的思考看起來已經(jīng)理所當然的,已經(jīng)被我們忽視了,麻木了的事情,讓我們重新對這種事情進行著思考,我細化他書中的暢所欲言,喜歡他們這些新聞人背后的故事。在他的書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我欣賞著他,佩服著他,從他的身上,從他的文字中我學會了對事情不同角度的思考,學會了對一件事情進行反面思考的方式,從書中我也學到了要慢慢的建立自己的話語權的能力,建立自己獨立看問題的能力。人進入40,按照古語來說應該是四十不惑。可是在白巖松看來,他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反而是困惑更多了,有了家庭、有了孩子,畢竟不像年輕的時候那樣敢闖、敢拼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但是人到四十后仿佛又是一個高峰,什么事情好像也看明白了,想問題、辦事情更加成熟,也更加睿智了,他的第一本書是《痛并快樂著》,我在閱讀完《幸福了嗎?》后,有幸拜讀了這本三十歲寫成的書,因為是讀書存在先后順序的問題,再加上作者十年來的閱歷又增長不少,我個人認為這一本寫的非常好,而且也包含一部分上一本的內(nèi)容,使整本書看起來更加完整,作者自己鮮活的人生經(jīng)歷就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書中還附有白巖松在耶魯大學的演講,講得也是很精彩,妙語連珠,風趣幽默,推薦大家看看,在網(wǎng)上也可以找到的。三十歲寫了本書,42歲又出了自己的第二本書,證明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還是很豐富的,十年就能再出一本書。記得有個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到自己年老的時候能夠寫一本自傳,這一生過得也就算充實了。希望自己將來也能寫一本自傳,不必出版,與自己的親人好友共同欣賞也就很滿意了!你需要預定么?一本書可以帶給我很多東西,多讀書,讀好書。
白巖松《幸福了嗎》讀后感 篇3
暑假中侄子拿回一本《幸福了嗎》的書,因為作者是白巖松,我喜歡的央視主持人,我喜歡他的正直、聰慧、儒雅的形象,再加上我和他是同一個年代的人,出生在六十年代,受教育在八十年代,很多時代感還是很一致的,因此我很有興趣的讀完《幸福了嗎》這本書的。這本書基本上都是圍繞著白巖松的人生經(jīng)歷來展開的,以此點出種種幸福。
幸福是什么?書上并沒有直接說出來,這個問題很多專家學者也討論過,我也經(jīng)常思考這個問題,并且經(jīng)常問我自己我幸福了嗎?我覺得幸福應該是心靈深處微妙的感受,是一個人真真切切的感受。不是嗎,幸福只是靠你自己來感覺,感覺不同時期不同場合的點點幸福,在年幻的時候新有一件漂亮的衣裳那種滿足是幸福,在高考題名時成功的喜悅也是幸福,在年青時美好愛情的甜蜜和等待也是幸福,在初為人母那種溫馨也是幸福,在為人師學生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幸福,在走過幾十年風雨中,有快樂、有幸福也有困惑和痛苦,也許這就是人生。
《幸福了嗎》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還是白巖松說到的老師,白巖松是幸運的,我記的他的家人親人很多是教師,在學校中學習中總是得到教師的鼓勵,我也是教師,也深有體會,在我的一生中也有兩位教師對我影響很大,一位是我小學的揚老師,一位是我的高中的班主任,老師不僅是教育我們學業(yè),而且是不斷的鼓勵我們前進。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我也希望兒子能碰上一兩位受他尊敬受他崇拜的老師,這段時間他總是和我說起他的英語老師怎么會鼓動同學,我心里想也和他說兒子也許你的英語老師對你的影響會很大,教你知識是一方面,作用就大的還是不斷的鼓勵推動你的進步。
今天,我也是一名教師,我幸福了嗎?會有學生會為我感到幸福嗎?我也在思考。教師本身就是個奉獻的職業(yè),如果你老是拿自己和其他高薪職業(yè)做比較,肯定會覺得很累、很苦,久而久之就會產(chǎn)生倦怠感。教師要多想想和學生在一起的快樂,想想受到他人的尊重,想想自己人生價值的體現(xiàn),漸漸地你的心境便會豁然開朗了。所謂幸福感就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覺,不同于物質的東西。作為一種個體化的感覺,幸福感應該是植根于自身的一種心理感受。如果我們把教書當作一種職業(yè),可以享受課堂帶來的親切感,感知學生目光中的求知欲,體會童心未泯的快樂;如果我們把教育當作一種事業(yè),可以感受學生成長的光榮感,體驗教書育人的成就感,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升華。
白巖松《幸福了嗎》讀后感 篇4
白巖松,一個資深的媒體人,在《幸福了嗎》一書中講述了不少真實的事件,表達了不少真切的感受,與其說他在書中和讀者一起探討著幸福的根源,不如說是在捫心自問:我幸福了嗎?在他的陳述和自問中也坦白了一個媒體人理所應該的擔當,一個知識分子義不容辭的責任。
《幸福了嗎》作為白巖松闊別十年的又一著作,是繼《痛并快樂著》的又一經(jīng)典之作。作為一個資深的媒體人,這本書無疑是對他這30年生活的很好回顧。在他的媒體經(jīng)歷中,他報道了多少新鮮的故事,有見證了多少歷史大事的發(fā)生。他用他獨特的見解和敏銳的觀察力,向我們闡述了他人生中經(jīng)歷的點點滴滴,和我們分享了他人生中的精神養(yǎng)品。
對于我來說,《幸福了嗎》就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的經(jīng)典之作。尤其是在當代充滿競爭的社會中,學會看淡人生或許我們就不會生活得那么辛苦。生活中,人人都為了掙錢,都迷失了他們最原始的心靈。地位的卑微只是讓他們抬不起頭,想金錢看齊已經(jīng)越來越成為一種時尚。整個社會充斥著金錢主義,難道沒有錢和地位我們就真的萬萬不能了嗎?“太多真實與謊言,記錄了太多堅持與理想,在現(xiàn)在這個現(xiàn)實的社會中,有個能得這么清楚,有自己的堅持,有自己的思想,執(zhí)著自己的信仰的人不多了。”石巖松的這句話說的一點也沒錯,在當今社會,需要的是我們對自我的堅持,不跟風隨大流,而是追隨我心。
回顧他的一些言論,我不由得心生敬仰。每一句話都那么的深刻入微,每一句話都讓人感慨連篇。或許有時候學學他的人生哲理,我們也許就能夠看淡人生,找到我們幸福的源泉。
“1+1=2,這多簡單,沒壓力的情況下,誰都知道。但環(huán)境稍有改變,1+1=3會得到好處,就會在一瞬間,讓相當多的人臉不紅心不跳地脫口而出 ‘1+1=3’。”這就是現(xiàn)狀。只要假話、空話、套話占據(jù)上風,我們的命運就隨時可能被逆轉。”這是關于假話與命運的言論。的確,現(xiàn)實中的我們,太習慣于說謊了,以至于分不清楚真與假,以至于我們自身也被習慣所習慣。因此,我們所追求的,一般也不是我們內(nèi)心的最真切的渴求。除了迷茫,我們也忘了幸福在哪里?
“時代讓正青春的人們必須成功,而成功等同于房子、車子與職場上的游刃有余。可這樣的成功說起來容易,實現(xiàn)起來難,像新的三座大山,壓得青春年華喘不過氣來,甚至連愛情都成了難題。”這是年輕人的三座大山,是我們身上背的行囊,我們只能往前走,沒有回頭路。在無數(shù)次的尋尋覓覓,我們忘了最初堅持的原則,忘了“君子坦坦淡淡”,也忘了我們要的幸福在哪里。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也是一種沉淪。
如果你問我:”你幸福嗎?”我回答:“現(xiàn)階段,我很幸福,只是我不知道幸福的終點在哪里。”你知道嗎?至少石巖松知道。是他,用他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有時候手放開得到解脫,你也就幸福了,幸福在于不執(zhí)著,在于看淡人生。我不能說我很懂他的幸福理論,但至少我愿意花時間去努力學習。因此,真正懂得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懂得幸福在哪里。
白巖松《幸福了嗎》讀后感 篇5
“天上的星星哪去了,一眨眼,不見了!”一曲童謠勾勒出了童年的美好幸福的回憶,或許純真的幸福該是在童年,而那天,早已經(jīng)被鎖在了那昨日記憶中了,像小孩吹出的七彩泡泡,美麗易碎。越長大,越孤單,時常追問自己,幸福是什么問著自己幸福了么而那屬于海子的: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只是想望,卻遙不可及。正如白巖松《幸福了嗎》所說,一個人,和一個時代的成長與困惑,這個人,也是你!現(xiàn)今社會中,到處都是人們忙碌的身影,匆匆而過,人們在忙忙碌碌的創(chuàng)造著所謂的中國奇跡。是節(jié)奏的變快,還是真正尋求心里的些許安慰還是讓自己時刻與時代同步,不被時代的洪流卷走!宛如抓著的一根救命稻草,而正因為人人如此,內(nèi)心焦灼與日俱增,也成壓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今年蓋洛普調查的中國人的幸福指數(shù),結果顯示令人詫異:中國人的幸福感低于伊拉克,七成中國人感覺生活困難!對于這略顯夸張的調查,我們不予茍同,白巖松說:“時代的紛繁復雜,忙碌的人們,終需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而這種面對,在今天,變得更難,卻也更急迫,我們都需要答案。是的,我們都在尋找一個答案。我們這個時代的中國人,從大人到孩子,都背負著不同的壓力,比如學生的學業(yè),大人們的家庭事業(yè),他們的房子,車子,票子。這些,現(xiàn)實又無形的壓力壓得我們“面怒猙獰”,扭曲了微笑!“橡膠人”孕育而生。我們這些所謂幸福一代,其實在自己還未舔食完時代給的那層糖衣時就被卷進了現(xiàn)實的血雨腥風中了!我們的升學壓力,就業(yè)壓力,還貸壓力……這樣我們當中當然就不乏“啃老一族”,“卡奴”,“房奴”了。可能正是因為這是時代發(fā)展的趨勢吧!
人們也越發(fā)趨向于追求功利性的東西了!比如,讀書,現(xiàn)在少有人會捧著一本對于自己無用的求來熏陶自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工具書指導書的盛行!太過于功利,讓我們迷失了方向,畢竟正如哲人所說,讀書就是讀自己!我們迷失在一片霧中,都在掙脫。現(xiàn)實競爭的殘酷性,我們的神經(jīng)總是處于一種緊繃的狀態(tài)!即使有些人經(jīng)受住了,成為競爭中的佼佼者,但他也可能失去了許多,可能是心理上的神經(jīng)質,身體上的亞健康!有些人則選擇了怯懦的逃避,沉溺在自己虛擬的精神世界中難以自拔!直到有一天,現(xiàn)實侵入他的夢境,將其一切灰飛煙滅!他就萎靡了!所以,在這競爭中,懂得調節(jié),張馳有度,懂得偶爾的慢慢走,帶著欣賞,才能闖出自己的王道!不是自己太過專注也不是這個世界太過認真!現(xiàn)今的我們,該是放慢腳步,思考一下為什么的時候了。認知一下自己,問問自己,是不是把靈魂落在了后頭,走遠了,別忘記我們當初為什么出發(fā)!讓自己雜些吧,少一些功利。或許在雜的世界里,才能真正看到幸福的七彩光芒。世上不乏強者,當然也就不乏平凡之人。白巖松在書中說道:“所謂混的好的,一定有不為人知的痛苦與要付出的代價;所謂混的不好的,也有屬于自己的幸福和平凈!就看你怎么看待它,怎么擁有的好!”對的,擁有便是幸福,無論擁有是否貴賤。
白巖松《幸福了嗎》讀后感 篇6
前些天,同事給我拿來了一本書是白巖松的《幸福了嗎》,白巖松我自認為很了解,中央電視臺的金牌主持人,《焦點訪談》欄目的鐵嘴鋼牙。我雖是一個中學數(shù)學教師,也算得上是一個小文化人,一直很崇拜白巖松,因為白巖松的言論一向以有勇氣、有價值著稱,他敢說真話,語言犀利,直面真理。
我認真讀了這本書,內(nèi)心有崇敬、有共鳴、有嘆息、有不平。我合上書本,苦思敏想,幸福的標準是什么?自己幸福嗎?從白巖松的書中讓我們理解幸福不是單純的錢賺的多,房子住的大,社會地位高。人的欲望永無止境,一己私利實現(xiàn)的快感并不是幸福,只有從心底想著“付出”,而且在行動上做到了,才是幸福,靠真本事努力,并享受著努力的過程才是幸福。
懷著純真的夢想,我滿腔熱忱的踏上了三尺講臺,從如畫的江南大都市上海來到千里冰封北國,轉戰(zhàn)咸陽,三十多年來我也曾不計得失的一頭扎進我所熱愛的數(shù)學教學工作之中,我也曾毫無保留的奉獻著我對學生全部的愛。
現(xiàn)在也可謂是桃李滿天下了,每逢多年教過的學生來看我時,在大街上行走,聽到喊我一聲老師好,碰到學生家長問寒問暖,我感到無比的幸福。在學校在課堂,我把學生的每一點滴進步當作我生活的動力,精神的源泉,學生們把我當母親,當朋友,我高興時他們歡愉,我生氣時他們內(nèi)疚,真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我感到的是溫暖是幸福,什么房子、車子、票子對我來說根本沒有這些重要,我只要我的學生學習努力,到了社會上受到稱贊和尊重,是一個有用的棟梁之材,這就是我的幸福。
在目前,我感到我是幸福的。
白巖松《幸福了嗎》讀后感 篇7
花了好幾個星期把白巖松的《幸福了嗎》讀完了。
有人說,300頁不到的書,居然花了幾個星期看,可見效率很慢。其實不然,因為最近工作忙,傍晚回家后,吃完飯就看會報紙,看會書,白天太累,導致晚上比較泛困,看了一會就想睡覺了。所以正因為這樣,幸福了嗎才剛剛看完。說到整本書,基本上圍繞著白巖松的人生經(jīng)歷來展開,以此點出種種幸福。所謂經(jīng)歷的事情多了,有些事情才會看淡,看真,幸福其實就在身邊。對于自己來說,什么是幸福呢。有父母愛,有朋友幫助,有自己樂意做的事,這就是幸福。
當然,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各不相同,但其中肯定會有共性。過分追逐名利,看似是在追求一種特定意義上的幸福,其實是在摧毀幸福。我不認為錢很多就一定幸福,錢少的人家也團團聚聚開開心心地圍著火爐吃飯;錢多的人家,也有不斷弄著離婚,婚外情的人家。問題的關鍵不在于錢,在于自己,在于自己的內(nèi)心,能否經(jīng)得起誘惑,抗得起干擾。這年頭,世界太亂,有錢人太多,不少人都在加緊腳步拼命賺錢,并且有些人賺錢是有違道德的。世俗的社會,物質的人們使我們更加陷入了一種混沌。幸福不在于錢多少,而在于自己。在來說說白巖松,作為央視名嘴,白巖松一直給人以正直,聰慧,儒雅的形象。
看到書中他自己介紹偶爾也踢球,還是最佳射手,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有點像他,個人境界成就方面都不如他,但有些地方卻出其地相似,不是我妄自菲薄,內(nèi)心里真是這么覺得的。幸福一直是個話題,曾經(jīng)有個笑話,說幸福,那就是我餓了,看別人手里拿個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別人穿一件厚棉襖,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個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幸福需要好好把握,珍惜身邊的幸福。
白巖松《幸福了嗎》讀后感 篇8
去年的時候,《幸福了嗎》這本書在我的周圍引起了不小的騷動,白巖松的一舉一動,成為了大家茶余飯后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談資。作為央視名嘴,他一直以正直,聰慧,儒雅的形象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決定拜讀一下。
看看停停,歷經(jīng)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終于讀完了。細細品味了一下整本書,基本上都是圍繞著白巖松的人生經(jīng)歷來展開的,以不同的事件從不同的視角點出種種幸福。相比《痛并快樂著》,該書凸現(xiàn)了白巖松的成熟、睿智以及身在高處,卻清醒、平和的心境,是一部解讀“一個人和一個時代”的重量級作品。《幸福了嗎》是對當下光怪陸離的社會的質問,也是對人們久經(jīng)炎涼而日益麻木的心靈的一種呼喚。在滌蕩悲喜的故事中,在社會轉型的陣痛中,在歷史車輪的呼嘯中,白巖松字里行間跳脫出來的,是對當下這個物質時代最迫切的追問:“幸福在哪里?”以及對每一個焦慮忙碌的現(xiàn)代人最善意的提醒:“你,幸福了嗎?”。
白巖松以自己十年來的所見所聞、所事所為、所思所想,生動深刻地記述了發(fā)生在每一個人身邊的大事小情。有影像、有故事、有哲理、有思考,妙語警句,滿目皆是。因為他崗位獨特,有幸親歷重大歷史事件;因為他能接觸國家領導,當面向領導建言; 因為他痛并快樂著,思考寫作是他的習慣;因為他身在名利場,卻從不懼怕各種考驗;因為他立足本職,思考著昨天今天和明天;因為他廣交朋友,受到普遍的信任和喜歡;因為他敢講真話,敢于把實情寫進書里邊;因為他總是懷著一顆平常心,平靜地向前!他的言論一向以有勇氣、有價值著稱。相比十年前,無論他的人還是他的書,讓人感受到的是眼界,是心境,是胸懷。
對于我自己來說,什么才是幸福呢?我可以清楚的回答:現(xiàn)在的我就是幸福的。從小到大有父母疼愛,不開心的時候有朋友訴苦,做著一份自己喜歡別人羨慕的工作,有穩(wěn)定的收入,有愛的人和愛我的人,這么簡簡單單的就是幸福。當然,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各不相同,但其中肯定會有共性。所謂經(jīng)歷的事情多了,有些事情才會看淡,看真。幸福其實很簡單,幸福其實就在身邊。幸福需要好好把握,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珍惜!
白巖松《幸福了嗎》讀后感 篇9
幾個城市的周轉,忙碌的生活,日子還是那么的平白無味,工作吃飯睡覺工作。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我非常的抑郁,人說相由心生,那期間我覺得自己奇丑無比,慘不忍睹。在整整泣不成聲的哭了三個小時后,我覺得自己有大病初愈的感覺,我決心做些改變,畢竟日子還長,畢竟我活著不是為了感受憂傷,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能讓自己感覺到幸福,我努力地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我幸福了嗎?如果不幸福,那我努力的價值在哪里?白巖松在書中寫到:“曾國藩坐到皇帝身邊,吃了一頓至高無上的飯,似乎一生,都為了這獎勵一般的一頓飯。看到這,我過了一個坎兒。如果這意味著人生的巔峰,不要也罷。”看到這,我自己也過了一個坎,如果我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只是為了銀行帳號里積攢越來越多的錢,只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卻不管自己當下的每時每刻是否過得幸福,卻沒有用金錢改善我的生活質量,全心工作卻忽視自己的身體狀況,這樣的追求不要也罷。
由于防御心理很強,坐火車我從來不與人交談,一般都閉目養(yǎng)神聽音樂或埋頭看書,但前些日子由于坐高鐵身邊的大叔幫我放了行李,當他主動跟我交談時我不好拒絕。北大畢業(yè),合肥某所高校當老師,心理學,自己還有一個心理咨詢工作室。看著名片上寫著兒童心理,家庭心理的名稱,想起在家時叔叔談起堂弟眼看就要高考了,卻還總是逃課在網(wǎng)吧里很是頭疼,便向大叔咨詢?nèi)绾问呛谩5粋問題就把我問倒了。假如你堂弟現(xiàn)在去認真學習了,能改變什么?這樣做只是讓你叔叔自己心里覺得舒服,但他有想過你堂弟的心理訴求嗎?他為什么逃課?為什么沉迷網(wǎng)絡?他是在逃避什么?有沒有去關心過他這個人,而只是關心他的學業(yè)。是啊,這個問題確實是問到點上了,新聞里好像有個學生考了第二,只因母親說了一句又不是第一就自殺了。現(xiàn)在的家長都把自己的榮辱與孩子的學業(yè)掛鉤,不要忘記,他們是人,不是物品。但在不看過程只求結果的現(xiàn)在,一切是否都顯得太晚了?
一路的暢聊,自然也就聊到了我身上。大叔說我擁有我這個年紀不該有的心理,很是難得,但也希望我能停下追尋的腳步停下來關心一下自己的內(nèi)心,跑得太快了,這樣下去會有問題的。大叔說的時候我表現(xiàn)的很不以為然,其實我心里已經(jīng)是巨震了,他對我的分析都讓我很折服,也讓我想通了很多問題,卻倔強的拒絕面對。我明白自己應該從忙亂中,從急促的走向未來的路上停下來。書中寫到,如果你自信于一生都有掙錢的能力,為什么那么急于一時?人,是自己欲望的主人還是奴隸?該掙的錢堅決要掙,不該掙的錢堅決不掙;該花的錢一定要花,不該花的錢一定不花。是否還打算只買棺材不買藥。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在盡心竭力的維持著一切,讓生命避免危機四伏,卻與快樂背道而馳。人生的終點都是一樣的,誰都躲不開,慢,都覺得快,可中國人怎么顯得那么著急地往終點跑。在街上,紅綠燈前,時常見到紅燈太多的人搶著穿過去,可到了對面,又停下來,等同伴,原來他也沒什么急事,就是一定要搶,這已成為我們太多人的一種習慣。生活中,讓我們精疲力盡的有時候不是忙,而是亂。有些人事情很多,卻做的井然有序,在有條不紊中既鍛煉了自己,又收獲了自信。有些人事情不多,卻把自己弄的心力交瘁,做著今天的事情,卻一邊憂慮著明天的事,一邊又放不下昨天的事。學會平靜,凡事急不來,只能慢慢來。忙而不亂,像大自然,它從來不忙卻四季分明,日出日落井然有序!學會凡事交給祂!
書中寫到,所謂混得好的,一定有不為人知的痛苦與要付出的代價;所謂混得不好的,也有屬于自己的幸福和平靜。就看你怎么看待它,怎么善待擁有的好。我很少羨慕別人的生活,因為這種東西只能是冷暖自知的。就像有些人羨慕我的生活一樣,可誰又看到我曬幸福生活背后的心酸。但我也不嫌棄我自己的生活,因為這是我的生活,已經(jīng)是在我能力范圍內(nèi),或心理狀態(tài)下我所能追求的最好的生活了。有苦有酸也是有甜的,我要做的是改變自己的內(nèi)心。白巖松說,在人生發(fā)展的過程中,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問題,接下來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最后一定要解決人和自己內(nèi)心之間的問題。不安,焦慮,懷疑,悲觀……接踵而來。人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而這種面對,在今天,變得更難,卻也急迫。
當我們還無法改變整個世界的時候,至少可以先改變自己的環(huán)境。所以我在做些一切我能做的改變,只為感受快樂,只為能停下腳本更多的去享受當下。未來的事情未來會有安排的。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邊是墜落一邊在升騰,誰,不在掙扎。我在努力通往幸福的路上……
白巖松《幸福了嗎》讀后感 篇10
幸福了嗎?這是我工作以來一直比較關注的話題,幸福了嗎?就像此書作者白巖松說的那樣我們國家10多年的高速GDP增加帶來各種的物欲橫流,滿足了我們各種的物質文化需求,我們一直追求速度的發(fā)展,我們擁有了很多,但唯一缺少了幸福感!你幸福嗎?我倒覺得真正內(nèi)心幸福的人!
原因何在?因為社會壓力過大,因為唯物主義,各種現(xiàn)實主義,拜金主義,也許真的無可厚非,這是強壓社會下的自我追求的畸形結果更或這是更適合我們更好地活下去的必然選擇,選擇幸福活下去的權利有錯嗎?當然沒有,生活不就是生下來活下去嗎?只是當我們上升到這個民族的高度的時候我們不免擔心,擔心這樣的強壓社會下,這樣的信仰選擇方式,這樣不安的心,讓我們的民族主義也會面臨著怎樣選擇?
看完此書后似乎更加明白了我們?yōu)槭裁锤惺懿坏侥欠萜诖男腋#糠績r與收入可笑的對比,物價飛天般的上漲,愛情的現(xiàn)實考驗,尊嚴的奮力捍衛(wèi),人文環(huán)境的大革命等等都可以是一個我們?nèi)苏J定的答案,但是缺少信仰,方覺是我們最大原因。我們15億人民,1億信佛教,1億信共產(chǎn)主義,剩下的卻沒有任何信仰!就像之前總結有關幸福是什么的那句話:“小時候,幸福是樣東西,得到了就幸福;長大了,幸福是個目標,實現(xiàn)了就幸福;成年了,幸福是種心態(tài),領悟了就幸福。”細想真就那樣,只是小時侯那個東西比較容易得到,即使特不到也會得到其他的東西得以幸福的安慰,這也就難怪我們往往總在成年后感慨:“要是能回到小時候該多好”因為小時候能更容易滿足,更容易幸福。但是其實那個東西,那個目標,那個心態(tài)不正是我們一直找尋的信仰嗎?缺少了信仰就談不上幸福了!所以以前的時候我們那么容易感覺幸福,因為容易滿足,心無雜念,那么淳樸。但而今各種物欲橫流,各種誘惑,各種攀比,各種浮躁,傷了也更傷不起,hold不住了,也因此幸福的額度也大大減值,更難滿足。知足者常樂,這句話詮釋的是大家智者般的心態(tài),我們這個年代和這個時代注定給不了我們那樣的環(huán)境,有時改變不了這個社會的時候,可以努力改變自己周圍的環(huán)境,讓自己活得更幸福些!
祝愿你我早日尋找到那份屬于自己的幸福!
白巖松《幸福了嗎》讀后感 篇11
上次看這本書應該是高中吧,忘記當時是以怎樣的心情讀完的,但我記得白巖松對我的影響很大。看完后當時我就想在大學時讀新聞傳播專業(yè),但實際上當時的我對此了解得并不多。大一分專業(yè)時沒有傳播學可選,選了師范。
大學雖然偶爾關注白巖松的動態(tài),但卻沒再把書看一遍。再讀第二次已經(jīng)是碩士研究生一年級了。這一次,我認真也不是很認真地看完了,之后對于我已經(jīng)很了解的部分是瀏覽。這一次,在看關于汶川地震的章節(jié)時眼眶濕潤了,其他章節(jié)情緒起伏并不是很大。在讀書的過程中,我想有這點時間把書再看一遍,不如去讀點名著。這個思緒沒有繼續(xù)下去,因為我喜歡白巖松啊,再看一遍也無妨。畢竟最近也在看《對白》的綜藝節(jié)目,看《新聞周刊》等,他的言論會提醒我保持清醒獨立與理性。
回看這本書,感慨的是在那段我還不懂事的時間里,老白經(jīng)歷了很多,那段時光于他而言很精彩,他一一記錄下來。我很好奇,因為我一直好奇在某個時間點大家都在做些什么?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在干些什么?所以我更好奇我喜歡的老白那段時間里經(jīng)歷了什么?他有哪些感悟,我向他又走進了一步。等忙完了這段考試周的準備,要把《白說》翻看。很期待他會在書中說哪些我還不知道的故事,肯定很多。
老白演講摘抄:
人到中年,友情之樹日漸凋零。人終究會走向越來越孤單的歲月。當你擁有一種閱讀的習慣時,你永遠不會孤單。當我最孤寂、一個人的時候,隨便拿起一本書,如同邀請一位朋友。你可以跟它對話,可以反對他的意見,你可以突然跟他找到共鳴,你也可以把它放下拿起另外一本書,讓它插進你們的對話。你永遠不會真正的孤單。因此,閱讀從來不是一個功利的事業(yè),應該是一種生命方式,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
白巖松《幸福了嗎》讀后感 篇12
守望藏人索南達杰幾乎品一己之力在可可西里保護藏羚羊,直至被殺害。
農(nóng)民張正祥守護滇池幾十年,家財散盡,妻離子散。這樣的人我們的身邊不常見,可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少見。閱讀和了解了他們的故事之后,覺得索南達杰、張正祥們活得很單純,很理想,很浪漫。是什么讓他們?nèi)绱藞?zhí)著地守望著自己的“麥田”?回答只能是:信仰!一般認為:信仰,是指對某人或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或神極度相信和尊敬,拿來作為自己行動的榜樣或指南。現(xiàn)在,我們大部分中國人沒有宗教的信仰,只是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里大家癡狂地崇拜者某個人,應該說那是一個有共同信仰的年代。如今社會的多元,各種主張,各種價值觀和我們這個城市的小汽車一樣多,并且各自存在,稍有碰擦,妥協(xié)的不多,爭論的不少。見解如此多樣,且能并存,豈不正是自由的理想國?諷刺的是,幾乎人人都在抱怨束縛太多,沒有自由。于是大家開始探討幸福在哪里。白巖松,一個資深的媒體人,在《幸福了嗎》一書中講述了不少真實的事件,表達了不少真切的感受,與其說他在書中和讀者一起探討著幸福的根源,不如說是在捫心自問:我幸福了嗎?在他的陳述和自問中也坦白了一個媒體人理所應該的擔當,一個知識分子義不容辭的責任。
“9.11”的沉默在白巖松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的傷;新聞評論部充滿自由空氣的年會是情感的溝通,是激情和壓抑的釋放;放棄《時空連線》、《新聞會客廳》、《中國周刊》制片人這樣的官職,重回一個單純的主持人角色,這是他在權利面前可貴的平靜和坦蕩;總理參加的座談會,直言不諱地評議國務院部委,可鑒一個知識分子的獨立和擔當;四川地震賑災晚會現(xiàn)場臨時放棄對蔣敏的提問,地震救援直播中講述笑話,表達了他對于愛的主張;“7.13”申奧成功之夜演播室里的尖叫是熱情的張揚;耶魯大學《美國夢,中國夢》的演講展現(xiàn)了他的自信和開放……書中很多這樣的細節(jié)都是作者在和讀者一起分享著自己的幸福時光。這幸福不一定是快樂,有時也是熱淚盈眶的,不一定興奮和激動,有時也會黯然神傷。
突然想到白巖松的另一本書《痛并快樂著》,稍改一改,痛并幸福著。正如他自己所寫到的:“假如真正有理想有責任的新聞人,永遠感受的是痛苦,甚至在領導的眼里,反而是麻煩的制造者,并且這樣的人,時常因理想和責任而招致自己與別人的不安全……”能痛并快樂,因為心中是真實的,靈魂是真實的。白巖松在書中引用了梁漱溟先生的見解,梁老認為,人類面臨又三大問題,順序錯不得。人和物之間的問題;人和人之間的問題,任何自己內(nèi)心之間的問題。時代紛繁復雜,忙碌的人們,終要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而這種面對,在今天,變得更難,卻也更急迫。我們都需要答案。“明天,開始信仰。”也許這就是白巖松給我們的答案。有信仰是幸福的,守望自己的麥田時幸福的,所以索南達杰、張正祥們是幸福的。甚至塞林格筆下的霍爾頓·考爾菲德也是幸福的,盡管他迷茫、彷徨、困惑,但心靈深處仍有自己的守望:“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做游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我們也要尋找,屬于我們的守望。
白巖松《幸福了嗎》讀后感 篇13
幸福是什么?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而且,這種答案是千奇百怪的。其時每個人的內(nèi)心狀態(tài)不一,那么對幸福的理解就會有不同,幸福要靠自己去體驗去感覺,它不與財富、地位、聲望、婚姻同步,它只是你心靈的感覺。
讀完了白巖松的《幸福了嗎》,捫心自問,我們幸福嗎?其實,我們也沒有找到確切的答案。正如他所言,幸福在哪里暫且不說,但是,痛苦卻是隨時可以感受到的。從上個世紀80年初開始到2010年的事業(yè)有成,時間跨度將近30年,這漫長而又短暫的30年,作者經(jīng)歷了很多,他用自己的筆記錄著國家的變化,社會的變革,以一種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在自己每一次歷經(jīng)的國家重大的活動中或者事件中,從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角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
有人說,一個人的心態(tài)決定了他的生活狀態(tài)。仔細想來,還是有些道理的。心態(tài)是什么,心態(tài)應該是一個人的內(nèi)心的活動狀態(tài),是他對外部世界或者環(huán)境的一種感知,這種感知有時候是主動的,有時候是被動的,無論主動還是被動,都是對外部環(huán)境的一種反應,或者生活的一種感受。
我們生活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生活中伴隨著酸甜苦辣,人生百態(tài)莫衷一是,每個人對外部世界或者生活環(huán)境的感悟各有千秋。利他主義者,時時刻刻為他人著想,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生活,你可能感知這個世界處處充滿快樂與幸福,因而你的生活狀態(tài)是知足的,是常樂的;利己主義者,每時每刻都在為自己的利益琢磨,帶著索取的目的去捕捉生活中每一處的利益,你可能始終生活在危機和惶恐中,因而你的生活狀態(tài)是煩惱和苦悶的,是永無滿足的,因而也體會不到生活中的樂趣,因為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
生活本來是沒有味道的,因為每個人對社會和人生的嗅覺不同,才有了不同的感悟,心態(tài)好的人,無論身處順境或者逆境,他都會順其自然,順勢而為。在順境中,他會不驕不躁,不狂妄自大,始終擁有一顆平常的心,得之不喜,失之不悲;在逆境中,他不會自暴自棄,不妄自菲薄,更不會一蹶不振,飲鴆止渴。心態(tài)不好的人,恰恰相反,無論身處順境或者逆境,他都會不知足,順境時,他認為是自己應該所得,是理所當然的,同時,向往著更多的更好的境遇,逆境時,就會自怨自艾,怨聲載道,甚至沉淪陷落,破罐子破摔。
擁有一顆平常的心,坦然面對生活中的坎坎坷坷,用那份淡定和從容去感受和感悟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看而不破不僅是生活中的一門學問,更是人生的哲學。看破紅塵,遁入空門,并不是理想的生活所在。唯有在世事中不斷地磨礪,在人生中不懈地歷練,才會有處變不驚的膽識和豪邁;唯有不斷地提升學識素養(yǎng),修身養(yǎng)性,才會有來自于內(nèi)心深處的寧靜和睿智。
因此,如果擁有一副好心態(tài),那么,我們的生活狀態(tài)至少是優(yōu)雅知性的,始終處于一種坦然接受現(xiàn)實生活的體驗中;如果我們糾葛與塵世的愛恨情仇,那么他的生活狀態(tài)應該是缺少快樂和幸福的。
畢淑敏說,幸福有時會同我們開一個玩笑,喬裝打扮而來。機遇、友情、成功、團圓……它們都酷似幸福,但它們并不等同于幸福。但是就其生命的本身,我覺得很充實地去度過每一天,去感受生活中那種寶貴的時光、那種親情、那種溫暖,包括欣賞大自然的美麗,我想其實這就是幸福。
白巖松《幸福了嗎》讀后感 篇14
白巖松,央視名嘴,一直給人以正直,睿智,儒雅的形象。《幸福了嗎》是句溫馨的問候,也是一句發(fā)人深省的問候。
幸福?什么是幸福?幸福在哪里?這是一個人人都在尋找的答案的問題,這是一個很多人自以為都能找到答案的問題,這也是一個永遠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幸福了嗎?也常常在問自己,有時好像是,有時好像又不是。
《幸福了嗎》的作者白巖松也沒有給我答案,只是不停地在追問,不停地在拷問,以自己所經(jīng)歷的事,以自己所接觸的人,加上自己的思考,以新聞工作者的敏銳在剖析著這人與時代。
“幸福在哪里暫且不說,痛苦卻是隨時可以感受得到!”
梁漱溟先生認為,人類面臨三大問題,順序錯不得: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問題,接下來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最后一定要解決人和自已內(nèi)心之間的問題。
忽然好像有點明白了:物質并不代表幸福,它只不過是解決了人和物之間的問題,并不一定一起解決了后面兩個問題,而對于現(xiàn)在的大部分人來說,后面的兩個問題顯得更難以解決。況且所謂欲壑難填,再豐富的物質也難以滿足某些人,名利之心豈有滿足的時候,所以我們腳步匆匆,忙著不斷地創(chuàng)造物質,忙著不斷地爭名奪利……而此時我們迷失了,“走得太遠,競忘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fā)”。就像有首歌《春天里》唱的那樣,“記得曾經(jīng)一無所有,可當初是那么快樂。凝視著此刻爛漫的春天,可我感覺卻是那么悲傷。”曾經(jīng)年少輕狂,但那時只有簡單的生活,追求也是簡單,人雖一無所有,但是過得簡單快樂,便擁有無處不在的幸福。時過境遷,在擁有了許多物質條件的同時,疲于奔命,絞盡腦汁,在層層壓力下并不能獲得幸福。所以物質的富足并不代表人的真正幸福。我想,內(nèi)心強大,簡單生活,身心平靜,真心滿意自己的生活可能就是真正的幸福吧。
幸福了嗎?幸福說到底只是一種感受,一種感覺,一種心理狀態(tài),與人的需要有密切的關系。只要你的需要少一點,低一點,欲望少一點,弱一點,那么你就能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或者在生活中,你能時時刻刻懷揣一顆敏銳的心,時刻發(fā)現(xiàn)身邊的快樂與感動;打開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生命中的所有的好與不好;敞開包容的心,容納尊重世間的眾生相。也不要因為一方面的失意而去否定其他的快樂與幸福,那么你肯定會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幸福了嗎?誰能給你答案呢?
白巖松《幸福了嗎》讀后感 篇15
“幸福”是人們奮斗的目標,大家都在追求它。但是對于幸福的標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小時候的我認為過春節(jié)就是幸福,既能得到壓歲錢,又能穿上新衣服;既能吃上好東西,又能逛五彩繽紛的燈會。總之,仿佛吃好穿好就是幸福。但是現(xiàn)在我對于什么是幸福卻感到很困惑,很迷惘。讀了《幸福了嗎》后,我受到了啟發(fā),找到了答案。
書中讓我觸動最深是白巖松說到的老師,他的家人很多是教師,在學校中學習中總是得到教師的鼓勵。如今,我也是一名教師,我幸福了嗎?會有學生會為我感到幸福嗎? 掩卷沉思,教師本身就是個奉獻的職業(yè),教師要多想想和學生在一起的快樂,想想受到他人的尊重,想想自己人生價值的體現(xiàn),漸漸地你的心境便會豁然開朗了。所謂幸福感就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覺,不同于物質的東西。作為一種個體化的感覺,幸福感應該是植根于自身的一種心理感受。如果我們把教書當作一種職業(yè),可以享受課堂帶來的親切感,感知學生目光中的求知欲,體會童心未泯的快樂;如果我們把教育當作一種事業(yè),可以感受學生成長的光榮感,體驗教書育人的成就感,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升華。
《幸福了嗎》,我感謝你!你使我不僅認識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而且,使我懂得怎樣從我的教師生涯中感受幸福,我相信我的一生一定會沐浴在幸福的雨露和陽光之中。
白巖松《幸福了嗎》讀后感 篇16
《幸福了嗎》10月第一版印刷。白巖松出生于1969年,和我一樣60年代生。《幸福了嗎?》是白巖松寫下那本著名的《痛并快樂著》十年之后的最新隨筆作品,是他從“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期間的心靈成長的記錄。網(wǎng)友寫下這樣的體會:“這只是白巖松生活的點滴記錄,他不是在做一個命題研究,我在這本書中沒有找到預想中的理論支撐。但它是有價值的,它的價值在于白巖松是一個媒體人,他的身份讓他的生活有些公眾意義,他的身份讓他有話語權,因為人們關注他對問題的視角和解讀。我讀這本書,就是在從一個人身上看中國這十年。”另一位網(wǎng)友寫道:“十年前的《痛并快樂著》滿篇充斥的是淡淡的苦澀,十年后的今天,《幸福了嗎?》散發(fā)更多的則是成熟睿智的味道,但不變的是,這一切依舊是思考的感悟。”
從《幸福了嗎》,我了解了白巖松和白巖松的思想。白巖松是一個時代的思考者。他有個性,愛思考,愛寫點東西。他還愛足球。從《幸福了嗎》我了解中央電視臺還有臺灣、美國、日本的一些事。他1995年去美國,同樣留下了自己深深的思考。他一直在媒體人的現(xiàn)實與理想中掙扎。能做到嗎:說人話、關注人、像個人!能做到嗎:捍衛(wèi)常識、建設理性、尋找信仰!他說的許多話非常值得人們思考。做一個新聞評論員,最重要的是敏銳、勇氣和方向感。尊嚴這兩個字的提出,就是中國一個重要的轉折。他努力了,也收獲了。孔圣人才40不惑,誰是圣人?!我40歲突然覺醒,信了西方的一句話:人生40歲開始。十年后他想寫一本書《終于信仰》或者《閑——試著與生活講和》。他十年后的目標是:健康、開心、平靜、踢球并進球、頭發(fā)還剩不少、體重增加不多、對世事依然好奇、還會憤怒也會流淚,慢慢來。務實多了。但是,被迫改變自己,你還是白巖松嗎?
《幸福了嗎?》是對當下光怪陸離的社會的質問,也是對人們久經(jīng)炎涼而日益麻木的心靈的一種呼喚。在滌蕩悲喜的故事中,在社會轉型的陣痛中,在歷史車輪的呼嘯中,白巖松字里行間跳脫出來的,是對當下這個物質時代最迫切的追問:“幸福在哪里?”以及對每一個焦慮忙碌的現(xiàn)代人最善意的提醒:“你,幸福了嗎?”白巖松中學畢業(yè)25年聚會,酒席上,輪到他發(fā)言,他說自己掏心窩子的說了幾句肺腑之言:所謂混得好的,一定有不為人知的痛苦與要付出的代價;所謂混得不好的,也有屬于自己的幸福和平靜。就看你怎么看待它,怎么善待擁有的好。所謂名人,首先或本質上只是個更多人知道他(她)名字的人,有好有壞、被更多誘惑也有更多約束的人。白巖松說。“如果理想,只是一瞬的綻放,之后,只在憑吊中使用,那么,理想有什么意義?如果激情,只是青春時的一種荷爾蒙,只在多年后痛哭時才知自己有過,那么,激情又有什么意義?如果哀痛中,我們不再出發(fā),你的離去,又有什么意義?”在紀念陳虻的文章里,白巖松最后寫下這樣的話,他說這也是對自己說的。因為陳虻曾反復向當初還剛工作不久的他說“走得太遠,別忘了當初我們?yōu)槭裁闯霭l(fā)。”白巖松說央視大火:“當然也不是壞事,也照出了央視之后該走的道路。大火,或許正是一個另類的新起點”。損失1。6億也不是什么壞事,似乎“火”還是好意頭了。柴靜回憶與白巖松工作相處的點滴,“人們號稱最幸福的歲月其實往往是最痛苦的,只不過回憶起來非常美好。”。其實,白巖松僅說對了一面,應該是:人們號稱最幸福的歲月其實往往是物質上最痛苦的,心靈上是最純靜的歲月,所以,回憶起來才非常美好。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的度過這一生,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三兩步便是天堂,卻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倉央嘉措詩”這首詩被白巖松放在本書的扉頁,算是給本書定下了一個基調。“有一天清晨,沐浴后的釋迦摩尼對著自己的石像鞠躬致敬。旁邊的弟子看到這一幕,都感到詫異:‘師傅,您的像,是弟子們敬拜用的,為何您親自敬拜?’釋迦摩尼輕輕一笑,答到:‘求人不如求己’。”——這是這本書的結尾。意味深長。
白巖松《幸福了嗎》讀后感 篇17
這個新年假期,我看了一本書,是白巖松寫的《幸福了嗎》,昨天晚上寫了讀后感,給大家分享一下哈。希望大家有時間都看一下這本書。
一直以來都非常喜歡新聞節(jié)目,如果沒有自己特別喜歡看的影視節(jié)目,我時常會開著電視機,開著新聞頻道能看一天!媽媽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怎么就跟別人不一樣,有好看的電視劇怎么就不看呢?嗯,有時候我也奇怪,看新聞幾乎成了我的習慣,每天晚間,我都在看新聞頻道,當然,喜歡看新聞,不僅僅是想要了解每天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更吸引我的是一些評論性節(jié)目的主持人常常帶給我的一些觀點以及他所傳播給這個社會的正能量,而我最喜歡的主持人中,白巖松就是其中一個。
看了他的《幸福了嗎》這本書,其中有一些“故事”真的讓我很感動,也讓我深有體會。喜歡他的直接、敢說敢做的個性,喜歡他的睿智和幽默,更喜歡他身上散發(fā)出來的那種正氣,這種正氣我覺得是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很少能夠體現(xiàn)出來的。特別喜歡他在英國劍橋大學的演講,是那么的機智和自信,讓我從他的身上看到了作為中國人的驕傲。
白巖松說,他只是一個本科畢業(yè)生,沒有什么所謂的高學歷,也沒有任何的出國留學的背景,正是中國的高考讓他有成就現(xiàn)在的一個機會,一個轉折。他的成就我們都可以從這一本書中看到,所以我想說,在當今社會,在大家都在追求高學歷和洋文憑的潮流中,別忘記我們自己國家的教育才是給了我們?nèi)松畲蟮母尽0讕r松所寫的每個小“故事”在我看來是那么的真實、自然,他的語言表達是那么生動,心里的想法都那么形象的表達出來,真的讓我打心眼里佩服他。對于一個學文科的我來說,感覺中文都沒有學好,真是慚愧的很。多少年都沒有寫過一篇讀后感,甚至連空間的日志都懶得去更新,不是沒有什么可寫的,而真的是不知道用什么樣的語言才能表達出來,讓大家一起與我產(chǎn)生共鳴。特別是看到現(xiàn)在很多學生,為了學習英語,把英語單詞和語法記得爛熟,可是一到寫作的時候,就打不了高分,原因是什么?其實我個人覺得還是中文沒有學好,寫不出讓人們看了還想看的文字。就像現(xiàn)實中,很多年輕人都喜歡看穿越類的小說一樣,為什么有的作者能夠寫得那么逼真,難道世間真有穿越一說嗎?
看到白巖松的愛好,喜歡足球,經(jīng)常和其他幾位體育主持人踢球,喜歡唱歌,更喜歡閱讀。他也是從體育愛好中交到了朋友,甚至還影響到他兒子的興趣,在這些他喜歡的事情中,體驗到了人生的幸福。聯(lián)系到現(xiàn)在的我們,在壓力山大的工作環(huán)境下,我們的興趣又是什么呢?我們還有單純的興趣嗎?還會有堅持的動力嗎?好像我身邊還真沒有幾個人一直再堅持他原本的興趣與愛好的。
非常喜歡書中寫的這樣一句話:“不平靜,就不會幸福,也因此,當下的時代,平靜才是真正的奢侈品。”是的,我覺得這句話是那樣的貼近我的心,我時常拿著自己的不如意來和別人比,有時候心態(tài)上就會很不平靜,常常把自己搞得非常的累。看了這句話,讓我明白了,在每天的忙碌中,有時候停下來好好的想一想,平靜下來,會發(fā)現(xiàn)其實我比我們中很多人都要幸福太多,還有什么不滿足呢?別人要很羨慕我才對啊!
看著白巖松的經(jīng)歷,真的發(fā)現(xiàn)我們也應該對自己做過的事情有個記錄的習慣,哪怕一個照片,一小段文字也好,這都是人生成長的足跡,等將來老的那一天,我們還可以微笑著回味,啊,我原來做過的事情這么多啊!我想這就是幸福。
白巖松《幸福了嗎》讀后感 篇18
《幸福了嗎?》是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寫的書,成書于十年前名人出書熱時期,現(xiàn)在讀來仍有很多現(xiàn)實意義。書名用疑問的句式引起讀者的思考,思考自身生存現(xiàn)狀,思考社會環(huán)境現(xiàn)狀,讓人帶著疑問去深入了解書中所講內(nèi)容。
書中白巖松從入職央視開始講起,書中大部分內(nèi)容是一些他參與編導制作的電視欄目,重大事件采訪主持過程,最后附加一些個人喜歡的影視、音樂、書籍介紹。從整體上說,這本書確實反映了當下這個大時代的一些實質,有些話也能打動人心,但是整體不夠深刻。尤其是后半部分的個人喜好部分,有畫蛇添足,為增加篇幅湊字數(shù)之嫌。
瑕不掩瑜,缺點有,醒人之句也不少。如描寫人類生存三個階段:“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問題,接下來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最后一定要解決人和自己內(nèi)心之間的問題。”人和物質,人和人之間的矛盾都容易解決,唯有人和自己內(nèi)心的較量與和平共處最難!這是社會發(fā)展到高級階段,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還有白巖松在經(jīng)過汶川地震和“非典”之戰(zhàn)洗禮后,寫出這樣的句子:“人們都是健忘的,哪怕當初的恐慌那么的真實。”這句話很深刻的道出人性膚淺的一面。
還有:“我們還處于用物質來獎賞生命的階段,離背起行裝去山水中激活生命還有距離。當下的中國,由于欲望,我們的人生處于退步的階段。”縱觀歷史,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弊端,但這并不能阻止歷史的前進,時代的進步。正是因為各種弊端的存在,后來者積極改善,創(chuàng)造出適應時代的生存模式,不斷發(fā)展進步,從而推動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讀書,我一向不關注書的作者是男是女,只關注書中內(nèi)容。白巖松的這本書,卻使我多多少少去了解了一下他。因為這本書的男性氛圍太濃,足球愛好,嚴謹理性的文字表達方式,官方政治語言不自覺的運用,這些使我讀書的代入感消失,同時也能更加理性的去理解書中文字內(nèi)容。
幸福,是一個人身心結合后的綜合愉悅感覺。幸福不是金錢、權力、物質的疊加。幸福很簡單,感恩,知足,善待身邊人,是獲得幸福感最直接的方法。一個人不管是富有還是貧窮,愛他人,帶給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即使陰霾天,你的心里也會陽光燦爛!
幸福的感覺,不是來自外力,而是來自你內(nèi)心。
白巖松《幸福了嗎》讀后感 篇19
很久沒有靜下心來看看書了,于是想找本書,重溫高中語文自習課上看閑書的那種安定與淡然。選擇《幸福了嗎》是因為很喜歡它的序,是JH最先給我看的,后來FJ又提起,兩個好朋友的青睞讓我最終決定讀一讀。
本以為整本書會是以說教為主,闡明白巖松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但是看完才發(fā)現(xiàn),真正說教的文字很少。全書主要以白巖松作為一個新聞人的視角,回顧了中國和世界的一些要事,比如舟曲泥石流、08奧運、汶川地震、禽流感、SARS、9.11等一系列新聞熱點事件。在回憶中講述著自己的成長,央視的成長、中國的成長。雖然他寫的一些事情我了解一些,甚至經(jīng)歷過,但是記憶已經(jīng)很淡了。透過他的視角再回首時,感覺自己像個旁觀者,只有淺淺的哀傷、感動或興奮。
最喜歡這本書后面的部分,他講到了自己的童年、中學和大學的日子。很難想象他這樣一個嚴肅、中正的人,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居然“竊書”,被人抓住還自報家門叫“常振錚”(當時廣播學院院長的名字);偷換同學乘車月票上的照片逃公交車票;在宿舍里廢寢忘食的看金庸古龍;半夜在學校衛(wèi)生間借著燈光打麻將......讀著讀著,感覺那時的他仿佛是另外一個人。不過,靜下來想想,在青春年少的歲月,誰沒有做幾件瘋狂的事情呢?也許,沒有瘋狂過的青春不叫青春。
看著別人一路高歌、一路精彩,忍不住也回頭看看自己的走過的路程,竟也有一首歌可以相伴——《一直很安靜》,配著阿桑那沙啞的歌喉,倒也挺合拍。艷羨么?遺憾么?沮喪么?應該有吧,但是幸福是別人的,自己的幸福還得自己去爭取。在這本書中,對于幸福,沒有一個確切的回答。但我想也用不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都會給自己一個答案。我的幸福很簡單,也很難。因為我擁有的東西已經(jīng)很多,比如健康平安、家庭和睦、家人平安健康、有可以談心的朋友、男朋友還不錯、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雖然不小了但偶爾還會做做夢等,但是我要的東西更多,比如一直平安健康、家庭一直和睦、家人一直平安健康、一直有可以談心的朋友、男朋友對我一直很好、以后還有機會得到老師的指導、到了跑不動的年紀還夢想一路小跑等等。看看,加上一個“時間”,很多平常的東西就不再平常了吧?
現(xiàn)在擁有的東西,以后不一定會擁有,現(xiàn)在沒有的東西,以后可能會擁有。小時候貪吃,爸媽老說我“吃著碗里看著鍋里”。但我覺得,對于幸福,就該好好享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爭取可以多撈一點。但是不要老看著別人碗里的就是了,別人的“大魚大肉”未必適合自己的胃口,自己的“粗茶淡飯”也許來的更長久。
【白巖松《幸福了嗎》讀后感(通用19篇)】相關文章:
幸福了嗎_800字01-24
幸福了嗎作文5篇01-24
幸福幸福作文(通用17篇)04-01
【熱】幸福讀后感04-19
《幸福的陷阱》讀后感04-04
爸爸你醒悟了嗎作文08-30
楊玉環(huán)逃到日本了嗎11-11
幸福作文(通用49篇)03-26
幸福作文 (通用26篇)03-08
幸福讀后感作文700字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