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的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的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的讀后感1
假期,閱讀了教育大師馮恩洪的書《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有如沐春風之感。全書語言生動幽默,見解獨到,充滿智慧。馮校長將深刻的教育理論寓于明白如話的故事中,娓娓道來的話語里有著太多的引人思考的話題。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認真反復地閱讀。
馮校長認為,教師要為有差異的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面對個性差異的學生,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給有差異的人提供有差異的、適合他們的教育,合適的比標準的更重要。面對差異,教師應該正視、包容個性、善待差異。學生要在“差異中發(fā)展”。他特別講了《老虎當校長》的寓言故事:(五十知天命的老虎當膩了“百獸之王”后,突然想當校長了,于是辦了一所學校自封校長,要鴨子練長跑,兔子練游泳,老鷹學爬樹——鬧了一番笑話后,學校關門,最后老虎感嘆“校長不是人當的”——寓言雖說是馮校長自己編的,但是卻不無辛辣地諷刺了應試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現狀,那就是用統(tǒng)一的標準來評估學生,嚴重扼殺了學生自我和個性的成長。怎樣改變這一現狀?
教育怎樣由課本知識中心向以兒童發(fā)展為中心轉變呢?馮恩洪結合“建平經驗”,最后引出結論:應該讓“鴨子練游泳,兔子練長跑,老鷹學高飛”,把個性發(fā)揮到極致。其實這些想法和說法,在幾千年前,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說過“因材施教”,今天是什么讓我們只能去想,不能去做呢?我想只有解決根本性的問題以后,“因材施教”才會被賦予真正意義。在閱讀中,在體會故事的幽默時,我想到我們班的那些所謂的后進生,他們身上難道沒有優(yōu)點?難道沒有適合他們發(fā)展的路?答案毫無疑問是否定的。作為老師,有義務去發(fā)現每一位孩子的優(yōu)點,讓他們在最適合的發(fā)展區(qū)域中發(fā)展。我們面對的是許多個有差異的學生,為什么還要用無差異的教學方法去教育他們呢?馮校長的一句話說得特別好,“當我們站上講臺的那一刻,我們終生都在面對差異”。在教育中我們就要哪壺先開提哪壺!
他在書中指出:我們現在的教育是挑選適合教育的學生,而由挑選適合教育的學生走進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是一場革命,是一場告別書本中心走進學生發(fā)展為本的革命,是一場教育的深刻變革。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關鍵的關鍵是要研究學生,使教師告別書本中心,走進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變革新時代。只有這樣,我們培養(yǎng)的人將真正是“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有個性有特長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結合馮老師的書和我的工作實際談談我的感悟:
首先先來談談“教育的真諦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知識,讓學生擁有學習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學生是否享受學習似乎不是我們所要思考的`,因為讀書就是枯燥的,需要每個人勤奮的。而《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僅要創(chuàng)造適合教育的學生,教育更有責任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異,教育者對學生的差異不應該埋怨,而是研究差異,關注差異,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學生的情感,激勵學生“你真了不得,你離成功就差一步了”,創(chuàng)建和諧的師生情感,讓教育的感覺不是難受,教育的感受是走進享受。教育者的責任就是讓學生快樂成長。所以教育要讓學生徹底釋放自己潛能,讓學生生動活潑地發(fā)展。
明確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對當下的課堂教育進行了反思:回顧我們的課堂教學,我們也在力求讓每一個學生得到發(fā)展,但我們現在的教育,是挑選適合教育的學生。像我們這樣的班額大,人數多,一個班級六十八人,一個教案,統(tǒng)一練習,完全沒有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異;但每個班級學生確定,教材單一,課時緊,教師每天都在趕進度,在練習,有時完全忘卻了學生的需求,只是想著讓學生將課程內容學完就好,于是,講授知識就占去大量的課堂時間,學生聽了課,做了練習,但就是課堂知識鞏固率極低。而那些為了展現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課堂,讓后進生舉手發(fā)言的所謂關注差異的課堂,都不是高效的課堂。當前,由于課堂變革沒有適應時代,課程建設較滯后,導致我們的課堂大多在約束學生的潛能,萎縮學生的潛能,而非釋放學生的潛能,因此,學習的不快樂成了不少學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已經成為我們當下及將來亟需完成的任務。我們要建立符合學生個性、適應學生發(fā)展的動態(tài)、綜合的課程體系;我們要讓合作課堂,讓差異發(fā)展成就學生的美麗人生。
另外一點,對于學生的評價只有理性的對錯,沒有感性的激勵,特別對于學生的“錯誤”回答,缺少引導,缺少尊重,致使學生在忍受教育,在挫敗中痛苦學習;我們每天為了學生考高分,在想方設法為學生布置作業(yè),批改作業(yè),讓學生在作業(yè)堆里拼命,經常性地忘卻學生潛能的發(fā)展,只是固執(zhí)地讓學生在教師設定的學習網內掙扎,這樣的教育能實現教育的目的嗎?這樣的教育能讓學生感動嗎,能讓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嗎?
可見,要實現教育的現代化,教育者必須重新認識教育的目的,探尋教育的真諦,創(chuàng)造真正適合學生的教育,追求和諧發(fā)展的教育。
“創(chuàng)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是一種溫暖,是一種關懷。“適合教育”就是強調以學生為本,追求人文關懷,引導學生的心靈走向真、善、美;強調教育要適合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適合每一名學生的實際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民主、科學的教育教學服務;強調整體大于部分之和,要讓每一名學生都有發(fā)展。強調教育要與時代發(fā)展緊密結合;強調教育必須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把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自主性、選擇性、傾向性還給學生。總之,適合教育就是要吸納古今中外一切科學合理的教育思想精華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并在此基礎上賦予時代的特征,繼續(xù)發(fā)揚創(chuàng)新,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讀著這些內容,我很是信服,更是佩服。馮恩洪教授的成功教育生涯就是最好的證明。他就是一個珍惜講臺,做最好的自我的優(yōu)秀班主任、校長;他就是一個享受讀書,積極反思的復合型的教育專家。作為一名現代教育者,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實現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以適應教育現代化的要求,為走進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做好準備,做出貢獻。
《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的讀后感2
讀了馮恩洪校長的《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一書,感悟很深,對我觸動很大。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關于教師自我提高,如何實現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部分。
在這部分中馮校長告訴我們:在三尺講臺上,我們同樣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創(chuàng)造一流業(yè)績。我們不但要珍惜講臺,熱愛講臺,享受講臺,而且要挑戰(zhàn)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時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講臺。要發(fā)展自己只有兩條路,第一條是知識的補充,第二條是經驗的積累。知識的補充需要讀書學習,經驗積累需要反思和總結。在此基礎上學會合作雙贏,做復合型的教師,你就會成功。
對照馮校長的告誡,反思自己在這兩方面的做為,感覺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讀書學習方面,感覺自己做的很不夠。一是讀書少,二是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更少。平時總感覺時間少,拿各種原因給自己找理由,現在想起來,如果把平時上網看新聞等的上網時間拿來讀書,也能通讀幾部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著作了。總覺得自己的知識教中學夠了,正是這種對自己滿足的心態(tài),使自己變得懶惰。現在讀了馮校長的書后,覺得從現在開始應該嚴格地要求自己,過去教師們常講:要給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現在的知識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努力跟上,就會落后,就會被淘汰。只有改變觀念,終身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長時間地照亮別人,發(fā)展自己。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打算制定一個讀書計劃,擠時間來讀幾本教育教學學理論名著,除了學校發(fā)的讀物外,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yè)特長,在網上找一些適合自己的讀物來學習,還要做好筆記,以便能不斷地提醒自己,特別是要學習一些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并用來指導自己的實際教學活動,爭取用不長的時間(一個學期),使自己的理論素質有所提高,同時學習一些專業(yè)知識,以便更好地為學生、學校服務。
馮校長還告訴我們要積累經驗,學會反思。一個優(yōu)秀教師與一個普通教師的區(qū)別在于,一個一般的教師總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經上過的那節(jié)課有多么的成功,而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永遠認為教學是一個令人遺憾的行為科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課永遠是還沒有上,接下來要上的那一節(jié)課,是自己已經上過的課中永遠存在需要反思的余地,需要有重新審視的環(huán)節(jié)。要提高自己就要學會反思并經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找到更好的處理方式方法,教師要有反思的意識、習慣和技能。明確自己在專業(yè)發(fā)展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其專業(yè)發(fā)展的現有水平、從而對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始終保持一種開放的、動態(tài)的心態(tài)。對照這方面的要求,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一會不能經常性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只是有問題出現的時候才去反思,如果每個教學行為后,都去反思一下,總結一下,就不是出現或少出現一些問題,所以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勤反思,勤總結,總結成功的部分,反思失敗的教訓,使自己成為一個有較高素質的教師,更好的為學生、學校服務。
馮校長還告訴我們,要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教師要學會合作,實現雙贏。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都有自己要學習的.長處,所以要虛心向同事學習,同時也要把自己的成功經驗毫無保留地與同事分享,只有這樣,才能有一個充滿合作的團結的集體,合作不僅僅是指教師間的合作,教師與學生之間也要合作,因為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向行為,如果沒有師生之間的合作,教學就不會成功。所以學會合作、樂于合作是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素養(yǎng)。應該朝這方面繼續(xù)努力。
馮校長最后指出每一名優(yōu)秀教師都是復合型的教師,要釋放學生的潛能,除了關注他們所學的國家課程外,還要關注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因此,教師能不能上一門國家課程,開一門校本課程,帶一個學生社團也是評價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的一方面。所以教師應該拓展自己的知識結構,要有自己感興趣的方面,然后才能影響自己的學生。今后自己在這方面也要努力。
《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的讀后感3
近期我認真讀了馮恩洪教授的《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這本書,讀后感悟頗深,對自己的教育觸動很大。該書是馮恩洪教授結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實踐對中國教育的理性思考和展望。讀馮教授的書,不僅是感受書中鮮活生動的教育案例,更能領悟他深邃的教育思想,特別是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要關注學生差異,尊重學生情感,釋放學生潛能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展學習能力,培養(yǎng)適應能力,鍛煉實踐能力,提升交際能力。美國美術課《畫馬》,山東教師的“8分數學生舉手”和馮老的釣魚故事,都說明了一件事:教育的真諦是:實現在的社會化和人的個性化的和諧發(fā)展。教育就是發(fā)掘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獲得發(fā)展的信心。
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對自己的教育行為作出深刻的反思。我們從事教學的課堂擔負著將自然人打造成社會人的任務,課堂由“誰來教”是校長做主,那么“教什么”和“怎樣教”就是我們一線教師該認真思考的問題了。
自己過去的課堂,講授偏多,學生的合作和獨立思考偏少,雖然我的教學學生感覺還算輕松的,但讀了馮教授的這本書,更堅定了我要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的決心,盡力讓學生在自己創(chuàng)設的課堂上找到如沐春風的感覺。特別是課堂上要力求做到不同學生的不同教育,真正在課堂落實好差異教育,讓學生享受自己的課堂,變講授的課堂為合作的課堂,力爭讓每個孩子都做最好的自己,讓自己的生命也因為三尺講臺而精彩。
要讓自己的課堂變得精彩,學生是享受,如果老師走上講臺的感覺還是“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那么課堂注定是無法精彩,學生也是無法享受的,甚至有可能帶來的是難受,讓學生有如坐針氈的`感覺。
而教師要發(fā)展自己,就兩條路:一是教學經驗的積累,二是知識的不斷更新和補充。尤其是后者,更顯得必要,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有個性和差異的人,教育的每個對象都是全新的,不可能重復。這就需要老師有滿腹的才思來應對各種學生的教育需求。
馮教授的身上讓我看到了一名教師的成長秘訣,他一生勤于讀書,作報告引經據典,妙語連珠,他始終堅持無論自己多忙,每天堅持讀一個小時的書。這一點對于我就慚愧有加了,自己雖然愛看書,但沒有像他那樣堅持天天讀書,把讀書當成和吃飯睡覺等每天生活必須的事了。
我以前讀書,純粹是把看書當成消遣打發(fā)時間的一種方式,很少做批注和寫心得體會,看了馮教授的書后,我才感覺到作為教師看書的重要性,尤其是要把讀書當成教師職業(yè)的必需。唯有讀書,才能促進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素養(yǎng),去構建適合學生的教育;也只有讀書,在學生面前做好表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影響和帶動學生,培養(yǎng)學生愛閱讀的興趣和習慣,讓閱讀伴隨一生。
【《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適合學生的朗誦稿01-27
適合學生朗誦的愛國詩歌01-26
十個方面給孩子適合的教育09-04
適合小學生的謎語謎底05-04
適合學生的朗誦稿(9篇)01-27
適合學生的朗誦稿9篇01-27
新年適合學生的對聯(lián)大全01-24
適合小學生的趣味謎語精選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