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讀后感(通用10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后感吧。現在你是否對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指南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指南讀后感 篇1
當拿到《指南》閱讀時,我的第一感覺:好細致的一份指南,一本非常實用的指導手冊。會讓我聯想到當初寶寶出生前后買的一大堆關于嬰幼兒方面的書籍,那時的我雖是初為人母,但由于掌握的育兒經多,有參照的數據,因此在孩子最初的成長階段中我一點也不慌亂,當時我就是對照著書籍中的介紹觀察寶寶的健康狀況、檢測寶寶發(fā)育水平的。漸漸孩子長大了,上了幼兒園,我對孩子的教育反而茫然了。我想,很多家長一定也和我一樣看過一些育兒書,比如《培養(yǎng)20年后最棒的女孩》、《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等,這些書雖好,有值得借鑒的方法,但這類育兒書里往往充斥著各種教育理念、教育經驗,讓人有一種錯覺,似乎只要依樣畫葫蘆,我們也能培養(yǎng)出一個明星寶寶。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身邊有無數的例子可以證明,世間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個孩子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成功的家庭教育經驗往往無法復制。作為家長,我們更需要的是一個具有普適性的培養(yǎng)孩子的共性指標,在這個共性指標的指引下,根據自己孩子的不同個性特點因材施教。
《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設定了“階梯狀”的成長參照,把3-6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狀況、需要達成的目標以一一羅列,很完整很清晰,給教育孩子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方向。特別是后面的教育建議部分針對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目標,列舉了一些能夠有效幫助和促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教育途徑與方法,這些內容對于年輕的爸爸媽媽來說,真的是非常寶貴的經驗資源。欣喜的同時,我也遺憾,如今我的寶貝已經6歲半了,我的孩子已經度過了這個成長期,雖然身邊的朋友、老師都認為她優(yōu)秀,但我清楚在她的身上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我想在她的成長中,我一定也錯過了很多的教育契機吧!如果重新來過,我想對照著《指南》來教育孩子,孩子會更棒。
通過閱讀《指南》,還讓我深刻地意識到,幼兒教育是一項十分細致的工作,教育幼兒無小事,家長的生活習慣、生活態(tài)度、等各方面都可以影響幼兒,因此幼兒教育更是需要家園攜手,合力共進,積極地引導,出現問題及時溝通,才能為孩子的未來生活打下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家長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教育不是萬能的,孩子間確實存在著個體差異性,作為家長也應該正視這些差距,擺正心態(tài),幫助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成長進步。
總之,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后,感受很多,而自己在以后的孩子教育中,也需要堅持做好以下幾點:
1.遵循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不拔苗助長,讓孩子科學地成長!
2.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不攀比。
3.注重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尊重和保護孩子的個性。
4.培養(yǎng)自主自立的能力,促進孩子全面協調發(fā)展。
5.引導愉悅的情緒表達,培養(yǎng)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
指南讀后感 篇2
終身學習是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一部分。做為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與時俱進,才能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才能更科學地指導孩子去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動者。在園長的號召下,全園展開了讀書活動,為了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我也細細品讀了《3—6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通過學習,使我茅塞頓開,平時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也變得清晰明朗。讓我更深刻了解自己工作中仍然有許多不足之處,還有許多需要我學習和改進的地方。
《指南》以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fā)展為核心,通過3—6歲各年齡段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目標和相應的教育建議,幫助幼兒園老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fā)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指南》從五大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通過學習讓我我深刻地體會到,一日生活皆課程的道理,讓我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因為幼兒的社會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地發(fā)展起來的。教師要在生活中做好榜樣示范作用,不能忽視細節(jié)問題,所謂身教勝于言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指南》里每個領域的教育建議讓我印象深刻,它就像一位慈祥的老師,告訴我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怎樣去做,方方面面都體現了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也讓我明白不管處理幼兒身上發(fā)生的什么樣的瑣碎的在我們看來不值得一提的小事,都要從尊重幼兒人格的角度去處理,不能厲聲斥責,更不能打罵;幼兒發(fā)脾氣時,不能硬性壓制,等其平靜后告訴他,什么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再比如說要讓幼兒自己練習用筷子吃飯,扣扣子,幫助家人擇菜等,不能因為他們做的慢,做的不好而包辦代替。還比如說學習文字,不能用強化訓練的方式,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等等,諸如此類,我們容易忽視不起眼的細節(jié),《指南》里面都一一列舉了出來。
通過學習《指南》,讓我體會到終身學習是老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不竭動力。只有不斷地學習,我們才能不斷地提高。知識就是力量,讓我們用知識武裝頭腦,行動起來,堅持“好讀書,讀好書”,持之以恒,不斷進步。
指南讀后感 篇3
《指南》中提到,在進行學術引用是應尊原意,不可斷章取義,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人為了以逞己意而曲解引文,移的就矢,斷章取義,我曾經也是,沒有考慮到作者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就妄自立意。從《指南》中我學習到在引注觀點時應盡可能追溯到相關論說的原創(chuàng)者,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避免歪曲學術史的本來面目,另一方面也避免相關思想學說在輾轉引用中受到歪曲。
令我感到驚訝的是,附在論文和專著后面的參考文獻,除了包括在文內注釋中引用過的,還要包括那些未引用過而在論著寫作時確實參考過的文獻目錄。
關于成果署名這方面,《指南》認為主編、導師沒有參與論文寫作,也沒有直接提供資料和觀點,不應要求或同意署名,這一點我很贊同。當代很多碩、博士研究生在自己的論文上喜歡署上導師的名字,妄想借助導師的名聲為論文加分,我認為這是一種歪風邪氣,外國著名學者就十分反感這種做法。
《指南》還提到書評是學術批評的重要方式和重要成果。書評寫作要堅持客觀、理性的原則,堅決杜絕廣告式的偽書評。這讓我想到我的第一篇書評《讀有感》,里面我列出了原作者一些客觀上的錯誤,用詞相對來講也比較恰當。
通過深入了解學習《指南》,我更加體會到加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學術規(guī)范的重要性,《指南》為我們學術創(chuàng)新、學術交流和學術發(fā)展提供基本規(guī)范的指引,適用于在我國高校從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研究的教師與學生,因此,對于我們大學生,這《指南》非常值得一讀!
指南讀后感 篇4
我是一名幼兒教師,也是一位幼兒家長,在教育自己孩子的同時也承擔著教育別人孩子的責任,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需要學習更多的知識和總結更多的經驗。通過閱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使我受益匪淺、獲益良多。
作為一位幼兒家長,在剛開始閱讀《指南》的目錄時,會讓我聯想到當初寶寶出生前和出生后買的一大堆關于嬰幼兒方面的書籍,如什么育兒經驗、嬰幼兒智力培養(yǎng)等等,但是認真閱讀之后發(fā)現,《指南》對于3-6歲各年齡段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目標和相應的教育建議有著非常全面和詳細的闡述,使我了解到了3-6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特點。《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通過這五個方面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個方面的協調發(fā)展,并且《指南》在個體差異方面的教育建議,使我對孩子的期望更合理,也更科學。通過《指南》的學習,我懂得了如何讓孩子全面協調的學習與發(fā)展,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理解孩子的特點,保育和教育一個相同共性和個體特性共存的孩子,讓孩子快樂的成長。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培養(yǎng)和教育好幼兒是我的職責。在未看《指南》之前,根據新《綱要》為依據,進行教學課程的安排,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進行學習。在看了《指南》之后,發(fā)現《指南》和新《綱要》的目標一樣,都是讓幼兒快樂的成長,但是不同的地方是,《指南》比新《綱要》更細致更詳細也更全面。相比較,新《綱要》更偏向于理論指導和課程指導方面,而《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fā)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fā)展目標和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更讓我在今后的教育幼兒方面有了更多目標和建議,也能更容易關注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整體性以及尊重幼兒發(fā)展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另外也是對我在教育方面的一次學習和自我提高。
通過對《指南》的閱讀和學習,未來的日子里,無論我作為一位幼兒家長,還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都將建立對幼兒發(fā)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指南讀后感 篇5
在細看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之后,我發(fā)現這本書籍非常實用。它在五大領域即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上都有明確的分目標和教育建議。
關于健康,是孩子第一位的要素。孩子沒有健康就什么都談不上。那么孩子到底擁有怎樣的身高和體重才算可以,在《指南》一書中,分別對三個年齡段的幼兒做出了三種男孩女孩的身高體重參考。另外,在健康領域方面還有動作發(fā)展,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方面的目標與教育建議。可以使教師在幼兒戶外運動時更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目標,在生活培養(yǎng)方面也有了指明燈。心中能清楚自己所帶班級的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應該掌握哪些生活技巧,該養(yǎng)成哪些生活習慣。
在語言培養(yǎng)方面,孩子們無時無刻不在用語言同我進行溝通,我又無時無刻不以語言回應教育他們。語言方面的目標能清晰地讓我知道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語調在不同的情況下同孩子們進行溝通。今年我?guī)“啵“嗟暮⒆觽兌枷矚g聽故事。根據《指南》中講故事所用的建議,我可以知道怎樣的語氣更適合孩子們。
我是語言老師,對語言和健康有更深的感觸,同時覺得《指南》上面的內容非常適合現在的幼兒環(huán)境,但現實往往和理想有一定的距離,在實現過程中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指南》不僅是家長的指南針,更是老師的指南針,它引導我們往哪些方面發(fā)展幼兒,同時也讓我們老師繼續(xù)努力,朝著更好的方向學習,加油!
指南讀后感 篇6
抽空看了《指南》,看完后覺得感觸很深,書中提出的一些教育建議,對教學經驗不多的我來說,無疑給我以后的教學提供了經驗,讓我在以后的實踐中有據可依、有路可循。
《指南》和《綱要》并不是重復的,而是有區(qū)別的,同時這兩者又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指南》是對《綱要》的一個細化,也是針對父母與家長的。《指南》是以幼兒后進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在體、智、德、美各方面協調發(fā)展為核心,旨在引導幼兒園教師和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fā)展的合理期望。
如在《指南》中的健康方面提出了很多教育建議,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在身體健康中,建議教師鼓勵幼兒進行跑跳、鉆爬、攀登、投擲、拍球、跳繩等活動以及跳竹竿、滾鐵環(huán)等傳統體育游戲,發(fā)展幼兒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可在平時的健康活動中,我們只玩一些跑跳、拍球、跳繩,對攀、滾、爬等一些活動平常不太開展。學習《指南》后,我們教師在健康活動中應多提供一些活動材料,在安全的情況下,讓幼兒在各方面得以健康發(fā)展。
《指南》中幼兒教育要強調:在玩中學在做中學。因為我們都知道孩子在游戲中,是非常興奮的、專注的、非常注意力集中的。這個時候他們是沉浸于當下的是感受到快樂的。我們教師要善于把幼兒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用游戲來表達,用游戲來實現。那么就可以讓幼兒一方面沉浸在當下活動,另一方面從中吸收到有益的營養(yǎng)。總之,幼兒教育里最重要的技巧——教育形式,就是游戲。就是那些吸引幼兒興趣的、豐富的實踐活動,在這些玩的過程當中,在這些親身體驗去做的過程中,孩子們就會無意的從中吸收到很多的營養(yǎng)成分。
在《指南》中講到要尊重幼兒發(fā)展的個體差異,我也學到了不少:我們教師的角色不應該是知識的傳遞者,也不應該是一個技能的訓練者,更不應該是一個競賽和考試的組織者。相反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主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者,是讓幼兒學習動機的激發(fā)者,使幼兒自主學習過程的觀察者、支持者、幫助者。想要實現這樣的角色,我們的教師在平常的工作中應要善于創(chuàng)設幼兒感興趣的環(huán)境,善于設計幼兒喜歡參與的活動,這樣才能成為一個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者。
在以后的教學教育工作中,我還要認真學習并貫徹《指南》精神,把學到的傳遞于每個幼兒,讓幼兒在幼兒園里健康的成長,快樂的學習!
指南讀后感 篇7
《指南》從五個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分別是:語言、健康、社會、科學、藝術。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fā)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fā)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閱讀《指南》藝術領域后,我有以下體會:
我發(fā)現《指南》藝術領域突出了兩方面教育理念,一是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對幼兒藝術教育的重要價值。《指南》指出:“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與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fā)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fā)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chuàng)造美。”二是要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特點。《指南》指出:“幼兒對事物的感受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人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幼兒獨特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想象,成人應對幼兒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孩子,更不能為追求結果‘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遍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象與創(chuàng)造的萌芽。”以上兩大理念,對我們幼兒園的教學特色有著很重要的價值導向。
藝術教育對開發(fā)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發(fā)孩子的自信、鍛煉孩子的意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對孩子的藝術啟蒙來教育孩子,發(fā)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諧、全面地成長。其中提到: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yǎng)。對有藝術天賦的幼兒要注意發(fā)展他們的藝術潛能,嚴格區(qū)分幼兒藝術教育和藝術專業(yè)教育的界限,藝術接納各種不同智力水平的兒童,給他們提供表現自我、發(fā)揮所有的機會。
通過學習,我也認識到了當前在藝術領域存在的誤區(qū)。藝術教育的價值與目標定位忽略藝術本體能力的培養(yǎng)、內容選擇中重技巧學習、教育方法上忽略孩子們的內在體驗等。在這里我對藝術表現力有了較深的理解。表現力有表現技能的要素,但是不能劃等號。我們過分的強調技能,而忽視幼兒的親身感受是不可取的。沒有親身感受的作品是沒有生命力的,不會感染到每一個人。
指南讀后感 篇8
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快樂的、自由的,但是大多數的家長總是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來對待孩子。甚至于有些家長過早的、過度的、不科學的要求孩子學習,從教這幾年以來我經常遇到家長和我交流孩子學習的事情,而這其中家長比較關注的是孩子的書寫、算題、認字。家長往往把幼兒的學習局限于學業(yè)學習,而忽視了孩子學習的其他方面。以至于學前教育出現小學化的傾向和弊端。
《指南》的“說明”中明確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育環(huán)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幼兒學習的主要特點是:
一、“玩中學”是幼兒最好的學習方式,也是幼兒最有意義的學習。
在游戲中幼兒能完全自主、自發(fā)、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同時在游戲中體驗許多在現實生活中難以做到的事情,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比如在“娃娃家”這一角色游戲中,孩子們會扮演成爸爸媽媽給娃娃喂奶、梳頭發(fā)、換尿布、哄寶寶睡覺,有時也會自言自語模仿大人的語氣來說話。
幼兒在游戲中也發(fā)展了自我意識、自信心、伙伴意識、語言與交往技能、探究與想象以及對周圍世界的認識等。
二、“做中學”就是讓幼兒動手操作、直接體驗,在做的過程中學習。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因此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和適宜的工具,支持幼兒自主進行活動。比如在科學活動《讓硬幣浮起來》中,為了讓幼兒探索哪些材料能幫助硬幣浮起來,我為幼兒準備了大樹葉、紙船、橡皮泥、塑料瓶蓋等多種材料,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得出實驗結論。教師與家長要充分認識到“動手做”、“做中學”對幼兒的意義,為幼兒創(chuàng)造能動手動腦的機會與條件。
三、“生活中學”幼兒自己的生活既是幼兒學習的內容,也是幼兒學習的途徑。
幼兒的.學習來源于生活,最后還要回歸于生活。有一次我在帶領孩子們去小便的路上,孩子們發(fā)現地上有許多的蚯蚓。他們立馬圍在蚯蚓旁邊,邊看邊互相討論,孩子們從蚯蚓的外形一直說到蚯蚓吃什么食物。還有孩子提議要把蚯蚓帶回到教室的飼養(yǎng)角去。正是這一次偶然孩子們真正認識、了解到蚯蚓的生活習性等各方面特征。
指南讀后感 篇9
《指南》制定的非常的細致,但是我覺得有些目標是不是應該根據每個孩子自身的特點來達成,就比如說健康領域中“連續(xù)看電視不超過15分鐘”這一條,在幼兒園老師的引導下去達成是絕對可能的,但是在家中,父母上班,爺爺奶奶帶著孩子,孩子任性耍賴,長輩也無從下手,我們當老師的只能加大宣傳力度了。
雖然這些都是零零散散的瑣碎事情,我相信遵從《指南》提出的教育3——6歲幼兒應堅持的三個原則:第一,應遵循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珍視幼兒生活和游戲的獨特價值,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第二,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fā)展,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發(fā)展;第三,尊重幼兒發(fā)展的個體差異,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做到更細致。
弗洛伊德認為3——6歲這個階段是一個動蕩不安的時期,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們都知道,孩子到3歲時會突然發(fā)生很大變化,有些孩子變得非常不聽話,固執(zhí),任性,有的孩子情緒突然變得很不穩(wěn)定,在3——4歲的孩子中,男孩的戀母情結和女孩的戀父情結表現相當普遍。而在此之前,這些特征就不明顯,在此之后,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學界,人們把3歲左右稱為一個關鍵時期。給孩子更好的發(fā)展,使我們所有幼兒園老師與家長共同的目標。所以認真的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對此受益匪淺。
首先,在學習《指南》的同時,我深刻的意識到,幼兒教育是一項十分細致的工作,相對于我們平時的工作來說,我們還是有很多做的不好的、欠缺的地方。但是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中,我們也慢慢的細化自己的工作,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指南讀后感 篇10
通過學習《幼兒藝術領域教育的要點》讓自己對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發(fā)展有了新的認識。首先,我們需要正確認識兒童藝術與兒童藝術教育的價值,兒童藝術活動是一種感性地把握世界的方式,我們要把兒童的創(chuàng)造意識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放在核心的地位。
為了實現其價值,教育內容的選擇應與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相結合,既要有文化內涵,又要符合幼兒自身特定的生活經驗、愿望與情趣的作品,尤其是對周圍自然環(huán)境和生活中美的事物的欣賞與感受,并強調尊重幼兒自發(fā)的、個性化的變現與創(chuàng)造。
我們可以通過具體的做法來展開活動:
1、為幼兒創(chuàng)設豐富的藝術環(huán)境,要注意的是創(chuàng)設有審美情感色彩的一日環(huán)境,除了要保證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合乎安全原則及滿足其生活需要以外,要注意環(huán)境的布置要有情趣,要符合幼兒審美趣味。可以在材料的選擇上采用一些自然界的物品,花花草草、貝殼、小動物等等,也可以通過展示藝術圖片、藝術作品等供幼兒欣賞感受,有助于審美能力的提高,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作動機。
2、作為老師應注意引導孩子們欣賞時要關注事物的外形特征、聲音、色彩等等,注重孩子們的自主感知、想象與感受,鼓勵孩子們發(fā)現屬于自己的意義世界。
3、創(chuàng)設寬松的心里環(huán)境和豐富的物資材料環(huán)境,研究表明在心情良好的狀態(tài)時認得思路開闊、思維敏捷。對孩子們來講我們要為其提供機會,進行藝術創(chuàng)造活動,減少規(guī)定,過多、過細、過于整齊會阻礙孩子們的自由想象。要為孩子們提供一段不受評價的時期,這樣自由想象不會受到阻礙。在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中采用問題情境,激發(fā)孩子們的探索解決問題,我盡可能不去直接提供解決問題的途徑,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在評價方法上要注意不要用“像不像”“對不對”來評價幼兒的表現創(chuàng)造,要幫助幼兒有成功的體驗,對活動有積極的參與興趣和創(chuàng)作欲望,過多的指責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對活動失去興趣,產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發(fā)展。
【指南讀后感】相關文章:
尋求讀后感幫助指南06-06
指南錄后序讀后感03-08
《植物觀察指南》的讀后感09-27
《指南》讀后感800字06-28
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讀后感05-06
指南錄后序讀后感范文03-08
植物觀察指南讀后感范文09-24
《保教管理指南》讀后感01-21
《問題學生教育指南》讀后感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