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精選30篇)
細(xì)細(xì)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1
《二十四孝圖》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魯迅由對反對推行白話人的痛斥想到了自己小時候。由自己小時候看的繪本想起了自己在日本留學(xué)時候看到日本的小學(xué)生用的圖書,感慨自己小時候和現(xiàn)在的小孩子讀書是如何的枯燥呀。這讓我想起來了霍先生之前在公眾號發(fā)表的幾篇文章,自己以前看霍先生寫的一些游記是非常歡喜和憧憬的,但是最近先生連續(xù)發(fā)好幾篇對于日本教育的“吹捧”的文章還有對中國的一些意見,還記得當(dāng)時自己還在微信上留言了,對先生所說的進(jìn)行反駁。后來就對于先生發(fā)的文章開始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了。
今天看到魯迅先生在文章里發(fā)出這樣的感慨,不禁肅然起敬。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大多寫于一九二七年之前。差不多一百年了,中國的學(xué)者還是在發(fā)出:中國和日本還是有那么大的差距的感慨。自己的愛國之心自是不用懷疑的,但是兩個跨越近100年的學(xué)者都扎起感慨,我真的想自己親身去體驗一下到底差距在哪里?
后來文章中魯迅先生想起小時候一位儒者送給他的一本《二十四孝圖》。魯迅在聽完這本書里所有的故事后,對于想做一個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突然感到一陣的共鳴啊。近幾日回家然后和爸媽聊了一下對于自己以后的規(guī)劃,想法和他們認(rèn)為的完全背道而馳,心中十分的苦悶。他們想自己畢業(yè)就要回到縣城,按照自己所學(xué)的,在那里大致也可以找到一份相對輕松的事情,然后看看能不能考教師資格證或者走走關(guān)系考個公務(wù)員。對于爸媽的考慮自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可能因為爸媽自小在家,對于自己,父母的愛從來不覺得奢侈,所以也不會太大的珍惜。畢業(yè)以后一直想著多賺錢然后追隨前輩的腳步。和父母吐露心聲后,他們大為不悅,一直說我太自私,勸我要看清現(xiàn)實。
文章最后,他(魯迅)覺得自己小時候看不懂的問題,長大了知道又開始計較和后怕,覺得自己這樣的想法著實可笑。關(guān)于孝這個問題,自己一直也是搖擺不定的,小時候到高中都非常聽爸媽的話,但是到了現(xiàn)在,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很多事情大致要和他們對著干,好像叛逆期延遲了一樣。很多時候都害怕家里突然打來電話講不好的事情,對于爸媽的身體也是非常的擔(dān)心。到現(xiàn)在自己也是看不懂孝這個字啊。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2
魯迅先生為什么說,童年時請人講了《二十四孝圖》中的二十四個故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于先前癡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因為二十四孝中有些故事實在荒謬。
比如《嘗糞心憂》說:“南齊庾黔婁,為孱陵令。到縣未旬日,忽心驚汗流,即棄官歸,其父疾始二日。醫(yī)曰:‘欲知瘥劇,但嘗糞苦則佳。’黔婁嘗之甜,心甚憂之。至夕,稽顙北辰求以身代父死。”醫(yī)學(xué)上只聽說有觀糞便看病情的,而沒聽說過嘗糞便的。父親病重,兒子嘗糞便,難道是為醫(yī)生提供配方根據(jù)嗎?父親病重,兒子拜北斗星辰又有何用呢?
魯迅認(rèn)為,二十四孝中有些好學(xué),有些實在難學(xué)或者說不能去學(xué)。
《二十四孝》里有許多故事,有:《孝感動天》、《戲彩娛親》、《鹿乳奉親》、《為親負(fù)米》等二十四個故事。其中我覺得《刻木事親》里的丁蘭最孝順。《刻木事親》是講一個叫丁蘭的人,他的父母早逝,他就做了兩個木像,每天對著木像說心事,出門也要稟告,他的妻子很不理解,一天,丁蘭出去了,他的妻子就好奇,用針去扎,沒想到竟出血了,丁蘭看到后追問,妻子說出了事實,丁蘭批評了妻子。
這個故事中,丁蘭對木像都那么珍惜,我們也一定要更尊敬我們的父母,讓他們每天生活的幸福、開心、長壽。《二十四孝》這本書,主要是24個故事,每個主人公都很孝順,如果我們能做到這樣的境界,那么父母一定很開心、高興,我們要爭取做到這樣的境界,才能當(dāng)一個孝順的子女,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二十四孝圖》從當(dāng)時的兒童讀物談起,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作品著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dāng)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jì),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
作品對當(dāng)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fù)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涂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涂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
《二十四孝圖》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進(jìn)行了抨擊。
讓我們唱起普通人的贊歌吧,贊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軀中的錚錚傲骨。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3
先來說說什么是《二十四孝圖》吧:它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yáng)封建的孝道。
魯迅先生著重描寫了他對"郭巨埋兒“的反感。也難怪,郭巨竟然為了節(jié)省糧食好供養(yǎng)母親,挖坑要埋剛生下來的孩子,興好挖出一壇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這是多么迂腐的行為啊!!!百善孝為先,但是殺了自己的兒子來盡對母親的那份“孝心”,不能說是“善”。他這么做一來是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來陷老母于不仁。
其中的臥冰求鯉卻讓童年的魯迅產(chǎn)生了恐懼,他一直認(rèn)為孝順父母無非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后,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從文章中可以讀出魯迅先生對封建制度的厭惡。試想這種常人不能做到的,卻又拼命引導(dǎo)要求人去做到,是便于統(tǒng)治,不從根本上解決貧窮問題,卻要求人們做出十分極端的行為并以此為孝道,而且還對這種孝道加以宣揚(yáng)。
小時候我以為,孝,就是聽父母的話,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但現(xiàn)在終于明白,有些事,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看了《二十四孝圖》我心中不免產(chǎn)生這樣一個疑問:如果我的父親也學(xué)著郭巨,那死的不就是哦?所幸我家還算比較寬裕,這還是落不到我頭上的。要知道我父親也是一個孝子,但是他不是那種“愚孝”。他每晚都會抽出時間陪伴奶奶,為她老人家做做家務(wù)捶捶背。這雖然是再普通不過的小事,但是奶奶能體會到爸爸的關(guān)懷。“孝”字是放在心中,用心去書寫。而不是整天掛在嘴邊,甚至犧牲家庭去盡責(zé)。如果能成為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爸爸,這才是作為一個母親最希望他兒子做的。
其實婆媳關(guān)系的破裂的主要責(zé)任應(yīng)該歸罪于兒子。如果兒子能在中間起到橋梁作用,婆媳應(yīng)該會相處得很融洽才是。盡孝的方式不止一種,只是看你會不會罷了。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4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圖》的文章,給我印象十分深刻,頗有感受。文章講的是作者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dāng)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jì),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作品對當(dāng)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fù)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yáng)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發(fā)指。
先說說那個郭巨埋兒吧。說是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后,他把家產(chǎn)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yǎng)母親,對母極孝。后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dān)心養(yǎng)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yǎng)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fù)活,不如埋掉兒子,節(jié)省糧食好供養(yǎng)母親。"夫妻遂把兒子抱出,挖坑要埋。興好挖出一壇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之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的人本觀念。看似大孝,其實是殘忍。古有為求神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為父母治病獻(xiàn)五臟的,極少有為父母去殺人的。為了節(jié)約糧食,就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一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則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為"愚孝。"隨便一翻《二十四孝圖》,這樣的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臥冰求鯉"、"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yán)重;"嘗糞憂心"則讓人惡心。
孝是應(yīng)該的,迂腐是愚蠢的,盲從是可悲的,衛(wèi)道是可恨的。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5
百善孝為先是古人的基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圖》本是一本宣揚(yáng)儒家孝的觀念的兒童傳統(tǒng)讀物。而魯迅先生這篇文章就寫在于反對白話文的潮流爭鋒相對之時。作者以激奮起筆,貫穿了辛辣的諷刺,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虛偽,表達(dá)了他的愛憎之情。
并不是否定魯迅的觀點。的確,新中國是需要像他這樣敢說敢做的人才,也的確很渴望一個去打擊封建殘酷的聲音。然而,對于他所言的觀點我卻意見相左。
不得不承認(rèn)的是,二十四孝的確有著一些像哭竹生筍臥冰求鯉等匪夷所思的接近神話的故事。也有一些極端一味的如老萊娛親郭巨埋兒。你可以稱之為荒誕,但它只是僅僅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目的還是好的。試問難道真的有人去學(xué)著文中那般臥在冰上,求著鯉魚的到來?有真的有白發(fā)老爺在故作小兒狀嗎?
古代不受孝道的極為少見,也算是屈指可數(shù)。倒是在如今的社會不孝兒女諸多。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長大,成人后卻對父母不屑一顧,冷嘲熱諷的比比皆是。子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貧,我想現(xiàn)代人也逐漸喪失了這種傳統(tǒng)了吧!
讀完《二十四孝圖》后,相信大家對孝有了很深的理解。孝是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應(yīng)該遵循的傳統(tǒng)美德,可是現(xiàn)在的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不孝順父母的現(xiàn)象,所以我們更能好好的理解孝的深層內(nèi)涵,學(xué)著做一個孝順的人。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6
魯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歡的是二十四孝圖。其實,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涂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涂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就如同一個女子,任憑她再怎么美麗,若是臉上抹了過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讓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對郭巨埋兒的描寫。這一段讓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會的腐朽。魯迅先生在舊事重提中說:“童年時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實在沒有什么好畫冊可看。我擁有的最早一本畫圖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圖。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發(fā)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魯迅先生還不無諷刺地說道,不僅他自己打消了當(dāng)孝子的念頭,而且也害怕父親做孝子特別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況下,若父親真當(dāng)了孝子,那么該埋的就是他了。不是讓誰照著學(xué),而是一點,讓大家明白,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我們應(yīng)該去愛自己的的父母,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對的,但要學(xué)習(xí)這種文化,而非是模仿是通過故事告訴大家孝敬父母。
紳士赤條條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臥冰求鯉”的故事。晉書?王祥傳說他后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將軍跳下汽車去負(fù)米”,借用的是“子路負(fù)米”的傳說。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學(xué)生。他服侍父母時,自己只吃粗劣的飯菜,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魯迅在前文已說過,學(xué)“子路負(fù)米”并不難,而“臥冰求鯉”則有點危險。這里諷刺國民黨反動派統(tǒng)治時期的社會狀況,“整飭倫紀(jì)的文電是常有的”,但卻很少看見那些“紳士”、“將軍”為老百姓做出類似“臥冰求鯉”、“子路負(fù)米”這樣的善事來。
讓我們的英雄走下神壇吧,還他們各自的本來面目,那些不見得多么完美、然而充滿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環(huán)、然而閃耀著“人”的光輝的面容。
讓我們唱起普通人的贊歌吧,歌唱那些軟弱、怯懦、猶豫背后的高貴與堅強(qiáng),贊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軀中的錚錚傲骨。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7
關(guān)于鹿乳奉親,講的是春秋時郯子身披鹿皮去去山中,混入鹿群中取鹿乳侍奉雙親的故事。
我看著不覺得不佩服他,有點滑稽,十分敬佩。為什么呢,你看,如果他了解鹿群的生活習(xí)性又怎樣會混入鹿群呢。體現(xiàn)了他能和自然很好的融為一體。
當(dāng)然二十四孝,遠(yuǎn)不止上方我所提到的這些。每一個,看后都會有莫名的感動。敢問,看了這樣,你覺得你對自我的父母親做的夠嗎,不說想這些人一樣。起碼,你不讓父母擔(dān)心,常常給予必要地問候了嗎?都捫心自問一下吧!
做一個孝順的人,正因你也會有老去的一天。常懷感恩之心,不讓二老再為咱們把心操碎。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8
魯迅的《二十四孝圖》是收錄在《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作者敘述了自己對于《二十四孝圖》中對于“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孝道故事的看法,批判了這種封建制度下變形了的孝道。
百善孝為先,古人講“孝道”擺在所有道德的最前面。一個人品德怎么樣,首先看這個人孝不孝順,如果不孝順,連官都做不了。自古以來流傳的孝道故事有很多,給人很好的教育意義。但是《二十四孝圖》中存在的一些扭曲人們孝道的觀念,魯迅先生給與了強(qiáng)烈的抨擊。“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是一種封建社會畸形的孝道,為了孝道就能枉顧子女性命嗎?這種低級趣味的肉麻就是孝道嗎?這些都屬于愚孝,這些故事遺留下來的封建孝道觀念毒害了一代代的人。我們?yōu)槿俗优模⒌朗翘旖?jīng)地義的事,但是要科學(xué),而不是迷信,要觀念要與時俱進(jìn),而非封建愚昧,更不能因為孝道而傷害到其他人。破除封建孝道的觀念的虛偽和殘忍,就是要我們有意識,而不是盲目尊崇。就像魯迅認(rèn)為的那樣,只要自己孝順父母做到心中無愧就行了。
作者對于封建孝道給與了無情的批判,同時,《二十四孝圖》也能讓人對孝道與更深的領(lǐng)悟。千萬不要再出現(xiàn)“嘗糞憂心”、“郭巨埋兒”這樣的愚孝了。其實,我覺得讓父母開心自在就是最大的孝順了。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9
封建孝道的“祭品”
魯迅先生是我十分仰慕的文人,他筆下的文章諷刺意義極深,給我的感觸也頗深。就好比《朝花夕拾》中的那篇文章——《二十四孝圖》。
這篇文章主要是講了兩個有關(guān)“孝”的小故事,《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老萊娛親》中,魯迅嚴(yán)厲批評了老萊子可笑的,侮辱孩子的行為——一手拿著“搖咕咚”,身穿彩衣在地上玩鬧。《郭巨埋兒》中的小孩子實在令魯迅同情,這么小就要被所謂的“孝道”埋進(jìn)了土里,好在最終“掘出黃金一釜”,并沒有埋下去。
看完了這篇文章,我心中對封建迷信的憎恨一下子噴涌了出來,怎么會存在這種愚昧而殘酷的“孝道”?不過,我對魯迅所講的《老萊娛親》有不一樣的看法。他說,這老萊子將肉麻當(dāng)作有趣一般,以不情為倫紀(jì),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可我不這樣認(rèn)為。老萊子的可笑行為其實是在逗自己年邁的老母親和父親所笑,在老萊子的心中,他們這樣就是自己的盡“孝”之處,應(yīng)該是值得稱贊的,這樣的認(rèn)知實在是可笑至極,最可怕的錯,是你不知道自己犯錯。
《郭巨埋兒》中的郭巨實在太殘忍了,我想不明白,他是怎樣冒出這個空洞的“想法”的?如果將孩子埋下,那就連最基本的人性都沒有了,何談“孝道”?這種愚蠢至極的做法令人唏噓不已,也淡化了“孝”在現(xiàn)實中存在的真正意義。這個孩子,就是迷信的受害者,封建社會的祭品,而他的父親便是虛偽“孝道”的“典范”。
相比之下,現(xiàn)代的“孝”無疑是珍貴的,可敬的。外婆的肺部要開刀,爸媽都很著急,做完手術(shù)后陪在外婆身邊給她做這做那,我偶爾過去,眼前外婆的臉上除了病氣,還掛滿了幸福的微笑和欣慰。父母的言傳身教,讓我切實感受到真正的“孝”。
“孝”一個字卻涵蓋了種種樣式的盡孝方式。有的令人豎起大拇指連連稱嘆,也有的,令人背后發(fā)毛,令人發(fā)指。我希望大家記住“百善孝為先”,也希望大家對于“孝”有正確的認(rèn)知。敬孝雖好,但有些“孝”,不敬也罷,有些方式,我不敢茍同!
《二十四孝圖》,是我腦海中常常浮現(xiàn)出的文章,它寫盡了封建迷信的可恥,也寫盡了對封建時期孝道的控訴和對“祭品”無聲哀悼。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10
我一直以為《二十四孝》里的那些人好偉大,讀了魯迅的《二十四孝圖》后,我才發(fā)覺那些人太虛偽了。比如春秋末期楚國人,老菜,他七十歲時穿五色彩衣詐跌“娛親”的故事,有那個必要嗎?一個老頭子......實在侮辱了孩子,再者說一個七十歲的老頭兒無論身體再怎么健康,都應(yīng)該好好養(yǎng)老,都不應(yīng)該......
我跟魯迅有共同的觀點,那個《臥冰求鯉》,真是的,做個孝子那么難啊,大冬天爬在冰上,把冰融化了。別說捉鯉魚而鯉魚沒求著,自己反掉進(jìn)了河里,丟了小命......
實在讓人氣憤的是那郭巨,這人真是的,我懷疑他是生出來就那么大,沒當(dāng)過小孩,為了他娘親,竟然要埋了他親生兒子,還說什么“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掩埋此子?”真是惡母。
封建時代的“孝”在我看來,純粹瞎說!傷天害理!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11
魯迅先生寫的很多文章都帶有諷刺意義,這篇《二十四孝圖》也不例外。中國自古以來就把“孝”做為百善之首,民間也流傳著許多孝子的故事,而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卻頗有深意,耐人尋味。
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處于白話文與文言文的交替的時期,可當(dāng)時的中國但凡需要變革就會有一群“正人君子”和“紳士”們跳出來抵觸,“只要對于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yīng)該滅亡!”魯迅先生不止一次的用這句話來表達(dá)自己對那些企圖阻止中國前進(jìn)和變革的人的憤恨,他渴望中國進(jìn)步,更希望中國的下一代可以接受全新的知識和了解這個世界,他希望中國的教育能夠得到全面的改革,而第一步就是推廣白話文,可以讓孩子們從小就讀到更多的好書,學(xué)習(xí)更多的知識。我仿佛可以體會魯迅先生的憤慨和期許,他想通過自己手中的筆為孩子們的未來撐起一片天空。
整篇文章寫的是《二十四孝圖》,乍一看,這應(yīng)該是一本頌揚(yáng)孝道的書吧,其實不然,魯迅先生對這些所謂的孝子故事卻是十分反感的,尤其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這兩個故事:“我至今還記得,一個躺在父母跟前的老頭子,一個抱在母親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樣地使我發(fā)生不同的感想呵。……然而這東西是不該拿在老萊子手里的,他應(yīng)該扶一枝拐杖。裝佯,侮辱了孩子。”我的腦子里似乎也閃出了這樣的畫面,一個滿頭華發(fā)的老爺爺,卻穿著小孩子的衣服,躺在耄耋之年的母親的懷里,母親手上還拿著“搖咕咚”,那場景著實讓人可笑。“”郭巨埋兒“就更讓我不能理解了,郭巨因為母親疼愛孫子,自己總舍不得吃飯,把僅有的食物留給孫子,為了對母行孝,就永定埋掉自己的兒子,節(jié)省糧食供養(yǎng)母親,當(dāng)挖地三尺多時,發(fā)現(xiàn)了一壇黃金,上面寫著:天賜黃金,郭巨孝子,官司不能奪,民不能取。這故事乍一看,覺得匪夷所思,為了養(yǎng)母親竟然要埋了自己的兒子,埋著埋著竟然還挖出壇金子,可細(xì)讀后我才了解魯迅先生的用意,《二十四孝圖》上的故事看似都是頌揚(yáng)孝道,勸人為善的,可實際上這些故事全都是封建社會用來禁錮老百姓思想的工具,“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誰者知道的.,便是不識字的人,例如阿長,也只要一看圖畫便能夠滔滔地講出這一段的事跡來。”而這一禁錮就是幾百年,如此根深蒂固,不得不讓人感嘆呀!
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使我們進(jìn)一步了解了封建社會的愚昧和封建教育的落后,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孝道虛偽兇殘的本質(zhì),也給活在當(dāng)下的我們予以警示。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12
魯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歡的是《二十四孝圖》。而其中記得最深刻的便是有關(guān)“郭巨埋兒”的一段。
“郭巨埋兒”的故事是說一個孝子郭巨,家里貧窮,生了兒子之后怕養(yǎng)不起老母,就要把親生兒子埋掉。我想,那些把這個故事改編潤色、一代代傳下去奉為典范的人們,本來是要贊揚(yáng)郭巨的孝順吧。可年幼的魯迅讀了后,竟然“從此總怕聽到我的父母愁窮,怕看見我白發(fā)的祖母,總覺得她是和我不兩立的”,竟然對這些孝子們產(chǎn)生了抵觸心理,“不僅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父親去做孝子了”。這是何等的悲哀!
其實,《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們的故事,原本該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們給它披綾掛彩,涂脂抹粉,將感人的真實涂抹成了讓人反感的矯情。就如同一個女子,任憑她再怎么美麗,若是臉上抹了過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讓人反胃而已。
隨著自己愈長大,看著父母親臉龐從年輕變憔悴,頭發(fā)從烏絲變白發(fā),動作從迅捷變緩慢,多心疼!父母親總是將最好、最寶貴的留給我們,像蠟燭不停的燃燒自己,照亮孩子!而我呢?有沒有騰出一個空間給我的父母,或者只是在當(dāng)我需要停泊岸時,才會想起他們。
自從讀完《二十四孝圖》后,心情激動,感慨萬千,古代孝敬長輩的人留傳千古,而今不孝敬父母的人,處處可見!“孝”的觀念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已經(jīng)非常淡薄了。我們應(yīng)該向這本書中的二十四位主人翁學(xué)習(xí),尤其要向丁巧菊大義勸父、河南大孝子背母打工、湖北老學(xué)生求學(xué)救母、北國好男兒割肝救父……等當(dāng)代人物好好學(xué)習(xí),有句話說得好,“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神州大地,最源遠(yuǎn)流長的中華美德。我們都應(yīng)該清醒了,我們應(yīng)該像他們那樣,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長輩。
“一母八兒都養(yǎng)大,八兒一母沒人養(yǎng)”的情況誰之過?其實父母親要的真的不多,只是一句隨意的問候“爸、媽,你們今天好嗎?”隨意買的宵夜,煮一頓再普通不過的晚餐,睡前幫他們蓋蓋被子,天冷幫他們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讓他們高興溫馨很久。我相信,人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現(xiàn)在,你如何對待你的父母;以后,你的子女就如何待你。朋友,人世間最難報的就是父母恩,愿我們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我想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個有責(zé)任心的、高尚的人。
最后,我愿中華美德——“孝”道世代傳承!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13
魯迅的《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二十四孝圖》,讀了以后心情不能平靜,把我的所思所想寫下來。
《二十四孝圖》講的是古代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中國和人民。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但孝敬父母,還要愛護(hù)孩子。“郭巨埋兒”卻置兒子的生命于不顧,讓人感到殘忍;“嘗糞憂心”讓人覺得惡心;“老萊娛親”又讓人覺得做作不可思議;“臥冰求鯉”更是拿生命開玩笑。做這樣的孝子讓人止步。作品還對那些反對白話文,提倡復(fù)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對封建孝道不顧兒童性命一味的愚孝表示反封建的決心。
總之,此一時,彼一時,我們要順應(yīng)時代的發(fā)展,不要讓那些封建流毒污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子予養(yǎng)而親不待”。孝順要趁早,否則,弄一個“刻木事親”又有何用呢?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14
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這最惡的心,應(yīng)該墮入地獄,也將決不改悔,總要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
自從所謂“文學(xué)革命”以來,供給孩子的書籍,和歐、美、日本的一比較,雖然很可憐,但總算有圖有說,只要能讀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一班別有心腸的人們,便竭力來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沒有一絲樂趣。北京現(xiàn)在常用“馬虎子”這一句話來恐嚇孩子們。或者說,那就是《開河記》上所載的,給隋煬帝開河,蒸死小兒的麻叔謀;正確地寫起來,須是“麻胡子”。那么,這麻叔謀乃是胡人了。但無論他是什么人,他的吃小孩究竟也還有限,不過盡他的一生。妨害白話者的流毒卻甚于洪水猛獸,非常廣大,也非常長久,能使全中國化成一個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只要對于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yīng)該滅亡!
這些話,紳士們自然難免要掩住耳朵的,因為就是所謂“跳到半天空,罵得體無完膚,——還不肯罷休。”而且文士們一定也要罵,以為大悖于“文格”,亦即大損于“人格”。豈不是“言者心聲也”么?“文”和“人”當(dāng)然是相關(guān)的,雖然人間世本來千奇百怪,教授們中也有“不尊敬”作者的人格而不能“不說他的小說好”的特別種族。但這些我都不管,因為我幸而還沒有爬上“象牙之塔”去,正無須怎樣小心。倘若無意中竟已撞上了,那就即刻跌下來罷。然而在跌下來的中途,當(dāng)還未到地之前,還要說一遍:只要對于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yīng)該滅亡!
每看見小學(xué)生歡天喜地地看著一本粗細(xì)的《兒童世界》之類,另想到別國的兒童用書的精美,自然要覺得中國兒童的可憐。但回憶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卻不能不以為他幸福,給我們的永逝的韶光一個悲哀的吊唁。我們那時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圖畫的本子,就要被塾師,就是當(dāng)時的“引導(dǎo)青年的前輩”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學(xué)因為專讀“人之初性本善”讀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開第一葉,看那題著“文星高照”四個字的惡鬼一般的魁星像,來滿足他幼稚的愛美的天性。昨天看這個,今天也看這個,然而他們的眼睛里還閃出蘇醒和歡喜的光輝來。
在書塾之外,禁令可比較的寬了,但這是說自己的事,各人大概不一樣。我能在大眾面前,冠冕堂皇地閱看的,是《文昌帝君陰騭文圖說》和《玉歷鈔傳》,都畫著冥冥之中賞善罰惡的故事,雷公電母站在云中,牛頭馬面布滿地下,不但“跳到半天空”是觸犯天條的,即使半語不合,一念偶差,也都得受相當(dāng)?shù)膱髴?yīng)。這所報的也并非“睚眥之怨”,因為那地方是鬼神為君,“公理”作宰,請酒下跪,全都無功,簡直是無法可想。在中國的天地間,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艱難極了。然而究竟很有比陽間更好的處所:無所謂“紳士”,也沒有“流言”。
陰間,倘要穩(wěn)妥,是頌揚(yáng)不得的。尤其是常常好弄筆墨的人,在現(xiàn)在的中國,流言的治下,而又大談“言行一致”的時候。前車可鑒,聽說阿而志跋綏夫曾答一個少女的質(zhì)問說,“惟有在人生的事實這本身中尋出歡喜者,可以活下去。倘若在那里什么也不見,他們其實倒不如死。”于是乎有一個叫作密哈羅夫的,寄信嘲罵他道,“……所以我完全誠實地勸你自殺來禍福你自己的生命,因為這第一是合于邏輯,第二是你的言語和行為不至于背馳。”
其實這論法就是謀殺,他就這樣地在他的人生中尋出歡喜來。阿爾志跋綏夫只發(fā)了一大通牢騷,沒有自殺。密哈羅夫先生后來不知道怎樣,這一個歡喜失掉了,或者另外又尋到了“什么”了罷。誠然,“這些時候,勇敢,是安穩(wěn)的;情熱,是毫無危險的。”
然而,對于陰間,我終于已經(jīng)頌揚(yáng)過了,無法追改;雖有“言行不符”之嫌,但確沒有受過閻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貼,則差可以自解。總而言之,還是仍然寫下去罷:——
我所看的那些陰間的圖畫,都是家藏的老書,并非我所專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畫圖本子,是一位長輩的贈品:《二十四孝圖》。這雖然不過薄薄的一本書,但是下圖上說,鬼少人多,又為我一人所獨有,使我高興極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誰都知道的;便是不識字的人,例如阿長,也只要一看圖畫便能夠滔滔地講出這一段的事跡。但是,我于高興之余,接著就是掃興,因為我請人講完了二十四個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于先前癡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么?這并非現(xiàn)在要加研究的問題。但我還依稀記得,我幼小時候?qū)嵨磭L蓄意忤逆,對于父母,倒是極愿意孝順的。不過年幼無知,只用了私見來解釋“孝順”的做法,以為無非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后,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自從得了這一本孝子的教科書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還要難到幾十幾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負(fù)米”,“黃香扇枕”之類。“陸績懷桔”也并不難,只要有闊人請我吃飯。“魯迅先生作賓客而懷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闊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穩(wěn)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筍”就可疑,怕我的精誠未必會這樣感動天地。但是哭不出筍來,還不過拋臉而已,到“臥冰求鯉”,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鄉(xiāng)的天氣是溫和的,嚴(yán)冬中,水面也只結(jié)一層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樣小,躺上去,也一定嘩喇一聲,冰破落水,鯉魚還不及游過來。自然,必須不顧性命,這才孝感神明,會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跡,但那時我還小,實在不明白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發(fā)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
我至今還記得,一個躺在父母跟前的老頭子,一個抱在母親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樣地使我發(fā)生不同的感想呵。他們一手都拿著“搖咕咚”。這玩意兒確是可愛的,北京稱為小鼓,蓋即〖上兆下鼓〗也,朱熹曰:“〖上兆下鼓〗,小鼓,兩旁有耳;持其柄而搖之,則旁耳還自擊,”咕咚咕咚地響起來。然而這東西是不該拿在老萊子手里的,他應(yīng)該扶一枝拐杖。現(xiàn)在這模樣,簡直是裝佯,侮辱了孩子。我沒有再看第二回,一到這一葉,便急速地翻過去了。
那時的《二十四孝圖》,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儇所畫的本子,敘老萊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稱老,常著五色斑斕之衣,為嬰兒戲于親側(cè)。又常取水上堂,詐跌仆地,作嬰兒啼,以娛親意。”大約舊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詐跌”。無論忤逆,無論孝順,小孩子多不愿意“詐”作,聽故事也不喜歡是謠言,這是凡有稍稍留心兒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然而在較古的書上一查,卻還不至于如此虛偽。師覺授《孝子傳》云,“老萊子……常衣斑斕之衣,為親取飲,上堂腳跌,恐傷父母之心,僵仆為嬰兒啼。”(《太平御覽》四百十三引)較之今說,似稍近于人情。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卻一定要改得他“詐”起來,心里才能舒服。鄧伯道棄子救侄,想來也不過“棄”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須說他將兒子捆在樹上,使他追不上來才肯歇手。正如將“肉麻當(dāng)作有趣”一般,以不情為倫紀(jì),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老萊子即是一例,道學(xué)先生以為他白璧無瑕時,他卻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至于玩著“搖咕咚”的郭巨的兒子,卻實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親的臂膊上,高高興興地笑著;他的父親卻正在掘窟窿,要將他埋掉了。說明云,“漢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劉向《孝子傳》所說,卻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給了兩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沒有到三歲。結(jié)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黃金一釜,上云: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我最初實在替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黃金一釜,這才覺得輕松。然而我已經(jīng)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壞下去,常聽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親竟學(xué)了郭巨,那么,該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絲不走樣,也掘出一釜黃金來,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時我雖然年紀(jì)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這樣的巧事。
現(xiàn)在想起來,實在很覺得傻氣。這是因為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了這些老玩意,本來誰也不實行。整飭倫紀(jì)的文電是常有的,卻很少見紳士赤條條地躺在冰上面,將軍跳下汽車去負(fù)米。何況現(xiàn)在早長大了,看過幾部古書,買過幾本新書,什么《太平御覽》咧,《古孝子傳》咧,《人口問題》咧,《節(jié)制生育》咧,《二十世紀(jì)是兒童的世界》咧,可以抵抗被埋的理由多得很。不過彼一時,此一時,彼時我委實有點害怕:掘好深坑,不見黃金,連“搖咕咚”一同埋下去,蓋上土,踏得實實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想,事情雖然未必實現(xiàn),但我從此總怕聽到我的父母愁窮,怕看見我的白發(fā)的祖母,總覺得她是和我不兩立,至少,也是一個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礙的人。后來這印象日見其淡了,但總有一些留遺,一直到她去世——這大概是送給《二十四孝圖》的儒者所萬料不到的罷。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15
中國人通常說:“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一切善行都是從孝開始的,它是做人的根本。這個寒假,我閱讀了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故事——《二十四孝》,更加了解了這句古話的深刻含義。
《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居編錄,一說是其弟郭守正,還有種說法是郭居業(yè)撰。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huán)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為中國古代宣揚(yáng)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主要故事有《百里負(fù)米》《臥冰求鯉》《涌泉躍鯉》等,我最記憶猶新的就是《涌泉躍鯉》了,我給大家講講吧。
姜詩夫婦知道婆婆喜喝長江水,愛吃魚。但長江離他們家有六七里路遠(yuǎn),一次因風(fēng)大,妻子龐氏接水許久不回,姜詩懷疑她怠慢婆婆,便把她逐出家門,龐氏沒有走遠(yuǎn),她在鄰居家晝夜辛勤織布,把掙到的錢托人送給婆婆,后來婆婆知道后,便把龐氏接回來,上天感動,涌進(jìn)了一口長江水,每天都有兩條鯉魚躍出,夫妻兩人再也不用去江邊了。
這個盡孝故事看完后,我非常感動,因為姜詩和龐氏兩人每天都要來回走十三四里遠(yuǎn),可是他們都沒有怨言。龐氏就算被逐出家門也會吃苦掙錢孝敬婆婆。我也很自責(zé),別人想盡辦法孝順自己的家人,現(xiàn)在的我卻還不知道該怎樣孝順家人。自從看完這個故事后,我就知道了不應(yīng)該在家里發(fā)脾氣,讓家人失望,應(yīng)該為家人著想,懂得孝心。有一天放學(xué)回家,我看見一個老人幫孫子背著一個書包,說:“快回去做作業(yè)!”那個孩子不理睬,在旁邊放鞭炮,老人皺著眉,嘆了口氣。看到這,我覺得那個孩子即使很想玩,也要先把學(xué)習(xí)搞定,他也不能不理老人,讓老人失望。如果你能帶給家人快樂,讓他們生活幸福,也相當(dāng)于是盡了自己的孝心。
“孝”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之一,也是最基本的做人原則。一個人如果不孝順,他更不會熱愛自然,熱愛祖國,也成就不了什么大事業(yè)。所以,只要你懂得孝,就會有回報。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16
孝,即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特別強(qiáng)調(diào)的一種,弟子規(guī)中,對待長輩的態(tài)度無疑寫的清清楚楚,“孝”這一概念,早應(yīng)該在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中成為不可磨滅的一條了,從“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這婦孺皆知的故事中體現(xiàn)出來了。
文中說,當(dāng)作者看過二十四孝后,看到做個孝子如此之難,原先做個孝子的計劃便徹底放棄了,其實我覺的,做孝子不一定非要將事例硬安到自己頭上,那樣多生硬來著,只要打心眼里替母親著想,替父親著想,不讓他們?yōu)樽约翰傩模诩覄?wù)上替他們分擔(dān)一些,也是一種孝,雖不如事例上那么感天動地,但至少也是一種平平凡凡的孝呀!
硬把事例往自己頭上安,是行不通的,畢竟時代在變,你說有一天你父母想吃鯉魚,你說:“好,我要做一個孝子,臥冰求鯉去!”行的通嗎?現(xiàn)在冬天沒有古代冷,湖面上通常才結(jié)一層薄冰,恐怕人才站上去還沒來得及臥下呢,冰就碎了,當(dāng)時別說父母吃不到鯉魚,恐怕也會嚇的趕緊跑到湖邊來救人,再說,現(xiàn)在市場上明明有鯉魚賣,干嗎要那么費勁去求鯉魚呢?
其實,這些事例所要表明的,是“孝”的精神,“孝”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種精神,平平凡凡的“孝”反而更加的溫馨,向一縷淡淡的香氣迷漫在家庭之中,使每個人都感到淡淡的幸福。
不用那么驚天動地,平平凡凡的“孝”,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更加的溫馨、幸福。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17
最近看了魯迅散文合集,里頭收錄了朝花夕拾的大部分,當(dāng)中有一篇文章在我看來十分有反思的價值,這就是《二十四孝圖》,遂決定作為這次選修課的作業(yè),也順便好好思考一下,這篇文章給我們帶來的反思。
文章開頭一直提到了白話文與妨礙白話文的內(nèi)容的斗爭,尤其是兩次提到的“只要對于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yīng)該滅亡!”這句話,初讀起來好像有些不符題意,明明是應(yīng)該寫關(guān)于《二十四孝圖》的內(nèi)容,怎么又和百話文扯上關(guān)系了呢?通讀完全文,我好像有些明白,這兩句話就是擺正了魯迅本文所要表達(dá)的觀點和思想,這個下文會提到。
接下來是正文正文剛開始寫道:“每看見小學(xué)生歡天喜地地看著一本粗細(xì)的《兒童世界》之類,另想到別國的兒童用書的精美,自然要覺得中國兒童的可憐。但回憶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卻不能不以為他幸福,給我們的永逝的韶光一個悲哀的吊唁。我們那時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圖畫的本子,就要被塾師,就是當(dāng)時的“引導(dǎo)青年的前輩”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這里提到了魯迅的童年,至少他是不怎么滿意的,自然,除了有些書可看除外)接著介紹這本書的來歷(他是如何獲得的),下來便是全文的重點,通過揀選幾張孝圖的講解,尤其是那種不合情理的孝道的體現(xiàn),如文中提及的“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批評和指責(zé)了嚴(yán)重變了味的“孝”并非真孝。
魯迅指斥了諸如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以不情為倫紀(jì),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文中主要是批判封建孝道觀念,讀來讓人感嘆,感到觀念之差因年代的不同而變得及其遙遠(yuǎn)。開篇作者反對“妨害白話者”,態(tài)度尖銳,亦使人想起魯迅先生是中國歷史上寫白話文的第一人,魯迅先生認(rèn)為,勿徒的古書是束縛兒童想象力的。從“我的小同學(xué)因為‘人之初性本善’讀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開第一葉,看那題著“文星高照”四個字的惡鬼一般的魁星像,來滿足他幼稚的愛美的天性”可見,那時的兒童對諸如此類的新的形式的書籍是多么喜愛,這就是白話……接下來,作者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憤怒是其最主要的感受。
這樣一本《二十四孝圖》,其所宣揚(yáng)的孝,完全把自然本能的愛,變得殘酷,扭曲,甚至讀來有些公式化,完全違反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扭曲了人類的天性,對魯迅來說,這是一種心理的扭曲(加之自己小時候的生活體驗),就像魔咒一樣寄發(fā)在心靈深處,所以他才會憤怒,不光憤怒自己的遭遇,更憤怒將這樣的精神重壓又要加到新一代的兒童身上,這與魯迅這一代新青年的理想背道而馳,亦是對魯迅所追求的侮辱,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魯迅的憤怒由此噴發(fā)!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18
讀了這篇文章,我才終于明白:想做孝子,還真是不容易啊!
曾經(jīng)以為,孝,就是聽父母的話,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但現(xiàn)在終于明白,有些事,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比如說“郭巨埋兒”這個故事,說的是為了讓母親吃飽飯,竟要將未滿三歲的兒子埋掉。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涼氣:如果我的父親也學(xué)著郭巨,那死的不就是哦?所幸我家還算比較寬裕,這還是落不到我頭上的。但不僅僅只是母親與郭巨是血肉之親,那三歲的兒子也是人,也是他的親骨肉啊!如此虛偽,真是令人哀嘆!
其實,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在以前我們認(rèn)為是至孝的大好事,現(xiàn)在已用不著那么夸大其詞的去做了。正如魯迅先生所寫的“卻很少見有紳士赤條條地躺在冰上面,將軍跳下汽車去負(fù)米”。這都是多此一舉,若換在先前,你的這種行為回被大肆贊揚(yáng);若是現(xiàn)在躺在冰上用身體的溫度把冰化開,不被人看作異類才怪。幸好只有少數(shù)的人會這樣做,要不然,全世界就只剩下已至古稀之年的老人了。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19
我在網(wǎng)上看了一篇叫《二十四孝》的文章,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讓我深受感動。其中,有一則是“臥冰求鯉”,這則小故事在令我感動的同時也讓我受益匪淺。
這則小故事講的是古代一位叫王祥的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但是,當(dāng)父母生病時,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馬上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的母親使他失去父愛,王祥都能在父母生病時,衣不解帶地侍候,還在冬天用自己的體溫來把冰融化,捉鯉魚給繼母吃。真是令我感動極了。
古代的人們?nèi)绱诵㈨槨U^“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qiáng)”。在構(gòu)造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更應(yīng)該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但是,事實好像有點不盡人意,歷史寶貴財富并沒有得到部分現(xiàn)代人的認(rèn)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父母是天經(jīng)地義要養(yǎng)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他們認(rèn)為只有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卻不體諒,不理解父母對自己所付出的辛勞,更不用提要他們孝敬父母了。他們可否想過母親十月懷胎的痛苦和父母親把他們從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人們的唾罵和拋棄。
父母給我們的愛是無私的,父母默默地為我們操勞。如果你夠細(xì)心,就會發(fā)現(xiàn)父母臉上多了一條條皺紋,頭上多了一絲絲銀發(fā)。父母在我們的成長路上精心的養(yǎng)育并教育我們,卻不求回報,父母對我們的愛比山還高,比海還深。所以,我們現(xiàn)在要好好孝敬父母,哪怕是幫媽媽做做家務(wù),給爸爸捶捶背,把好吃的留給父母吃,做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此外,我們更要好好學(xué)習(xí),不辜負(fù)父母對我們的期望,長大以后好好報答父母,好好孝敬父母!
“孝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是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做到的,就像這則故事中的王祥那樣,我一定好好孝敬父母。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20
品讀完《二十四孝圖》后,我不禁從內(nèi)心深處發(fā)出感慨:“孝”,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自古以來,“孝”就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孝是做人的根本。因此,古人常說“百善孝為先”。從古到今,關(guān)于孝的感人事跡一直發(fā)生,件件都令我們深受震撼。
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名叫黃香,他在九歲時母親就去世了,所以黃香對父親就更加孝順、關(guān)愛了。嚴(yán)冬時,黃香就在父親睡覺之前先鉆進(jìn)被子,用自己的身子把被子捂熱,為的是讓父親能溫暖舒適的睡個好覺;酷暑時,黃香就用扇子將枕席扇涼,為了讓父親睡的涼快,自己不惜累的滿頭大汗。親朋鄰居知道后,都稱贊黃香是個孝順懂事的好孩子。
黃香長大后,當(dāng)上了大官,但他體恤百姓,孝順父母,百姓們都頌揚(yáng)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曾有一個感動了全中國的故事,它讓天下的母親收獲慰藉。
2004年,一個叫田世國的人用他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母愛大如天的真理。在田世國得知其母患得尿毒癥后,他便偷偷地去了醫(yī)院做了血樣檢查,配型成功后,田世國瞞著母親,毅然將自己的一個腎臟移植給她。
手術(shù)成功后,田世國的母親恢復(fù)得很好,然而,她卻始終不知自己換上的腎是自己兒子的。田世國說:“如果我媽恢復(fù)得比較正常,器官排斥的比較小,我想這就永遠(yuǎn)是個秘密吧”。這是一個美麗的謊言,更是一份拳拳孝子心!
“孝”是華夏文明的不可或缺的必要組成部分,更是中華兒女恪守的人生準(zhǔn)則。《孝經(jīng)》上說:“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能真正做到敬愛自己的親人,那么他必定會以同樣的心態(tài)去對待別人。正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此可見,孝的傳統(tǒng)美德意識已經(jīng)似樹根一般,牢牢地扎在中國人民的心中,絲毫不可動搖。
我們中有誰知道,在美國人眼里,中國人尊老愛幼、贍養(yǎng)父母是全世界做的最好的,而在美國是不可想象的,聞?wù)吒袊@:我們自己丟掉、忽視的,發(fā)達(dá)國度的人卻要拾起來。對此,我們是否應(yīng)該反思?是否應(yīng)該好好地珍惜古人為我們留下的這寶貴的精神財富?
做“孝”不必轟轟烈烈,作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從身邊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做起,多一些為父母著想的地方,盡自己所能做一些令父母身心愉悅的事情。
大家共進(jìn)一步,努力將中華傳統(tǒng)美德—“孝”發(fā)揚(yáng)光大!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21
今天,我觀看了二十四孝故事,這些故事深深感動了我。
說說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位皇帝,他很有孝心。有一次,他的母親病了,他便開始照顧母親,怕宮女們照料不好,他每次上完朝就會帶著太醫(yī)去看母親。皇帝又要管理國家大事,使人們過上安居樂業(yè)的生活,又要好好照顧母親。結(jié)果母親這一病就病了三年,而在這三年中,皇帝也沒有睡過一次好覺。
看到這個故事,我不禁慚愧地低下了頭。以前,媽媽在家里突然胃痛,只好躺在床上呻吟著,我見了,心里雖感到著急,但每次都只會問一句:“媽媽,您怎么了?”當(dāng)媽媽還在回答我的問題時,我一定會飛快地而且淡淡地回答一句:“哦!”然后沒有任何其他的回應(yīng),便轉(zhuǎn)身走開了。今天看了這位皇帝的孝心故事后,我覺得自己羞愧萬分,大家同時身為父母的子女,他能這么衣不解帶地服侍自己的母親,而我連耐心關(guān)心母親都沒有做到,何況照顧她呢?皇帝是一國之君,而我是平民,皇帝每天國事繁重,都還那么有孝心,有時間去照顧自己的母親?為什么我就做不到呢?中國有一句老話:百善孝為先,孝的一般表現(xiàn)為孝順、孝敬等。孝順指為了回報父母的養(yǎng)育,而對父母權(quán)威的肯定,從而遵從父母的指點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孝其實很簡單,就算你只倒了一杯水給長輩,這也是一種孝順的表現(xiàn);今天你離開家門時和父母主動打了招呼,這就是孝順;吃飯前,你輕輕地為父母盛了碗飯,這就是孝順;父母不舒服時,你的一句關(guān)切之語,這就是孝順;今天你的作業(yè)不需要父母操心,這就是孝順;考試中,你的成績有了丁點進(jìn)步,這就是孝順。
就算你做的事是那么的微小,但這也是孝心的一種體現(xiàn)。只要你肯去做,沒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就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百善孝為先。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22
孝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美德。從古至今,它都指引著我國人民的思想和價值取向。讓咱們從中得到領(lǐng)悟和思考。然而古代和現(xiàn)代還有很大差距,并不是沒一個故事都讓咱們追捧和領(lǐng)悟,咱們要懂得從中篩選,知道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百事孝為先”的道德思想,始終根植在無數(shù)人民的內(nèi)心深處。“親嘗湯藥”中漢文帝劉恒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百里負(fù)米”中仲由自我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fù)米回家侍奉雙親。
“扼虎救父”中楊香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我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最后放下父親跑掉等等這些無不體現(xiàn)著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孝感,讓咱們從中去領(lǐng)悟如何關(guān)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23
“孝”是華夏文明的不可或缺的必要組成部分,更是中華兒女恪守的人生準(zhǔn)則。《孝經(jīng)》上說:“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能真正做到敬愛自己的親人,那么他必定會以同樣的心態(tài)去對待別人。正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此可見,孝的傳統(tǒng)美德意識已經(jīng)似樹根一般,牢牢地扎在中國人民的心中,絲毫不可動搖。
我們中有誰知道,在美國人眼里,中國人尊老愛幼、贍養(yǎng)父母是全世界做的最好的,而在美國是不可想象的,聞?wù)吒袊@:我們自己丟掉、忽視的,發(fā)達(dá)國度的人卻要拾起來。對此,我們是否應(yīng)該反思?是否應(yīng)該好好地珍惜古人為我們留下的這寶貴的精神財富?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2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記憶中的“戲彩娛親”,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jìn)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xué)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董永的“賣身葬父”更是從小熟知。他家境貧寒,年少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靠耕田及做傭工養(yǎng)家。父親體弱多病,董永多方求醫(yī),診治無效身亡。父親死后,因家中無錢,董永愿賣身葬父。傳說,董永前往主人家的路上,在一棵大槐樹下,遇見一位美貌女子,愿為董永妻,并幫董永贖身。這樣,兩人就一起到了主人家中。主人要他們織三百匹絹,作為贖身之資。董永的妻子十天把絹織完,而且絹色上佳,驚得主人目瞪口呆。當(dāng)兩人再度回到那棵槐樹前時,妻子一席話,解開了董永的心中謎團(tuán)。她說,自己是天上織女星下凡,是董永孝行感天,她才嫁給董永,渡過難關(guān)。
他們都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即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質(zhì),優(yōu)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jié),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而這里面恰恰包括了孝。
那么孝是什么呢?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理論思想之一。孝是一個會意字。意思是說小孩饞著張張胡須的老人。以前,總以為孝就是對父母物質(zhì)上的供應(yīng);后來,懵懵懂懂之間,明白了還要精神上的供應(yīng),讓父母開心;現(xiàn)在,懂得了要做一個清正的人,讓父母放心。
歲月的流逝會讓你明白,你所理解的尊親敬老的含義。最基本的便是奉養(yǎng)父母,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再深一點是尊敬父母;不給父母精神上的負(fù)擔(dān),兄弟姐妹之前互助友愛……
尊親敬老,從一點一滴做起。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25
美德是中國的一種偉大精神。最近我閱讀了道德故事——二十四孝,情節(jié)感人,讓人不禁被他們的孝道所感動,心中油然升騰起深深的敬佩。
《二十四孝》主要講了中國古代的二十四個孝敬父母的故事。其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親嘗湯藥》和《棄官尋母》。《親嘗湯藥》主要講述了漢文帝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怠慢。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以便母親隨時照用,母親所服的湯藥,他都親口嘗過后才讓母親服用。他在位二十四年,重德治,興禮儀,人丁興旺,使西漢十分發(fā)達(dá)。漢文帝作為一位皇帝如此孝順,怎能不讓人敬佩。他更讓我明白了一個人無論都忙,無論自己的事業(yè)多么重要,我們都不能對父母不聞不問。不管工作多忙,不管路有多遠(yuǎn),都要心系父母,都要常回家看看。其實父母要的并不多,一聲噓寒問暖,足以撫慰他們孤獨寂寞的心靈。
更讓我感動的是《棄官尋母》。朱壽昌七歲時,生母被嫡母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朱壽昌做官后,行四方尋找母親。找到線索之后,他便棄官尋母。歷經(jīng)千辛萬苦,他終于在陜西和母親相遇了。多么感人的孝子啊!
這時一個聲音在腦海中不停地問:“孫天樂,你呢?你是一個孝子嗎?”“當(dāng)然,可是有的時候……”有的時候我會因為一些小事,沖著媽媽發(fā)脾氣,讓媽媽很生氣。那一次,我用自己的壓歲錢買了兩包薯片,準(zhǔn)備明天吃。可是第二天早上起來一看,媽媽竟然正在吃我的薯片。我很生氣,對媽媽大吼道:“你為什么吃我的薯片,你賠我。”“兒子,薯片這種油炸食品,你不能多吃,我煮了又有營養(yǎng)又好吃的雞蛋,你快起來吃吧。”“我不吃,我不吃,我就要你賠我的薯片。”就這樣我鬧得媽媽很頭疼。現(xiàn)在想想真慚愧啊!媽媽為了我的身體發(fā)育,讓我少吃不健康食品,我竟然沖她發(fā)脾氣。就算是又有營養(yǎng)又好吃的東西,我也不能只想著自己啊!
我以后一定孝順父母,一定不讓父母操心,更不能讓他們生氣。
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人們必須有的精神品質(zhì)。而孝道是擁有美德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有人說“教”就是孝道的文化。曾經(jīng)我們可能都犯過錯,但我們只要好好學(xué)習(xí)孝道的文化,并踐行于我們的日常行為中,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是好人,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26
人之初,性本善,總記得小時候被父母要求捧著一本彩版的三字經(jīng)聽父母講如何做人,如何孝順,如何敬人做事。
讀到二十四孝圖,不禁有感而發(fā),雖已不是封建舊時,兒童也會被父母或尊長要求學(xué)一些孝道,百年之前,和魯迅先生一起讀閱做工粗糙的二十四孝圖,滿心歡喜的求知心被湮滅了,
想那時只有略有圖畫的本子,就要被塾師,就是當(dāng)時的引導(dǎo)青年的前輩禁止,呵斥,至打手心,和現(xiàn)在相比,我們除了課本還有許多課外讀物,想那時魯迅先生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性命,將肉麻當(dāng)做有趣,以不情為倫紀(jì),污滅了古人,教壞了后人,可如果魯迅先生活到了今日,又會有怎樣的感嘆,或許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吧,在那時,封建的孝道雖然不可取,但卻讓人學(xué)會了尊老愛幼,也許有些禮節(jié)過于繁索,有些做法過于愚昧,也存在著虛偽和殘酷,但和現(xiàn)在有些人來說,已經(jīng)善良了許多。
人之初,性本善,同為中國一民,雖不同時期,在屢被批判的封建孝道中也有感人的孝子,在與舊時期改頭換面的今天仍然有許多不如古時的殘酷。
走在街上,橋洞中,可見一位衣衫襤褸的兒童,老人,記憶中最深的是那位整天坐在橋頭的老奶奶,冬去春來,送夏迎秋,季節(jié)變換,而她的衣衫不變,溫度變化,而她的親人的冷淡不變,她頭發(fā)花白,凌亂地披著,那不知是什么顏色的衣服也補(bǔ)了好幾個洞,她坐在橋頭,不知在看什么,不敢去想象,只怕自已也會平添憂愁,腳邊的鐵盆,雪白的直刺人的眼,一枚兩枚的硬幣是她一天少得可憐的生活費……
如果,我想是如果魯迅先生看到這一幕,還會認(rèn)為封建孝道只會害人嗎?這里沒有孝,沒有親情,沒有善良,只有路人投去可憐的目光,這里沒有尊重,沒有幸福,只有被湮滅了善良的高等動物投去的一聲清脆,一枚硬幣打著轉(zhuǎn)打在盆中,也一定像釘子一樣打在老人心上……
人之初,性本善,如果這種善能繼續(xù),那么二十四孝圖也不會顯得那樣虛偽,那么魯迅先生也不會大喊中國的劣根性了。
人這初,性本善,性相近,習(xí)相遠(yuǎn),我耳邊又響起了這流傳千年的精典……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27
“只要對于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yīng)該滅亡”,這是魯迅一個尖銳的看法,雖然話過激了些,但足以看出魯迅對古書的喜愛甚至于敬慕之情。魯迅看到中國孩子讀破書,總是會嘆息。不錯,中國當(dāng)時的教育當(dāng)然比國外差多了,使這個重視教育且又愛國地文學(xué)家深感惋惜。
作者回憶小時,私塾管得嚴(yán),只能讀背“人之初性本善”,而出了書塾,就可以捧起一本有趣的別類的書,津津有味地讀。在那種混亂的社會中,書中陰間賞善罰惡的故事使讀者十分陶醉。也只有這個,讓魯迅小時枯燥的私塾生活有了一絲樂趣。魯迅對于陰間的好奇,只能是好奇,頌揚(yáng)反而壞事。這不,魯迅揭露當(dāng)時社會丑惡一面,導(dǎo)致一些“舞文弄墨”人的打擊。這樣的人實在可惡,別人有自己的思想、打算、作為,別人非要插一足作何?被打擊更要心如止水,就像00后的我們,“做自己的事,讓別人說去吧,神馬都是浮云”。
魯迅在飽覽不少古書后,終于得到長輩傳下來的《二十四孝史》。讀得多了,便也悟出來了,“孝”只有那些大道理,其實沒有什么神乎其神的,讀得多了,世中的真、善、美、假、丑、惡,一目了然。
古書之趣,趣在“實”,趣在“妙”,趣在當(dāng)今確沒有書中說的那些事。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28
孝是什么?往大了說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醫(yī)、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往小了說就是你吃什么就讓父母吃什么,你住哪里就讓父母住哪里;更通俗一點說就是父母當(dāng)初怎么對待你,你就怎么對待父母。就是這么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道理,到了道學(xué)家那里就變味了,弄了一個什么《二十四孝圖》,把本來很平常很溫馨的孝順變得毛骨悚然了,以至于給少年魯迅的心理留下的揮之不去的陰影,這種虛假的、拔高的、沒有人性的說教可以休矣!
“郭巨埋兒”,為了孝順母親就要把兒子殺死,這不要說法律不允許,就是道德人倫也不允許啊!所以作者給故事設(shè)計了一個出乎意料之外也不在情理之中的很荒唐的結(jié)局——挖坑的時候挖出一罐子黃金,然后皆大歡喜了。問題是誰都能挖出黃金嗎?如果挖不出咋辦?
“臥冰求鯉”的故事也很荒唐:人體能有多少熱量呢,靠體溫把堅冰融化,這不符合物理學(xué)原理呀。稍微有點兒物理學(xué)知識的人都知道,如果人臥在冰上不但不能把冰融化,而且還會凍死。與其臥冰求鯉,不如鑿冰求鯉。臥冰求鯉不是孝,而是蠢。
孝也好,愛也好,敬業(yè)也好,都應(yīng)該是日常的、平淡的、波瀾不驚的,如果把個別的、暫時的、極端事例的當(dāng)做常態(tài)化的標(biāo)準(zhǔn)要求每個人去做,那么既是沒有人性的,也是不可持續(xù)的,希望在傳播正能量的時候把握好一個度,過猶不及。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29
孝,天之經(jīng),地之義,民之行也。 ——題記
孝,是什么?怎么才算一個孝子?以前的我對此一直都很懵懂。直到閱讀了魯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圖》,我才漸漸懂了一些。
《二十四孝圖》選自魯迅的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時》,顧名思義,《二十四孝圖》講的正是《二十四孝圖》——24個古代的孝道故事:扇枕溫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在文中,作者卻以毫不留情的口氣批判這些故事,這不禁令我有些疑惑:《二十四孝圖》不該是弘揚(yáng)孝道孝心的么,為什么還要批判呢?懷著這樣的心情,我將《二十四孝圖》讀了一遍。
還真是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二十四孝圖》內(nèi)的故事所宣揚(yáng)的孝道令人心驚膽顫,其中尤以埋兒奉母為最甚:漢朝時有一個人名郭巨,家貧,郭巨的母親總將自己的飯食分給他的兒子,導(dǎo)致她自己吃不飽,出于“兒子可以再有,母親只有一個”的心理,郭巨與他妻子便決定將兒子埋了供養(yǎng)母親。這個故事使我感到恐懼與不解:難道孝總是要以一個人的犧牲來成全另一個人嗎?難道他兒子的性命便不算命么?這殘害人命,無視法紀(jì)的行為又怎能算作真正的孝?怎么會流傳如此之久之廣呢?……
這個想法困擾了我?guī)讉星期,終于被老師的一句話點醒:“我們要透過事物的表象看本質(zhì),不應(yīng)被表象所迷惑,因為最重要的往往是本質(zhì)。”是啊,透過表象看本質(zhì),孝的本身是沒有錯的,孝順尊敬父母長輩,只不過古代的孝道難免帶了些時代的局限性:古代是君主專制,君主提倡“以孝治天下”,便產(chǎn)生了愚孝,即愚蠢、盲目的孝,有的甚至與人性相悖,如“臥冰求鯉”、“恣蚊飽血”、“埋兒奉母”等。且古人記載這本《二十四孝圖》也未必就是真的為了讓我們模仿其做法去埋了兒子供養(yǎng)母親,而是希望我們能領(lǐng)會其中孝順父母長輩的精神并將其發(fā)揚(yáng)。
看完《二十四孝圖》后,我又想到了我最近看的一篇文章:一個出身貧寒卻被清華大學(xué)預(yù)錄取的理科狀元,他學(xué)業(yè)繁忙,還要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患有神經(jīng)分裂癥的父親。掙錢補(bǔ)貼家用,但他依然很樂觀,孝順父母,勤工儉學(xué),是有名的孝子。文章中的主人公有孝心,孝順長輩,勤工儉學(xué),我們應(yīng)該學(xué)習(xí)他,孝順父母長輩,努力學(xué)習(xí),多為父母分擔(dān)家務(wù),讓他們少操勞。我們現(xiàn)在所做的也并不能抵得上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但擁有一片真摯的孝心確是極為重要的。
《二十四孝圖》所弘揚(yáng)的孝道精神是永恒的,不會被磨滅的,因此流傳至今,但它也有不足之處,我們不能盲目地全部吸收學(xué)習(xí),而應(yīng)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弘揚(yáng)中華民族孝順的傳統(tǒng)美德,真正做一個孝順父母長輩的孝子。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 篇30
魯迅先生作品中有一部名叫《二十四孝圖》的,十分有趣。不過這文章題目雖叫《二十四孝圖》,卻與教人孝敬長輩沒有什么太大的聯(lián)系,甚至并不贊同所謂“孝順”的做法。
《二十四孝圖》主要是講了魯迅對小時候曾看的“二十四孝子故事”所產(chǎn)生的感觸。而我讀了《二十四孝圖》后,讓我印象最深乃至反感的,便是“郭巨埋兒”這個故事片段。它主要講了郭巨家境貧窮,為了養(yǎng)父母而“不得不”埋掉自己的親生兒子,以減輕負(fù)擔(dān),盡孝父母。好在最后他挖坑埋兒子時竟挖出了黃金,可憐的郭巨兒子才“幸免于難”。
郭巨雖有孝順之心,可是他喪失人性、違背道德的殺兒供母之舉動,實在是叫人害怕。況且,這樣的舉動也實在是算不了孝順,讓母親備受良心譴責(zé),認(rèn)為是自己害死了孫子,而孩子還未熟悉這個世界,便讓他那愚蠢又殘忍的父親殺害。
其實,所謂“郭巨大孝”,莫不就是凌駕于慈祥母親的良心之上與無辜兒子生命之上的偽孝罷了。以至于魯迅先生在文中諷刺道:“然而不但不也不想再去當(dāng)孝子,并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郭巨的行為,是封建禮教與虛偽愚孝的折射。在他享受于“孝子”這一稱號與旁人的贊揚(yáng)時,在他那險些被他自己害死的兒子與其它中國孩子的心中已經(jīng)死了。
我并不反對孝順,相反,我十分希望中國孩子可以傳承好這一美德。只不過被封建禮教所束縛的愚孝,實在是不可模仿。那種“孝”,無異于一種“不孝”!
在新中國、新時代,這種荒唐可笑的“孝順”已經(jīng)消失,在“孝”與“不孝”之間,我們已有定論。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06-14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11-01
二十四孝圖 讀后感02-16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08-24
二十四孝圖的讀后感09-19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09-16
二十四孝圖優(yōu)秀讀后感07-02
名著二十四孝圖讀后感06-11
《二十四孝圖》初中讀后感06-15
二十四孝圖的優(yōu)秀讀后感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