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后感集錦15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讀后感1
《傅雷家書》是一本值得細看和咀嚼的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每個家庭都有不一樣的教育方式,而傅雷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值得推崇的,也是值得效仿的。
傅雷父子經過這些書信,不僅僅在兩人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經過這一條紐帶,使孩子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感情。
既然是父子之間的家書,那么書中最突出的,當然是濃濃的父愛了,或許每個父親對他們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不知能有幾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一個好的家庭,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它決定了孩子的一生。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較異常,他經過書信對遠方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指導,并且還透露了對兒子的牽掛和愛。
在書信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我,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于修改自我的意識與性情”。這些難道不是我們應當引以為鑒的嗎?
天下父母的愛都是一樣的,我的父母雖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研究,為我打算。
《傅雷家書》中有著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不錯,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是有多少家庭能夠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國,家長都沒有用心與孩子溝通,不了解孩子的情景,沒有正確地引導孩子。
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因而讓孩子身心受到傷害,孩子不但沒有變得懂事,反而更加叛逆起來。所以,家長們應當看看《傅雷家書》,而作為孩子的我們也要看看這本好書,因為它將會感染我們,讓我們察覺到家長的用心良苦,懂得感恩,它更讓我們懂得藝術的欣賞,在生活的處事做人,得到正確的指引。
不管過多久,傅雷先生的影響還將會一向存在,因為他的教育方式能夠當做家庭教育的藍本,而《傅雷家書》也會哭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
《傅雷家書》讀后感2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與兒子傅聰互相往來的書信,它由傅雷次子、傅聰胞弟傅敏所編。整本書記錄著從1954年傅聰應波蘭邀請參加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并留學波蘭開始,到1966年傅雷夫婦逝世結束。傅雷的夫人朱梅馥寫的信側重于生活瑣事,傅雷本人寫的信則側重于啟發(fā)教育。
我只讀了兩封家書,這兩封家書中飽含傅雷對兒子的愧疚之情。事情應當從1953年的正月說起,那時,傅雷和其子傅聰正在就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哪一首最重要的問題爭論激烈,傅聰根據自我的音樂感受,傅聰不一樣意父親認為第九首《“克勒策”奏鳴曲》最為重要的觀點,認為《第十小提琴奏鳴曲》最重要,最終使得傅雷勃然大怒,倔強的傅聰毅然決定離家出走住在父親好友家中一月余,最終傅雷覺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認真,感慨萬千,便讓傅敏陪同母親將傅聰接回了家,雙方所以和解。
為什么父親會所以而感到愧疚呢?我思考了良久,在書的前言和結尾找了很久,最終在代序處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代序處是樓適夷寫的,里面有許多傅雷的“教子日常”,總結來說就兩個字“規(guī)矩”,吃飯時不許挑食,學習語文時不能用自來水金筆,坐著的時候要坐端正,手肘不能碰到別的人……傅雷的這些幾乎是不近情理的規(guī)矩使妻子感覺到了痛苦。可是,傅雷在做這些后,感到了愧疚,在給傅聰寫信時,他為自我不近情理的做法感到自責,所以他用家書地方式來表達歉意,最終,他和傅聰冰釋前嫌。
生活中,有很多家長都和傅雷一樣,對孩子十分嚴苛,不許他們做一些事情,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對孩子的愛,因為“愛之深,責之切”,他們想讓自我的孩子學到更多,走上人生巔峰。可是又有幾個家長能做到像傅雷那樣真誠地的對孩子表達歉意,又有幾個孩子最終能像傅聰一樣理解父母,和父母冰釋前嫌?
作為家長,應當勇于承認錯誤,才能像孩子樹立榜樣,以身作則。
然而作為孩子,應當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自我是父母,看到自我的孩子養(yǎng)成的壞習慣會如何。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有時候過激的情緒并不是處理問題的最好方法,適當地體諒父母,在父母教育我們的時候勇于承認錯誤能增進親子之間的關系,從而冰釋前嫌。
《傅雷家書》讀后感3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用書信的形式給兒子講述自己的經歷并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雖然家書是無聲的,但卻滿滿地承載者父母對孩子們濃濃的愛意。
這一封封飽含著愛的書信,有許許多多細節(jié)足以讓我感動,讓我心暖。其中最使我受益匪淺的是傅雷在兒子傅聰精神消沉時送來的鼓勵:“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是的,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騰,不遇著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磨難確實能讓我們的人生變得圓滑,但是如果遇到小小挫折就一蹶不振的人,便會消沉而越跌越低。由此可見,勇于面對挫折,正視現實是十分重要的。
和田一夫曾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團——八佰伴的總裁,然而他在72歲時。突然遭到了致命是打擊——他苦心經營的集團倒閉了。一夜之間,他從一個國際知名的企業(yè)家變成一文不名的窮光蛋。許多人以為他將從此一蹶不振,潦倒眾生,但出人意料的,他很快調整心態(tài),又和幾個年輕人一起挑戰(zhàn)過去從未接觸過的新領域,辦起一家舉世聞名的網絡咨詢公司。勇于正視現實,面對挫折使他再次東方再起!
同樣,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總是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我曾經在考試中,排名一落千丈。父母的指責,同學的諷笑使我變得膽小。我多次想要逃避它,想把它從我的記憶里抹去,但是很快我就發(fā)現怎么做都沒法把它抹去。這時我便想起傅雷先生的這句話與和田一夫的故事,我開始嘗試正視它,并想辦法解決它。吸取前車之鑒,調整心態(tài),在緊接著的考試中我再次排上了前30。漸漸地我學會用達觀的態(tài)度泰然對待各種挫折。磨難,挫折使一個曾經膽小,經不起打擊的自己銳變成堅強的自己。我感激挫折,我相信只要正視現實,也許挫折不僅是一場磨難,更是人生的醒格和升華!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多么令人深刻的一句話吶。它像暗谷里的指路燈,幫助我通向光明,讓我明白: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樂,這些高潮和低潮構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對,才能真正幸福!
《傅雷家書》讀后感4
父母是我們身邊最貼近的人們,他們時刻關懷著我們,在身邊教導著我們。同樣是父母,傅雷通過書信的方式溝通。正是這一封封的書信,感動著我們,打動著我們。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yǎng),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極高。而他培養(yǎng)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于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
讀了《傅雷家書》之后,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yè)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yǎng)。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里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系、高尚的生活準則、優(yōu)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tǒng),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懂得了許多,我更了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了解父母,讓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書》讀后感5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古以來,一封封雪片似的家書都飽含著親人間的濃濃情感,在戰(zhàn)場之間來回穿梭。而這本厚厚的《傅雷家書》,又包含著傅雷對兒子的哪些情感呢?
輕輕翻開嶄新的封面,細細品讀,字里行間都流露出傅雷夫婦對兩個兒子的愛和期望。不管是對他們藝術方面的諄諄教誨,還是生活上的千叮萬囑,從中我都品味出了濃濃的親情。傅聰出國多年,為了避免他忘記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傅雷不間斷地為他寄去一本本中國名著,從《詩經》到《世說新語選》,從《楚辭》到《唐五代宋詞》;他建議兒子每天寫一些中文日記,并堅持要他用中文與自己寫信,就是為了不讓他忘記祖國的漢字;為了讓兒子更好地理解東方和西方的文化差異,他用文字耐心地引導兒子,一步一步……他做這些事情,就是為了讓兒子不要忘記:我是龍的傳人,那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國家的子孫!
和現在許多父母不一樣的是,傅雷和兒子之間不僅僅是父子的關系,更是朋友的關系。他像一個知心者一樣,與兒子天南海北地談:他們談藝術,“理想的藝術總是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即使是慷慨激昂也像夏日的疾風猛雨,好像是天地中必然有的也是世所必然的境界”;他們談婚姻,“古語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有一句話說,'夫婦相敬如賓'。可見只有平靜、含蓄、溫和的感情方能持久;另外一句的意義是說,夫婦到后來完全是一種知己朋友的關系,也即是我們所謂的終身伴侶”;他們還談中西方文明的異同,“中國人的理想是追求智慧而不是追求信仰。我們只看見古人提到徹悟,從未以信仰堅定為人生樂事,而這恰恰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幸福”……他希望兒子在國外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人格的尊嚴和崇高的氣節(jié),做一個“德藝兼?zhèn)洹⑷烁褡吭降乃囆g家”。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的父親,他對兒子的要求很高,但他同時也在懺悔自己以前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并希望兒子能做得比自己更好。
合上書本,閉上眼睛,平日里的一幕幕浮現在腦海里——桌上一碗碗冒著熱氣的菜肴,上學前耳畔的一聲聲叮嚀,也包括父母日漸蒼老的背影……為人父母,他們雖然沒有傅雷夫婦的博學,但他們也在努力讓我們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做人的道理。可是他們對我們的期望,我們又真的像傅雷一樣,理解它們,并努力去完成了嗎?
《傅雷家書》讀后感6
《傅雷家書》就像我們的一本良師益友,教會了我們做人,告訴了我們處事的道理。
父母的愛,往往是嚴厲而又具權威的,但是,看了《傅雷家書》這本書后,我發(fā)現父母的愛,居然還能是談天論地,包羅萬象的。
這本書中,使我感受最深的,還是傅雷在傅聰出國參加肖邦國際比賽前后書寫的家信。這些信體現了不僅體現了父親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還表達了中國人對祖國的熱愛,以及老師對學生殷殷教誨。我感到十分震驚。
小時候,如同父母對我們一樣,傅雷對傅聰的愛也是十分嚴格的。這種愛導致父子倆關系相處不融洽。長大后,傅雷與傅聰的關系便如同朋友一般, 而且父愛變得更深沉。因為,傅雷年輕時曾經出過國,所以恨不得把自己的經驗,一股腦兒地傳給傅聰。我特別喜歡傅雷說的一些話,特別能鼓舞人心,又彰顯深明大義。
這本書中,令我感動的人還有馬先生。誠然,他不是傅聰的父親,但是他卻扮演著父親的角色。傅聰在國外的這段時間,馬先生把傅聰照顧得很好,簡直就是傅聰的經紀人。另外,我比較喜歡傅聰的第一任妻子——彌拉。她不像其他女性一樣依賴丈夫,而是通過自己的行為來關心他。身為兒媳婦,她懂得傅雷夫婦的難處,并且表示理解,她是一個識大體的妻子。
這本書語言精煉,道理眾多,有些樸實,有些偉大,讓人體會深刻。其中,我十分贊同這個觀點:“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真誠的‘不懂’比不真誠的‘懂’還叫人好受些。最可厭的莫如自以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誠,才會有虛心,有了虛心,才肯丟開自己去了解別人,也能放下虛偽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去了解別人上面的愛,才不是盲目的愛。”
以前的我,在為人處世上總是顯得不夠真誠,不懂的事情會裝懂,不肯虛心地接受他人的批評,說得好聽是具有極強的自尊心,說得不好聽是死要面子。現在,我要放下偽裝,做真誠的人,做真實的自己。
《傅雷家書》就像我的一本良師益友,教會了我做人,告訴了我處事的道理。
《傅雷家書》讀后感7
暑假期間,我對《傅雷家書》進行了粗略的閱讀。顧名思義,這批書信,只是父子之間——傅雷與傅聰之間的私人函件。多年之后匯編成冊,刊行成書。然而,它們又不是尋常父子之間的閑話家常。而是兩位特殊藝術家之間的心靈對話。
這些家書字里行間無不射出傅雷對兒子的苦心孤詣,傅聰對父母的掛念,對祖國的眷戀,對音樂創(chuàng)作之路的不斷摸索,一次次成功和失敗后的反思。
關于此書,我想從子女的角度稍作探討。傅聰——無異是當代年輕人的榜樣與模范,除了謙虛聽教,刻苦鉆研,勤于反思外,他還有當代青年所缺失的一個品質:孝。
因為孝,傅聰的聰明才智才會在每天12小時的工作學習壓力下,給父母投遞回一封又一封的家信,也正是這些信件,換來了父親的悉心指導,使得傅陪在生活中更加體會到勞逸結合、正確理財等的重要性,少走彎路,更上一層樓。
對比現在許多子女,手機的通話記錄里從來沒有家里的電話,在社會上拼搏,總以“忙”為由不愿踏上故鄉(xiāng)的土地,實則愚昧無知!
下面說說我的親身經歷,就當調侃。吃飯的時間就是被父母說教的時候,對此我也深有體會。但前一個星期經過了父母加班,自己在電腦前敲鍵盤、嚼泡面的那個夜晚。我徹底改變了自身的想法。那時,一陣空虛莫名襲來,自身忽然像云似的無依無靠,這種空落落的心仿佛被掏空一半的感受,數秒后又忽然淡去,如煙霧被吹散。
來之快,令我措手不及;去之快,使我呆若木雞,這種空虛感,是什么?
靜心尋思,與父母相處的時間,一天24小時,占的比例是多少?
早上我去上學,父母去上班,早出晚歸。夜晚,我埋頭于作業(yè)堆,父母各有手頭的工作。似乎在一起的時刻,只有晚餐,但似乎我們在餐桌上呆久一點就不耐煩呢。
引用傅雷一句話:一個人往往對在乎的東西不知珍惜,直到要失去的時候再去后悔,這是人之常情。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是人之常情而寬恕自己得這種愚蠢,而不去改正。
從今天起,給我一餐飯的時間,讓我去詮釋愛。
《傅雷家書》讀后感8
近幾周來,我閱讀了《傅雷家書》。傅雷,一位著名的翻譯家,更是一位著名的父親。
從《傅雷家書》中折射出來的,是傅雷對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有人評價傅雷是一個標準的“中國式家長”,對于孩子(尤其是長子傅聰)是標準“中國式教育”。對于“中國式教育”,古人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樣的教育對于現代的人們來說,是危險的,畢竟天賦也不是逼出來的。那傅雷為什么成功了呢?因為傅雷有自己獨特的方式。
對于傅雷式的教育,我想傅雷與其妻子的墓志銘是最好的概括:“赤子孤獨了,便會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
"赤子"最早是老子所用的比喻,在《道德經》第五十五章中,老子寫道:"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孟子·離婁下》說:"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其中"赤子之心"即嬰兒之心,嬰兒之心當然純潔無瑕,沒有絲毫雜念。
可見,赤子就是內心純潔,沒有雜念之人。傅雷的教育,就是把自己的孩子培養(yǎng)為一個不受世俗干擾,沉靜在世界萬物之中的人。這一點與千百年前的一位偉人不謀而合:“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心無雜念,就能成為大器嗎?不是的,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英勇戰(zhàn)死錦竹,這是心境淡泊的人能做到的嗎?還要歸功于諸葛亮和他的妻子黃月英對他的熏陶,這一點又與傅雷的家庭不謀而合。傅雷作為一名革命時期的文學工作者,他的思想是進步的,對于新中國的熱愛傳給了傅聰,傅聰也不止一次地在信中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傅雷的藝術修養(yǎng)是高深的,這也對傅聰的藝術之路提供了不少的幫助。
所以,傅雷式的教育,不同于中國式教育。真正有意義的中國式教育,是像傅雷那樣,既做嚴父,嚴于律己,嚴于待人;又做慈父,寬于待人,關愛他人;還做良師益友,適時地透過一段話傳授做人的道理。
《傅雷家書》讀后感9
“一個人的思想,不動筆就不大會有系統(tǒng)。”
于是,在看完《傅雷家書》后,一種想要將傅雷先生筆下給予的感悟梳理于心的急迫促使我寫下這篇文字,希望能夠化出所得,了明心間。
先生萬里傳書的思緒,跨越十幾年光陰,遠隔萬水千山,不僅僅是對愛子的叮囑愛撫,字里行間的感情,還升華出了愛祖國,愛民族的赤子情懷,以及凝聚其中的人格魅力,皆為人深深所動容。
于現在而言,先生所屬的那個時代早已飄遠出人們的思想范疇,時間拉開的距離已模糊了對那時代的客觀判斷。然而我們依稀可感受到,那年歲傷痛的火花仍舊星星點點地挑撥著我們的神經,即使久遠,那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所帶來的精神刑罰跟身心疼痛的深刻烙印依舊時隱時現地浮出時代的水面。于是,對于一位愛真理,愛生活,愛藝術,剛正不阿,真摯率直的先生而言,最終選擇凈身出世的方式,表明真心,尋求思想解脫,我抱以理解和深深的感喟。
生活變形的魔爪不斷壓榨他的才思,摧殘他的身心,而先生卻一直在妥協(xié)與堅持中盼望能看到他所企盼國度的崛起,他一生都在堅持,即使別人認為是偏執(zhí)的狂熱,他從未放棄。對人生哲思的深透,對音樂藝術的獨到與進取,對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化解滲透,思想的矍鑠敦促著他永遠秉承一顆澄澈的赤子之心,樂觀向上地化解時代的傷痛,拓寬著生命的寬度。
雖然先生自命過于偏執(zhí)的缺點為生活添堵不少困擾,但丁點塵垢卻掩不住金子的滌亮。他擁有太多讓人稱頌的品格,再融入先生自個雅致的生活感悟,以至于覺得那些形容詞像枝柳般地脆弱貧乏。在道不盡的人格美麗中,于我最感動的便是先生對藝術獨特高雅的見解以及謙卑樂觀,孜孜不倦的生活態(tài)度,讓一個美學初識者跟對生活迷惘的人在恍恍惚惚中,抓住了可以令她堅定的自信。
在對藝術的品味中,先生主張嵌入生活與自然,調衡感性的流動跟理性的堅持,在東方的超脫、恬靜、中庸跟西方的熱情、活潑、開明中取得恰當的平衡。然而最主要的是為生命的藝術注入純真的心跟情,“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
在很多令現代人困惑的問題上,先生的見解都為我們解說了答案。對名利的取舍,艱苦的磨難,生活的哲理,藝術的本質,性情的錘煉上,都如高明的火炬一樣,為我們驅趕黑暗,重現星月。
所以,對于這么一位在時代濁流中越發(fā)澄亮透徹的精神偉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還有深深的敬佩。
《傅雷家書》讀后感10
每個父母都無比牽掛自己的孩子。無論孩子身處何方,他們的身上都會牽系著父母的心。書的作者傅雷用筆將這父母心書寫在紙上,讓愛化為家書,一封封寄向遠方的兒子傅聰。
傅雷于1945年1月18日晚寫了寄給留洋的兒子傅聰的第一封信。整封信由月臺上的離別勾起了對兒子童年的回憶。從兒子倔強出走到父親的懺悔,無不體現出父親的懊悔。我想:即便是如此深沉的父愛,在某一天的某一時刻,也會一股腦兒的全部涌出來。誤解了兒子,可能是因為礙于面子,不便說出自己的后悔;也可能因為內心的固執(zhí),所以故意掩飾,裝出一副嚴厲的樣子可是,當兒子走了,在火車上笑吟吟地向父親揮手的兒子去了相隔萬里的異國他鄉(xiāng),父親也就不再掩飾,或是再也擺不出以往嚴厲的面孔,將后悔隨著離別傷感的淚水一起涌出。
此后的幾十封信中,角角落落無不體現著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愛。父親買兒子每一場演出的唱片,父親知道兒子這幾天會有哪些安排,將來你預備談什么近代作家,望早安排早些來信。我也可以供給材料。,我認為回國一行連同演奏,至少要花兩個月。而你還要等波蘭的零星音樂會結束之后方能動身。這樣前前后后要廢掉三個多月此外,父親從兒子的來信中了解兒子的心情,并在回信中給予幫助我相信我一定會做到不太落伍,不至于惹你麻煩。父親理解兒子,所以不絮叨那些瑣碎的家常,小心翼翼地和兒子做朋友。
書中沒有附上傅聰的回信,但是從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兒子是非常信任父親的。從對藝術的批判到對困難的苦惱,傅聰一定都寫到了回信中。只身異國他鄉(xiāng),傅聰將自己的內心寫在了回信中。生活中除了練習演出,便是等回信了。不一樣的環(huán)境,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生活這時在祖國的父母便成了兒子的精神慰藉。
書信在父子的手中來回穿梭著,這一邊父親簡述著家庭瑣事,那一邊兒子敘述著自身經歷。書信長了,是父親對兒子不忘的叮嚀與自己對一些遭遇的敘述;書信短了,是父親對兒子遲遲不來的信的期盼和對兒子的擔憂。
可無奈的是,這桃花潭水都深不及的父子情,草草一封書信怎能代替?傅雷的信似乎是帶殼的果實,剝開了,便是一顆盼兒,憂兒的父親的心。
世界上最真誠,最令人感動的愛就在這一封封家書中了
《傅雷家書》讀后感11
一封封私人家書竟能編纂成書并印刷出版 ,可想而知,這個家書不平凡!《傅雷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書中的點點滴滴,讓我很容易就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自己和父親。雖然我沒有傅聰的成就,也沒有一個像傅雷一樣的爸爸,可是我依然感覺到生活中,總有一些東西與傅雷家書中發(fā)生碰撞。如在傅聰出國的第三天,傅雷給傅聰寫的信中提到,傅雷重溫了傅聰的童年,“跟著你痛苦的童年一齊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幸虧你得天獨厚,任憑如何打擊都摧毀不了你,因而減少了我一部分罪過”。
書中的這些話把我?guī)Щ亓宋业耐陼r光,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爸爸對我脾氣很好,可是他從不會贊美我,還經常打擊我,還記得在讀小學的時候,有一次考試居然考到99分,回到家里很開心跟家里的人宣揚了一下,可是我爸卻只說了一句話,怎么那么差,差那么一分都拿不到。我們家本來就沒有什么獎懲制度,沒想到考得這么好,連一句贊美的話也不給我說一下。當然,我有著樂天的性格,這么一點點是不會打擊到我的,所以我依然開心的活著,還經常與我爸調侃。讀完《傅雷家書》后,我在想自己是否也是“得天獨厚”呢?在想我的父親是否有覺得“罪過”呢?如果是的話,那我想我應該努力活的更精彩,來減少父親的愧疚。
《傅雷家書》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書,而且不同時期會有著不同的感受。如果在小學中學時期看,你會羨慕傅聰,如果自己也有一個這樣愛自己的父親就好了。現在上大學,看著有一種不一樣的感受,你會想起自己的童年,你會用不一樣的角度去看問題,你會從書中學習怎樣去閱讀著父愛。你會發(fā)現,母愛如海,父愛如山,不僅僅母親的愛是如此的直白,父親其實也一樣,只是他們的方式不一樣,我們不懂得如何去閱讀父愛的偉大。
閱讀著《傅雷家書》,閱讀著偉大的父愛,學會了感恩。 書中也有提到“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無非是完美。但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謂完美像水中花、鏡中月,始終可望不可及。”最后,我把這句話獻給所有的父母子女,父母對待子女不必太苛刻,偶爾讓他們暫停一下,這樣才會有更大的動力勇往直前;子女不必對父母太挑剔,如書中所說的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唯有學會感恩。
《傅雷家書》讀后感12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的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yǎng)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范,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yǎng)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后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里,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
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yǎng)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jié)方面,在藝術修養(yǎng)方面,在演奏姿態(tài)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tài)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啟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系,養(yǎng)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tài)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于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于是孩子嘗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嘗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于政治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在觀看了傅雷家書后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書》讀后感13
“一個人沒有靈性,光談理論,豈不成為現代學究、當世腐儒、八股專家也鮮矣!為學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養(yǎng)氣節(jié)、胸襟、目光。”通”才能成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觀天的危險”這一段家書,算得上精辟深刻!傅雷對兒子的期許便如自己一樣,把自己做學問的感觸與孩子分享,用心可謂良苦,學習、干事最怕一知半解、浮躁淺薄,個人覺得認真專注于一件工作或者事物的方方面面、多個角度、多個維次,才能通透,從學習上來講是善于學習、能真正學懂,從工作上來講是到位、妥帖。這一點無論是哪一代人的哪個方面,都值得深思!也與一個人的空性、悟性有關。這當然不是一知半解的沾沾自喜、坐井觀天,更不是浮于形式的夸夸其談、走馬觀花!一代大家傅雷在此為我們所有人做出了好的榜樣。
“練琴的時間必須正常化,不能少,也不能多;多了整個的人疲倦之極,只會有壞結果。要練琴時間正常,必須日常生活科學化,計劃化,紀律化!自己彈的曲子,不宜盡彈,而常常要停下來想想,想曲子的意境、境界,追問自己究竟要求的是怎樣一個境界,讀書筆記.這是使你明白你所要的是什么,而且先在腦子里推敲曲于的結構、章法、起伏、高潮、低潮等等。盡彈而不想,近乎即興表演,彈到哪里算哪里,往往一個曲子練了二三個星期,自己還說不出哪一種彈法最滿意,或者是有過一次最滿意的彈法,而以后再也找不回來。假如照我的辦法作,一定可能幫助自己的感情更明確而且穩(wěn)定!”
本想作出刪減,細細讀來一個長者和父親的殷殷期盼,實不忍辜負,姑且消耗大家的耐心!傳道、授業(yè)、解惑,授之以漁,我想異國他鄉(xiāng)的傅雷在讀到此處,一定感慨父親的苦心孤詣,而所有的讀友亦能感到一個父親用心的深遠、細膩,父母是兒女最好的老師!對于求學上進的傅聰而言,這是茫茫學海中的一盞明燈,既有方法論又有可供實操的提升方法,既厚重又樸實!現實中的例子和教育,在此不予置評,正如佛渡有緣人,個中意味可體悟不可言談。
這算得從此書讀出的父愛的厚度!
《傅雷家書》讀后感14
有一種愛叫父愛,他不同于母愛,他沒有優(yōu)柔綿長。他更像是一杯溫開水,雖平淡無奇,可又讓你渾身溫暖,倍感熱血。
《傅雷家書》收錄了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于1954—1966年間寫給兩個兒子的家信,總共186篇。傅雷在書信中和兒子論藝術,論音樂之美;聊兒子的比賽、生活;說自己的處境,講社會、國家。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都寫在信中,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愛、期望。
每一封家書都值得我細細地品、慢慢地研,它擁有著文學價值與人間美好的情感。傅雷深愛著孩子,“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地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為什么?因為父親在思念著、愛著孩子。“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說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這是一位父親講給兒子的人生大道理。
傅雷對兒子說“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要求我們。傅雷給兒子深沉的愛,把兒子當作朋友,討論藝術上的問題;指導端正著兒子的品格;讓兒子產生自己的思想,有獨立的觀念。正是人世間最珍貴的寶藏。
讀完《傅雷家書》,我想了想自己,也不禁一觸。天下父母之愛都一樣深沉。記得我初一住校時,約定每天與父母打一通電話,父母千叮嚀萬囑咐,給我指明學習方法,提醒我注意身體,好好學習。一次周末回家,看到一個小本,本上密密麻麻的字,原來是父母每天接我的電話前,先記下要和我說的話。每天雖時間不長,可在這一句句話中夾著愛。我明白了要與父母多溝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互相理解。
父母的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傅雷教他的兒子做人、做學問、愛國,言傳身教,影響著兒子的一生。而我們的父母也用他們的愛,他們的言行舉止感染著我們,扶著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父母的話,我們要用心去聽,去體會。因為,他們是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
《傅雷家書》讀后感15
在這個漫長的寒假中,我讀了《傅雷家書》這一本書。起初我以為里面大多是一些長篇大論,讀起來十分枯燥,可當我打開書細細品讀了之后,我就將我之前的想法毫不猶豫的否決了。
書中所寫的并不是那毫無趣味的道理,而是一些生活中的瑣事,在這其中包含傅雷對兒子的教導,但在我看來,那完全就是平常我們在生活中與父親的對話。雖然這些都是傅雷給兒子的家書,但從其中的內容來看,仿佛他們就在面對面對話,絲毫感覺不到他們一個在國內一個在國外隔著大海的距離感,也感覺的到一個是嚴父一個是游子的隔閡感。
傅雷,一個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人,對親人有著無私的關愛,他是一個偉大的父親。從他給兒子的一封封家信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兒對兒子的情深、對兒子的鼓勵和對兒子囑咐。字里行間都散發(fā)出一種傅雷對兒子的深愛,不僅有對兒子的肯定,鼓勵他樹立努力拼搏的決心,也讓兒子倍增成功的信心。此外,他還并直接提出自己的希望,希望兒子多與自己溝通,給孩子指明了前進的路線和發(fā)展的方向。
傅雷對于傅聰而言,是父親,是老師,是朋友,亦是知己,他們在信中不僅僅只是談生活的瑣碎,他們還談人生,談藝術。傅雷不僅是兒子的楷模,他也成為了我們的好榜樣,他告訴我們讀書并不是提高修養(yǎng)的唯一途徑,即使是讀書,也不能只偏重某一學科,要多方面的讀;學習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一味的用功,要懂得適當放松;與人交往,要禮尚往來,不要給人留下忘恩負義的印象;要時刻心系祖國,把報效祖國作為己任。
在看這本書時,我時不時的也會想起自己的父親。平時,他總是板著一張臉,對我也十分嚴格,有時也會讓人望而生畏,我也經常與他對著干,鬧過不少矛盾。但當我讀完這本書后,我忽然感覺自己更加了解父親了,我明白他對我的愛是深沉的,一句句叮囑,一聲聲責備,都是他對我的關愛。不同于母愛的溫柔,父愛是深遠而寬廣的。
《傅雷家書》對我而言是一部真正使我發(fā)生變化的書,這是一部拉進父母與孩子之間關系的書,它能使父母更懂孩子,也能使孩子更理解父母,是一部每一位中學生都應該看的書。
【《傅雷家書》讀后感集錦15篇】相關文章:
《傅雷家書》讀后感(集錦15篇)03-10
《傅雷家書》課文讀后感02-21
《傅雷家書》經典讀后感02-16
傅雷家書讀后感作文05-25
傅雷家書讀后感(15篇)03-10
傅雷家書讀后感悟600字03-09
傅雷家書高二讀后感03-07
《傅雷家書》讀后感450字03-02
《傅雷家書》讀后感想600字03-01
傅雷家書讀后感15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