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通用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通用,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通用1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從陶先生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他對好教師的殷切期望。他對自身成長提出了四個問題,叫做“每天四問”。
陶先生認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建筑人格長城的基礎,就是道德。一個集體的成員,若人人以集體利益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個行動都為集體著想,則這個集體會越來越壯大,這個集體定是有希望的集體。否則,多數(shù)人只顧個人私利,不顧集體利益,則集體的根本必然動搖。陶先生的“每天四問”為人們提供了進德修業(yè)的參考,當作一面鏡子,時刻對照自己,“必然可以見出每一個人身體健康上有著大的進步,學問上有著大的進步,工作效能上有著大的進步,道德品格上有著大的進步,顯出水到渠成的進步”。
作為一名教師,“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識,真的本領,真的道德。”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現(xiàn)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周圍時刻充滿著變化。一個有強烈使命感的人,應有一種危機感。怎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被社會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心懷進取心,下苦功夫?qū)W。正如陶先生說的那樣:“學習,學習,學習,學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們要虛心的跟一切人學,跟先生學,跟大眾學,跟小孩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要學的專,也要學的博。”
人類發(fā)展永無止境,科學永無止境,肩負著生產(chǎn)新知識,傳遞新知識的教師隊伍建設永無止境。教師要適應知識經(jīng)濟的需要,就要時時更新自己的觀念,及時獲取相關的信息,不斷進取,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通用2
近日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感受頗多,本書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創(chuàng)造的教育”、“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合一”以及“創(chuàng)造的教育創(chuàng)造兒童的教育,首先要為兒童爭取時間解放,現(xiàn)今有許多學校還是靠犧牲兒童的時間為代價來換取所謂的“成績”,這就使兒童失去了學習人生的機會,養(yǎng)成無意創(chuàng)造的傾向,到成人時,即使有時間,也不知道怎樣下手去發(fā)揮他的創(chuàng)造力了。
我們應如何去實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內(nèi)容論呢?我們認為,我們的教育內(nèi)容必須盡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鮮血液、新鮮內(nèi)涵。根據(jù)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教的法子根據(jù)學的.法;學的法子根據(jù)做的法了,事怎么做,就怎么學,就怎么教,”而教學的中心是“做”,即實際生活。我們必須了解生活,了解學生生活現(xiàn)狀、了解生活發(fā)展的趨勢、生活對人的要求的變化。現(xiàn)實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發(fā)展、品學兼優(yōu)、視野開闊、生理心理健康的人。實施素質(zhì)教育,小而言之,為學生的終身受益負責,為學生的將來負責;大而言之,為國家、民族的未來負責、為中華為騰飛打下堅實基礎。
羅丹說:“惡是枯干”。我想要開創(chuàng)造之花、結(jié)創(chuàng)造之果、繁殖創(chuàng)造之森林,關鍵要有適宜的氣候、一定的土壤、而這些條件要靠全體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手腦并用,學會過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使每一位學生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通用3
最近讀了《陶行知名篇精選》,受到很大觸動,其中感觸最深的是陶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法。
“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法是陶先生在1927年在創(chuàng)辦南京曉莊試驗鄉(xiāng)村師范學校的校訓。他強調(diào):“‘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是“生活教育”理論的三大原理之一(其中三大原理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和“教學做合一”),是指導整個學校的教學活動的方針。
“教學做合一”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做;二是教法、學法和做法應當合一,教師既教又學,學生則是學;三是教學不只教人學,而更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以上三個方面,“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什么是“做”呢?“盲目盲動”是做嗎?不是,胡思亂想是做嗎?不是,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后來他又指出:“所謂‘做’是包涵廣泛意味的實踐的意思”。
不難看出:“教學做合一”,實際上是知行合一,行是做,即實踐,做是第一,知是第二,它是改變舊的傳統(tǒng)教學中脫離生活、脫離社會、脫離實際的三脫離的敝端,把單純傳授知識、死教書、死讀書的教學轉(zhuǎn)移到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軌道上來,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開拓型人才。要求學用一致,在實踐中加強理解,推行手腦并用,在勞力上勞心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育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將指導學生學習的工作做好,不只學會、能應用知識,且能會學,終身受益。這就要求教師采取“自動”的方法、“啟發(fā)式”方法,注意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通用4
我讀了《陶行知》一書,說實話,我對陶行知先生了解的甚少而感到慚愧。對他的教育思想,依然有很大的感受,還依然能夠從中得到關于做人,關于教人的深刻的哲理思想。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說過: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是的,沒有愛的教育,就不是成功的'教育。我們教師要真誠地熱愛學生,視之為子女,以滿腔熱情教育學生,用愛營造平等、民主、溫暖、和諧的學習氛圍。用愛關心、愛護、教育、幫助學生,使師生之間以誠相待、坦蕩無間。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主動接近老師,教師才能真正了解學生。有愛才有未來,有愛才有希望,作為教師,得學生之“心”,讓愛在平凡事業(yè)中升華,使學生在愛心中成長。
陶行知先生還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的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在學習上也各不相同,那么在教學中,就更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努力去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尤其是對頭腦聰明卻不善于自控的學生,多看他們幾眼,多給他們一個肯定的眼神,多給他們一份堅定的信心,堅持下去,有一天你就會發(fā)現(xiàn),裹著污泥的沙子竟是一粒金沙!
陶行知先生所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這便是“教學合一”,這些觀點是他過去提出的似乎也是現(xiàn)在新課程改革所大力提倡的。
通過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以陶行知先生為榜樣,努力把本職工作做好。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通用5
"教學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學思想,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論和教學論。
陶行知的教學思想,開始在《教學合一》一文中作了較為系統(tǒng)的論述。他說:"一、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三、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主張教學合一,反對教學分離。教與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是教學論的起點。離開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就談不上有教學,這是教學理論的基本問題。
陶行知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學,而在于教學生學。教師如果只"教"或只"教學",這是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diào)動不起學生學的積極性,也不能啟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教師只有"教學生學",交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和鑰匙,啟發(fā)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才能"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能主觀地"拿學生來湊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應該主動地去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因為學生的稟賦不同,接受能力各異,教學方法也不能強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同時教師要"一面教,一面學",不斷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學生。這是他主張"教學合一"的理由。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相關文章: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筆記08-14
讀完《陶行知教育名篇》感受作文11-10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精選09-03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07-21
《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體會08-15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范文07-15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精選12篇)03-08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精選5篇)07-13
《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讀書筆記(精選5篇)03-25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5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