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名觀后感范文(精選5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無名觀后感范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電影無名觀后感1
《無名》幾乎是近來最讓人有討論欲望的電影了吧,不說超質感畫面,成功的故事框架,布局獨特的故事線索,只是其中隱喻那一部分,就夠我們分析很久,沉浸很久。
比如關于食物的隱喻,影片中出現了蒸排骨、嗆蝦、拿破侖。
在影視和文學作品中,有一個很有代表性的象征情節(jié),便是分享食物,尤其是分享同一個(份)食物,代表著分享和和平,好像是一種結盟的默契——我們掰開了同一個面包,就不會掰開對方的腦袋。
但是這部一開始,王一博和王傳君吃早餐,王傳君點了蒸排骨,被王一博吃掉了大半,后來的車上,王傳君一直在抱怨這件事,并且說“你知道什么是早餐嗎?早餐就是自己點自己的”,不愿分享的意愿非常明顯,這也預示了兩人立場不同和最終對決的那一幕。有人問為什么王傳君扮演的角色S了,其實,他必須死,他和王一博的角色,一同殺戮,一同休閑,一同吃飯,偶爾聊天,他們的不同結局,才能給觀眾看不同選擇者的不同出路,也是導演和觀眾一起探討主角出路的一種方式。
而影片中多次吃飯的情節(jié),且多以森博之為主,也在呼應汪偽和日方試圖在締造“和平”,但是這和平是虛假的,當你不想演下去,就可以提前離席,所以梁朝偉提前離席。也在表明他徹底自掀身份。幾人吃飯,森博之永遠是吃得最多最自如的一個,他覺得自己是這桌的主人,用虛假的“和平”做借口,沒有心理壓力的和這些人勾結,欺負他們的同胞,和這部戲的其他情節(jié)一起表明他們的囂張。
王一博多次和森博之單獨吃飯,而在多人飯桌上吃得很少,給森博之傳遞的感覺便是可以和他達成私下的投誠和交易,這也是他最后成功的原因。
飯桌上多次出現嗆蝦,有沒有人覺得,嗆蝦和井下的勞工很像?在紅酒或是水泥中,還有活氣,但是死是必然結局,蝦還在掙扎,可是那些勞工只是靜默著,其中一個人還捻著佛珠,真的很悲愴,而另一方面,嗆蝦和特務部也很像,只是他們比勞工掙扎得更劇烈,有人還在僥幸,森博之覺得自己無論去哪,哪怕是戰(zhàn)俘都會被優(yōu)待;有人布局,比如大鵬知道這個組織遲早取消,怕人多口雜的泄密,于是安排王傳君和王一博自相殘殺;梁朝偉迫不得已暴露后,把自己做成一張弓,射出最利的箭,最利的箭完成了任務,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所以影片最后王一博在香港吃嗆蝦的時候,真的讓人觸動,他和他的同胞不再任人魚肉,不再是掙扎在死局里的嗆蝦,他們獨立、自由,這時候咔哧咔哧的吃掉那些蝦子,是解脫、是自由,也是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我很喜歡拿破侖,很甜蜜的食物,充足的糖分和美好的口感,可以給人以最大的慰藉,影片中的真夫妻梁朝偉和周迅,用拿破侖傳遞消息,感覺有充足的信任和沉重的浪漫,而梁朝偉為了保護周迅和其他秘密,被迫暴露,和王一博兇狠纏斗,非常有魅力。梁影帝鮮少有這么“正”的角色吧,這些道具和情節(jié)結合一起,會讓人自然而然的把斗爭、犧牲和犧牲后換來的美好,聯(lián)系到個人身上,更加感人。
關于土地的隱喻。
說這個之前說一下梁朝偉和王一博的形象轉換。在片子開頭廣州被轟炸的時候,梁朝偉是勞工的身份和面龐,在防空洞中沉郁凝視外邊,然后鏡頭一轉他衣冠楚楚的去斡旋于特務之間。而王一博出場便是衣冠楚楚的特務,但是一切結束后的香港,他穿著夾克,是很普通的市民裝束。這可以看做是,戰(zhàn)爭讓普通人離開他們普通的生活投入戰(zhàn)斗,而無數人希望的戰(zhàn)爭結束不過是回歸普通人的生活,也在昭示山河破碎必然身世浮沉,而梁朝偉和王一博都不是軟弱的人,所以有著投入戰(zhàn)斗的決絕,也有著回歸普通的幸運。
但是有的人沒有辦法回歸,比如軟弱的張先生,兇殘的森博之。有趣的是,黃磊和森博之都提到過自己的土地,他們對自己的土地充滿向往,但是一個是需要他人付出慘重代價才可以回歸,一個是雙手沾滿了中國人的鮮血想要隱匿到自己的土地上,必然有人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的發(fā)生!
梁朝偉對黃磊的提問,和最后王一博對森博之的對話有某種相似之處,兩人都非常的淡定,梁朝偉微笑著,循循善誘,王一博說你讓我想一想,然后點燃一支煙,雖然兩人心中都是堅定的鋤奸念頭,又有些不同,梁朝偉是淡定的,甚至會讓人臨死都如沐春風,一擊得手。王一博是邪氣的,他青筋暴起,他說等等的時候,你會覺得,經年壓抑的仇恨在他的心中沖撞而出,當他不再偽裝,對于森博之來說,他就是惡魔。同樣的鋤奸行動,梁朝偉演得更像“我是來度你的`”,而森博之沒有被度的價值和必要,所以他必須死得恐懼而狼狽,死后也要謝罪的姿勢。
他們多次提及自己家鄉(xiāng)的土地,無論是被傷害的和給予傷害的,綜合影片中多次的俯視這片土地的視角,有人在保護這片土地,有人在造下滿身罪孽后想要無辜的隱匿到自己的土地,這兩者必然不可共存,影片的這一段,尤其王一博對森博之說的話,我真的是血液凝固,不先透露了,大家自己去看吧。
影片中還有一點關鍵道具:報紙、旗幟、領帶
周迅和梁朝偉潛伏多年,他們送出的情報當然不止一次,但是在影片中有跡可循的,我感覺是森博之說出德對俄宣戰(zhàn)后,梁朝偉的眼神,和后來的拿破侖蛋糕,可以看出這里梁朝偉趕在第一時間送出了這份情報,因為當時延安和蘇聯(lián)還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的,所以這份情報至關重要。然后多日后,鏡頭一轉,拍到報紙上刊登出德國對蘇聯(lián)不宣而戰(zhàn)的消息,這個鏡頭語言應該就是在呼應前邊的拿破侖傳遞吧。
報紙的另一個關鍵作用,是王傳君殺害了張婧儀后,故意把報紙扔到王一博可以看到的地方,于是開始了他們二人的試探和拉扯。
報紙第三次關鍵性出現,是刊登了大鵬的死訊,明示了這位騎墻派的結局。關于大鵬的畫面,有一個非常的有象征意義,就是大鵬站在兩面旗幟中間,畫面簡潔而有沖突感,站在旗幟接縫處的大鵬,騎墻的身份呼之欲出。
王一博的領帶多次出現,這里抱歉一下,我暫時沒有二刷的條件,所以需要稍后寫一寫。
最后說一下關于片名的隱喻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早早的注意到,整部片子,中國人大部分是沒有名字的,而日本人,比如森博之這種重要角色,是有名字的。
我覺得這代表導演的一種思想,無名者,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是這片土地上無數的被傷害被踐踏的人,也是無數的反抗著的犧牲著的人,他們痛苦 、悲傷、沉默、反抗、狠戾,作為個人他們可以是無名的,無名的他們在創(chuàng)造歷史。
但是加害者,必須有姓名,必須不可隱匿!昨天坐在影院里,聽王一博對森博之的那段臺詞,我的心里響起一個聲音“反抗者可以無名,加害者不可隱匿”,后來我把這句話作為我上一篇影評的題目,我覺得這是我們可以聽到的歷史的回響,是我們的不可或忘。謝謝程耳。也希望作為導演的他,和作為演員的他們,無名可以成全名,功成可居。我愛所有認真對待歷史和電影的人們。
電影無名觀后感2
針對春節(jié)電影院線,我一直在《滿江紅》《流浪地球2》《無名》之間糾結,到底先看哪一部?由于看過《流浪地球1》,對那些過分強調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有點感冒。所以,決定先看《滿江紅》,畢竟自己是張藝謀的粉絲,但后來網上說《滿江紅》很有可能是《三槍拍案驚奇》的翻拍。于是,果斷在年初一走進影院觀看《無名》。因為,本人蠻喜歡梁朝偉、周迅等演員的,又是諜戰(zhàn)片,值得期待。
《無名》是由博納影業(yè)出品,程耳編劇并執(zhí)導,梁朝偉、周迅、王一博、王傳君等主演的諜戰(zhàn)電影。該片聚焦了波譎云詭的隱蔽戰(zhàn)線,講述了地下工作者們冒著生命危險送出情報,用生命與熱血保衛(wèi)祖國的故事。
在宣傳該片時突出諜戰(zhàn)懸疑效果,提醒觀眾要關注每一個細節(jié),還說不看三遍不能了解劇中細節(jié)的深刻用意。
然而,整部電影看下來,可以說和預期相差太大,也就是希望有多大,失望有就多大。兩小時不到的電影,中途有多名觀眾起身上廁所,雖然我也有尿意,但為了關注細節(jié),硬是熬到了結束。
可能我的理解力不夠(或者真的需要看三遍),雖然關注了細節(jié),但我還是有很多細節(jié)有疑問。好在不影響整體劇情,看到結束也大體了解該片講的是什么。
該片采用倒敘、插敘、補敘等手法,講述從日軍全面侵華戰(zhàn)爭到無條件投降期間,發(fā)生在上海的日本、汪偽、國民黨、共產黨之間相互博弈的故事,歌頌那些為了國家、為了人民而在隱秘戰(zhàn)線上英勇奮斗的默默無聞的中共革命戰(zhàn)士,他們?yōu)榱诵轮袊膭倮幌Я餮獱奚踔辽安恢彰篮蟛槐挥涀。麄冇肋h值得我們紀念和敬仰。
然而,縱觀整體電影,發(fā)現該片沒有一個完整故事主線牽引,只有一個時間軸:從日本轟炸廣東(1938年)、到日本偷襲珍珠港(1941年)、到日本投降(1945)、到1946年的香港。
在這個時間軸里,打入汪政府的'中共地下黨開展一系列暗殺、營救、搜集情報等活動,最終殺掉漢奸、除掉叛徒、殺死日本特工及時送出了情報,并在日軍投降繼續(xù)潛伏下去,為中共解放戰(zhàn)爭繼續(xù)發(fā)揮自已的光和熱(年初一剛上映,這里就不作劇透了)。
但是,整體感覺:
不夠精彩,沒有懸念(沒有故事情節(jié)推動,哪來的懸念)。為了制造懸疑,在剪輯上把敘事結構打散,把結尾放到前頭,再根據劇情發(fā)展把前面發(fā)生的事插入進來,解釋原因,讓觀眾看了不至于平鋪直敘、有層次感。但沒有主線故事推動,怎么能有阻礙與對抗,怎么有矛盾沖突?就如張藝謀之前的諜戰(zhàn)片《懸崖之上》,講述的是四名特工空降哈爾濱主要是為了尋找解救一名重要人證,讓他在國際上揭露日本侵略暴行的故事,這是一條非常明顯的故事主線。而《無名》中更“無事”,至少說沒有一條首尾呼應的事。
劇中人物眾多,有的支撐劇情不大。劇中主角梁朝偉、王一博戲份較多,但還有黃磊、周迅、張婧儀、王傳君、江疏影、董成鵬等配角,按理說每個角色既然安放了都應該有他的作用,但看下來感覺有的角色去掉,絲毫不影響劇情。比如江疏影、張婧儀等,就是感覺對她們的刻畫不夠,她們也沒在關鍵事情上起作用,何況,整部片子就沒有關鍵事。
不過,值得稱道的是該片的畫質、畫感非常好,每一個畫面都非常有質感和年代感,符合諜戰(zhàn)片畫面的應有特征,加上大牌演員的精彩表演,無疑給影片加了不少分。特別是周訊出場不多,但演得相當投入和傳神,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是顯示她精湛的功底,只可惜歲月不居,美人遲暮,周訊的形象已過黃金期,呈現蒼老狀態(tài),再也不是以前古怪精靈的周訊了。
電影無名觀后感3
在年初一去電影院觀影是近幾年我家的新節(jié)日儀式感,所看影片選了《無名》,原因也很簡單,就是抗戰(zhàn)時期的諜戰(zhàn)題材全家人都喜歡。
本來我是帶著點兒“可能這是一部主要觀看對象為粉絲”的影片的心態(tài)的,但是從一開場,我就徹底改觀了這種多少有些戲謔的心情,不得不被電影鏡頭帶入其中情境,認真觀看起來。
結論是我很喜歡這部電影,從昨晚看完影片到現在過去24小時了,仍然在回味其中的一些細節(jié)。
所以這將是一篇比較認真的觀后感,優(yōu)點缺點我都會談到。為了不劇透,我將盡力不談情節(jié),只說令我非常喜歡的關于電影表達本身的部分,以及我感覺到稍顯不足的部分。
首先談談我喜歡的部分。最喜歡的就是本片的鏡頭表達,通過不同風格的畫面來替故事訴說著它的心思。例如,前一秒唯美純凈平和的潔白羔羊,下一秒就是一鍋胡亂燉著的肉,甚至連能令人產生食欲的好顏色都沒有。這種反差畫面鏡頭,在本片里出現很多次,或許希望觀眾感受到視覺沖擊,或許僅僅是用這樣的方式表達著現實的殘酷。不論是什么,這些不需要臺詞的畫面,就是電影這種藝術形式最直觀的一種表達。
攝影畫面的色彩上,在黑白灰對比,暗色調和明色調的運用,都有值得好好品味的地方。使我比較深刻記住的是那碗噼啪亂跳的蝦。環(huán)境的顏色都不鮮明,唯獨那碗活蝦的料汁的暗紅色令我感覺刺眼,那顏色和牢房里的地面上永遠洗不干凈的血污豈不是一樣?而蝦這個掙扎跳躍的主角雖然被泡在料汁里,卻也分明是黑灰色的。導演想說什么欲言又止,但恐怕觀眾是可以領會到的了。這就是鏡頭的語言,是攝影的溝通方法,是電影的表達藝術。
鏡頭里的一些特寫細節(jié),也是在講述線索,仿佛是猜謎,每一點蛛絲馬跡都是在幫觀眾推測出情節(jié)的鏈條關系。至于這些鏡頭所透射出的種種隱喻和思索,則是另一種讓觀眾回味的`地方,各人都會有各自的解讀,所以產生的后勁也是很大的。
敘述。電影不是按照時間順序或者事件發(fā)展順序講述故事,也就是說,是非線性敘事模式。可能這種方式不是每個觀眾都適應或者喜歡的,我很喜歡,并且我驚喜地聞到了一點黑澤明的味道。
其實這個故事在影片結束的時候,把事件按照時間順序重排,觀眾會發(fā)現其實并不復雜,甚至可以說是個比較簡單的故事。因為在那個年代,我們那些為了民族抗爭奮斗在隱秘戰(zhàn)線的先輩們的故事,大體上都是沒有驚天動地精彩紛呈的,他們越是平常才越是勝利的保證,甚至很多生死攸關的經歷是能用一句話就概括得完的。正是如此,我覺得這個非常規(guī)的講述方式更合適,更容易讓觀眾印象深刻。
開篇看起來的“東一句西一句”的講述,我認為是一種對每個人物的素描,然后針對每個人物開始各自表述。也就是說,這種插敘倒敘和人物視角的切換,是將每個人物逐步豐滿立體的過程。比起平鋪直敘的講故事方式有利于故事情節(jié)理解來說,這個看起來雜亂無章的方式顯然更有利于塑造人物的層次感,就好像散文那樣,“形散意不散”。
這也呼應了片名《無名》,它想講的是一群人,而不僅僅是講一個故事。對于一個并不算復雜的故事來說,這個非線性敘事的方式給人物樹立是起到了助力的。
不夠完美的部分。前面說了很多的畫面和色彩的表達,搭配上相對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可能會讓一些觀眾覺得影片有點形式大于內容了。我認為影片想引起人們注意的那些過于龐雜的歷史過往的方方面面,實在不是一個故事一部電影就能說得完的,能用鏡頭語言給觀眾留下一些記憶,已經是一部好電影了。但如果故事能更加豐滿一些,一定會讓對信息量和邏輯性上要求更高的觀眾得到滿足和享受。
演員方面只說說王一博。王一博的角色適配度其實是超出我的預想的,他的表現是合格的,甚至可以得分更高點。日語臺詞和上海話臺詞都非常加分,武戲也是個加分項。
可我也不得不說他的演技不足的地方。和梁朝偉以及日諜長官對戲的時候還好,因為有年齡和地位的差距,他表現得謙遜和弱勢并沒有什么明顯的不合適。反而是與平輩的“同僚和朋友”的王傳君對戲的時候,讓我感覺略顯不足。尤其是最后和王傳君對峙一段,明顯沒有接住王的氣場,若能體現出內心情感沖突后更堅定強烈的“必殺”的殺氣,就完美了。
說了這么多,肯定有我沒有講到的地方,但我自己喜歡和覺得有遺憾的點基本上是交代完了。總體來說我很喜歡這部電影,是一部值得再看的影片,也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各種細節(jié),欣賞電影這種藝術形式種種的細膩之處的影片。
也借《無名》向那些生前無名,故后仍然無名的英雄們致敬。
電影無名觀后感4
首先電影的開篇是一段讓觀眾充滿疑問視角,一個腳一直不像往常的人,抖腿都不會,最后打了個節(jié)奏。
電影的景在抗日期間,主角所屬黨派為汪政府。這個電影也很無理頭,讓觀眾摸不著頭腦,首先我猜想不到誰才是壞人,或者誰才是好人。
其次是電影的拍攝手法,我老婆說這是倒敘的手法。但這倒敘的次數真的有點多了。里面有一處片段顯得很有對比性,一邊是廣州被轟炸成廢墟,一邊是燈紅酒綠的大上海。這里有一段拍的真好,在那個背景下有的`人真的連狗都不如,狗本來就因為轟炸,一條腿受傷了,守在防空洞外的警察,還在捉弄他,最后用食物吸引狗跑出防空洞,外面還下著雨,最后狗被炸死了。還有一處,因為一口井里面有四具尸體,日本士兵就將全部的勞工們,用水泥活埋,這段視頻是真的殘忍且真實。
最后經過幾遍倒敘,終于讓我們知道王一博,和梁朝偉都是好人,目的就是潛伏到最后,偷取滿洲兵力圖,以至于最后手刃那個小日子過得不錯的人。
電影無名觀后感5
這部電影本來不在我的觀影計劃之中,鑒于家里有另外一位迷妹,于是帶上小學五年級的大外甥女同兩個堂妹一起去看了《無名》,而且,這部電影完全沒有超出我對其的預期,壞、爛得理所當然。
首先,最嚴重的就是三觀不正,人設有問題。
共產黨人,是理想主義者,絕不會像電影中的人設那樣玷污革命,因為程序不正義無法導致正義的結果,是舉世皆知的事情。這部電影對于共產黨地下工作者的設定,一個是做殺豬盤的精致少女,一個是做了很多迫害同志黑活的漢奸頭頭,一個是跟著做壞事的年輕走狗卻意外地能跟日本高官坐在一個桌子上吃飯并被信任,會因為感情做沖動的事情,還有一個無端喪失斗志只惦記著回家種田,不惜出賣黨和組織……
其次,片子的敘事有問題,感覺就像是把一根大蘿卜剁碎,然后胡亂拼接,技法極其拙劣。
再次,片子的內容有問題,很多都是形式的,完全沒有為電影敘事或主題而服務,甚至,會破壞電影敘事。一些血腥暴力、屠殺等等鏡頭,個人認為毫無作用,但影片作者明顯將那些當成電影的亮點來“用心”打造了……
總之,影片的編劇、導演都是非常差勁的,辜負了演員們的.演技。當然,演員們的臺詞也是有問題的,但顯然也是導演的鍋,大概是導演覺得那樣的腔調很高級吧。
【電影無名觀后感】相關文章:
無名電影的觀后感(精選5篇)01-29
電影無名的觀后感(精選5篇)01-29
電影無名之輩觀后感11-07
電影無名的觀后感(精選5篇)01-29
無名電影觀后感范文(精選5篇)01-29
電影無名觀后感(通用5篇)01-29
電影無名觀后感(通用7篇)01-29
電影無名的觀后感范文(精選6篇)01-29
電影無名觀后感范文(精選7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