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最新《一個人的朝圣》讀書感悟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xué)習(xí)中,我們常常會隨著經(jīng)歷的不同,而對某些事或人有不同的感悟,這個時候,文字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記憶這些感悟。那么,感悟文章到底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一個人的朝圣》讀書感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新《一個人的朝圣》讀書感悟1
一人的朝圣,就是關(guān)于他——65歲的哈羅德弗萊的故事。他,毫無預(yù)兆毫無準備地就出發(fā)了,他用自己的雙腳從西南到東北跨越了整個英格蘭。讀完他的故事,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有太多想表達的感受,有太多喜愛的句子(ps:共標記89處)。這注定又是將成為我不斷向他人推薦的一本書。
因為想說的實在太多,而自己平乏的文字還并不能表達內(nèi)心真實感受。所以,暫且用幾個詞來概括這個故事了:溫暖與難過,振奮與沉重,孤獨與寬慰,失去與得到。這是一個關(guān)于救贖的故事,救贖的不只是一個人。
故事的開頭是美好的,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溫暖的退休的老頭,因為加油站女孩的一句話,下定決定通過步行來拯救老友。這是信念的力量,堅信只要自己還在走一天,對方就還會活一天。一路遇見的人的信任和支持,堅定了他的信念,他又信念又傳遞給病人,支撐著她努力活下去。故事中充滿著溫暖和感動。
或許是這根想看著哈羅德不斷走下去奎尼最終會怎么樣的主線一直牽引著我們的好奇心地往下讀下去。然而故事的結(jié)局卻是那樣倉促簡單,就像整個行程的開始,突然,毫無準備,哈羅德最終沒能救回奎尼,在讀故事的過程中其實我們能猜到,但是親眼看到整個結(jié)局,心里還是滿滿地難過。
也許,這個故事一開始就不是為了結(jié)局而寫的,而是為了過程——這段救贖的旅程。
這趟旅程是振奮人心的。讓他穿越自我、走過社會百態(tài)、跨越時間和地理風(fēng)景。天空中云彩的變化,腳下土地的變化,充滿了新生與希望,行走在路上的自由的感覺對他來說太珍貴了,自由自在,他終于不再是以前的那個他自己了,再沒有什么可以阻止他,讓他再回到小花園里除草去了,他能將眼光集中在比自己偉大的事物上——神秘的大自然,他不斷地挑戰(zhàn)著自己,為自己小小的成就感到滿足,也希望得到“贏得”戴維的認同和妻子的滿意。
然而,旅程并不是一直美好的。在行走中,他一邊探索著這個新奇的世界,一邊又在回憶和后悔著過去。他是一個糟糕的丈夫,也沒有做好父親和朋友的角色。兒子的角色都做不好,不僅辜負了奎尼,他的父母不想要他,他還把和妻兒的關(guān)系弄得一團糟,他就這樣走過了一生,沒有留下任何印記,他痛苦不已。這樣的哈羅德讓我們看著很沉重很沉重。
哈羅德是孤獨的,他不是用英里丈量自己走過的路程,他用的是回憶。哈羅德是孤獨的,沒有人知道他行走的真正原因,他們都憑空猜測,沒有一個人是對的;哈羅德是孤獨的,他用力邁步,更像是為了逃避自己,而他要做的卻是直面并克服了自己的短處,這注定是一場深埋于內(nèi)心孤獨的戰(zhàn)斗。在旅途中,過去二十年就這樣被抽絲剝繭、原形畢露,他再也無法躲到那些平淡無奇或陳詞濫調(diào)背后,所有偽裝都不復(fù)存在了。沒有誰可以想象這樣的孤單。
然而,他的旅程又是豐盛的。加油站女孩、等待男朋友歸來的護士、偶然出現(xiàn)又突然離去的小狗……這些一路上見過的人和風(fēng)景,表面上看似很平凡,實際上卻千差萬別。在路上,他可以對一個陌生人表現(xiàn)出不是自己的那一面,或者很久之前已經(jīng)失去了的那一面,甚至是成為一個自己“可能會成為的人”,這對他來說是充滿感動的;在路上,他明白了他旅程的.真諦,他既是一個偉大過程的一部分,又不屬于這個偉大事物;在路上,他學(xué)會了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也正是在路上,這些人、事、景,教會他生活,在最艱難的時刻支撐著他走下去。
他錯過和失去的那些東西:那個不再愿意與他對話的兒子,還有被他辜負了的妻子,療養(yǎng)院里的父親,丟棄他的母親,一個在二十年前就已經(jīng)證明了自己一篇真摯的朋友。給他換來的,是他無恐懼和沉默的童年,父母親都不想要自己的痛,糟糕的妻兒關(guān)系,自己卑微的一生。
而在彌補自己錯誤的這段旅途中,他的人生似乎在不斷地變化。他開始接受陌生人的各種不可思議。一路走過去,他從每個人身上都吸收了很多東西,那些他曾經(jīng)忽略的東西。隨著行走,他更加思念妻子,更加想念兒子,更加感激奎尼。經(jīng)歷磨難后他又重獲新生,重新認識自己,重新贏得妻子的愛。
一段旅程,整個人生。行走中堅定與猶豫,振奮與痛苦,各種復(fù)雜情緒交織伴著他走過千山萬水:道路、農(nóng)田、森林、河流、狂野、荒原、高峰、深谷,還有數(shù)不清的人。他救贖的不只是他自己,更是身邊的人和千千萬萬的讀著。
他看清了很多東西,看清了自己的人生,看到了自己的性格弱點。他通過對維爾夫的關(guān)照關(guān)愛,來彌補從前沒有為戴維做過的事情,小狗的出現(xiàn)也把他與戴維聯(lián)系在一起,在于小狗的相處中,讓他更了解自己的兒子,小狗的來來去去,讓他體會到失去的痛苦。通過旅程,他化解了與莫林間二十年的沉默與距離,喚醒了她最初的愛,換來了她的成全與支持,這是比什么都珍貴的。這段徒步之旅,他雖沒能讓奎尼活過來,但卻讓她帶著笑容和滿足離開。與其說是對奎尼的救贖,倒不如說是奎尼對他的救贖,讓他走了這么遠的路,終于找到了最重要的是什么。
故事看完了,作為千千萬萬讀者之一的我們,還要繼續(xù)我們的生活。這段救贖之旅,哈羅德完成了他救贖的使命,接下來是我們要對自己進行救贖了,學(xué)會去愛,學(xué)會珍惜,學(xué)會感恩,學(xué)會接納,學(xué)會包容,學(xué)會看這個世界。
最新《一個人的朝圣》讀書感悟2
87天,627英里,一個退休老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決定出發(fā),以其精神力量挽救生命垂危的老友,隨即克服大量難以想象的困難徒步穿越英格蘭,以其執(zhí)著和勇氣將不可能變?yōu)楝F(xiàn)實,用實際行動塑造了一段傳奇。然而,當我們跟隨《一個人的朝圣》的作者蕾秋喬伊斯的筆觸,拋開紛雜與浮華,一步步揭開明亮的光環(huán)下所隱藏的真相時,卻漸漸發(fā)現(xiàn)故事的主人公哈羅德不僅僅是普通人中最不起眼的一個,甚至,按當下的流行說法,他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一位loser,木訥寡言的他不過是憑著一份最單純的初衷,以最為質(zhì)樸的方式在回報一份埋藏在心底多年的良善與歉疚。
人生如同一個錯綜復(fù)雜的迷宮,每個岔口的不同選擇都指向千差萬別的結(jié)果。《一個人的朝圣》的主人公是一個年過六十的退休老人哈羅德弗萊,他的一生沒有任何閃光點,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干了四十年的銷售代表,既無升遷,連最后的告別儀式都沒有,和妻子疏離,退休后更是循規(guī)蹈矩,每天重復(fù)一樣的生活,走的最遠的路就是門口到車里。這樣的一個人,受了加油站女孩的一句關(guān)于信仰的話的刺激,開啟了他的627英里的旅程,更是一段內(nèi)心的旅程。
其實,追究他出發(fā)的動機,你會覺得,哈羅德的一生都是在封閉自己的感情,他不會表達自己的感情,所有的喜怒哀樂全都壓抑在自己的心底。母親的出走,父親酗酒,兒子的死去,和妻子的疏離,他的木訥和收攏,讓自己的一生都平淡甚至失敗。唯有一次就是和莫琳相識的那一晚,也是他做的最成功的選擇。封閉太久的感情在收到奎妮的信后,轟然倒塌,他焦灼不安,奎妮是唯一一個朋友,但單薄的.文字無法表述他內(nèi)心的澎湃,于是在這個時候——也許是加油站女孩隨意說出的安慰之詞,也許是突如其來的死亡穿透了他的壁壘,哈羅德決定徒步去看自己的朋友,用如此堅定的信念換來奎妮一絲求生的希望。
627英里,不僅是用腳邁過的距離,是地理上的穿越,更是用心靈和回憶丈量的旅程,是真正的人生之旅。也許是當身體放歸大自然時,心靈更容易找到最本真的記憶,更容易從逝去的歲月中尋回隱匿的自我,那些蟄伏的思緒漸漸奔涌,那顆早已日漸麻木的心也開始悸動。也許是因為擴大的視角、開放的交流容易讓人在接受和思辨中學(xué)到更多。旅途中的哈羅德不僅漸漸讀懂了人生,學(xué)到了只追求最珍貴的親情、愛情、友誼,而放棄其他一切外物,更學(xué)會了接納自己,從而感悟到要直面人生,了解它的本質(zhì),一些不能接受和理解的東西要學(xué)會理解并漸漸放棄。也正是因為自己對過去的痛苦和遺憾,不肯放手,造就了他的痛苦。
走到最后的時候,哈羅德還是很痛苦,他一開始篤定的相信只要他一直走,奎妮就會活下去。可實際上并非這樣,奎妮即將死去的事實擺在那里,他意識到了自己的渺小,沒有他,一切都是照舊,盡管他努力過,依然無法改變結(jié)局,他的這次旅程似乎也沒了意義。不過在莫琳的陪伴下他漸漸釋然,因為一切確實有所不同了。如果說旅程改變了什么,那不是事情的結(jié)局,而是看待世界的方式。他終于能自然的接受命運給予的一切,不再糾結(jié)于內(nèi)心的痛苦,甚至讓負罪感毀了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而是學(xué)會了珍視他人和卑微的自己,去接納,去愛,更要去放下。
最新《一個人的朝圣》讀書感悟3
哈羅德為探望病危的朋友獨自行走87天,行程627英里的旅途經(jīng)歷。選擇行走是為了給友人堅持活下去的希望和挑戰(zhàn)。
這一路的行走,激起了他對自身和兒子成長過程中缺陷的新認識,以及對多年生活的理解和對現(xiàn)實的接納。他回憶起很多人和事:他的父母,妻子、兒子……神奇的旅途變成了一個人的朝圣。他最終實現(xiàn)的是:心靈的自我救贖。他曾一次次的在心底對漸行漸運的妻子訴說內(nèi)心的愧疚。“我欠你一個完整的故事,二十年前我親手埋葬了我的兒子,這不是一個父親該做的事情……”。
不得不承認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常態(tài)就是如此:“無趣,一無所長,循規(guī)蹈矩地讀書,坐一輩子辦公室、結(jié)婚、退休,一輩子沒有做過什么特別有意義的事情。”生活就是這樣平常寡淡,既使偶然會有“失落時的自我否定;無助時的哭泣;骨子里的不甘平庸…”這些情緒大多也會像水中的泡沫即顯便滅。
多少曾經(jīng)信勢旦旦確定過的目標,卻在實施過程中離自己漸遠漸變;多少曾經(jīng)積累的.信念總是那么的不堪一擊潰不成軍……因為我們總是在懷疑或忘記出發(fā)的意義,總是在行走時忘記了來時的路。
哈羅德行走的路程有無數(shù)艱難,也有過豁然開朗。他麻木過,困惑過、動搖過也感動過。他的行動激勵了別人,也找到了自我救贖的方式。“這世上有許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斷將一只腳放到另一只腳前面,日子久了,生活顯得暗淡無光。然而每個人的生活又是獨特的,每一個人都走在不同的道路上,每個人都在追尋自己的圣地”。
哈羅德只是蕓蕓眾生中的一面鏡子。不是嗎?我們每一個人都習(xí)慣兩眼盯著外部的人和事,甚至熱衷于評頭論足,說三道四,似乎錯誤都是別人的,卻不曾輕易發(fā)現(xiàn)并承認自己的不足和錯誤。因為我們不敢直面自己,不敢直視內(nèi)心深處那個渺小,懦弱、自私以及卑微的自己。
這一路是贖罪,也是對個人和生活的探索。這一段也教會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生命和摯愛的人。
“或許我們曾經(jīng)放棄過,曾經(jīng)失敗過,不管過去怎樣,我們只要一直開始就好了,所有的開始都會變成堅持”。
認識我們生來平凡,也都不凡。堅守信念,一個永遠朝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他讓路。
最新《一個人的朝圣》讀書感悟4
《一個人的朝圣》講的是哈羅德收到一封年輕時女同事奎妮的來信,得知其病重,將不久于人世。哈羅德內(nèi)心十分悲傷,一段和加油站女孩意外的對話,讓這個老人決定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步行跨越大半個英國去看望奎妮。在老人獨自困難前行的過程中,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同時回憶了許多關(guān)于因抑郁而自殺的兒子戴維及妻子莫林以及小時候的往事。在哈羅德獨自走完這一段旅程之后,妻子莫林對于戴維的往事也放下了許多,兩人最后能夠鼓起勇氣,理解孩子已經(jīng)離去的事實。
哈羅德的童年并不快樂,導(dǎo)致他從小性格孤僻,不愿意同人打交道。
哈羅德·弗萊是個高大的男人,卻一輩子彎著腰生活。
他既無朋友,也無敵人,退休時如他所愿,連告別會也沒有舉行。
這個可憐的男人,其實都生活在我們心中。大家的內(nèi)心里或許都有那個一個膽怯的自己,不自信,而且有著讓自己深深后悔的事情。
哈羅德和莫林的生活自從兒子戴維自殺之后,再也沒有開心過。莫林搬去了其他的房間,房子里拉起來厚厚的窗簾,夫妻之間越來越沉默的對話。兩個人都在懲罰自己,兩個人都沉浸在失去兒子的痛苦之中。
奎妮是一個人哈羅德踏上心靈朝圣旅途的一個契機。對于一個65歲的'老人而言,他平常走路最遠的距離也只但是是從家走到停車場,而此時這個老人卻決定獨自一人踏上那么漫長的一段旅途。
起初,哈羅德的身體經(jīng)不起這樣大強度的長途跋涉,但是內(nèi)心的意念在不斷的堅持著他。而在這漫漫旅途中,哈羅德那些封存已久不愿想起的回憶一件件涌出。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讓他不斷去審視自己,凈化心靈,打破了自己心靈的桎梏與對兒子的愧疚還有對奎妮友情的回饋。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也是我在這一個暑假最有體會的):
“也許當你走出車門真真切切用雙腿走路的時候,綿延不絕的土地并不是你能看到的唯一事物。
最新《一個人的朝圣》讀書感悟5
歷時半個月的時間,讀完了《一個人的朝圣》,這是我讀得最快的一本書了,但是讀完總想說點什么,卻又不知道該說些什么……索性就大概介紹下這本書吧。故事的主人公叫哈羅德·弗萊,他是一個65歲的老頭,在釀酒廠做了四五十年的銷售就退休了,為人謙遜,獨善其身,從來沒有過太高遠的追求。
正如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哈羅德·弗萊是個高大的男人,卻一輩子彎著腰生活,像是隨時防備著前方會突然出現(xiàn)一道低梁,或是被人投偏了紙飛機似的。”
“哈羅德從小就學(xué)會了安身立命之道——保持低調(diào),做個隱形人。”小時候,哈羅德的母親不辭而別,父親便經(jīng)常給他換不同的“母親”,但他并沒有真正感受過什么是母愛和父愛。
成家后,他的婚姻生活也是不盡如意,兒子戴維患上了抑郁癥上吊自殺,妻子由此便和他分居形同陌路人。在如此窘迫的境況下,他收到多年前的女同事兼好友奎尼的一封信,并告訴她自己得了癌癥,不久便離開人世。
從此,他便決定一個人上路,親自把自己的回信交到奎尼手中,并一路不停地給奎尼的`療養(yǎng)院打電話寄明信片,讓奎尼一定堅持等著他。一路上,他一邊回味往事,一邊自我反省,還幫助許多人分擔(dān)了一些東西,可回想起自己的從前,對待妻子莫琳、對待兒子戴森、對待好友奎尼,他總覺得虧欠了他們好多,甚至很多都是無法彌補的東西……一路上,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深刻體會了外面的生活,雖然旅途中也常有同行者陪伴,卻沒有一個人能夠走近他的心,真正地了解他,懂得他“在路上”的意義。
從英國的南部到北部,從金斯布里奇到貝里克,歷時八十七天的時間,六百二十七英里的里程,哈羅德終于到達了貝里克的圣伯納丁療養(yǎng)院,實現(xiàn)了對奎尼的諾言,奎尼最終也安然地離去,哈羅德和莫琳的感情也重歸于好。
其實,整本書通讀下來,讓我一直都不懂的是,這本書為什么要叫“一個人的朝圣”而不是封面內(nèi)的那句話“那么,我是誰?”朝圣往往不應(yīng)該和“宗教”相關(guān)聯(lián)的嗎,而哈羅德并不是宗教信仰者啊,抱著這個疑問我請教了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對“朝圣”的解釋是:
朝圣是指教徒朝拜圣地的宗教活動。朝圣是一項具有重大的道德或靈性意義的旅程或探尋。通常,它是一個人前往自己信仰的圣地或其它重要地點的旅程。果然,“朝圣”的確是與莊重、信念、宗教有關(guān)。但這本書講述的是主人公哈羅德在去看友人奎尼的旅途中,通過憶往事,自我反省,給自己心靈的一次洗滌,最終又重拾勇氣,開始坦然面對生活。
如果非要說這是一種朝圣,那就是哈羅德堅定了一種信念:只要他一直堅持走,奎尼就一定會活著,直到他到達目的地。嚴格來說,這的確是一種信念。但與其說是哈羅德為了“拯救奎尼”而開始“一個人的旅途”,倒不如說是奎尼拯救了哈羅德,如果沒有奎尼的信,就不會有哈羅德“在路上”,就不會有他重新審視自我和面對生活的勇氣,更不會有莫琳最終對哈羅德的原諒。
坦白來說,我覺得這本書用“朝圣”來命名,顯得過為沉重,如果叫“那么,我是誰?”,也許會有另一種意境吧,也說不定呢。
最新《一個人的朝圣》讀書感悟6
哈羅德就是這樣一個人。
當他在那天清晨,開始踏上旅途,為了就是消解心中的這一點郁結(jié)的遺憾和悔恨。
徒步去貝里克代表了什么呢?代表著哈羅德這一生從來不敢做的事情,從來不敢去爭取的事情。名義上是去看望他的朋友奎妮,實際上是期望對自己人生的一個突破,一個和解。
奎妮代表什么呢?奎妮本身就是一個遺憾,一個悔恨。當年奎妮幫他頂罪,而哈羅德卻沒有正式的感謝她。類似的事情,在哈羅德一生中不斷發(fā)生,而哈羅德的選擇卻始終是逃避。
當他的母親離開他的時候,他沒有去阻止。
當他的兒子溺水的時候,他不知所措。
當奎妮離開的時候,他避而不見。
當他們夫妻關(guān)系出現(xiàn)裂痕,他也不曾去補救。
哈羅德就像是一葉浮萍,隨著世間的波濤起伏流轉(zhuǎn),看似隨遇而安,其實就是內(nèi)心軟弱,提不起一絲改變現(xiàn)狀的勇氣。
這世界上平凡的人千千萬萬,每個看上去平凡的人,說不定都歷經(jīng)了苦難。但是像哈羅德這樣的,說實話,我并不同情。他的一切遭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當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的父母給他的影響。
但是我依然被哈羅德所感動,他的善良,他對莫琳的愛,他對兒子的愛,深深打動著我。
莫琳對于哈羅德來說,是拯救他生活的天使,卻也是毀滅他生活的魔鬼。哈羅德在看見莫琳的第一眼,就愛上了他。他們的第一次相遇就帶著命中注定的色彩。
她一眼就注意到了哈羅德。不可能看不到他,這個人在舞廳中央搖擺,仿佛要把體內(nèi)鎖著的東西都跳出來。她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人,母親給她介紹的.年輕人個個都了無生氣地系著黑領(lǐng)帶。或許是感覺到了她的目光,他突然向她看過來,身體繼續(xù)搖擺。她沒有移開眼睛,仿佛被粘住了,吸引她的是那種原生態(tài)的能量,他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再次停下,看向她,終于曲曲折折穿過擁擠的人群來到她跟前。他站得那樣近,她能感覺到他身上散發(fā)出的熱量。
如今憶起這場景,她仿佛親眼看著它發(fā)生:他微彎下腰,嘴唇貼近她的耳朵,伸手撥開她的一綹頭發(fā),才開口說話。這大膽的舉動讓她感覺到一股強烈的電流順著脖子傳上來,甚至今日想起,肌膚下仍能感受到那一份悸動。
這一份相遇,多么美好。哈羅德對莫琳的愛是自始而終未曾改變的。即使莫琳對他惡語相向,對他冷漠,精神上折磨他。他依然深深愛著她。
在一個人的旅程中,哈羅德每到一個景點城市,都要給莫琳買一份禮物,給她寄一張明信片。他經(jīng)常要給莫琳打電話,即使莫琳對他冷漠,即使兩人基本是無言以對,但是哈羅德依然在內(nèi)心涌起要跟莫琳訴說的沖動。
在旅程中,哈羅德不止一次遇到苦難,每次在苦難中,莫琳的身影總會浮現(xiàn)在他腦海。有時候跟莫琳的回憶讓他輕松愉快,他記起他們新婚的時候,那么快樂,那么幸福。
他想起剛結(jié)婚的那幾年莫琳緊貼著他的身體,以及她雙腿間美好的隱蔽。
有時候一想到莫琳,卻又覺得特別痛苦。他的痛苦并不是莫琳如何折磨他,而是他們之間的愛怎么會變成今天這樣,為什么莫琳不再愛他了。他并不怨恨莫琳,而是深深地責(zé)怪自己,恨自己沒有做好一個父親,一個丈夫,從而導(dǎo)致今天這樣的局面。
哈羅德對兒子也是充滿悔恨和自責(zé)的。他深愛著自己的兒子,卻從來不知道怎么去表達。他連抱一下兒子都做不到,因為他的父親、母親從小就沒有言傳身教過怎么去愛一個孩子。
哈羅德把兒子戴維的照片深藏在床頭的抽屜里,是他抽屜里唯二的兩張照片之一,另外一張是年輕的莫琳。
當哈羅德來到貝里克的咖啡店,看到一對年輕夫婦抱著一個嬰兒的時候,哈羅德第一次表達出了自己對兒子戴維的思念。
她回頭看向管理層和咖啡店里的其他顧客,直視他們的眼睛。他說:“我想要我的兒子。”
這句話讓他身體整個顫抖起來,不是輕輕的戰(zhàn)栗,而是從身體深處發(fā)出來的劇烈的震抖。那股疼痛撕裂胸前的肌肉撞上他的喉嚨,哈羅德的臉都扭曲了。
哈羅德是一個內(nèi)向的人,他連跟妻子、兒子都沒有表達過自己的情感,但是在這段旅程的最后,他終于說出了自己內(nèi)心深處最痛的思念。
對于兒子的去世,哈羅德的痛苦其實不亞于莫琳。莫琳因為戴維的去世,無法接受,開始變得精神不正常,一直在等待戴維回來。
哈羅德其實也是無法接受,但是他只能埋在心底。莫琳怪他,連兒子的最后一面也不見。但是她不知道的是,哈羅德正是由于失去愛子的痛苦,才無法面對已經(jīng)去世的兒子的遺體。
這一段旅程,起因是奎妮,但是真正解脫的其實是哈羅德和莫琳。他們在兒子去世20年后,終于能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面對現(xiàn)實,接受現(xiàn)實,跟現(xiàn)實和解。
每個平凡的人,每個普通的家庭,都會經(jīng)歷這樣那樣的苦難。哈羅德和莫琳的悲劇之處,在于哈羅德在幼年時期的缺愛,導(dǎo)致哈羅德不懂得怎么去表達愛。
當磨難出現(xiàn)的時候,哈羅德完全是消極的,茫然無措又放任自流,以至于事情越發(fā)惡化,最終釀成苦果。
所以這段旅途,與其說是為了他人的極善之旅,還不如說是意外獲得自我解脫機會。解脫的契機就是打斷生活的常態(tài),破壞了生活的慣性,使得自己能跳脫出來,從而能回頭看,能有時間、空間去思考,從而直面痛苦,獲得解脫。
最新《一個人的朝圣》讀書感悟7
四月中一個平凡不過的早晨,空氣中飄著洗衣粉的香氣和清新的草腥味。故事的主人公哈羅德收到了那封改變了一切的信。那封信來自哈羅德的前同事奎尼,信中,奎尼寫道她被確診患了癌癥,雖然已經(jīng)沒有了治愈的希望,但是她依然很平靜,并感謝多年前的這段友誼。震驚中的哈羅德難以平復(fù)心中洶涌的感情,他拿著自己斟酌了半天的回信,離開自己的家,朝著街尾的郵筒走去。
故事第一章在英國最南部的一個叫金斯布里奇的靜謐小鎮(zhèn)展開,這里也是哈羅德和妻子莫琳住了大半輩子的家。出發(fā)的那一刻,沒有人料到這將是哈羅德朝圣之旅的開始,也包括哈羅德自己。
哈羅德是一個65歲的老頭,在小酒廠干了四十五年銷售代表后默默退休,職場上勤懇謙遜、自卑且不起眼,沒有升職,連退休時告別會也沒有舉行。他的性格和他的家庭背景息息相關(guān),在很小的時候,母親離他而去,16歲時父親又趕他出門,工作后,又遇到暴躁的老板,干著枯燥的工作,更不幸的是,唯一的兒子還因抑郁癥自殺身亡,妻子20年來和他形同陌路,失去信任和交流,新鄰居也幾乎互不認識。總之,他的一生總伴隨著各種不幸,而他,始終隱忍并自卑地接受。如果他突然離世,沒有人會注意到他存在過。但當他收到前同事的信那天,積壓在心頭多年的感情讓他決定出發(fā),奇跡般地在87天徒步627英里,橫穿整個英國腹地。這一路,他經(jīng)歷了很多熱心相助的陌生人,認識了一群素昧平生的追隨者,內(nèi)心從忐忑、到崩潰、再到堅定,最終抵達了奎尼所在的療養(yǎng)院。
哈羅德希望用徒步的'時間挽救老同事的生命,他堅信“如果我走著去看老朋友她就一定會好起來”。但是他沒有想到,這場徒步也讓他得以從新審視自己的原生家庭,新生家庭,以及過往的生活。
年少的哈羅德生活在支離破碎的家庭。父親和母親關(guān)系不和,時常爭吵。終于有一天,母親無法忍受父親而離家出走。瘦小的哈羅德依然記得母親離開的那個早晨,狹小屋子里滿地都是母親的衣服,有的甚至落到了被稱之為“前院”的草坪上。小小的哈羅德將衣服一件件撿起,上面充滿了母親的氣味,極度悲傷的他需要將指甲掐進手臂才能忍住不哭出聲來。然而母親再也沒有回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又一個陌生的阿姨。學(xué)校里的孩子都叫他“沒媽的哈羅德”,以至于他再也不愿去上學(xué)。十六歲生日的那天,哈羅德被醉醺醺的父親趕出了家門,從此開始自力更生。幼年家庭的變故讓小小的哈羅德天生缺乏關(guān)愛。母親出走,父親不務(wù)正業(yè)對哈羅德不管不顧,年幼的哈羅德不知道合格的家長應(yīng)有的模樣,這也為之后兒子與他的隔閡埋下伏筆。
哈羅德不像父親一樣玩世不恭,他按部就班在小酒廠謀得一份差事,并與莫琳結(jié)婚生子。他們的小孩戴維從小聰慧異常,哈羅德從內(nèi)心里愛著這個兒子。可是他卻不知道如何與兒子溝通,在兒子膽怯的時候他也不知如何鼓勵他。戴維六歲那年,他們一起去班特姆海邊游泳,小戴維越游越遠,眼看著要被海水吞沒。幸虧一個海上巡邏員及時相救,把嘴唇紫黑的戴維救起。而情急慌亂之下的哈羅德當時卻由于恐懼不敢入水而假裝在岸邊解鞋帶。哈羅德的膽怯逐漸讓莫琳不滿,而這積蓄已久的不滿在戴維上吊自殺的時刻終于爆發(fā),夫妻的感情由此降到冰點,二十多年即使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但卻形同陌路、鮮有交流。
當人的生活令人絕望的時候,身邊即使再細小的理解也是莫大的幫助。內(nèi)向的哈羅德在小酒館工作多年仍沒有朋友,直到遇到奎尼。奎尼是一個矮矮胖胖,貌不驚人的女人,從她加入小酒廠的第一天起老板和同事便對她指指點點。即便如此,她仍能力排眾議勝任每一份工作任務(wù),并且?guī)缀跄茏龅酵昝馈M獗韴詮姷目嵊幸淮卧谖木吖衽酝低悼奁鼤r正好哈羅德撞見,不善言辭的哈羅德似乎看到了剛加入酒廠時的自己,處處碰壁,也屢屢被同事嘲笑。他鼓勵奎尼堅持下去,而奎尼的確挺過了那段最艱難的階段。后來,哈羅德和奎尼由于工作的需要經(jīng)常一路去小酒館查賬,奎尼時常會關(guān)心小戴維和哈羅德的近況,這讓生活在無助和失望中的哈羅德有了對生活的希望。然而這一切都因哈羅德在酒醉之后打破老板心愛的穆拉諾玻璃而戛然而止。奎尼因主動替哈羅德背了黑鍋而被逐出酒廠,從此音訊全無。
哈羅德從未想過徒步會讓他出名,當很多慕名而來的追隨者開始和他一起向貝里克進發(fā)時,他十分感動。然而好景不長,由于慕名追求者大多有著各自的盤算和企圖,旅途上開始充斥著各種不和與爭吵。熱鬧只是暫時的,哈羅德始終知道自己徒步的初衷,不為名利,只是為了拯救昔日的好友和自己內(nèi)心的救贖。最終他告別了追隨者,重新開始一個人向北進發(fā)。這讓我不禁想起《阿甘正傳》里的主人公阿甘,他跑步橫跨美國,直到無數(shù)追隨者慕名而來并跟隨著他跑。直到有一天,阿甘突然想明白了什么,突然停下腳步,淡淡說道:我要回家。于是眾人讓開道路,目送著自己的偶像一個人默默往回走去。而在這本書中,也許這是哈羅德從自卑到成熟的標志,不隨波逐流,堅信自己的初衷,并有勇氣執(zhí)行下去。
抵達療養(yǎng)院的那一刻,哈羅德看到的奎尼已經(jīng)不再有之前的外表,但他知道,奎尼還是亦如以前的文雅與善解人意。而哈羅德自己黝黑的外表下的面容雖然和之前相差無幾,但是他的內(nèi)心卻已更加釋然與安定。
文中對奎尼的描述不多,讓我感慨良多的是如下這一段:
“哈羅德?弗萊。她想起來了。他來道過別了。
她曾是一個叫奎尼?軒尼斯的女人。她會算賬,還寫一手極好的字。她愛過,也失去過,這樣應(yīng)該就夠了。她觸碰過生命的實質(zhì),也曾游戲人生,終于有一天,我們都將關(guān)上那扇門,把一切放下。這個可怕的想法伴了她許多年,但是現(xiàn)在?她不怕了。什么都不怕了。只覺得累。她把臉埋入枕頭,感覺有什么東西像花朵一樣在腦子里綻放,頭越來越重…
奎尼張開嘴,想吸入一口空氣。空氣沒有進來,但是另外一樣?xùn)|西來了,像呼吸一樣輕松自然。”
哈羅德最終成功履行了諾言,但是卻依舊沒能扭轉(zhuǎn)奎尼的病情。故事的結(jié)尾,奇跡沒能發(fā)生,正如加油站女孩的愛也沒能挽救她罹患癌癥的阿姨。現(xiàn)實總是殘酷的,也許這個故事本是告訴我們現(xiàn)實的殘酷才是更加真實的。
故事的末尾,重歸于好的莫琳和哈羅德重新牽起彼此的手,走向海岸,兩個小小的身影印在黑色浪花的背景下,一邊走一邊笑,漸行漸遠。即使現(xiàn)實殘酷,終有一天,我們將學(xué)會和這世界好好相處。
最新《一個人的朝圣》讀書感悟8
走,是最簡單的事情吧,如果走路讓你橫跨大半個英國,身邊沒有什么專業(yè)的徒步工具,目的地有一位隨時可能離開的癌癥老友在等你,你會覺得這很簡單嗎?主人公b,是怎么做到的?<
b是一個平凡的中老年男性,有一段失敗的婚姻,妻子與他分房睡,彼此見面,不交流,他退休閑置在家,兒子“不能原諒他”不回來看他,有一天,他突然收到一封,英國北部療養(yǎng)院寄來的信。信是一個二十年前的好朋友奎妮寫來的,她得了癌癥。他聽了很震驚,感念老友的好,想為她做些什么,“她一定在等我”于是,他走了起來,走到郵筒,想起沒拿手機,妻子也不會認同的,是不是開車去更好?已經(jīng)走在路上,目標的天平在他心里傾斜,于是他繼續(xù)沿著公路向前走,直至人煙漸稀,他,走出了死水一樣的生活。
說走就走的旅行開始了,都帶有羅曼蒂克的氛圍,單純出于一種關(guān)懷于一個目標,不要在意出發(fā)的方式以及準備的物品,當你走在路上,你已經(jīng)啟程。
我現(xiàn)在在最好的年紀,有無限的未知與可能,都想做些什么時,如果繁瑣的準備他人的冷眼不解,自己內(nèi)心的動搖,阻止我前進的腳步,不妨什么都不想,先走起來,走起來,在發(fā)現(xiàn),我已經(jīng)在路上了。
旅行迷人的地方,不只在于欣賞不一樣的風(fēng)景,還有結(jié)識不同的人,b的路程中,見到風(fēng)格各異的人們:加油站用一個故事給b信念力量的胖女孩;b身體不支,照顧她的失戀的女性;第一個加入b的'行走路程的小伙子;激進的商人;溫和知性的女人;贊許鼓勵的路人……b的故事,豐富了他們的生活,他們精彩了b的旅程。
形形色色的人,都是彼此生活上的過客,b,在朝圣大軍離開自己后。領(lǐng)悟出的:他的腳印無論多堅定,還是會被雨打風(fēng)吹去,就像他從來沒去過那些地方,見過那些人,一回頭就已經(jīng)再找不到來時的路,看不到他走過的痕跡。
小說精彩的地方,不僅在故事情節(jié)和思想感悟,對環(huán)境的描繪,也同樣細致迷人:新發(fā)的枝葉蓊郁厚重,在樹頂聚成一片華蓋。一云云黃黃色連翹,一道道紫色南庭霽,都叫人驚詫不已。嫩綠的楊柳風(fēng)中微擺,流光溢彩。第一批馬鈴薯芽冒出了頭,矮矮的醋栗叢上掛滿細小的苞蕾。就像莫琳戴過的耳環(huán)。
想了解更深,請到書中來!
最新《一個人的朝圣》讀書感悟9
《一個人的朝圣》是英國資深劇作家喬伊斯。蕾秋的小說處女作,該書曾榮獲20xx年英國最佳小說新人獎。寫劇本的作者寫起小說,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場景鮮明,二是對白細膩,三是金句頻出。有了這么三個特點,讀這本書的感受就是兩個字:不累。
這本小說雖說出自劇作家之手,但是它卻并不戲劇化,故事樸素、人物平凡,讓人感動的正是字里行間的那種簡簡單單的細膩質(zhì)感。這不禁讓我想起周杰倫的《安靜》:“睡著的大提琴,安靜的舊舊的。”就像該書的宣傳語:“有關(guān)自我發(fā)現(xiàn)、愛的回歸、日常生活的信念以及萬物之美”。這本書之所以能一度成為歐洲最暢銷的小說,大概是因為主人公哈羅德是一個和我們一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的經(jīng)歷、思考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可能會經(jīng)歷的。簡單地說,平凡人的故事、平凡人的信念,直指平凡人也就是我們的心靈。
在《一個人的`朝圣》的扉頁上節(jié)選了第五章的一段文字:你還以為走路是世上最簡單的事情呢?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實際上做起來多么困難,吃也是一樣的,說話也是。還有愛。這些東西都可以很難。正是因為很難,所以我們不妨跟著哈羅德一路向北,一同發(fā)現(xiàn)生活、發(fā)現(xiàn)自我。
本書將從十個主題點來帶大家領(lǐng)讀:
1、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1—3章)
2、不趁著現(xiàn)在偶爾瘋狂,日子就沒什么盼頭了(4—6章)
3、生活充滿了令人恐懼的未知,但一切都會好起來(7—9章)
4、把目光集中在比自己偉大的事物上,希望無比豐盛(10—12章)
5、想要堅持一件事情,你得站定你的立場(13—15章)
6、少一點理性,多一點信念(16—18章)
7、人生最后悔的事,莫過于沒有搏一搏(19—22章)
8、人要學(xué)會放手,放開自以為離不開的東西(23—25章)
9、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26—28章)
10、愛的威力讓一切都開朗起來(29—32章)
周國平說:世上有多少個朝圣者,就會有多少條朝圣路。每一條朝圣的路都是朝圣者自己走出來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只要你的確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實并不孤獨。
是的,走一條自省的朝圣之路。
最新《一個人的朝圣》讀書感悟10
87天,627英里,沒有精良的裝備,60歲的老人就這樣徒步穿越了大半個英格蘭。
這長途跋涉的87天,不僅僅是一個對身患癌癥的奎妮的承諾,我想這更是哈羅德重拾生活之旅。作為一個“被拋棄的兒子”,“不合格的父親”和一個“失敗的.丈夫”,每天的生活除了為活著而生活以外,哈羅德在心里想著一輩子就這樣完了。這條朝圣的道路上,哈羅德學(xué)會了接納自己,“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剛啟程的哈羅德是木納而拘謹?shù)模还苋魏问拢紫认氲降亩际莿e人的看法,當遇到越來越多的陌生人,經(jīng)歷了許許多多的事后,哈羅德學(xué)會了打開自己的心靈,回到了年輕時的那種對生活的熱愛,對感情的追求。
“原來只要知道尋找的是什么,就往往能從身邊隨手拈來。”有時候人甚至連自己想要什么根本不知道,其實你那夢寐以求的東西就在你的身邊,比如說愛情,親情,友情,只不過有人沒看到與它們要么錯失了,要么遺棄了。“沒有愛的生活不是生活”就像哈羅德與莫琳,年輕時的一見鐘情,熱烈的愛著對方,后來兒子的出生與死亡,讓原本深愛著彼此的兩個人從此有了深深的隔閡。87天的旅程,距離和點點滴滴的回憶又讓他們找回了彼此。
現(xiàn)實生活何嘗不是這樣,自己是一個怎樣的自己,也許很多時候看到的都不是真實的內(nèi)心深處的那一面,當對生活變得麻木了,對一切事物覺得理所當然了,我想活著的確是為了活著,一生也只是為了活著走下去了。我只知道當用心擁抱生活的時候,心會開始悸動的。
剛著手看這本書時,初覺平淡無奇,越看到后面越覺得引人入勝,當哈羅德開始他的朝圣時,自己的心靈之旅也開始了。
【最新《一個人的朝圣》讀書感悟】相關(guān)文章: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03-12
磕頭朝圣感悟07-19
朝圣路上的感悟11-01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01-30
(熱門)《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12-22
讀《一個人的朝圣》有感11-09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8篇01-08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9篇01-08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精選8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