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評課稿
今天,聆聽了于老師執(zhí)教的《隆中對》一課,收獲頗多:
雖然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可是課文長,難度大,重點多。要想讓學生輕松地掌握也絕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一直以來,初中文言文教學,都是采取“教師講、學生背”的注入式教學。這種把原本鮮美的食物嚼得稀粑爛,然后再灌給學生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造成了學生對文言文的厭學心理。
本節(jié)課,于老師首先抓住了一些興奮點來設計教案,并在授課的適當時機恰如其分地制造興奮點。如“激趣導入”部分“三國地圖”和背景鏈接,都極大地激活了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跨越了時空的阻隔,仿佛置身于古三國時期,目睹諸葛亮笑談“天下三分”的策略。
在小組合作解決文本字詞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感受到了“團隊精神”的重要,環(huán)再次調(diào)動了學生的熱情,使學生更好地發(fā)揮了其“主角”的作用,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補缺者,學生思維的活躍遠遠超出了老師預先的估計,這其中也少不了每節(jié)課訓練所起的作用。
這種方式的學習,降低了文言文學習的難度,增加了文言文學習的樂趣。最終實現(xiàn)對文言文的有效學習。
當然授課中也有不足之處,文言文的理解應該是和閱讀始終結(jié)合在一起的。通過朗讀來增進理解,在理解中推動朗讀,二者就會形成解讀的合力。由于資料鏈接過多,導致本節(jié)課學生朗讀課文時間太少,對于字詞的把握以及句子的翻譯顯得很生疏。
教無定法,學無止境。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會盡量彌補這一缺失,力爭把每一課都上到最好。
【《隆中對》評課稿】相關(guān)文章: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tǒng)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
色彩評課稿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