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孝子傳原文及翻譯
《黃孝子傳》的作者歸有光是明代官員、散文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黃孝子傳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參考!
黃孝子傳原文:
歸氏二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賤,獨其宗親鄰里知之,于是思以廣其傳焉。
孝子諱鉞,字汝威。早喪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愛,父提孝子,輒索大杖與之,曰:“毋徒手,傷乃力也。”家貧,食不足以贍,飯將熟,即諓諓 罪過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飽食。孝子數困,匍匐道中。比歸,父母相與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賊耳?”又復杖之,屢瀕于死。方孝子依依戶外,欲入不敢,俯首竊淚下,鄰里莫不憐也。父卒,母獨與其子居,孝子擯不見。因販鹽市中,時私其弟,問母飲食,致甘鮮焉。正德庚午大饑,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母內自慚,終感孝子誠懇,從之。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饑色,弟尋死,終身怡然。孝子少饑餓,面黃而體瘠小,族人呼為“菜大人”。嘉靖壬辰,孝子無疾而卒。孝子既老且死,終不言其后母事也。
繡字華伯,孝子之族子,亦販鹽以養(yǎng)母,己又坐市舍中賣麻。與弟紋、緯友愛無間。緯以事坐系華伯力為營救緯又不自檢犯者數四華伯所轉賣者計常終歲無他故才給蔬食一經吏卒過門輒耗終始無慍容。華伯妻朱氏,每制衣必三襲,令兄弟均平,曰:“二叔無室,豈可使君獨被完潔耶?”叔某亡,妻有遺子,撫受之如己出。然華伯,人見之以為市人也。
贊曰:二孝子出沒市販之間,生平不識詩書,而能以純懿之行,自飭于無人之地,遭罹屯變,無恒產以自潤,而不困折,斯以難矣!華伯夫婦如鼓瑟,汝威卒變頑嚚,考其終,皆有以自達。由是言之,士之獨行而憂寡和者,視此可愧也!
黃孝子傳譯文:
歸家的兩個孝子,我已把他倆寫進家譜了,由地他們品行高尚但身份低賤,只有他們的宗族、親屬了解他們,因此我想寫一篇文章來讓他們的事跡廣為流傳。
其中一個孝子名鉞,字汝威。早年喪母,父親另外娶了后妻,生了兒子,孝子從此失去父愛。父親打孝子,后母時常找來大棍子給父親,說:“不要空手打他,傷耗你的力氣。”家中貧困,糧食不夠吃,飯快做熟了,后母便讒毀罪過孝子,父親大怒,把孝子趕走,因此后母和自己的兒子能夠吃得很飽。孝子多次餓得精疲力盡,在路上爬行,等到回家,父母一起說:“有兒子不呆在家中,到外邊作賊去了嗎?”又拿棍子打他,屢次被打得快要死了。
正當孝子依戀在門外,想進門卻又不敢,低著頭偷偷落淚時,鄰居們沒有不憐憫他的。父親死后,后母只跟自己的的兒子能夠吃得很飽。孝子多次餓得精疲力盡,在路上爬行,等到回家,父母一起說:“有兒子不呆在家中,到外邊作賊去了嗎?”又拿棍子打他,屢次被打得快要死了。
正當孝子依戀在門外,想進門卻又不敢,低著頭偷偷落淚時,鄰居們沒有不憐憫他的。父親死后,后母只跟自己的'兒子住在一起,把孝子排斥在外不見他。因此孝子便在集市中販賣食鹽,時常私下照顧他的弟弟,詢問后母飲食情況,把甘鮮果品送給她。正德庚午年(公元1510年)出現大饑荒,后母自己不能養(yǎng)活自己,孝子回到家中,哭泣著奉迎她,后母內心羞愧,終于被孝子的誠心所感動,跟著孝子過活。孝子得到食物,先給后母和弟弟,而自己面有饑色,弟弟不久死了,后母一輩子過得很快活。孝子小時候忍饑挨餓,面色發(fā)黃并且身體瘦小,同族的人叫他“菜大人”。嘉靖壬辰年(公元1532年),孝子歸鉞無病而死。孝子既已年老快要死了,還是始終不談他后母虐待自己的事。
另一個孝子名繡,字華伯,是孝子歸鉞的同族兄弟的兒子,也販賣食鹽來侍奉母親,不久又坐在集市店鋪中賣麻。他與弟弟歸紋、歸緯十分友愛。歸緯因事被拘捕,華伯盡全力營救。歸緯又不自我約束,又多次犯罪。華伯轉賣東西獲得的收入,總計時常終年沒有其他事故,僅僅能夠供給粗惡的飲食,一經官吏獄卒過門勒索,家中便會出現虧損,華伯始終沒有怒色。華伯的妻子朱氏,每次縫制衣服一定要做三套,讓哥仨平均一人一套,而且對華伯說道:“二小叔子沒有妻室,怎么能讓您一個人獨自穿完好干凈的衣服呢?”小叔子某某死了,他的妻子有個遺腹子,朱氏撫愛這個孩子,就好似是自己親生的一樣。但是華伯這個人,人們見到他還認為他是普通的買賣人。
贊嘆道:這兩個孝子出沒于市販之間,一生沒有讀過詩書,卻能夠用完美高尚的品德在沒有人的地方整飾自己,遭遇困難,沒有固定的產業(yè)來扶助自己,卻不困辱,這也很不容易了!華伯夫妻是那樣的和諧,汝威最終改變了兇悍之人,他倆都有好的品行用來使自己做到善終。由此看來,士人中那些不隨俗沉浮卻擔心和者少的人,看到這兩個孝子的事跡應該感到慚愧。
【黃孝子傳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李孝子傳原文及翻譯11-09
袁枚《李孝子傳》原文及翻譯12-06
《宋史·黃干傳》原文與翻譯06-28
《明史黃佐傳》的原文及翻譯06-26
《明史黃尊素傳》原文及翻譯12-06
黃祖舜傳原文及其翻譯06-11
《南史·黃憲傳》原文閱讀及翻譯06-29
黃履莊傳翻譯原文及閱讀答案03-11
《宋史·賈黃中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