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天津西望》的原文和注釋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又稱古體詩或古風。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天津西望》的原文和注釋古詩,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天津西望
作者:唐·李商隱
虜馬崩騰忽一狂,翠華無日到東方。
天津西望腸真斷,滿眼秋波出苑墻。
注釋
①天津:浮橋名,在洛陽。《元和郡縣圖志》:“天津橋,在(河南)縣北四里,隋煬帝大業(yè)元年初造此橋,以架洛水,用大纜維舟,皆以鐵鎖鉤連之。南北夾路,對起四樓,其樓為日月表勝之象。然洛水溢,浮橋輒壞。貞觀十四年更令石工累方石為腳。因《爾雅》‘箕斗之間為天漢之津’,故取名焉。”
②虜馬:猶胡騎。崩騰:猶奔騰。句指安史之亂。
③翠華:皇帝的儀仗翠華旗。此借指皇帝。
④《舊唐書,地理志》:洛陽“宮城在都城之西.北隅,……上陽宮在宮城之西南隅,南臨洛水,西距谷水,東即宮城,北連禁苑。……禁苑在都城之西,東抵宮城。”秋波:指谷水。
作者介紹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祖輩遷至滎陽(今河南鄭州)。擅長駢文寫作,詩作文學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
演出歷史
由浙江新昌縣越劇團首演,胡汝慧導演。陳國良、余樂作曲。主要演員蔣雪芹、陳明明、王玲君。劇本發(fā)表于浙江《戲文》雜志1984年4期。為浙江省第二屆戲劇節(jié)獲獎劇目。1986年作者改編成4集戲曲電視劇《別亦難》,由浙江電視臺拍攝。導演郭福英,攝像葉惠明,作曲何占豪、李中信,主要演員梁偉平、鄭益萍、郭婧、楊永生、盧偉強、裘萃川。
李商隱(約813—約858或811—863)唐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早年喪父,門庭衰落。大和三年(829),被天平軍節(jié)度使令狐楚辟為從事,并從學駢文,遂以擅長今體奏章名世。開成進士,授校書郎,調補弘農尉。因娶李黨河陽節(jié)度使王茂元之女,為牛黨令狐绹(令狐楚子)長期排抑,終身不得志。大中時,歷任桂管、劍南、東川判官。大中十年(856),回長安任鹽鐵推官,后罷職病卒。生值晚唐,關心政治,反對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擅權,但懷才不遇,故詩中多帶傷感情調。其詩學杜甫而自成風貌,并以駢文為詩,精密華麗,音韻鏗鏘。現(xiàn)存六百多首,或揭露社會矛盾,或詠史以諷今,或詠物以自傷淪落。《無題詩》為其獨創(chuàng)之格,但多朦朧晦澀,諸家解釋不一,用典也稍嫌過多。有《李義山詩集》;文集已散佚。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清馮浩《玉谿生詩集箋注》。
【《天津西望》的原文和注釋】相關文章:
《天津西望》李商隱唐詩原文及注釋03-27
蝶的原文和注釋06-12
東南的原文和注釋06-12
狼的翻譯和原文及注釋06-10
狼翻譯及原文和注釋11-25
狼原文及翻譯和注釋11-29
觀潮原文及翻譯和注釋04-27
《雜曲》的原文和注釋06-12
《閨情》原文和注釋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