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徐有功廷爭》原文注解及翻譯
在平日的學習中,許多人都接觸過很多經(jīng)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你知道的經(jīng)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徐有功廷爭》原文注解及翻譯,歡迎閱讀與收藏。
作品原文
徐大理有功,每見武后殺人,必據(jù)法廷爭。嘗與武后反復,辭色愈厲,后大怒,令拽出斬之,猶回顧曰:“臣身雖死,法終不可改。”至市臨刑得免,除為庶人。如是再三,終不挫折。朝廷倚賴,猶記之。其子預選,有司皆曰:徐公之子,豈可拘以常調(diào)者乎?
注解
1.色:神情,態(tài)度。
2.據(jù):依據(jù)
3.嘗:曾經(jīng)
4.猶:還是。
5.顧:看。
6.至:到達。
7.市:刑場。
8.拽(yè):拖,拉。
9.挫折:屈服。
譯文
徐有功大人每當見到武則天快要殺人了,一定會依據(jù)法律在朝廷上同皇帝爭論是非。曾經(jīng)他同武則天再三爭論,言詞和態(tài)度越來越嚴厲,武則天大怒,令人把他拖出去斬首,他還回頭大叫:“即使我死了,法律也是不會改變的。”到了刑場,臨刑時才被赦免死罪,但還是免了他的官貶為庶人。這樣好幾次,他都不屈服。朝廷因為他的持正不阿,還懷念他。
作者簡介
劉餗,字鼎卿,史學家劉知幾的兒子,附見雨唐書劉字玄傅。傳中說他有國朝傳記,新唐書藝文志乙部雜傳記類曾著錄,三卷,丙部小說家類又著錄傳記三卷,應該就是國朝傳記的簡稱。此書邵博河南邵氏見聞后錄卷三十曾引及,可見北宋詩已有此名稱。此外,馬馬光編資治通鑒時曾采用了劉餗的小說,不僅在考查中引述了小說的原文,而且通鑒正文里有一些唐代史實,最早就是見于今本隋唐嘉話的。本書卷上宇文士及割肉一條和卷中蘇澄處方一條,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續(xù)集都引劉餗傳記。又如卷中傅奕破佛齒一條,類說本嘉話、傳記并見,廣記一九七則引作國史共纂。卷下徐陵馬魏公藏拙一條,類說五四作嘉話,御覽五九九引作國朝傳記、類說六、紺珠集十也作傳記,說郛六七則作國史共纂。類此互見重出的情況,不勝枚舉,詳見本書校記。
人物簡介
徐有功(640年—702年)名宏敏,字有功,洛州偃師(今偃師市緱氏鎮(zhèn))人,徐有功是國子監(jiān)博士徐文遠的孫子。青年時期舉明經(jīng)及第。歷經(jīng)蒲州司法參軍、司刑(大理)寺丞、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
長期在司法任上,是武則天時期與酷吏斗爭的一面旗幟,也是歷史上罕見的一位以死守法、執(zhí)正的法官、清官。《新唐史》對他有“雖千載未見其比”之贊譽。他死后武則天追贈他為大理寺卿。唐中宗李顯登位后加贈他為越州都督(正三品)頭銜,并特下制書表彰:“節(jié)操貞敬,器懷亮直,徇古人之志業(yè),實一代之賢良”和“卓然守法、雖死不移。無屈撓之心,有忠烈之議。”
【《徐有功廷爭》原文注解及翻譯】相關文章:
《徐有功廷爭》原文及注釋07-04
《勸學》原文及翻譯及注解07-03
公輸原文及翻譯注解04-04
《勸學》原文及翻譯加注解10-30
《金蟬脫殼》原文注解及翻譯09-24
論語十則原文及翻譯注解05-06
滕王閣序的原文注解及翻譯10-31
將仲子詩經(jīng)原文注解及翻譯03-19
觀滄海原文及翻譯注解09-23
徐孺子祠堂原文及翻譯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