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黃山游記》的原文及翻譯
上學(xué)的時(shí)候,許多人都對(duì)一些經(jīng)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語言,而不是日常語言寫的文章。相信還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黃山游記》的原文及翻譯,歡迎大家分享。
原文:
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龍?zhí)叮蝗妫嬗跍栽谏铰础L以聪魅霚樗础自葡獤|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實(shí)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無泉也。
山極高則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歸,皆在腰膂間。每見天都諸峰,云生如帶,不能至其冢。久之,滃然四合,云氣蔽翳其下,而峰頂故在云外也。鋪海之云,彌望如海,忽焉迸散,如鳧驚兔逝。山高出云外,天宇曠然,云無所附麗故也。
湯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檜、榧、楩、楠,藤絡(luò)莎被,幽蔭薈蔚。陟老人峰,懸崖多異,負(fù)石絕出。過此以往,無樹非松,無松不奇:有干大如脛而根蟠屈以畝計(jì)者,有根只尋丈而枝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懸度者,有穿罅冗縫、崩迸如側(cè)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矯矯如蛟龍者,有臥而起、起而復(fù)臥者,有橫而斷、斷而復(fù)橫者。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絕,皆有松踞之,倚傾還會(huì),與人俯仰,此尤奇也。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謂接引松也。其西巨石屏立,一松高三尺許,廣一畝,曲干撐石崖而出,自上穿下,石為中裂,糾結(jié)攫拏,所謂擾龍松也。石筍工、煉丹臺(tái)峰石特出,離立無支隴,無贅阜,一石一松,如首之有笄,如車之有蓋,參差入云,遙望如薺,奇矣,詭矣,不可以名言矣。松無土,以石為土,其身與皮、干皆石也。滋云雨,殺霜雪,勾喬元?dú)猓综逄牛嘟鸶嗨⒈躺纤帯㈧`草之屬,非凡草木也。顧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
度云梯而東,有長松夭矯,雷劈之仆地,橫亙數(shù)十丈,鱗鬣偃蹇怒張,過者惜之。余笑曰:“此造物者為此戲劇,逆而折之,使之更百千年,不知如何槎枒輪菌,蔚為奇觀也。吳人賣花者,揀梅之老枝屈折之,約結(jié)之,獻(xiàn)春則為瓶花之尤異者以相夸焉。茲松也,其亦造物之折枝也與?”千年而后,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
譯文:
黃山的奇特,因?yàn)槟抢锏娜驗(yàn)槟抢锏脑疲驗(yàn)槟抢锏乃伞K妫瑳]有比白龍?zhí)陡娴牧耍蝗妫瑳]有比湯泉更奇的了,它們都環(huán)繞著黃山山麓。桃花源的溪水流入湯泉,乳水源扣白云溪?jiǎng)t向東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條小溪都流淌在山腳下。山谷中空空蕩蕩,是水,填滿了山的腹部,一條條小溪在噴濺,在奔流,都出自山腰以下,因此,山下有泉,而山上無泉。
黃山極高,雷雨都在山下,云氣聚集從山中涌出,游蕩一番又回到山中,都在山腰間飄蕩,每每望見天都等山峰,白云生成一條長長曲飄帶,卻不能到達(dá)它的頂峰,過了一段時(shí)間,云氣騰涌彌漫,合攏成一片,遮住下面的天空,山峰卻矗立在白云之上。鋪展開來的云朵,放眼望去,就像天海一樣波瀾壯闊,忽然之間,又一下子散開,好比是受驚的野鴨和兔子,頃刻之間逃得無影無蹤。黃山諸峰高高地聳立在云層之外,天空是那么遼闊高遠(yuǎn),是因?yàn)樵茪鉄o所依附。
從湯寺以上,山上都生長著筆直的松樹和各種名貴的樹木,如檜樹、楩樹、楠樹等等,藤蔓羅絡(luò)其上,芳草覆蓋其下,清幽的樹蔭會(huì)集在一起。登上老人峰,就會(huì)看到懸崖峭壁上一棵棵奇形怪狀的松樹,背靠石壁,橫空出世。從這里往上走,沒有哪一棵樹不是松樹,沒有哪一棵松樹不奇特:有樹干細(xì)得像人的小腿,可是樹根卻盤旋曲折延伸幾畝土地的;也有樹根只有一丈長短,可是樹枝茂盛修長遮蔽道路的;有的沿著陡崖度過深谷將靠近兩邊的石壁,好像懸空度過的;也有穿過石頭的縫隙,從石縫中伸出頭來,好象從懸崖的一側(cè)生長出來的;有高高豎起團(tuán)團(tuán)簇?fù)恚孟裼鹈瞥傻能噦愕模阂灿邪菏淄α⒂⑽洳环玻孟褚粭l游龍的;有橫臥著又豎起、豎起后又橫臥著的;也有連在一起又分開,分開后又連在一起的。文殊臺(tái)的左側(cè),百步云梯的背面,山勢(shì)幾乎垂直向下,卻都有松樹蹲踞其上,它們歪歪斜斜地相互靠攏在一起,與游人低頭抬頭之間親近嬉戲,這是最為奇特的。始信峰北側(cè)的高崖之上,有一棵松樹覆蓋住南邊的山崖,可以攀著它的樹枝渡到南崖,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接引松。它的西邊,巨石林立像一座屏風(fēng),有一棵松樹,才不過三尺來高,枝葉鋪展開來,卻有一畝之廣,虬曲的樹干撐破石崖挺身而出,又從上往下穿過石頭,巨石因此而裂為兩半,枝干糾纏在一起,張牙舞爪,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擾龍松。石筍矼和煉丹臺(tái),頂峰上巨石聳起,孤峰聳峙,沒有支脈,也沒有多余的山頭,一塊石頭上一株松樹,好比是頭上有一支發(fā)笄,馬車上有一把傘蓋,參差錯(cuò)落,高聳入云,遠(yuǎn)遠(yuǎn)望去,則像一棵薺菜,真是奇特啊,詭怪啊,不能用語言來形容啊!黃山松下面沒有土壤,就把石頭當(dāng)作土壤,如此一來,它們的樹身、樹皮、樹干都像石頭一樣堅(jiān)硬,受到云霧與雨水的滋潤,又受到霜雪嚴(yán)寒的肅殺,吸收宇宙的原始之氣而萌發(fā),在遙遠(yuǎn)的古代破土而出,大概也就等同于金膏水、碧上藥、靈草一類的名貴之物,不同于尋常草木了。可是有人卻想將它們砍挖下來,當(dāng)作盆景放在眼前賞玩,不是很淺薄嗎?
登上百步云梯往東走.路邊有一棵大松樹,屈曲伸展,被雷電擊中,倒伏在地上,綿延有數(shù)十丈,樹皮松針好比龍鱗龍鬣,傲慢地張開,路過的游人,都覺得可惜。我笑著說:“這是造物主有意開個(gè)玩笑,違逆它,折辱它。過上千百年之后,更無法想象它是怎樣的錯(cuò)落盤曲,蔚為奇觀呢!江浙一帶賣梅花的園藝人,總是要挑揀梅樹的老枝,將它們折彎、捆束,每到春天,就拿出那些造型最為奇特的瓶花來相互攀比夸耀。這棵松樹,大概也就是造物主制造的折枝吧!”千年之后,一定會(huì)有人驗(yàn)證我今天的說法,然后會(huì)心一笑的吧。
作者簡介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號(hào)簡齋,晚年自號(hào)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詩人、散文家、文學(xué)批評(píng)家和美食家。
袁枚少有才名,擅長寫詩文。乾隆四年(1739年),進(jìn)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年),外調(diào)江蘇,先后于溧水、江寧、江浦、沭陽共任縣令七年,為官政治勤政頗有聲望,但仕途不順,無意吏祿。乾隆十四年(1749年),辭官隱居于南京小倉山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嘉慶二年(1798年),袁枚去世,享年82歲,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稱“隨園先生”。
袁枚倡導(dǎo)“性靈說”,主張?jiān)娢膶徝绖?chuàng)作應(yīng)該抒寫性靈,要寫出詩人的個(gè)性,表現(xiàn)其個(gè)人生活遭際中的真情實(shí)感,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與趙翼、張問陶并稱“性靈派三大家”,為“清代駢文八大家”之一。文筆與大學(xué)士紀(jì)昀齊名,時(shí)稱“南袁北紀(jì)”。主要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及《隨園詩話補(bǔ)遺》《隨園食單》《子不語》《續(xù)子不語》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黃山游記》的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滿井游記》原文及翻譯07-16
始得西山宴游記原文及翻譯04-02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原文及翻譯11-18
贈(zèng)黃山胡公求白鷴李白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3-24
黃山游記02-18
《南史》的原文內(nèi)容及原文翻譯01-03
原文翻譯及賞析03-18
原文翻譯及賞析11-27
周禮原文及翻譯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