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政要》原文及翻譯
翻譯是在準確(信)、通順(達)、優(yōu)美(雅)的基礎上,把一種語言信息轉(zhuǎn)變成另一種語言信息的行為。翻譯是將一種相對陌生的表達方式,轉(zhuǎn)換成相對熟悉的表達方式的過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貞觀政要》原文及翻譯,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貞觀九年,岷州都督高甑生,坐違李靖節(jié)度,又誣告靖謀逆,減死徙邊。時有
上言者:舊秦府功臣,請寬其過。太宗曰:“雖是舊勞,誠不可忘,然理國守法,事須畫一;今若赦之,便開僥幸之路。若甑生獲免,誰不覬覦①?我必不赦者,正為此也。”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
翻譯:
貞觀九年,岷州都督高甑生,因為不聽李靖的調(diào)度指揮,又誣告李靖謀反而犯罪,免于死刑而流放邊疆。當時有人為他向唐太宗求情:高甑生是以前您做秦王時的功臣(即很早前就效宗秦王李世民了),請求您寬恕他的罪過。唐太宗說:“他雖然是很早就有功勞,這功勞確實不能夠忘記,但是治理國家需要遵守法令,處理事情也要公正劃一;現(xiàn)在如果赦免了他,就開了功臣非分企求的先例。如果高甑生免于處罰,誰會不企圖得到特權?我一定不赦他的緣由,就是這啊。”
擴展資料:
《貞觀政要·誠信》文言文翻譯
貞觀初,有上書請去佞臣者,太宗謂曰:“朕之所任,皆以為賢,卿知佞者誰耶?”對曰:“臣居草澤,不的知佞者,請陛下佯怒以試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進諫,則是正人,順情阿旨,則是佞人。”太宗謂封德彝曰:“流水清濁,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猶水,君自為詐,欲臣下行直,是猶源濁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詭詐,深鄙其為人,如此,豈可堪為教令?”謂上書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詐道訓俗,卿言雖善,朕所不取也。”
【譯文】
貞觀初年,有人上書請求斥退皇帝身邊那些佞邪的小人,唐太宗對上書的人說:“我任用的人,都認為他是賢臣,你知道佞臣是誰嗎?”那人回答說:“我住在民間,的確不知道誰是佞臣。請陛下假裝發(fā)怒,來試一試身邊的大臣們,如果誰不怕雷霆之怒,直言進諫,那就是正直的人。
如果誰一味依順陛下,不分曲直地迎合皇上的意見,那就是佞邪的人。”唐太宗回頭對封德彝說:“流水是否清濁,關鍵在于源頭。君主是施政的.源頭,臣民就好比流水,君主自行欺詐妄為,卻要臣下行為正直,那就好比是水源渾濁而希望流水清澈,這是根本辦不到的。我常常認為魏武帝曹操言行多詭詐,所以很看不起他的為人,現(xiàn)在如果讓我也這么做,不是讓我效仿他嗎?這不是實行政治教化的辦法!”于是,唐太宗又對上書的人說:“我要使誠信行于天下,不想用詐騙的行為損壞社會風氣,你的話雖然很好,但我不能采納。”
文言文的翻譯方法
1、保留法:
即文言文中的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謚號、廟號、年號、書名,等等,不必翻譯。
2、加字法:
即在單音節(jié)詞前或后加字,使之成為雙音節(jié)詞或短語。
3、解釋法:
即對某個詞怎么解釋就怎么翻譯。
4、轉(zhuǎn)述法:
用符合現(xiàn)代漢語習慣的詞語來表述用了某種修辭格的詞語。
5、改寫法:
即將文言文中習慣用語改譯為現(xiàn)代說法。
6、補充法:
即先補上文言句中的省略成分,然后再翻譯。
7、調(diào)序法:
即把文言文中的倒裝句(主謂倒裝句、賓主前置句、定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譯成非倒裝句。
【《貞觀政要》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貞觀政要原文及翻譯07-25
貞觀政要原文和翻譯04-11
《貞觀政要·任賢》原文及翻譯06-16
《貞觀政要·李靖傳》原文及翻譯10-05
貞觀政要卷五論仁義原文及翻譯06-13
《貞觀政要·卷六·論慎言語》原文及翻譯06-12
貞觀政要·卷六·論慎所好的原文及翻譯11-02
貞觀政要卷四尊敬師傅的原文及翻譯06-12
貞觀政要·卷五·論孝友原文和翻譯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