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高中語文《王珪傳》原文及譯文
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季叔頗,當(dāng)時通儒,有人倫之鑒,嘗謂所親曰:“門戶所寄,唯在此兒耳。”開皇末,為奉禮郎。及頗坐漢王諒反事被誅,珪當(dāng)從坐,遂亡命于南山,積十余歲。
高祖入關(guān),除太子中舍人,尋轉(zhuǎn)中允,甚為太子所禮。后以連其陰謀事,流于巂州。建成誅后,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諫議大夫。
貞觀二年,代高士廉為侍中。太宗嘗閑居,與珪宴語,時有美人侍側(cè),本廬江王瑗之姬,瑗敗籍沒入宮,太宗指示之曰:“廬江不道,賊殺其夫而納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廬江取此婦人為是耶,為非耶?”太宗曰:“殺人而取其妻,卿乃問朕是非,何也?”對曰:“臣聞于管子曰:‘齊桓公之郭,問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惡惡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賢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婦人尚在左右,竊以圣心為是之,陛下若以為非,此謂知惡而不去也。”太宗雖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時太常少卿祖孝孫以教宮人聲樂不稱旨,為太宗所讓。珪及溫彥博諫曰:“孝孫妙解音律,非不用心,但恐陛下顧問不得其人,以惑陛下視聽。且孝孫雅士,陛下忽為教女樂而怪之,臣恐天下怪愕。”太宗怒曰:“卿皆我之腹心,當(dāng)進忠獻直,何乃附下罔上,反為孝孫言也!”彥博拜謝,珪獨不拜。曰:“臣本事前宮,罪已當(dāng)死。陛下矜恕性命,不以不肖,置之樞近,責(zé)以忠直。今臣所言,豈是為私?不意陛下忽以疑事誚臣,是陛下負(fù)臣,臣不負(fù)陛下。”帝默然而罷。翌日,帝謂房玄齡曰:“自古帝王,能納諫者固難矣。昔周武王尚不用伯夷、叔齊,(周)宣王賢主,杜伯猶以無罪見殺,吾夙夜庶幾前圣,恨不能仰及古人。昨責(zé)彥博、王珪,朕甚悔之。公等勿以此而不進直言也。”
十三年,遇疾,尋卒,年六十九。
(選自《舊唐書》,有刪節(jié))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宗指示之曰 指示:指給……看
B.但恐陛下顧問不得其人 顧問:回頭問
C.不以不肖不肖:沒有才能
D.臣本事前宮 本事:本來侍奉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卿乃問朕是非 B.齊桓公之郭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胡為乎惶惶欲何之
C.而甚重其言 D.為太宗所讓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6.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王珪“直言進諫”的一組是()
①陛下以廬江取此婦人為是耶,為非耶
②陛下若以為非,此謂知惡而不去也
③太宗雖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④但恐陛下顧問不得其人
⑤陛下忽為教女樂而怪之
⑥是陛下負(fù)臣,臣不負(fù)陛下
A.①②⑤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⑤
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珪的叔叔王頗是當(dāng)時大儒,認(rèn)為王珪很有能力,但王珪卻因罪躲在南山中十多年,未能施展才能。
B.王珪曾侍奉東宮太子――李建成,很得太子信任。不久,建成被殺,王珪既而侍奉唐太宗,依然繼續(xù)為官,但很多時候,太宗對他還是心存戒備的。
C.王珪借古事勸諫君主,唐太宗雖不采納,但是認(rèn)為他說的有道理。
D.本文一方面塑造了敢于勸諫君主的“諫臣”王珪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塑造了一個善于反思、勇于自責(zé)的唐太宗的形象。
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10分)
①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所以亡也。(5分)
②自古帝王,能納諫者固難矣。昔周武王尚不用伯夷、叔齊,(周)宣王賢主,杜伯猶以無罪見殺。(5分)
參考答案
4.B(顧問:詢問)
5.C(前一個而表“轉(zhuǎn)折”;后一個表“承接”。 A項中兩個“乃”均為副詞,譯為“竟然”。B項中兩個“之”均為動詞,譯為“到―――去”。D項中兩個“為”與“所”一起表被動。)
6.D
7.B
8.①不是這樣,郭國君主,喜歡善良的人但是不能用,厭惡有罪惡的人但是又不能除去,這是它滅亡的原因。
②自古以來的帝王,能納諫的人實在太難了。從前周武王尚且不用伯夷、叔齊,周宣王是賢明的君主,杜伯還因無罪被殺。
參考譯文:
王珪,字叔玠,太原祁縣人。小叔叔王頗在當(dāng)時是博學(xué)的儒士,有辨別評述人的才能,曾經(jīng)告訴親屬們說:“我們家的希望,只有在這個孩子身上了。”隋文帝開皇末年,王珪出任奉禮郎。到王頗因參與漢王楊諒反判事被殺,王珪當(dāng)一塊治罪,于是逃亡到南山,前后達(dá)十余年之久。
唐高祖入關(guān),王珪被任命為太子中舍人,不久轉(zhuǎn)任中允,太子李建成十分尊重他。后來因為和皇太子陰謀事件相牽連,被流放到巂州。李建成被殺后,唐太宗平時就知道王珪的才能,召回拜為諫議大夫。
貞觀二年,代替高士廉任侍中。唐太宗曾避人獨居和王珪宴飲談話,當(dāng)時有美人在旁邊侍侯,本是廬江王李瑗之姬妾,李瑗陰謀敗露死亡后沒收入宮,唐太宗指著美人給王珪看時說:“廬江王無道德,賊殺了她的丈夫并把她收為姬妾。暴虐至極,能有不滅亡的嗎!”王珪離開座位說:“陛下認(rèn)為廬江王娶這個婦人是對呢,還是不對呢?”太宗曰:“殺人而奪取他的妻子,你竟然問我對錯,這是為什么?”王珪回答說:“我從管子那里聽說:‘齊桓公到郭國,問父老說:‘郭國是什么原因滅亡的?’父老說:‘因為他喜好善良而厭惡罪惡的原因。’桓公說:‘如果象您所說的話,那是賢明的君主,為什么至于滅亡?’父老說:‘不是這樣,郭國君主,喜歡善良的人但是不能用,厭惡有罪惡的人但是又不能除去,這是它滅亡的原因。’今天這個婦人還在你左右,我私下認(rèn)為您心里認(rèn)為是對的,陛下如果認(rèn)為是錯,這可說是知惡而不能除去了。”太宗雖然不把這個美人趕出宮,但很重視王珪的言論。
當(dāng)時太常少卿祖孝孫因教宮人聲樂不符合皇帝的心意,被唐太宗所責(zé)備。王珪和溫彥博進諫說:“孝孫很了解音律的奧妙,又不是不用心,但恐怕陛下詢問的那個人不好,因此迷惑了陛下的視聽。況且孝孫是高雅人士,陛下忽然讓他教女樂而且責(zé)怪他,臣恐天下人知道了都會吃驚。”太宗發(fā)怒說:“你們都是我的心腹,應(yīng)當(dāng)竭進忠誠獻上直言,為什么要附下欺上,反而為孝孫說話!”彥博馬上承認(rèn)錯誤并道歉,王珪自己堅持說:“臣本來為前東宮服務(wù),罪責(zé)已經(jīng)應(yīng)當(dāng)處死。陛下體恤寬恕我的性命,不認(rèn)為不正派,安排在政府的中樞近地,要求以忠直為務(wù)。今天我所說的,難道是為了私事嗎?不料陛下忽然用惑亂的事來責(zé)備我,這是陛下辜負(fù)了我,我不辜負(fù)陛下。”唐太宗默然不語。第二天,唐太宗告訴房玄齡說:“自古以來的帝王,能納諫的人實在太難了。從前周武王尚且不用伯夷、叔齊,周宣王是賢明的君主,杜伯還因無罪被殺,吾早晚都在好好學(xué)習(xí)前圣,恨不能仰望到古人。昨天責(zé)備彥博、王珪,我十分后悔這件事。你們不要因此而不進直言了。”
貞觀十三年,生病,不久去世,終年六十九歲。
【高中語文《王珪傳》原文及譯文】相關(guān)文章:
《宋史·史珪傳》閱讀答案及譯文03-26
《晉書王渾傳》原文賞析及譯文07-27
《南史·王僧虔傳》原文閱讀及譯文01-04
《明史王守仁傳》的原文及譯文解析03-22
高中語文《賀若弼傳》原文及譯文12-15
《魏書·王烈傳》文言文原文及譯文04-29
《明史王守仁傳》原文和譯文解析04-24
蘇武傳原文及譯文11-22
《華佗傳》原文及譯文06-14
高士傳原文及譯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