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非攻的原文和譯文
《入院竊李》為《墨子非攻》中的一篇短文。是墨子所作文章。本文指出侵略別的國家給人們帶來災難,是不道義的。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非攻的原文和譯文,歡迎閱讀!
原文
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是何故也?以虧人愈多。茍?zhí)澣擞啵洳蝗势澤酰镆婧瘛V寥肴藱趲∪笋R牛者,其不仁義又甚攘人犬豕雞豚。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zhí)澣擞啵洳蝗势澤酰镆婧瘛V翚⒉还既艘玻瑨L其衣裘、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廄取人馬牛。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zhí)澣擞啵洳蝗势澤跻樱镆婧瘛.敶颂煜轮樱灾侵^之不義。今至大為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
殺一人,謂之不義,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說往,殺十人,十重不義,必有十死罪矣;殺百人,百重不義,必有百死罪矣。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為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情不知其不義也,故書其言以遺后世;若知其不義也,夫奚說書其不義以遺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見黑曰黑,我見黑曰白,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白黑之辯矣;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甘,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甘苦之辯矣。今小為非,則知而非之;大為非,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辯義與不義之亂也。
譯文:
現(xiàn)在有一個人,進人家果園,偷人家桃李,大家聽到就譴責他,上面執(zhí)政的人捉獲就懲罰他。這為什么呢?因為他損人利己。至于偷人家雞犬大豬小豬的,比進人家果園偷桃李更不義。這是什么原故呢?因為他損人更多。如果損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進人家牲口棚,牽走人家馬牛的,這比偷人家雞犬大豬小豬更不義。這是什么原故呢?因為他損人更多。如果損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殺無辜的人,剝下人家的衣服皮襖,拿走戈劍,這比進人家牲口棚牽走馬牛又更不義。這是什么原故呢?因為他損人更嚴重。如果損人越嚴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現(xiàn)今天下君子,都知道這些事,說它們不義。今天最不義的事,是進攻別國,卻不知道譴責,反而稱贊它,說它是義。這能說知道義與不義的分別嗎?
殺一個人,說它不義,一定構成一個死罪了。如果照這個說法類推下去,殺十個人,十倍不義,必定構成十個死罪了;殺一百個人,一百倍不義,必定構成一百個死罪了。今天最不義的事,是進攻別國,卻不知道反對,反而稱贊它,說它義。這是確實不知道進攻別國是不義的,所以把稱贊的話記載下來傳給后世。如果知道它是不義的,那還有什么理由記載不義的事傳給后世呢?
現(xiàn)在有人在這里,見一點黑說是黑,見一片黑卻說是白,那么一定以為這人是不知辯別黑白的了。嘗一點苦說苦,嘗多了苦卻說是甜,那么一定以為這個人是不知辯別苦甜的了。今天干小的壞事,能夠知道而且譴責它;干大的壞事,攻打別國,就不知道譴責,反而稱贊它,說它義;這能說知道辨別義與不義嗎?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義與不義是多么混亂啊。
文章主旨
不義之戰(zhàn)是人類的一個可怕的夢魘。這使我們更加懷想墨子這位大力宣揚“非攻”的思想家。非攻,即反對進攻的戰(zhàn)爭,與一般的非戰(zhàn)是有所區(qū)別的。墨子對于防御性的戰(zhàn)爭則不僅不反對,而且竭力支持,《公輸》就反映了這種思想。墨子“愛人如己”的思想核心就是我們所說的“兼愛”,即:平等地愛一切。由于墨子主張兼愛,這就必然導致他的“非攻”思想。他反對一切弱肉強食的兼并戰(zhàn)爭,他阻止大國攻打小國來實施“兼愛、非攻”的主張。和平,眾之所求。先秦諸子對于和平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主要的就是關于仁與義的爭論。這是殘酷的環(huán)境使然。當其時,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憤于世事而無奈,騎牛出函谷而不還;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著述春秋,希望以此勸世,但是聞說祥瑞麒麟被獵獲,對世事極度失望,擲筆絕書。孟子是孔子理念的繼承者,也是“義”的創(chuàng)建者。孟子說:“春秋無義戰(zhàn)。”
墨子在這篇里采用類推手法,從顯而易見的事情說起,由淺入深,論證攻國是最大的不和道義的行為,并指出天下的君子只知反對小的不和道義的行為,卻不知反對,甚至贊譽大的不和道義的行為。如從偷桃竊李,到偷盜雞鴨豬狗;知道偷竊馬牛;直到殺人搶劫他的衣物武器。天下的君子都認為是不道義的,然而到侵略別的國家給人們帶來災難,卻的知道反對,說這是符合道義的。這樣用類推法來反對戰(zhàn)爭,是深入淺出的。
無論是“仁”或“義”,都是從建立社會秩序的角度來說的。社會秩序的實質是社會各利益群體相互間的一種妥協(xié)。問題是,戰(zhàn)國期間的諸侯們并非孟子的性“善”者,而是荀子的性“惡”者,于是就有了“十年十一戰(zhàn),民不堪命”的戰(zhàn)爭,他們是用戰(zhàn)爭的方式來進行關于建立社會秩序的討論。而墨子是作為人民的代言人參與關于社會秩序的討論。《非攻》篇就是墨子的討伐不義戰(zhàn)爭的檄文。這篇檄文對非正義戰(zhàn)爭的批判可謂入木三分。文章主旨的表現(xiàn)并不是開門見山的,而是作了層層鋪墊的。先是說情節(jié)極其輕微的竊人桃李,次說情節(jié)不太嚴重的雞鳴狗盜,又說情節(jié)較為嚴重的取人牛馬,再說情節(jié)相當嚴重的殺人越貨,情節(jié)是越來越嚴重,不義的程度也越來越深。這些行為的確應當受到不同程度的懲罰。但是上述四種行為即使再嚴重,也不會比“伏尸百萬,流血漂櫓”的侵人之國嚴重吧。按照常理,侵人之國應當是罪大惡極,其罪行應該是罄竹難書,擢發(fā)難數,但卻贏得一片頌揚之聲,何等滑稽!何等可笑!何等可憎!何等可恨!性質相同只是輕重不同的行為,導致的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相形之下,不就更能看出君子的邏輯是混帳邏輯嗎?鮮明的對比使得文章的主旨就更加突出了。
寫作特色
墨子極善論辨,他的論辯邏輯嚴密,善于用具體事例進行說理,在說理散文史上,在《小取》篇中墨子曾專門闡述了論辯方法:即“辟”,指譬喻,通過邏輯思維而提出;“侔”,指類比,將同一性質或同一道理的內容列在一起,由淺入深進行推論;“援”,指援例,舉例證明自己的論點;“推”,指推論,從已知推未知。這四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形成了《墨子》散文較強的邏輯性。《非攻》就充分體現(xiàn)了墨子文章這種善辨而富于邏輯性的特點。全篇論證攻伐別國的行徑大為不義,以及對這種不義行徑的贊譽之荒謬。這樣一個大問題,墨子論證起來輕松自如,他就近取譬,層層類推,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先舉日常生活中是非顯而易見的一些事例,以引出一個判斷標準,然后再根據這個標準論證攻國為什么不義,贊譽攻國為什么荒謬。整個論證,論點鮮明、推理嚴密。富有說服力。
文章質樸,較少文采,但邏輯性很強,善于運用具體的事例進行說理,從具體問題的爭論進而為概括性的辯難,這是說理文的一大進展。本文層層推演,由小及大,以此例彼。例如說:“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以下再從攘人犬豕雞豚說到攻國,都是虧人自利的事。既是說理,譬喻,遂語言質而不華,卻極為明白易懂。本文就是這樣運用了類推手法和比喻論證的方式來說明“非攻”這一觀點的。
作者
墨子(前468 -前376),名翟(dí),春秋末戰(zhàn)國初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一說魯國(今山東滕州)人,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墨子創(chuàng)立墨家學說,并有《墨子》一書傳世。
《墨子》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記載墨子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稱作墨辯或墨經,著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還包含許多自然科學的內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在邏輯史上被稱為后期墨家邏輯或墨辯邏輯(古代世界三大邏輯體系之一,另兩個為古希臘的邏輯體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學);其中還包含許多自然科學的內容,特別是天文學、幾何光學和靜力學。
【非攻的原文和譯文】相關文章:
《非攻》文言文原文和譯文10-05
謀攻的原文及譯文03-21
非攻的原文及翻譯05-08
花非花原文、譯文、賞析04-27
《勸學》原文和譯文04-25
《秋水》原文和譯文11-17
《人琴俱亡》原文和譯文10-17
師說原文和譯文06-12
《愛蓮說》原文和譯文02-02
鸚鵡滅火原文和譯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