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有寄翻譯賞析
《如夢令·有寄》作者為宋朝詩人蘇軾。其古詩全文如下:
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別后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
【前言】
《如夢令·有寄》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這是一首寄人詞,但通首詞都是請朋友代向東坡傳語。首句統(tǒng)領全篇,以下皆為傳語內(nèi)容。“人在”句于輕描淡寫中蘊含向往田園的深意。“別后”兩句是對自己走后,東坡冷清景象的揣度,隱含對東坡的眷念。末三句表明自己將歸耕東坡的心愿。這首詞表現(xiàn)了詞人對黃州生活的深情回憶和無限神往,寫得清新明快,語調親切,真摯動人。
【注釋】
⑴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五代時后唐莊宗李存勗創(chuàng)作。《清真集》入“中呂調”。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
⑵東坡:指貶謫黃州時的舊居以及鄰人。
⑶玉堂:指翰林苑。《漢書·李尋傳》何焯注:“漢時待詔于玉堂殿,唐時待詔于翰林苑。至宋以后,翰林遂蒙玉堂之號。”
⑷別后:指蘇軾于元豐七年(1084)四月離開黃州。
⑸壓:覆蓋。小橋:指黃州東坡雪堂正南的小橋。
⑹一犁:形容春雨的深度。
【翻譯】
請代我,向東坡舊鄰問候,就說我,羈絆在玉堂深處。問東坡:自從我走以后,又有誰來過?是否雪壓小橋,這斷了來路?我將歸去啊,我將歸去,徜徉東坡,沐浴催耕的春雨。
【賞析】
首二句“為向東坡傳語,人玉堂深處”,以明快的`語言,交待他“玉堂(翰林院)深處”,向黃州東坡表達思念之情,引起下文。這兩句的語氣,十分親切。蘇軾心目中,黃州東坡,儼然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所以思念之意才如此殷切。
次二句“別后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是“傳語”的內(nèi)容,是蘇軾對別后黃州東坡的冷清荒涼景象的揣想。先設一問以避免平直。有此一問,便曳生姿,并能引出下文。“雪壓小橋無路”,仍承上句帶有問意,似乎是說:別后有沒有人來?是雪壓住了小橋,路不通嗎?以景語曲折表達之,既富于形象性,委婉深曲。是與否之間,都表現(xiàn)了對別后黃州東坡的無限關心。
末三句“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緊承上意,亦是“傳語”的內(nèi)容,表達歸耕東坡的意愿。“歸去,歸去”,直抒胸臆,是愿望,是決定,是決心。“江上一犁春雨”,是說春雨喜降,撬犁地春耕,補充要急于“歸去”的理由,說明“歸去”的打算。“一犁春雨”四字,使人自然地想起他所作《江城子》詞“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的意境。“一犁春雨”四個字更是“皆曲盡形容之妙”,妙就妙捕捉住了雨后春耕的特殊景象,情感輕快。
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蘇軾頗多氣勢磅礴之作;但他一生中也有很多淡雅清秀的詞作,顯示了東坡創(chuàng)作風格的多樣性。這首《如夢令》便代表了蘇軾創(chuàng)作清淡的一面,詞中不設奇險之語,清新淡雅而自然。
【如夢令有寄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如夢令·有寄》譯文及賞析01-02
如夢令·有寄原文及賞析10-15
如夢令原文翻譯及賞析01-28
李清照《如夢令》的翻譯及賞析08-02
李清照的《如夢令》翻譯及賞析01-24
李清照《如夢令》翻譯及賞析10-17
如夢令李清照翻譯及賞析11-20
寄宇文判官翻譯及賞析05-20
寄人原文、翻譯及賞析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