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下賢原文及賞析
原文:
沈下賢
[唐代]杜牧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徑苔蕪不可尋。
一夕小敷山下夢,水如環(huán)佩月如襟。
譯文
沈下賢所唱的詩,誰能夠和得上?他舊居已是雜草滿路青苔遍地形跡難尋了。
我在他家鄉(xiāng)小敷山下一夜的夢境里,聽到溪水如佩環(huán)琤琮,看到月光如同他襟懷高潔。
注釋
沈下賢:沈亞之(781~832),字下賢,吳興(今浙江吳興縣)人。元和間進士,官至殿中侍御史,后貶為南康尉。是著名文學家,工詩善文,尤長于傳奇小說。
斯人:這人,指沈下賢。清唱:指作詩。和:指和詩。
草徑:雜草叢生的小路。苔蕪:青苔遍地。不可尋:找不到,指沈下賢舊居遺跡。
小敷山:又叫福山,在湖州烏程縣西南二十里,是沈下賢舊居所在地。
水如環(huán)佩:形容小敷山下河水之聲如同婦女所飾環(huán)佩一樣琤琮作響。月如襟:指月光清明如同沈下賢的襟懷一樣高潔。
賞析:
首句“斯人清唱何人和”,以空靈夭矯之筆詠嘆而起。句中用一“清”字,使此詩意境的清迥拔俗與文辭的清新秀朗一齊寫出。全句亦贊亦嘆,既盛贊沈下賢詩歌的格清調逸,舉世無與比肩;又深慨其不為流俗所重,并世難覓同調。
沈下賢一生沉淪下僚,落拓不遇。其生平事跡,早就不為人知。當杜牧來到沈下賢家鄉(xiāng)吳興的時候,其舊日的遺跡已不復存留。“草徑苔蕪不可尋”,這位“吳興才人”的舊居早已青苔遍地,雜草滿徑,淹沒在一片荒涼之中了。生前既如此落寞,身后又如此凄清,這實在是才士最大的悲哀,也是社會對他們最大的冷落。“清唱”既無人和,遺跡又不可尋,詩人的憑吊悲慨之意,景仰同情之感,充分地表達出來。
三、四兩句,就從“不可尋”進一步引發(fā)出“一夕小敷山下夢”來。舊居遺跡雖“草徑苔蕪不可尋”,但詩人的懷想追慕之情卻悠悠不盡,難以抑止,于是便引出“夢尋”來:“一夕小敷山下夢,水如環(huán)佩月如襟。”詩人的夢魂竟在一天晚上來到了小敷山下,在夢境中浮現(xiàn)的,只有鳴聲琤琮的一脈清流和潔白澄明的一彎素月。這夢境清寥高潔,極富象征色彩。“水如環(huán)佩”,是從聲音上設喻,柳宗元《小石潭記》:“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月下聞水之清音,可以想見其清瑩澄澈。“月如襟”,是從顏色上設喻,足見月色的清明皎潔。這清流與明月,似乎是這位前輩才人修潔的衣飾,宛見其清寥的身影;又象是他那清麗文采和清迥詩境的外化,宛聞其高唱的清音孤韻;更象是他那高潔襟懷品格的象征,宛見其孤高寂寞的詩魂。“襟”,古代指衣的交領,引申為襟懷。杜牧《題池州弄水亭》詩云:“光潔疑可攬,欲以襟懷貯。”光潔的水色可攬以貯懷,如水的月光自然也可作為高潔襟懷的象征。所以,這“月如襟”,既是形況月色皎潔如襟,又是象征襟懷皎潔如月。這樣地回環(huán)設喻,彼此相映,融比興、象征為一體,在藝術上是一種創(chuàng)造。李賀的《蘇小小墓》詩,借“草如茵,松如蓋,風為裳,水為佩”的想象,畫出了一個美麗深情的芳魂,杜牧的.這句詩,則畫出了一個高潔的詩魂。如果說前者更多地注重形象的描繪,那么后者則更多地側重于意境與神韻,對象不同,筆意也就有別。
這是交織著深情仰慕和深沉悲慨的追思憑吊之作。它表現(xiàn)了沈下賢的生前寂寞、身后凄清的境遇,也表現(xiàn)了他的詩格與人格。但通篇不涉及沈下賢的生平行事,也不作任何具體的評贊,而是借助于詠嘆、想象、幻夢和比興象征,構成空靈蘊藉的詩境,通過這種境界,想象出沈下賢的高標逸韻。全篇集中筆墨反復渲染一個“清”字:從“清唱何人和”的寂寞到“草徑苔蕪”的凄清,到“水如環(huán)佩月如襟”的清寥夢境,一意貫串,筆無旁鶩。把避實就虛和集中渲染結合起來,顯得虛而傳神。
【沈下賢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杜牧《沈下賢》賞析09-03
杜牧《沈下賢》全詩賞析12-28
杜牧《沈下賢》鑒賞答案10-31
《沈下賢》杜牧唐詩鑒賞10-31
《東郊》原文及賞析01-18
歲暮原文及賞析01-14
座右銘原文及賞析08-16
還原文及賞析01-19
月夜原文及賞析01-18
木瓜原文及賞析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