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oingaieng.cn-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国产一级A毛久久久久一级A看免费视频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

    時間:2022-07-31 01:16:50 古籍 我要投稿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1

      原文:

      江上

      宋代: 王安石

      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譯文:

      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

      江上秋風陣陣,水波蕩漾連綿,江岸上的紅花也脫下紅妝,漸漸凋謝。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離別之情讓遠去的笛聲吹送,驀然發(fā)現(xiàn)船只已到亂山的東面,再不見分別的渡口。

      注釋:

      江水漾(yàng)西風,江花脫晚紅。

      漾:吹過。脫:脫下。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被:讓。橫笛:橫吹的笛子,這里指笛聲。

      賞析:

      這首詩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扣住“秋天”這特定的節(jié)令特點,描繪江上的秋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達出作者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此詩一、二句兩寫景,其目的并不在要再現(xiàn)什么秋聲秋色,而是旨在以比興手法,用景襯情:獵獵的西風帶來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緒,綿綿的江水長流不息,讓人頓時產(chǎn)生感觸,晚開的花兒飄落,正所謂落紅無數(shù),也讓人郁郁寡歡。這些景物,都帶上了濃濃的感情色彩,使人愁腸百結。

      三、四兩句,則題旨非常鮮明地凸現(xiàn)出來:“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特定的季節(jié)、特定的景物,觸動了詩人的離情別緒:是自己遠離故鄉(xiāng)、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或者是親人在外飄泊、時世動亂,勾起了眷懷之戀。整首詩,景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深雋的詩韻詩味。

      對于離情讓橫笛吹送的問題,古文學者劉逸生先生有這樣詳盡的解釋:詩人剛和親人分手,坐上向遠方而去的船,看著江上的風光,秋意甚濃,也使?jié)M懷離情的詩人更添傷感,忽地不知何處傳來笛聲,嗚嗚咽咽的,聽的更是心情沉重,而笛聲一直沒停,讓詩人更感折磨,不過,驀然抬頭,原來船已轉到亂山的東邊,適才與親人分別的渡口,都已望不到了。這是一種奇特的`化虛為實的手法。

      江水浩淼無邊,江畔紅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風勁吹,水面則起波浪,蕩漾連綿,江花也漸次凋謝,脫下了紅妝,那岸邊或水上的小舟傳來橫笛聲,也就使景色帶上了濃濃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緒。江水江花、西風橫笛,這些特有時令的特定景物,就構成了一幅色彩濃烈的“江上秋意圖”,具有鮮明的特色。

      詩到宋代,很講究煉字煉句。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泊船瓜洲》)是個著名的例子。從這首詩看,也是如此。因笛聲而引起離情,李白就寫過他的《春夜洛城聞笛》說:“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仿佛是隨口而成,自然明暢;但王安石就不愿追隨這種風格,他一定要把“離情”寫成是一種“異化之物”,是能夠讓風吹著走的。這正是注意了鍛煉,讓句子顯出不尋常的曲拆。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2

      《江上》詩歌原文

      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江上》詩歌翻譯

      江面上吹過一陣秋風,

      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紛紛飄落。

      離別之情給遠去的笛聲吹送,

      并隨秋風吹到亂山的東面。

      《江上》詩歌賞析

      這首詩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扣住“秋天”這特定的節(jié)令特點,描繪江上的秋色,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江水浩淼無邊,江畔紅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風勁吹,水面則起波浪,蕩漾連綿,江花也漸次凋謝,脫下了紅妝,那岸邊或水上的小舟傳來橫笛聲,也就使景色帶上了濃濃的秋意,勾起人的思緒。江水江花、西風橫笛,這些特有時令的特定景物,就構成了一幅色彩濃烈的“江上秋意圖”,具有鮮明的特色。

      此詩一、二句兩寫景,其目的并不在要給讀者再現(xiàn)什么秋聲秋色,而是旨在以比興手法,用景襯情:獵獵的西風帶來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緒,綿綿的江水長流不息,讓人頓時產(chǎn)生感觸,晚開的花兒飄落,正所謂落紅無數(shù),也讓人郁郁寡歡。這些景物,都帶上了濃濃的感情色彩,使人愁腸百結。而三、四兩句,則題旨非常鮮明地凸現(xiàn)出來:“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特定的季節(jié)、特定的景物,觸動了詩人的離情別緒:是自己遠離故鄉(xiāng)、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還是親人在外飄泊、時世動亂,勾起了眷懷之戀?整首詩,景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給人深雋的詩韻詩味。

      對于離情讓橫笛吹送的問題,劉逸生先生有這樣詳盡的解釋:詩人剛和親人分手,坐上向遠方而去的船,看著江上的'風光,秋意甚濃,也使?jié)M懷離情的詩人更添傷感,忽地不知何處傳來笛聲,嗚嗚咽咽的,聽的更是心情沉重,而笛聲一直沒停,讓詩人更感折磨,不過,驀然抬頭,原來船已轉到亂山的東邊,適才與親人分別的渡口,都已望不到了! 這是一種奇特的化虛為實的手法。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3

      江上

      吳頭楚尾路如何?煙雨秋深暗自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翻譯

      吳頭楚尾之地的路是坎坷還是順坦?在細雨之中慢慢進了深秋,秋天的江水暗自起伏。

      晚上趁著寒冷的潮水渡過江去,眼中盡是黃葉,耳邊盡是雁嘶。

      注釋

      吳頭楚尾:今江西北部,此地春秋時是吳楚兩國交界的地方。

      煙雨:蒙蒙細雨。

      寒潮:寒冷的潮水。

      賞析

      此詩描寫了深秋時節(jié),江上白波涌起,而煙雨飄飄,天色陰暗,江上頓時給人沉沉的感覺。那滾滾的江水挾著深秋的寒氣,風寒水冷,吳楚一帶,秋意盎然。而兩岸山巒經(jīng)秋意的感染,樹葉也被秋霜染成金黃,那金黃的'葉子隨風飄起,零落在秋山之坡,飄忽在秋水之上。樹林里、天空中,一行行大雁南歸,時起的雁聲縈繞在天宇之間,縈繞在人們心頭。詩人從不同的角度描繪景物:空中,雁鳴陣陣,江上,白波涌起,四面,煙雨迷蒙,地上,落葉蕭蕭,多層面的渲染,秋的韻味就顯得濃濃的足足的,產(chǎn)生了強烈的藝術氛圍和效果。此詩一、二兩句,就給人開闊遼遠之感:吳頭楚尾,是春秋時吳楚兩國交界的地方,在今江西省北部,那里,地域遼闊,山水相接,煙雨迷茫,江濤奔涌,此境此景,詩人非常激賞,足現(xiàn)其心胸之開闊,意境之開朗。三、四兩句,既交待了渡江的時間、環(huán)境,更隨意點染,勾勒出一幅由寒潮、山林、大雁、黃葉構成的秋江圖,簡潔洗煉,蘊藉含蓄。而秋江晚渡的意境,清爽脫俗,超然典雅,長髯白衫的先覺圣明凌虛于浩淼煙波之上,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4

      江上漁者 宋朝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江上漁者》譯文

      江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只喜愛味道鮮美的鱸魚。

      你看那一葉小小漁船,時隱時現(xiàn)在滔滔風浪里。

      《江上漁者》注釋

      漁者:捕魚的人。

      但:只

      愛:喜歡

      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味道鮮美的魚。生長快,體大味美。

      君:你。

      一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出沒:若隱若現(xiàn)。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風波:波浪。

      《江上漁者》賞析

      這首的`小詩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入嘗味道鮮美的鱸魚,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人搏斗的危境與艱辛。全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捉民生疾苦的注意,體現(xiàn)了詩人捉勞動人民的同情。

      首句說江岸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熱鬧。自然引出第二句。原來人們往來江上的目的是“但愛鱸魚美”。但愛,即只愛。鱸魚體扁狹,頭大鱗細,味道鮮美。人們擁到江上,是為了先得為快。但是卻無人知道鱸魚捕捉不易,無人體察過捕魚者的艱辛。世人只愛鱸魚的鮮美,卻不憐惜打魚人的辛苦,這是世道之不公平。

      后兩句將人們的視線引向水面,向讀者展示了以下一番景象:起伏的波人中,一只小船,船上的漁夫正在捕魚,那小小的漁船在波人中飄搖顛簸,忽隱忽現(xiàn),一會兒露出水面,一會兒又被風人隱沒。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啊,你們只知道喜歡鱸魚味道鮮美,可以一飽口福,你看那像一片樹葉的小船,在風人里捕魚多艱難多危險哪!鱸魚雖味美,捕捉卻艱辛表達出詩人捉漁人疾苦的同情,深含捉“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規(guī)勸。“江上”和“風波”兩種環(huán)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tài)、“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tài)強烈捉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

      表現(xiàn)手法上,該詩無華麗詞藻,無艱字僻典,無斧跡鑿痕,以平常的語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達不平常的思想、情感,產(chǎn)生不平常的藝術效果。

      《江上漁者》創(chuàng)作背景

      本詩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范仲淹是江蘇吳縣人,生長在松江邊上,對這一情況,知之甚深。他在飲酒品魚、觀賞風景的時候,看到風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聯(lián)想到漁民打魚的艱辛和危險,情動而辭發(fā),創(chuàng)作出言淺意深的《江上漁者》。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5

      原文: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氣。

      清晏皖公山,巉絕稱人意。

      獨游滄江上,終日淡無味。

      但愛茲嶺高,何由討靈異。

      默然遙相許,欲往心莫遂。

      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

      注釋:

      ①《唐書·地理志》,舒州潛山縣有皖山。《太平御覽》:《漢書·地理志》曰:皖山在灊山,與天柱峰相連,其山三峰鼎峙,疊嶂重巒,拒云概日,登陟無由。《山經(jīng)》曰:皖山東面有激水,冬夏懸流,狀如瀑布,下有九泉井,有一石床,可容百人。其井莫知深淺,若天時亢旱,殺一犬投其中,即降雷雨,犬亦流出。《方輿勝覽》:皖山在安慶府淮寧縣西十里,皖伯始封之地。《江南通志》:皖山,一名皖公山,在安慶府潛山縣,與潛山天柱山相連,三峰鼎峙,為長、淮之捍蔽。空青積翠,萬仞如翔,仰摩層霄,俯瞰廣野,瑰奇秀麗,不可名狀。上有天池峰,峰上有試心橋、天印石。甕巖狀如甕,人不可到。有石樓峰,勢若樓觀。

      ②揚雄《校獵賦》:于是天清日晏,顏師古注:晏,無云也。陸游《入蜀記》:北望,正見皖山。

      ③太白《江上望皖公山》詩:“巉絕稱人意。”“巉絕”二字,不刊之妙也。

      ④《老子》:“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⑤甄鸞《笑道論》:《神仙金液經(jīng)》云,金液還丹,太上所服而神。今燒水銀,還復為丹,服之得仙,白日升天,求仙不得此道,徒自苦耳。

      翻譯:

      奇特的山峰,奇特的云,相映成趣,滿山的秀木郁郁蔥蔥,秀色無邊。

      清爽無云的皖公山,巉峻陡峭的山嶺,特別中我心意!

      獨自一人在滄江上游玩,整天都提不起興趣。

      但是由于鐘愛此山,如何才有求取仙法的途徑?

      皖公山,我已經(jīng)對你傾心,但是,還不是流我在這里的時候。我們簽個約定:

      等我丹藥煉成,我將在此地歸隱,陪你,永遠陪你!

      賞析:

      此詩當作于安史之亂以前,李白離開長安以后曾經(jīng)一度迷戀于煉丹。

      此詩一路平平道來,好像和老朋友嘮嗑一樣,情緒也是一波三折,味道濃郁。一開篇既是兩好句:“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氣。”可以看出李白真的很喜歡此地。

      “巉絕稱人意”這句曾經(jīng)被親臨此地的.陸游倍加贊賞,認為是絕佳的詩句。“默然遙相許”,更是把李白喜愛此地的心情表露無遺。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6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宋代·范仲淹《江上漁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江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只喜愛味道鮮美的鱸魚。

      你看那一葉小小漁船,時隱時現(xiàn)在滔滔風浪里。

      注釋

      漁者:捕魚的人。

      但:只

      愛:喜歡

      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 味道鮮美的魚。 生長快,體大味美。

      君:你。

      一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出沒:若隱若現(xiàn)。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風波:波浪。

      賞析

      這首的小詩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品嘗味道鮮美的鱸魚,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斗的危境與艱辛。全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體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首句說江岸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熱鬧。自然引出第二句。原來人們往來江上的目的是“但愛鱸魚美”。但愛,即只愛。鱸魚體扁狹,頭大鱗細,味道鮮美。人們擁到江上,是為了先得為快。但是卻無人知道鱸魚捕捉不易,無人體察過捕魚者的艱辛。世人只愛鱸魚的鮮美,卻不憐惜打魚人的辛苦,這是世道之不公平。

      后兩句將人們的視線引向水面,向讀者展示了以下一番景象:起伏的波浪中,一只小船,船上的漁夫正在捕魚,那小小的漁船在波浪中飄搖顛簸,忽隱忽現(xiàn),一會兒露出水面,一會兒又被風浪隱沒。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啊,你們只知道喜歡鱸魚味道鮮美,可以一飽口福,你看那像一片樹葉的小船,在風浪里捕魚多艱難多危險哪!鱸魚雖味美,捕捉卻艱辛表達出詩人對漁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對“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規(guī)勸。“江上”和“風波”兩種環(huán)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tài)、“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tài)強烈對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

      表現(xiàn)手法上,該詩無華麗詞藻,無艱字僻典,無斧跡鑿痕,以平常的語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達不平常的思想、情感,產(chǎn)生不平常的藝術效果。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7

      原文:

      江上阻風

      清代:宋琬

      睡起無聊倚舵樓,瞿塘西望路悠悠。

      長江巨浪征人淚,一夜西風共白頭。

      譯文:

      睡起無聊倚舵樓,瞿塘西望路悠悠。

      睡醒起身心緒無聊,閑倚著舵樓,西望瞿塘水路悠悠,前程未可酬。

      長江巨浪征人淚,一夜西風共白頭。

      風險浪驚船阻江上,客思灑清淚,一夜西風吹白浪頭,愁白游子頭。

      注釋:

      睡起無聊倚舵(duò)樓,瞿(qú)塘西望路悠悠。

      瞿塘:亦作“瞿唐峽”,為長江三峽之首,也稱夔峽。

      長江巨浪征人淚,一夜西風共白頭。

      賞析:

      清康熙十一年(1672),宋琬“投牒自訟,冤始盡白”,冤情得以昭雪,年近花甲的宋琬再次被清廷起用,授與四川按察使。本詩即寫于赴任途中。

      “睡起無聊倚舵樓,瞿塘西望路悠悠。”前兩句直抒胸臆,“無聊”直接點明此時的心情,“倚舵樓”是他此時精神無所寄托的真實寫照。舟行瞿塘峽,風大浪猛,水流湍急,詩人被阻停留于此,百無聊賴的以昏睡來消磨時光,睡醒之后更加無聊,于是倚靠在舵樓上眺望:瞿塘峽山勢險要,壁立如削;波濤洶涌,奔騰呼嘯,令人驚心動魄;遙遙西望,漫漫長路,不知何處是盡頭!詩人一語雙關表面寫瞿塘峽的險要景觀,實際是指自己的仕宦之路的險惡漫長:自己無故被人誣告下獄,而今再次踏上仕途,詩人不禁一陣驚懼惶恐。

      “長江巨浪征人淚,一夜西風共白頭。”這兩句運用了比喻、夸張、擬人的修辭手法。第三句以巨浪比喻征人淚,同時妙用夸張;第四句以浪花比喻白發(fā),把長江擬人化,手法新奇!

      詩人遠離家鄉(xiāng),想到家中的妻兒,不禁潸然淚下,淚水滴落江中,化作滾滾的滔天巨浪咆哮著、怒吼著似乎發(fā)泄著心中的怨憤。一夜西風,流更急,浪更大,仿佛長江也被風浪所阻。江水翻騰,浪花雪白;詩人佇立風中,白發(fā)飄飄,觸景傷情,心有戚戚:故園之思,羈旅之愁,仕途之苦......,種種復雜的情感“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詩人的身心與長江融為一體,我即江水,江水即我,詩人的愁苦也融入了江中,朵朵浪花不正是滿江的`白發(fā)嗎!

      本詩用語奇麗,比喻清新,委婉含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路悠悠、征人淚、巨浪、西風、白頭這些意象渲染了凄清悲涼的氣氛,抒發(fā)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和對官場生活的厭倦之情,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在高壓統(tǒng)治之下驚懼惶恐、憤懣悲涼的思想感情。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8

      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譯文

      江上秋風陣陣,水波蕩漾連綿,江岸上的紅花也脫下紅妝,漸漸凋謝。

      離別之情讓遠去的笛聲吹送,驀然發(fā)現(xiàn)船只已到亂山的東面,再不見分別的渡口。

      注釋

      漾:吹過。

      脫:脫下。

      被:讓。

      橫笛:橫吹的笛子,這里指笛聲。

      賞析

      這首詩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扣住“秋天”這特定的節(jié)令特點,描繪江上的秋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達出作者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此詩一、二句兩寫景,其目的'并不在要再現(xiàn)什么秋聲秋色,而是旨在以比興手法,用景襯情:獵獵的西風帶來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緒,綿綿的江水長流不息,讓人頓時產(chǎn)生感觸,晚開的花兒飄落,正所謂落紅無數(shù),也讓人郁郁寡歡。這些景物,都帶上了濃濃的感情色彩,使人愁腸百結。

      三、四兩句,則題旨非常鮮明地凸現(xiàn)出來:“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特定的季節(jié)、特定的景物,觸動了詩人的離情別緒:是自己遠離故鄉(xiāng)、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或者是親人在外飄泊、時世動亂,勾起了眷懷之戀。整首詩,景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深雋的詩韻詩味。

      對于離情讓橫笛吹送的問題,古文學者劉逸生先生有這樣詳盡的解釋:詩人剛和親人分手,坐上向遠方而去的船,看著江上的風光,秋意甚濃,也使?jié)M懷離情的詩人更添傷感,忽地不知何處傳來笛聲,嗚嗚咽咽的,聽的更是心情沉重,而笛聲一直沒停,讓詩人更感折磨,不過,驀然抬頭,原來船已轉到亂山的東邊,適才與親人分別的渡口,都已望不到了。這是一種奇特的化虛為實的手法。

      江水浩淼無邊,江畔紅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風勁吹,水面則起波浪,蕩漾連綿,江花也漸次凋謝,脫下了紅妝,那岸邊或水上的小舟傳來橫笛聲,也就使景色帶上了濃濃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緒。江水江花、西風橫笛,這些特有時令的特定景物,就構成了一幅色彩濃烈的“江上秋意圖”,具有鮮明的特色。

      詩到宋代,很講究煉字煉句。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泊船瓜洲》)是個著名的例子。從這首詩看,也是如此。因笛聲而引起離情,李白就寫過他的《春夜洛城聞笛》說:“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仿佛是隨口而成,自然明暢;但王安石就不愿追隨這種風格,他一定要把“離情”寫成是一種“異化之物”,是能夠讓風吹著走的。這正是注意了鍛煉,讓句子顯出不尋常的曲拆。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安石變法失利后,辭去相位退居金陵后,一日游長江有感而作。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9

      江上(五言絕句) 宋朝 王安石

      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江上》譯文

      江上秋風陣陣,水波蕩漾連綿,江岸上的紅花也脫下紅妝,漸漸凋謝。

      離別之情讓遠去的.笛聲吹送,驀然發(fā)現(xiàn)船只已到亂山的東面,再不見分別的渡口。

      《江上》注釋

      漾:吹過。

      脫:脫下。

      被:讓。

      橫笛:橫吹的笛子,這里指笛聲。

      《江上》鑒賞

      這首詩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船景物,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扣住“作天”這特定船節(jié)令特點,描繪江上船作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達出作者對親人船思念之情。

      此詩一、二句兩寫景,其目船并不在要再現(xiàn)什么作聲作色,而是旨在以比興手情,用景襯情:獵獵船西風帶來作船消息,令人心生愁緒,綿綿船江水長流不息,讓人頓時產(chǎn)生感觸,晚開船花兒飄落,正所謂落紅無數(shù),也讓人郁郁寡歡。這些景物,都帶上了濃濃船感情色彩,使人愁腸百結。

      三、四兩句,則題旨非常鮮明地凸現(xiàn)出來:“離情被感笛,吹過亂山東。”特定船季節(jié)、特定船景物,觸動了詩人船離情別緒:是自己遠離故鄉(xiāng)、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或者是親人在外飄泊、時世動亂,勾起了眷懷之戀。整首詩,景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深雋船詩韻詩味。

      對于離情讓感笛吹送船問題,古文學者劉逸生先生有這樣詳盡船解釋:詩人剛和親人分手,坐上向遠方而去船船,看著江上船風光,作意甚濃,也使?jié)M懷離情船詩人更添傷感,忽地不知何處傳來笛聲,嗚嗚咽咽船,聽船更是心情沉重,而笛聲一直沒停,讓詩人更感折磨,不過,驀然抬頭,原來船已轉到亂山船東邊,適才與親人分別船渡口,都已望不到了。這是一種奇特船化虛為實船手情。

      江水浩淼無邊,江畔紅花朵朵,而到了作季,西風勁吹,水面則起波浪,蕩漾連綿,江花也漸次凋謝,脫下了紅妝,那岸邊或水上船小舟傳來感笛聲,也就使景色帶上了濃濃船作意,勾起作者船思緒。江水江花、西風感笛,這些特有時令船特定景物,就構成了一幅色彩濃烈船“江上作意圖”,具有鮮明船特色。

      詩到宋代,很講究煉字煉句。王安石船“春風又綠江南岸”(《泊船瓜洲》)是個著名船例子。從這首詩看,也是如此。因笛聲而引起離情,李白就寫過他船《春夜洛城聞笛》說:“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仿佛是隨口而成,自然明暢;但王安石就不愿追隨這種風格,他一定要把“離情”寫成是一種“異化之物”,是能夠讓風吹著走船。這正是注意了鍛煉,讓句子顯出不尋常船曲拆。

      《江上》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安石變法失利后,辭去相位退居金陵后,一日游長江有感而作。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10

      望江南·江上雪

      江上雪,獨立釣漁翁。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圖畫若為工。

      云水暮,歸去遠煙中。茅舍竹籬依小嶼,縮鳊圓鯽入輕籠。歡笑有兒童。

      賞析

      上片,寫老漁翁在冰天雪地中垂釣。首句化用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兩句。“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斗笠上只聽見雪彈子敲打的聲響,蓑衣上不時抖落堆積的雪花。“箬笠”“蓑衣”勾勒出釣翁雪天垂釣的外在形象,函面簡約,意境空靈。“冰散響”描寫輕細的聲音,襯托出環(huán)境的寂靜、釣翁的寧靜。釣翁“時振玉花空”的動作,襯托出釣翁的凝定。“但”字寫出了釣翁的心無旁騖。“圖畫若為工。”展現(xiàn)在眼前不是生活圖景,簡直就是一幅畫,極言其美感。

      下片寫漁家樂。天色已晚,漁翁消失在淡淡的云煙中。小島上的'竹籬茅舍就是漁翁的家,他釣滿一簍鳊魚和鯽魚歸家后,聽到的是一片兒童的歡笑。“云水暮,歸去遠煙中”渲染環(huán)境的高遠空曠,暗示釣翁生活的閑適自在;“茅舍竹籬依小嶼”,描寫釣翁生活的簡樸與環(huán)境的清幽;“縮鳊圓鯽人輕籠”流露出釣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歡笑有兒童”凸現(xiàn)了釣翁生活的溫馨和歡樂。

      古人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當不得志的李綱看到漁翁簡樸自在的生活時,他應該也想過“獨善其身”吧!但無論多難,他都沒有放棄,他一直在堅持,直到與這個世界決絕。柔美婀娜的柳絲固然給生活增添了詩意,但世上如果沒有堅挺的胡楊,這份詩意也將蕩然無存。李綱,就是那堅挺的胡楊,民族的脊梁。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11

      江上秋夜

      雨暗蒼江晚未晴,井梧翻葉動秋聲。

      樓頭夜半風吹斷,月在浮云淺處明。

      古詩簡介

      《江上秋夜》是宋代詩人道潛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前兩句寫景,通過“蒼江”“井梧”反襯出作者所處環(huán)境的幽靜。后兩句寫夜風乍息,月亮在薄云處露出一點光明,則顯示了詩人對前景的希冀與祈盼。這首詩構思精巧,層次分明,寫景真切細致。

      翻譯/譯文

      寫蒼江陰雨綿綿,時至傍晚仍未見晴,井邊的梧桐翻動著葉片,颯颯有聲。

      站在江樓上,風吹到半夜才停,烏云漸散,但未完全散去,透出朦朧月色。

      注釋

      ⑴井梧:井邊的梧桐。

      ⑵風吹斷:風停了。斷,止。

      創(chuàng)作背景

      宋人寫景,往往不滿足于總體印象的概括或靜態(tài)的勾勒,而是刻意追求深細地表現(xiàn)出時間推移過程中的自然景物的變化。這首七絕就是那個時代的文化產(chǎn)物。

      賞析/鑒賞

      這首七言絕句通過描寫蒼江從傍晚到夜半、天氣由陰雨轉晴的變化過程,烘托出江上秋夜由喧鬧漸入靜謐的氣氛,構成了清冷寒寂的意境。全詩四句四景,分別選擇最適宜的角度表現(xiàn)了陰雨、風起、風停及將晴時分的景色,雖一句一轉,卻合成一幅完整的畫面。

      首句寫陰雨籠罩中的蒼江到晚來還沒見晴,“暗”字氣象渾涵,下得精當,不但用濃墨繪出了天低云暗、秋水蒼茫的江景,而且使?jié)庵氐挠暌夂蜐u漸來臨的暗夜自然連成一氣,一句寫盡了白晝到傍晚的天色。這句是從大處落墨,第二句則是從細處著意。井邊的梧桐翻動著葉子,颯颯有聲,是風吹所致,此時倘若還是“梧桐更兼細雨”,便應是“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的另一番景象了。由梧葉翻卷的動靜辨別風聲,可見此時風還不大,始發(fā)于樹間,因此這細微的聲息暗示了風一起雨將停的變化,又是秋聲始動的征兆。第三句寫半夜里風聲才停時的情景,“吹”與“斷”說明風曾刮得很緊,從樓頭判別風聲,就不同于從桐葉上辨別風聲了,必定要有相當?shù)娘L力和呼呼的聲響才能聽出是“吹”還是“斷”。所以這一句中的“斷”字放在句斷之處,與上一句井梧翻葉相應,雖只是寫風的一起一止,卻概括了風聲由小到大,吹了半夜才停的全過程。這正是歐陽修所寫“初淅瀝而蕭颯,忽奔騰而澎湃,如波濤夜驚”(《秋聲賦》)的秋聲。這兩句全從江樓上的人的聽覺落筆,真切地寫出了秋聲來時江上暗夜中凄清的氣氛。這個“斷”字還承上啟下,帶出了最后一句精彩的描寫:風停之后,烏云漸漸散開,但尚未完全放晴,月亮已在云層的'淺淡之處透出了光明。作者準確地抓住了浮云將散而未散的這一瞬間,表現(xiàn)出月亮將要鉆出云層的動態(tài),烘托出半夜風雨之后天色初晴時那種特有的清新和寧靜的氣氛。“明”字在首句“暗”字的映襯下,成為全詩最耀眼的亮色,在結尾處預示出一片雨過天晴的明朗境界。

      這首詩純以寫景的真切細致取勝,但如果沒有作者對秋意的敏銳感受,便不容易準確地捕捉住每個特定時刻的景物特征,如果沒有精巧的構思和煉字,也不容易在一首短短的絕句中如此層次分明地展現(xiàn)出景色隨天色陰晴而轉換的過程,并形成渾成的意境。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12

      原文:

      眼兒媚·蕭蕭江上荻花秋

      宋代:賀鑄

      蕭蕭江上荻花秋,做弄許多愁。半竿落日,兩行新雁,一葉扁舟。

      惜分長怕君先去,直待醉時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頭。

      譯文:

      江上的荻花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就好像是故意捉弄給人平添許多愁思。那西沉的太陽,懨懨地在落下去,只剩半根竹竿那么高了;從天際飛來的兩行新雁,也愈飛愈遠,江上這一葉扁舟就要載著離人遠去。

      別離時我常常擔心你離我先去,只有一醉才能暫時解除心中的煩憂。今天晚上,我還能親眼看著你;到了明天,你的模樣就只能留存我的心里;到了后天啊,我只能緊蹙雙眉無盡的思念你。

      注釋:

      蕭蕭江上荻花秋,做弄許多愁。半竿落日,兩行新雁,一葉扁舟。

      蕭蕭:形容風聲。做弄:猶捉弄。

      惜分長怕君先去,直待醉時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頭。

      賞析:

      這是一首寫離情別緒的詞。上片以江邊送別所見的景物烘托別離時的愁緒。下片進一步分寫別前、別時,別后的`心理活動。這首詞沒有采用夸張的手法,基本上用白描,只四十八個字,便將別離的愁緒傾訴得相當充分,很有感染力。透過悲切凄清的愁緒,可以感受到送別人與遠行者之間深摯的感情。

      上片以江邊送別所見的景物烘托別離時的愁緒。餞行的酒席大約是設在江畔,只見江上蘆葦都已開滿了白花,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那無可奈何地隨風晃動的姿態(tài),蕭蕭瑟瑟的凄切聲響,好像是有意做弄出許多憂愁的樣子,給已經(jīng)愁腸百結的離人平添了許多愁思。抬眼望去,那西沉的太陽,懨懨地在落下去,只剩半根竹竿那么高了;那從天際飛來的兩行新雁,愈飛愈遠,飛往南方的老家去了;眼前停靠著的這一條船,就要載著詞人的朋友(也許是心上人)別去了。

      下片進一步分寫別前、別時,別后的心理活動。詞人說:我們之間的別離一直是我擔心的事情,我常常怕你離我先去。眼下,別離,無情地來臨了,在這即將分手的時刻,只有拼一醉才能暫時解除心中的煩憂。今天晚上,我的眼前還是一個活潑潑的你;到了明天,你的模樣就只能活在我的心里;到了后天啊,想你、念你而又看不見你、喊不應你,我只能緊蹙雙眉,忍受無休止的離愁的煎熬了,這怎能不教人心酸腸斷呢!

      這首詞沒有采用夸張的手法,基本上用白描,只四十八個字,便將別離的愁緒傾訴得相當充分,很有感染力。透過悲切凄清的愁緒,可以感受到送別人與遠行者之間深摯的感情。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13

      【原文賞析】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注解

      1、我家句:孟浩然家在襄陽,襄陽則當襄水之曲,故云。襄水:也叫襄河,漢水在

      襄樊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故云襄水曲。

      2、遙隔句:指鄉(xiāng)思遙隔云端。楚:襄陽古屬楚國。

      3、迷津句:《論語·微子》有記孔子命子路向長沮、桀溺問津,卻為兩人譏諷事。

      這里是慨嘆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津:渡口。

      4、平海:指水面平闊。古時間亦稱江為海。

      韻譯

      草木枯黃凋零了,陣陣鴻雁飛向南,北風呼嘯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鄉(xiāng)是那鹿行山,茅廬就在襄水灣,遙望遠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鄉(xiāng)眼淚已流盡,客旅生活多辛酸,孤帆遠方在天際,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問一問,迷路渡口在哪邊?暮色蒼茫無所見,只見江海水漫漫。

      評析

      這是一首懷鄉(xiāng)思歸的`抒情詩。以興開首,借鴻雁南飛,引起客居思歸之情。中間寫望見孤帆遠去,想到自己無法偕同的悵惘,最后寫欲歸不得的郁積。

      全詩情感是復雜的。詩人既羨慕田園生活,有意歸隱,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鴻圖。這種矛盾,就構成了詩的內容。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14

      水調歌頭·江上春山遠

      宋朝 葛長庚

      江上春山遠,山下暮云長。相留相送,時見雙燕語風檣。滿目飛花萬點,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腸。回雁峰前路,煙樹正蒼蒼。

      漏聲殘,燈焰短,馬蹄香。浮云飛絮,一身將影向瀟湘。多少風前月下,迤邐天涯海角,魂夢亦凄涼。又是春將暮,無語對斜陽。

      《水調歌頭·江上春山遠》譯文

      江上春日的青山遠隔,山下晚霞鋪滿天際。相留相送時只見滿眼都是繽紛的落英,驀然回首,故人已在千里之外,而孤零零的我只能整日里借酒來澆灌我的愁腸。回雁峰前的道路上,輕煙籠罩,草木蔥籠,一片蒼茫。

      天色將明,滴漏,聽起來分外清晰,眼前的燈焰在一寸寸地逐漸縮短,一夜未眠,隱隱又聞到了馬蹄上野花的余香。恍若那漂浮的云朵,飛舞的柳絮,我又將拖著孤獨疲憊的身子向瀟湘而去。這一生不知有多少風前月下的日子,是在漂泊流離、羈旅天涯中度過的,連夢境都是那樣的凄涼。又是暮春時節(jié),面對脈脈斜陽,我佇立無語。

      《水調歌頭·江上春山遠》注釋

      暮云:黃昏的云。

      沃:澆。

      回雁峰:在湖南衡陽市南,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峰勢如雁之回旋,故名。相傳雁飛至此不再南飛,遇春而回。

      瀟湘:瀟水和湘水,亦作湘江的別稱,在湖南省南部。

      迤邐:一路曲折行去。

      《水調歌頭·江上春山遠》賞析

      這首詞開頭的“江上春山遠,山下暮云長”二句,選用江、山、云這些巨幅背景入詞,同時用“遠”字、“長”字預示行人遼遠的去向,用“春”字、“暮”字勾勒出最叫人傷神的時令。因此,起首十字在點明“相留相送”之前,就已飽含了惜別的全部情緒。這首詞的開頭純用景語,由于一二句意境高遠,所以詞篇剛一開始就將離別的愁緒,渲染得分外的濃烈,接著就有“相留相送”一句,似乎感情的即將洶涌而出了。誰知剛說完了這四個字,作者卻突然打住,來了句“時見雙燕語風檣”。“相留相送”的心情如何?作者反而欲說還休,這種寫法既寫出情之切,難以表達,同時又使文勢跌宕,于一張一弛之中顯出了作者煉句謀篇的功夫。“雙燕語風檣”是借物寫人,從側面補敘“相留相送”中的情意。“滿目”以下三句分別將別時所見、分手遠去、別后獨處三個環(huán)節(jié)寫了出來。

      詞篇寫別離,但離別情緒卻沒有用一個字來正面點染,只用當時所見的江、山、云、雙燕、飛花烘托離人的辛酸,這在古人詩詞中已屬少見;至于將別去的速度寫得那么迅疾,近乎是疊用由言別到分手到孤單的一個個鏡頭,則無疑又是抒寫離人凄苦最有效的手段。用“千里”明提兩地遙遠的距離,用“沃”反襯愁腸回繞的痛楚,都極有分量。“回雁峰前路”是設想中的來日前程。回雁峰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相傳秋雁南飛,至此而返。但是作者到了那里,返得了還是返不了呢?“煙樹正蒼蒼”便暗示:那里渺茫難測,何從預料歸期!可知,前途中山、水正多,詞中獨寫“回雁峰”是有講究的。

      下半闋,作者用三個字的短句,選取漏、燈、馬三種事物表現(xiàn)行人單調的旅途生涯。其中,寫漏聲用“殘”,寫燈焰用“短”,是在暗示作者經(jīng)歷著一個不眠之夜。“馬蹄香”是用馬蹄尚有踏花余香,來說明主人公駐足不久。然而漏殘焰短,天亮在即,新的跋涉又將開始。“浮云飛絮,一身將影向瀟湘”寫的是未來的.旅程。詞用“浮云飛絮”比喻旅人,是古人詩文中較為常見的;而“一身將影”用上“將”字,把“形只影單”的意思予以翻新,就開始露出逋峭之勢;至“向瀟湘”三字雖只引入地名,但瀟湘為湘江的別稱,位置在衡山之,連系上半闋中“回雁峰前路”一句,將詞人心中的留連眷念之情刻畫了出來。

      “多少”以下三句寫“一身將影向瀟湘”時的情緒,其中“多少風前月下”即敘述自己的孤獨,又比照往日風前月下的幸福與團聚,在對比中寫盡思念,寫透凄切。“迤邐天涯海角”從回雁峰、瀟湘再往極遠推開,并從“多少風前月下”的美好回憶中驚醒,于是自然吐出了“魂夢亦凄涼”這一撕裂肝肺的呼聲。以“又是春將暮”結尾,既呼應“江上春山遠”,又挽住不盡的跋涉:“無語對斜陽”既呼應“山下暮云長”,又挽住無窮的凄涼。有了這兩句,就能總攬全篇大旨,使詞作首尾連貫,渾然一體。此外,結處出現(xiàn)“無語對斜陽”的人形象,將所有的情思全凝聚在他那深沉的眼神里,也極耐尋味。

      葛長庚有云游四方和道士生活的薰陶,因而他的作品清雋飄逸。這闋詞賦離愁,從“春山”、“暮云”以下,選用一連串最能叫人愁絕的景物,間用比興與直接抒寫之法,多方面渲染個人情緒,寫得愁腸百轉,深沉郁結。然而詞篇從“相留相送”寫起,一氣經(jīng)過回雁峰、瀟湘,直至天涯海角,又似江河流注,雖千回百轉,卻能一往直前。氣脈貫通,氣韻生動,實是詞中珍品。

      《水調歌頭·江上春山遠》創(chuàng)作背景

      葛長庚是個道土,常年四處游離,足跡遍布南宋山河,并且交友甚廣。這次遠去他鄉(xiāng),好友前來送別,彼此戀戀惜別,依依語語,再三地互相囑托。分別在即,有感而發(fā),故作此詞。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15

      作品原文

      江上漁者①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②愛鱸魚③美。

      君④看一葉舟⑤,出沒⑥風波⑦里。

      作品注釋

      ①漁者:捕魚的人。

      ②但:只

      ③愛:喜歡

      ④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味道鮮美的魚。生長快,體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⑦出沒:若隱若現(xiàn)。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⑧風波:波浪。

      作品譯文

      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

      看看那些可憐的打魚人吧,正駕著小船在大風大浪里上下顛簸,飄搖不定。

      創(chuàng)作背景

      范仲淹能夠關心生活在社會下層的一般民眾的疾苦,寫過一些同情勞動人民的詩歌作品。他是江蘇吳縣人,生長在松江邊上,對這一情況,知之甚深。他在飲酒品魚、觀賞風景的時候,看到風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聯(lián)想到漁民打魚的艱辛和危險,情動而辭發(fā),創(chuàng)作出言淺意深的《江上漁者》。

      作品鑒賞

      這首語言樸實、形象生動、對比強烈、耐人尋味的小詩,反映了漁民勞作的艱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寫江岸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次句寫岸上人的心態(tài),揭示“往來’的原因。后二句牽過的視線,指示出風浪中忽隱忽現(xiàn)的捕魚小船,注意捕魚的情景。鱸魚雖味美,捕捉卻艱辛表達出詩人對漁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對“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規(guī)勸。“江上”和“風波”兩種環(huán)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tài)、“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tài)強烈對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

      表現(xiàn)手法上,該詩無華麗詞藻,無艱字僻典,無斧跡鑿痕,以平常的語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達不平常的思想、情感,產(chǎn)生不平常的藝術效果。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死后謚號文正,史稱范文正公。為北宋名臣,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思想家,祖籍邠州(今陜西省彬縣)。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江上》原文翻譯及賞析12-05

    江上原文翻譯及賞析04-13

    江上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06-14

    江上原文賞析及翻譯01-19

    《江上漁者》原文翻譯及賞析11-05

    江上漁者原文翻譯及賞析11-05

    江上漁者原文的翻譯及賞析04-25

    江上原文翻譯及賞析【薦】03-26

    江上原文翻譯及賞析【熱門】03-26

    星空视频影视大全免费观看| 午夜久久久久久亚洲国产精品| 99riva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永久播放蜜芽|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丰满妇女强制高潮18XXXX|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国产女人水真多18毛片18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