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oingaieng.cn-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国产一级A毛久久久久一级A看免费视频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

    時間:2022-07-31 02:32:26 古籍 我要投稿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集錦15篇)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1

      江上(五言絕句) 宋朝 王安石

      江水漾西風(fēng),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江上》譯文

      江上秋風(fēng)陣陣,水波蕩漾連綿,江岸上的`紅花也脫下紅妝,漸漸凋謝。

      離別之情讓遠(yuǎn)去的笛聲吹送,驀然發(fā)現(xiàn)船只已到亂山的東面,再不見分別的渡口。

      《江上》注釋

      漾:吹過。

      脫:脫下。

      被:讓。

      橫笛:橫吹的笛子,這里指笛聲。

      《江上》鑒賞

      這首詩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船景物,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扣住“作天”這特定船節(jié)令特點(diǎn),描繪江上船作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達(dá)出作者對親人船思念之情。

      此詩一、二句兩寫景,其目船并不在要再現(xiàn)什么作聲作色,而是旨在以比興手情,用景襯情:獵獵船西風(fēng)帶來作船消息,令人心生愁緒,綿綿船江水長流不息,讓人頓時產(chǎn)生感觸,晚開船花兒飄落,正所謂落紅無數(shù),也讓人郁郁寡歡。這些景物,都帶上了濃濃船感情色彩,使人愁腸百結(jié)。

      三、四兩句,則題旨非常鮮明地凸現(xiàn)出來:“離情被感笛,吹過亂山東。”特定船季節(jié)、特定船景物,觸動了詩人船離情別緒:是自己遠(yuǎn)離故鄉(xiāng)、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或者是親人在外飄泊、時世動亂,勾起了眷懷之戀。整首詩,景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深雋船詩韻詩味。

      對于離情讓感笛吹送船問題,古文學(xué)者劉逸生先生有這樣詳盡船解釋:詩人剛和親人分手,坐上向遠(yuǎn)方而去船船,看著江上船風(fēng)光,作意甚濃,也使?jié)M懷離情船詩人更添傷感,忽地不知何處傳來笛聲,嗚嗚咽咽船,聽船更是心情沉重,而笛聲一直沒停,讓詩人更感折磨,不過,驀然抬頭,原來船已轉(zhuǎn)到亂山船東邊,適才與親人分別船渡口,都已望不到了。這是一種奇特船化虛為實(shí)船手情。

      江水浩淼無邊,江畔紅花朵朵,而到了作季,西風(fēng)勁吹,水面則起波浪,蕩漾連綿,江花也漸次凋謝,脫下了紅妝,那岸邊或水上船小舟傳來感笛聲,也就使景色帶上了濃濃船作意,勾起作者船思緒。江水江花、西風(fēng)感笛,這些特有時令船特定景物,就構(gòu)成了一幅色彩濃烈船“江上作意圖”,具有鮮明船特色。

      詩到宋代,很講究煉字煉句。王安石船“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泊船瓜洲》)是個著名船例子。從這首詩看,也是如此。因笛聲而引起離情,李白就寫過他船《春夜洛城聞笛》說:“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此夜曲中聞?wù)哿稳瞬黄鸸蕡@情?”仿佛是隨口而成,自然明暢;但王安石就不愿追隨這種風(fēng)格,他一定要把“離情”寫成是一種“異化之物”,是能夠讓風(fēng)吹著走船。這正是注意了鍛煉,讓句子顯出不尋常船曲拆。

      《江上》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安石變法失利后,辭去相位退居金陵后,一日游長江有感而作。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2

      望江南·江上雪

      江上雪,獨(dú)立釣漁翁。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圖畫若為工。

      云水暮,歸去遠(yuǎn)煙中。茅舍竹籬依小嶼,縮鳊圓鯽入輕籠。歡笑有兒童。

      賞析

      上片,寫老漁翁在冰天雪地中垂釣。首句化用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獨(dú)釣寒江雪”兩句。“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斗笠上只聽見雪彈子敲打的聲響,蓑衣上不時抖落堆積的雪花。“箬笠”“蓑衣”勾勒出釣翁雪天垂釣的外在形象,函面簡約,意境空靈。“冰散響”描寫輕細(xì)的聲音,襯托出環(huán)境的寂靜、釣翁的寧靜。釣翁“時振玉花空”的動作,襯托出釣翁的凝定。“但”字寫出了釣翁的心無旁騖。“圖畫若為工。”展現(xiàn)在眼前不是生活圖景,簡直就是一幅畫,極言其美感。

      下片寫漁家樂。天色已晚,漁翁消失在淡淡的云煙中。小島上的竹籬茅舍就是漁翁的家,他釣滿一簍鳊魚和鯽魚歸家后,聽到的是一片兒童的.歡笑。“云水暮,歸去遠(yuǎn)煙中”渲染環(huán)境的高遠(yuǎn)空曠,暗示釣翁生活的閑適自在;“茅舍竹籬依小嶼”,描寫釣翁生活的簡樸與環(huán)境的清幽;“縮鳊圓鯽人輕籠”流露出釣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歡笑有兒童”凸現(xiàn)了釣翁生活的溫馨和歡樂。

      古人說:“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窮則獨(dú)善其身。”當(dāng)不得志的李綱看到漁翁簡樸自在的生活時,他應(yīng)該也想過“獨(dú)善其身”吧!但無論多難,他都沒有放棄,他一直在堅(jiān)持,直到與這個世界決絕。柔美婀娜的柳絲固然給生活增添了詩意,但世上如果沒有堅(jiān)挺的胡楊,這份詩意也將蕩然無存。李綱,就是那堅(jiān)挺的胡楊,民族的脊梁。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3

      原文:

      江上阻風(fēng)

      清代:宋琬

      睡起無聊倚舵樓,瞿塘西望路悠悠。

      長江巨浪征人淚,一夜西風(fēng)共白頭。

      譯文:

      睡起無聊倚舵樓,瞿塘西望路悠悠。

      睡醒起身心緒無聊,閑倚著舵樓,西望瞿塘水路悠悠,前程未可酬。

      長江巨浪征人淚,一夜西風(fēng)共白頭。

      風(fēng)險浪驚船阻江上,客思灑清淚,一夜西風(fēng)吹白浪頭,愁白游子頭。

      注釋:

      睡起無聊倚舵(duò)樓,瞿(qú)塘西望路悠悠。

      瞿塘:亦作“瞿唐峽”,為長江三峽之首,也稱夔峽。

      長江巨浪征人淚,一夜西風(fēng)共白頭。

      賞析:

      清康熙十一年(1672),宋琬“投牒自訟,冤始盡白”,冤情得以昭雪,年近花甲的宋琬再次被清廷起用,授與四川按察使。本詩即寫于赴任途中。

      “睡起無聊倚舵樓,瞿塘西望路悠悠。”前兩句直抒胸臆,“無聊”直接點(diǎn)明此時的心情,“倚舵樓”是他此時精神無所寄托的真實(shí)寫照。舟行瞿塘峽,風(fēng)大浪猛,水流湍急,詩人被阻停留于此,百無聊賴的以昏睡來消磨時光,睡醒之后更加無聊,于是倚靠在舵樓上眺望:瞿塘峽山勢險要,壁立如削;波濤洶涌,奔騰呼嘯,令人驚心動魄;遙遙西望,漫漫長路,不知何處是盡頭!詩人一語雙關(guān)表面寫瞿塘峽的險要景觀,實(shí)際是指自己的仕宦之路的險惡漫長:自己無故被人誣告下獄,而今再次踏上仕途,詩人不禁一陣驚懼惶恐。

      “長江巨浪征人淚,一夜西風(fēng)共白頭。”這兩句運(yùn)用了比喻、夸張、擬人的修辭手法。第三句以巨浪比喻征人淚,同時妙用夸張;第四句以浪花比喻白發(fā),把長江擬人化,手法新奇!

      詩人遠(yuǎn)離家鄉(xiāng),想到家中的妻兒,不禁潸然淚下,淚水滴落江中,化作滾滾的滔天巨浪咆哮著、怒吼著似乎發(fā)泄著心中的怨憤。一夜西風(fēng),流更急,浪更大,仿佛長江也被風(fēng)浪所阻。江水翻騰,浪花雪白;詩人佇立風(fēng)中,白發(fā)飄飄,觸景傷情,心有戚戚:故園之思,羈旅之愁,仕途之苦......,種種復(fù)雜的情感“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詩人的身心與長江融為一體,我即江水,江水即我,詩人的`愁苦也融入了江中,朵朵浪花不正是滿江的白發(fā)嗎!

      本詩用語奇麗,比喻清新,委婉含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路悠悠、征人淚、巨浪、西風(fēng)、白頭這些意象渲染了凄清悲涼的氣氛,抒發(fā)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和對官場生活的厭倦之情,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在高壓統(tǒng)治之下驚懼惶恐、憤懣悲涼的思想感情。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4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fēng)波里。

      ——宋代·范仲淹《江上漁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江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只喜愛味道鮮美的鱸魚。

      你看那一葉小小漁船,時隱時現(xiàn)在滔滔風(fēng)浪里。

      注釋

      漁者:捕魚的人。

      但:只

      愛:喜歡

      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xì)、背青腹白、 味道鮮美的魚。 生長快,體大味美。

      君:你。

      一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出沒:若隱若現(xiàn)。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風(fēng)波:波浪。

      賞析

      這首的小詩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品嘗味道鮮美的.鱸魚,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斗的危境與艱辛。全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體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首句說江岸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熱鬧。自然引出第二句。原來人們往來江上的目的是“但愛鱸魚美”。但愛,即只愛。鱸魚體扁狹,頭大鱗細(xì),味道鮮美。人們擁到江上,是為了先得為快。但是卻無人知道鱸魚捕捉不易,無人體察過捕魚者的艱辛。世人只愛鱸魚的鮮美,卻不憐惜打魚人的辛苦,這是世道之不公平。

      后兩句將人們的視線引向水面,向讀者展示了以下一番景象:起伏的波浪中,一只小船,船上的漁夫正在捕魚,那小小的漁船在波浪中飄搖顛簸,忽隱忽現(xiàn),一會兒露出水面,一會兒又被風(fēng)浪隱沒。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啊,你們只知道喜歡鱸魚味道鮮美,可以一飽口福,你看那像一片樹葉的小船,在風(fēng)浪里捕魚多艱難多危險哪!鱸魚雖味美,捕捉卻艱辛表達(dá)出詩人對漁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對“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規(guī)勸。“江上”和“風(fēng)波”兩種環(huán)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tài)、“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tài)強(qiáng)烈對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

      表現(xiàn)手法上,該詩無華麗詞藻,無艱字僻典,無斧跡鑿痕,以平常的語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達(dá)不平常的思想、情感,產(chǎn)生不平常的藝術(shù)效果。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5

      柳營曲·江上

      煙艇閑,雨蓑干,漁翁醉醒江上晚。啼鳥關(guān)關(guān),流水潺潺,樂似富春山。數(shù)聲柔櫓江灣,一鉤香餌波寒。回頭貪兔魄,失意放漁竿;看,流下蓼花灘。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煙霧籠罩下的小船自在悠閑,雨水批濕的蓑衣又被風(fēng)吹干,漁翁酒醒時江上天色已晚。聽鳥鳴叫,流水潺潺,樂趣恰似嚴(yán)子陵隱居富春山。輕輕搖著船兒駛過江灣,寒波里垂下關(guān)夠魚餌。抬頭貪看月亮,不留神放開了魚竿。回過神來,看那小船已順流而下,蕩進(jìn)了蓼花灘中。

      注釋

      柳營曲:越調(diào)曲牌名。

      煙艇閑:此句寫煙水之中小船靜靜地停泊著。

      關(guān)關(guān):鳥和鳴聲。

      富春山:關(guān)名嚴(yán)陵山,漢嚴(yán)子陵曾隱居耕釣于此,上有子陵釣臺。在今浙江桐廬縣西。

      兔魄:月亮。

      蓼(liǎo)花:蓼是關(guān)種水邊生長的植物,花如穗,有紅有白。

      賞析

      這首散曲是借自然景物來表現(xiàn)理想主義的生活場景與思想感情的關(guān)則例證。曲中所寫的漁翁,實(shí)際上是個科場失意的.文人。失意后,他退隱江濱,但卻不能割斷蟾宮折桂的欲念,因而在強(qiáng)作閑適的同時,心靈上又?jǐn)D壓著沉重的苦悶。

      首句勾畫了關(guān)幅漁翁孤舟閑漂圖。小船自在消閑,蓑衣雨濕風(fēng)干,漁翁飲酒睡醒,表明看來確是關(guān)派悠然自得的氣象。但仔細(xì)體味,漁翁冒雨自炊,飲酒就醉,醉則昏睡,醒則漂歸,既無漁釣之意,又無賞景之心,這就不能不令人感到他胸中凝聚著難以解脫的苦衷,不然不會獨(dú)自借酒澆愁、整天沉湎醉鄉(xiāng)。

      船上飲酒,醉醒已是傍晚,但聞啼鳥聲與流水聲交織在關(guān)起,清脆悅耳,其樂趣不減當(dāng)年嚴(yán)子陵隱居富春山。“啼鳥關(guān)關(guān),流水潺潺”、“數(shù)聲柔櫓江灣,關(guān)鉤香餌波寒”,俱是清麗流美,宛然仙家境界。但此曲的漁翁仍未能不食人間煙火,“回頭觀兔魄,失意放魚竿”,便顯示了生活現(xiàn)實(shí)所給予的創(chuàng)傷。前時寫“漁翁醉醒江上晚”,是力圖表現(xiàn)他曠放自在的關(guān)面。如今看起來,他的“醉醒”,也不無憤世嫉俗的激烈意味了。

      歐陽修有《漁家傲》詞,下闋有句云:“醉倚綠陰眠關(guān)餉。驚起望,船頭閣在沙灘上。”此曲的結(jié)尾,很可能是受到了歐詞的啟發(fā)。船兒不是關(guān)直那么聽話的,只要主人意有旁騖,失了操縱,便只受水流擺布。“看,流下蓼花灘”,因?yàn)樨澘此械脑铝粒P(guān)不留神握漁竿的手松開了,只能眼睜睜望著漁竿從蓼花灘上漂下去。這表現(xiàn)了漁翁“失意”的深重程度。不過作者仍把小船留在蓼花灘關(guān)帶,不曾送入紅塵,那么漁父清醒過來,重新提起漁竿,“樂似富春山”,是不成問題的。或許“流下蓼花灘”的對象,也可釋為“魚竿”,如宋王庭珪《江亭即事》云:“江水磨銅鏡面寒,釣魚人在蓼花灣。回頭貪看明月上,不覺竹竿流下灘。”但觀此曲,解作小船“流下”更勝。

      這首曲中的“漁翁”是文人化了的。在元曲中,“隱逸”與“嘆世”是關(guān)枚硬幣的兩面,此曲作者不過想把這兩面都寫到而已。清李調(diào)元就很明白這關(guān)點(diǎn)。他把自“數(shù)聲柔櫓江灣”至“流下蓼花灘”六句,統(tǒng)統(tǒng)視為“他人不能道也”的俊語。(見《雨村曲話》)

      此曲解開關(guān)般閑適小令關(guān)味沉醉山水之樂的紗幕,真實(shí)地表現(xiàn)出科場失意文人在不得不隱逸山水時內(nèi)心所壓抑著的痛楚,坦誠深切,讀來確有令人耳目關(guān)新之感。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6

      江上看山

      船上看山如走馬,倏忽過去數(shù)百群。

      前山槎牙忽變態(tài),后嶺雜沓如驚奔。

      仰看微徑斜繚繞,上有行人高縹渺。

      舟中舉手欲與言,孤帆南去如飛鳥。

      翻譯

      在船上看山,山巒如同駿馬疾走,數(shù)百座群峰頃刻間就從眼前過去了。

      錯雜不齊的前山瞬間變化萬千,紛雜繁多的后嶺猶如驚駭而奔跑。

      仰看山上的小路歪斜盤回曲折,高遠(yuǎn)處隱約地看見有人在上面行走。

      我在船中高高地舉起手想和山上的行人打招呼,孤單的船只卻像飛鳥一般往南馳逐而去。

      注釋

      走馬:奔跑的駿馬。

      倏忽:很快地,忽然。

      槎牙:形容不齊的樣子。

      變態(tài):改變形態(tài)。

      雜沓:沓,一作“逐”,雜亂。這里形容“驚奔”的樣子。

      微徑:山間小路。

      繚繞:回環(huán)旋轉(zhuǎn)。

      縹緲:形容隱隱約約的樣子。

      欲與言:指想和山上的行人說話。

      創(chuàng)作背景

      嘉祜四年(1059年),蘇軾從眉山赴汴京途中,途徑荊州,乘船江行,看到兩岸的群山心中充滿不盡的喜悅之情,其中被巫山秀美艷麗景象、巍峨的氣勢所吸引。于是詩人寫下這首詩,以多維多角度地描寫船行之速,來表現(xiàn)詩人當(dāng)時的奇趣盎然。

      賞析

      這首詩采用的是白描手法。作者抓住急遽變化中的事物,恰當(dāng)?shù)乇憩F(xiàn)出它們的變化。是詩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初期所作的寫景詩的代表,說明當(dāng)時詩人已經(jīng)具備了因物賦形的藝術(shù)功力。

      詩的前四句描寫的是荊州水路途中早晨在江上看山的圖景。時令是冬季,詩人在初升的日光中,前望崖岸剝落的山嶺,草木荒疏蕭索,在日光的照射下,呈現(xiàn)出赤紅的顏色。船不斷地前進(jìn),詩人卻沒有感覺到船動,而只感覺到兩岸的'山在不斷地移動。船下行,看到的山是上行。“如走馬”,意思是山像馬一樣在走動,這里詩人是采用化靜為動的寫作手法,以反襯船速之快。同時也可見蜀中的山之多,因?yàn)槭裰械纳竭B綿不斷,“馬”連成了群,一群一群地在自己眼前飛快地過去。船在加快速度前進(jìn),前面的山高低不齊,不成馬形,后面的山卻像受了驚的馬群失去隊(duì)形亂哄哄地奔跑。

      詩的后四句描寫所見山上道路以及環(huán)邊小景。傍晚時分,前行途中,偶一回頭,把目光轉(zhuǎn)向盤旋曲折的山路上,看到在落日余暉之中,天空孤云飄蕩,山上云氣繚繞,加之山路上的行人,景色美妙如新成之畫。而最后兩句“舟中舉手欲與言,孤帆南去如飛鳥。”詩人正想舉手和他說話,而船“如飛鳥”已駛過去了。記下了一剎那,又是一種境界。這里寫了船動。由雄悍、廓大轉(zhuǎn)入細(xì)徐,跌宕而有致。

      在這首詩中詩人描摹的景物,既有立體感,又有動態(tài)感,畫面鮮明。運(yùn)用比喻,新鮮活潑,語言明快而自然,風(fēng)格雄健。詩人于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的欣悅和向往之情。這首詩呈現(xiàn)了蘇軾詩風(fēng)的基調(diào)。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7

      原文:

      江上

      宋代: 王安石

      江水漾西風(fēng),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譯文:

      江水漾西風(fēng),江花脫晚紅。

      江上秋風(fēng)陣陣,水波蕩漾連綿,江岸上的紅花也脫下紅妝,漸漸凋謝。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離別之情讓遠(yuǎn)去的笛聲吹送,驀然發(fā)現(xiàn)船只已到亂山的東面,再不見分別的渡口。

      注釋:

      江水漾(yàng)西風(fēng),江花脫晚紅。

      漾:吹過。脫:脫下。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被:讓。橫笛:橫吹的笛子,這里指笛聲。

      賞析:

      這首詩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扣住“秋天”這特定的節(jié)令特點(diǎn),描繪江上的秋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達(dá)出作者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此詩一、二句兩寫景,其目的并不在要再現(xiàn)什么秋聲秋色,而是旨在以比興手法,用景襯情:獵獵的西風(fēng)帶來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緒,綿綿的江水長流不息,讓人頓時產(chǎn)生感觸,晚開的花兒飄落,正所謂落紅無數(shù),也讓人郁郁寡歡。這些景物,都帶上了濃濃的感情色彩,使人愁腸百結(jié)。

      三、四兩句,則題旨非常鮮明地凸現(xiàn)出來:“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特定的'季節(jié)、特定的景物,觸動了詩人的離情別緒:是自己遠(yuǎn)離故鄉(xiāng)、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或者是親人在外飄泊、時世動亂,勾起了眷懷之戀。整首詩,景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深雋的詩韻詩味。

      對于離情讓橫笛吹送的問題,古文學(xué)者劉逸生先生有這樣詳盡的解釋:詩人剛和親人分手,坐上向遠(yuǎn)方而去的船,看著江上的風(fēng)光,秋意甚濃,也使?jié)M懷離情的詩人更添傷感,忽地不知何處傳來笛聲,嗚嗚咽咽的,聽的更是心情沉重,而笛聲一直沒停,讓詩人更感折磨,不過,驀然抬頭,原來船已轉(zhuǎn)到亂山的東邊,適才與親人分別的渡口,都已望不到了。這是一種奇特的化虛為實(shí)的手法。

      江水浩淼無邊,江畔紅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風(fēng)勁吹,水面則起波浪,蕩漾連綿,江花也漸次凋謝,脫下了紅妝,那岸邊或水上的小舟傳來橫笛聲,也就使景色帶上了濃濃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緒。江水江花、西風(fēng)橫笛,這些特有時令的特定景物,就構(gòu)成了一幅色彩濃烈的“江上秋意圖”,具有鮮明的特色。

      詩到宋代,很講究煉字煉句。王安石的“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泊船瓜洲》)是個著名的例子。從這首詩看,也是如此。因笛聲而引起離情,李白就寫過他的《春夜洛城聞笛》說:“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此夜曲中聞?wù)哿稳瞬黄鸸蕡@情?”仿佛是隨口而成,自然明暢;但王安石就不愿追隨這種風(fēng)格,他一定要把“離情”寫成是一種“異化之物”,是能夠讓風(fēng)吹著走的。這正是注意了鍛煉,讓句子顯出不尋常的曲拆。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8

      江上漁者 宋朝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fēng)波里。

      《江上漁者》譯文

      江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只喜愛味道鮮美的鱸魚。

      你看那一葉小小漁船,時隱時現(xiàn)在滔滔風(fēng)浪里。

      《江上漁者》注釋

      漁者:捕魚的人。

      但:只

      愛:喜歡

      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xì)、背青腹白、味道鮮美的魚。生長快,體大味美。

      君:你。

      一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出沒:若隱若現(xiàn)。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風(fēng)波:波浪。

      《江上漁者》賞析

      這首的小詩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入嘗味道鮮美的鱸魚,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人搏斗的危境與艱辛。全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捉民生疾苦的注意,體現(xiàn)了詩人捉勞動人民的同情。

      首句說江岸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熱鬧。自然引出第二句。原來人們往來江上的目的是“但愛鱸魚美”。但愛,即只愛。鱸魚體扁狹,頭大鱗細(xì),味道鮮美。人們擁到江上,是為了先得為快。但是卻無人知道鱸魚捕捉不易,無人體察過捕魚者的艱辛。世人只愛鱸魚的鮮美,卻不憐惜打魚人的辛苦,這是世道之不公平。

      后兩句將人們的視線引向水面,向讀者展示了以下一番景象:起伏的波人中,一只小船,船上的漁夫正在捕魚,那小小的漁船在波人中飄搖顛簸,忽隱忽現(xiàn),一會兒露出水面,一會兒又被風(fēng)人隱沒。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啊,你們只知道喜歡鱸魚味道鮮美,可以一飽口福,你看那像一片樹葉的.小船,在風(fēng)人里捕魚多艱難多危險哪!鱸魚雖味美,捕捉卻艱辛表達(dá)出詩人捉漁人疾苦的同情,深含捉“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規(guī)勸。“江上”和“風(fēng)波”兩種環(huán)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tài)、“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tài)強(qiáng)烈捉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

      表現(xiàn)手法上,該詩無華麗詞藻,無艱字僻典,無斧跡鑿痕,以平常的語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達(dá)不平常的思想、情感,產(chǎn)生不平常的藝術(shù)效果。

      《江上漁者》創(chuàng)作背景

      本詩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范仲淹是江蘇吳縣人,生長在松江邊上,對這一情況,知之甚深。他在飲酒品魚、觀賞風(fēng)景的時候,看到風(fēng)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聯(lián)想到漁民打魚的艱辛和危險,情動而辭發(fā),創(chuàng)作出言淺意深的《江上漁者》。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9

      江水漾西風(fēng),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譯文

      江上秋風(fēng)陣陣,水波蕩漾連綿,江岸上的紅花也脫下紅妝,漸漸凋謝。

      離別之情讓遠(yuǎn)去的笛聲吹送,驀然發(fā)現(xiàn)船只已到亂山的東面,再不見分別的渡口。

      注釋

      漾:吹過。

      脫:脫下。

      被:讓。

      橫笛:橫吹的笛子,這里指笛聲。

      賞析

      這首詩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扣住“秋天”這特定的節(jié)令特點(diǎn),描繪江上的秋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達(dá)出作者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此詩一、二句兩寫景,其目的并不在要再現(xiàn)什么秋聲秋色,而是旨在以比興手法,用景襯情:獵獵的西風(fēng)帶來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緒,綿綿的江水長流不息,讓人頓時產(chǎn)生感觸,晚開的花兒飄落,正所謂落紅無數(shù),也讓人郁郁寡歡。這些景物,都帶上了濃濃的感情色彩,使人愁腸百結(jié)。

      三、四兩句,則題旨非常鮮明地凸現(xiàn)出來:“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特定的季節(jié)、特定的景物,觸動了詩人的離情別緒:是自己遠(yuǎn)離故鄉(xiāng)、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或者是親人在外飄泊、時世動亂,勾起了眷懷之戀。整首詩,景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深雋的詩韻詩味。

      對于離情讓橫笛吹送的`問題,古文學(xué)者劉逸生先生有這樣詳盡的解釋:詩人剛和親人分手,坐上向遠(yuǎn)方而去的船,看著江上的風(fēng)光,秋意甚濃,也使?jié)M懷離情的詩人更添傷感,忽地不知何處傳來笛聲,嗚嗚咽咽的,聽的更是心情沉重,而笛聲一直沒停,讓詩人更感折磨,不過,驀然抬頭,原來船已轉(zhuǎn)到亂山的東邊,適才與親人分別的渡口,都已望不到了。這是一種奇特的化虛為實(shí)的手法。

      江水浩淼無邊,江畔紅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風(fēng)勁吹,水面則起波浪,蕩漾連綿,江花也漸次凋謝,脫下了紅妝,那岸邊或水上的小舟傳來橫笛聲,也就使景色帶上了濃濃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緒。江水江花、西風(fēng)橫笛,這些特有時令的特定景物,就構(gòu)成了一幅色彩濃烈的“江上秋意圖”,具有鮮明的特色。

      詩到宋代,很講究煉字煉句。王安石的“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泊船瓜洲》)是個著名的例子。從這首詩看,也是如此。因笛聲而引起離情,李白就寫過他的《春夜洛城聞笛》說:“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此夜曲中聞?wù)哿稳瞬黄鸸蕡@情?”仿佛是隨口而成,自然明暢;但王安石就不愿追隨這種風(fēng)格,他一定要把“離情”寫成是一種“異化之物”,是能夠讓風(fēng)吹著走的。這正是注意了鍛煉,讓句子顯出不尋常的曲拆。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安石變法失利后,辭去相位退居金陵后,一日游長江有感而作。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fēng)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10

      掛席江上待月有懷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倏忽城西郭,青天懸玉鉤。

      素華雖可攬,清景不同游。

      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鵲樓。

      翻譯/譯文

      乘夜掛席,渭水泛舟,等月月不來,烏云遮天,無奈之心如江水自流。

      舟也隨波逐流,瞬間就漂到長安城西頭,月亮恰如小玉鉤,掛在藍(lán)藍(lán)的天穹。

      月光如水,一掬滿懷,可是游玩的心情卻消失的一絲絲都沒有。

      只看到高高的鳷鵲樓的身影在月亮的金波里,晃晃悠悠。

      注釋

      (1)鮑照《玩月城西》詩:“始見西南樓,纖纖如玉鈞。”

      (2)陸機(jī)詩:“安寢北堂上,明月入我牖。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

      (3)謝朓詩:“金波麗鵲。”

      (4)劉良注:“金波,月也。”鳷鵲,館名。

      賞析/鑒賞

      這首詩是天寶三載李白離開長安時所寫。詩的開始寫朋友出于對李白的深情厚意,出于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不惜千金,設(shè)下盛宴為之餞行。“嗜酒見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時,面對這樣的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番盛情,肯定是會豪飲的。可是,今天他端起酒杯,卻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他離開坐席,拔出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這一串動作,形象地顯示了詩人內(nèi)心的苦悶抑郁和感情的激蕩變化。但是,詩人并沒有甘于消沉,而是從呂尚和伊尹的遭遇中得到了信心。雖然現(xiàn)實(shí)是那么得艱難,道路是那么得渺茫,但詩人的.倔強(qiáng)自信和積極用世的強(qiáng)烈要求,終于使他最終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相信終有一天會達(dá)到理想的彼岸。

      本詩利用比興的手法描寫了人世間的坎坷,抒發(fā)了詩人的人生追求,表現(xiàn)了詩人樂觀自信的人生態(tài)度。詩人不畏人生艱難,不放棄自己的理想,沒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學(xué)習(xí)的。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11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fēng)波里。

      翻譯

      江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只喜愛味道鮮美的鱸魚。

      你看那一葉小小漁船,時隱時現(xiàn)在滔滔風(fēng)浪里。

      注釋

      但:只。

      愛:喜歡。

      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xì)、背青腹白、 味道鮮美的魚。 生長快,體大味美。

      君:你。

      一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出沒:若隱若現(xiàn)。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風(fēng)波:波浪。

      賞析

      這首的小詩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品嘗味道鮮美的鱸魚,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斗的危境與艱辛。全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體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首句寫江岸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次句寫岸上人的心態(tài),揭示“往來’的原因。后兩句將人們的視線引向水面,向讀者展示了以下一番景象:起伏的波浪中,一只小船,船上的漁夫正在捕魚,那小小的漁船在波浪中飄搖顛簸,忽隱忽現(xiàn),一會兒露出水面,一會兒又被風(fēng)浪隱沒。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啊,你們只知道喜歡鱸魚味道鮮美,可以一飽口福,你看那像一片樹葉的小船,在風(fēng)浪里捕魚多艱難多危險哪!鱸魚雖味美,捕捉卻艱辛表達(dá)出詩人對漁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對“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規(guī)勸。“江上”和“風(fēng)波”兩種環(huán)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tài)、“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tài)強(qiáng)烈對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

      表現(xiàn)手法上,該詩無華麗詞藻,無艱字僻典,無斧跡鑿痕,以平常的語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達(dá)不平常的思想、情感,產(chǎn)生不平常的藝術(shù)效果。

      創(chuàng)作背景

      本詩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范仲淹是江蘇吳縣人,生長在松江邊上,對這一情況,知之甚深。他在飲酒品魚、觀賞風(fēng)景的時候,看到風(fēng)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聯(lián)想到漁民打魚的艱辛和危險,情動而辭發(fā),創(chuàng)作出言淺意深的《江上漁者》。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12

      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fēng)波里。

      古詩簡介

      《江上漁者》是宋代詩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的小詩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品嘗鱸魚味道的鮮美,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斗的危境與艱辛。全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體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翻譯/譯文

      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

      看看那些可憐的打魚人吧,正駕著小船在大風(fēng)大浪里上下顛簸,飄搖不定。

      注釋

      ①漁者:捕魚的人。

      ②但:只

      ③愛:喜歡

      ④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xì)、背青腹白、味道鮮美的魚。生長快,體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葉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⑦出沒:若隱若現(xiàn)。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⑧風(fēng)波:波浪。

      賞析/鑒賞

      這首語言樸實(shí)、形象生動、對比強(qiáng)烈、耐人尋味的小詩,反映了漁民勞作的艱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寫江岸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次句寫岸上人的心態(tài),揭示“往來’的原因。后二句牽過的視線,指示出風(fēng)浪中忽隱忽現(xiàn)的捕魚小船,注意捕魚的情景。鱸魚雖味美,捕捉卻艱辛表達(dá)出詩人對漁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對“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規(guī)勸。“江上”和“風(fēng)波”兩種環(huán)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tài)、“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tài)強(qiáng)烈對比,顯示出全詩旨在所在。[2]

      表現(xiàn)手法上,該詩無華麗詞藻,無艱字僻典,無斧跡鑿痕,以平常的語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達(dá)不平常的思想、情感,產(chǎn)生不平常的藝術(shù)效果。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13

      江上秋懷

      餐霞臥舊壑,散發(fā)謝遠(yuǎn)游。

      山蟬號枯桑,始復(fù)知天秋。

      朔雁別海裔,越燕辭江樓。

      颯颯風(fēng)卷沙,茫茫霧縈洲。

      黃云結(jié)暮色,白水揚(yáng)寒流。

      惻愴心自悲,潺湲淚難收。

      蘅蘭方蕭瑟,長嘆令人愁。

      古詩簡介

      《江上秋懷》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表現(xiàn)了作者在遠(yuǎn)游歸家的途中,見到江上一派深秋的景象,而不免被悲秋的情緒所感染。三聯(lián)至六聯(lián)對仗工整,文辭古雅,韻律性強(qiáng)。

      翻譯/譯文

      遠(yuǎn)游歸來,回到故山,散發(fā)臥壑吞食霞?xì)狻?/p>

      山里寒蟬在枯桑枝上號叫,這才知道已經(jīng)是秋天了。

      北方的大雁告別了海濱,南方的燕子辭別了江樓,各自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

      颯颯秋風(fēng)卷起沙瀑,蒼蒼茫茫的沙霧籠罩江洲。

      黃云漫天,暮色蒼莽,江中白水揚(yáng)起寒流。

      心中惻愴之情油然而生,淚水如涌泉潺湲不盡。

      山里蘅草蘭花已經(jīng)蕭瑟凋零,為此長嘆不已,令人哀愁不盡。

      注釋

      ⑴餐霞,王本注:“餐霞,吞食霞?xì)狻O杉倚逕捴ā!币仓覆蝗胧饲遗c世俗不合之人。顏延年《五君詠·嵇中散》:“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⑵散發(fā)句:散發(fā),亂發(fā)紛披。王本注:“散發(fā),不冠而發(fā)披亂也。”謝,與《江南春懷》詩中 “謝金闕”之謝字同意。謝遠(yuǎn)游,再也不能遠(yuǎn)足,不能遠(yuǎn)行歸鄉(xiāng)。

      ⑶朔雁句:朔,劉本、朱本俱作胡。雁,敦煌殘卷作鴻。海裔,海邊。《淮南子·原道訓(xùn)》:“故雖游于江尋海裔。”高誘注:“裔,邊也。”句含傷悼。謝靈運(yùn)《征賦》:“眷轉(zhuǎn)蓬之辭根,悼朔雁之赴越。”

      ⑷越燕句:王本注:“越燕,今之紫燕。”句亦含悲。《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胡馬望北風(fēng)而立,越燕向日而熙,誰不愛此所近,悲其所思者乎?”

      ⑸朱本注前段十句云:“此白江上秋懷,言餐霞而臥于舊壑之中,散發(fā)無拘,不事遠(yuǎn)游。山蟬號于枯桑,乃知天之秋矣。斯時也,胡雁別于海邊,越燕辭乎江樓,雁來燕去而秋深矣。風(fēng)颯颯而卷沙,霧茫茫而繞洲,黃云結(jié)乎暝色,白水揚(yáng)其寒流。景物若此,則秋之感懷者亦多矣。”惻愴心自悲,孰煌殘卷作感激心自傷。

      ⑹潺湲,《楚辭·九歌·湘君》:“橫流涕兮潺湲,隱思君兮悱惻。”王逸注:“潺湲,流貌 。”

      ⑺蘅蘭句:蘅,杜蘅。《爾雅注》卷八邢昺疏:“《本草》唐本注云:杜蘅葉似葵,形如馬蹄,故俗云馬蹄香。”朱本注:“蘅、蘭皆香草也,以比君子。蕭瑟,凋殘意。”

      ⑻朱本注后段四句云:“上言秋景之蕭條,此則言其所懷也。秋而有懷,凄愴自悲,淚下潺湲,莫之能已。蘅蘭本香草也,今乃蕭瑟而凋悴矣,令人長嘆而生多愁。譬之君子,本可用也,今乃流落不遇,安能不自傷乎?是則其所懷者,非獨(dú)為秋而然,亦悲其時年邁而不遇耳。豈自還山之后,南游江上,秋日有懷而作歟?”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62年(寶應(yīng)元年)秋,作于當(dāng)涂。

      敦煌殘卷本題作《江上之山藏秋作》。檢李詩,惟《姑孰十詠》寫天門山有“迥出江上山”句。又牛渚山亦可稱“江上之山”。北宋賀鑄《采石磯》詩序云:“縣東南二十里 ,瀕江兩磯相對。按縣譜,太白嘗隱東磯上,故址存焉。”(《慶湖遺老詩集》卷三)賀鑄言采石磯在縣東南有誤,當(dāng)在西北。又詩中謂“東西采石磯”,亦前所未聞。但據(jù)縣譜謂李白嘗隱東磯,當(dāng)必有據(jù)。據(jù)此,“江上之山”(即詩中所說“舊壑”)必博望山和采石山中之一山。詩為暮年思?xì)w并窘迫之極時所作。

      賞析/鑒賞

      文學(xué)賞析

      這是一首很好的秋思之作,對仗工整,文辭古雅,韻律性強(qiáng),表現(xiàn)了作者在遠(yuǎn)游歸家的途中,見到江上一派深秋的景象,而產(chǎn)生的悲秋情緒。全詩的大意是:我這不合世的.餐霞之人臥于舊壑,因病在床亂發(fā)紛披再也不能遠(yuǎn)足行游。聽到山蟬在枯桑上哀叫,才知又是時秋。此時北方的鴻雁應(yīng)是離開了海濱,南方的紫燕也該辭別了江樓。蕭蕭秋風(fēng)卷起了塵沙,茫茫云霧縈繞著江洲。天邊黃云結(jié)成了暮靄,河中的白水揚(yáng)起了寒流。我如此潦倒心中凄愴悲傷,淚流不住難以止收。蘅蘭君子正在凋殘,只令人以長嘆表露哀愁。

      名家點(diǎn)評

      蕭本云:“此太白傷亡之作也。不惟傷已,而復(fù)為同類者傷之,悲夫!”

      嚴(yán)評本載明人批:“是選體,排對類謝,頸聯(lián)似鮑。”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14

      雨暗蒼江晚未晴,井梧翻葉動秋聲。

      樓頭夜半風(fēng)吹斷,月在浮云淺處明。

      譯文

      寫蒼江陰雨綿綿,時至傍晚仍未見晴,井邊的梧桐翻動著葉片,颯颯有聲。

      站在江樓上,風(fēng)吹到半夜才停,烏云漸散,但末完全散去,透出朦朧月色。

      注釋

      井梧:井邊的梧桐。

      風(fēng)吹斷:風(fēng)停了。斷,止。

      賞析

      宋人寫景,往往不滿足于總體印象的概括或靜態(tài)的勾勒,而是刻意追求深細(xì)地表現(xiàn)出時間推移過程中的自然景物的變化。這首七絕就是那個時代的文化產(chǎn)物。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七絕通過描寫蒼江從傍晚到夜半、天氣由陰雨轉(zhuǎn)晴的變化過程,烘托出江上秋夜由喧鬧漸入靜謐的氣氛,構(gòu)成了清冷寒寂的意境。全詩四句四景,分別選擇最適宜的角度表現(xiàn)了陰雨、風(fēng)起、風(fēng)停及將晴時分的景色,雖一句一轉(zhuǎn),卻合成一幅完整的畫面。

      首句寫陰雨籠罩中的蒼江到晚來還沒見晴,“暗”字氣象渾涵,下得精當(dāng),不但用濃墨繪出了天低云暗、秋水蒼茫的江景,而且使?jié)庵氐挠暌夂蜐u漸來臨的暗夜自然連成一氣,一句寫盡了白晝到傍晚的天色。這句是從大處落墨,第二句則是從細(xì)處著意。井邊的梧桐翻動著葉子,颯颯有聲,是風(fēng)吹所致,此時倘若還是“梧桐更兼細(xì)雨”,便應(yīng)是“到黃昏點(diǎn)點(diǎn)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的另一番景象了。由梧葉翻卷的動靜辨別風(fēng)聲,可見此時風(fēng)還不大,始發(fā)于樹間,因此這細(xì)微的聲息暗示了風(fēng)一起雨將停的變化,又是秋聲始動的征兆。第三句寫半夜里風(fēng)聲才停時的情景,“吹”與“斷”說明風(fēng)曾刮得很緊,從樓頭判別風(fēng)聲,就不同于從桐葉上辨別風(fēng)聲了,必定要有相當(dāng)?shù)?風(fēng)力和呼呼的聲響才能聽出是“吹”還是“斷”。所以這一句中的“斷”字放在句斷之處,與上一句井梧翻葉相應(yīng),雖只是寫風(fēng)的一起一止,卻概括了風(fēng)聲由小到大,吹了半夜才停的全過程。這正是歐陽修所寫“初淅瀝而蕭颯,忽奔騰而澎湃,如波濤夜驚”(《秋聲賦》)的秋聲。這兩句全從江樓上的人的聽覺落筆,真切地寫出了秋聲來時江上暗夜中凄清的氣氛。這個“斷”字還承上啟下,帶出了最后一句精彩的描寫:風(fēng)停之后,烏云漸漸散開,但尚未完全放晴,月亮已在云層的淺淡之處透出了光明。作者準(zhǔn)確地抓住了浮云將散而未散的這一瞬間,表現(xiàn)出月亮將要鉆出云層的動態(tài),烘托出半夜風(fēng)雨之后天色初晴時那種特有的清新和寧靜的氣氛。“明”字在首句“暗”字的映襯下,成為全詩最耀眼的亮色,在結(jié)尾處預(yù)示出一片雨過天晴的明朗境界。

      這首詩純以寫景的真切細(xì)致取勝,但如果沒有作者對秋意的敏銳感受,便不容易準(zhǔn)確地捕捉住每個特定時刻的景物特征,如果沒有精巧的構(gòu)思和煉字,也不容易在一首短短的絕句中如此層次分明地展現(xiàn)出景色隨天色陰晴而轉(zhuǎn)換的過程,并形成渾成的意境。

      道潛

      道潛(1043—1106)北宋詩僧。本姓何,字參寥,賜號妙總大師。於潛(今屬浙江臨安)浮村人。自幼出家。與蘇軾諸人交好,軾謫居黃州時,他曾專程前去探望。元祐中,住杭州智果禪院。因?qū)懺娬Z涉譏刺,被勒令還俗。后得昭雪,復(fù)削發(fā)為僧。著有《參寥子集》。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15

      水調(diào)歌頭·江上春山遠(yuǎn)

      宋朝 葛長庚

      江上春山遠(yuǎn),山下暮云長。相留相送,時見雙燕語風(fēng)檣。滿目飛花萬點(diǎn),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腸。回雁峰前路,煙樹正蒼蒼。

      漏聲殘,燈焰短,馬蹄香。浮云飛絮,一身將影向?yàn)t湘。多少風(fēng)前月下,迤邐天涯海角,魂夢亦凄涼。又是春將暮,無語對斜陽。

      《水調(diào)歌頭·江上春山遠(yuǎn)》譯文

      江上春日的青山遠(yuǎn)隔,山下晚霞鋪滿天際。相留相送時只見滿眼都是繽紛的落英,驀然回首,故人已在千里之外,而孤零零的我只能整日里借酒來澆灌我的愁腸。回雁峰前的道路上,輕煙籠罩,草木蔥籠,一片蒼茫。

      天色將明,滴漏,聽起來分外清晰,眼前的燈焰在一寸寸地逐漸縮短,一夜未眠,隱隱又聞到了馬蹄上野花的余香。恍若那漂浮的云朵,飛舞的柳絮,我又將拖著孤獨(dú)疲憊的身子向?yàn)t湘而去。這一生不知有多少風(fēng)前月下的日子,是在漂泊流離、羈旅天涯中度過的,連夢境都是那樣的凄涼。又是暮春時節(jié),面對脈脈斜陽,我佇立無語。

      《水調(diào)歌頭·江上春山遠(yuǎn)》注釋

      暮云:黃昏的云。

      沃:澆。

      回雁峰:在湖南衡陽市南,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峰勢如雁之回旋,故名。相傳雁飛至此不再南飛,遇春而回。

      瀟湘:瀟水和湘水,亦作湘江的別稱,在湖南省南部。

      迤邐:一路曲折行去。

      《水調(diào)歌頭·江上春山遠(yuǎn)》賞析

      這首詞開頭的“江上春山遠(yuǎn),山下暮云長”二句,選用江、山、云這些巨幅背景入詞,同時用“遠(yuǎn)”字、“長”字預(yù)示行人遼遠(yuǎn)的'去向,用“春”字、“暮”字勾勒出最叫人傷神的時令。因此,起首十字在點(diǎn)明“相留相送”之前,就已飽含了惜別的全部情緒。這首詞的開頭純用景語,由于一二句意境高遠(yuǎn),所以詞篇剛一開始就將離別的愁緒,渲染得分外的濃烈,接著就有“相留相送”一句,似乎感情的即將洶涌而出了。誰知剛說完了這四個字,作者卻突然打住,來了句“時見雙燕語風(fēng)檣”。“相留相送”的心情如何?作者反而欲說還休,這種寫法既寫出情之切,難以表達(dá),同時又使文勢跌宕,于一張一弛之中顯出了作者煉句謀篇的功夫。“雙燕語風(fēng)檣”是借物寫人,從側(cè)面補(bǔ)敘“相留相送”中的情意。“滿目”以下三句分別將別時所見、分手遠(yuǎn)去、別后獨(dú)處三個環(huán)節(jié)寫了出來。

      詞篇寫別離,但離別情緒卻沒有用一個字來正面點(diǎn)染,只用當(dāng)時所見的江、山、云、雙燕、飛花烘托離人的辛酸,這在古人詩詞中已屬少見;至于將別去的速度寫得那么迅疾,近乎是疊用由言別到分手到孤單的一個個鏡頭,則無疑又是抒寫離人凄苦最有效的手段。用“千里”明提兩地遙遠(yuǎn)的距離,用“沃”反襯愁腸回繞的痛楚,都極有分量。“回雁峰前路”是設(shè)想中的來日前程。回雁峰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相傳秋雁南飛,至此而返。但是作者到了那里,返得了還是返不了呢?“煙樹正蒼蒼”便暗示:那里渺茫難測,何從預(yù)料歸期!可知,前途中山、水正多,詞中獨(dú)寫“回雁峰”是有講究的。

      下半闋,作者用三個字的短句,選取漏、燈、馬三種事物表現(xiàn)行人單調(diào)的旅途生涯。其中,寫漏聲用“殘”,寫燈焰用“短”,是在暗示作者經(jīng)歷著一個不眠之夜。“馬蹄香”是用馬蹄尚有踏花余香,來說明主人公駐足不久。然而漏殘焰短,天亮在即,新的跋涉又將開始。“浮云飛絮,一身將影向?yàn)t湘”寫的是未來的旅程。詞用“浮云飛絮”比喻旅人,是古人詩文中較為常見的;而“一身將影”用上“將”字,把“形只影單”的意思予以翻新,就開始露出逋峭之勢;至“向?yàn)t湘”三字雖只引入地名,但瀟湘為湘江的別稱,位置在衡山之,連系上半闋中“回雁峰前路”一句,將詞人心中的留連眷念之情刻畫了出來。

      “多少”以下三句寫“一身將影向?yàn)t湘”時的情緒,其中“多少風(fēng)前月下”即敘述自己的孤獨(dú),又比照往日風(fēng)前月下的幸福與團(tuán)聚,在對比中寫盡思念,寫透凄切。“迤邐天涯海角”從回雁峰、瀟湘再往極遠(yuǎn)推開,并從“多少風(fēng)前月下”的美好回憶中驚醒,于是自然吐出了“魂夢亦凄涼”這一撕裂肝肺的呼聲。以“又是春將暮”結(jié)尾,既呼應(yīng)“江上春山遠(yuǎn)”,又挽住不盡的跋涉:“無語對斜陽”既呼應(yīng)“山下暮云長”,又挽住無窮的凄涼。有了這兩句,就能總攬全篇大旨,使詞作首尾連貫,渾然一體。此外,結(jié)處出現(xiàn)“無語對斜陽”的人形象,將所有的情思全凝聚在他那深沉的眼神里,也極耐尋味。

      葛長庚有云游四方和道士生活的薰陶,因而他的作品清雋飄逸。這闋詞賦離愁,從“春山”、“暮云”以下,選用一連串最能叫人愁絕的景物,間用比興與直接抒寫之法,多方面渲染個人情緒,寫得愁腸百轉(zhuǎn),深沉郁結(jié)。然而詞篇從“相留相送”寫起,一氣經(jīng)過回雁峰、瀟湘,直至天涯海角,又似江河流注,雖千回百轉(zhuǎn),卻能一往直前。氣脈貫通,氣韻生動,實(shí)是詞中珍品。

      《水調(diào)歌頭·江上春山遠(yuǎn)》創(chuàng)作背景

      葛長庚是個道土,常年四處游離,足跡遍布南宋山河,并且交友甚廣。這次遠(yuǎn)去他鄉(xiāng),好友前來送別,彼此戀戀惜別,依依語語,再三地互相囑托。分別在即,有感而發(fā),故作此詞。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江上》原文翻譯及賞析12-05

    江上原文翻譯及賞析04-13

    江上秋夜原文翻譯及賞析06-14

    江上原文、翻譯、賞析12-30

    江上原文賞析及翻譯01-19

    《江上漁者》原文翻譯及賞析11-05

    江上漁者原文翻譯及賞析11-05

    江上漁者原文的翻譯及賞析04-25

    江上原文翻譯及賞析【薦】03-26

    江上原文翻譯及賞析【熱門】03-26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 最好看的2018中文在线观看| 人妻体内射精一区二区三四| 免费视频无遮挡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成人午夜影院|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 国产特黄特色大片免费| 最好看的2018中文在线观看| 青柠影院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