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原文翻譯及賞析
風(fēng)原文翻譯及賞析1
國風(fēng)·邶風(fēng)·柏舟
先秦佚名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鑒,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據(jù)。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憂心悄悄,慍于群小。覯閔既多,受侮不少。靜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諸,胡迭而微?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譯文
柏木船兒蕩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圓睜雙眼難入睡,深深憂愁在心頭。不是想喝沒好酒,姑且散心去邀游。
我心并非青銅鏡,不能一照都留影。也有長兄與小弟,不料兄弟難依憑。前去訴苦求安慰,竟遇發(fā)怒壞性情。
我心并非卵石圓,不能隨便來滾轉(zhuǎn);我心并非草席軟,不能任意來翻卷。雍容嫻雅有威儀,不能荏弱被欺瞞。
憂愁重重難排除,小人恨我真可惡。碰到患難已很多,遭受凌辱更無數(shù)。靜下心來仔細想,撫心拍胸猛醒悟。
白晝有日夜有月,為何明暗相交迭?不盡憂愁在心中,好似臟衣未洗潔。靜下心來仔細想,不能奮起高飛越。
注釋
泛:浮行,漂流,隨水沖走。
流:中流,水中間。
耿耿:魯詩作“炯炯”,指眼睛明亮;一說形容心中不安。
隱憂:深憂。隱:痛
微:非,不是。
鑒:銅鏡。
茹(rú如):猜想。
據(jù):依靠。
薄言:語助詞。愬(sù訴):同“訴”,告訴。
棣棣:雍容嫻雅貌;一說豐富盛多的樣子。
選:假借為“柬”。挑選,選擇。
悄悄:憂貌。
慍(yùn運):惱怒,怨恨。
覯(gòu夠):同“遘”,遭逢。
閔(mǐn敏):痛,指患難。
寤:交互。
辟(pì屁):通“擗”,捶胸。
摽(biào鰾):捶,打。
居、諸:語助詞。
迭:更動。
微:指隱微無光。
澣(huàn浣):洗滌。
鑒賞
從此詩的內(nèi)容看,似是一首女子自傷遭遇不偶,而又苦于無可訴說的怨詩。其抒情口氣,有幽怨之音,無激亢之語。
全詩共五章三十句。首章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起興,以柏舟作比。這兩句是虛寫,為設(shè)想之語。用柏木做的舟堅牢結(jié)實,但卻漂蕩于水中,無所依傍。這里用以比喻女子飄搖不定的心境。因此,才會“耿耿不寐,如有隱憂”了,筆鋒落實,一個暗夜輾轉(zhuǎn)難眠的女子的身影便顯現(xiàn)出來。飲酒邀游本可替人解憂,獨此“隱憂”非飲酒所能解,亦非遨游所能避,足見憂痛至深而難銷。
次章緊承上一章,這無以排解的憂愁如果有人能分擔,那該多好!女子雖然逆來順受,但已是忍無可忍,此時此刻想一吐為快。尋找傾訴的對象,首先想到的便是兄弟,誰料卻是“不可以據(jù)”。勉強前往,又“逢彼之怒”,舊愁未吐,又添新恨。自己的手足之親尚且如此,更何況他人。既不能含茹,又不能傾訴,用宋女詞人李清照的話說,真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尋尋覓覓》)。
第三章是反躬自省之詞。前四句用比喻來說明自己雖然無以銷愁,但心之堅貞有異石席,不能屈服于人。“威儀棣棣,不可選也”意思是說:我雖不容于人,但人不可奪我之志,我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尊嚴,決不屈撓退讓。其意之堅值得同情乃至敬佩。
第四章詩對主人公那如山如水的愁恨從何而來的問題作了答復(fù):原來是受制于群小,又無力對付他們。“覯閔既多,受侮不少”是一個對句,傾訴了主人公的遭遇,真是滿腹辛酸。入夜,靜靜地思量這一切,不由地撫心拍胸連聲嘆息,自悲身世。
末章作結(jié),前兩句“日居月諸,胡迭而微”,于無可奈何之際,把目標轉(zhuǎn)向日月。日月,是上天的使者,光明的源泉。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司馬遷語),女子怨日月的微晦不明,其實是因為女子的憂痛太深,以至于日月失其光輝。內(nèi)心是那樣渴望自由,但卻是有奮飛之心,無奮飛之力,只能嘆息作罷。出語如泣如訴,一個幽怨悲憤的女子形象便宛然眼前了。對于女主人公是怎樣的人以及小人指什么人等問題爭議也很大,各家之說中,認為女主人公是貴族婦人、群小為眾妾的意見支持者比較多。
全詩緊扣一個“憂”字,憂之深,無以訴,無以瀉,無以解,環(huán)環(huán)相扣。五章一氣呵成,娓娓而下,語言凝重而委婉,感情濃烈而深摯。詩人調(diào)用多種修辭手法,比喻的運用更是生動形象,“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幾句最為精彩,經(jīng)常為后世詩人所引用。
賞析
此詩到底為何人何事而作,歷來爭論頗多,迄今尚無定論。簡略言之,漢代時不僅今古文有爭議,而且今文三家也有不同意見。《魯詩》主張此詩為“衛(wèi)宣夫人”之作,后為劉向《列女傳》之所本,《韓詩》亦同《魯詩》說(見宋王應(yīng)麟《詩考》)。《詩序》說:“《柏舟》言仁而不遇也衛(wèi)頃公之時,仁人不遇,小人在側(cè)。”這是以此詩為男子不遇于君而作,為古今文家言。今文三家,《齊詩》之說,與《詩序》同。
自東漢鄭玄箋《毛詩》以后,學(xué)者多信從《毛詩》說,及至南宋,朱熹大反《詩序》,作《詩序辯說》,又作《詩集傳》,力主《柏舟》為婦人之詩,形成漢、宋學(xué)之爭論。元、明以降,朱熹《詩集傳》列為科舉功名,影響頗大,學(xué)者又多信朱說,但持懷疑態(tài)度的亦復(fù)不少,明何楷、清陳啟源、姚際恒、方玉潤等皆有駁議,爭論不休。
至今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見,今人之《詩經(jīng)》選注本、譯注本各有所本,或主男著,或主女作。高亨《詩經(jīng)今注》、陳子展《詩經(jīng)直解》均以為男子作,而袁梅《詩經(jīng)譯注》、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又皆以為女子作。
細究詩義,當以衛(wèi)臣不遇于君之作為是,陳子展先生說得很準確:“今按《柏舟》,蓋衛(wèi)同姓之臣,仁人不遇之詩。詩義自明,《序》不為誤。”此詩人的身份為男子———而且是大臣,絕非平常男子(下文尚有論述),這從詩中“無酒”、“遨游”、“威儀”、“群小”、“奮飛”等詞語即可看出。況且,主此詩為女子之作者的理由實不充分。劉向、朱熹之說均自相矛盾:劉向《列女傳》雖以《柏舟》屬之衛(wèi)夫人,但是他在上封事,論群小傾陷正人時,兩引此詩仍用《毛詩》義(《漢書·楚元王傳·劉向傳》,又在《說苑·立節(jié)》中引用此詩時,也用《毛詩》義,說“此士君子之所以越眾也”‘朱熹先從劉向之“衛(wèi)宣夫人”說,后又疑其為“莊姜”(《詩集傳》),切在《孟子·盡心下》:“‘憂心悄悄,慍于群小’孔子也。”注曰:“《詩·邶風(fēng)·柏舟》。本言衛(wèi)之仁人見怒于群小。孟子以為孔之事可以當之。”是不能自圓其說的,也都是自語相違。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此詩既屬《邶風(fēng)》,為何卻詠衛(wèi)國之事?原來“邶”、“鄘”、“衛(wèi)”連地,原為殷周之舊都,武王滅殷后,占領(lǐng)殷都朝歌一帶地方,三分其地。邶在朝歌之北,鄘。衛(wèi)都朝歌,為成王封康叔之地,“邶、鄘始封,及后何時并入于衛(wèi),諸家均未詳。惟邶、鄘既入衛(wèi),詩多衛(wèi)風(fēng),而猶系其故國之名。”(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所以邶詩詠衛(wèi)事也是可以理解的。另外,方玉潤認為此詩可能即為邶詩,“安知非即邶詩乎?邶既為衛(wèi)所并,其未亡也,國事必孱。當此之時,必有賢人君子,故作為是詩,以其一腔忠憤,不忍棄君,不能遠禍之心。”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這首詩凡五章。第一章寫作者夜不能寐,原因是懷有深憂,無法排遣。首二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以自喻,雖以喻國,以舟自喻,喻憂心之沉重而飄忽,以“舟喻國,泛泛然于水中流,其勢靡所底止,為此而有隱憂,乃見仁人用心所在”(《詩經(jīng)原始》)。詩一開始就寫出了抒情主人公沉郁的心情。接著點明夜不成眠的原因是由于痛苦憂傷一齊涌積心頭,這里既有國家式微之痛,又有個人不遇于君、無法施展抱負之苦。“隱憂”是詩眼,貫穿全篇。末二句寫出了作者的憂國之心和傷己之情,即使美酒、遨游也不能排除自己的痛苦憂傷。何楷《詩經(jīng)世本古義》云:“飲酒遨游,豈是婦人之事?”以駁朱熹之說,自有相當理由。第二章表明自己不能容讓的態(tài)度和兄弟不可靠。“我心匪鑒,不可以茹”二句,表白不能逆來順受之意,辭意堅決、果斷,以鏡作喻,說明自己不可能像鏡子那樣不分善惡美丑,將一切都加以容納而照進去。“亦有兄弟,不可以據(jù)。”寫兄弟之不可依靠。《孔疏》云:“此責(zé)君而言兄弟者,此仁人與君同姓,故以兄弟之道責(zé)之;言兄弟這正謂君與己為兄弟也。”雖過于落實,但從后兩句“薄言往恕,逢彼之怒”看來,卻與《離騷》中“莖不察余之中情兮”兩句的意思相近,說它是借喻君主,未必不符合原意。第三章“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表明自己堅定不移的剛強意志。這四句以“石”、“席”為喻,表明自己意志的堅定,語句凝重,剛直不阿,哪里有絲毫的“卑順柔弱”之處(況且即使“辭氣卑順柔弱”也并不能作為婦人之詩之證)。“威儀棣棣,不可選也”二句,更是正氣凜然,不可侵犯。尤其是“威儀”一詞,決不可能是婦人的語氣,特別是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會環(huán)境里。“威儀”從字面上講,是莊嚴的儀容之意,《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記載北宮文子曾對衛(wèi)侯論及“威儀”說:“有威而可畏謂之威,有儀而可象謂之儀。”并引“威儀棣棣,不可選也”為證,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另外全章六句,每二句的下句均用“不可”一詞,形成否定排比句,鏗鏘有力,氣勢極其雄健。第四章寫煢獨無助,捶胸自傷,原因是被群小侵侮,一再遭禍受辱。“群小”一次對說明作者的身份很有用處,陳啟源在《毛詩稽古編》中說:“朱子至謂群小為眾妾,尤無典據(jù)。呼妾為小,古人安得有此稱謂乎?”那么,“群小”“指虐待她的兄弟等人”行不行呢?回答也是否定的,因為果然如此,她就不可能“薄言往怒”了!所以“群小”,只能釋為“一群小人”,猶《離騷》中之“黨人”一樣。第五章寫含垢忍辱,不能擺脫困境,奮起高飛,由
此感嘆統(tǒng)治者昏聵。首二句:“日居月諸,胡迭而微”,以日月蝕喻指蛛蛛昏聵不明。姚際恒曰:“喻衛(wèi)之君臣昏暗而不明之意。”(《詩經(jīng)通論》)中二句“心之憂矣,如匪紡衣”,喻寫憂心之深,難以擺脫。嚴桀云:“我心之憂,如不紡濯其衣,言處在亂君之朝,與小人同列,其忍垢含辱如此。”(《詩緝。)末二句“靜言思之,不能奮飛。”,寫無法擺脫困境之憤懣。“奮飛”一詞語意雙關(guān),既感憤個人處境困頓,無法展翅高飛,不能施展抱負,又慨嘆國家式微振興無望。我們不能想象,在那禮制重重,連許穆夫人家國破滅歸唁衛(wèi)侯都橫遭阻攔的春秋時代,一個貴族婦人(或普通婦女)能高唱“奮飛”,有“想突破生活的樊籠,爭取自由幸福”的思想。黃元吉云:“婦人從一而終,豈可奮飛?”(〈傳說匯篆〉)比之將古代婦女思想現(xiàn)代話的傾向,還是基本無誤的,雖然它也脫離了時代實際。
這是一篇直訴胸臆,徑陳感受,風(fēng)格質(zhì)樸的顯示注意作品,“隱憂”為詩眼、主線,逐層深入地抒寫愛國憂己之情,傾訴個人受群小傾陷,而主上不明,無法施展抱負的憂憤。首章便提出“憂”字,接著寫不得“兄弟”的同情,深憂在胸,屋脊排遣;然后再寫自己堅持節(jié)操,不隨人轉(zhuǎn)移;后邊又寫群小傾陷,而主上不明,只得捶胸自傷;最后抒發(fā)無法擺脫困境之憤懣,向最高統(tǒng)治者發(fā)出呼喊,從而將愛國感情表達得十分強烈。
此詩最突出的藝術(shù)特色是善用比喻,而富于變化:首章“泛此彼舟,亦泛其流”,末章“日居月諸,胡迭而微”是隱喻,前者既喻國事飄搖不定,而不直所從,又喻己之憂心沉重而飄忽,后者喻主上為群小所讒蔽,忠奸不明。“心之憂矣,如匪紡衣”,為明喻,喻憂之纏身而難去。二章之“我心匪鑒”、三章之“我心匪石”,則均用反喻以表達自己堅定不移的節(jié)操。至于姚際恒在〈詩經(jīng)通論〉中所說的“三‘匪’字前后錯綜則是指詩在句法上的表化,“我心匪席”連用排比句,而“我心匪鑒”句為單句。
另外,詩的語言亦復(fù)凝重而委婉,激亢而幽抑,侃侃申訴,娓娓動聽在〈詩經(jīng)〉中別具一格。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的作者和背景,歷來爭論頗多,迄今尚無定論。簡略言之,漢代時不僅今古文有爭議。這些爭議概括起來主要是兩派:一派認為作者是男性仁臣,另一派認為作者是女子。現(xiàn)代學(xué)者多認為是女子所作。
風(fēng)原文翻譯及賞析2
浪淘沙慢·夢覺透窗風(fēng)一線原文:
夢覺透窗風(fēng)一線,寒燈吹息。那堪酒醒,又聞空階,夜雨頻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負佳人、幾許盟言,便忍把、從前歡會,陡頓翻成憂戚。愁極,再三追思,洞房深處,幾度飲散歌闌,香暖鴛鴦被。豈暫時疏散,費伊心力。殫云尤雨,有萬般千種,相憐相惜。恰到如今,天長漏永,無端自家疏隔。知何時、卻擁秦云態(tài)?原低幃昵枕,輕輕細說與,江鄉(xiāng)夜夜,數(shù)寒更思憶。
浪淘沙慢·夢覺透窗風(fēng)一線拼音解讀:
mèng jiào tòu chuāng fēng yī xiàn,hán dēng chuī xī 。nà kān jiǔ xǐng,yòu wén kōng jiē,yè yǔ pín dī 。jiē yīn xún 、jiǔ zuò tiān yá kè 。fù jiā rén 、jǐ xǔ méng yán,biàn rěn bǎ 、cóng qián huān huì,dǒu dùn fān chéng yōu qī 。 chóu jí,zài sān zhuī sī,dòng fáng shēn chù,jǐ dù yǐn sàn gē lán,xiāng nuǎn yuān yāng bèi 。qǐ zàn shí shū sàn,fèi yī xīn lì 。dān yún yóu yǔ,yǒu wàn bān qiān zhǒng,xiàng lián xiàng xī 。qià dào rú jīn,tiān zhǎng lòu yǒng,wú duān zì jiā shū gé 。zhī hé shí 、què yōng qín yún tài?yuán dī wéi nì zhěn,qīng qīng xì shuō yǔ,jiāng xiāng yè yè,shù hán gèng sī yì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譯文一覺醒來時,一縷寒風(fēng)透過窗欞吹進房中,把孤燈吹熄。酒醒后的凄涼本已難耐,又聽見屋外臺階上的落雨點點滴滴。可嘆我遷延漂泊,孑然一身,淪落天涯。如今想起來,真是辜負了佳人的一片真情,多少山盟海誓竟成空言,又怎能忍心把從前的兩情歡愉,陡然間變成眼下這孤獨憂戚。愁悶之極!反復(fù)地回憶,想當初那洞房深處,多少次暢飲歡歌,雙雙游嬉于鴛鴦被底。那時節(jié)我盡心奉承,生怕耗費她一點氣力。萬種柔情,千般親昵,我二人纏綿無盡,兩情相依相惜。看如今,漫漫長夜漏壺永滴,就這樣兩地相思隔絕千里。我真是自尋離愁,卻讓你牽腸掛肚徒悲凄。不知要等到哪日,你我重擁鴛鴦被,共度歡情,如膠似漆。到那時,愿帷幕低垂玉枕親昵。我會輕輕細說告訴你,在這偏遠的寒江水鄉(xiāng),我夜夜難眠,數(shù)著寒更把你思念,把你惦記。
注釋①因循:不振作之意。②陡頓:突然。③殫(dān)云尤雨:指男女貪戀歡情。殫,困擾,糾纏。④秦云:秦樓云雨。形容男歡女愛。⑤昵:親近,親昵。
賞析:
這是柳永創(chuàng)制的慢詞的一個范例。原《浪淘沙》詞,為28字或54字體,而柳永這首慢詞,則為135字之長篇。此詞分三片。第一片寫夜半酒醒時的悲戚,第二片追思以往之情事,第三片寫眼前相思之情。對主人公的心理及思想活動,都給予了充分的體現(xiàn)。
風(fēng)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風(fēng)絲裊,水浸碧天清曉。
一鏡濕云清未了,雨晴春草草。
夢里輕螺誰掃。
簾外落花紅小。
獨睡起來情悄悄,寄愁何處好?
譯文:
柔風(fēng)細細,水面上映出一望無際的云朵。雨過天晴,然而這春色反而令人增添愁怨。
夢中曾與伊人相守,輕輕地為你描畫眉毛。夢醒則唯見簾外落花,這一懷愁緒該向何處排解呢?
賞析:
此篇寫法別致,即以樂景寫哀情,形成強烈的反差,從而凸現(xiàn)了傷春意緒,傷離哀怨。上片寫清曉雨霽,水天青青,柔風(fēng)細細。這本應(yīng)該是一片令人振奮的風(fēng)光,但詞以“春草草”三字陡然折轉(zhuǎn),露出了心中的苦澀。過片點明煩惱之由,即夢中曾與伊人相守,夢醒則唯見簾外落花,故生惆悵,難以排解。結(jié)二句直發(fā)胸旨,表達了孤寂的情懷。
風(fēng)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江城子·竹里風(fēng)生月上
和凝〔五代〕
竹里風(fēng)生月上門。理秦箏,對云屏。輕撥朱弦,恐亂馬嘶聲。含恨含嬌獨自語:今夜約,太遲生!
譯文
竹林里傳來陣陣風(fēng)聲,月光悄悄地溜進恐門。她面對云屏,調(diào)試秦箏。輕輕地撥弄箏弦,恐難聽見那馬兒的嘶叫。她含恨嬌媚地獨自言語:只怪我呀只怪我,今晚相約的時間太遲了!
注釋
江城子:調(diào)牌名。又名《江神子飾、《村意遠飾、《水晶簾飾。唐為單調(diào),宋有雙詞體出現(xiàn)。此詞單詞8句,35字,1、2、3、5、8句押平韻。竹里風(fēng)生:風(fēng)吹竹叢,竹葉瑟瑟有聲。月上門:月亮初生,照上門楣。理:溫習(xí),重復(fù)地彈奏。秦箏:即箏,原出于秦地。云屏:用云母裝飾的屏風(fēng),一說指上有云彩圖飾的屏風(fēng)。朱弦:用熟絲制的琴弦。恐:擔心。馬嘶聲:情郎來到時的馬叫聲。含恨含嬌:帶著怨恨和嬌嗔。太遲生:即太遲,意謂時間過得太慢。生:語尾助詞,無意。
賞析
不同作家的筆下,對愛情的描寫卻紛呈著不同的光彩,從而使這一道不盡說不完的相同主題,具有永不衰竭的魅力。和凝的這首《江城子》,從一個特定的角度,描繪了一個初戀的女子在約會時,等待情人到來的焦灼情態(tài)。筆法細膩,體貼入微,十分生動。
“竹里風(fēng)生月上門”,詞的起句先描繪出主人公約會的環(huán)境和時間。夜幕降臨,微風(fēng)從屋外的竹林吹過,送來陣陣清香的氣息,竹葉“沙沙”作晌,更襯托出周圍環(huán)境的幽靜,圓圓的月亮從東邊的天際緩緩升起,偷偷地爬上門楣,透過繡簾,似在窺探女主人公的芳姿。這里作者用“生”和“上”二字,來分別修飾“風(fēng)”和“月”,使這幽靜的畫面產(chǎn)生了動態(tài)之感,從而也使幽會的場面更加動人。“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這樣的良辰美景,女主人公早已沉浸在如癡如迷的向往之中了。
“理秦箏,對云屏”,此句由屋外環(huán)境的描寫轉(zhuǎn)入屋內(nèi)主人公的刻畫。她情意綿綿,如癡如醉,熱切地盼望著情人的到來,但是,畢竟時間還早,離約會的時刻還有一段時光,枯坐等待,反而更加焦急,所以只好拿出秦箏對著云屏彈奏起來,把思念和焦慮排遣在箏聲之中。作者這里不直按說出主人公對心上人的思念之深,而是用“理”和“對”這兩個動作來展示她的心態(tài),顯得含蓄委婉,但又耐人尋味。讀者仿佛從那纏綿悄l惻的箏聲中,感受到主人公那因熱切的向往而不能平靜的情態(tài)。
“輕撥朱弦,恐亂馬嘶聲”,這一句真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之中”,它把女主人急切盼望與情人相會的神情意態(tài)刻畫得維妙維肖。主人公彈起秦箏,本來是要消磨時光,但她時時刻刻卻想著情人的到來,所以在陣陣如怨如艾的箏聲中,她時時留意于“箏外之音”。忽然她感到了馬的嘶鳴聲,莫非是情郎騎馬而來?但夾雜著箏聲,那嘶鳴聲似有似無,若隱若現(xiàn),因此她不由爵下意識地放輕手法,仔細諦聽辨別,慢慢地不知不覺停止了彈奏。作者用一個“輕”字把主人公凝神諦聽辨別的神態(tài)反映了出來,用一個“恐”字則把她既欲彈箏,又怕箏聲淹沒馬嘶聲的矛盾心態(tài)細膩而又逼真地刻畫出來。至此,我們不能不嘆服作者體貼之細致,描罄之傳神,手法之高超了。
詞的最后兩句“含恨含嬌獨自語:今夜約,太遲生!”在對主人公形象的刻畫上更進了一步,同時也將主人公的思戀之情推向頂峰。她停止了彈奏,仔細地諦聽,原來那馬的嘶鳴聲只不過是自己的錯覺,一般怨艾之情便油然而生:難道他失信負約,今晚不來了?可是轉(zhuǎn)眼一想,現(xiàn)在還沒有到約會的時刻呢,不由得又對自己的過于心急和多余的想法感到好笑。“含恨含嬌”四字,把一個既癡情又嬌羞的初戀女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來。最后一“今夜約,太遲生!”以主人公自怨自艾、似怨似嘲的語氣作結(jié),機趣橫生,使全詞顯得十分活脫生動。江尚質(zhì)說:“《花間》詞狀物描情,每多意態(tài)”(《古今詞話》卷下引),這個結(jié)尾,就是如此。
這首詞語言平易流暢,無一難字奇字,但卻極富情韻。作者善于通過細節(jié)的描摹來刻畫主人公細膩的心理情態(tài),使主人公的形象宛在目前。全詞情真意切,生動感人,委婉細膩,在描寫愛情的作品中,是很有特色的佳作。
和凝(898-955年),五代時文學(xué)家、法醫(yī)學(xué)家。字成績。鄆州須昌(今山東東平)人。幼時穎敏好學(xué),十七歲舉明經(jīng),梁貞明二年(916)十九歲登進士第。好文學(xué),長于短歌艷曲。梁貞明二年(916)進士。后唐時官至中書舍人,工部侍郎。后晉天福五年(940)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入后漢,封魯國公。后周時,贈侍中。嘗取古今史傳所訟斷獄、辨雪冤枉等事,著為《疑獄集》兩卷(951年)。子和(山蒙)又增訂兩卷,合成四卷。
風(fēng)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驚沙獵獵風(fēng)成陣,白雁一聲霜有信。
琵琶腸斷塞門秋,卻望紫臺知遠近。
深宮桃李無人問,舊愛玉顏今自恨。
明妃留在兩眉愁,萬古春山顰不盡。
譯文
北風(fēng)獵獵吹起陣陣風(fēng)沙,白雁鳴叫,報道了霜天的降臨。王昭君戎裝騎馬,手抱琵琶,一路彈奏著思歸的曲調(diào),回頭遠望著紫臺,一步一步地走遠。
昭君當初在寂寞宮中,無人過問,昔日曾那么珍惜自己的容貌,如今卻無比的悔恨?她那微微皺起的`兩眉間含著無限的愁緒,似如重重疊疊的遠山。
注釋
玉樓春:詞牌名,據(jù)云此名取自顧復(fù)詞中:“月照玉樓春漏促”句語意。又稱為《木蘭花》《轉(zhuǎn)調(diào)木蘭花》、《玉樓春令、《西湖曲》《呈纖手》《東鄰妙》《春曉曲》《惜春容》《夢相親》《歸風(fēng)便》《歸朝觀令》《續(xù)漁歌》等。雙調(diào),上片四句,押三仄韻,二十八字,下片四句。共五十六字。
獵獵:風(fēng)聲。伊
紫臺:即紫宮,指漢都長安宮廷。
春山:喻眉。
顰:皺。
賞析:
借詠史以抒懷,本是詩人家數(shù),昭君出塞,又是傳統(tǒng)的詩歌體裁。但元好問推陳出新,突破了體裁和題材本身的局限,拓寬和加深了同類作品的內(nèi)涵。
朔風(fēng)驚沙,白雁掠霜,詞人面對荒涼蕭瑟的北地風(fēng)光,俯仰千古,引入昭君出塞的歷史畫面。“白雁”在這里,不僅點明了時令,而且渲染了情境。白雁一聲,報道了霜天的降臨,照君就是在這揪心的悲秋時節(jié)出塞的。“琵琶腸斷”兩句,是懸想昭君出塞的情景。后代傳說,昭君戎裝騎馬,手抱琵琶,一路彈奏著思歸的曲調(diào),則更把昭君的形象詩意化了。“紫臺”,即紫宮,指長安宮廷。
詩人思想的深刻性,主要表現(xiàn)在下片,過片兩句說昭君當初寂寞宮中,無人過問,直到?jīng)Q定嫁給呼韓邪單于。“舊愛”句言昭君一向顧惜自己的美艷容顏。“入宮數(shù)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引自《后漢書·南匈奴列傳》)因此而致遠嫁匈奴,故翻自恨其有此“玉顏”也。元好問不像前代詩人或后世戲劇家那樣。停留在同情和怨憤的情調(diào),而是透過一層,把目光轉(zhuǎn)向那些沒有出塞、因而也不被后代詩人注意的千百宮女。言“深宮桃李,自不只謂昭君一人,不妨理解為:廣大閉鎖深宮的女子,雖然艷如桃李,卻只能空自凋謝。年復(fù)一年,花開花落,她們只能伴隨著遲遲鐘鼓、耿耿星河,終此一生。她們并不比王昭君更幸福,而是同樣可悲。結(jié)尾兩句,詞人筆鋒又轉(zhuǎn)。從黛青的遠山,想到昭君含愁蹙恨的雙眉;因為有了前兩句的鋪墊,昭君就成為當時及后代所有宮女的代表,“萬古春山顰不盡”,揭示了昭君悲憤之深,也揭示了這種悲劇的歷史延續(xù)性。作者所指斥的不是一個漢元帝,他所同情的,也不是一個王昭君,他憑著詩人的直覺意識到,宮女的悲劇乃是封建專制王朝的一種社會病,后人復(fù)哀后人,此恨綿綿,有如萬古春山。
詞作的藝術(shù)成就,是得力于作者對歷史的宏觀把握和深刻透視。從表現(xiàn)來看,作者深廣的憂憤和沉重的悲涼,并不靠夸張的叫囂和慨嘆,而是借玉言桃李、青山眉黛這些詞的傳統(tǒng)意象表現(xiàn)出來的。瀏亮宛轉(zhuǎn)的音節(jié),卻能造成沉郁頓挫的氛圍;綺麗溫潤的字面,卻能傳達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可謂寓剛健于婀娜,變溫婉成悲涼。
風(fēng)原文翻譯及賞析6
原文
細雨斜風(fēng)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譯文及注釋
細雨斜風(fēng)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細雨斜風(fēng)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和稀疏的楊柳使初晴后的沙灘更嫵媚。清澈的洛澗匯入淮河,水勢浩大,茫茫一片。
媚:美好。此處是使動用法。灘:十里灘,在南山附近。洛:洛河,源出安徽定遠西北,北至懷遠入淮河。漫漫:水勢浩大。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liǎo)茸(róng)蒿(hāo)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泡上一杯浮著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嘗山間嫩綠的蓼芽蒿筍的春盤素菜。而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
“雪沫”句:謂午間喝茶。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時上浮的白泡。午盞:午茶。蓼茸:蓼菜嫩芽。春盤:舊俗,立春時用蔬菜水果、糕餅等裝盤饋贈親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細雨斜風(fēng)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和稀疏的楊柳使初晴后的沙灘更嫵媚。清澈的洛澗匯入淮河,水勢浩大,茫茫一片。
泡上一杯浮著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嘗山間嫩綠的蓼芽蒿筍的春盤素菜。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
注釋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一作《浣溪紗》,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diào)四十二字,平韻。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此調(diào)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劉倩叔:名士彥,泗州人,生平不詳。
南山:在泗州東南,景色清曠,宋米芾稱為淮北第一山。
媚:美好。此處是使動用法。灘:十里灘,在南山附近。
洛:洛河,源出安徽定遠西北,北至懷遠入淮河。
漫漫:水勢浩大。
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時上浮的白泡。
午盞:午茶。
蓼(liǎo)茸:蓼菜嫩芽。
春盤:舊俗,立春時用蔬菜水果、糕餅等裝盤饋贈親友。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紀游詞是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豐七年)蘇軾在赴汝州(今河南汝縣)任團練使途中,路經(jīng)泗州(今安徽泗縣)時,與泗州劉倩叔同游南山時所作。
賞析
這是一首紀游詞,是以時間為序來鋪敘景物的。詞的上片寫早春景象,下片寫作者與同游者游山時以清茶野餐的風(fēng)味。作品充滿春天的氣息,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熱愛和健勝進取的精神。
詞的上片寫沿途景觀。“細雨斜風(fēng)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這首詞開頭兩句是說,細雨斜風(fēng)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灘邊稀疏的柳樹似乎在向剛放晴后的沙灘獻媚。
第一句寫清晨,風(fēng)斜雨細,瑟瑟寒侵,這在殘冬臘月是很難耐的,可是東坡卻只以“作曉寒”三字出之,表現(xiàn)了一種不大在乎的態(tài)度。第二句寫向午的景物:雨腳漸收,煙云淡蕩,河灘疏柳,盡沐晴輝。儼然成了一幅淡遠的風(fēng)景圖畫了。一個“媚”字,尤能傳出作者喜悅的心聲。作者從搖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覺察到萌發(fā)中的春潮。于殘冬歲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機,這正是東坡逸懷豪氣的表現(xiàn),精神境界的高人之處。
“入淮清洛漸漫漫。”第三句是說,眼前入淮清洛,仿佛漸流漸見廣遠無際。
上片結(jié)句寄興遙深,一結(jié)甚遠。句中的“清洛”,即“洛澗”,發(fā)源于合肥,北流至懷遠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在臨淮)不近,非目力所及。那么詞中為什么提到清洛呢?這是一種虛摹的筆法。作者從眼前的淮水聯(lián)想到上游青碧的洛澗,當它匯入濁淮以后,就變得渾渾沌沌一片浩茫了。在這里顯然不是單純的景物描寫,而是含有“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的歸隱林泉的寓意在內(nèi)。
下片轉(zhuǎn)寫作者游覽時的清茶野餐及歡快心情。一起兩句,作者抓住了兩件有特征性的事物來描寫:乳白色的香茶一盞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盤。兩相映托,便有濃郁的節(jié)日氣氛和誘人的力量。“雪沫”乳花,狀煎茶時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張,形象鮮明。午盞,指午茶。此句可說是對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繪。“蓼茸蒿筍”,即蓼芽與蒿莖,這是立春的應(yīng)時節(jié)物。舊俗立春時饋送親友以鮮嫩春菜和水果、餅鉺等,稱“春盤”。
此二句繪聲繪色、活靈活現(xiàn)地寫出了茶葉和鮮菜的鮮美色澤,使讀者從中體味到詞人品茗嘗鮮時的喜悅和暢適。這種將生活形象鑄成藝術(shù)形象的手法,顯示出詞人高雅的審美意趣和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是一個具有哲理性的命題,用詞的結(jié)尾,卻自然渾成,有照徹全篇之妙趣,為全篇增添了歡樂情調(diào)和詩味、理趣。
這首詞,色彩清麗而境界開闊的生動畫面中,寄寓著作者清曠、閑雅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態(tài)度,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無盡的遐思。
風(fēng)原文翻譯及賞析7
原文:
國風(fēng)·鄘風(fēng)·柏舟
[先秦]佚名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側(cè)。髧彼兩髦,實維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譯
柏木小船在漂蕩,漂泊蕩漾河中央。垂發(fā)齊眉少年郎,是我心中好對象。至死不會變心腸。我的天啊我的娘!不相信人家的心哪!
柏木小船在漂蕩,漂泊蕩漾河岸旁。垂發(fā)齊眉少年郎,是我傾慕的對象。至死不會變主張。我的天啊我的娘!不相信人家的心哪!
注釋
鄘(yōng):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汲縣北。
泛:浮行。這里形容船在河中不停漂浮的樣子。
中河:河中。
髧(dàn):頭發(fā)下垂狀。兩髦(máo):男子未行冠禮前,頭發(fā)齊眉,分向兩邊狀。
維:乃,是。儀:配偶。
之死:到死。之,到。矢靡它:沒有其他。矢,通“誓”,發(fā)誓。靡它,無他心。
只:語助詞。
諒:相信。
特:配偶。
慝(tè):通“忒”,變更,差錯,變動。也指邪惡,惡念,引申為變心。
賞析:
此詩的主人公可能是一個待嫁的姑娘,她選死的對象是一個不到二十的少年郎。姑娘的選擇未能得到母親的同意,所以她滿腔怨恨,發(fā)誓要和母親對抗到底。
開篇以柏舟泛流起興,寫女主人公為自己的婚姻戀愛受阻而苦惱,就好比那在河死飄蕩的柏木小舟一樣。她早已自己相死了一個翩翩少年,他的發(fā)型很好看,透出活潑靈動的精神勁兒。這就是女主人公的心上人,她非他不嫁,至死不渝。可是她的母親千般阻撓萬般阻攔,死活不同意這門親事。母女的意見不統(tǒng)一,愛情就發(fā)生了危機。女兒要么放棄己見,要么作堅決的抗爭。看來詩死女主人公是持后一種態(tài)度的:至死誓靡它!堅決到這種程度,母親也就難辦了。但要為娘的改變主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女主人公一面誓死維護愛情,一面從內(nèi)心發(fā)出沉重的嘆息:娘呀天啊,為什么就不相信我是有眼力的呢!這一聲嘆息,使得詩的內(nèi)容變得沉甸甸的。
古代男女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這種敢愛敢恨的女子自己找婆家的事情,真是有違傳統(tǒng)習(xí)俗的,當父母的當然不會同意。可能也不一定是父母要展示權(quán)威,多半是他們憑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在為兒女把關(guān),以確保日后生活美滿。但是代溝的存在,使兩代人的擇偶觀念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差異和沖突。這原也正常。問題的關(guān)鍵是,母女二人的矛盾不可調(diào)和,因此才有了“之死矢靡他”的決絕抗爭。
這首詩反映了先秦時代漢族民間婚戀的現(xiàn)實狀況:一方面,人們在政令許可的范圍內(nèi)仍享有一定的性愛自由,原始婚俗亦有傳承;另一方面普遍的情況已是“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非媒不得”(《齊風(fēng)·南山》),禮教已通過婚俗和輿論干預(yù)生活。所以詩死女子既自行擇歡,卻又受到母親的制約。而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詩死也就表現(xiàn)了青年男女為了爭取婚戀自由而產(chǎn)生的反抗意識,這是一個很新很有價值的信息。
風(fēng)原文翻譯及賞析8
原文:
國風(fēng)·邶風(fēng)·谷風(fēng)
[先秦]佚名
習(xí)習(xí)谷風(fēng),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伊邇,薄送我畿。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宴爾新昏,不我屑矣。毋逝我梁,毋發(fā)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黽勉求之。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為讎,既阻我德,賈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爾顛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爾新昏,以我御窮。有洸有潰,既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來塈。
譯文
山谷來風(fēng)迅又勐,陰云密布大雨傾。夫妻共勉結(jié)同心,不該動怒不相容。采摘蘿卜和蔓青,難道要葉不要根?往日良言休拋棄:到死與你不離分。
邁步出門慢騰騰,腳兒移動心不忍。不求送遠求送近,哪知僅送到房門。誰說苦菜味最苦,在我看來甜如薺。你們新婚多快樂,親兄親妹不能比。
渭水入涇涇水渾,涇水雖渾河底清。你們新婚多快樂,不知憐惜我心痛。不要到我魚壩來,不要再把魚簍開。既然現(xiàn)在不容我,以后事兒誰來睬。
好比過河河水深,過河就用筏和船。又如河水清且淺,我就游泳到對岸。家中有這沒有那,為你盡心來備辦。左鄰右舍有災(zāi)難,奔走救助不遲延。
你不愛我到也罷,不該把我當仇家。我的好心你不睬,就像貨物沒人買。從前害怕家貧窮,患難與共苦經(jīng)營。如今家境有好轉(zhuǎn),嫌你厭我如毒蟲。
備好干菜和腌菜,貯存起來好過冬。你們新婚多快樂,拿我積蓄來擋窮。粗聲惡氣欺負我,粗活重活我擔承。當初情意全不念,往日恩愛一場空。
注釋
邶(bèi):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地在今河南省湯陰縣東南。
谷風(fēng):東風(fēng),生長之風(fēng)。一說來自大谷的風(fēng),為盛怒之風(fēng)。
習(xí)習(xí):和舒貌。一說逢連續(xù)不斷貌’。
以陰以雨:為陰為雨,以滋潤百物,以喻夫婦應(yīng)該和美。一說沒有晴和之意,喻其夫暴怒不止。
黽(mǐn)勉:勤勉,努力。
葑(fēng):蔓菁也。葉、根可食。菲:蘿卜之類。
無以下體:意指要葉不要根,比喻戀新人而棄舊人。以,用。下體,指根。
德音:指丈夫曾對她說過的好話。
遲遲:遲緩,徐行貌。
中心:心中。有違:行動和心意相違背。
伊:是。邇:近。
薄:語助詞。畿(jī):指門檻。
荼(tú):苦菜。
薺:薺菜,一說甜菜。
宴:快樂。昏:即“婚”。
涇、渭:河名。
湜(shí)湜:水清見底。沚(zhǐ):水中小洲。一說底。
屑:顧惜,介意。一說潔。
逝:往,去。梁:捕魚水壩。
發(fā):“撥”的假借字,搞亂。一說打開。笱(gǒu):捕魚的竹簍。
躬:自身。閱:容納。
遑:暇,來不及。恤(xù):憂,顧及。后:指走后的事。
方:筏子,此處作動詞。
亡(wú):同“無”。
民:人。這里指鄰人。
匍(pú)匐(fú):手足伏地而行,此處指盡力。
能:乃。慉(xù):好,愛惜。
讎(chóu):同“仇”,仇人。
賈(gǔ):賣。用:指貨物。不售:賣不出。
育:長。育恐:生于恐懼。鞫(jū):窮。育鞫:生于困窮。
顛覆:艱難,患難。
于毒:如毒蟲。
旨蓄:蓄以過冬的美味干菜和腌菜。旨,甘美。蓄,聚集。
御:抵擋。
窮:窘困。
有洸(guāng)有潰(kuì):即“洸洸潰潰”,水流湍急的樣子,此處借喻人動怒。
既:盡。詒(yí):遺,留給。肄(yì):勞苦的工作。
伊:句首語氣詞。一說維。余:我。來:語助詞。一說是。塈(jì):愛。
賞析:
作為一個社會問題,丈夫因境遇變化或用情不專而遺棄結(jié)發(fā)之妻,在《詩經(jīng)》這部漢族文學(xué)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中已多有反映,《衛(wèi)風(fēng)·氓》是一篇,《邶風(fēng)·谷風(fēng)》又是一篇。同樣是用棄婦的口吻陳述被棄的痛苦,與《衛(wèi)風(fēng)·氓》相比,《邶風(fēng)·谷風(fēng)》中的女子在性格上不如前者決絕果斷,因此在回憶往事和述說情懷時怨而不怒,并沒有對負心漢進行直接的譴責(zé),然而在藝術(shù)風(fēng)格上,則更能體現(xiàn)被孔子稱道的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tǒng)。
從全詩的敘說來看,這位女子的丈夫原來也是貧窮的農(nóng)民,只是由于婚后兩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年輕妻子的辛勞操持,才使日子慢慢好過了起來。但是這種生活狀況的改善,反倒成了丈夫遺棄她的原因。這個負心漢不但不顧念患難中的糟糠之妻,相反卻喜新厭舊,把她當作仇人,有意尋隙找岔,動輒拳腳相加,最后終于在迎親再婚之日,將她趕出了家門。詩中的棄婦就是在這種情形下,如泣如訴地傾吐了心中的滿腔冤屈。
這首詩在抒情方面最可注意的有以下幾點:首先是選取了最能令人心碎的時刻,使用對比的手法,凸現(xiàn)了丈夫的無情和自己被棄的凄涼。這個時刻就是新人進門和舊人離家,對于一個用情專一、為美好生活獻出了一切的女子來說,沒有比這一刻更讓人哀怨欲絕的了。詩由此切入,非常巧妙地抓住了反映這一出人生悲劇的最佳契機,從而為整首詩的抒情展開提供了基礎(chǔ)。而一方面“宴爾新昏,如兄如弟”的熱鬧和親密,另一方面“不遠伊邇,薄送我畿”的絕情和冷淡,形成了一種高度鮮明的對比,更突出了被棄之人的無比愁苦,那種典型的哀怨氣氛被渲染得十分濃烈。
其次是借用生動的比喻言事表情,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全詩共分六章,每章都有含蓄不盡的妙喻。如第一章入手便以大風(fēng)和陰雨,來表現(xiàn)丈夫的經(jīng)常無故發(fā)怒;以采來蔓菁蘿卜的根莖被棄,來暗示他丟了根本,視寶為廢。這主要用于言事。第二章則轉(zhuǎn)用食荼如薺、以苦為甜,來反襯人物在見了丈夫新婚時內(nèi)心的苦澀程度,遠在荼菜的苦味之上。這又是主要用于表情。另如第三章的“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是用涇水因渭水流入表面變濁、其底仍清,來比喻自己盡管被丈夫指責(zé)卻依然不改初衷的清白;第四章以河深舟渡、水淺泳渡,喻寫以往生活不論有何困難,都能想方設(shè)法予以解決;第五章用“賈用不售”比丈夫的嫌棄、“比予于毒”喻對己的憎惡;第六章又把自己往日的辛勞比作御冬的“旨蓄”,將丈夫的虐待喻為湍急咆哮的水流。這些比喻取喻淺近,無不切合被喻情事的特征,大大增強了作品的藝術(shù)性和表現(xiàn)力。
最后,作品的一唱三嘆、反復(fù)吟誦,也是表現(xiàn)棄婦煩亂心緒和一片癡情的一大特色。從首章的“黽勉同心,不宜有怒”、“德音莫違,及爾同死”,到二章的“行道遲遲,中心有違”,從三章的“毋逝我粱,毋發(fā)我笱”,到四、五章的前后對比,再到六章的“不念昔者,伊余來塈”,在反覆的述寫和表白中,淋漓盡致地展示了棄婦沉溺于往事舊情而無法自拔的復(fù)雜心理。順著這一感情脈絡(luò)的延伸展開,循環(huán)往復(fù),人們更能接近和觸摸這個古代女子的善良和多情的心,更能感受到被棄帶給她的精神創(chuàng)痛。至于作品在二、三、六章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xiàn)“宴爾新昏”這樣的句子,又在斷續(xù)錯雜的回憶和抒情中,突出和強調(diào)了丈夫背信棄義對她產(chǎn)生的強烈刺激,她無法忍受眼前出現(xiàn)的這一現(xiàn)實,更不能以平常之心來接受這一現(xiàn)實,所以反復(fù)詠之,以示銘心刻骨,難以忽忘。
由此可見,這首詩在抒寫棄婦哀怨方面是很有特色的。它的出現(xiàn),表明古代婦女在愛情和婚姻生活中,很早就處在弱者的地位,充當著以男子為中心的社會的犧牲品,她們的命運是值得同情的。盡管作品沒有直接對負情男子作明確的譴責(zé),但最初的信誓旦旦和最終的棄如脫靴,仍為此作了有力的點示,具有深刻的警世作用。
風(fēng)原文翻譯及賞析9
國風(fēng)·唐風(fēng)·羔裘
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豈無他人?維子之故。
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豈無他人?維子之好。
翻譯
你身著羔皮禮服豹紋袖飾,竟然對我們?nèi)绱舜竽4髽印ky道你就這樣目中無人嗎?我們可是看在老交情份上。
你身著羔皮禮服豹紋袖飾,竟對我們一副傲慢的模樣。難道你就這樣目中無人嗎?我們可是看在老朋友份上。
注釋
羔裘:羊皮襖。
羔:羊之小者。
袪:袖口,豹祛即鑲著豹皮的袖口。
自我人:對我們。自,對;我人,我等人。
居居:即“倨倨”,傲慢無禮。
維:惟,只。
子:你。
故:指愛。或作故舊,也通。
褎:同“袖”,衣袖口。
究究:心懷惡意不可親近的樣子,指態(tài)度傲慢。
鑒賞
此詩兩章,脈絡(luò)極清楚,每章的前二句極寫卿大夫的服飾之威和對故舊的侮慢之態(tài);后二句則通過自問自答,表現(xiàn)了原為友人的那位先生的怨憤不平的情緒,而詩句的語氣顯得“怨而不怒”,很能體現(xiàn)“溫柔敦厚”的詩教。
此詩一開頭,描述了卿大夫的服飾,可見,這位卿大夫是一位政治新秀,剛剛步入了從政的圈子。但他很不低調(diào),以為自己了不起了,一種強烈的優(yōu)越感立馬就顯出來了:“自我人居居。”活畫出衣服傲慢無禮的神情。但他的故舊老友,雖然沒有他的官階高,但一點也不氣餒,顯示出很強的個性。
從結(jié)構(gòu)上來看,此詩顯得十分簡單,藝術(shù)上也沒有太多的特色,比較明顯的也就是反復(fù)吟詠、反復(fù)唱嘆、回環(huán)往復(fù)的手法。這種手法實際上在《詩經(jīng)》中已相當普遍,有著民歌民謠的風(fēng)味,從這也正說明了《詩經(jīng)》與民歌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
此外,該詩中所用的設(shè)問和作答的形式,在《詩經(jīng)》中也時而可見。這種修辭方法作為諷刺或表現(xiàn)一種強烈的情緒是很合適的。
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于此詩的背景,《毛詩序》說:“《羔裘》,刺時也,晉人刺其在位不恤其民也。”從該詩首句“羔裘豹祛”的描寫來看,所寫的是當時的一位卿大夫。也有人認為這是一位婦女責(zé)備丈夫或情人的詩,還有人認為是貴族婢妾反抗主人的詩。
風(fēng)原文翻譯及賞析10
秋蕊香·簾幕疏疏風(fēng)透
簾幕疏疏風(fēng)透。一線香飄金獸。朱闌倚遍黃昏后。廊上月華如晝。
別離滋味濃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墻東柳。春色年年如舊。
古詩簡介
《秋蕊香·簾幕疏疏風(fēng)透》是張耒離許州任時,為留戀官妓劉淑奴而作,全詞抒寫春閨相思之情。上片寫眼前景色。疏簾風(fēng)透,金爐香飄。獨倚朱欄,唯見月明如晝。下片抒寫相思。年年柳色,春光如舊。而人卻逐漸消瘦,諳盡別離滋味。全詞短小平易,層次分明,清新婉麗,曲折含蓄。
張耒流傳極少的幾首詞中和柳永、秦觀的詞風(fēng)相近,這首《秋蕊香》就可作為代表,在婉約詞中也屬上乘之作。
翻譯/譯文
戶外的風(fēng)吹進疏簾,香爐里飄起一線香煙。黃昏后倚遍紅色的欄桿,廊上的月光如同白天。別離的滋味比酒還濃釅,令人瘦損病懨懨。此情比不上墻東的楊柳,春泉時柳色依舊如去年。
注釋
①秋蕊香:詞牌名,雙調(diào)48字, 仄韻,又有同名慢詞,雙調(diào)97字,平韻。
②疏疏:稀疏。
③金獸:獸形的香爐。
④朱欄,紅色欄桿。
⑤月華:月光。
⑥著人:使人。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說張耒在許州作官時,曾愛上一個名叫劉淑奴的歌伎,他卸任離開許州以后,為思念劉淑奴寫過兩首歌詞,《秋蕊香》便是其中的一首,用代言體手法,寫對方相思的濃摯深情。
賞析/鑒賞
上片寫景,由室內(nèi)寫到簾外,是寓情于景。
“簾幕疏疏風(fēng)透,一線香飄金獸”這兩句通過對細風(fēng)透進簾幕、香爐縷縷飄香的描繪,明寫官妓劉淑奴閨房的幽雅芳美,暗寫前來幽會告別的環(huán)境氣氛,隱含越是美好、越是值得留戀,越是幽靜、越是格外凄清的弦外之音。
“朱欄倚遍黃昏后”二句,緊承首二句而來,由室內(nèi)轉(zhuǎn)而寫室外,由黃昏寫到深夜,勾勒出倚遍每一根欄桿、凝視著畫廊上如晝月光的生動畫面,傳達出回憶往昔并肩倚欄,攜手賞月,而今戀戀不舍,依依惜別的愁緒。原來她從寂寞空房的爐煙裊裊記起當時兩情綣繾的往事,如今離分兩地,叫人思量。所以她不禁由室內(nèi)走出簾外,在朱欄繞護的回廊上,一遍又一遍地倚欄望著,從白天盼到黃昏,從黃昏盼到浩月流輝的深夜。“月華如晝”,說明這是一個月白風(fēng)清的良夜,往日相聚,兩人濃情密意,喁喁低語,何等歡愛;可是而今天各一方,形單影只,欲語無人誰訴。教人深深惆悵。上片四句全部寫景,而字里行間則洋溢著離愁別緒,因為往昔天天如此,而從今以后卻不復(fù)再見了,對景傷情,萬般無奈之意,盡在不言中了。這兩句主要從時間上著筆,寫離別之人從黃昏到深夜,倚遍欄桿,離愁無限,對月無緒的痛苦情態(tài)。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上片寫法正是如此。
下片在上片寫景的基礎(chǔ)上,著重抒情,借外景反襯內(nèi)心的苦悶,是以景襯情。
“別離滋味濃如酒,著人瘦。”這兩句是全詞的主調(diào),這種“別離滋味”只有自己深深地感到,要說出來卻又十分抽象。詞人在這里用“濃于酒”一詞來形容描寫這種離愁別緒的濃烈程度,這就使抽象的情感物態(tài)化、具體、形象,它不僅將比酒更濃烈的離愁別恨極為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來,而且將詞人借酒澆愁的神態(tài)巧妙勾出,收到一箭雙雕的藝術(shù)效果。正因為如此,“著人瘦”一句便水到渠成,落到了實處。這種離愁竟使人為之憔悴,其滋味便可想而知了。
“此情不及墻東柳,春色年年依舊”緊承前句而來,前兩句寫離愁滋味超過濃酒,進行正面對比;這兩句寫別情不及墻柳,則從反面襯托:柳葉只枯黃萎落于一時,春風(fēng)一吹,柳色如故。言外之意,人一離別,各自天涯,是否能再續(xù)舊情,可就說不準了。這一反襯,由眼前的墻東柳觸發(fā)而起,既信手拈來,又新奇貼切,極為深切地道出了內(nèi)心深處的惆悵之情和纏綿悱惻之意,這就成為全詞的點睛之筆。
這首詞寫景純用白描,毫不雕飾,清新流麗,而情寓其中;寫情,直抒胸臆,決不做作,層層轉(zhuǎn)跌,入木三分。其中絕無香澤綺羅之態(tài),唯有不加矯飾之情。使詞作具有清新流麗的風(fēng)格特征。(池萬興)這首詞風(fēng)調(diào)清麗,情致纏綿,在婉約詞中也屬上乘之作。 (鄭臨川)
風(fēng)原文翻譯及賞析11
玉樓春·驚沙獵獵風(fēng)成
元好問〔金朝〕
驚沙獵獵風(fēng)成陣,白雁一聲霜有信。琵琶腸斷塞門秋,卻望紫臺知遠近。
深宮桃李無人問,舊愛玉顏今自恨。明妃留在兩眉愁,萬古春山顰不盡。
譯文
北風(fēng)獵獵吹起陣陣風(fēng)沙,白雁鳴叫,報道路霜天的降臨。王昭君戎裝騎馬,手抱琵琶,一路彈奏著思歸的曲調(diào),回頭遠望著紫臺,一步一步地走遠。昭君當初在寂寞宮中,無人過問,昔日曾那么珍惜自己的容貌,如今卻無手的悔恨?她那微微皺起的兩眉間含著無限的愁緒,似如重重疊疊的遠山。
注釋
玉樓春:詞牌名,據(jù)云此名取自顧復(fù)詞中:“月照玉樓春漏促”句語意。又稱為《木蘭花》《轉(zhuǎn)調(diào)木蘭花》、《玉樓春令、《西湖曲》《呈纖手》《東鄰妙》《春曉曲》《惜春容》《夢相親》《歸風(fēng)便》《歸朝觀令》《續(xù)漁歌》等。雙調(diào),上片四句,押三仄韻,二十八字,下片四句。共五十六字。獵獵:風(fēng)聲。伊紫臺:即紫宮,指漢都長安宮廷。春山:喻眉。顰:皺。
賞析
借詠史以抒懷,本是詩人家數(shù),昭君出塞,又是傳統(tǒng)的詩歌題材,如杜甫的《詠懷古跡·群山萬壑赴荊門》,王安石的《明妃曲》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但元好問不畏前賢,推陳出新,突破了體裁和題材本身的局限,拓寬和加深了同類作品的內(nèi)涵。
這首詞的上片寫塞外秋肅,昭君觸景生懷,回顧漢宮舊事,心潮難平;下片前兩句繼續(xù)抒寫昭君情懷,揭示了昭君悲憤之深,揭示了這種悲劇的歷史延續(xù)性。全詞音節(jié)瀏亮宛轉(zhuǎn),沉郁頓挫;字面綺麗溫潤,震撼人心,可謂寓剛健于婀娜,變溫婉成悲涼。
朔風(fēng)驚沙,白雁掠霜,詞人面對荒涼蕭想的北地風(fēng)光,俯仰千古,引人昭君出塞的歷史畫面。“白雁”在這里,不僅點明了時令,而且渲染了情境,昭君就是在這揪心的悲秋時節(jié)去國出塞的。“琵琶腸斷”二句,是懸想昭君出塞的情景。傳說謂昭君戎裝騎馬,手抱琵琶,一路彈奏著思歸的曲調(diào),則更把昭君的形象詩意化了。“紫臺”,即紫宮,指長安宮廷。
過片二句說昭君當初寂寞宮中,無人過問。直到?jīng)Q定嫁給呼韓邪單于,臨行之時,“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官,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于失信,遂與匈奴”(《后漢書·南匈奴列傳》)。“舊愛”句言昭君一向顧惜自己的美艷容顏,“人宮數(shù)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后漢書·南匈奴列傳》),因此而致遠嫁匈奴,故翻自恨其有此“玉顏”也。元好問不像前代詩人或后世戲劇家那樣,停留在同情或怨憤的情調(diào),而是透過一層,把目光轉(zhuǎn)向那些沒有出塞、因而也不為后代詩人注意的千百宮女。
言“深宮桃李”,自不只謂昭君一人,不妨理解為:廣大的閉鎖深宮的女,雖然艷如桃李,卻只能空自凋謝。年復(fù)一年,花開花落,她們只能伴隨著遲遲鐘鼓、耿耿星河,終此一生。她們并不比王昭君更幸福,而是同樣可悲。正如《明妃曲》云:“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結(jié)尾兩句,詞人筆鋒又轉(zhuǎn)。從黛青的遠山,想到昭君含愁感恨的雙眉;因為有了前兩句的鋪墊,昭君就成為當時及后代所有言女的代表,“萬古春山顰不盡”,揭示了昭君悲憤之深,也揭示了這種悲劇的歷史延續(xù)性。作者所指斥的不是——個漢元帝,他所同情的也不是一個王昭君,他憑著詞人的直覺意識到,宮女的悲劇乃是封建專制王朝的一種社會病,后人復(fù)哀后人,此恨綿綿,有如萬古春山。
這首詞寫作的具體時間不可確考,聯(lián)系當時整個時代背景來看,可以說它也反映了元好問內(nèi)心的愁苦。歲月流逝,風(fēng)物依舊,離井懷鄉(xiāng)之情亦復(fù)相似。白雁驚心,青山含愁,不僅基于對昭君的同情,也是詞人心態(tài)的外化。故吊古與傷今,憐人與自傷,實不可分。
元好問
元好(hào)問(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著名文學(xué)家、歷史學(xué)家。元好問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xué)的主要代表、文壇盟主,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xué)上承前啟后的橋梁,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其“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dǎo)之功。有《元遺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風(fēng)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原文:
國風(fēng)·鄭風(fēng)·遵大路
[先秦]佚名
遵大路兮,摻執(zhí)子之祛兮,無我惡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摻執(zhí)子之手兮,無我魗兮,不寁好也!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沿著大路跟你走,雙手拽住你衣袖。千萬不要嫌棄我,別忘故情把我丟。
沿著大路跟你走,緊緊握住你的手。千萬別嫌我貌丑,別忘情好把我丟。
注釋
遵:沿著。
摻(shǎn):執(zhí),拉住,抓住。袪(qū):衣袖,袖口。
無我惡(è):不要以我為惡(丑)。一說“惡(wù)”意為“討厭”。
寁(zǎn):去。即丟棄、忘記的意思。一說迅速。故:故人,故舊,舊情。
無我魗(chǒu):不要以我為丑。魗,同“丑”。
好(hào):情好。
賞析:
此篇無首無尾,詩人只是選擇男子離家出走,女子拽著男子衣袖,拉緊他的手,苦苦哀求他留下的一個小鏡頭,以第二人稱唿告的語氣反復(fù)哭訴。全詩只有兩章八句,既沒有點明男子離家出走的原因,也沒有交代他們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然而詩人描繪的這幅平常而習(xí)見的畫面,卻是活靈活現(xiàn)的。詩中生動地描述了一幅似乎非常具體的生活場景:一對男女在大路上追逐,女的追上男的,在路邊拉扯糾纏,還似乎有女子悲愴的哭訴聲,她唿喚著男子,不斷重復(fù)地說著:“不要嫌惡丟棄我!”“多年相愛不能說斷就斷!”除此,她已經(jīng)沒有別的話要說,仿佛自己的一切辛酸、痛苦、掙扎、希望都凝聚在這兩句話中了。她多么渴望在自己的哀求下,他能回心轉(zhuǎn)意,兩人重歸于好,相親相愛過日子。這是女主人公唯一祈求。但是,詩至此卻戛然而止,不了了之,留下了一大片畫面空白,容讀者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與審美情趣去創(chuàng)造,去豐富,可能有多種不同的設(shè)想,繪出不同結(jié)果的精彩畫面。所以詩中這幅片斷性的畫面盡管是一目了然的,但卻是極具有包孕性的。
此詩語言自然流暢,樸實無華。原詩純?yōu)橘x體,二章四句,每句皆押韻。第二章首句“路”,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說:“當作道,與手、魗、好為韻,凡《詩》次章全變首章之韻,則第一句先變韻。
風(fēng)原文翻譯及賞析13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譯文
風(fēng)能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能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
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注釋
解落:吹落,散落。解:解開,這里指吹。
三秋:秋季。一說指農(nóng)歷九月。
能:能夠。二月:農(nóng)歷二月,指春季。
過:經(jīng)過。
斜:傾斜。
賞析
這首詩寫出了風(fēng)的力量。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前兩句就“風(fēng)”的季節(jié)功能而言:秋風(fēng)能令萬木凋零,春風(fēng)卻又能教百花綻放;后兩句則就“風(fēng)”所到之處,呈不同景象來描寫:風(fēng)過江上時,則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時,只見竹竿一齊傾斜。風(fēng),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見摸不著,只能經(jīng)由生命個體用心去感受或通過外物的變化知曉。因此,全詩無出現(xiàn)一個“風(fēng)”字,也沒有直接描寫風(fēng)之外部形態(tài)與外顯特點,而是通過外物在風(fēng)的作用下原質(zhì)或原態(tài)的改變?nèi)ケ憩F(xiàn)風(fēng)之柔情與強悍。可見詩人對物態(tài)常識的熟知與了然。在這種生活常識的支撐下,詩人熟練地通過外物的形變來顯發(fā)風(fēng)之特點,以間接描寫來表現(xiàn)風(fēng)的種種情態(tài),讓人真切感受風(fēng)的溫存與魅力。
“賦、比、興”為古典詩歌表現(xiàn)的基本手法。所謂的“興”意指“興發(fā)”“感興”,由物及心,即因為外物的作用而產(chǎn)生內(nèi)心“情變”。“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葉落”與“花開”,乃事物發(fā)展到極態(tài)而自然產(chǎn)生的質(zhì)變,外力的作用只能是加速或減緩其變化的速度。在此處,詩人把葉落花開歸因于風(fēng)的作用,表現(xiàn)出作者觀察的細微與內(nèi)心的細膩,把自然萬物的變化同風(fēng)——外力的作用,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隱性地昭示著風(fēng)之生命力及其給外物的溫情關(guān)懷。
“解落”,“解”字用得好。常言道“秋風(fēng)掃落葉”,秋風(fēng)之蠻橫可見一斑。不用“掃”“吹”,也不用“刮”“剝”,就用一個“解”。“解”,是細心,是用心,是專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讓葉兒怡然清爽地離開了母體,找到了很好的歸宿。風(fēng)之柔情讓人感動。“能開”,“開”,是喚醒,是催生,是召喚,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兒,在風(fēng)兒的輕輕撫摸下,睜開惺忪的睡眼,伸伸懶腰,又將迎來一個美麗、美好、美妙的春意。風(fēng)之溫情讓人舒坦。“解落”與“能開”,把風(fēng)的溫存柔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也深深地觸動了讀者那或許早有些漠然的心緒,重新喚醒人們對美好生命的感念。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風(fēng),“過江”卷起“千尺浪”,風(fēng)急浪高,直沖云宵,風(fēng)之氣力是何等威風(fēng);風(fēng),“入竹”引來“萬竿斜”,風(fēng)狂竹伏,萬般無奈,風(fēng)之外力是何等瀟灑。此處,風(fēng)之強悍,風(fēng)之強勁,風(fēng)之強勢,同之前風(fēng)之溫情,風(fēng)之柔情,風(fēng)之癡情形成強烈的反差。任何一種生命都有其“喜怒哀樂”之表現(xiàn),“風(fēng)”也不例外。風(fēng)的變幻莫測便是很好的例證。
講究對仗或?qū)ε迹讹L(fēng)》一詩亦如此。例,“解落”對“能開”,“三秋葉”對“二月花”工整有序。“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如果說,詩的前兩句在“興發(fā)”方面更為出色的話,則后兩行在“對仗”則更顯特色,“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一過”“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風(fēng)對自然界物象在風(fēng)的作用下所產(chǎn)生的變幻鮮活而傳神地表現(xiàn)出來。
這首詩的妙處在于寫風(fēng),全詩除詩名外,卻不見風(fēng)字。每一句都表達了風(fēng)的作用,如果將四句詩連續(xù)起來,反映了世間的歡樂和悲傷,表達了“世風(fēng)”和“人風(fēng)”,風(fēng)是善變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風(fēng)是多情的,姿態(tài)豐盈,萬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詩,以動態(tài)的描述詮釋了風(fēng)的性格。
創(chuàng)作背景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是一首描寫風(fēng)的小詩,它是從動態(tài)上對風(fēng)的一種詮釋和理解。
風(fēng)無形,空氣流動形成風(fēng)。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陣微風(fēng)掠過,小草含笑向人們點頭,花兒在風(fēng)中搖曳著,變著法兒撒歡兒,炊煙隨著風(fēng)的節(jié)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纖細的柳枝輕拂著樹下游人的臉龐。
風(fēng)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當它歡欣的時候,往往伴著細雨洋洋灑灑飄落,春天來臨的時候,風(fēng)過千山秀、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春風(fēng)拂拂,像“飛天”的裙裾在梳理著,春風(fēng)吹醒冬眠的柳絳,春風(fēng)送來翩飛的燕子,春風(fēng)吹綠了千溝萬壑,春風(fēng)搖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們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當它發(fā)怒的時候,過江卷起漫天狂瀾,有蘇軾的《赤壁懷古》來證明: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發(fā)海嘯,將參天大樹連根撥起,用掌擊碎轎車甩向路溝,用衣袖揮斷成片樹木,狂笑著,輕蔑地看著對它束手無策的人們,視自己為一列戰(zhàn)車,而世上萬物如螳臂。
當它悲哀的時候,會發(fā)出嗚嗚咽咽的聲音,似在訴說心中的悲怨與委屈,似小孩在哭泣,聽之也不得不為之動容。
風(fēng)是神奇的,風(fēng)是千變?nèi)f化的,風(fēng)是柔弱的,風(fēng)又是強悍的。敏感的風(fēng),多情的風(fēng),凄婉的風(fēng),千姿百態(tài)的風(fēng),你是人類的朋友,卻也給人類帶來無盡的災(zāi)難,風(fēng),你讓人不得不愛,同時也讓人懼之三分。
李嶠
李嶠(644~713),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fā)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
風(fēng)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原文:
簾外五更風(fēng),消受曉寒時節(jié)。剛剩秋衾一半,擁透簾殘月。
爭教清淚不成冰?好處便輕別。擬把傷離情緒,待曉寒重說。
譯文
窗外吹來五更的寒風(fēng),這寒冷的造成正是一天中最冷的來刻。獨自孤眠,秋夜冰冷的被子多出了一半,我擁著被子坐起來,望著窗外的殘月回憶往昔。
怎么能使清淚不長流至結(jié)冰呢,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把離才的事放在心上。這因離才而感傷的心緒,還是留到天亮以后再去想吧。
注釋
好事近:詞牌名。又名《釣船笛》,《張子野詞》入“仙呂宮”。雙調(diào)四十五字,前后片各兩仄韻,以入聲韻為宜。兩結(jié)句皆上一、下四句法。
秋衾(qīn):秋夜冰涼的被子。
爭教:怎教,怎么才能。
好處:歡合情濃之來。
擬把:打算把。
賞析:
此篇所抒大約是與妻子乍離之后的傷感。凄厲孤單,深婉衰怨之至。
風(fēng)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原文:
風(fēng)鳶圖詩
明代:徐渭
柳條搓線絮搓綿,搓夠千尋放紙鳶。
消得春風(fēng)多少力,帶將兒輩上青天。
譯文:
柳條搓線絮搓棉,搓夠千尋放紙鳶。
孩子們找來柳條和白色的柳絮搓出棉線,搓成長長的線條便開始放風(fēng)箏。
消得春風(fēng)多少力,帶將兒輩上青天。
春風(fēng)需要花多少氣力才能將風(fēng)箏送上天去,也希望長輩的栽培可以帶著孩子們上青云之端。
注釋:
柳條搓(cuō)線絮(xù)搓棉,搓夠千尋放紙鳶(yuān)。
鳶:老鷹。紙鳶上常畫老鷹,故名。風(fēng)鳶:風(fēng)箏。搓:兩個手掌反復(fù)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別的東西上來回的揉。絮: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絨毛,稱為柳絮,也稱柳綿。尋:古代的長度單位,以八尺為一尋,千尋是極言其長。
消得春風(fēng)多少力,帶將兒輩上青天。
消得:消耗,耗費。帶將:帶領(lǐng)。
賞析:
詩人以豐富的想像將詩與畫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詩與畫互相補足,饒有生趣。這首詩寫放紙鳶前的準備和紙鳶飛上天時的感想,沒有直接鋪敘放紙鳶的活動,那該是留給畫面去交代了。詩人告訴讀者,一群孩子使勁地搓呀搓,等放紙鳶的線搓得夠長了,大家便興致勃勃地來到郊外。然后讀者可從畫面看到,這是一個放紙鳶的好日子,風(fēng)兒吹著,陽光照耀,孩子們不停地四處奔跑,把紙鳶送上天空。由這個畫面,詩人興起了感想:春風(fēng)需要花多少氣力,才能把紙鳶一個一個送上天去,任意翱翔;而長輩又需要花多少心血,才能把孩子一個一個培養(yǎng)成才,送上青云路呢?
詩的前半部著力於對小孩子放紙鳶前準備活動的描述。詩人并沒有全面描繪各項準備活動,只是從其中的一個細節(jié)入手,寫他們?nèi)绾闻Φ鼐幙椉堷S引線。連續(xù)三個「搓」字把小孩子們認真而急切的形態(tài)表露無遺。缺乏耐心的兒童對這樣的單調(diào)而費力的勞動不覺乏味,可見他們對放紙鳶是多麼的期待。緊接的「夠」字,寫出他們搓的引線一達到足夠的長度,便立即停止工作,那種按捺不住的喜悅和躍躍欲試的心情躍然紙上,彷佛一個個立刻就要跳將起來,把自己的紙鳶放上天去。詩人對兒童急切期盼的心理,把握得十分準確而又刻畫得細致入微。最后兩句點明詩人思緒的飛揚,畫面上的無憂無慮的兒童彷佛是他年少時的身影,他牽著紙鳶,懷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沉浸在幸福里。不知何時起,嚴酷的現(xiàn)實擊碎了他一個又一個夢想。如今已是垂暮之年,飽經(jīng)人世滄桑,但他依然對未來存著希望。他深深祝福,但愿小孩子憑藉春風(fēng)的助力,飛上青云。對紙鳶而言,「春風(fēng)」是指把它帶上天空的和風(fēng);對小孩子而言,那是指父母師長的栽培,可以「帶」著小孩子上青云之端。全詩虛實相生,既有濃厚的現(xiàn)實生活的氣息,又不乏想象世界的瑰麗色彩。
好的題畫詩,有助於理解畫的內(nèi)涵;讀者讀詩品畫,可充分發(fā)揮想像。這首詩是詩畫相生的一個成功的典型例子。
【風(fēng)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風(fēng)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12-31
風(fēng)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12-31
風(fēng)原文翻譯及賞析集合15篇12-31
鄘風(fēng)·柏舟原文翻譯及賞析11-28
謁金門·風(fēng)乍起原文翻譯及賞析12-27
詩經(jīng)·陳風(fēng)·月出_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原文翻譯及賞析11-27
匪風(fēng)原文及賞析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