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盡原文翻譯及賞析(合集9篇)
春盡原文翻譯及賞析1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guī)啼月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
別巷寂寥人散后,望殘煙草低迷。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譯文及注釋
譯文
宗廟難獻的櫻桃已落盡——全都隨著春天歸去,無知的粉蝶兒還是尋樂雙飛。杜宇轉(zhuǎn)化的子規(guī)在小樓西面夜夜泣血鳴啼。倚著樓窗的玉鉤羅幕了望,惆悵地看著幕煙低垂。
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們都以紛紛散去,凄然欲絕面對煙草低迷。爐里的香煙閑繞著繪飾鳳凰的衾枕。但見她愁容滿面空持羅帶,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
注釋
1.櫻桃:初夏時結(jié)果實,古代有帝王以櫻桃獻宗廟的傳統(tǒng)。《禮記·月令》中記載:“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櫻桃)先薦寢廟。落盡:凋謝之意。
2.翻:翻飛。
3.金粉:婦女裝飾用的鉛粉,這里借指蝴蝶的翅膀。全句意謂蝴蝶翻飛著銀灰色的翅膀雙雙飛舞。
4.子規(guī):鳥名,即杜鵑鳥的別名。古代傳說失國的蜀帝杜宇,被其臣相所逼,遜位后隱居山中,其魂化為杜鵑。又經(jīng)常于夜間嗚叫,令人生悲,故古人有“杜鵑啼血”之說。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之句。
5.啼月:指子規(guī)在夜里啼叫。
6.寂寥:冷冷清清。
7低迷:《古今詞統(tǒng)》、《古今詞話》、《歷代詩余》等本中均作“凄迷”。低迷,模糊不清。
8.閑裊:形容細長柔軟的東西隨風輕輕擺動,這里指香煙繚繞悠閑而緩慢上升的樣子。
9.鳳凰兒:指繡有鳳凰花飾的絲織品。這里指飾有鳳凰圖形的或制成風凰形狀的香爐。
10.持:拿著。羅帶:絲帶。
11.恨依依:形容愁恨綿綿不斷的樣子。
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賞析
詞的上片主要是寫主人公獨處傷懷,春怨無歸的悵恨、無奈之情。首句由寫景入,點明時間、環(huán)境,先營造出了一種春盡無歸的氛圍,暗示著主人公傷春懷憂的情勢,也昭示出全詞的主旨和思路。“蝶翻”句是反寫,眼中所見之活潑歡快,更映襯出主人公內(nèi)心的孤苦無奈。三句“子規(guī)啼月小樓西”,有聽覺,有視覺,而且點明時間已是夜半之后,主人公卻依舊難以入眠,顯見是愁思紛擾,怨恨滿心。雖然櫻桃、蝴蝶、杜鵑等都是景物,但其中恐怕亦另有深意。有人說,“櫻桃落盡”和“子規(guī)啼月”都是用典,意寓為:“用櫻桃難獻宗廟、杜宇(子規(guī))失國的兩個典故,寫傷逝之情、亡國的預(yù)感,用心良深。”(蒲仁、梅龍《南唐二主詞全集》)。分析起來,不失其理。李煜這位南唐后主盡管做得很不稱職,但國勢危亡、百姓罹難這樣的大事他還是心中有數(shù)的,只是己無大計、士無良策,雖然終日憂思,但卻無可奈何,所以在這里以典喻今,以思婦喻憂恨,當是不可免的。想必當此圍城之時能作此春怨詞,思婦的哀怨和他本人的愁苦相通是更主要的原因。接下來二句寫內(nèi)景,時空的轉(zhuǎn)移依然無法抹去思婦的感傷,所以惆悵不盡,眼中的一切都有了難遣的情懷。
詞的下片起首即是“寂寥”,承上片而來,一腔心事雖未直言而出,但孤苦伶仃之意已躍然紙上。望穿秋水,望斷云橋,“望殘煙草低迷”,具體、形象、生動,把前句的“寂寥”賦予了更鮮活的內(nèi)容。“爐香”句是寫暗夜空室的實景,由外轉(zhuǎn)內(nèi),由遠及近,這一轉(zhuǎn)眼本身就說明了主人公的情迷意亂。而室內(nèi)的景色還比“門巷”更“寂寥”,“閑裊”襯“空持”,一個孤苦無依、憂思無解的形象已呼之欲出。全詞最后一句當是詞眼,一個“恨”倒貫全篇,其中是否有李煜于亡國之憂中“回首”自己、檢討往昔的寓意,亦未可知。
全詞寫景徐徐道來,寫情卻有突兀之語,全詞意境皆由“恨”生,并由“恨”止。在寫法上是虛實相生、內(nèi)外結(jié)合,時空轉(zhuǎn)換自然、順暢,筆意靈活,喻象空泛,直抒胸臆卻不失含蓄,柔聲輕訴卻極其哀婉動人,正如陳廷焯《別調(diào)集》中所云:“低回留戀,宛轉(zhuǎn)可憐,傷心語,不忍卒讀。”
春盡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惜春連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見酒痕。
細水浮花歸別澗,斷云含雨入孤村。
人閑易有芳時恨,地迥難招自古魂。
慚愧流鶯相厚意,清晨猶為到西園。
譯文
惜別傷春連日來酒醉昏昏,醒來之后衣裳上全是酒痕。
細水上漂著落花流入另澗,陰云帶雨飄入那遠處孤村。
閑居無聊恨芳時白白流去,異地千里難招來古人精魂。
最感激流鶯掀轉(zhuǎn)深情厚意,每當清晨還特意飛到西園。
注釋
惜春:愛憐春色。
酒痕:酒污的痕跡。
浮:一作“漾”。別澗:另外一條河流。澗,一作“浦”。
斷云:片片云朵。
人閑:作者在朱全忠當權(quán)時,被貶到濮州,后來依附他人,終日無所事事。有:一作“得”。芳時恨:就是春歸引起的悵恨。終日閑呆,不能有所作為,辜負了大好時光,故有“芳時恨”之感。芳時,指春天。
地迥:地居偏遠。迥:一作“勝”。古魂:故人的精魂,指老友已故化為精魂。
流鶯:叫聲悅耳的鶯。流,謂其鳴聲婉轉(zhuǎn)悅耳。厚意:深情厚意。
賞析:
這是韓偓晚年寓居南安之作,與《安貧》表現(xiàn)同一索寞情懷,而寫法上大不相同。《安貧》直抒胸臆,感慨萬端;此篇則融情入景,興寄深微。
春盡,顧名思義是抒寫春天消逝的感慨。韓偓的一生經(jīng)歷了巨大的政治變故,晚年寄身異鄉(xiāng),親朋息跡。家國淪亡之痛,年華遲暮之悲,孤身獨處之苦,有志難騁之憤,不時襲上心頭,又面臨著大好春光的逝去,內(nèi)心的抑郁煩悶自不待言。郁悶無從排遣,唯有借酒澆愁而已。詩篇一上來,就抓住醉酒這個行為來突出“惜春”之情。不光是醉,而且是連日沉醉,醉得昏昏然,甚且醉后還要繼續(xù)喝酒,以致衣服上濺滿了斑斑酒痕。這樣反復(fù)渲染一個“醉”字,就把作者悼惜春光的哀痛心情揭示出來了。
頷聯(lián)轉(zhuǎn)入寫景。涓細的水流載著落花漂浮而去,片斷的云彩隨風吹灑下一陣雨點。這正是南方暮春時節(jié)具有典型特征的景象,作者把它細致地描畫出來,逼真地傳達了那種春天正在逝去的氣氛。不僅如此,在這一幅景物畫面中,詩人還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那漂浮于水面的落花,那隨風帶雨的片云,漂泊無定,無所歸依,正是詩人自身淪落無告的象征。擴大開來看,流水落花,天上人間,一片大好春光就此斷送,也可以看作詩人深心眷念的唐王朝終于被埋葬的表征。詩句中接連使用“細”、“浮”、“別”、“斷”、“孤”這類字眼,更增添了景物的凄清色彩,烘托了詩人的悲涼情緒。這種把物境、心境與身境三者結(jié)合起來抒寫,達到融和一體、情味雋永的效果,正是韓偓詩歌寫景抒情的顯著特色。
頸聯(lián)再由寫景轉(zhuǎn)入抒情。為什么要說“人閑易有芳時恨”,大凡人在忙碌的時候,是不很注意時令變化的;愈是閑空,就愈容易敏感到季節(jié)的轉(zhuǎn)換,鳥啼花落,處處都能觸動愁懷。所以這里著力點出一個“閑”字,在刻畫心理上是很精微的。再深一層看,這個“閑”字上還寄托了作者極深的感慨。春光消去,固然可恨,尤可痛心的是春光竟然在人的閑散之中白白流過,令人眼瞪瞪望著它逝去而無力挽回。這正是詩人自己面臨家國之變而不能有所作為的沉痛告白。下聯(lián)“地迥難招自古魂”,則把自己的愁思再轉(zhuǎn)進一層。詩人為惜春而寄恨無窮,因想到:如有親交故舊,往來相過,互訴心曲,也可稍得慰藉,怎奈孤身僻處閩南,不但見不到熟悉的今人,連古人的精靈也招請不來,更叫人寂寞難堪。當然,這種寂寥之感雖托之于“地迥”,根本上還在于缺乏知音。“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韓偓此時的孤憤心情,同當年的陳子昂確有某種相通之處。
七、八句拋開議論事理,轉(zhuǎn)入抒情。借流鶯相顧、春愁略解,含蓄地表達了對“春盡”的感傷和悲嘆之情。詩人在這里雖然沒有具體寫自己是如何苦悶,表面上沖淡了全詩的悲劇色調(diào),但其無限苦悶之情卻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
這首詩有敘述,有描寫,有議論,三者緊密結(jié)合是其主要特點。這首詩描寫景物具體形象,“細水浮花歸別洞,斷云含雨入孤村”這些詩句,真實地描繪出春天雨前農(nóng)村的美景,有很大的藝術(shù)魅力。這首詩語言流暢優(yōu)美,對仗工整。通篇扣住“春盡”抒述情懷,由惜春引出身世之感、家國之悲,一層深一層地加以抒發(fā),而又自始至終不離開春盡時的環(huán)境景物,即景即情,渾然無跡,這就是詩篇沉摯動人的力量所在。
春盡原文翻譯及賞析3
昭君怨·春到南樓雪盡原文
春到南樓雪盡。驚動燈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闌干。
莫把欄干頻倚。一望幾重煙水。何處是京華。暮云遮。
翻譯
春天來臨,南樓上的積雪已經(jīng)化盡。春到來,元宵燈節(jié)期間群花也依次綻放。剛下過小雨仍有寒意,獨自一人依靠著闌干思緒飄遠。
不要總是依靠在闌干上,因為眺望遠方也只能看到那層層疊疊的煙水。汴梁在哪里呢?被黃昏時的云霞與霧氣遮住了。
注釋
燈期:指元宵燈節(jié)期間。
花信:指群花開放的消息。
賞析
此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全詞語淡情深,清新索雅,一波三折,將客中思歸的情懷抒寫得娓婉動人。
上片首兩句先寫客中值上元燈節(jié)。“雪盡”則見日暖風和,大地回春。《呂氏春秋。貴信》云:“春之德風,風不信(不如期而至),則其花不盛。”故謂花開時風名花信風。而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上元節(jié)又稱燈節(jié),為賞燈之期。此“燈期”之花信為“小桃”,上元前后即著花,狀如垂絲海棠。歐陽修詠小桃詩所云“初見今年第一枝”者是。所謂“驚動”,即言春到南樓,時值元宵,小桃開放,如從睡夢中驚醒。
三、四兩句,寫倚“南樓”之欄干,承上“燈期花信”而來,詞意有所轉(zhuǎn)折。獨倚欄干之人,必不游眾之中,而這一番寒意,是因為剛下過的一場小雨,還是因為客心悲涼的緣故,亦是斷難分辨。
過片“莫把欄干頻倚”,翻進一層寫歸思之切。
所以強言莫倚,是因為倚欄干也只能“—望幾重煙水”,重重疊疊的煙水云山遮斷了故國的望眼。接下來“何處是京華”,全是望尋之神,說明他欲罷不能。“京華”指京都,即汴京。最后再作否決:“暮云遮”,即還是望而不見。此句似暗用李太白“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詩意,既寫景兼以寄慨,實有比義。
這首詞清雅情深,當為詞人的代表作。
春盡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櫻桃落盡春將困,秋千架下歸時。漏暗斜月遲遲,花在枝(缺十二字)。徹曉紗窗下,待來君不知。
賞析
這是李后主的一首殘詞,可能是一些草稿。寫作的時間是春暮,“櫻花落盡春將困”跟另一首的“櫻桃落盡春歸去”意思幾乎一模一樣,還有“櫻桃落盡階前月”的意境也是大同小異。一般來說高手填詞是不喜歡重復(fù)的,相同的意象,相同的意境不應(yīng)該連續(xù)的出現(xiàn)。所以這應(yīng)該是作者填詞的草稿,寫不滿意的就棄之不用,重新再寫。這幾首詞的意境都差不多,所以應(yīng)該是同一個時期的,只是凋零的一個是櫻花,一個是櫻桃。
櫻花櫻桃同是薔薇科櫻屬,櫻花也結(jié)果,但是以花出名,櫻桃也開花,但是以果實聞名。櫻桃,因鶯鳥所含食,故名含桃、鶯桃,漢代始稱“櫻桃”。早在周代,就因它是春天最先成熟的果實,作為祭獻給祖宗的佳肴,被送到宗廟里供奉。漢惠帝時,叔孫通建議:“禮,春有嘗果。方今櫻桃熟,可獻,愿陛下出,因取櫻桃獻宗廟。”后獻果之例遂興。冬日乍去不遠,春寒料峭之際,能將通紅透亮、鮮嫩可口的櫻桃擺上供案,滿透著吉祥溫暖的氣息。想那君王眼見著有這樣如意的禮物送給祖先,心情定是無比歡快,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和希望。正所謂“赤墀櫻桃枝,隱映銀絲籠,千春薦陵寢,永永垂無窮”(杜甫《往在》)。而在供奉之余,自己采摘幾把,端詳一番,然后小口小口地品味起來,甜甜酸酸,又是一番快活事。
既然是每年都要上供宗廟,每年都樂于品嘗,君王們在自家園林里栽植一些櫻桃樹,也就自然而然了。“御苑含桃樹”(明吳國倫《櫻桃花》),“紫禁朱櫻出上闌”(王維《敕賜百官櫻桃》)說的都是皇家櫻桃了。櫻桃樹就在帝王的不遠處,它的花發(fā)結(jié)實,都會輕易映入眼簾,梁宣帝、唐太宗都寫有贊賞櫻桃的作品。因為櫻桃年年獻于宗廟的傳統(tǒng),它就和江山社稷息息相關(guān),榮衰與共。
李煜隱居不成,被迫當上國君的時候,南唐已經(jīng)遭后周侵襲多年,屢戰(zhàn)屢敗,國勢日衰。趙匡胤建立宋朝,陸續(xù)吞并一些小國后,加緊了對南唐的威脅。在這樣的情形下,李煜滿目蒼涼,再也不會有唐太宗的心境,寫不出“朱顏含遠日”、“低枝映美人”那樣描寫櫻桃的歡快作品了。然而他畢竟是一國之主,曉得“含桃薦實”,他必定年年要去奉獻櫻桃給已故的祖父李昪、父親李璟。“含桃最說出東吳,香色鮮濃氣味殊。”(白居易《吳櫻桃》)轄有吳地的南唐的櫻桃本是大江南北最茂盛、最有光彩的,然而看著如此晶瑩剔透的櫻桃,想到風雨飄搖的江山,李煜毫無“永永垂無窮”的信心。他在《破陣子》中說:“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唱別離歌。”在城破受降次日,李煜沒有忘記去辭別宗廟,此時此刻,揮淚不盡,最是傷心。再過十天半月,櫻桃花就要開了;再過一個多月,櫻桃就將累累低垂,他就可以到禁苑中,采摘上新鮮的幾十串,送到宗廟里來供養(yǎng)了。然而辭別之日,永無歸期。“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和他李煜,都似那飄落的花朵,紛紛霏霏,如雨,如淚,落下塵埃。李煜失魂落魄地沉浸在飄零的櫻桃花雨中,這更符合他的心事。故而在他的詞里,不見櫻桃,但見櫻桃花:“櫻桃落盡春歸去”、“櫻花落盡春將困”。
這些作品就算原來是不殘缺的,也應(yīng)該算作是半成品。作者反復(fù)斟酌,心里面都感覺不滿意,以至于幾易其稿,于是就成了今天看到的樣子。
春盡原文翻譯及賞析5
謝池春·殘寒銷盡
李之儀〔宋代〕
殘寒銷盡,疏雨過,清明后。花徑斂余紅,風沼縈新皺。乳燕穿庭戶,飛絮沾襟袖。正佳時,仍晚晝。著人滋味,真?zhèn)濃如酒。
頻移帶眼,空只恁、厭厭瘦。不見又思量,見了還依舊。為問頻相見,何似長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將此恨,分付庭前柳。
譯文
冬日的殘寒散盡,小雨過去,已到了清明過后。花間的小徑聚斂著殘余的落紅,微風吹過池沼縈繞起新的波縐,小燕子在庭院門窗間穿飛,飄飛的柳絮沾上了衣襟兩袖。正是一年中最美妙的時候,夜晚連著白晝。令人孤到滋味深厚,真?zhèn)是濃似醇酒。頻繁地移動腰帶的空眼,只是那么白白眼看著病懨懨地消瘦,不見她卻又相思,見了她卻還是分離,相思依舊。為此要問與其頻頻相見,何如永遠親密廝守?天公無情天不老,人有情卻落得孤獨無偶,這份相思別恨誰理解,姑且將它交托庭前的楊柳。
注釋
謝池春:詞牌名。清明:清明節(jié),舊歷二十四節(jié)氣過一。花徑:花叢間的小徑。風沼:風中的池沼。新皺:指池沼水面皺起的新的波紋。仍:連續(xù)。著人:讓人孤覺。頻移帶眼:皮帶老是移孔,形容日漸消瘦。恁:這樣,如此。厭厭:同“懨懨”,精神不振的樣子。分付:交托。
鑒賞
這首《謝池春》用通俗淺近的語言,寫離別相思之苦,其中可以看出柳永“市民詞”的影響。
開頭三句,點出節(jié)令,中間隔過四句之后,又說“正佳時,仍晚晝”,繼續(xù)點出黃昏時分。這樣,所謂“正佳時”的“佳”字,才算有著落,有根據(jù)。可見章法針腳之綿密。上片寫景,以“花徑斂余紅”等四個五言句子為主體的。這四句,筆鋒觸及了構(gòu)成春天景物的眾多方面,又各用一個非常恰當?shù)膭釉~把它們緊密相聯(lián),點得活生,有聲有色,有動有靜。“飛絮沾襟袖”一句里,已經(jīng)暗示了“人”的存,為過片處的“著人滋味,真?zhèn)濃如酒”作一鋪敘。著人,是“讓人感覺到”的意思:“滋味”究竟是什么,卻不能說得具體,只好用酒來比喻,而且又用“濃”來形容,用“真?zhèn)”來強調(diào),以誘讀者盡量用自己的感受和經(jīng)驗去理解那種“滋味”,從而把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變得可以體會、可以感悟。
過片后的四個五言句,是這首詞抒情部分的核心內(nèi)容了。這四句寫得深,寫得細,它把“不見”和“相見”、“相見”和“相守”逐對比較。冠以“為問”二字,表明這還只是一種認識,一種追求,只能祈之于天、謀之于人,可是“天不老,人未偶”,仍然不得解決。“天不老”,本于李賀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反過來說,天不老也就是天無情,不肯幫忙,于是“人未偶”,目前還處于離別相思的境地,實沒有辦法,只好“且將此恨,分付庭前柳”。分付,有交托之義。將相思別恨交付庭前垂柳,則留下了各式各樣的思索的余地,正所謂含蓄而雋永。
李之儀
李之儀(1038~1117)北宋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nóng)。漢族,滄州無棣(慶云縣)人。哲宗元祐初為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從蘇軾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監(jiān)內(nèi)香藥庫,御史石豫參劾他曾為蘇軾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職。徽宗崇寧初提舉河東常平。后因得罪權(quán)貴蔡京,除名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涂),后遇赦復(fù)官,晚年卜居當涂。著有《姑溪詞》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題跋》二卷。
春盡原文翻譯及賞析6
都下無憂館小樓春盡旅懷二首
病眼逢書不敢開,春泥謝容亦無來。
更無短計銷長日,且繞欄干一百回。
不關(guān)老去愿春遲,只恨春歸我未歸。
最是楊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飛。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167年(南宋孝宗乾道三年),楊萬里由于張浚的推薦,任臨安府教授。臨安府即今浙江杭州,為南宋首都。“無憂館”則是作者給自己寓所起的名號。南宋時代,最高統(tǒng)治者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楊萬里正是處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里,很難有所作為。
賞析
第一首一二兩句都是因果句:由于“病眼”,所以“逢書不敢開”,由于“春泥”所以“謝客亦無來”。而這正是他感到寂寞的來由,“更無短計銷長日”,春末時節(jié),日并不長,然而偏偏說“長日”,大概是從《詩經(jīng)》的“春日遲遲”化來。這個“長”字,有力地表明了作者的寂寞無聊。因為越是無事可做,便越感到日長,這正反映了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厭惡。“短計”,即膚淺之計,“短”與“長”字相對,連個短計也還想不出來,真是無法打發(fā)這漫長的一天。
圍繞欄桿行走,而且至于百回之多,這樣寫有點夸張,可是讀者又感到真實,因為這正是絞盡腦汁想出的“短計”,他的“短計”,似平只有如此。這句話寫得很具體,也很形象,似乎可以看到一個百無聊賴的人,圍繞著欄桿不停地打轉(zhuǎn)轉(zhuǎn)。
以上兩句,特別是末句,質(zhì)樸無華,形同口語,這正是楊詩在語言上的一個特點。
在百無聊賴中,不免思歸了。作者此次寓居臨安,是短暫的,沒有多久,便由于“丁父憂”而回鄉(xiāng)了。看來他很不習慣于這種“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生活。
第二首“不關(guān)老去愿春遲”,暗點題目的“春盡”。春天己經(jīng)過去,但他還希望春天走得慢一點。他明確表白這個愿望是“不關(guān)老去”的,究“愿春遲”的原因則是“只恨春歸我未歸”,這就道出了作者的積愫,也點出了題目的“旅懷”,原來是因為春已歸去而自己卻不能歸去的緣故。“恨”字直貫“春歸我未歸刀。看到春歸,“我未歸”之恨愈甚。
“最是楊花欺客子”,又轉(zhuǎn)向“楊花”楊花者,柳絮也,東風勁吹,楊花自然要飛向西去。“向人一一作西飛”,乃是春天的自然現(xiàn)象,然而作者卻認為這是楊花的有意惱人,有意跟“客子”為難似的。楊萬里江西吉州人,吉州在臨安之西,楊花從臨安西飛,飛向自己的故鄉(xiāng)吉州。一個寄離臨安的“客子”,而且對臨安的生活又是厭倦,對西飛的楊花即既羨慕又嫉妒。
這兩句的`構(gòu)思較之上兩句尤為巧妙。周必大說:“誠齋(楊萬里)大篇短章...狀物姿態(tài),寫人情意,則鋪敘纖悉,曲盡其妙,筆端有口,句中有眼。”(《宋詩紀事》五十引)“春歸”已令人恨,更可恨者則是“楊花”,故用“最是”二字以表達進一層的“恨”:楊花無知,何能惱人?然而它的“一一向西飛”,豈不是明明有意向人炫耀?作者把無知的楊花寫成有知,把楊花由于東風而西飛的自然現(xiàn)象,說成是故意惱人。把西飛的楊花,涂上了濃厚的感情色彩,從而表達了作者深重的思歸心情。不知道周必大的評論是否也包括作者的構(gòu)思,然而這種構(gòu)思是的確夠得上“寫人情意,曲盡其妙”的。
春盡原文翻譯及賞析7
春到南樓雪盡,驚動燈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闌干。
莫把闌干倚,一望幾重煙水。何處是京華,暮云遮。
古詩簡介
《昭君怨·春到南樓雪盡》是一首由宋代詞人萬俟詠創(chuàng)作的詞,抒寫了主人公思歸的心情。
翻譯/譯文
春天到來,南樓上的雪化完了,春到到來元宵燈節(jié)期間群花開放。
剛下過小雨一番寒意,獨自一人依靠著闌干。
不要頻繁的依靠在闌干上,放眼望去也只能看到層層疊疊的煙水。
汴梁在哪里?被黃昏時的云霞與霧氣遮住了。
注釋
①燈期:指元宵燈節(jié)期間。
②花信:指群花開放的消息。
賞析/鑒賞
此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全詞語淡情深,清新索雅,一波三折,將客中思歸的情懷抒寫得娓婉動人。
上片首兩句先寫客中值上元燈節(jié)。“雪盡”則見日暖風和,大地回春。《呂氏春秋。貴信》云:“春之德風,風不信(不如期而至),則其花不盛。”故謂花開時風名花信風。而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上元節(jié)又稱燈節(jié),為賞燈之期。此“燈期”之花信為“小桃”,上元前后即著花,狀如垂絲海棠。歐陽修詠小桃詩所云“初見今年第一枝”者是。所謂“驚動”,即言春到南樓,時值元宵,小桃開放,如從睡夢中驚醒。
三、四兩句,寫倚“南樓”之欄干,承上“燈期花信”而來,詞意有所轉(zhuǎn)折。獨倚欄干之人,必不游眾之中,而這一番寒意,是因為剛下過的一場小雨,還是因為客心悲涼的緣故,亦是斷難分辨。
過片“莫把欄干頻倚”,翻進一層寫歸思之切。
所以強言莫倚,是因為倚欄干也只能“—望幾重煙水”,重重疊疊的煙水云山遮斷了故國的望眼。接下來“何處是京華”,全是望尋之神,說明他欲罷不能。“京華”指京都,即汴京。最后再作否決:“暮云遮”,即還是望而不見。此句似暗用李太白“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詩意,既寫景兼以寄慨,實有比義。
這首詞清雅情深,當為詞人的代表作。
春盡原文翻譯及賞析8
原文:
謝池春·殘寒銷盡
[宋代]李之儀
殘寒銷盡,疏雨過,清明后。花徑斂余紅,風沼縈新皺。乳燕穿庭戶,飛絮沾襟袖。正佳時,仍晚晝。著人滋味,真?zhèn)濃如酒。
頻移帶眼,空只恁、厭厭瘦。不見又思量,見了還依舊。為問頻相見,何似長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將此恨,分付庭前柳。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冬日的殘寒散盡,小雨過去,已到了清明之后。花間的小徑聚斂著殘余的落紅,微風吹過池沼縈繞起新的波縐,小燕子在庭院門窗間穿飛,飄飛的柳絮沾上了衣襟兩袖。正是一年中最美妙的時候,夜晚連著白晝。令人感到滋味深厚,真?zhèn)是濃似醇酒。
頻繁地移動腰帶的空眼,只是那么白白眼看著病懨懨地消瘦,不見她卻又相思,見了她卻還是分離,相思依舊。為此要問與其頻頻相見,何如永遠親密廝守?天公無情天不老,人有情卻落得孤獨無偶,這份相思別恨誰理解,姑且將它交托庭前的楊柳。
注釋
謝池春:詞牌名。
清明:清明節(jié),舊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花徑:花叢間的小徑。
風沼:風中的池沼。新皺:指池沼水面皺起的新的波紋。
仍:連續(xù)。
著人:讓人感覺。
頻移帶眼:皮帶老是移孔,形容日漸消瘦。
恁:這樣,如此。
厭厭:同“懨懨”,精神不振的樣子。
分付:交托。
賞析:
這首《謝池春》用通俗淺近的語言,寫離別相思之苦,其中可以看出柳永“市民詞”的影響。
開頭三句,點出節(jié)令,中間隔過四句之后,又說“正佳時,仍晚晝”,繼續(xù)點出黃昏時分。這樣,所謂“正佳時”的“佳”字,才算又著落,又根據(jù)。可見章法針腳之綿密。上片寫景,以“花徑斂余紅”等四個五言句子為主體的。這四句,筆鋒觸及了構(gòu)成春天景物的眾多方面,又各用一個非常恰當?shù)膭釉~把它們緊密相聯(lián),點得活生,又聲又色,又動又靜。“飛絮沾襟袖”一句里,已經(jīng)暗示了“人”的存,為過片處的“著人滋味,真?zhèn)濃如酒”作一鋪敘。著人,是“讓人感覺到”的意思:“滋味”究竟是什么,卻不能說得具體,只好用酒來比喻,而且又用“濃”來形容,用“真?zhèn)”來強調(diào),以誘讀者盡量用自己的感受和經(jīng)驗去理解那種“滋味”,從而把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變得可以體會、可以感悟。
過片后的四個五言句,是這首詞抒情部分的核心內(nèi)容了。這四句寫得深,寫得細,它把“不見”和“相見”、“相見”和“相守”逐對比較。冠以“為問”二字,表明這還只是一種認識,一種追求,只能祈之于天、謀之于人,可是“天不老,人未偶”,仍然不得解決。“天不老”,本于李賀的名句“天若又情天亦老”,反過來說,天不老也就是天無情,不肯幫忙,于是“人未偶”,目前還處于離別相思的境地,實沒又辦法,只好“且將此恨,分付庭前柳”。分付,又交托之義。將相思別恨交付庭前垂柳,則留下了各式各樣的思索的余地,正所謂含蓄而雋永。
春盡原文翻譯及賞析9
三字令·春欲盡原文:
春欲盡,日遲遲,牡丹時。羅幌卷,翠簾垂。彩箋書,紅粉淚,兩心知。
人不在,燕空歸,負佳期。香燼落,枕函欹。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注釋
⑴遲遲:日長而天暖。《詩經(jīng)·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朱熹注:“遲遲,日長而暄也。”
⑵羅幌:羅綢制的帷幕。幌,帷幔。杜甫《月夜》:“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⑶翠簾:綠色的簾幕。翠,一作“繡”。
⑷紅粉:這里指粉紅的臉頰。
⑸空歸:空空歸來。
⑹負:辜負。
⑺枕函:枕套子。欹:傾斜貌。
⑻淡薄:稀疏,稀少。
譯文
春天就要結(jié)束了,天還是長長的難熬,牡丹又綻開了她的嬌嬈。羅帳高高地卷著,翠綠的繡簾垂地輕飄。我重讀了舊時的書信,紅粉臉上淚痕條條,你和我的相愛,我們相互知曉。
你不在我的眼前,我就像春燕空歸舊巢,白白地空守佳節(jié)良宵。香炷的灰燼又落了,相思的無眠揉約了枕套。今夜的月光分外的亮,月光下只見花兒稀少。明月更惹起我對你的思念,愿這相思如月在你床前照耀。
三字令·春欲盡賞析一
舊體詩、詞大體上有齊言與長短句之別。但詞中也有少數(shù)齊言者,這首詞基本上一句一意,句子間不免省略敘寫與過渡的詞語,出現(xiàn)若干空白。這就需要比勘揣摹,發(fā)揮聯(lián)想,方能對詞意有充分的體味。
此詞的題材是最常見的暮春思婦之閨怨。但用《三字令》這一特殊詞調(diào),在表現(xiàn)上顯得格外別致。
“春欲盡,日遲遲,牡丹時。”三句,是說暮春的白晝一日長似一日,正是牡丹花開的時候。遣詞上容易使讀者聯(lián)想到《詩經(jīng)·豳風·七月》“春日遲遲”,和白居易“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買花》)等詩句。然而此詞的女主人公在這樣綿長的春日,卻無心參加賞花士女之行列,獨自悶悶在家。“羅幌卷,翠簾垂。”就表現(xiàn)出這樣的意態(tài),同時詞意就自然由外景描寫轉(zhuǎn)入閨房之內(nèi)。一“卷”一“垂”,又正好暗示女主人公的內(nèi)心矛盾。她深鎖春光而犯愁,原來她正看這一封信——彩箋書,流著淚。從“兩心知”一句看,這信與其是她自己寫就的情書,無寧看作是遠方寄來的尺素。否則,便應(yīng)是“憶君君不知”了。然而,書來正意味著人不來。那人一去或許經(jīng)年,須知“紅粉”樓中正計日。
過片緊承此意,“人不在”三字,形容女子的孤單;“燕空歸”,似乎暗示來信徒增幽怨,又有以雙飛燕反襯孤獨處境之意。想必來信中有許多托詞,但不能改變一個鐵的事實:“負佳期”。想當初離別,必有盟誓“兩心知”。而到今日,又苦留后約將人誤。這里詞語雖簡單,怨思卻甚深。“香燼落”,極見境之清寥;“枕函欹”,又極見人之無聊。此時心情,知之者其唯“枕函”乎!以下寫景,又由室內(nèi)推移室外,時間已由上片的白晝推移到夜晚。“月分明,花澹薄”,這是花好月圓之夜。花的“澹薄”是沐浴月光之故。但這花好月圓,卻不能慰藉孤棲者的愁懷,反而徒增感傷。以景寫哀,倍增其哀。同一美好之花、月,分形以“澹薄”、“分明”的對比詞語,撥換字面,頗增情致。
這詞在歌筳演唱該是很富情味的。它出句短促而整齊,斷而不見、亂,真有明珠走盤之清脆感、節(jié)奏感。
三字令·春欲盡賞析二
此首每句三字,筆隨意轉(zhuǎn),一氣呵成。大抵上片白晝之情景,由外及內(nèi)。下片午夜之情景,由內(nèi)及外。起句,總點春盡之時。次兩句,點簾外日映牡丹之景。‘羅幌’兩句,記人在簾內(nèi)之無緒。‘彩箋’兩句,記人在簾內(nèi)之感傷。人去不歸,徒有彩箋,見箋思人,故不禁淚下難制。‘兩心知’一句,因己及人,彌見兩情之深厚。換頭三句,說明燕歸人不歸,空負佳期。‘香燼’兩句,寫夜來室內(nèi)之慘淡景象。結(jié)句,又從室內(nèi)窺見外面之花月,引起無限相思。”三字令·春欲盡賞析三《三字令·春欲盡》是五代宋初時期詞人歐陽炯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春欲盡”三句,點明時令,寓美人遲暮。“羅幌卷”五句由婦人室內(nèi)寫到思念在外的人。“兩心知”一句設(shè)想對方也在此刻念己。“人不在”五句又是一層,從遠人又寫到室內(nèi),深藏懷念之情。結(jié)尾三句照應(yīng)開頭,春光欲盡,故花淡薄。傷春惜時之情,包寓其中。這首詞以景染情,情景相融,別具韻味。
【春盡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春盡原文翻譯及賞析06-11
春盡原文翻譯及賞析9篇06-11
春盡原文翻譯及賞析(9篇)06-11
春盡原文及賞析10-18
春盡_韓偓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春盡原文翻譯及賞析(集合9篇)06-11
六幺令·綠陰春盡原文翻譯及賞析07-16
謝池春·殘寒銷盡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謝池春·殘寒銷盡原文翻譯及賞析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