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oingaieng.cn-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国产一级A毛久久久久一级A看免费视频

    夜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2-07-08 09:30:12 古籍 我要投稿

    夜原文翻譯及賞析

    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注釋

      好雨:指春雨,及時雨。

      乃:就。

      發(fā)生:催發(fā)植物生長,萌發(fā)生長。

      潛:暗暗地,靜悄悄地。

      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滋養(yǎng)。

      野徑:田野間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漁船。

      獨:獨自,只有。

      曉:清晨。

      紅濕處:指帶有雨水紅花地方。

      花重(zhong)(第四聲):花因沾著雨水,顯得飽滿沉重樣子。

      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稱錦城。三國蜀漢管理織錦之官駐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別稱。也代成都。

      譯文

      這一場雨就好似選好時候,正當(dāng)春天萬物生長之時就隨即降臨。細雨隨著春風(fēng)在夜里悄悄來到,它默默地滋潤萬物,沒有一點聲音。雨夜中,田野間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漁船上燈火獨自明亮著。要是早晨起來看看,錦官城里該是一片萬紫千紅吧!(看看帶有雨水紅花之地,就會看到在錦官城里花因沾上雨水而顯得飽滿沉重樣子。)

      賞析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草堂時寫。此時杜甫因陜西旱災(zāi)來到四川定居成都已兩年。他親自耕作,種菜養(yǎng)花,與農(nóng)民交往,因而對春雨之情很深,寫下了這首詩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美景,抒發(fā)了詩人喜悅之情。文章中雖沒有一個喜字,但四處洋溢著作者喜。春夜喜雨》抒發(fā)詩人對春夜細雨無私奉獻品質(zhì)喜愛贊美之情。

      全詩這樣寫道:“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贊盛春雨。“知時節(jié)”賦予春雨以人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jié),在人們急需時候飄然而至,催發(fā)生機。多好春雨!首聯(lián)既言春雨“發(fā)生”,又含蓄地傳達出作者熱切盼望春雨降臨焦急心緒。頷聯(lián)顯然是詩人聽覺感受。春雨來了,在蒼茫夜晚,隨風(fēng)而至,悄無聲息,滋潤萬物,無意討好,唯求奉獻。聽雨情景作者體察得很細致,就連春雨灑灑,靜默無聲也被詩人聽出來了。可見,驚喜于春雨潛移默化,詩人徹夜難眠。頸聯(lián)緊承頷聯(lián),詩人唯愿春雨下個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憂,推門而出,佇立遠眺,只見平日涇渭分明田野小徑也融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見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漁火紅艷奪目,又反襯出春夜廣漠幽黑,也從側(cè)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聯(lián)系想象之辭,詩人目睹春雨綿綿,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xí)r候,錦官城將是一片萬紫千紅春色。花之紅艷欲滴、生機盎然正是無聲細雨潛移默化,滋潤洗禮結(jié)果。因此,寫花實乃烘托春雨無私奉獻品格。 通過以上對詩句分析,不難看出,杜甫是按這樣一條情感思路來構(gòu)思行文:即盼雨——聽雨——看雨——想雨。俗話說,“春雨貴如油”,對于這珍貴如油春雨,眾人皆盼,詩人亦然。而當(dāng)春雨飄然降臨時候,詩歌意在盛贊春雨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崇高品質(zhì),這份對春雨喜愛之情描繪得如此細膩逼真,曲折有致,讓人能感受到當(dāng)時情景,這不能不令人驚嘆杜甫洞幽顯微,體物察情藝術(shù)功力。此外,詩歌細節(jié)捕捉和描繪也能體現(xiàn)詩人體物察情優(yōu)長。“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字擬人化,摹春雨來間悄無聲息、無影無蹤情態(tài),頗具情趣,誘發(fā)人們對春雨喜愛之情。“潤”字傳達神,準確而生動地寫出了春雨滋潤萬物,靜默無聲特點,既繪形,又言情,形情皆備,精深獨妙。“花重錦官城”,著一“重”字,準確地寫出了經(jīng)受春雨一夜洗禮滋潤之后錦官城花朵紅艷欲滴,飽含生機情態(tài),寄寓了作者對春雨盛贊之情。“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則又抓住典型細節(jié),工筆細描,精妙傳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離氛圍。總之,杜甫《春夜喜雨》無論在錘字煉句方面,還是在意象捕捉、細節(jié)描寫方面,都體現(xiàn)了他體物察情,精細入微過人之處。結(jié)合杜甫詩風(fēng)沉郁頓挫來對比賞讀,讀者必將獲得對杜詩另一種生命情趣深刻理解。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xiàn)喜悅心情名。

      詩歌一開頭(首聯(lián))就用一個“好”字贊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來贊美那些做好事人。這里用“好”贊美雨,已經(jīng)會喚起關(guān)于做好事人聯(lián)想。接下去,就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jié)”,懂得滿足客觀需要。確,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季節(jié),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是多么“好”。

      第二聯(lián)(頷聯(lián)),進一步表現(xiàn)雨“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稱贊春雨霏霏、悄無聲息特點,而且表現(xiàn)了它無私品質(zhì)。春天雨,一般是伴隨著和風(fēng)細細地滋潤萬物。然而也有例外。有時候,它會伴隨著冷風(fēng),由雨變成雪。有時候,它會伴隨著狂風(fēng),下得很兇暴。這樣雨盡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春雨,只會損物而不會“潤物”,自然不會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評。所以,光有首聯(lián)“知時節(jié)”,還不足以完全表現(xiàn)雨“好”。等到第二聯(lián)寫出了典型春雨伴隨著和風(fēng)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是擬人化手法。這兩句也是名句,比喻無微不至關(guān)愛與和風(fēng)細雨教誨。“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fēng)而來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雨這樣“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夠,下個通宵。倘若只下一會兒,就云散天晴,那“潤物”就很不徹底。詩人抓住這一點,寫了第三聯(lián)(頸聯(lián))。在不太陰沉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此時放眼四望,“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只有船上燈火是明。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云,地上也像云一樣黑。看起來,準會下到天亮。

      尾聯(lián)寫是想象中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fā)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花,最能代表春色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艷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成都市南)雜花生樹,一片“紅濕”,一朵朵紅艷艷、沉甸甸,匯成花海洋。

      這首詩寫是“雨”,詩人敏銳地抓住這場雨特征,從各個方面進行描摹。前兩句寫了下雨季節(jié),直接贊美了這場雨及時。雨仿佛知曉人們心思,在最需要時候悄然來臨。后面六句集中寫了“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點漁火若隱若現(xiàn)。詩人于是興奮地猜測:等到天明,錦官城里該是一片萬紫千紅吧。詩中沒有一個“喜”字,但從'潛"“潤”“細”“濕”等字,都體現(xiàn)著詩人喜悅之情。

      浦起龍說:“寫雨切夜易,切春難。”這首《春夜喜雨》詩,不僅切夜、切春,而且寫出了典型春雨、也就是“好雨”高尚品格,表現(xiàn)了詩人、也是一切“好人”高尚人格。

    夜原文翻譯及賞析2

      倦夜

      倦枕厭長夜,小窗終未明。

      孤村一犬吠,殘月幾人行。

      衰鬢久已白,旅懷空自清。

      荒園有絡(luò)緯,虛織竟何成。

      翻譯

      長夜厭煩,枕頭上都覺乏人,左顧右盼,小窗外總不見天明。

      耳邊傳來孤村的狗吠聲;殘月一下有幾人在行動?

      我雙鬢早白而衰老,旅途的情思空空胸中靜。

      眼前荒園中阡陌縱橫,蟋蟀聲聲叫個不停。它不斷虛聲好似紡績,空鳴叫哪能有功成?

      注釋

      倦枕:即對枕頭厭煩,就是失眠。

      未明:未見天亮。

      殘月:這里當(dāng)指天將明的月亮。

      衰鬢:人老而頭發(fā)稀少。

      旅懷:客居情懷。

      清:清苦。

      絡(luò)緯:即蟋蟀,蟲名,又名莎雞,俗稱紡織娘。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元符二年(1099),時蘇軾已六十四歲。據(jù)記載,蘇軾于紹圣四年丁丑(1097)被貶滴到昌化軍(屬今海南省),元符元年戊寅移至儋耳謫所。最初寄居在一所官屋中,后朝廷聽到這個消息,便派人把他趕出來。于是他只好在儋州城南桄榔林下自己籌建一處住宅,名日桄榔庵。

      賞析

      “倦枕厭長夜,小窗終未明”,寫失眠的人討厭夜長,窗戶仿佛永遠也見不到亮似的。失眠的人希望天快亮,所以“厭長夜”一下句說,但黑夜又偏偏不肯退去,窗戶老是不見光亮。“厭”“終”,表明作者失眠時間之久,情緒之煩躁,對天明的切盼。作者失眠之因,不外乎被貶的不幸,對前途的擔(dān)優(yōu),生活的艱難,或者是對自己年老而無所作為的悔恨。看來這些因素可能都有。

      “孤村一犬吠,殘月幾人行。”作者失眠可能很久了,時間可能是五更以后,天快明了。通常,’深夜是沒有行人的,為生計奔波為人多半是黎明以前早起早行,所以引來犬吠。孤村,點明作者自己所處。殘月,點明時間。兩句簡潔形象地寫出荒寂的孤村黎明的景象,同時也襯托出作者寂寞的心情。

      “衰鬢久已白,旅懷空自清。”蘇軾此時已經(jīng)“衰鬢久已白”。北宋官員升沉不定,調(diào)動頻繁,“莫笑官居如傳舍”,謂經(jīng)常調(diào)遷,不能安居,蘇軾飽嘗其苦,“旅懷”即指此種情況。

      “荒園有絡(luò)緯,虛織竟何成。”這里作者以荒園絡(luò)緯自比,感嘆自己只是空喊,并未做出什么于人民有益的事,正如蟋蟀終日“織呀織”,“織呀織”的,只不過是空喊,是虛織。

      蘇軾《倦夜》中的前四行詩,在藝術(shù)上可與李白《靜夜思》媲美。同樣是寫窗前月下,李白寫床獨不言窗,而必回故鄉(xiāng)。此地?zé)o聲勝有聲。東坡寫窗而不言床,只字不提故鄉(xiāng)。只比李白多聞“一犬吠”,似乎擋著了回鄉(xiāng)之路。把他人在官場,身不由己,欲歸不能的痛楚寫得淋漓盡致。此乃有聲勝無聲。

      這首詩看上去極有柳宗元詩歌的味道,如“厭長夜”、“小窗”、“孤村”、“殘月”、“衰鬢”、“荒園”、“旅懷”再加上靜夜犬吠的聲音效果,陰陰冷冷、孤獨凄苦。柳詩《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便有此感,《郊居歲暮》亦有同趣“屏居負山郭,歲暮驚離索。野迥樵唱來,庭空燒盡落。”可見,蘇軾是愛用柳詩的這些意象來表達自己的。但又像前面所說的一樣。蘇軾不是在堆砌柳宗元的凄冷意象,而是將其轉(zhuǎn)為己用,就如《倦夜》這首詩,如若粗心讀之,或會以為是柳詩,但稍加用心則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詩,只有宋人,只有蘇軾才能寫出。在柳宗元的詩中這些意象是并列關(guān)系,是對仗關(guān)系,“······回風(fēng)一蕭瑟,林影久參差。······羈禽響幽谷,寒藻舞淪漪。”(柳宗元《南澗中題》)“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柳宗元《梅雨》)如是也。而《倦夜》則實不然,它不是一句一景式的,而是一句緊接一句,類似于敘事詩的,之間也有著因果關(guān)系。聞得“孤村一犬吠”,才會有“殘月”下是否有人行的猜想,從而設(shè)想這位行者若不是只身一人,則是很好了。從行者又聯(lián)想到自己一輩子孤身之旅,感慨萬千了。

    夜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竹涼侵臥內(nèi),野月滿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

      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

      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譯文

      竹林中的涼氣漸漸侵入臥室,郊野茫茫,月光灑滿庭院的每個角落。

      更深露重,竹葉上凝聚成許多小水珠兒,不時地滴滴答答地滾落下來;此時月照中天,星子稀疏時有時無。

      螢火蟲在黑暗中飛行,自己照亮自己;棲息在溪旁的鳥兒已經(jīng)醒來,呼喚著同伴。

      這一夜思考著千樁萬樁的事,哪一樁不與戰(zhàn)事有關(guān)?只能枉自悲嘆如此良夜白白地逝去。

      注釋

      倦夜:題注:《吳曾漫錄》云:“顧陶類編題作《倦秋夜》。”

      倦:疲倦。

      涼:涼氣。

      侵:侵襲。

      臥內(nèi):臥室,內(nèi)室。

      野:野外。

      滿:一作“遍”。

      庭隅(yú):庭院的角落。

      重(zhòng)露:濃重的露水。

      涓(juān)滴:水點,極少的水。

      稀星:稀疏的星。

      乍(zhà)有無:忽而有忽而無。乍:忽然。

      “暗飛”二句:一作“飛螢自照水,宿鳥競相呼”。

      暗飛:黑暗中飛行。

      自照:自己照亮自己。

      水宿(sù):謂棲息于水。

      相(xiāng)呼:相互叫喚。

      干(gān)戈:指戰(zhàn)爭。

      空(kōng):白白地。

      清夜徂(cú):是說清靜的夜晚易逝。徂:消逝,流逝。

      賞析:

      吳齊賢《論杜》曰:“唐人作詩,于題目不輕下一字,而杜詩尤嚴。”此詩題目,就頗令人感覺蹺蹊。按說,疲倦只有在緊張的勞作之后才會產(chǎn)生,夜間人們休息安眠,怎么會“倦”?這是一個怎樣的夜?詩人為什么會倦?讓我們順著這條線索,看一看詩中的描寫吧。

      起句云:“竹涼侵臥內(nèi),野月滿庭隅。”涼氣陣陣襲入臥室,月光把庭院的角落都灑滿了。好一個清秋月夜!“竹”、“野”二字,不僅暗示出詩人宅旁有竹林,門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氣:夜風(fēng)吹動,竹葉蕭蕭,入耳分外生涼,真是“綠竹助秋聲”;郊野茫茫,一望無際,月光可以普照,更顯得秋空明凈,秋月皓潔。開頭十個字,勾畫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況。三、四兩句緊緊相承,又有所變化:“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上句扣竹,下句扣月。夜越來越?jīng)觯端絹碓街兀谥袢~上凝聚成許多小水珠兒,不時地滴滴答答地滾落下來;此時月照中天,映襯得小星星黯然失色,象瞌睡人的眼,忽而睜,忽而閉。這已經(jīng)是深夜了。五、六兩句又轉(zhuǎn)換了另外一番景色:“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這是秋夜破曉前的景色:月亮已經(jīng)西沉,大地漸漸暗下來,只看到螢火蟲提著小燈籠,閃著星星點點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棲宿的鳥兒,已經(jīng)睡醒,它們互相呼喚著,準備結(jié)伴起飛,迎接新的一天……

      以上六句,把從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描寫得歷歷如在目前。表面看,這六句全寫自然景色,單純寫“夜”,沒有一字寫“倦”;但仔細一看,我們從這幅“秋夜圖”中,不僅看到綠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飛的螢、水宿的鳥,還看到這些景物的目擊者──詩人自己。我們仿佛看到他孤棲“臥內(nèi)”,輾轉(zhuǎn)反側(cè),不能成眠:一會兒擁被支肘,聽窗外竹葉蕭蕭,露珠滴答;一會兒對著灑滿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會兒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遙空,環(huán)視曠野,心事浩茫……這一夜從月升到月落,詩人何曾合眼!徹夜不眠,他該有多么疲倦啊!如此清靜、涼爽的秋夜,詩人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重大的事苦纏住他的心?詩的最后兩句詩人直吐胸臆:“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原來他是為國事而憂心。這時,“安史之亂”剛剛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騷擾中原;并于廣德元年(763)十月,直搗長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陜州避難(《新唐書·吐蕃傳》)。北方廣大人民又一次蒙遭戰(zhàn)禍,“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這時杜甫寓居成都西郊浣花溪草堂(據(jù)前人考證,此詩作于廣德二年),自身雖未直接受害,但他對國家和人民一向懷有深情,值此多難之秋,他怎能不憂心如焚!“萬事干戈里”,這一夜他思考著千樁萬樁事,哪一樁不與戰(zhàn)事有關(guān)!詩人是多么深切地關(guān)注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難怪他坐臥不安,徹夜難眠。但是,當(dāng)時昏君庸臣當(dāng)政,有志之士橫遭賤視和摒棄,老杜自己也是報國無門。故詩的結(jié)語云:“空悲清夜徂!”枉自悲嘆如此良夜白白逝去。“空悲”二字,抒發(fā)了詩人無限感慨與憂憤。

      詩的最后兩句,對全篇起了“點睛”的作用。讀了這兩句,我們回過頭來再看前面所描寫的那些自然景物,仿佛顯現(xiàn)出一層新的光彩,無一不寄寓著詩人憂國憂時的感情,與詩人的心息息相通:由于詩人為國事而心寒,故分外感到“竹涼侵臥內(nèi)”;由于詩人嘆息廣大人民的亂離之苦,故對那如淚珠滾動般的“重露成涓滴”之聲特別敏感;那光華萬里的“野月”,使人會聯(lián)想到詩人思緒的廣闊和遙遠;那乍隱乍現(xiàn)、有氣無力的“稀星”,似乎顯示出詩人對當(dāng)時政局動蕩不定的擔(dān)心;至于那暗飛自照的流螢,相呼結(jié)伴的水鳥,則更明鮮地襯托出詩人“消中只自惜,晚起索誰親”(《贈王侍御四十韻》)的孤寂心情。

      前人贊美杜詩“情融乎內(nèi)而深且長,景耀乎外而遠且大”(明謝榛《四溟詩話》)。這首詩中由于詩人以“情眼”觀景、攝景,融情于景,故詩的字面雖不露聲色,只寫“夜”,不言“倦”,只寫“耀乎外”的景,不寫“融乎內(nèi)”的情,但詩人的羈孤老倦之態(tài),憂國憂時之情,已從這特定的“情中之景”里鮮明地流露出來。在這里,情與景,物與我,妙合無垠,情寓于景,景外合情,讀之令人一詠三嘆,味之無盡。

      這首詩的構(gòu)思布局精巧玲瓏。全詩起承轉(zhuǎn)合,井然有序。前六句寫景,由近及遠,由粗轉(zhuǎn)細,用空間的變換暗示時間的推移,畫面變幻多姿,情采步步誘人。詩的首聯(lián)“竹涼侵臥內(nèi),明月滿庭隅”,峭拔而起,統(tǒng)領(lǐng)下兩聯(lián)所寫之景。設(shè)若此兩句寫作“夜涼侵臥內(nèi),明月滿庭隅”,不僅出語平庸,畫面簡單,而且下面所寫之景也無根無絆。因為無“竹”,“重露”就無處“成涓滴”;無“野”,飛螢之火、水鳥之聲的出現(xiàn),就不知從何而來。由“竹”、“野”二字,可見詩人煉字之精,構(gòu)思布局之細。此詩結(jié)尾由寫景轉(zhuǎn)入抒情,驟看殊覺突然,細看似斷實聯(lián),外斷內(nèi)聯(lián),總結(jié)了全篇所寫之景,點明了題意,使全詩在結(jié)處翼然振起,情景皆活,煥發(fā)出異樣的光彩。

    夜原文翻譯及賞析4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唐代·杜甫《春夜喜雨》

      譯文

      好雨知道下雨的節(jié)氣,正是在春天植物萌發(fā)潤長的時候。

      隨著春風(fēng)在夜里悄悄落下,無聲地滋潤著春天萬物。

      雨夜中田間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燈火獨自閃爍。

      天剛亮?xí)r看著那雨水潤濕的花叢,嬌美紅艷,整個野官城變成了繁花盛開的世界。

      注釋

      知:明白,知道。說雨知時節(jié),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

      乃:就。

      發(fā)潤:萌發(fā)潤長。

      潛(qián):暗暗地,悄悄地。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隨風(fēng)而至。

      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yǎng)。

      野徑:田野間的小路。

      曉:天剛亮的時候。

      紅濕處:雨水濕潤的花叢。

      紅濕處:指有帶雨水的紅花的地方。

      花重:花沾上雨水而變得沉重。

      重:讀作zhòng,沉重。

      野官城:成都的別稱。

      賞析

      本詩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贊美“雨”。為什其好呢,因為它“知時節(jié)”。聯(lián)里就是把雨擬人化,其中“知”字用得傳神,簡直把雨給寫活了。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jié),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的確很“好”。

      頷聯(lián)配一步表現(xiàn)雨的“好”,其中“潛”、“潤”、“細”等字生動地寫出了雨“好”的特點。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聯(lián)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fēng)開來的細雨,開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獨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緊接著頸聯(lián)從視覺角度描寫雨夜景色。在不太陰沉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樣黑。看起來聯(lián)雨準會下到天亮。聯(lián)兩句寫出了夜雨的美麗景象,“黑”與“明”相互映襯,不僅點明了云厚雨足,開且給人以強烈的美感。

      尾聯(lián)是想象中的雨后情景,緊扣題中的“喜”字寫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fā)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艷欲滴。詩人說: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成都)雜花生樹,一片“紅濕”,一朵朵紅艷艷、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紅濕”“花重”等字詞的運用,充分說明詩人體物細膩。

      詩人盼望聯(lián)樣的“好雨”,喜愛聯(lián)們的“好雨”。所以題目中的那個“喜”字在詩里雖然沒有露面,但“‘喜’意都從罅縫里迸透”(浦起龍《讀杜心解》)。詩人正在盼望春雨“潤物”的時候,雨下起來了,于是一上來就滿心歡喜地叫“好”。第二聯(lián)所寫,是詩人聽出來的。詩人傾耳細聽,聽出那雨在春夜里綿綿密密地下,只為“潤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著覺。由于那雨“潤物細無聲”,聽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門去看。第三聯(lián)所寫,是詩人看見的。看見雨意正濃,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滿城的美景。其無限喜悅的心情,表現(xiàn)得十分生動。中唐詩人李約有一首《觀祈雨》:“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和那些朱門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對春雨“潤物”的喜悅之情自然也是一種很崇高的感情。

    夜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烏夜啼

      唐代:李白

      黃云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

      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

      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孤房淚如雨。

      譯文:

      黃云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

      黃云城邊的烏鴉將要歸巢了,歸來后在樹枝上啞啞地啼叫。

      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

      在織機中織布的秦川女子,隔著碧綠如煙的紗窗看著窗外喃喃自語。

      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孤房淚如雨。

      放下織梭,想到遠在千里之外的丈夫悵然若失,獨守空房,淚如雨下。

      注釋:

      黃云城邊烏欲棲(qī),歸飛啞啞枝上啼(tí)。

      黃云城邊:一作黃云城南。烏欲棲:梁簡文帝《烏棲曲》:“倡家高樹烏欲棲。”烏欲棲,敦煌殘卷本作“烏夜棲”。啞啞:烏啼聲。

      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

      機中織錦:一作“閨中織婦”。秦川女:指晉朝蘇蕙。碧紗如煙:指窗上的碧紗像煙一樣朦朧。

      停梭(suō)悵然憶遠人,獨宿孤房淚如雨。

      梭:織布用的織梭。其狀如船,兩頭有尖。悵然:憂然若失的樣子。遠人:指遠在外邊的丈夫。悵然:一作悵望。“停梭”二句:一作“停梭向人問故夫,知在關(guān)西淚如雨”。獨宿孤房:一作“欲說遼西”。孤:一作“空”。

      賞析:

      “烏夜啼”為樂府古題,屬《清商曲·西曲歌》,多寫離別之男怨女恨,而李白此詩題材相似,卻別翻新境,言淺意深,獨具魅力。此詩開頭兩句寫景,描繪出一幅秋晚鴉歸圖;中間兩句寫人物身份、身世及所處環(huán)境;最后點明秦川女的愁思及其原因,包含著許多言外之音。全詩短短六句,既寫景色烘托環(huán)境氣氛,又描繪人物形象和心態(tài),繪形繪聲;最后既點明主題,又給讀者留下想象空間,意味深長。傳說賀知章對這首詩相當(dāng)欣賞,并以此為原因之一向唐玄宗推薦李白。

      “黃云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起首兩句繪出一幅秋林晚鴉圖,夕曛暗淡,返照城闉,成群的烏鴉從天際飛回,盤旋著,啞啞地啼叫。“烏欲棲”,正是將棲未棲,叫聲最喧囂、最煩亂之時,無所憂愁的人聽了,也會感物應(yīng)心,不免惆悵,更何況是心緒愁煩的離人思婦呢?在這黃昏時候,烏鴉尚知要回巢,而遠在天涯的征夫,到什么時候才能歸來呵?起首兩句,描繪了環(huán)境,渲染了氣氛,在有聲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蘊含著的愁緒牽引了讀者。

      “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這織錦的秦川女,固可指為苻秦時竇滔妻蘇蕙,更可看作唐時關(guān)中一帶征夫遠戍的思婦。詩人對秦川女的容貌服飾,不作任何具體的描寫,只讓人站在她的閨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過煙霧般的碧紗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聽到她低微的語音。這樣的藝術(shù)處理,確是匠心獨運。因為在此詩中要讓讀者具體感受的,并不是這女子的外貌,而是她的內(nèi)心,她的思想感情。

      “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空房淚如雨!”這個深鎖閨中的女子,她的一顆心牢牢地系在遠方的丈夫身上,“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悲愁郁結(jié),無從排解。追憶昔日的恩愛,感念此時的孤獨,種種的思緒涌上心來,不禁淚如雨下。這如雨的淚也沉重地滴到詩人的心上,促使讀者去想一想造成她不幸的原因。到這里,詩人也就達到他預(yù)期的藝術(shù)效果了。

      五、六兩句,有幾種異文。如敦煌唐寫本作“停梭問人憶故夫,獨宿空床淚如雨”。《才調(diào)集》卷六注:“一作‘停梭向人問故夫,知在流沙淚如雨’”等,可能都出于李白的原稿,幾種異文與通行本相比,有兩點不同:一是“隔窗語”不是自言自語,而是與窗外人對話;二是征夫的去向,明確在邊地的流沙。仔細吟味,通行本優(yōu)于各種異文,沒有“窗外人”更顯秦川女的孤獨寂寞;遠人去向不具寫,更增相憶的悲苦。可見在此詩的修改上,李白是經(jīng)過推敲的。

      沈德潛評這首詩說:“蘊含深遠,不須語言之煩。”短短六句詩,起手寫情,布景出人,景里含情;中間兩句,人物有確定的環(huán)境、身分和身世,而且繪影繪聲,如見其人;最后點明主題,卻又包含著許多意內(nèi)而言外之音。詩人不僅不替她和盤托出,作長篇的哭訴,而且還為了增強詩的概括力量,放棄了看似具體實是平庸的有局限性的寫法,從上述幾種異文的對比中,便可明白這點。

    夜原文翻譯及賞析6

      村夜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翻譯:

      在一片被寒霜打過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蟲在竊竊私語著,山村周圍行人絕跡。我獨自來到前門眺望田野,只見皎潔的月光照著一望無際的蕎麥田,滿地的蕎麥花簡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賞析:

      這首詩沒有驚人之筆,也不用艷詞麗句,只以白描手法畫出一個常見的鄉(xiāng)村之夜。信手拈來,娓娓道出,卻清新恬淡,詩意很濃。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蒼蒼霜草,點出秋色的濃重;切切蟲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絕跡,萬籟無聲,兩句詩鮮明勾畫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濃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靜,行人絕跡。只有不知名的秋蟲在低低的吟唱。這里雖是純?nèi)粚懢埃瑓s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蕭蕭凄涼的景物透露出詩人孤獨寂寞的感情。這種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韻味。

      “獨出門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詩中的過渡,將描寫對象由村莊轉(zhuǎn)向田野;又是兩聯(lián)之間的轉(zhuǎn)折,收束了對村夜蕭疏暗淡氣氛的描繪,展開了另外一幅使讀者耳目一新的畫面:皎潔的月光朗照著一望無際的蕎麥田,遠遠望去,燦爛耀眼,如同一片晶瑩的白雪。

      “月明蕎麥花如雪”,這是十分動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畫美景感染了詩人,使詩人暫時忘卻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不勝驚喜的贊嘆。這奇麗壯觀的景象與前面兩句的描寫形成強烈鮮明的對比。詩人匠心獨運地借自然景物的變換寫出人物感情變化,寫來靈活自如,不著痕跡;而且寫得樸實無華,渾然天成,讀來親切動人,余味無窮。《唐宋詩醇》稱贊它“一味真樸,不假妝點,自具蒼老之致,七絕中之近古者”。

      對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手法的理解:因前后描寫的景物不同,表達出詩人由孤獨寂寞而興奮自喜的感情變化。詩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繪鄉(xiāng)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蘊含了濃濃的詩意。詩中描寫村夜,既有蕭瑟凄涼,也有奇麗壯觀,對比中構(gòu)成鄉(xiāng)村夜景。

    夜原文翻譯及賞析7

      原文:

      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

      [唐代]韋莊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

      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

      勸我早還家,綠窗人似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當(dāng)時紅樓離別之夜,令人惆悵不已,香燈隱約地映照著半卷的流蘇帳。殘月將落,天剛破曉時,“我”就要出門遠行,美人含著淚珠為“我”送行,真是“寸寸柔腸,盈盈粉淚”的樣子。臨別時為我彈奏一曲如泣如訴的`樂章,那琵琶桿撥上裝飾著用金制成的翠羽,雍容華貴;那琵琶弦上彈奏著嬌軟的鶯語,婉轉(zhuǎn)動人。那凄惻的音樂分明是在勸“我”早些兒回家,碧紗窗下有如花美眷在等著他。

      注釋

      紅樓:紅色的樓,泛指華美的樓房。此指官貴人家女子的閨一說猶青樓,妓女所居。

      堪惆悵:堪,“那堪”的省文。此指因失意或失望而傷感、懊惱。

      香燈:即長明燈。通常用琉璃釭盛香油燃點。

      流蘇帳:用彩色羽毛或絲線等制成的穗狀垂飾物。常飾干車馬、帳帳等物上。此指飾有流蘇的帷帳。

      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此句是當(dāng)黎明之時將要出門離去女子留著眼淚與之辭別。

      琵琶:初創(chuàng)批把。見《釋名釋樂器》。此類樂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漢代傳人我國。后經(jīng)改造,團體修頸,有四弦、十二柱。俗稱“秦漢子”。南北朝時又有曲項琵琶傳八我國。四弦腹呈半梨形頸上有四柱,橫抱懷中用撥子彈奏即現(xiàn)今琵琶的前身。唐宋以來經(jīng)不斷改進柱垃逐漸增多改橫抱為豎抱,廢撥子改用手指彈奏,觀今民間的琵琶有十七柱,通常稱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后者能彈奏所有半音技法豐富成為重要的民族樂器。

      金翠羽:指琵琶上用黃金和翠玉制成的飾物。

      弦上黃鶯語:此句是指琵琶之聲猶如黃鶯的啼叫。

      綠窗:綠色紗窗。指貧女的閨室。與紅樓相對,紅樓為富家女子閨室。

      據(jù)唐圭璋《唐宋詞簡釋》記載。

      賞析:

      韋莊生在唐帝國由衰弱到滅亡、五代十國分裂混亂的時代。他一生飽經(jīng)亂離漂泊之苦。黃巢攻破長安,他逃往南方,到處流浪。直到59歲,才結(jié)束了這漂泊流離的生活。

      這首《菩薩蠻》詞,就是寫作者浪跡江南一帶時思鄉(xiāng)懷念妻子的惆悵心情。

      詞的上片,寫離別之夜,愛人和淚送行的動人情景。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這兩句寫分別時的情景。回憶在朱門紅樓那天告別之夜,燈光映照著半卷的掛有流蘇的帳子的情景,真叫人難過極了。“流蘇”,是用五彩毛羽或絲綢作成的須帶或垂飾,稱流蘇。“半卷流蘇帳”,指人還未入睡。

      “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次二句寫情深似海,難舍難分,一直到殘月將落時,愛人帶著淚水,才送我離開家門,分手告別的。

      詞的下片,寫客地思歸,由聽到琵琶樂聲想到所愛之人正倚窗遠望,等候自己歸去。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這兩句寫作者在他鄉(xiāng)聽歌女彈琵琶,弦上彈出黃鶯般的音樂聲。“金翠羽”本指美人的金釵,這里用以代指歌女,“黃鶯語”指琵琶彈的樂聲就象清脆婉轉(zhuǎn)的黃鶯啼般的歌聲,極寫琵琶聲調(diào)的婉轉(zhuǎn)。

      “勸我早還家,綠窗人似花。”這兩句寫詞人由“黃鶯語”聯(lián)想起愛人臨別時叮嚀自己早日歸家,想到花容月貌的愛人此時正倚窗遠望,盼望歸去。

      據(jù)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詞又作: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掩流蘇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夜原文翻譯及賞析8

      居人行轉(zhuǎn)軾,客子暫維舟。

      念此一筵笑,分為兩地愁。

      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離恨,獨守故園秋。

      古詩簡介

      《與胡興安夜別》是南朝梁詩人何遜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詩。詩中描寫了詩人與友人臨別歡宴后在江邊分別時的情景,表現(xiàn)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深厚友情,抒發(fā)了詩人離恨別愁、聚散悲歡的思想感情。這首詩寫景真切,細致精當(dāng),抒情真摯,耐人尋味,并且運用了筵席上的歡快與離別時的沉寂的對比手法,清新雋美,極為精妙,頗有唐詩的境界格調(diào)。

      翻譯/譯文

      送行人掉轉(zhuǎn)車頭回去,客人暫系的船纜正要解開。

      想起酒宴上大家強為歡笑,即將化作兩地的愁懷。

      露珠濺濕了寒塘雜草,明月隨著淮河的水奔流。

      才抱著別離的新恨,獨守著故園度過新秋。

      注釋

      ①胡興安:詩人的朋友。

      ②居人:“居人”指住在此地的主人。留居的人,指胡興安。行:將。轉(zhuǎn)軾:回車。軾:車前橫木。這里指代車子。

      ③客子:“客子”指將要乘舟離去的過客。詩人自指。維舟:系船。維,系。

      ④筵:坐具,也指座位。一筵:指相聚在一起。

      ⑤以上兩句的意思是:想到眼前的歡聚笑語轉(zhuǎn)眼就要化為兩地的離愁別恨,心中十分感慨。

      ⑥清淮流:清清的淮河流水。

      ⑦方:將要的意思,與第一聯(lián)的“行”同意,這是為了避免重復(fù)。故園:指故鄉(xiāng)。以上兩句是說,自已將帶著離別友人的遺恨,獨自回到故鄉(xiāng)去消磨日月。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在秋季秦淮江畔與朋友胡興安分別時,留別相送到舟中所寫下的一首友情詩。大約作于建康(今江蘇南京)。

      賞析

      這首詩描寫的是詩人在秦淮江畔與朋友分別的情景。從結(jié)尾的“獨守故園秋”一句推測,詩人當(dāng)為客子,胡興安當(dāng)為居人,“獨守”是詩人想象與朋友離別歸家后的孤獨之情。“行轉(zhuǎn)軾”指將要轉(zhuǎn)掉車頭回家。“行”即將詩人在朋友家住了一些日子,現(xiàn)在即將離去了,主人乘車到水邊為他送行。現(xiàn)在詩人暫且把船系在岸邊與朋友說幾句道別的話,這是最后的時刻。“行”、“暫”兩字將離別時詩人的不忍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念此一筵笑,分為兩地愁”,是極為精巧致的一聯(lián)。在今天的筵會上,兩位朋友傾心長談,在吟詩飲酒之間時時發(fā)出爽朗的笑聲,都感到無比的快樂。可是,轉(zhuǎn)眼之間,一個要乘舟遠征,一個要命駕回府,從此之后能否見面,心中無數(shù),因此兩人各自都從內(nèi)心發(fā)出深深的憂慮。

      “露濕寒塘草,月映秦淮流”是借景抒情,以景仕情的佳句。天氣微寒,露水打濕了池塘中的水草,秋夜云淡,明月倒映在秦淮之中,好象隨著江水流動。詩人一想到剛才那些傷心的事,就有些煩惱,所以舉目四望,想在游心山水之中化其郁結(jié)。可是,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因此,詩人所見之景無往而非離愁別緒。這兩句詩的關(guān)鍵在“寒”、“流”二字。“寒”一方面照應(yīng)題目之“夜”與下文之“愁”,是秋夜的如實寫照,同時也象征著詩人此時心灰意冷的情感。“流”,是說天氣清朗,月亮在水中清晰可見,同時暗示著詩人對一切皆無常之觀念的體認。月亮是永恒的,可是此時它好象被水沖著緩緩移動,這實際上是詩人與朋友分別時所體驗到的好事難全之心境的下意識的流露。

      “方抱新離恨,獨守故園秋”。這一聯(lián)詩人想象離后的孤獨之情。與朋友分別后,獨自守著家園,在一片秋景中陷入無盡的離恨。

      這首詩的四聯(lián)基本上都是很工整的對仗,尤其是中間兩句,更是洗練之極。全詩音律頓挫,朗朗上口,而且情景交融,意境幽遠,是難得的佳篇。

      名家點評

      中華詩詞學(xué)會理事賀新輝《古詩鑒賞辭典(下)》:“這是何遜的一首優(yōu)秀詩作。送別紀行,寫景抒情極為精妙,寫景真切,細致精當(dāng);情摯意者,耐人尋昧;工于煉字,清新雋美,頗有唐詩的境界格調(diào)。”

    夜原文翻譯及賞析9

      原文:

      正月十五夜燈

      [唐代]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nèi)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譯文及注釋:

      本詩描”家家出門、萬人空巷、盡情而來、盡興方歸鬧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燈節(jié)成為了最有詩意,最為銷魂的時刻。

      唐宮內(nèi)萬燈齊明,舞衲聯(lián)翩,歌聲入云,有鳥瞰式全景、有特”武近景,場面壯觀,氣象恢宏。

      千門開鎖萬燈明:“千門開鎖”就是指很多門的鎖都打開了,“千門”泛指很多門,門鎖都打開了即人都出門了。

      “萬燈明”萬燈,泛指很多燈,明則是亮起來了。正月中旬動帝京:“正月中旬”正月的中旬就是指正月十五。“動”震動。形容熱鬧。“帝京”是指京城、國都百內(nèi)人連袖舞:“三百內(nèi)人”應(yīng)該是指很多的宮女。“三百”也是形容人數(shù)眾多的,非實指。“連袖舞”是指一時天上著詞聲跳舞。“一時”是說當(dāng)時,“天上著詞聲”是指人間的歌舞樂聲直沖云霄,傳到天上。也是極言歌舞的熱鬧和盛大,以及街上人數(shù)的眾多,聲可直傳天上。

      賞析:

      本詩描”家家出門、萬人空巷、盡情而來、盡興方歸鬧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燈節(jié)成為了最有詩意,最為銷魂的時刻。

      唐宮內(nèi)萬燈齊明,舞衲聯(lián)翩,歌聲入云,有鳥瞰式全景、有特”武近景,場面壯觀,氣象恢宏。

      千門開鎖萬燈明:“千門開鎖”就是指很多門的鎖都打開了,“千門”泛指很多門,門鎖都打開了即人都出門了。

      “萬燈明”萬燈,泛指很多燈,明則是亮起來了。正月中旬動帝京:“正月中旬”正月的中旬就是指正月十五。“動”震動。形容熱鬧。“帝京”是指京城、國都百內(nèi)人連袖舞:“三百內(nèi)人”應(yīng)該是指很多的宮女。“三百”也是形容人數(shù)眾多的,非實指。“連袖舞”是指一時天上著詞聲跳舞。“一時”是說當(dāng)時,“天上著詞聲”是指人間的歌舞樂聲直沖云霄,傳到天上。也是極言歌舞的熱鬧和盛大,以及街上人數(shù)的眾多,聲可直傳天上。

    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0

      正月十五夜燈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nèi)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翻譯

      元宵佳節(jié),千家萬戶走出家門,街上亮起無數(shù)花燈,好像整個京都都震動了。

      無數(shù)宮女盡情的歡跳連袖舞,人間的歌舞樂聲直沖云霄,傳到天上。

      注釋

      千門:形容宮殿群建筑宏偉,眾多,千門萬戶。

      內(nèi)人:宮中宮女。

      著:同著,猶“有”。此句形容歌聲高唱入云,又兼喻歌樂聲悅耳動聽,宛若仙樂下凡。

      賞析

      本詩描寫 家家出門、萬人空巷、盡情而來、盡興方歸鬧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燈節(jié)成為了最有詩意,最為消魂的時刻。

      唐宮內(nèi)萬燈齊明,舞衲聯(lián)翩,歌聲入云,有鳥瞰式全景、有特寫武近景,場面壯觀,氣象恢宏。

      千門開鎖萬燈明:“千門開鎖”就是指很多門的鎖都打開了,“千門”泛指很多門,門鎖都打開了即人都出門了。

      “萬燈明”萬燈,泛指很多燈,明則是亮起來了。正月中旬動帝京:“正月中旬”正月的中旬就是指正月十五。“動”震動。形容熱鬧。“帝京”是指京城、國都百內(nèi)人連袖舞:“三百內(nèi)人”應(yīng)該是指很多的宮女。“三百”也是形容人數(shù)眾多的,非實指。“連袖舞”是指一時天上著詞聲跳舞。“一時”是說當(dāng)時,“天上著詞聲”是指人間的歌舞樂聲直沖云霄,傳到天上。也是極言歌舞的熱鬧和盛大,以及街上人數(shù)的眾多,聲可直傳天上。

    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1

      冷煙輕澹傍衰叢,此夕秦淮駐斷蓬。

      棲雁遠驚沽酒火,亂鴉高避落帆風(fēng)。

      地銷王氣波聲急,山帶秋陰樹影空。

      六代精靈人不見,思量應(yīng)在月明中。

      翻譯

      清冷的煙霧籠罩著衰敗的樹叢,今夜漂泊的船只行至秦淮河岸邊停靠。

      幾處酒店夜火,驚起了水邊棲雁;風(fēng)帆下落,昏鴉紛紛驚叫著高飛躲避。

      山上那搖落的樹干仿佛正在傾聽那挾帶著三百年金陵王氣的濤聲,消逝在遠方的夜空。

      那些曾經(jīng)在秦淮河身邊風(fēng)流一世的六代人物,如今都在哪里?想來應(yīng)在這清冷的月光中。

      注釋

      金陵:古邑名。今江蘇省南京市的別稱。戰(zhàn)國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滅越后在今南京市清涼山(石城山)設(shè)金陵邑。

      輕澹:即輕淡。

      澹:一作“靄”,一作“雨”。

      衰叢:衰敗的樹叢。

      秦淮:河名。流經(jīng)南京,是南京市名勝之一。

      斷蓬:猶飛蓬,比喻漂泊無定。此指船。

      雁:一作“鳥”。

      沽酒:賣酒。

      王氣:舊指象征帝王運數(shù)的祥瑞之氣。

      六代:指東吳、東晉以及南朝的宋、齊、梁、陳六個朝代,都在建康(即金陵)建都,因唐朝人許嵩在《建康實錄》一書記載了這六個朝代而得名。

      六:一作“數(shù)”。

      精靈:精靈之氣。指顯貴人物。

      思量:考慮;忖度。

      創(chuàng)作背景

      金陵,是六朝帝王之都,這里曾演出過一幕幕歷史的悲喜劇,穿城流過的秦淮河是目睹這些歷史變遷的見證者。在一個秋色迷離的傍晚,十上不第、傳食諸侯、因人成事的詩人羅隱,泊舟秦淮,目擊眼前衰景,白云蒼狗的塵寰之感涌上心頭,他寫下這首吊古悲今的傷心之詩。

      賞析

      冷煙、薄靄、衰叢,詩一開始就以愁慘之墨,描繪出一幅慘淡的秦淮秋暝圖。在這令人惆悵的傷心之夜,一只旅船緩緩地向河岸靠去。首聯(lián)在寫景敘事中點出“夜泊金陵”詩題。其中“斷蓬”二字用得極巧妙,秋蓬根斷,隨風(fēng)飄蕩,來去無所,正喻詩人身不由己的飄泊生涯,而“蓬”音與船篷之“篷”相同,駐蓬,猶言駐篷,即泊船,故“蓬”字用,在一石二鳥,既敘事,又寫情,富于形象。

      中間兩聯(lián)寫夜泊秦淮所見所聞。夜色初臨,河岸上剛點燃的幾處酒店夜火,驚起了水邊草叢中棲息的征雁,傳來陣陣凄唳的鳴叫和鳥翅撲打聲。旅船靠岸,風(fēng)帆下落,盤旋在桅桿四周的昏鴉紛紛驚叫著高飛躲避。在這闃寂的秋夜中,遠處大江的濤聲顯得格外清楚、格外急促。秋陰遮蓋下的山上,那搖落的樹干一枝枝孤零零地伸向朦朧的夜空,仿佛正在傾聽那急促的濤聲挾帶著三百年金陵王氣,消逝在遠方的夜空。面對此情此景,詩人感慨萬千:啊,昔日歌吹動地,燈火徹夜的秦淮河,如今竟成了征雁寒鴉的世界!秦淮河啊!秦淮河,自古以來,你伴著這虎踞龍蹯的金陵,審視著人間的滄桑變化,那些曾經(jīng)在你身邊風(fēng)流一世的六代人物,如今都在哪里?在白日喧囂的陽光下,人們難以尋找他們的蹤跡,想來在這清冷的月光下,他們的精靈正和你一起,靜聽著寂寞的潮水拍打眼前這座空城,凝視著月色朦朦的大地吧。

      在金陵這塊土地上,產(chǎn)生過許多杰出的懷古之作,劉禹錫的《金陵懷古》、杜牧的《夜泊秦淮》等詩,千古為人詠唱不衰,這些作品將詩人心中那一股故國蕭條悲嘆之感融入金陵山水,它們與金陵同在。羅隱這首《金陵夜泊》,受前輩詩人風(fēng)格熏染,但它能夠在被白居易稱為“后之詩人無復(fù)措詞”的劉禹錫《石頭城》之后,躋身金陵懷古詩精英之列,這不僅得力于為人激賞的“六代精靈人不見,思量應(yīng)在月明中”的名句,更在“羅隱一生身”的個性特色,即“篇篇皆有喜怒哀樂心志去就之語,而終不離乎一身”(《桐江詩話》)。正因為羅隱身當(dāng)末世,所以他有深沉的盛衰興亡的歷史意識;正因為他處于軍閥混戰(zhàn),兵火遍地的亂世,所以他的生命價值感更加激烈;又因為他一生坎坷、感遇輒發(fā),為人忌恨,所以他對人生的凄涼體會更深。這些充滿人世憂愁的情感熔鑄在詩歌意象中,使全詩意境悲涼凄清。

      詩人選擇了若干與自己悲涼身世可能建立同構(gòu)關(guān)系的意象,來表現(xiàn)其潦倒落魄之情,在這樣一種創(chuàng)作思想支配下,昔日繁華富貴的金陵,在詩中就以冷月寒煙、空山急浪圍繞籠蓋的面目出現(xiàn),充斥其中的是枯樹衰草,征雁暮鴉,升騰在夜空中的是那些為悲劇命運哀泣的六朝亡靈。自然意象、人事意象和幻想意象交織反射出詩人凄苦的心態(tài)。

      羅隱詩固多譏刺,但在辛辣尖刻的諷刺和強烈的抨擊中,也處處流露出亂世中不得志的傷感和種種憂患,說他是諷刺詩人固然可以,也可以說他是感傷詩人,此詩即可證明。

    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原文:

      點絳唇·一夜東風(fēng)

      宋代:曾允元

      一夜東風(fēng),枕邊吹散愁多少。數(shù)聲啼鳥。夢轉(zhuǎn)紗窗曉。

      來是春初,去是春將老。長亭道。一般芳草。只有歸時好。

      譯文:

      一夜東風(fēng),枕邊吹散愁多少。數(shù)聲啼鳥。夢轉(zhuǎn)紗窗曉。

      來是春初,去是春將老。長亭道。一般芳草。只有歸時好。

      注釋:

      一夜東風(fēng),枕邊吹散愁多少。數(shù)聲啼鳥。夢轉(zhuǎn)紗窗曉。

      夢轉(zhuǎn):猶夢覺。

      來是春初,去是春將老。長亭道。一般芳草。只有歸時好。

      長亭:古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為餞別、暫歇之處。

      賞析:

      此詞寫閨情。新穎別致,不落俗套。一夜東風(fēng),原應(yīng)羅愁織恨,而詞中卻說“枕邊吹散愁多少”;“來是春初,去是春將老”往往引起人們嘆春惜花,無限感傷,而詞中偏說“只有歸時好”。在即將結(jié)束羈旅生活、踏上歸程的征人眼中,長亭道上的芳草也在分享著他內(nèi)心的喜悅。全詞清麗婉約,情景交融。

    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3

      桂州臘夜

      唐代:戎昱

      坐到三更盡,歸仍萬里賒。

      雪聲偏傍竹,寒夢不離家。

      曉角分殘漏,孤燈落碎花。

      二年隨驃騎,辛苦向天涯。

      《桂州臘夜》譯文

      除夕守歲一直坐到三更盡,回鄉(xiāng)之路遠隔萬里長路狹。

      雪花颯颯作響偏落竹林旁,凄寒之夜幾番夢回總關(guān)家。

      破曉的號角替代殘夜漏聲,孤燈將要燃盡掉落碎芯花。

      這兩年離家在外跟隨驃騎,艱辛勞苦歲暮還滯留天涯。

      《桂州臘夜》注釋

      桂州:唐代州名,治今廣西桂林。臘夜:除夕之夜。

      賒:遙遠。

      傍:靠。這里指雪花飄落。

      角:號角。分:區(qū)分。漏:漏壺。古代計時器,銅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標志以計時間。簡稱“漏”。

      碎花:喻指燈花。北周庾信《燈賦》:“蛾飄則碎花亂下,風(fēng)起則流星細落。”

      驃(piào)騎:飛騎,也用作古代將軍的名號。這里指作者的主帥桂管防御觀察使李昌巙。

      《桂州臘夜》賞析

      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離鄉(xiāng)萬里,臘夜懷鄉(xiāng)思歸之情。尾聯(lián)與首聯(lián)呼應(yīng),點出離家萬里,歲暮不歸的原因。

      開頭兩句寫除夕守歲,直坐到三更已盡。這是詩人在離鄉(xiāng)萬里,思歸無計的處境中獨坐到半夜的。一個“盡”字,一個“賒”字,對照寫出了鄉(xiāng)思的綿長,故鄉(xiāng)的遙遠。一個“仍”字,又透露出不得已而滯留他鄉(xiāng)的凄涼心境。

      三四兩句寫三更以后詩人凄然入睡,可是睡不安穩(wěn),進入了一種時夢時醒的朦朧境地。前句說醒,后句說睡。“雪聲偏傍竹”,雪飄落在竹林上,借著風(fēng)傳進一陣陣颯颯的聲響,在不能成眠的人聽來,就特別感到孤方凄清。這把南寂寒夜的環(huán)境氣氛渲染得很足。那個“偏”字,更細致地刻畫出愁人對這種聲響所特有的心靈感受,似有怨惱而又無可奈何。“寒夢不離家”,在斷斷續(xù)續(xù)的夢中,總是夢到家里的情景。在“夢”之前冠一“寒”字,不僅說明是寒夜做的夢,而且反映了詩人心理上的“寒”,就使“夢”帶上了悄愴的感情色彩。

      五六句敘時斷時續(xù)的夢大醒以后再不能入睡時的情形。“曉角分殘漏”。寫所聞。古代用滴漏計時,夜間憑漏刻傳更,殘漏指夜將殘盡時的更鼓聲。天亮后號角一響,更鼓聲歇,表明長夜過去,清晨來臨。“分”,是以聽覺上的不同,反映時間上的劃分,透露了詩人夢斷以后聞角聲以前,一直眼睜睜地躺在床上耳聞更聲,其凄苦之情可知。“孤燈落碎花”寫所見,青燈照壁,詩人長時間地望著那盞孤零零的昏暗油燈掉落著斷碎的燈花。“孤”字既表現(xiàn)了詩人環(huán)境的冷清,也反映了他主觀感受上的寂寞。此聯(lián)通過一聞一見,把作者的鄉(xiāng)思表現(xiàn)得含而不露,情在詞外。

      “二年隨驃騎,辛苦向天涯。”最后一聯(lián)和首聯(lián)相呼應(yīng),點出離家萬里,歲暮不歸的原因,收結(jié)全詩。驃騎,是驃騎將軍的簡稱,漢代名將霍去病曾官至驃騎將軍,此處借指戎昱的主帥桂管防御觀察使李昌巙。這首詩寫了除夕之夜由坐至睡、由睡至夢、由夢至醒的過程,對詩中所表現(xiàn)的鄉(xiāng)愁并沒有說破,可是不點自明。特別是中間兩聯(lián),以渲染環(huán)境氣氛,來襯托詩人的心境,藝術(shù)效果很強。那雪落竹林的凄清音響,回歸故里的斷續(xù)寒夢,清曉號角的悲涼聲音,以及昏黃孤燈的斷碎余燼,都暗示出主人公長夜難眠、悲涼落寞、為思鄉(xiāng)情懷所困的情景,表現(xiàn)了這首詩含蓄雋永、深情綿邈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桂州臘夜》創(chuàng)作背景

      戎昱在唐代宗廣德至大歷(763—779)年間,先后在荊南衛(wèi)伯玉、湖南崔瓘幕下任職,大歷后期宦游到桂州(州治今廣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觀察使李昌巙的幕賓。這首詩是他到了桂州第二年的歲暮寫的。

      《桂州臘夜》的作者簡介

      戎昱,(744~800)唐代詩人。荊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風(fēng)(今屬陜西)。少年舉進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進士。寶應(yīng)元年(762),從滑州、洛陽西行,經(jīng)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大歷二年(767)秋回故鄉(xiāng),在荊南節(jié)度使衛(wèi)伯玉幕府中任從事。后流寓湖南,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長安,任侍御史。翌年貶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流寓桂州而終。中唐前期比較注重反映現(xiàn)實的詩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寫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災(zāi)難。羈旅游宦、感傷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臘夜》較有名。

    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原文: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獨夜旅魂驚。

      疏燈自照孤帆宿,新月猶懸雙杵鳴。

      南菊再逢人臥病,北書不至雁無情。

      步檐倚仗看牛斗,銀漢遙應(yīng)接鳳城。

      譯文

      白露降了,秋空高遠,江水澄清,獨自在空山在深夜旅魂震驚。

      岸邊眠宿著孤帆的暗影,空自映照水上的是散落的疏燈。一彎新月擾自高懸天上,山上不時傳來搗衣雙杵的鳴聲。

      從客居云安算起,至今已兩度與秋菊重逢,可嘆我依舊臥病在山城。北方故鄉(xiāng)的書信至今沒有捎來,南飛的大雁啊怎么這般無情!

      我拄著拐杖獨自徘徊在屋檐下面,久久地久久地遙望牛斗二星。迢遞的銀河默默地從樓閣上空流過,它的來端該不是通到了長安京城?

      注釋

      露下:夜露降下。

      空山:寂靜的山中,指山城夔州。旅魂:旅情,客居他鄉(xiāng)的情懷。

      疏燈:指江邊稀疏的漁火。

      雙杵(chǔ):古時女子搗衣,二人對坐,各持一杵。

      南菊再逢:杜甫離成都后,第一個秋天在云安,第二個秋天在夔州。

      北書:故鄉(xiāng)的書信。雁無情:古稱鴻雁傳書,衡山有回雁峰,人未過衡州而無書信,故言雁無情。

      步檐(yán):檐下的走廊。步,古代量度單位,以五尺為一步。牛斗:二十八宿中的“牛宿”和“斗宿”,二星都在銀河的旁邊。

      銀漢:銀河。鳳城:秦穆公之女吹簫,鳳降其城,因號丹鳳城。其后,即稱京城為鳳城。此指長安。

      賞析:

      開頭兩句寫景點題,寫出山城深秋之夜的環(huán)境。第一句點明季節(jié)、景物,第二句寫出時間、人物。秋天夜空晴朗,因而更使人感到景物的凄清,氣氛的幽靜。夜色漸濃,露水在漸漸凝結(jié)、垂落,樓下的江水,在靜靜地不斷流淌。周圍的山峰,像巨人一樣屹立。夜風(fēng)輕拂,一切都是那樣柔和、安詳。然而這寂靜幽美的境界,卻觸撥了游子的心弦,引動了他的萬千愁緒。

      三、四兩句進一步描寫夜景:遠處長江水面上,零星地閃爍著幾點燈火,那是夜泊的客船和漁舟,新月高懸,萬籟俱寂,這時從城中傳來一陣陣搗衣的砧杵之聲,回蕩在夜空之中。兩句寫景和上聯(lián)結(jié)合,增加了畫面的優(yōu)美。在這幅畫面中,高天是深藍的,疏燈是飄忽的,月光是柔和的,空山是黝黑的。秋夜、碧空、新月、露珠、江水、漁火、山峰,相互輝映,在這優(yōu)美的畫面之外,又傳來斷斷續(xù)續(xù)的搗衣聲,這豈能不觸動詩人異鄉(xiāng)作客的無限愁腸呢?

      五、六兩句由寫景轉(zhuǎn)到抒情。“南菊再逢”,是指詩人從成都東下至今已近兩年。杜甫是永泰元年(765)四月從成都攜家東下的,但秋天到達云安之后,因肺病、風(fēng)痹等病復(fù)發(fā),只得留下養(yǎng)病,次年夏初才抵達夔州。秋天,又從山腰客堂遷居西閣,因此說“南菊再逢”。此時詩人除了肺病和風(fēng)濕痹癥以外,還患有糖尿病,所以說“人臥病”。“南菊再逢人臥病”,刻劃出了詩人流落他鄉(xiāng)病臥山城無限悲凄的處境和心情。因為時局動亂,戰(zhàn)爭不斷,詩人已經(jīng)很久沒有接到故鄉(xiāng)親人的來信了。夔州在長安和洛陽的南面,所以稱故鄉(xiāng)的來信為“北書”。“北書不至”,自然是有具體原因的,這里卻說是“雁無情”,就取得了意在言外、言而無盡的藝術(shù)效果。

      最后兩句由個人的身世遭遇寫到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上句寫自己走到室外,倚杖步檐,仰看星斗。下句寫由銀河想到長安,表明思念故鄉(xiāng)的心情。“步檐”與西閣照應(yīng),“倚杖”與“人臥病”照應(yīng)。由“牛斗”而到“銀漢”,由“銀漢”而到“鳳城”,一層一層地表現(xiàn)出了詩人由仰望星斗到眺望故國的過程。詩人對故國長安的無限思念就蘊含在這佇立步檐倚杖遠眺的老人形象之中。

      仇兆鰲曾經(jīng)指出,這首詩在內(nèi)容上和《秋興八首》相似,可以說是八首詩的一個總括。但這首詩和《秋興八首》在藝術(shù)上又各具特色。《秋興八首》寫景壯麗,氣魄雄偉,表達詩人對人生執(zhí)著的追求和對祖國命運強烈的關(guān)心,風(fēng)格更為撫郁悲壯,傾吐的愛國熱忱更為深沉浩瀚。這首詩雖然寫景如畫而表達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體現(xiàn)了杜詩精警凝練、清麗含蓄的風(fēng)格。把這首詩與《秋興八首》加以比較,可進一步了解杜詩同中見異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汲取豐富的藝術(shù)營養(yǎng)。

    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5

      踏踏馬蹄誰見過?眼看北斗直天河。

      西風(fēng)羅幕生翠波,鉛華笑妾顰青娥。

      為君起唱長相思,簾外嚴霜皆倒飛。

      明星爛爛東方陲,紅霞稍出東南涯,陸郎去矣乘斑騅。

      翻譯

      得得的蹄聲,是誰在騎馬走過?夜已深沉,北斗星正指向天河。

      凄冷的西風(fēng)掀動羅幕的波紋,臉上的殘粉似笑我雙眉緊鎖。

      站起身來,唱一支相思的歌曲,幽怨的歌音逼退簾外的霜色。

      恍惚間啟明星在東方升起,燦爛后天邊透出朝霞一葉。我難忘此情此景,也是這時你跨上馬與我相別。

      注釋

      踏踏:馬蹄聲。

      直:當(dāng),臨。

      羅幕:羅帳。

      鉛華:妝飾用粉。

      顰:皺眉。

      青娥:指女子用青黛畫的眉。

      長相思:樂府舊題,多寫朋友或男女久別思念之情。

      明星燦燦:天色將曉,啟明星燦燦有光。

      陲:邊地。

      陸郎:六朝陳人,本名陸瑜,為陳后主狎客,后用來代指嫖客。

      斑騅:有蒼黑雜毛的馬。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或于作者任職長安之際,具體創(chuàng)作年代不詳。鮑照、李白的《夜坐吟》中,主人公都不是夜吟者,而是夜吟的聽聞?wù)撸焕钯R這首《夜坐吟》中,詩中主人公為夜吟者,以思婦顰蛾夜吟而愁,寫其難遇之恨。

      賞析

      這首詩以設(shè)問開篇,“馬蹄踏踏誰見過?”這話既像是問自己,又像是問別人,表達了女主人公希望和失望相交織的復(fù)雜心情:心上人是騎著馬兒離去的,至今不見歸來,唯有“踏踏”的馬蹄聲不時回響在耳邊,縈繞在心上。接著展示夜不能寐,坐而吟唱的特定時空。“眼看北斗直天河”,這句有雙重含義,一指“夜深”,如注家所詮釋的;一指時屆涼秋。古人有依據(jù)星象的變化來確定季節(jié)的習(xí)慣,所謂“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按北斗星位置的變化來分辨四季,當(dāng)玉衡、開陽、搖光三星連成的線直指西方的銀河時,這片土地便已進入秋天。秋天是自然界由盛而衰的季節(jié),傳遞秋的信息的是西風(fēng)和落葉,它們都引發(fā)人的傷感之情。況且正值華年,在飽嘗別離的痛苦之后,獨守深閨空闈之中,長夜漫漫,能不愁腸百結(jié)?“鉛華笑妾顰青娥”,正是這種愁苦神情的寫照。

      人的愁苦愈積愈深,到了不堪忍受的程度,勢必要設(shè)法排遣。“為君起唱《長相思》”,就是女主人公選擇的排解方式。她的歌聲是從內(nèi)心深處流淌出來的,飽含愛戀,貫串精誠。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連無情的“嚴霜”也為之動情,竟至掉頭而去,不忍卒聽。“簾外嚴霜皆倒飛”,想象奇詭,極富表現(xiàn)力。比起《金銅仙人辭漢歌》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來似更進一層,因為“天若”句有比喻詞“若”,系或然之辭,而此句表達得如此堅決,就象實際發(fā)生的那樣,不僅有形體,而且有氣勢,使難于捉摸的情幻成新奇美妙、可見可感的物象。這就是藝術(shù)魅力之所在。

      女主人公感情的可貴突出地呈現(xiàn)在一個“長”字上。自朝到暮,從昏到曉,她的心始終伴隨著離去者的身影和“踏踏”的馬啼,融進一片癡情。她徹夜難眠,長想思,至于長吟唱,抒發(fā)著無盡的戀情,直至東方發(fā)白,朝霞升起。她是如此的一往情深,忠貞不渝,而對方,“陸郎去矣乘斑騅”,毫無顧戀之意。多情換來薄情,女主人公徒然陷入痛苦的深淵。“陸郎”具體解釋諸本不盡相同。徐文長說是陸賈,“賈在南中,倡家競留之。”暗示女主人公是青樓中人。王琦以《明下童曲》為本,注云“陳孔,謂陳宣、孔范,陸謂陸瑜,皆陳后主狎客。”狎客薄情,司空見慣,王注似與詩的本意相合。

      仔細品味,此詩與鮑照、李白的同題作品有明顯的區(qū)別。后二者屬“聽歌逐音,因音托意”一類,女主人公不是歌唱者,而是在聆聽所愛的歌聲之后,為之沉吟久坐,抒發(fā)愛慕的情意,屬“投桃報李”式的情感交流,帶有喜劇性質(zhì);此詩中的坐吟、起唱者皆為女主人公,男方則無反應(yīng),以多情烘托無情,更具悲劇效果。就體式而言,鮑照和李白的作品有七字句,也有三字句,屬雜言體;李賀的這首則全是七言句,類似七言歌行。這些表明李賀創(chuàng)作詩歌不愿受前人的縛束,他的主體意識相當(dāng)濃烈,力圖充分表達自我。襲用舊題系出于表情達意的需要,而非模仿的沖動。善于渲染是李賀詩歌的一大特色。這首詩中就多借景抒情的筆墨,不同尋常的是,景物描寫不僅僅用作陪襯而已,常常成為題材的主體部分。例如“為君起唱《長相思》,簾外嚴霜皆倒飛。”乍看起來前一句是敘事。抒情,后一句是寫景。經(jīng)過仔細體味,就會清楚地認識到兩者都是敘事、抒情、寫景的結(jié)合體,不過一者常,一者變;一者正,一者奇而已。“簾外”句運思奇詭,卻不難體味。用奇詭的物象和境界,表達幾乎人人都能體味的情理,正是李賀的特長,也是他的詩歌獨具的藝術(shù)價值。

    【夜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春夜》原文及翻譯賞析03-04

    《閣夜》原文及翻譯賞析03-28

    夜坐原文翻譯及賞析10-08

    《閣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2-05

    春夜原文、翻譯、賞析01-08

    村夜原文賞析及翻譯01-20

    春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0-19

    閣夜原文、翻譯、賞析01-03

    夜月原文翻譯及賞析02-09

    久久久四虎成人永久免费网站| 无码免费视品| 亚洲AV无码国产永久播放蜜芽| 被猛男伦流澡到高潮h麻豆| 久久AV无码ΑV高潮ΑV喷吹| 久久六视频免费欧美一级片| 亚洲AV永久精品爱情岛论坛| 日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天美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