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oingaieng.cn-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国产一级A毛久久久久一级A看免费视频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shí)間:2023-03-13 16:34:41 古籍 我要投稿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1

      【越調(diào)】小桃紅

      楊果

      碧湖湖上柳陰陰,人影澄波浸,常記年時(shí)歡花飲。到如今,西風(fēng)吹斷回文錦。羨他一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

      [注釋]

      回文錦:東晉前秦才女蘇惠被丈夫竇濤遺棄,織錦為“璇璣圖”寄濤,錦上織入八百余字,回旋誦讀,可成詩數(shù)千首。竇濤感動,終于和好如初。后人因以“回文錦”代指思婦寄給遠(yuǎn)方夫君的述情之物。

      [參考譯文]

      碧綠的湖面上籠罩著柳蔭,人的倒影在明凈的水波中映浸。經(jīng)常浮現(xiàn)在記憶里的是年時(shí)節(jié)下花前的暢飲。到如今,夫妻離散無音信。羨慕那成雙成對的鴛鴦,比翼齊飛到蓼花深處,人卻是鴛夢已殘,無計(jì)重溫。

      賞析

      這支小令寫思婦思念丈夫。曲子首句“碧湖湖上柳陰陰”是說:想起綠樹成蔭的湖畔,折柳送別的場所,能想起多少故事。

      “人影澄波浸”的意思是:很多惜別的人影,倒映在湖面上,水波又打亂了影像。“常記年時(shí)對飲”是想象,意思是說:想起我們一塊對坐飲酒,好不愜意。“到如今,西風(fēng)吹斷回文錦”意謂:念目前,夫妻離散,心中無限悲痛。最后三句“羨他一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的大意是:羨慕身旁飛過的鴛鴦,看別人成雙成對,只覺得一場殘夢般,蓼花深深。這直白的悲痛,非常感人,可以說這是全詩最美的三句。

      這首小令從寫景領(lǐng)起,寫湖水清碧,岸柳陰陰,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風(fēng)光。“碧湖”與“湖上”是兩個(gè)詞組,作者有意重用一個(gè)“湖”字,而不說“碧湖岸上”,與其后“陰陰”的疊詞同集一句,便形成了一種婉轉(zhuǎn)低回的情味。“人影澄波浸”是表現(xiàn)湖水的清純,回應(yīng)“碧湖”,但更主要的是從湖景帶出“人影”,由寫景向?qū)懭诉^渡。“人影”至少能給讀者提供另外兩種意象:一是指曲中主人公本人,“柳陰陰”襯托出其人的孤獨(dú),而碧湖澄波的寧靜氣氛則反現(xiàn)出下文心情的不平靜;二是指湖中的采蓮女,因?yàn)檫@首《小桃紅》是從江南采蓮的意境生發(fā)的。若取此解釋,那么主人公所憶的“對花飲”的對象,也是一名采蓮女子。而“語譯”釋“人影”為游人之影,則是與下句“常記”相承,所謂觸景生情。

      設(shè)想柳蔭下游人笑語歡飲,且男女相雜,于是激起了主人公“年時(shí)對花飲”的回憶。“對花飲”通常意義就是對花飲酒,但“花”在詩歌中又有借喻女子的習(xí)常用法。這才使我們意識到曲中主人公為一名男子。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效果,這里不妨看他的另一首《小桃紅》:“采蓮湖上棹船回,風(fēng)約湘裙翠。一曲琵琶數(shù)行淚。望人歸,芙蓉開盡無消息。晚涼多少,紅鴛白鷺,何處不雙飛。”立意乃至布局都與本篇驚人地相似,而主人公的女性身份則同樣是一目了然的。中國的詞曲作家都善于用簡略的暗示來節(jié)省介紹人物的筆墨。

      回憶只有短短的一句,迅即接上了“到如今”,顯示了現(xiàn)實(shí)的無情。“如今”與“年時(shí)”形成了強(qiáng)烈的對比。“回文錦”表現(xiàn)出了主人公與“年時(shí)對花飲”的`對方的戀愛相思關(guān)系,而這三字本身已寓離散之意,何況“西風(fēng)吹斷”,兩人的音書聯(lián)系也中斷了。作者不直說情人遠(yuǎn)去,恩愛斷絕,而以“西風(fēng)吹斷回文錦”為暗喻,是藝術(shù)語言的需要,也表現(xiàn)出一種諱言傷痛的惆悵情味。于是,由觸景生情,又進(jìn)一步引出了末三句的見景生感。

      “羨他一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這“殘夢蓼花深”又非一種斷言可以括盡。我們?nèi) 皻垑簟睘轼x鴦之夢,似較得詩人之旨。這三句全述“鴛鴦”,以一個(gè)“羨”字統(tǒng)領(lǐng),一方面說明了主人公渴望愛情幸福的強(qiáng)烈,連鴛鴦的“殘夢”也在被羨之列;另一方面也顯示了主人公對命運(yùn)現(xiàn)實(shí)的絕望。一對鴛鴦飛入蓼花深處并頭酣眠,是連貫的一意,作品分作三句,雖是服從曲律句式的需要,卻也表現(xiàn)出主人公在克制傷痛、傾訴愿望時(shí)的一種掙扎感。

      這首小令由景及人,又由人及景,借湖上的美景作為人物悲劇命運(yùn)和悲劇心理的強(qiáng)烈反襯,所謂“以樂景寫哀,一倍增其哀樂”(清王夫之《詩律》)。曲中處處表現(xiàn)出對悲哀的克制,含痛于喉,同時(shí)也因此表現(xiàn)出一種悱惻低回的風(fēng)調(diào)。這種風(fēng)調(diào)及其表現(xiàn)的手法都近于婉約詞,而“到如今”、“羨他一對,鴛鴦飛去”等使用的又是曲的平直語言。以曲為載體,以詞為筆法,這正是詞曲嬗變時(shí)期的常見現(xiàn)象。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2

      出郭曉色微,臨水人意靜。

      水上寒霧生,彌漫與天永。

      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

      稍見初日開,三兩列舴艋。

      安得學(xué)野鳧,泛泛逐清影。

      翻譯

      出城天色剛破曉微明,站立水邊讓我心意稍微寧靜。

      水面泛起的薄霧彌漫開來仿佛與天相連。

      水中的葦草彎曲下來發(fā)出聲響,遙遠(yuǎn)的青山如黛仿佛連淡淡的影子也若有似無。

      一會兒過后晨日初起,遠(yuǎn)處三三兩兩的小舟泛在水上。

      怎么能夠?qū)W得野鴨一般,能去追逐那遠(yuǎn)方的清影呢。

      注釋

      折:彎曲。

      賞析

      《曉至湖上》載于《清詩選》,是清代浙西詞派的代表人物厲鶚的'作品。

      這首詩情感豐富。此詩用清涼的晨霧,清淡的遠(yuǎn)山,清澈的湖水,清靈的野鳧,構(gòu)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曉湖之景。表現(xiàn)了詩人平靜閑適的心態(tài),愿象野鳧一樣回歸自然的情懷。從“人意靜”、“寒霧生”等語可以看出作者喜愛幽靜;“臨水”、“稍見初日開”等詞句則表達(dá)了作者親近自然之意;而從“安得學(xué)野鳧”、“逐清景”又可看出作者向往自由以及對自由暫不可得的惆悵之情。

      “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是寫景名句。從表達(dá)技巧的角度看,此聯(lián)采用了對比的手法,以有聲與無影對比,近寫聽覺,遠(yuǎn)寫視覺,突出層次的遠(yuǎn)近和景致的深闊;同時(shí)采用了對偶的手法,以折葦對遙山,近景與遠(yuǎn)景相結(jié)合,以動有聲對淡無影,聽覺與視覺相結(jié)合。節(jié)奏優(yōu)美,形象豐滿,層次分明,構(gòu)建了開闊、淡雅、幽靜、清新的意境。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3

      賀新郎·湖上有所贈

      宋代 吳文英

      湖上芙蓉早。向北山、山深霧冷,更看花好。流水茫茫城下夢,空指游仙路杳。笑蘿障、云屏親到。雪玉肌膚春溫夜,飲湖光、山淥成花貌。臨澗水,弄清照。

      著愁不盡宮眉小。聽一聲、相思曲里,賦情多少。紅日闌干鴛鴦?wù)恚峭魅寡柿恕K阏l識、垂楊秋裊。不是秦樓無緣分,點(diǎn)吳霜、羞帶簪花帽。但殢酒,任天曉。

      譯文

      西湖早早綻放的荷花讓風(fēng)景更佳。遠(yuǎn)望北高峰,云霧繚繞陰靜寂,還是在湖中賞花更享受啊!這眼前一片茫茫湖水最后恐幻化成凄涼的城下之盟,求仙訪道逃離塵世也只是空想。只要能為國效力就算前途艱辛也必親到。環(huán)顧湖上,達(dá)官顯貴們卻是懷擁歌妓作徹夜之游。眼前打扮成花容月貌般的湖光山色,不知何時(shí)還它自然和平的本色。

      眼前時(shí)局讓人愁眉不展。湖上聽歌女唱一支相思小曲,牽動無數(shù)情緒。回想過去,紅日雖已高照在欄干上,與愛人還同臥在鴛鴦?wù)砩希缒z如漆。如今有哪一個(gè)知道我的晚景如垂楊枝般的在秋風(fēng)中作垂死掙扎。自己并不是與那些秦樓楚館的歌妓們沒有緣分,只是如今滿頭白發(fā)不能夠再像從前那樣地作簪花冶游之樂了。在這湖上借酒澆愁,任憑它東方泛白吧。

      注釋

      芙蓉:蓮花的別名。

      山:一作“煙”。

      雪玉:一作“玉雪”。

      秋:一作“枝”。

      秦樓:虎狼之秦在西北方,這里借喻蒙古。

      殢:困極也。

      賞析

      《賀新郎》,又名《金縷曲》、《乳燕飛》、《貂裘換酒》。傳此詞作以《東坡樂府》為最早,惟句豆平仄,與諸家多不合,因以《稼軒長短句》為準(zhǔn)。雙調(diào),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十句六仄韻。大抵用入聲部韻者較激壯,用上、去聲部韻者較凄郁,貴能各適宜。

      此詞系夢窗晚年游覽西湖有所感觸的贈友之作。詞人已有河山雖美,但北方外族繼入侵中原后,又將揮師南渡的預(yù)感。所以其詞明詠山水之美,暗中都是有所寄托的。

      “湖上”三句,言西湖中荷花開得早,給湖區(qū)平添佳景。遠(yuǎn)望北高峰,卻是云霧繚繞,黑沉沉的一派陰冷感,所以在湖中賞花實(shí)是一種非常適意的享受。此三句暗示南宋偏安之局贏得一時(shí)繁榮,而北方淪陷區(qū)人民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兩相比較,使人更覺得需要珍惜這和平的`環(huán)境,不能再遭受破壞。“流水”兩句,詞人根據(jù)時(shí)局分析,認(rèn)為南宋朝薄弱的兵力根本無法抵御強(qiáng)悍的蒙古騎兵的入侵,所以終將使這眼前一片茫茫湖水幻化成凄涼的城下之盟。自己就是要想置身度外,去求仙訪道尋找解脫途徑,也是一種不切實(shí)際的空想。詞人雖透露出有心報(bào)國,無意求仙的信念,但終因年老力衰,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笑蘿障”一句,詞人再次強(qiáng)調(diào),如果有可能報(bào)國效勞,他將不管前途多么艱辛,障礙有多大,還是想親身前去出一份微力的。“雪玉”四句,然而他環(huán)顧湖上,達(dá)官貴人們卻是懷擁歌妓通宵達(dá)旦的作徹夜之游,這種醉生夢死的生活,正是“西湖歌舞幾時(shí)休”,“暖風(fēng)吹得游人醉”的真實(shí)寫照。眼前打扮成花容月貌般的湖光山色,不知何時(shí)還它自然和平的本色。上片以比興手法,感嘆時(shí)局危急,警告世人不能再醉生夢死地生活了。

      “著愁”三句,一“愁”字領(lǐng)起下片,轉(zhuǎn)入哀傷老景凄涼,與年青時(shí)適成對照。此言眼前時(shí)局,雖使他雙眉緊皺,愁思不盡,但他很快就自我排解,認(rèn)為今朝有樂直須享,在湖上聽歌女唱一支相思小曲,引起了詞人詩興大發(fā)。“紅日”兩句,憶當(dāng)年。回憶過去,紅日已是高照在欄干上,而他與愛人還同臥在鴛鴦?wù)砩希瑑汕槎鲪郏缒z如漆,也不枉為“情”字而使自己消瘦。“算誰識”一句過渡,嘆自身,傷時(shí)勢。此言:如今有哪一個(gè)知道我的晚景如垂楊枝般的在秋風(fēng)中作垂死掙扎。這句又暗示湖上那些官僚、貴族只不過是在作亡國前的強(qiáng)顏歡笑,卻無人自知。“不是”兩句,言自己并不是與那些秦樓楚館的歌妓們沒有緣分,只是如今滿頭白發(fā)不能夠再像從前那樣地作簪花冶游之樂了。這兒又暗示詞人不愿事敵的決心。“秦樓”,虎狼之秦在西北方,這里借喻蒙古。言自己雖是年老,卻愿保持晚節(jié),不愿意在今后奴顏事敵。“但殢酒”兩句,實(shí)敘湖上之游。言且在這湖上借酒澆愁,任憑它東方泛白吧。結(jié)句心情轉(zhuǎn)為頹傷,有“今朝有酒今朝醉”之意,一“愁”字纏身,畢竟難脫。“殢”,困極也。下片哀傷老景,又示不愿事敵的決心。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4

      飲湖上初晴后雨

      宋代: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譯文及注釋

      水光瀲(liàn)滟(yàn)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在晴日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光彩熠熠,美極了;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霧朦朧,縹縹渺渺,又顯出別一番奇妙景致。

      瀲滟:水波蕩漾、波光閃動的樣子。方好:正顯得美。空蒙:迷茫縹緲的樣子。亦:也。奇:奇妙。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妝濃抹都顯得十分自然。

      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時(shí)代越國著名的美女。總相宜:總是很合適,十分自然。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shí),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適宜。

      注釋

      湖:即杭州西湖。

      瀲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閃動的樣子。

      方好:正是顯得很美。

      空蒙:迷茫縹緲的樣子。

      西子:西施,春秋時(shí)代越國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稱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之首。家住浣紗溪村(在今浙江諸暨市)西,所以稱為西施。

      相宜:也顯得十分美麗。

      譯文及注釋二

      譯文

      在晴日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光彩熠熠,美極了;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霧朦朧,縹縹渺渺,又顯出別一番奇妙景致。

      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妝濃抹都顯得十分自然。

      注釋

      湖:即杭州西湖。

      瀲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閃動的樣子。

      方好:正顯得美。

      空蒙:細(xì)雨迷蒙的樣子。

      亦:也。

      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shí)代越國著名的美女。

      總相宜:總是很合適,十分自然。

      創(chuàng)作背景

      蘇軾于1071年—1074年(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guān)西湖景物的詩。這組詩作于熙寧六年(1073年)正、二月間。

      賞析

      這是一首贊美西湖美景的詩。此詩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shí)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寫概括品評,尤其是后二句,被認(rèn)為是對西湖的恰當(dāng)評語。作者暢游西湖,從早到晚,一邊欣賞美麗的湖光山色,一邊飲酒構(gòu)思,意篤八極,神游萬仞。于是乎寫就了這首傳誦一時(shí)的佳作。

      詩的前兩句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湖的晴雨時(shí)的不同景色。“水光瀲滟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第一首詩可知,這一天詩人陪著客人在西湖游宴終日,早晨陽光明艷,后來轉(zhuǎn)陰,入暮后下起雨來。而在善于領(lǐng)略自然并對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詩人眼中,無論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從“晴方好”“雨亦奇”這一贊評,可以想見在不同天氣下的湖山勝景,也可想見詩人即景揮毫?xí)r的`興會及其灑脫的性格、開闊的胸懷。上半首寫的景是交換、對應(yīng)之景,情是廣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間情景相對,西湖之美概寫無余,詩人蘇軾之情表現(xiàn)無遺。

      詩的后兩句進(jìn)一步運(yùn)用他的寫氣圖貌之筆來描繪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遺貌取神,只用一個(gè)既空靈又貼切的妙喻就傳出了湖山的神韻。蘇軾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西湖之美與西施之美相比,當(dāng)然無可非議。但,我們知道,歷史上還有不少女子,其美與西施相比,恐怕也差不了多少。可蘇軾為什么偏偏要選西施來比西湖呢?我想是不是有兩個(gè)原因:一是西施的家鄉(xiāng)在浙江,而且離西湖不遠(yuǎn);二是西施和西湖,都有個(gè)“西”字,這真是個(gè)天作之合。至于稱西施為西子,恐怕不僅是為了尊重,還與平仄有關(guān)系(第三句最后一個(gè)字要求仄聲字,而“施”是平聲字)。現(xiàn)在,西湖也叫西子湖,就是源于蘇軾這首詩。對這個(gè)比喻,存在有兩種相反的解說:一說認(rèn)為詩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妝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濃妝的西子”;一說認(rèn)為詩人是“以晴天比濃妝,雨天比淡妝”。兩說都各有所見,各有所據(jù)。但就才情橫溢的詩人而言,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詩思偶到的神來之筆,只是一時(shí)心與景會,從西湖的美景聯(lián)想到作為美的化身的西子,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應(yīng)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當(dāng)其設(shè)喻之際、下筆之時(shí),恐怕未必拘泥于晴與雨二者,何者指濃妝,何者指淡妝。欣賞這首詩時(shí),如果一定要使?jié)鈯y、淡妝分屬晴、雨,可能反而有損于比喻的完整性、詩思的空靈美。

      賞析二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游賞,開始時(shí)陽光明麗,后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致,讓他都很欣賞。他說:天晴之時(shí),西湖碧水蕩漾,波光粼粼,風(fēng)景正好;下雨時(shí),西湖周圍的青山,迷蒙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致。“瀲滟”,波光閃動。“空蒙”,煙雨迷茫。這兩個(gè)詞都是疊韻詞,增強(qiáng)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

      這里,詩人既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可以說內(nèi)容是很多的。但從另一個(gè)角度看,又很籠統(tǒng),因?yàn)檫@兩句并非只適用于西湖。其實(shí),這正是詩人筆法高妙之處。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樣美法,恐怕沒人說得清。如果具體地描繪景物,可能會有個(gè)別精彩之句,但總失之太實(shí)、太具體,不能傳達(dá)出西湖給人的整體印象。蘇軾這兩句有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性,同時(shí)又很形象、很傳神,想象空間很大,將“西湖即是美”這一人們共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同時(shí),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dá)觀自適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shí)越國有名的美女。無論是淡雅妝飾,還是盛裝打扮,西施都一樣美麗動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話,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樣美不勝收。

      以絕色美人喻西湖,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別致,情味雋永。人人皆知西施是個(gè)美女,但究竟是怎樣的美麗,卻只存在于個(gè)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嗎?采用這樣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寫,不知要節(jié)約多少筆墨,而它的寓意卻豐富深刻得多。它對讀者不只訴之于感受,同時(shí)也訴之于思考,讓讀者通過自己的想象去發(fā)揮詩的內(nèi)涵。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稱為“道盡西湖好處”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名。也難怪后來的詩人為之?dāng)R筆:“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5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空 一作: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翻譯:

      西湖水光在陽光的照耀下閃動著,波光粼粼,看起來美麗極了。山色在云霧的籠罩下。半明半暗,隱隱約約,雨中的西湖也顯得非常奇妙。想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空蒙的山色是她淡雅的裝飾水光是她濃艷的粉脂,不管怎樣裝扮都那么美麗。

      譯文二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shí),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適宜。

      注釋①湖:即杭州西湖。②瀲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閃動的樣子。③方好:正是顯得很美。④空濛:細(xì)雨迷茫的樣子。⑤西子:西施,春秋時(shí)代越國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稱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之首。家住浣紗溪村(在今浙江諸暨市)西,所以稱為西施。⑥相宜:也顯得十分美麗。

      賞析: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從詩題可知,詩人在西湖飲酒游賞,開始時(shí)陽光明麗,后來下起了雨。兩種不同的景致,讓他都很欣賞。他說:天晴之時(shí),西湖碧水蕩漾,波光粼粼,風(fēng)景正好;下雨時(shí),西湖周圍的青山,迷蒙蒼茫,若有若無,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致。“瀲滟”,波光閃動。“空蒙”,煙雨迷茫。這兩個(gè)詞都是疊韻詞,增強(qiáng)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

      這里,詩人既寫了湖光,又寫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韻,可以說內(nèi)容是很多的。但從另一個(gè)角度看,又很籠統(tǒng),因?yàn)檫@兩句并非只適用于西湖。其實(shí),這正是詩人筆法高妙之處。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樣美法,恐怕沒人說得清。如果具體地描繪景物,可能會有個(gè)別精彩之句,但總失之太實(shí)、太具體,不能傳達(dá)出西湖給人的整體印象。蘇軾這兩句有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性,同時(shí)又很形象、很傳神,想象空間很大,將“西湖即是美”這一人們共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同時(shí),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dá)觀自適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shí)越國有名的美女。無論是淡雅妝飾,還是盛裝打扮,西施都一樣美麗動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話,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樣美不勝收。

      以絕色美人喻西湖,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別致,情味雋永。人人皆知西施是個(gè)美女,但究竟是怎樣的美麗,卻只存在于個(gè)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嗎?采用這樣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寫,不知要節(jié)約多少筆墨,而它的寓意卻豐富深刻得多。它對讀者不只訴之于感受,同時(shí)也訴之于思考,讓讀者通過自己的想象去發(fā)揮詩的內(nèi)涵。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稱為“道盡西湖好處”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名。也難怪后來的詩人為之?dāng)R筆:“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6

      古苔蒼,題痕舊。

      疏花照水,老葉沉溝。

      蜂黃點(diǎn)繡屏,蝶粉沾羅袖。

      困倚東風(fēng)垂楊瘦,翠眉攢似帶春愁。

      尋村問酒,無人倚樓,有樹維舟。

      譯文

      多年的苔蘚已顯得黝黑,往日題詩的痕跡還能辨別。

      近岸有稀疏的野花臨水,溝底沉鋪著枯黃的樹葉。

      繡屏上殘留著蜜蜂分泌的黃色液印,蝴蝶飛過,在屏畫仕女的衣袖上沾上了粉屑。

      垂楊伶仃,懶洋洋地隨著東風(fēng)傾側(cè),翠葉像愁眉攢聚,帶著春恨千疊。

      我尋找村莊買酒,無人在樓上倚立,只有空蕩蕩的小船在樹樁上系結(jié)。

      賞析

      小令在“廢圃”的“廢”字上做足文章。要表現(xiàn)出廢園的光景,當(dāng)然得讓事實(shí)來說話。于是作者以八句的大篇幅,來列舉出種種例子。這些例示并無一定的排列規(guī)則,隱示了“觸目皆是”、“信手拈出”的含義。而在具體的表現(xiàn)方式上,又時(shí)出變化,避免了獺祭的單調(diào)。

      起首兩句,以斷語的形式出現(xiàn)。一是地上的苔蘚,厚厚地鋪了一層,顏色已現(xiàn)蒼黑;一是壁上的題詩,墨跡隱約可辨,顯示了陳年的特征。苔上著一“古”字,而題作則重于其“痕”,一蒼一舊,呈現(xiàn)著荒涼殘敗的氣象。前者反映自然,后者關(guān)合人事,這一起筆就定下了全曲的基調(diào)。

      三、四兩句是另一種寫法,出現(xiàn)了動作的'形象。花卉無人照料,自開自謝,所余者稀,故曰“疏花”;落葉本已枯凋,飄墜日久,用上一個(gè)“老”字,妥帖傳神,幾無他字可易。“照水”、“沉溝”雖含有動詞,到頭來卻歸于靜止。這又在荒敗的景象上增添了幾分沉寂。

      “蜂黃”兩句是互文見義,作者有意運(yùn)用“蜂黃”和“蝶粉”的近義詞,也可說是一句分作兩句表達(dá)。“羅袖”在詩歌中多屬女性的服飾,在該曲中顯然是指繡屏上殘存的仕女圖像。“繡屏”是室內(nèi)的布置,而蜂蝶竟紛紛登堂入室,“廢圃”的殘破不堪,就更不在話下了。

      七、八兩句為垂楊寫照,則用了擬人化的移情手法。前述種種都是作者的觀察,雖是著意細(xì)繪,卻未有直接表達(dá)情感的機(jī)會。而此兩句則表現(xiàn)了強(qiáng)烈的主觀感情色彩,推近了作者的主體。這就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謂的“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這就為下文詩人的直接出場安排了過渡。

      結(jié)尾作者出了場,卻已是在離開廢圃之后。他甚而沒有就此行發(fā)表進(jìn)一步的感想,因?yàn)榱惺镜木跋蟊旧硪呀?jīng)說明了一切。他只是以“尋村問酒”的舉動來坐實(shí)自己的感傷,而“湖上”竟也是一片無人的死寂。這一結(jié)筆更加重了廢圃的悲劇氣氛。值得一提的是,詩人在作品中有意識地選擇了足與廢圃前身引起聯(lián)想的景物,如花葉蜂蝶、繡屏題痕、東風(fēng)垂楊等。作者雖未言明它們變化衰殘的成因,但作品感慨盛衰無常的主題,卻在字里行間中表現(xiàn)了出來。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7

      1古詩石魚湖上醉歌并序帶拼音版

      shí yú hú shàng zuì gē bìng xù

      石魚湖上醉歌并序

      yuán jié

      元結(jié)

      shí yú hú , sì dòng tíng , xià shuǐ yù mǎn jūn shān chūn 。

      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春。

      shān wéi zūn , shuǐ wéi zhǎo , jiǔ tú lì lì zuò zhōu dǎo 。

      山為樽,水為沼,酒徒歷歷坐洲島。

      cháng fēng lián rì zuò dà làng , bù néng fèi rén yùn sǎ fǎng 。

      長風(fēng)連日作大浪,不能廢人運(yùn)灑舫。

      wǒ chí cháng piáo zuò bā qiū , zhuó yǐn sì zuò yǐ sàn chóu 。

      我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座以散愁。

      2 古詩石魚湖上醉歌并序表達(dá)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此詩乃歌詠石魚湖風(fēng)景,抒發(fā)詩人淡于仕途進(jìn)取,意欲歸隱的胸懷。詩起首以洞庭湖作比石魚湖,以君山作比石魚;接著敘述在石魚的尋歡作樂;最后說明即使有大風(fēng)大浪,也不能阻止飲酒作樂,借以忘憂。詩的'格調(diào)清新自然,乘興而發(fā),毫無拘束,足見詩人胸襟之開闊,和及時(shí)行樂的思緒。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8

      原文:

      石魚湖上醉歌

      唐代:元結(jié)

      漫叟以公田米釀酒,因休暇,則載酒于湖上,時(shí)取一醉。歡醉中,據(jù)湖岸,引臂向魚取酒,使舫載之,遍飲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諸子環(huán)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觸波濤。而往來者,乃作歌以長之。

      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青。

      山為樽,水為沼,酒徒歷歷坐洲島。

      長風(fēng)連日作大浪,不能廢人運(yùn)酒舫。

      我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坐以散愁。

      譯文:

      漫叟以公田米釀酒,因休暇,則載酒于湖上,時(shí)取一醉。歡醉中,據(jù)湖岸,引臂向魚取酒,使舫載之,遍飲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諸子環(huán)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觸波濤。而往來者,乃作歌以長之。

      我用公田產(chǎn)出的糧食來釀酒,常借休假之閑,載酒到石魚湖上,暫且博取一醉。在酒酣歡快之中,靠著湖岸,伸臂向石魚取酒,叫船載著,使所有在座的人都痛飲。好像靠著巴陵山,而伸手向君山上舀酒一般,同游的人,也像繞洞庭湖而坐。酒舫漫漫地觸動波濤,來來往往添酒。于是作了這首醉歌,歌詠此事。

      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青。

      湖南道州的石魚湖,真像洞庭,夏天水漲滿了,君山翠綠蒼蒼。

      山為樽,水為沼,酒徒歷歷坐洲島。

      且把山谷作酒杯,湖水作酒池,酒徒濟(jì)濟(jì),圍坐在洲島的中央。

      長風(fēng)連日作大浪,不能廢人運(yùn)酒舫管他連日狂風(fēng)大作,掀起大浪,也阻遏不了,我們運(yùn)酒的小舫。

      我持長瓢坐巴丘,酌飲四坐以散愁。

      我手持酒葫蘆瓢,穩(wěn)坐巴丘山,為四座斟酒,借以消散那愁腸。

      注釋:

      漫叟(sǒu)以公田米釀酒,因休暇,則載酒于湖上,時(shí)取一醉。歡醉中,據(jù)湖岸,引臂向魚取酒,使舫載之,遍飲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諸子環(huán)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觸波濤。而往來者,乃作歌以長之。

      漫叟:元結(jié)自號。休暇:休假。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十旬休暇,勝友如云。”引臂:伸臂,舉臂。唐白居易《三游洞序》:“初見石如疊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長:放聲歌唱。

      石魚湖,似洞庭,夏水欲滿君山青。

      山為樽,水為沼(zhǎo),酒徒歷歷坐洲島。

      沼:水池。歷歷:分明可數(shù)。清晰貌。洲島:水中陸地。

      長風(fēng)連日作大浪,不能廢人運(yùn)酒舫(fǎng)。

      廢:阻擋,阻止。酒舫:供客人飲酒游樂的船。

      我持長瓢坐巴丘,酌(zhuó)飲四坐以散愁。

      長瓢:飲酒器。酌飲:挹取流質(zhì)食物而飲。此指飲酒。四坐:指四周座位上的人。

      賞析:

      序文主要敘述作者與其友屬在石魚湖上飲酒的事及作者對此事的感受。該詩反映了封建士大夫以酒為戲,借飲取樂的生活情趣。詩的末句說:“酌飲四坐以散愁。”實(shí)際上,作者并沒有在詩中表現(xiàn)哪一句是在寫愁,以及字里行間有什么愁,所以“散愁”一句是無病呻吟。該詩以酒為戲,借飲取樂,抒寫了作者的.情趣是真的,說作者及其四坐有愁而舉杯消愁卻是假的。從內(nèi)容看,該詩無可取之處。

      該詩為七言詩,但它的句型與語氣,實(shí)取之于民歌,既顯得順口,又使人易記。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9

      湖上 宋朝

      徐元杰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風(fēng)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湖上》譯文

      在那開滿了紅花的樹上一群黃鶯兒亂啼,西湖岸邊已長滿了青草,成群白鷺在平靜的湖面上翻飛。

      暖風(fēng)晴和的天氣,人的心情也很好,夕陽里船船游客吹簫擊鼓興盡而歸。

      《湖上》注釋

      湖:指杭州西湖。

      紅樹:指開滿紅花的樹。

      亂鶯啼:指到處都是黃鶯的啼叫。

      長:茂盛。

      人意:游人的心情。

      簫鼓:吹簫擊鼓,指游船上奏著音樂。

      幾船歸:意為有許多船歸去。

      《湖上》賞析

      這首詩寫詩人泛舟湖上,為兩岸明媚的春光所陶醉的愉快心情。

      前兩句著重寫景。

      “花開紅樹亂鶯啼”一句,從氣氛上烘托出西湖春天萬象更新、生機(jī)盎然的景象。“花開”而使樹顯得紅得耀眼,點(diǎn)出游湖的節(jié)令是春意正濃之時(shí),同時(shí)又從視覺角度照應(yīng)詩題,說明觀景之人正在“湖上”。“亂鶯啼”從聽覺效果上更進(jìn)一步渲染春天熱烈的氣氛。這里“亂”字用得很好,它不僅形象地描繪出紅林深處傳出的那此起彼伏的鳥鳴聲,還表現(xiàn)出黃鶯上下飛舞,穿梭于林間枝頭的動感。這一動一靜給春景又平添了幾分魅力。詩人以浪漫、具有強(qiáng)烈情感的紅色為基調(diào),點(diǎn)以明快、活潑的黃色,形成鮮艷奪目的暖色調(diào),從而產(chǎn)生了亢奮向上之情,成功地完成了畫面氣氛的渲染。

      假如將“花開紅樹亂鶯啼”比作一幅圖畫的中景,那么,“草長平湖白鷺飛”一句則是這幅畫的遠(yuǎn)景。詩人極目遠(yuǎn)望,只見水天一色,遠(yuǎn)處芳草繁茂泛青,近處湖水碧波激艷,沙洲上幾只白鷺怡然自得地時(shí)飛時(shí)落。這里以大自然的綠色為主,點(diǎn)綴些素潔的白色,形成一種偏冷的色調(diào),給人以寧靜、清新的感覺。與第一句濃墨重彩的筆法迥然不同的是,詩人在這里用輕描淡寫的藝術(shù)手法創(chuàng)造出一種淡泊的意境美。當(dāng)然這與前面熱烈的氣氛并不矛盾,而是色彩和情調(diào)上恰到好處的調(diào)整與補(bǔ)充,它們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合諧、動人的春光圖。蘇軾曾用“濃妝淡抹總相宜”的詩句形容西湖的美麗景色,恰好可以用來為這兩句詩作注。

      后兩句側(cè)重抒情。

      “風(fēng)日晴和人意好”一句具有口語化的特點(diǎn),讀起來瑯瑯上口。詩人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發(fā)了游湖賞春之人的偷快心境。那紅樹、黃鶯、青草、白鷺,那一葉扁舟、一湖綠水,無處不蕩漾著春意,更有那溫暖的陽光、和煦的.春風(fēng),自然使“人意好”。“人意好”由詩人在船上所見景色引發(fā),是游春之人閑情逸致的陳白,所以是貫穿于詩中的總線。

      “夕陽簫鼓幾船歸”一句緊承上句作一轉(zhuǎn)折,把讀者的思緒引回到湖上,緊扣詩題,并且在收尾上及時(shí)煞住,寫法上干凈利落。這一句是全詩的精華,詩中的韻味和意境都藏于其中。“夕陽”點(diǎn)明游人賞春已延長到了傍晚。“簫鼓”的樂聲仍回蕩在湖面,表明船上游人仍然余興未盡。“幾船歸”可有兩種解釋:一是說,眼看著這夕陽美景,聞著這兩岸馥郁的花香,聽著船上簫鼓齊鳴的樂聲,雖然船兒終將離去,但一片深深的眷戀之情已留在了湖上。另一種則是,在這如詩如畫的景色里,又能有幾只奏著簫鼓的游船停留在這湖上呢?問句中顯然暗含有詩人的言外之意。

      這首詩前兩句描繪西湖春天的繁華勝景:繁花似錦,團(tuán)簇如樹,群鶯歡叫,岸邊草長,湖面平靜,白鷺翻飛,勾畫出一幅西湖春景圖。后兩句由景到人,游人蕩舟遣興,沉醉在湖光山色之中,寫出了南宋時(shí)期西湖游覽的盛況。這首游春小詩打破了宋人重理趣、輕興致的特點(diǎn),創(chuàng)造出優(yōu)美的意境,運(yùn)用氣氛烘托,色彩點(diǎn)染,畫面對比等手法,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10

      湖上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風(fēng)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古詩簡介

      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詩。開頭兩句著力寫出了湖上的風(fēng)光,亂鶯紅樹,白鷺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風(fēng)和日麗的艷陽天里,人們欣賞湖上風(fēng)光,心情該是多么舒暢;趁著夕陽余暉,伴著陣陣的鼓聲簫韻,人們劃著一只只船兒盡興而歸,這氣氛又是多么熱烈。全詩語言清新流利,景物絢爛多姿,用音響和色彩繪出了一幅歡樂的湖上春游圖。

      翻譯/譯文

      黃鶯在開滿紅花的樹上亂啼叫,水平如鏡的湖邊長著青青的小草,白鷺在湖面上翻飛。

      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游人心情舒暢。幾只畫船吹著簫,打著鼓踏上了歸途。

      注釋

      湖:即西湖。

      紅樹:開滿了紅花的樹。

      亂鶯啼:形容很多黃鶯在鳴叫。

      平湖:指風(fēng)平浪靜的湖面。

      白鷺:一種水鳥。

      幾船歸:有多少船只歸去。后兩句說,在這風(fēng)和日麗,人心舒暢時(shí)刻,有多少船只正迎著夕陽,吹簫打鼓地歸去了。

      賞析/鑒賞

      詩寫杭州西湖風(fēng)光。前兩句寫景,岸上紅花滿地,黃鶯亂啼,湖中水平無波,綠草繁茂,白鷺低飛。這一幅繁富的景象。有靜有動,有高有低,聲色俱全,五彩斑斕,一股濃厚的春天氣息,仿佛撲面而至,令人振奮,使人不由地想起南朝丘遲《與陳伯之書》中有名的景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后兩句轉(zhuǎn)到寫人。詩捕捉了夕陽西下,游船群歸德場面,輔以風(fēng)和日暖的`點(diǎn)綴,把游人的勃勃興致與快心暢意寫足寫滿。全詩以精煉的詞句概括了西湖的自然景物,又刻繪了游人之樂,意境之美,情調(diào)歡快,是歷來寫西湖詩中的上乘之作。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11

      春題湖上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diǎn)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譯文: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風(fēng)景畫,三面群山環(huán)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鏡。群峰上,松樹密密麻麻排滿山面,千山萬峰顯得一派蒼翠。一輪圓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顆明珠,晶瑩透亮,跳蕩懸浮。早稻初生,似一塊巨大的綠色地毯,上面鋪滿厚厚的絲絨線頭;蒲葉披風(fēng),像少女身上飄曳的羅帶群幅。一幅格調(diào)清新的山水畫圖展現(xiàn)眼前,詩人不由發(fā)出對西湖風(fēng)光的贊美。春色如此秀麗,作者不愿離開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這風(fēng)景如畫的.西湖。

      注釋:

      ①亂峰:參差不齊的山峰。②松排山面:指山上有許多松樹。③月點(diǎn)波心:月亮倒映在水中。④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田野里早稻拔節(jié)抽穗,好像碧綠的毯子上的線頭;河邊菖蒲新長出的嫩葉,猶如羅裙上的飄帶。⑤勾留:留戀。

      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杭州西湖春景詩。作者于唐穆宗李恒長慶二年(公元822)七月,出任杭州刺史,十月到任,至長慶四年五月底離杭赴洛陽任所。此詩即作于作者卸杭州刺史任之前夕,大約是唐代長慶四年(公元824)春,作者在杭州住期將滿,就要離開之前所作。白居易為了逃避當(dāng)時(shí)朝廷激烈黨爭的政治漩渦,自求出守杭州。其后的詩作不免流露出離開了是非之地的輕松愉快心情。這首詩則因?qū)脻M將歸,而滋生悵惘的依依惜別情。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原文:

      湖上風(fēng)來波浩渺。

      秋已暮、紅稀香少。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

      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譯文:

      微風(fēng)輕拂著湖水,更覺得波光浩渺,正是深秋的時(shí)候,紅花葉凋,芳香淡薄。水光山色與人親近,唉!我也說不清這無比的美好。

      蓮子已經(jīng)成熟,蓮葉也已衰老,清晨的露水,洗滌著水中蘋花,汀上水草。眠伏沙灘的水鳥也不回頭,似乎怨恨人們歸去的太早。

      賞析:

      詞的上片寫初到湖上的感受,下片寫歸時(shí)的心情。

      起句寫湖。從語氣上看,初去時(shí)真是秋高氣爽,日麗晴和,那遼闊的湖面上,水波不興,平如明鏡,湖光澈能,景色觸和。忽然風(fēng)起,吹皺湖水,層層漣漪,蕩漾開來,激起浪花。因此說“湖上風(fēng)來波浩渺”。“風(fēng)來,”是事物變讓的起因,對游人的印象較深,所以特地拈出。

      次句寫荷。“秋已暮”,就是“時(shí)維九月,序?qū)偃铩保ㄍ醪峨蹰w序》中語),用以點(diǎn)明節(jié)候。這時(shí)湖中荷花已經(jīng)葵謝,枝葉開始凋零,只有殘存著的紅花點(diǎn)點(diǎn),不時(shí)散發(fā)出斷續(xù)余香,整個(gè)湖面上呈現(xiàn)出一派秋日蕭瑟的氣象。

      但,這無損于湖上的秀麗風(fēng)光,它仍然是如濟(jì)人劉鳳浩詠湖詩說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此刻雖因節(jié)候不同,有所變化,但湖上景象仍然一樣。盡管荷花色褪,乃至零落,而群山諸峰,倒影湖中,特別是遍山紅葉與湖邊垂柳,交相映襯,更加?jì)趁摹渖哮Q禽,吱吱喧喳;洲諸鷗鷺,負(fù)日眠沙;一動一靜,饒有情趣,在給人以快慰之感,極盡游賞之樂,真有說不盡的無窮好。

      “水光山色與人親”是詞人在凝神觀照事物時(shí)所得最突出印象,“說不盡、無窮好,”是她陶醉于景色后的深刻感受。這兩句語雖直率、淺近,卻饒有韻味。它體現(xiàn)出詞人游賞時(shí)怡然自得的歡悅心情和她那開朗樂觀的內(nèi)心世界。在這里,作者把熱愛自然、歌頌自然的主觀意識賦予了客觀存在的景物,分明是自己愛好“水光山色,”卻偏說“水光山色與人親。”移情于物,融情于景,使無情事物有情化。雖是有我之境,卻較之后來辛棄疾《賀新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更加超脫,更加優(yōu)美。

      過片“蓮子已成荷葉老,”是對“秋已暮”的呼應(yīng),更是“紅稀香少”的具體化。但在荷花盛開,團(tuán)荷復(fù)蓋湖面時(shí),叢生水上的白蘋,岸邊的綠草,是無由得到清露的滋潤,只有到了蓮熟葉殘時(shí),才能分享清露的沾溉,生機(jī)旺盛,青翠欲滴。’“清露洗”中的“洗”字,最富生活氣息,它為湖上增添色彩,提供游人以賞玩之資。

      象這樣佳麗勝地,幽美的風(fēng)光,不只游人為它所吸引,流連忘返,連山禽水鳥也不忍離去。那沙灘上常有鷗鷺棲宿。特別是沙鷗與白鷺性頗溫馴,也很機(jī)靈,來往游人很喜歡逗弄它們,與之親近,久了它們也不怕人,仿佛彼此之間,消除了隔膜,象朋友一些般。由于它們經(jīng)常棲息于水邊洲渚之間,人們遂以為隱者的象征。不少詩人常有愿與鷗鷺結(jié)盟的吟詠。詩歌中盟鷗之辭,如李白“明朝拂衣去,永與白鷗盟”可能是最早的兩句。后來黃庭堅(jiān)也有“萬里歸舟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因之當(dāng)游興已盡,與同游者相偕歸去時(shí),看到沙灘上的鷗鷺?biāo)谀抢飫右膊粍樱^也不回,便覺得那是責(zé)怪他們過早的歸去,象是不夠朋友似的`。

      “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乃是作者把自己的人格泯化于物類中,盡量縮小自我,使之臻于“民胞物與”的思想境界,把分明是自己不愿離開沙鷗與白鷺的心意,卻說沙鷗、白鷺責(zé)怪她為何匆匆歸去?這便是擬人化手法的運(yùn)用。

      擬人化手法,在古典詩歌中經(jīng)常運(yùn)用。盛唐詩人王維《積雨栩川莊作》詩:“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為更相疑?”五代西蜀人歐陽炯《南鄉(xiāng)子》詞:“孔雀自憐金翠尾,臨水,認(rèn)得行人驚不起。”北宋初年歐陽修《采桑子》詞:“鷗鷺閑眠,應(yīng)慣尋常聽管弦”和稍后的秦觀《還自廣陵》詩:“天寒水鳥自相依,十百為群戲落暉,過盡行人都不起,忽聞冰響一齊飛。”都是運(yùn)用這手法,寫出動人的場景。但他們的詩或詞,雖各具特定的意義,收到應(yīng)有如藝術(shù)效果,終不及李詞親切感人,所寓的哲學(xué)意義和文學(xué)趣味,更為深長,更為豐滿。

      這真是一幅絢爛奪目的晚秋景色圖。它具有生動、鮮明、清新、自然的特色,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詩情畫意,語言頗有行云流水之勢,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回味的余地。從前蘇軾評王維詩畫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李清照也擅長繪畫,但畫多不傳,畫中有詞與否,難以斷定,而李清照詞中有畫,是可以這樣說的,且不僅《怨王孫》一詞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這詞有些句子,頗與南唐中主李璟《浣溪沙》上片“苗萏香銷翠葉殘,西風(fēng)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相類似處,然而詞的情調(diào)卻迥然不同:李璟把香銷葉殘的畫面,用西風(fēng)愁起、韶光憔悴來襯說,突出那種不堪目睹的形象,“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薈之感。”(王國維《人間詞話》)情調(diào)是低沉的、悲觀的、消極的。而李詞從紅稀香少、蓮熟葉老中生發(fā)出水光山色、蘋花汀草、鷗鷺眠沙來。抽出那篇著名的《論詞》中批評江南李氏“尚文雅,故有‘小樓吹徹玉笙寒’之詞,語雖奇甚,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者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13

      宋代:蘇軾

      朝曦迎客艷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xiāng)。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dāng)屬水仙王。

      譯文及注釋

      譯文天色朦朧就去迎候遠(yuǎn)道而來的客人,晨曦漸漸地染紅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飄來了一陣陣雨,客人不勝酒力已漸入醉鄉(xiāng)。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沒有完全領(lǐng)略到。如要感受人間天堂的神奇美麗,還是應(yīng)酌酒和西湖的`守護(hù)神“水仙王”一同鑒賞。注釋⑴飲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飲酒。⑵朝曦:早晨的陽光。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廟,祭祀錢塘龍君,故稱錢塘龍君為水仙王。

      譯文

      天色朦朧就去迎候遠(yuǎn)道而來的客人,晨曦漸漸地染紅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飄來了一陣陣雨,客人不勝酒力已漸入醉鄉(xiāng)。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沒有完全領(lǐng)略到。如要感受人間天堂的神奇美麗,還是應(yīng)酌酒和西湖的守護(hù)神“水仙王”一同鑒賞。

      注釋

      ⑴飲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飲酒。

      ⑵朝曦:早晨的陽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廟,祭祀錢塘龍君,故稱錢塘龍君為水仙王。

      參考資料:

      1、 陳邇冬.蘇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第二版):78

      簡析

      這組詩共二首,但許多選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鮮為人知。其實(shí)第二首雖好,卻是第一首的注腳。第一首所說的“此意自佳君不會”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寫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妝濃抹各盡其態(tài)。不選第一首,題中的“飲”字也無著落。蘇軾的意思是說,多數(shù)人游湖都喜歡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處。湖上有水仙王廟,廟中的神靈是整天守在湖邊,看遍了西湖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晴波麗日的,一定會同意自己的審美觀點(diǎn)。

      共二首,但許多選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鮮為人知。其實(shí)第二首雖好,卻是第一首的注腳。第一首所說的“此意自佳君不會”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寫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妝濃抹各盡其態(tài)。不選第一首,題中的“飲”字也無著落。

      蘇軾的意思是說,多數(shù)人游湖都喜歡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處。湖上有水仙王廟,廟中的`神靈是整天守在湖邊,看遍了西湖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晴波麗日的,一定會同意自己的審美觀點(diǎn),因而作者要請水仙王共同舉杯了。這一首的首句“艷”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絢麗多姿形容得美不勝收。若只看第二首,則“濃抹”一層意思便失之抽象。

      參考資料:

      1、 陳邦炎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48-349

      創(chuàng)作背景

      蘇軾于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guān)西湖景物的詩。這組詩作于熙寧六年(1073年)正、二月間。.

      顯示全部

      創(chuàng)作背景

      佚名

      蘇軾于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guān)西湖景物的詩。這組詩作于熙寧六年(1073年)正、二月間。

      參考資料:

      1、 陳邇冬.蘇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第二版):78

      2、 陳邦炎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48-349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dá),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dú)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jiān)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jiān)、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揚(yáng)州慢·十里春風(fēng)

      宋代:趙以夫

      十里春風(fēng),二分明月,蕊仙飛下瓊樓。看冰花翦翦,擁碎玉成毬。想長日、云階佇立,太真肌骨,飛燕風(fēng)流。斂群芳、清麗精神,都付揚(yáng)州。

      雨窗數(shù)朵,夢驚回、天際香浮。似閬苑花神,憐人冷落,騎鶴來游。為問竹西風(fēng)景,長空淡、煙水悠悠。又黃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

      送人赴安西

      唐代:岑參

      上馬帶吳鉤,翩翩度隴頭。

      小來思報(bào)國,不是愛封侯。

      萬里鄉(xiāng)為夢,三邊月作愁。

      早須清黠虜,無事莫經(jīng)秋。

      陌上桑

      唐代:李白

      美女渭橋東,春還事蠶作。

      五馬如飛龍,青絲結(jié)金絡(luò)。

      不知誰家子,調(diào)笑來相謔。

      妾本秦羅敷,玉顏艷名都。

      綠條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顧,況復(fù)論秋胡。

      寒螀愛碧草,鳴鳳棲青梧。

      托心自有處,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駕空踟躕。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原文

      小樓還被青山礙,隔斷楚天遙。昨宵入夢,那人如玉,何處吹簫?門前朝暮,無情秋月,有信春潮。看看憔悴,飛花心事,殘柳眉梢。

      古詩簡介

      《人月圓·春日湖上》是元代散曲家張可久創(chuàng)作的一首散曲。這首散曲寫作者勘破世情和詩酒自娛的隱士生活。首二句寫千古興亡,氣勢宏大,以下過渡到山中生活,恬靜淡雅。中間的轉(zhuǎn)折是一個(gè)“倦”字,而從這一個(gè)字中又可看見他深深隱藏著的憤懣。這首散曲用白描,而語言雅致;寫景形象熨貼,委婉含蓄,亦小山典雅之作。

      翻譯/譯文

      小樓還被門前青山阻礙了去路,因?yàn)榍嗌礁魯嗔艘暰,不能看到遙遠(yuǎn)的楚天。昨天晚上做了一個(gè)夢,夢到那人如玉般,不知道在何處吹著簫。門前朝朝暮暮與我相對的,只有毫無情意的秋月和按約而至的春潮。心事憂愁不定,似飛花一般,雙眉緊鎖不展,恰如殘柳。

      注釋

      ⑴人月圓:曲牌名。此詞調(diào)始于王詵,因其詞中“人月圓時(shí)”句,取以為名。《中原音韻》入“黃鐘宮”。曲者,小令用。有幺篇換頭,須連用。

      ⑵礙:遮擋。楚天:長江中下游一帶的天空。

      ⑶那人如玉,何處吹簫:杜牧《寄揚(yáng)州韓綽判官》“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借用意境表達(dá)懷念。

      ⑷有信春潮:潮水有漲有落,其去來都有定時(shí),稱為“信潮”。

      ⑸飛花:飄飛的落花。

      賞析/鑒賞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小令寫于作者寓居杭州西湖的一個(gè)春日,是作者為了抒發(fā)自已懷念遠(yuǎn)方友人的心情而作。

      整體賞析

      “小樓”兩句,寫從小樓遠(yuǎn)望。西湖到處是青山,故作者在樓上遠(yuǎn)望時(shí),被層疊的青山隔斷了視線,不能望見遙遠(yuǎn)的“楚天”。這兩句,情調(diào)有點(diǎn)惆悵,不但通過意象來表現(xiàn),而且通過一個(gè)“還”字強(qiáng)調(diào)出來。“還”字有“又”和“仍”的意思,就是說,本來想眺望遠(yuǎn)方,不料又被青山妨礙了,不能達(dá)到目的;這就顯出了懊惱之意。曲文一開頭就籠罩了一層低沉不快的情緒緒,從而為下面只體的敘述抒情定下了基調(diào)。

      “昨宵入夢”三句為敘事,是說那位如花似玉的美人,昨天晚上進(jìn)入到自己的夢境中來了,但她現(xiàn)在卻不知在什么地方。這里借用杜牧《寄揚(yáng)州韓綽判官》詩,展現(xiàn)了一個(gè)美麗而又惆悵的夢境。說它美麗,是因?yàn)槊廊巳雺簦赜性S多旖旎溫馨,說它惆悵,是因?yàn)樾押笙鄳洠恢碓诤翁帯_@種別后酌“分明又向華胥見”(姜夔《踏莎行》),是曾令許多文人才士難堪的,張可久自不能例外。如果回過頭來看,就會對開頭兩句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原來,所謂“遙斷楚天遐”,實(shí)寓兩地分離,同“那人”的關(guān)系被隔斷之意;而“青山”之礙,就可能包括人事的因素了。作者借景抒情的技巧,于此可見。

      “門前朝暮”三句,沿著前篇的情感之流繼續(xù)發(fā)展,敘述那段時(shí)間的生活:朝朝暮暮同自己相對的,只有“秋月”與“春潮”而已,非常寂寞,無聊。然而還不止此,“秋月”而曰“無倩”‘,“春潮”而曰“有信”,這就增加了數(shù)倍的感傷色彩。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中秋》詞,有句云:“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偏向別時(shí)圓。”埋怨秋月的無情,這里的“無情秋月”,即用其意。唐代李益《江南曲》有“嫁與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埋怨潮來有信,人歸無期,這里的“有信春潮”亦用其意。因此,這三句在敘事寫景中蘊(yùn)含的感情色彩是濃厚的。

      “看看憔悴”二句,結(jié)合暮春景物特征,借“飛花”與“殘柳”,喻心緒的惆悵,形容的憔悴,“飛花”無定著,像心境的搖曳不定,“殘柳”有虧缺,像雙眉的皺損敗殘,這說明作者很善于形容。

      這首曲,借暮春景物以抒發(fā)懷人的愁思,重在抒情而不是寫景,而在情感的表達(dá)上又顯得形象而含蓄,體現(xiàn)了張可久散曲典雅蘊(yùn)藉的風(fēng)格。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原文

      好是春風(fēng)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翻譯

      春風(fēng)駘蕩,景色宜人,我來辭別往日最喜愛的湖上亭。微風(fēng)中,亭邊柳條、藤蔓輕盈招展,仿佛是伸出無數(shù)多情的手臂牽扯我的衣襟,不讓我離去。

      這情景真叫人意惹情牽,不勝留戀;住了這么久了,亭邊柳樹枝頭的黃鶯,也跟我是老相識了。在這即將分離的.時(shí)刻,別情依依,鳴聲悠悠,動人心弦,使人久久難于平靜。

      注釋

      渾:全。

      頻啼:連續(xù)鳴叫。

      賞析

      這首詩作于搬家時(shí),抒寫對故居一草一木依戀難舍的深厚感情。

      詩人采用擬人化的表現(xiàn)手法,創(chuàng)造了這一童話般的意境。詩中的一切,無不具有生命,帶有情感。這是因?yàn)槿株艑贤さ囊徊菀荒臼侨绱松钋椋灾略谒劾锊恢皇亲约翰蝗膛c柳條、藤蔓、黃鶯作別,柳條、藤蔓、黃鶯也象他一樣無限癡情,難舍難分。他視花鳥為摯友,達(dá)到了物我交融、彼此兩忘的地步,故能憂樂與共,靈犀相通,發(fā)而為詩,才能出語如此天真,詩趣這般盎然。

      這首詩的用字,非常講究情味。用“系”字抒寫不忍離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條、藤蔓修長的特點(diǎn),又寫出柳條藤蔓牽衣拉裾的動作,又符合春日和風(fēng)拂拂的情景,表現(xiàn)它們依戀主人不忍主人離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黃鶯鳴叫的特點(diǎn),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別,讓人聯(lián)想到離別的眼淚。這種擬人化的寫法也被后人廣泛采用。“啼”字既指黃鶯的啼叫,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別,也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辭別時(shí)離人傷心的啼哭。一個(gè)“啼”字,兼言情景兩面,而且體物傳神,似有無窮筆力,正是斫輪老手的高妙之處。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詩人搬家時(shí),因?qū)示佑兄詈窀星椋y以割舍故居的一草一木,故有此作。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07-02

    《湖上》原文及翻譯賞析10-27

    《湖上》原文及翻譯賞析02-19

    湖上原文,翻譯,賞析08-19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03-13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大全05-07

    天凈沙·湖上送別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7-02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7-02

    91丝袜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内射中出日韩无国产剧情|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婷婷|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120软件| 嫩bbb槡bbbb槡bbbb| 久久婷婷精品国产电影网| 久久99精品国产|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一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