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oingaieng.cn-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国产一级A毛久久久久一级A看免费视频

    城南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3-06-02 14:40:36 古籍 我要投稿

    城南原文翻譯及賞析集錦15篇

    城南原文翻譯及賞析1

      戰(zhàn)城南·去年戰(zhàn) 唐朝 李白

      去年戰(zhàn),桑干源,今年戰(zhàn),蔥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萬里長征戰(zhàn),三軍盡衰老。

      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戰(zhàn)無已時。

      野戰(zhàn)格斗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烏鳶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

      士卒涂草莽,將軍空爾為。

      乃知兵者是兇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戰(zhàn)城南》譯文

      去年在桑干源打仗,今年轉(zhuǎn)戰(zhàn)蔥河河畔。

      曾經(jīng)在條支海中洗過兵器上的污穢,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過疲憊的戰(zhàn)馬。

      這些年不斷地萬里奔馳南征北戰(zhàn),使我三軍將士皆老于疆場。

      要知道匈奴是以殺戮為職業(yè)的,就像我們種莊稼一樣。在他們領(lǐng)域中的曠野里,自古以來就只能見到白骨和黃沙。

      秦朝的筑城備胡之處,漢朝依然有烽火在燃燒。

      從古至今,邊疆上就烽火不息,征戰(zhàn)沒完沒了。

      戰(zhàn)土在野戰(zhàn)的格斗中而死,敗馬在疆場上向天低徊悲鳴。

      烏鴉叼著死人的腸子,飛到枯樹枝上啄食。

      士卒的鮮血涂紅了野草,將軍們在戰(zhàn)爭中也是空無所獲。

      要知道兵者是兇器啊,圣人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用它的。

      《戰(zhàn)城南》注釋

      戰(zhàn)城南:樂府古題。《樂府詩集》中列入《鼓吹曲辭》中,是“漢鐃歌十八曲”之一。

      桑干源:即桑干河,為今永定河之上游。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源出山西管滓山。唐時此地常與奚、契丹發(fā)生戰(zhàn)事。

      蔥河道:蔥河即蔥嶺河。今有南北兩河。南名葉爾羌河,北名喀什噶爾河。俱在新疆西南部。發(fā)源于帕米爾高原,為塔里木河支流。

      洗兵:指戰(zhàn)斗結(jié)束后,洗兵器。條支:漢西域古國名。在今伊拉克底格里斯河、幼發(fā)拉底河之間。此泛指西域。

      天山:一名白山。春夏有雪,出好木及金鐵,匈奴謂之天山。過之皆下馬拜。在今新疆境內(nèi)北部。

      ”匈奴“句:此句謂匈奴以殺掠為其職業(yè)。

      秦家筑城:指秦始皇筑長城以防匈奴。避:一作“備”。

      漢家烽火:《后漢書·光武帝紀(jì)》:“驃騎大將軍杜茂將眾郡施刑屯北邊,筑亭候,修烽燧。”李賢注:“邊方告警,作高土臺,臺上作桔槔,桔槔頭上有籠。中置薪草,有寇即舉火燃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積薪,寇至即燔之以望其煙,曰燧。晝則燔燧,夜乃舉烽。”

      上掛枯樹枝:一作“銜飛上枯枝”。

      空爾為:即一無所獲。

      《戰(zhàn)城南》鑒賞

      這首詩用的是漢代樂府詩的題目,有意學(xué)習(xí)樂府詩的傳統(tǒng),但比漢代那首《”城南》寫得更形象,更深刻。這首詩是抨擊封建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的。“桑干”、“蔥河”、“條支”、“天山”都是邊疆地名。整首詩大體可分為三段和一個結(jié)語。

      第一段共八操,先從征伐的頻繁和廣遠(yuǎn)方面落筆。前四操寫征伐的頻繁。以兩組對稱的'操式出現(xiàn),不僅音韻鏗鏘,而且詩操復(fù)沓的重疊和鮮明的對舉,給人以東征西討、轉(zhuǎn)旆不息的強烈印象,有力地表達(dá)了主題。“洗兵”二操寫征行的廣遠(yuǎn)。左思《魏都賦》描寫曹操討滅群雄、威震寰宇的氣勢時說:“洗兵海島,刷馬江洲。”此二操用其意。洗兵,洗去兵器上的污穢;放馬,牧放”馬,在條支海上洗兵,天山草中牧馬,其征行之廣遠(yuǎn)自見。由”伐頻繁進(jìn)至征行廣遠(yuǎn),境界擴大了,內(nèi)容更深厚了,是善于鋪排點染的筆墨。“萬之”二操是此段的結(jié)語。“萬之長征””,是征伐頻繁和廣遠(yuǎn)的總括,“三軍盡衰老”是長年遠(yuǎn)征的必然結(jié)果,廣大士兵在無謂的”爭中耗盡了青春的年華和壯盛的精力。有了前面的描寫,這一聲慨嘆水到渠成,自然堅實,沒有一點矯情的喧呶叫囂之感。

      “匈奴”以下六操是第二段,進(jìn)一步從歷史方面著墨。如果說第一段從橫的方面寫,那么,這一段便是從縱的方面寫。西漢王褒《四子講德論》說,匈奴“業(yè)在攻伐,事在射獵”,“其耒耜則弓矢鞍馬,播種則捍弦掌拊,收秋則奔狐馳兔,獲刈則顛倒烽仆。”以耕作為喻,生動地刻畫出匈奴人的生活與習(xí)性。李白將這段妙文熔冶成“匈奴”兩操詩。耕作的結(jié)果會是禾黍盈疇,殺戮的結(jié)果卻只能是白骨黃沙。語淺意深,含蓄雋永。并且很自然地引出“秦家”二操。秦筑長城防御胡人的地方,漢時仍然烽火高舉。二操背后含有深刻的歷史教訓(xùn)和詩人深邃的觀察與認(rèn)識,成為詩中警策之操。沒有正確的政策,爭斗便不可能停息。“烽火燃不息,征”無已時!”這深沉的嘆息是以豐富的歷史事實為背景的。

      “野””以下六操為第三段,集中從”爭的殘枯性上揭露不義”爭的罪惡。“野””二操著重勾畫”場的悲涼氣氛,“烏鳶”二操著重描寫”場的凄慘景象,二者相互映發(fā),交織成一幅色彩強烈的畫面。”馬獨存猶感不足,加以號鳴思主,更增強物在人亡的悲凄;烏啄人腸猶以不足,又加以銜掛枯枝,更見出情景的殘枯,都是帶有夸張色彩的濃重的筆墨。“士卒”二操以感嘆結(jié)束此段。士卒作了無謂的犧牲,將軍也只能一無所獲。

      《六韜》說:“圣人號兵為兇器,不得已而用之。”全詩以此語意作結(jié),點明主題。這一斷語屬于理語的范圍,而非形象的描寫。運用不當(dāng),易生抽象之弊。這之不同。有了前三段的具體描寫,這個斷語是從歷史和現(xiàn)實的慘痛經(jīng)驗中提煉出來,有畫龍點睛之妙,使全詩意旨豁然。有人懷疑這一操是批注語誤入正文,可備一說,實際未必然。

      這是一首敘事詩,卻帶有濃厚的抒情性,事與情交織成一片。三段的末尾各以兩操感嘆語作結(jié),每一段是敘事的一個自然段落,也是感情旋律的一個自然起伏。事和情配合得如此和諧,使全詩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感,有“一唱三嘆”之妙。

      漢《”城南》古辭主要是寫”爭的殘枯,相當(dāng)于李白這首詩的第三段。李白不拘泥于古辭,從思想內(nèi)容到藝術(shù)形式都表現(xiàn)出很大的創(chuàng)造性。內(nèi)容上發(fā)展出一、二兩段,使”爭性質(zhì)一目了然,又以全詩結(jié)語表明自己的主張。藝術(shù)上則揉合唐詩發(fā)展的成就,由質(zhì)樸無華變?yōu)橐蒎戳髅馈H绻呸o“水深激激,蒲葦冥冥。梟騎”斗死,駑馬徘徊鳴”和“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此詩錘煉為兩組整齊的對稱操,顯得更加凝煉精工,更富有歌行奔放的氣勢,顯示出李白的獨特風(fēng)格。

      《戰(zhàn)城南》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當(dāng)作于唐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根據(jù)新舊唐書記載,天寶年間,唐玄宗輕動干戈,逞威邊遠(yuǎn),而又幾經(jīng)失敗,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zāi)難。一宗宗嚴(yán)酷的事實,匯聚到詩人胸中,同他憂國憫民的情懷產(chǎn)生激烈的矛盾。他沉思,悲憤,內(nèi)心的呼喊傾瀉而出,鑄成這一名篇。

    城南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古詩簡介

      《題都城南莊》是唐代詩人崔護(hù)的作品,載于《全唐詩》卷三百六十八。這首詩設(shè)置了兩個場景,“尋春遇艷”與“重尋不遇”,雖然場景相同,卻是物是人非。開頭兩句追憶“去年今日”的情景,先點出時間和地點,接著描寫佳人,以“桃花”的紅艷烘托“人面”之美;結(jié)尾兩句寫“今年今日”此時,與“去年今日”有同有異,有續(xù)有斷,桃花依舊,人面不見。兩個場景的映照,曲折地表達(dá)出詩人的無限悵惘之情。此詩膾炙人口,尤其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二句流傳甚廣。

      翻譯

      去年冬天,就在這扇門里,姑娘臉龐,相映鮮艷桃花。

      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fēng)之中。

      注釋

      ⑴都:國都,指唐朝京城長安。

      ⑵人面:指姑娘的臉。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

      ⑷笑: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

      賞析

      此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史籍沒有明確記載。而唐人孟棨《本事詩》和宋代《太平廣記》則記載了此詩“本事”:崔護(hù)到長安參加進(jìn)士考試落第后,在長安南郊偶遇一美麗少女,次年清明節(jié)重訪此女不遇,于是題寫此詩。這段記載頗具傳奇小說色彩,其真實性難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證。

      全詩四句,這四句詩包含著一前一后兩個場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場面。

      第一個場面:尋春遇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詩人抓住了“尋春遇艷”整個過程中最美麗動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紅”,不僅為艷若桃花的“人面”設(shè)置了美好的背景,襯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現(xiàn)出詩人目注神馳、情搖意奪的情狀,和雙方脈脈含情、未通言語的情景。

      第二個場面:重尋不遇。還是春光爛漫、百花吐艷的季節(jié),還是花木扶疏、桃樹掩映的門戶,然而,使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卻不知何處去,只剩下門前一樹桃花仍舊在春風(fēng)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風(fēng)中含笑的聯(lián)想,本從“人面桃花相映紅”得來。去年今日,佇立桃樹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脈脈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舊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動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依舊”二字,正含有無限悵惘。

      整首詩其實就是用“人面”、“桃花”作為貫串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把詩人因這兩次不同的遇合而產(chǎn)生的感慨,回環(huán)往復(fù)、曲折盡致地表達(dá)了出來。對比映照,在這首詩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因為是在回憶中寫已經(jīng)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憶便特別珍貴、美好,充滿感情,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傳神描繪;正因為有那樣美好的記憶,才特別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悵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的感慨。

      盡管這首詩有某種情節(jié)性,有富于傳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帶有戲劇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敘事詩,而是一首抒情詩。“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廣泛流傳,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義卻在于抒寫了某種人生體驗,而不在于敘述了一個人們感興趣的故事。它詮釋了一種普遍性的人生體驗:在偶然、不經(jīng)意的情況下遇到某種美好事物,而當(dāng)自己去有意追求時,卻再也不可復(fù)得。這也許正是這首詩保持經(jīng)久不衰的藝術(shù)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尋春遇艷”和“重尋不遇”是可以寫成敘事詩的。作者沒有這樣寫,正說明唐人更習(xí)慣于以抒情詩人的眼光、感情來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城南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譯文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從這扇門里望去,只見那美麗的臉龐和桃花彼此相互映襯的緋紅。

      今日再來此地,那麗人已不知所蹤,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fēng)之中。

      注釋

      都:國都,指唐朝京城長安。

      人面:指姑娘的臉。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

      笑: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

      賞析

      此詩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唐人孟棨《本事詩》和宋代《太平廣記》中記載:崔護(hù)到長安參加進(jìn)士考試落第后,在長安南郊偶遇一美麗少女,次年清明節(jié)重訪此女不遇,于是題寫此詩。這段記載頗具傳奇小說色彩,其真實性難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證。

      創(chuàng)作背景

      全詩四句,這四句詩包含著一前一后兩個場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場面。

      詩的開頭兩句是追憶。“去年今日此門中”,點出時間和地點,寫得非常具體,足見這個時間和地點,在詩人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難忘的記憶。第二句是寫人,詩人拈出一個人們猶知的形象——桃花,春風(fēng)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艷麗,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紅艷,則“人面”之美可以想見;再者,本來已經(jīng)很美的“人面”,在紅艷艷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顯得更加青春美貌,風(fēng)韻襲人。一個耀眼的“紅”字,正是強烈地渲染出這種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氣氛。面對著這一幅色彩濃麗、青春煥發(fā)、兩美相輝的人面桃花圖,不用說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態(tài),詩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歡愛和興奮,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

      下片則是說還是春光爛漫、百花吐艷的季節(jié),還是花木扶疏、桃樹掩映的'門戶,然而,使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卻不知何處去,只剩下門前一樹桃花仍舊在春風(fēng)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風(fēng)中含笑的聯(lián)想,本從“人面桃花相映紅”得來。去年今日,佇立桃樹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脈脈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舊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動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依舊”二字,正含有無限悵惘。

      整首詩其實就是用“人面”、“桃花”作為貫串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把詩人因這兩次不同的遇合而產(chǎn)生的感慨,回環(huán)往復(fù)、曲折盡致地表達(dá)了出來。對比映照,在這首詩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因為是在回憶中寫已經(jīng)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憶便特別珍貴、美好,充滿感情,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傳神描繪;正因為有那樣美好的記憶,才特別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悵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的感慨。

      從故事情節(jié)來看,這是一首即興的詩,它給人看到的似乎只是兩個簡單的畫面——桃花相映著的人面,人面去后的桃花。但是,由于人物的活動貫串其間,由于畫面與畫面、畫面里(桃花)與畫面外(詩人)的對比、映襯,便巧妙地顯示了人物感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起伏跌宕的變化,諸如初遇的脈脈含情,別后的相思,深情的重訪,未遇的失望等等,都或隱或現(xiàn)地表達(dá)出來了。全詩自然渾成,猶如從心底一涌而出的清泉,清澈醇美,令人回味不盡。

      “尋春遇艷”和“重尋不遇”是可以寫成敘事詩的。作者沒有這樣寫,正說明唐人更習(xí)慣于以抒情詩人的眼光、感情來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崔護(hù)

      崔護(hù)(772年—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生平事跡不詳,唐代詩人。公元796年(貞元十二年)登第(進(jìn)士及第)。公元829年(太和三年)為京兆尹,同年為御史大夫、廣南節(jié)度使。其詩詩風(fēng)精練婉麗,語極清新。《全唐詩》存詩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題都城南莊》流傳最廣,膾炙人口,有目共賞。該詩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人生經(jīng)歷,道出了千萬人都似曾有過的共同生活體驗,為詩人贏得了不朽的詩名。

    城南原文翻譯及賞析4

      城南

      朝代:宋代

      作者:曾鞏

      原文:

      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

      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翻譯:

      春雨迅猛,池塘水滿,遙望群山,高低不齊,東邊西側(cè),山路崎嶇。熱熱鬧鬧地開了一陣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開過時了,只見眼前春草萋萋,碧綠一片。

      注釋①路東西:分東西兩路奔流而去②橫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③亂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

      賞析:

      詩人通過桃花、李花容易凋謝與小草青色長久相對比,暗示了這樣的一個哲理:桃花、李花雖然美麗,生命力卻弱小;青草雖然樸素?zé)o華,生命力卻很強大。 《城南》二首描寫了暮春時節(jié)大雨過后的山野景象,筆調(diào)流暢優(yōu)美,讀來瑯瑯上口,令人賞心悅目。特別是“惟有青青草色齊”這一句,沁著水珠的'草地鮮亮碧綠,表明雨后的大自然依然充滿生機,這是作者的神來之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格調(diào)超逸,清新雋永。

    城南原文翻譯及賞析5

      戰(zhàn)城南

      唐代:楊炯

      塞北途遼遠(yuǎn),城南戰(zhàn)苦辛。

      幡旗如鳥翼,甲胄似魚鱗。

      凍水寒傷馬,悲風(fēng)愁殺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黃塵。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城南城北都有戰(zhàn)爭,有許多人在戰(zhàn)斗中死亡,尸體不埋葬烏鴉來啄食。

      請為我對烏鴉說:“在吃我們外鄉(xiāng)的戰(zhàn)士之前請為我們悲鳴幾聲!

      戰(zhàn)死在野外沒人會為我們埋葬,這些尸體哪能從你們的口逃掉呢?”

      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著,茂密的蒲葦草顯得更加蔥郁。

      善戰(zhàn)的駿馬都在戰(zhàn)斗中犧牲,只有劣馬還在戰(zhàn)場徘徊哀鳴。

      在橋梁上筑直了營壘工事,人們連南北也分不清了。

      連禾黍都不能收獲你吃什么?就是想成為忠臣保衛(wèi)國家都無法實現(xiàn)啊!

      懷念你們這些忠誠的好戰(zhàn)士,你們實在令人懷念:

      咱們早晨還一同出去打仗,可晚上你們卻未能一同回來。

      「注釋」

      ①郭:外城。野死:戰(zhàn)死荒野。

      ②客:指戰(zhàn)死者,死者多為外鄉(xiāng)人故稱之為“客”。豪:通“號”,大聲喊叫。

      ③激激:清澈的樣子。冥冥:深暗的樣子。

      ④梟騎:通“驍”,作“勇”解,指善戰(zhàn)的駿馬。駑(nú)馬:劣馬,此詩中指疲憊的馬。

      鑒賞

      詩歌雖然以征戰(zhàn)者的口吻講述了遠(yuǎn)征邊塞的生活,但已不同于漢樂府中的《戰(zhàn)城南》那樣寫得血流成河、慘不卒讀了。詩中的主人公在敘述戰(zhàn)爭時,豪情滿懷,信心百倍,充滿了勝利的希冀。詩的格調(diào)雄渾激越,洋溢著濃烈的愛國之情。恰如李調(diào)元在《雨村詩話》里評述的:“渾厚樸茂,猶開國風(fēng)氣。”讀后令人神情激奮,成為詩人代表作之一。

      首聯(lián)以對句開起,出句開門見山交待戰(zhàn)爭的地點,仿佛畫家的.筆先揮毫潑墨抹出一個塞外廣袤的背景。一個“遼”字,一個“遠(yuǎn)”字,表現(xiàn)出塞北的廣闊無際,也給詩歌增加了空間感。對句切題,正面描敘戰(zhàn)爭場景,暗寓“戰(zhàn)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的悲壯場面。詩人如泣如訴的概述,浸含淚血,語言樸實真摯。

      頷聯(lián)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繪戰(zhàn)場的景象,戰(zhàn)旗獵獵,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隱隱可見。排比點綴手法將作戰(zhàn)陣式寫得極有氣勢,不但寫出了軍隊威武,而且寫出了士兵斗志。詩人在詩歌中,選擇了“幡旗”和“甲胄”兩個意象,不但抓住了古代戰(zhàn)場特色,也把描寫的鏡頭拉近,突出了威武雄壯的氣魄。讀者從詩句里可以深深地觸摸到詩的主人公脈搏激劇的跳動:激動的心、自豪的情,東闖西突血肉搏殺。

      頸聯(lián)生死攸關(guān)之際,人的心境更是復(fù)雜多變、不可捉摸的,在一陣沖殺之后,感慨也隨之而來。因此頸聯(lián)自然地轉(zhuǎn)入抒情性的敘述。“冰水寒傷馬”,化用陳琳詩句:“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飲馬長城窟行》)這里表面上是寫馬,實則寫人,巧妙地表達(dá)邊地苦寒不宜“稽留”之意。“悲風(fēng)愁殺人”,化用宋玉“悲哉秋之為氣也”的句意,進(jìn)一步直抒胸臆。秋風(fēng)凜冽,塞外草衰,一派蕭瑟之氣,倍添征人思鄉(xiāng)懷歸的愁緒。這聯(lián)詩真實地反映了廣大塞外將士的思想和情緒,也是詩人思想傾向的流露。

      尾聯(lián)以景作結(jié),“千里暗黃塵”,既是描繪大漠黃沙飛的自然景色,也用以渲染戰(zhàn)爭的激烈,征塵千里遮天蔽日。然而戰(zhàn)士的心中卻充滿了明亮的陽光。“寸心明白日”句,精微入妙,詞語新穎,內(nèi)涵豐富,藝術(shù)概括力強,揭示了征人光明的內(nèi)心世界。他心系著祖國,懷著必勝的信心,視死如歸,繼續(xù)馳騁疆場,報效君王。

    城南原文翻譯及賞析6

      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翻譯

      去年春天,在這戶人家里,我看見那美麗的臉龐和桃花互相襯托,顯得分外紅潤。

      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fēng)之中。

      注釋

      人面:指姑娘的臉。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不知:一作“秖(zhǐ)今”。

      去:一作“在”。

      笑: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唐人孟棨《本事詩》和宋代《太平廣記》中記載:崔護(hù)到長安參加進(jìn)士考試落第后,在長安南郊偶遇一美麗少女,次年清明節(jié)重訪此女不遇,于是題寫此詩。這段記載頗具傳奇小說色彩,其真實性難以得到其他史料的印證。

      賞析

      全詩四句,這四句詩包含著一前一后兩個場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場面。

      詩的開頭兩句是追憶。“去年今日此門中”,點出時間和地點,寫得非常具體,足見這個時間和地點,在詩人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難忘的記憶。第二句是寫人,詩人拈出一個人們猶知的形象——桃花,春風(fēng)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艷麗,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紅艷,則“人面”之美可以想見;再者,本來已經(jīng)很美的“人面”,在紅艷艷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顯得更加青春美貌,風(fēng)韻襲人。一個耀眼的“紅”字,正是強烈地渲染出這種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氣氛。面對著這一幅色彩濃麗、青春煥發(fā)、兩美相輝的人面桃花圖,不用說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態(tài),詩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歡愛和興奮,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

      下片則是說還是春光爛漫、百花吐艷的季節(jié),還是花木扶疏、桃樹掩映的門戶,然而,使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卻不知何處去,只剩下門前一樹桃花仍舊在春風(fēng)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風(fēng)中含笑的聯(lián)想,本從“人面桃花相映紅”得來。去年今日,佇立桃樹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脈脈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舊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動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依舊”二字,正含有無限悵惘。

      整首詩其實就是用“人面”、“桃花”作為貫串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把詩人因這兩次不同的遇合而產(chǎn)生的感慨,回環(huán)往復(fù)、曲折盡致地表達(dá)了出來。對比映照,在這首詩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因為是在回憶中寫已經(jīng)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憶便特別珍貴、美好,充滿感情,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傳神描繪;正因為有那樣美好的記憶,才特別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悵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的感慨。

      從故事情節(jié)來看,這是一首即興的詩,它給人看到的似乎只是兩個簡單的畫面——桃花相映著的人面,人面去后的桃花。但是,由于人物的活動貫串其間,由于畫面與畫面、畫面里(桃花)與畫面外(詩人)的對比、映襯,便巧妙地顯示了人物感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起伏跌宕的變化,諸如初遇的脈脈含情,別后的相思,深情的重訪,未遇的失望等等,都或隱或現(xiàn)地表達(dá)出來了。全詩自然渾成,猶如從心底一涌而出的清泉,清澈醇美,令人回味不盡。

      “尋春遇艷”和“重尋不遇”是可以寫成敘事詩的。作者沒有這樣寫,正說明唐人更習(xí)慣于以抒情詩人的眼光、感情來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后世影響

      此詩及其本事很有傳奇色彩,歐陽予倩先生曾就這個故事寫了一出京劇《人面桃花》。這首詩流傳甚廣,而且在以后的詩詞中也累見其痕跡。比如:“落花猶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處?”(晏幾道《御街行》)再如:“縱收香藏鏡,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袁去華《瑞鶴仙》)從這些作品也可以看出它對后世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影響。后來人們用“人面桃花”形容女子的面容與桃花相輝映,后用于泛指所愛慕而不能再見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產(chǎn)生的悵惘心情。

    城南原文翻譯及賞析7

      題都城南莊原文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譯文

      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長安南莊的這戶人家門口,姑娘你那美麗的面龐和盛開的桃花交相輝映,顯得分外緋紅。時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姑娘你那美麗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滿樹桃花依然笑迎著和煦的春風(fēng)。

      注釋

      ⑴都:國都,指唐朝京城長安。⑵人面:一個姑娘的臉。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⑶不知:一作“秖今”。⑷笑: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

      題都城南莊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的由來,是因為一個美麗動人的傳奇故事,這個故事以唐孟棨《本事詩·情感》所載最早,最詳。原文如下:

      博陵崔護(hù),資質(zhì)甚美,而孤潔寡合,舉進(jìn)士下第。清明日,獨游都城南,得居人莊。一畝之宮,花木叢草,寂若無人。扣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護(hù)以姓字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入,以杯水至。開門,設(shè)床命坐。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tài),綽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對,彼此目注者久之。崔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崔亦睠盻而歸,爾后絕不復(fù)至。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徑往尋之。門院如故,而已扃鎖之。崔因題詩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后數(shù)日,偶至都城南,復(fù)往尋之。聞其中有哭聲,扣門問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護(hù)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殺吾女!”崔驚怛,莫知所答。父曰:“吾女笄年知書,未適人。自去年以來,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與之出,及歸,見在左扉有字。讀之,入門而病,遂絕食數(shù)日而死。吾老矣,惟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將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殞,得非君殺之耶?”又持崔大哭。崔亦感慟,請入哭之,尚儼然在床。崔舉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須臾開目。半日復(fù)活,老父大喜,遂以女歸之。

      題都城南莊鑒賞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三百六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學(xué)研究會常務(wù)理事、李商隱研究會會長劉學(xué)鍇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這首詩有一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本事,唐孟棨《本事詩·情感》有記載。是否真有此“本事”,頗可懷疑。也許竟是先有了詩,然后據(jù)以敷演成上述“本事”的。但有兩點似可肯定:一、這詩是有情節(jié)性的;二、上述“本事”對理解這首詩是有幫助的。

      四句詩包含著一前一后兩個場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場面。第一個場面:尋春遇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如果我們真的相信有那么一回事,就應(yīng)該承認(rèn)詩人確實抓住了“尋春遇艷”整個過程中最美麗動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紅”,不僅為艷若桃花的“人面”設(shè)置了美好的背景,襯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現(xiàn)出詩人目注神馳、情搖意奪的情狀,和雙方脈脈含情、未通言語的情景。通過這最動人的一幕,可以激發(fā)起讀者對前后情事的許多美麗想象。這一點,孟棨的《本事詩》可能正是這樣做的,后來的戲曲(如《人面桃花》)則作了更多的發(fā)揮。

      第二個場面:重尋不遇。還是春光爛漫、百花吐艷的季節(jié),還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門戶,然而,使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卻不知何處去,只剩下門前一樹桃花仍舊在春風(fēng)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風(fēng)中含笑的聯(lián)想,本從“人面桃花相映紅”得來。去年今日,佇立桃柯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脈脈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舊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動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還能有什么呢?“依舊”二字,正含有無限悵惘。

      整首詩其實就是用“人面”、“桃花”作為貫串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把詩人因這兩次不同的遇合而產(chǎn)生的感慨,回環(huán)往復(fù)、曲折盡致地表達(dá)了出來。對比映照,在這首詩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因為是在回憶中寫已經(jīng)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憶便特別珍貴、美好,充滿感情,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傳神描繪;正因為有那樣美好的記憶,才特別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悵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的感慨。

      盡管這首詩有某種情節(jié)性,有富于傳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帶有戲劇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敘事詩,而是一首抒情詩。“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廣泛流傳,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義卻在于抒寫了某種人生體驗,而不在于敘述了一個人們感興趣的故事。讀者不見得有過類似《本事詩》中所載的遇合故事,但卻可能有過這種人生體驗:在偶然、不經(jīng)意的情況下遇到某種美好事物,而當(dāng)自己去有意追求時,卻再也不可復(fù)得。這也許正是這首詩保持經(jīng)久不衰的藝術(shù)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

      “尋春遇艷”和“重尋不遇”是可以寫成敘事詩的。作者沒有這樣寫,正說明唐人更習(xí)慣于以抒情詩人的眼光、感情來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題都城南莊后世影響 此詩及其本事很有傳奇色彩,歐陽予倩先生曾就這個故事寫了一出京劇《人面桃花》。這首詩流傳甚廣,而且在以后的詩詞中也累見其痕跡。比如:“落花猶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處?”(晏幾道《御街行》)再如:“縱收香藏鏡,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袁去華《瑞鶴仙》)從這些作品也可以看出它對后世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影響。后來人們用“人面桃花”形容女子的面容與桃花相輝映,后用于泛指所愛慕而不能再見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產(chǎn)生的悵惘心情。

    城南原文翻譯及賞析8

      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唐代李白

      張公多逸興,共泛沔城隅。

      當(dāng)時秋月好,不減武昌都。

      四座醉清光,為歡古來無。

      郎官愛此水,因號郎官湖。

      風(fēng)流若未減,名與此山俱。

      譯文

      張公多有飄逸之興致,我們一起共泛舟于沔城邊。

      時值秋季夜空陰月朗照,比之武昌也毫不遜色。

      座中諸君陶醉于清亮的光輝中,一意為歡為自古以來所無。

      郎官喜愛這里的湖水,因此命名己郎官湖。

      諸君風(fēng)流倜儻一如當(dāng)年,英名將與大別山同存。

      注釋

      沔州:州治在今湖北武漢市漢陽。郎官湖:原名南湖,在今漢陽城內(nèi)東南隅,明正德以后漸涸。

      夜郎:今貴州省桐梓縣一帶。

      張謂:字正言,河南人,唐代詩人,時任尚書郎。夏口:即鄂州,今湖北漢口。

      牧:州刺史。宰:縣令。杜公、王公名皆未詳。

      練:白色的熟絹。

      酹:以酒潑地。

      鄭圃:指管城縣之李氏坡。管城唐時屬鄭州,故稱。

      大別山:《元和郡縣志》江南道沔州漢陽縣:”魯山,一名大別山,在縣東百步。其山前枕蜀江,北帶漢水。“在今湖北武漢市漢陽東北漢江西岸。

      張公:指李白友人張謂。

      武昌都:三國吳帝孫權(quán)改鄂縣(即今湖北省鄂城縣)置武昌,遷都于此。故言武昌都。

      此山:即大別山。詩人泛舟南湖可望見大別山。

      創(chuàng)作背景

      根據(jù)詩前小序可知,《泛沔州城南郎官湖》詩作于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秋,當(dāng)時李白流放夜郎。乾元元年,在今湖北武漢停留時遇到了老朋友張謂。當(dāng)時張謂以天子使臣的身份出臨夏口,地方長官沔州刺史杜公、漢陽縣令王公,作東道主,一同歡宴沔州城南湖中。此詩就作于此時。

      賞析

      小序一百五十七字,詩五韻,共兩百零七字。詩序互相補充,敘述簡暢秀潔。開始,介紹時間、地點、人物,中間,敘述為郎官湖命名的經(jīng)過;最后以贊作結(jié)。

      此詩首二句“張公多逸興,共泛沔城隅”。說他有逸興,是作者對朋友高度的肯定和贊美。這兩句交代與朋友們游湖之事。“當(dāng)時秋月好,不減武昌都。四座醉清光,為歡古來無。”先表現(xiàn)湖光山色不亞于武昌,再說明良辰美景,興致頗好。“郎官愛此水,因號郎官湖。”說明為湖命名因由。據(jù)說沔州南湖自李白更名郎官湖后,聲名大噪,直至明代前期,“官湖月夜”為著名的“漢陽十景”之一。“風(fēng)流若未減,名與此山俱”是這首詩中比較令人心動的句子,表達(dá)了作者對湖名垂史的愿望。寫湖也是寫人,顯示了詩人自信和豁達(dá)。

      南湖是無名的小湖,地方不過一城之隅,沒有雕砌的.樓臺,但有天生的水月。而此時此刻,涼秋午后,月光如練,水天一色。天月水月,與人相隨,光徹明媚,可入懷抱。故人重逢,酒不醉人人自醉,不知今夕何夕。詩人不禁覺得這里的月色極其美妙,興味無窮:”四座醉清光,為歡古來無“。雖在流放途中,興致亦未稍減。

      可是,南湖年年秋月,多少賢豪身歷佳景,只因湖小而無名,無所稱道。而第一個愛上南湖的,是尚書郎張謂,此便超越了古人。此湖,就應(yīng)叫”郎官湖“。無名即有名,而首先引為知言的,是文士輔翼、岑靜,兩個無名無位的小人物,正說明論是確論,筆是妙筆。

      全詩”文小指大“,贊頌的不移的友情,標(biāo)舉了自然的奇美,也是一曲無名者之歌。

    城南原文翻譯及賞析9

      戰(zhàn)城南

      將軍出紫塞,冒頓在烏貪。

      笳喧雁門北,陣翼龍城南。

      雕弓夜宛轉(zhuǎn),鐵騎曉參驔。

      應(yīng)須駐白日,為待戰(zhàn)方酣。

      古詩簡介

      《戰(zhàn)城南》是初唐詩人盧照鄰的一首五言律詩,生動地描繪了雁門關(guān)城南一場抗擊匈奴的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全詩表現(xiàn)了唐軍同仇敵愾,誓與敵人血戰(zhàn)到底的堅強決心。詩人也通過贊頌漢軍將士討伐匈奴的英勇頑強精神,表達(dá)自己的愛國熱情和建功立業(yè)的渴望。

      翻譯/譯文

      將軍騎馬出了紫塞長城,去與駐扎在烏貪的冒頓作戰(zhàn)。

      兩軍在雁門關(guān)的北面發(fā)起了戰(zhàn)爭,我軍與敵軍在城南布下了陣勢。

      戰(zhàn)爭一夜未停,戰(zhàn)士們的雕弓發(fā)出的鳴聲抑揚動聽,鐵騎的奔跑聲到次日天亮還未斷絕。

      戰(zhàn)士們晚上浴血奮戰(zhàn),白天本應(yīng)駐地休息,但他們并未停下來,只等作戰(zhàn)勝利再好好地睡上一覺。

      注釋

      1、戰(zhàn)城南:漢樂府《鐃歌》名,內(nèi)容描寫戰(zhàn)爭的傷亡景象。后人以此題作詩,亦多寫戰(zhàn)爭。

      2、紫塞:泛言邊塞。崔豹《古今注》卷上:“秦筑長城,土色皆紫,漢塞亦然,故稱紫塞焉。”

      3、冒頓(mò dú):即冒頓單于,秦末漢初匈奴的首領(lǐng),此泛指敵酋。烏貪:漢西域國名,烏貪訾離國之省稱。《漢書·西域傳》下:“烏貪訾離國,王治于婁谷。”其境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此借指敵人的根據(jù)地。

      4、笳喧:胡笳的彈奏聲。笳:匈奴樂器,即胡笳。雁門:山名,亦關(guān)名,故址在今山西陽高縣北,自古即為戍守重地。

      5、陣翼:戰(zhàn)陣的兩側(cè)。龍城:此借指敵方的首府。

      6、雕弓:雕刻有花紋之弓,此代指攜帶雕弓的士兵。宛轉(zhuǎn):猶蜿蜒,隊列行進(jìn)曲折延伸的樣子。

      7、鐵騎:披掛鐵甲的精銳騎兵。驛:馬腳脛參有長毫之稱。參驔:檢查馬匹鎧甲等。參,檢驗。對于該詞組讀音有兩種看法,一說“cāndiàn”,另說“cāntán”。

      8、駐白日:用魯陽揮戈退日典故。魯陽,戰(zhàn)國時楚之縣公,傳說他曾揮戈使太陽退回。《淮南子·覽冥訓(xùn)》:“魯陽公與韓構(gòu)難,戰(zhàn)酣,日暮,援弓而揮之,日為之退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于是二人繼續(xù)戰(zhàn)斗。

      9、為待:為的是等待,戰(zhàn)方酣:戰(zhàn)斗正激烈。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擬古詩,通過描寫漢初與匈奴的邊境戰(zhàn)爭,歌頌了當(dāng)時邊防將士浴血奮戰(zhàn),保衛(wèi)疆土的功績,反映了唐初對外戰(zhàn)爭的某些現(xiàn)實。

      詩的首聯(lián)是嚴(yán)整的對句。“將軍出紫塞,冒頓在烏貪”指出交戰(zhàn)的雙方,又介紹交戰(zhàn)的地理背景。能征善戰(zhàn)的'單于冒頓,殺父自立,滅東胡,逐月支,征服丁零,侵入秦之河南(今內(nèi)蒙古河套一帶)地,勢力強盛。西漢初年,不時進(jìn)一步南下侵?jǐn)_,嚴(yán)重影響西漢王朝。這里以“冒頓”對“將軍”,冒頓既已如此勇猛,那么“將軍”自然也是身手不凡的。這里為下文的酣戰(zhàn)作鋪墊。“烏貪”與“紫塞”相對,說明是在異域的。“紫塞”是古代人們對長城的習(xí)慣稱謂。紫色,象征著高貴、莊嚴(yán),不可侵犯,正與烏相對。“烏”字后再加以“貪”字,更易使人產(chǎn)生鄙薄感。詩歌利用字詞的形、義及色彩在人們心中的定勢,巧妙地造成一種邪不壓正的氣勢,既為下文作鋪墊,又表現(xiàn)必勝的信心。

      “笳喧雁門北,陣翼龍城南”,照應(yīng)首句,指出“將軍出紫塞”的原因。敵人如此猖狂,漢軍自然要奮起抗敵。下句的“陣翼龍城南”也因此有了著落。不但正面迎擊,還左右包圍,兩翼的戰(zhàn)陣已達(dá)“龍城南”——直搗敵巢。足見漢軍之強大,英勇抗擊外敵的浩然正氣充斥字里行間。

      “雕弓夜宛轉(zhuǎn),鐵騎曉參驔”,進(jìn)一步描寫抗敵將士的戰(zhàn)斗生活。他們嚴(yán)陣以待夜不釋弓,晨不離鞍,隨時準(zhǔn)備飛矢躍馬,追奔逐北。比起“枕戈待旦”,“夜抱玉鞍”這樣的描寫新穎而有氣魄。“宛轉(zhuǎn)”“參驔”,既恰當(dāng)?shù)乇憩F(xiàn)了前方將士緊張而又鎮(zhèn)定自若的心情,又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應(yīng)須駐白日,為待戰(zhàn)方酣”是流傳千古的名句。詩里雖沒具體說明這次交鋒是什么時候開始的,但白日即將結(jié)束,戰(zhàn)斗還在激烈地進(jìn)行。將士們等待迎接決戰(zhàn)的勝利,因此從心底發(fā)出了呼喚:“太陽呀!請您留下來,讓我們與敵軍決一雌雄!”日出日落是不可改變的自然規(guī)律,“應(yīng)須駐白日”的呼喚,表面悖理而近癡,實則生動地表現(xiàn)了將士們高昂的斗志。這是由“安得長繩系白日”詩句變化來的。結(jié)尾以“戰(zhàn)方酣”三字,并未直說戰(zhàn)爭的勝負(fù),但孰勝孰負(fù)已然明了,因為第二聯(lián)已表明直搗敵巢——陣翼龍城南了。總體來說,這是一首裁樂府以入律的佳作。

    城南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城南

      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

      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翻譯

      春雨迅猛,池塘水滿,遙望群山,高低不齊,東邊西側(cè),山路崎嶇。熱熱鬧鬧地開了一陣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開過時了,只見眼前春草萋萋,碧綠一片。

      注釋

      ①路東西:分東西兩路奔流而去

      ②橫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

      ③亂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

      賞析

      詩人通過桃花、李花容易凋謝與小草青色長久相對比,暗示了這樣的一個哲理:桃花、李花雖然美麗,生命力卻弱小;青草雖然樸素?zé)o華,生命力卻很強大。 《城南》二首描寫了暮春時節(jié)大雨過后的`山野景象,筆調(diào)流暢優(yōu)美,讀來瑯瑯上口,令人賞心悅目。特別是“惟有青青草色齊”這一句,沁著水珠的草地鮮亮碧綠,表明雨后的大自然依然充滿生機,這是作者的神來之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格調(diào)超逸,清新雋永。

    城南原文翻譯及賞析11

      戰(zhàn)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

      為我謂烏:且為客豪!

      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葦冥冥;

      梟騎戰(zhàn)斗死,駑馬徘徊鳴。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獲君何食?愿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

      譯文

      城南城北都有戰(zhàn)爭,有許多人在戰(zhàn)斗中死亡,尸體不埋葬烏鴉來啄食。

      請為我對烏鴉說:“在吃我們外鄉(xiāng)的戰(zhàn)士之前請為我們悲鳴幾聲!

      戰(zhàn)死在野外沒人會為我們埋葬,這些尸體哪能從你們的口逃掉呢?”

      清澈透明的河水在不停地流淌著,茂密的蒲葦草顯得更加蔥郁。

      勇敢的騎兵戰(zhàn)士在戰(zhàn)斗中犧牲,但早已疲憊的馬仍在戰(zhàn)士身旁徘徊。

      在橋梁上筑直了營壘工事,南北兩岸的人民如何交往?

      連禾黍都不能收獲你吃什么?就是想成為忠臣保衛(wèi)國家都無法實現(xiàn)啊!

      懷念你們這些忠誠的好戰(zhàn)士,你們實在令人懷念:

      咱們早晨還一同出去打仗,可晚上你們卻未能一同回來。

      賞析:

      作者:佚名

      此詩屬漢《鐃歌十八曲》之一,這首民歌是為在戰(zhàn)場上的陣亡者而作,作者借助戰(zhàn)士之口描寫戰(zhàn)爭的殘酷,反對并詛咒戰(zhàn)爭,道出人民只是戰(zhàn)爭的犧牲品。

      “戰(zhàn)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開頭三句,一下子就把讀者的思路帶進(jìn)了一場激烈的戰(zhàn)爭之中。城南、郭北,互文見義,是說城南城北,到處都在進(jìn)行戰(zhàn)爭,到處都有流血和死亡。戰(zhàn)爭過后,大地上橫七豎八,躺滿了尸體,成群的烏鴉,“呀呀”地叫著,爭啄著這些無人掩埋的戰(zhàn)士。面對這樣的慘狀,誰都不能不驚心動魄。

      “為我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清人陳本禮《漢詩統(tǒng)箋》說這幾句的意思是:“客固不惜一己殪之尸,但我為國捐軀,首雖離兮心不懲,耿耿孤忠,豪氣未泯,烏其少緩我須臾之食焉。”這種解釋,似乎是把這首詩歌理解成了為忠心耿耿報效朝廷而戰(zhàn)死的將士所唱的贊歌,恐怕與詩歌的.原旨不相合。這里,“豪”當(dāng)同“嚎”,是大聲哭叫的意思。“且為客豪”,是詩人請求烏鴉在啄食之前,先為這些慘死的戰(zhàn)士大聲慟哭。“嚴(yán)殺盡兮棄原野”(《楚辭·國殤》)。詩人意思是:死難戰(zhàn)士的尸體得不到埋葬,那腐爛的肉體,難道還能逃離啄食的命運嗎?你們何不先為他們慟哭一番呢?

      “水深激激,薄葦冥冥”兩句,通過景物描寫,進(jìn)一步渲染戰(zhàn)場荒涼悲慘的氣氛。清涼的河水流淌著,茫茫的蒲葦瑟瑟著,似乎在向人們哭訴著戰(zhàn)爭的災(zāi)難。“梟騎戰(zhàn)斗死,駑馬徘徊鳴。”突然,一聲戰(zhàn)馬的長嘶,引起了詩人的注意:它身受重傷,已經(jīng)不中用了,但仍然徘徊在死去的勇士身旁,悲鳴著不肯離去。表面上,是對戰(zhàn)場上的景物作客觀敘寫,但這些景物,卻是經(jīng)過詩人嚴(yán)格挑選了的典型畫面,無一不寄托著詩人深沉的感情在內(nèi)。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獲君何食?愿為忠臣安可得?”這里,不只是對眼前戰(zhàn)場的情景進(jìn)行描述,而是把眼光移向了整個社會:戰(zhàn)爭不僅駐把無數(shù)的兵士推向了死亡的深淵,而且破壞了整個社會生產(chǎn),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深重的災(zāi)難。詩人憤怒地質(zhì)問:在橋梁上筑直了營壘工事,南北兩岸的人民如何交往?勞動生產(chǎn)怎么能夠正常進(jìn)行?沒有收成,君王你將吃什么?將士們饑乏無力,如何去打仗?

    城南原文翻譯及賞析12

      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

      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譯文

      春雨迅猛,池塘水滿與堤齊平,遠(yuǎn)處群山高低不齊,東邊西側(cè),山路崎嶇。

      熱鬧地開了一陣的桃花和李花已經(jīng)凋謝,只能看見萋萋的春草,碧綠一片。

      注釋

      路東西:分東西兩路奔流而去

      橫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

      亂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

      賞析

      詩人通過桃花、李花容易凋謝與小草青色長久相對比,暗示了這樣的.一個哲理:桃花、李花雖然美麗,生命力卻弱小;青草雖然樸素?zé)o華,生命力卻很強大。 《城南》二首描寫了暮春時節(jié)大雨過后的山野景象,筆調(diào)流暢優(yōu)美,讀來瑯瑯上口,令人賞心悅目。特別是“惟有青青草色齊”這一句,沁著水珠的草地鮮亮碧綠,表明雨后的大自然依然充滿生機,這是作者的神來之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格調(diào)超逸,清新雋永。

      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漢族,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jìn)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為“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xié)、曾敦)之一。在學(xué)術(shù)思想和文學(xué)事業(yè)上貢獻(xiàn)卓越。

    城南原文翻譯及賞析13

      原文:

      將軍出紫塞,冒頓在烏貪。

      笳喧雁門北,陣翼龍城南。

      雕弓夜宛轉(zhuǎn),鐵騎曉參驔。

      應(yīng)須駐白日,為待戰(zhàn)方酣。

      注釋:

      ①紫塞:即長城。南梁周興嗣編綴的《千字文》,才巴長城稱為“紫塞”。秦始皇筑長城,西起臨洮,東至朝鮮,其長萬里,土色皆紫,故稱“紫塞”。

      ②冒頓(mò dú):(?—前174),匈奴單于,冒頓是人名,姓攣鞮。單于是匈奴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lǐng)稱號。冒頓在奪取單于之位后,統(tǒng)一了現(xiàn)在的蒙古草原,建立了強大的匈奴帝國。

      ③烏貪:漢代西域烏貪訾離國的省稱。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在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昌吉市以北一帶。

      ④翼龍:是一類非常特殊的.爬行動物,具有獨特的骨骼構(gòu)造特征,這里是比喻用法,喻指異域的敵軍。

      翻譯:

      將軍騎馬出了紫塞長城,去與駐扎在烏貪的冒頓作戰(zhàn)。兩軍在雁門關(guān)的北面發(fā)起了戰(zhàn)爭,我軍與敵軍在城南布下了陣勢。戰(zhàn)爭一夜未停,戰(zhàn)士們的雕弓發(fā)出的鳴聲抑揚動聽,鐵騎的奔跑聲到次日天亮還未斷絕。戰(zhàn)士們晚上浴血奮戰(zhàn),白天本應(yīng)駐守休息,但他們并未停下來,只等作戰(zhàn)勝利再好好地睡上一覺。

      賞析:

      唐高宗時代在邊境發(fā)動了多次戰(zhàn)爭,很多人以詩文借漢事表達(dá)思想。盧照鄰這首《戰(zhàn)城南》就是通過贊頌漢軍將士討伐匈奴的英勇頑強精神,表達(dá)詩人的愛國熱情和建功立業(yè)的渴望。

    城南原文翻譯及賞析14

      戰(zhàn)城南·躞蹀青驪馬

      南北朝

      躞蹀青驪馬,往戰(zhàn)城南畿。

      五歷魚麗陣,三入九重圍。

      名懾武安將,血污秦王衣。

      為君意氣重,無功終不歸。

      《戰(zhàn)城南》譯文

      戰(zhàn)士騎著青黑色的戰(zhàn)馬行走在去城南的路上,欲往那里參加戰(zhàn)爭。他十分英勇,曾經(jīng)五次參加作戰(zhàn),多次突入敵軍多層的包圍。他的'聲名可比秦國名將白起,他曾經(jīng)跟隨秦王作戰(zhàn)立下了不世的功勛。為了君王,他十分注重報國立功的意氣,發(fā)誓如果自己沒有建立功勛一定不會歸來。

      《戰(zhàn)城南》注釋

      躞蹀(xiè dié):小步行走的樣子。

      驪馬:黑馬。

      畿(jī):區(qū)域。

      魚麗陣:古代作戰(zhàn)時軍隊布置的陣勢。

      九重圍:形容多層的圍困。

      武安將:指戰(zhàn)國時期秦國名將白起,他曾被封為武安君。

      意氣重:倒裝句法,即“重意氣”,實際指重報國立功的意氣。

      《戰(zhàn)城南》簡析

      《戰(zhàn)城南》,六朝文人常用漢樂府舊題寫作詩歌,往往和原作的情調(diào)不同。吳均這首詩寫得較為悲壯,抒發(fā)了自己期望建功立業(yè)、立功邊塞的壯志豪情。

    城南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原文:

      游城南十六首·遣興

      唐代:韓愈

      斷送一生惟有酒,尋思百計不如閑。

      莫憂世事兼身事,須著人間比夢間。

      譯文:

      斷送一生惟有酒,尋思百計不如閑。

      打發(fā)一生時光最好的東西只有酒,思量做什么事都不如閑適生活安逸。

      莫憂世事兼身事,須著人間比夢間。

      不要憂慮世上和自身的那些瑣事,應(yīng)該將人間真境比作夢間虛境。

      注釋:

      斷送一生惟有酒,尋思百計不如閑。

      斷送:在這里是消磨、打發(fā)之意,與現(xiàn)代漢語“斷送”的意思不同。

      莫憂世事兼身事,須著人間比夢間。

      須著:應(yīng)該將。須,應(yīng)該;著,即著(介詞),把、將。

      賞析:

      這是一首抒情小詩。“遣興”即抒發(fā)情懷。韓愈是唐代大儒,一向積極用世,但此詩卻寫得頗具超世之姿,有道家之風(fēng)。

      詩的前兩句“斷送一生惟有酒,尋思百計不如閑”,寫自己一生只愛酒,酒給了自已歡樂,酒是知已。斷送,當(dāng)“陪送”講,酒一生陪著自已。此時,韓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消極﹑沉悶的思想,這要聯(lián)系當(dāng)時韓愈的經(jīng)歷來看。元和十四年,韓愈力諫憲宗“迎佛骨入大內(nèi)”,上《論佛骨表》,觸犯“人主之怒”,差點被定為死罪,由于當(dāng)時宰相裴度、崔群等朝中大臣極力說情,才免得一死,后被貶為潮州刺史。在潮州,韓愈又上奏《論天旱人饑狀》,要求減免災(zāi)區(qū)賦稅,又遭佞臣所讒,再貶到“天下之窮處”的連州陽山當(dāng)縣令。韓愈如此連遭打擊,此時發(fā)出這種感慨,就不難理解了。這兩句詩,后來被黃庭堅在《西江月》中化用成“斷送一生惟有酒,破除萬事無過”,黃庭堅同樣表達(dá)了閱盡人世滄桑后的深沉感慨。

      詩的后兩句“莫憂世事兼身事,須著人間比夢間”,進(jìn)一步說,人對各種事情不要憂愁,要能看得開,要將人間的`事情比作做夢。這兩句對仗工整,竟成一聯(lián)。這一聯(lián),濃縮作者的人生體驗,是他經(jīng)受沉重打后的切膚之痛,頗有出奇制勝之妙與詼諧玩世之趣。

      這首詩,表面看似消極,浮世,低沉,詩卻用“遣興”作題,意味深長。遣,排遣;興,興致。遣興,消遣興致。這反映作者夢喻世事,企求解脫與舍棄,充滿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嘆,以及對整個人生的紛紛擾擾究竟有何目的和意義的懷疑與探討,更有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與凄涼,情真意切,肺腑之言。

    【城南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城南》原文及翻譯賞析05-06

    城南原文翻譯及賞析07-07

    城南原文,翻譯,賞析08-07

    戰(zhàn)城南原文、翻譯及賞析06-11

    《戰(zhàn)城南》原文翻譯及賞析02-25

    戰(zhàn)城南原文、翻譯、賞析03-16

    戰(zhàn)城南原文翻譯及賞析03-01

    戰(zhàn)城南原文翻譯及賞析05-06

    《戰(zhàn)城南》原文翻譯及賞析07-22

    《城南》原文及翻譯賞析15篇05-06

    ass芬兰大白屁股pic欧美日韩在线免费|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GOGOGO高清在线观看免费韩国| 久久欠看片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原创超清无码网站| 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东京热| 好男人在线观看直播| 精品人妻aV中文字幕乱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