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捕蛇者說》 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
《捕蛇者說》 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1
柳宗元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1)而白章(2);觸草木盡死;以嚙(3)人,無御之者(4)。然得而臘之以為餌(5),可以已大風(fēng)、攣踠、瘺、癘(6),去死肌(7),殺三蟲(8)。其始,太醫(yī)以王命聚之(9),歲賦其二(10)。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11)。永之人爭奔走焉(12)。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13)。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14),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15),幾死者數(shù)矣(16)。”言之,貌若甚戚者(17)。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18)?余將告于蒞事者(19),更若役(20),復(fù)若賦(21),則何如?”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22):“君將哀而生之乎(23)?則吾斯役之不幸(24),未若復(fù)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25),則久已病矣(26)。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積于今六十歲矣(27),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28)。殫其地之出(29),竭其廬之入(30),號呼而轉(zhuǎn)徙(31),饑渴而頓踣(32),觸風(fēng)雨,犯寒暑(33),呼噓毒癘(34),往往而死者相藉也(35)。曩與吾祖居者(36),今其室十無一焉(37);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38)。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xiāng)(39),叫囂乎東西(40),隳突乎南北(41),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42)。吾恂恂而起(43),視其缶(44),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45)。謹食之(46),時而獻焉(47)。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48)。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49),其余,則熙熙而樂(50)。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51)!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52)。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53)。”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54)!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55)。
〔注釋〕(1)質(zhì):質(zhì)地,東西的本體。這里指基本顏色。(2)章:花紋。(3)嚙(nie):咬。(4)御之者:抵擋它的。(5)臘(xi):干肉,這里作動詞,意思是把肉晾干。餌:這里指藥餌。(6)已:止、治愈。大風(fēng):麻風(fēng)病。攣踠(luan wan):手腳彎曲不能伸展。瘺(lou):脖子腫。癘(li):惡瘡。(7)死肌:死肉,腐肉。(8)三蟲:泛指人體內(nèi)的寄生蟲。(9)太醫(yī):宮廷的醫(yī)生。(10)歲:每年。賦:征收、斂取。其二:指兩次。(11)當(dang)其租入:抵他應(yīng)繳的租稅。當:抵、頂替。(12)爭:爭先恐后的意思。奔走:忙著去做(某件事情)。焉:這里指捕蛇這件事。(13)專其利:享有這種(捕蛇而不納稅的)好處。(14)死于是:死在這件事上。(15)嗣:繼承。(16)幾(ji):幾乎,差點兒。(17)戚:悲傷。(18)若毒之乎:你怨恨這件事嗎?(19)蒞(li)事者:管政事的,指地方官。(20)更(geng)若役:更換你的差使。役:指給官府捉蛇這件事。(21)復(fù)若賦:恢復(fù)你的賦稅。(22)汪然:眼眶含淚的樣子。(23)君將哀而生之乎:你要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24)斯:此,這。(25)向吾不為斯役:(假使)從前我不當這個差。向:先前。(26)病:困苦不堪。(27)積于今:算到現(xiàn)在。積:一年一年累計起來。(28)鄉(xiāng)鄰之生日蹙(cu):鄉(xiāng)鄰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29)殫(dan)其地之出:把他們土地上生產(chǎn)出來的都拿出去。殫:盡。(30)竭其廬之入:把他們家里收入的都拿出去。廬:屋、家。(31)號(hao)呼而轉(zhuǎn)徙:哭喊著輾轉(zhuǎn)遷移。(32)頓踣(bo):(勞累得)跌倒在地上。(33)犯:冒。(34)呼噓毒癘:呼吸毒氣。癘:這里指疫氣。(35)死者相藉:死人(的尸體)互相壓著,極言死人之多。(36)曩(nang):從前。(37)今其室十無一焉:現(xiàn)在十家中剩下不到一家了。其室:他們的家。(38)爾:同“耳”,罷了。(39)悍:兇暴。(40)叫囂乎東西:到處吵嚷叫喊。“東西”和下文的“南北”都是“到處”的意思。(41)隳(hui)突:騷擾。(42)嘩然……不得寧焉:喧鬧叫嚷著驚擾的氣勢,即使雞狗也不得安寧。(43)恂(xun)恂:擔(dān)心的樣子。(44)缶(fou):瓦缸。(45)弛(chi)然:放心的樣子。(46)食(si):喂養(yǎng)。(47)時:到(規(guī)定獻蛇的)時候。(48)齒:這里指年齡。(49)蓋:句首語助詞。一歲:一年。犯:冒。死:死亡威脅。二:兩次。(50)熙熙:快樂的樣子。(51)旦旦有是:天天有這樣的事(指冒死亡的威脅)。(52)則已后矣:就已經(jīng)(死)在后了。(53)苛政猛于虎也:見《禮記·檀弓下》。(54)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誰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這毒蛇更厲害的呢!(55)以:用來。俟:等待,這里有“希望”的意思。“人風(fēng)”:即“民風(fēng)” 。
〔鑒賞〕《捕蛇者說》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
柳宗元是我國唐代杰出的文學(xué)家和思想家。在創(chuàng)作方法、藝術(shù)技巧方面,他勇于革新,鄙視那種“炳炳烺烺,務(wù)采色,夸聲音”(柳宗元《答韋中立書》)的以辭為工的駢儷文體,從理論和實踐上倡導(dǎo)一種反對因襲、重視內(nèi)容,既有高度的藝術(shù)性,又適合于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新的文體。他的卓越成就,使他在當時和后世享有極高的聲譽。
柳宗元早年參加政治革新,是王叔文政治集團的主要成員。革新失敗后,他被貶謫永州,后又轉(zhuǎn)柳州,直至死在那里。由于遭受貶謫,一方面使他失去了直接從事政治革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卻使他獲得了接近下層人民的機會。在長期與下層人民接觸的過程中,柳宗元親眼看見了許多過去從未見過的事,較多地了解了人民的生活和苦難,從中吸取了教益。他的樸素唯物主義的民主主義思想有所增強,立場更加接近人民,對封建統(tǒng)治下的黑暗現(xiàn)實認識也更加深刻。因此,他寫出了不少頗具戰(zhàn)斗性的諷刺散文。《捕蛇者說》即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
《捕蛇者說》寫于作者在永州任職之時。說,是一種文體,或敘事兼議論,或議論兼敘事,將敘述和評論結(jié)合起來。這篇散文通過一個捕蛇者對其祖孫三代為免交賦稅寧愿冒死亡的危險捕捉毒蛇的自述,真實地反映了中唐時期我國農(nóng)民的悲慘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首段是第一部分。文章開始,便由“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引出了捕蛇者。寫蛇著重一個“異”字,作者寫了三個方面:一是顏色,即外貌的異;二是對草木及人有劇毒,即性質(zhì)的異;三是“臘之以為餌”,可以治惡疾,則是從用途來說的,這里特別強調(diào)的是“毒” 。因其極毒而可借以攻毒。惟其有用,太醫(yī)才“以王命聚之” 。誰能捕蛇,便可“當其租入”,這就提出了捕蛇和納稅兩件事,揭示了事物的矛盾。蛇有劇毒,捕蛇需冒生命危險,永州人卻“爭奔走焉” 。這是一個懸念。雖也點明其原因是捕蛇可以免賦稅,實則暫時秘而不宣,延緩了矛盾發(fā)展的過程,只是埋下伏線,使讀者產(chǎn)生繼續(xù)讀下去的強烈愿望。
接下去是文章的第二部分。一共包括三個自然段落。第二段從概括的介紹轉(zhuǎn)入了具體的敘述,引出了捕蛇者蔣氏。首先,寫蔣氏享有這種捕蛇而不納稅的好處已歷經(jīng)三世。這是寫捕蛇之“利” 。然后筆鋒一轉(zhuǎn),通過蔣氏自述,寫出了他們祖孫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慘遭遇。這是寫捕蛇之“害” 。利轉(zhuǎn)而為害,似乎矛盾,卻恰恰顯示了散文作者的卓越技巧,從“爭奔走焉”到“專其利”,都是在渲染捕蛇的好處,而“則曰”一詞,卻把意思引向了反面,使捕蛇之利一變而為捕蛇之害了。而且蔣氏談及此事,竟然“貌若甚戚”,同時還引起了作者的悲慟。捕蛇與賦稅矛盾,利與害交織,使文章澗曲湍回,跌宕有致。然而,這段文字還沒有正式揭示文章的主旨。作者引而不發(fā),渲染蓄勢,是為了更加充分地揭示捕蛇和納稅的矛盾,以達到突出中心的目的。第三段是個過渡性段落。通過作者的提問,將文章引入正題。作者的問話順勢而發(fā),情真意切,頗具有感人的`力量。殊不知這段文字乃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其用意仍在蓄勢。“更若役,復(fù)若賦,則何如?”是采用“凡文欲發(fā)揚先以數(shù)語來抑,令其收斂”(唐彪:《讀書作文譜》)的筆法,使下文蔣氏的控訴感情更加強烈,從而旨趣被揭示得更加充分。“余悲之”則襯托了末段的“余聞而愈悲”。這個過渡段引出的大段自述,是矛盾的進一步發(fā)展,也是文章的題旨所在。
蔣氏聽了作者的問話,抑制不住自己內(nèi)心的恐懼和悲痛,聲淚俱下地發(fā)出了“君將哀而生之乎”的哀告,講出了“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fù)吾賦不幸之甚也”的心曲。至此才水到渠成,矛盾得以深入展開。接著,便對捕蛇與賦稅進行了一系列的對比。蔣氏的自述一直追溯到過去的六十年。“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積于今六十歲矣。”六十年風(fēng)風(fēng)雨雨,幾經(jīng)變遷,“鄉(xiāng)鄰之生日蹙”,“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昔日與其祖孫三代居者,亦“非死則徙爾” 。這是鄉(xiāng)親們更為悲慘的遭遇。而蔣氏卻“以捕蛇獨存”,這是一組對比;悍吏來鄉(xiāng)逼稅,騷擾破壞,大逞淫威,鄉(xiāng)鄰驚恐萬狀,“嘩然而駭”,雞犬不寧。而蔣氏卻因“吾蛇尚存”而能“弛然而臥”,免于禍害,這是另一組對比;第三組對比,是關(guān)于平時生活的敘寫。蔣氏因以蛇抵稅,一年僅冒兩次死亡的危險,“其余,則熙熙而樂” 。其鄉(xiāng)鄰則“旦旦有是哉” 。通過三個方面的對比,可見蔣氏雖苦,較之鄉(xiāng)親的遭遇猶可看作是“樂” 。蔣氏之害,較之鄉(xiāng)親的害來,亦可視之為“利” 。因此,他得出了如下的結(jié)論:“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通過生動形象的對比,“賦斂之毒有甚是蛇”這一題旨就鮮明地顯現(xiàn)了出來。這一段是全文重點。由于作者深入下層,了解人民疾苦,因而寫得真切感人。加之文氣暢達,情理交融,產(chǎn)生了驚人的藝術(shù)效果。
善于運用蓄勢、對比和襯托,是這篇散文突出的藝術(shù)特點。文章不過四百余字,作者卻作了十分精巧的安排。開篇觸題,便引出了捕蛇者。蛇有劇毒,永州人卻“爭奔走焉”;蔣氏三代專其利,談及此事卻“貌若甚戚”;作者提出“更若役,復(fù)若賦”,蔣氏則由“甚戚”進而為“大戚”,并發(fā)出“哀而生之”的呼告。層層漪瀾,步步推進,卻暫時不直寫賦斂之毒,以引起讀者關(guān)切、期待的心情,這便是蓄勢所產(chǎn)生的特殊的藝術(shù)效果。直至蔣氏“汪然出涕”,才通過他的自述,講出了自己和鄉(xiāng)親的慘痛經(jīng)歷。蔣氏自述自始至終采用了對比和襯托的手法。他從各個時期、各個角度將捕蛇者的不幸和賦稅的不幸加以對比。寫毒蛇之毒正是為了襯托賦斂之毒,寫一年“犯死者二”,“其余,則熙熙而樂”,正是為了襯托鄉(xiāng)親們在沉重的賦稅壓迫下更加痛苦的遭遇。利和害,苦和樂,兩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以生動鮮明的印象。作者寫鄉(xiāng)親們的苦難境遇,寫六十年來村里生活的變遷,寫悍吏的兇狠殘暴,都寫得生動形象,栩栩如生。他采用了一系列的對偶和排比句式。如寫鄉(xiāng)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zhuǎn)徙,饑渴而頓踣,觸風(fēng)雨,犯寒暑”;寫六十年變遷:“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寫悍吏來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 。作者竭力鋪陳渲染,因而形象豐滿,氣氛濃厚,感情摯切。文章氣勢貫通,表達淋漓盡致,產(chǎn)生了強烈的藝術(shù)魅力。
末段是全文的第三部分。以“余聞而愈悲”照應(yīng)前文,講出了自己聽完蔣氏自述后思想感情的變化。從蔣氏的血淚控訴,作者進一步了解了當時橫征暴斂給人民帶來的災(zāi)難,更加認識了當時嚴酷的現(xiàn)實。因而他從“悲之”到“愈悲” 。“悲之”還只是為蔣氏三代,“愈悲”則為廣大在賦稅重壓和悍吏殘害下的人民,由此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對過去曾經(jīng)懷疑的“苛政猛于虎”終于確信無疑,并且更加深信“賦斂之毒有甚是蛇” 。“嗚呼”一句點明了全文中心,采用感嘆句型,發(fā)人深思。橫征暴斂竟然達到如此程度,連這位司馬都慨嘆不已。這種思想感情的變化使他自然而然地得出了最后的結(jié)論。從具體的敘述開始,到抽象的結(jié)論煞尾,就顯得順理成章,十分自然。文章在結(jié)構(gòu)方式上,在章法技法上以及文字的組織上,都獨具匠心,正如劉勰所稱;“啟行之辭,逆萌中篇之意,絕筆之言,追媵前句之旨;故能外文綺交,內(nèi)義脈注,跗萼相銜,首尾一體。”(《文心雕龍·章句》)《捕蛇者說》用語精練準確,音韻鏗鏘和諧,駢散結(jié)合,形象鮮明,“璨若珠貝” 。
最后,作者寫道:“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作者的民主思想和對人民的同情,使他不能不想到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社會。他在論及官吏時說:“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送薛存義序》)他希望能有好的官吏,這樣便可以“訟者平,賦者均” 。因而他仍寄希望于最高統(tǒng)治者,希望他能了解民情,改弦易轍,減輕人民的痛苦。在那時,這當然只是一種幻想,是無法實現(xiàn)的。不過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他是無法超越他所處的時代和他所隸屬的階級的局限的。
本文飽和著作者對下層人民的深厚同情,表現(xiàn)了他的現(xiàn)實主義的文學(xué)思想。文章通過所選擇的題材,反映了中唐社會尖銳的階級矛盾,揭露了朝廷官吏肆虐群眾的猙獰面目。同時,作者還勾畫了一幅在統(tǒng)治階級賦稅的重壓下,農(nóng)村破產(chǎn),人民顛沛流離、家破人亡的活生生的圖畫。因此,《捕蛇者說》不僅具有極高的文學(xué)價值,還具有歷史文獻的價值。
《捕蛇者說》 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2
[原 文]
永州①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①而白章③;觸草木④,盡死⑤;以嚙人⑥,無御⑦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⑧,可以⑨已⑩大風(fēng)、攣腕、瘺、癘(11),去死肌(12),殺三蟲(13)。其始,太醫(yī)(14)以王命聚(15)之,歲(16)賦其二,募(17)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18)。永之人爭奔走焉(19)。
有蔣氏者,專(20)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21)為之十二年,幾(22)死者數(shù)矣。”言之,貌若甚戚者(23)。
余悲之(24),且曰:“若毒之乎(25)?余將告于蒞事者(26),更(27)若役,復(fù)若賦,則(28)何如?”
蔣氏大戚,汪然(29)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31)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fù)吾賦不幸之甚也。向(33)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34)矣。自吾氏三世(35)居是鄉(xiāng)(36),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xiāng)鄰之生(37)日蹙(38),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39),號(40)呼而轉(zhuǎn)徙(41),饑渴而頓踣(42),觸風(fēng)雨,犯寒暑(43),呼噓(44)毒癘(45),往往(46)而死者相藉(47)也。曩(48)與吾祖居者,今其室(49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50)。而吾以(51)捕蛇獨存。
悍吏之來吾鄉(xiāng)(52),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53),嘩然(54)而駭(55)者(56),雖(57)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58)而起,視其缶(59),而(60)吾蛇尚存,則(61)弛然而臥。謹食(62)之,時(63)而獻焉(64)。退而甘(65)食其土之有(66),以(67)盡吾齒(68)。蓋(69一)歲之犯(71)死者(72二)焉。其余,則熙熙(73)而樂。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74)有是哉!今雖(75)死乎(76)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77)則(78)已后矣。又安(79)敢毒耶(80)?”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81)。”吾嘗疑乎(82)是,今以(83)蔣氏觀之,猶(84)信(85)。嗚呼!孰(86)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87)者(88)乎?故為(89)之(90)說,以(91)俟(92)夫(93)觀人風(fēng)者(94)得焉(95)。
[注 釋]
①永州:轄區(qū)相當于今湖南零陵、東安、祁陽和廣西全州、灌陽等地,治所在零陵,即今湖南省永州市。②質(zhì):質(zhì)地,底子,東西的本體,這里指蛇的身體。③章:紅白相間的絲織品,引申為花紋。④觸草木:句前省主語“蛇”。⑤盡死:句前省主語“草木”,⑥以嚙(nìe)人:如果咬人。以,如果,連詞。嚙,咬。⑦御:抵擋,這里指醫(yī)治。⑧臘(xí)之以為餌:把它晾干用它做藥。臘,干肉,這里名詞用如意動詞,意思是“把……晾成肉干”。“以為餌”,即“以之為餌”,用它做藥餌。餌,原指糕餅等食品,這里借指形狀類似的藥餅或藥丸。⑨可以:即“可以之”。以之,用它。之,指“餌”。⑩已:止,這里指治愈。(11)大風(fēng)、攣(luán)腕、瘺(lòu)、癘(lì):麻風(fēng)病、手腳伸展不開、脖子腫、惡瘡。(12)去死肌:除掉腐肉。(13三)蟲:泛指各種寄生蟲。(14)太醫(yī):皇帝的醫(yī)生。(15)聚:聚斂,征收。(16)歲:每年,名詞作狀語。(17)募:招募。(18)當其租入:抵他的租稅上繳。當,抵。(19)奔走焉:為這事而奔忙。奔走,為動用法,為……奔走。焉,代詞,相當于“之”(此,指捕蛇當租) (20)專:獨占。(21)嗣(sì):繼承。(22)幾:幾乎,差一點。(23)貌若甚戚者:樣子像是很悲傷。貌,面容。戚,悲傷。者,……的樣子。(24)悲之:為之悲,為他悲傷,即同情他。(25)若毒之乎:你怨恨這差事嗎。若,你。毒,怨恨。之,指捕蛇當租的差事。(26)蒞(lì)事者:這里指掌管賦稅的官員。蒞,臨,從上面臨視著,引申為治理,掌管。(27)更:換。(28)則:連詞,可譯為“那么”。(29)汪然:淚水盈眶的樣子。(30)涕:眼淚。(31)哀而生之:憐憫我讓我活下去。“哀”后省略了賓語“之”。生之,即“使之生”,讓我活下去。之,指蔣氏自己,譯為“我”。(32)不幸之甚:更加不幸。甚。更。(33)向:連詞,假如。(34)病:通常表示病得很重,這里指陷入困境,困苦不堪。(35)世:代。(36)居是鄉(xiāng):即“居于是鄉(xiāng)”的省略。(37) 生:生計,生活。日,一天一天地,名詞作狀語。(38)蹙(cù);窘迫。(39)殫(dān)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這兩小句是互文,譯時要互補。殫,竭,耗盡。其,自己的。出,出產(chǎn),動詞用如名詞。廬,田間小屋,借以代“家”。入,收入,動詞用如名詞。(40)號(háo):大聲地哭。(41)轉(zhuǎn)徙(xǐ):輾轉(zhuǎn)遷徙,這里指流亡,逃難。(42)頓踣(bó):累得跌倒在地。頓,困頓,勞累。踣,跌倒在地。(43)觸風(fēng)雨,犯寒暑:這兩句是互文,要合譯。冒著狂風(fēng)暴雨嚴寒酷暑。“觸”、“犯”都是“冒著,頂著”的意思。(44)呼噓:呼吸。噓,慢慢地吐氣。(45)毒癘:能使人染病的瘴氣。(46)往往:比比,到處。(47)藉(jiè):草墊子,引申為襯墊,枕壓。(48)曩(náng):從前。(49)其室:那些人家。(50)非死則徙爾:不是死了就是逃荒去了。“非……則……”,“不是……就是……”。 爾,同“耳”,表示肯定或強調(diào)。(51)以:因,由于。(52)悍吏之來吾鄉(xiāng):當兇暴的官吏來到我們村。悍,兇暴的。之,取消這個句子的獨立性,使它成為時間狀語。(53)叫囂乎東西,隳(huī)突乎南北:這兩句是互文,要合譯。到處叫罵和搔擾。叫囂,吆喝,狂呼亂嚷。乎,同“于”,介詞。隳突,騷擾。東西、南北;虛指處所,都有“到處”的意思。(54)嘩然:亂哄哄的。(55)駭:驚擾,令人驚畏。(56)者:指某種情勢。(57)雖:即使。(58)恂恂(xún):緊張擔(dān)心的樣子。(59)缶(fǒu):瓦器,這里指瓦罐。(60)而:連詞,如果。(61)弛然:寬心的樣子。弛,把弓弦放松,引申為松心。(62)食(sì):同“飼”,喂養(yǎng)。(62)時:按時,名詞作狀語。(64)焉:之,指蛇。(65)甘:甜,引申為“津津有味地”。(66)其土之有:自己地里的出產(chǎn)。其,自己的。有,指所收獲的東西。(67)以:而.連接動作和動作的目的。可譯“來”。(68)盡吾齒:過完我的歲月。盡:使……盡.形容詞用如使動詞。齒,年歲,由于人的牙齒的生長與脫落,標志著年齡的狀況,所以借“齒”代年歲。(69)蓋:發(fā)語詞。(70)之:助詞,無義。(71)犯:冒。(72)者:表示“……的情況”。(73)熙熙:安心和樂的樣子。(74)旦旦:天天。旦,早晨.白天。是:此,指受死亡威脅的事。(75)雖:即使。(76)乎:于。(77)比吾鄉(xiāng)鄰之死:之,取消“吾鄉(xiāng)鄰死”的獨立性,使它成為“比”的賓語。(78)則:誠,確實。(79)安:怎么,哪里。(80)耶: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問,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嗎”或“呢”。(81)苛政猛于虎也:引自《禮記檀弓》。苛,本義是小草,引申為繁雜,再引申為苛刻。政,同“征”,讀zhēng,賦稅;另一說法,政,讀zhèng,政治。于,比,介詞。典故是這樣的:孔子從泰山旁經(jīng)過,有,個婦人在墳前哭,孔子讓子路去問她為什么哭。婦人回答說,她的公公、丈夫和兒子都被老虎咬死了。孔子說:“那你們?yōu)槭裁床浑x開這里呢?”婦人說:“因為這里沒有苛酷的賦斂。”孔子對他的.學(xué)生說:“你們要記住:‘苛酷的賦斂比老虎還兇殘啊!’” (82)乎:于,對于。(83)以:從。(84)猶:還是。(85)信:真實的,不虛假。(86)孰:誰。(87)甚是蛇:即“甚于是蛇”,比這種毒蛇還厲害。甚,嚴重,厲害。于,比。(88)者:……的情況。(89)為:寫。(90)之:此。(91)以:表目的關(guān)系的連詞,以便。(92)俟(sì):等待。(93)夫(fú):那些。(94)觀人風(fēng)者:考察民情的人。借指政府官員。人風(fēng),民風(fēng)。唐人文字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該用到“民”的地方,必須避開,而用“人”代替.(95)焉:之,指這篇文章。
[譯 文]
永州的野外產(chǎn)(一種)不尋常的蛇,周身黑色,(上有)白色的花紋;(這蛇)觸及草木,(草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沒有(能夠)抵擋的。但是把它晾干做藥,可以治好麻風(fēng)、痙攣、頸腫、毒瘡(等惡病),(還能)除去(患者的)腐肉,殺死(人體內(nèi)的)寄生蟲。當初,太醫(yī)奉皇帝的命令征集這種蛇,每年收兩次。招募能捕蛇的人,(允許用蛇來)頂替他應(yīng)交的租稅。于是永州人都爭先恐后地為能捕蛇頂租而奔忙。
有家姓蔣的人,獨享這種(捕蛇頂租的)好處已經(jīng)三代了。(我)問他怎樣,(他)就說:“我祖父死在這事上,我父親也死在這事上。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繼承祖業(yè)干這差事十二年了,好多次差一點死了。”說起這些,樣子像是很悲傷。
我很同情他,就說:“你抱怨這種差事嗎?我可以告訴管這事的官吏,換掉你現(xiàn)在的差事,恢復(fù)你的租稅,那怎樣?”
蔣氏(聽了)大為悲傷,流著汪汪的眼淚說:“您打算憐憫我讓我活下去嗎?那么我干這差事的不幸,遠遠不如恢復(fù)我租稅的不幸啊。如果我不干這差事,那么早就困苦不堪了。自從我們姓蔣的三代前住到這個村,累計到現(xiàn)在六十年了。我的鄉(xiāng)鄰們的生活卻一天比一天窘迫艱難,(他們)把自己地里的全部出產(chǎn)和家里所有的收入盡數(shù)拿去(交租仍然不夠),(只好)號啕痛哭地輾轉(zhuǎn)逃亡,(他們)又餓又渴,跌倒在地,(一路上) 冒著狂風(fēng)暴雨和嚴寒酷暑,呼吸著致病的濁氣,到處都可以見到如此死去的人尸體互相枕壓著。原先跟我祖父同住(本村)的,現(xiàn)在十家剩不下一家了;跟我父親同住(本村)的,現(xiàn)在十家剩不下兩三家了;跟我同住過十二年的,現(xiàn)在十家中剩不下四五家了。不是死了就是逃荒(去了)。可是我靠捕蛇卻幸存下來。(每當)兇暴的官吏來我們村(催租時),到處叫罵和搔擾,亂亂哄哄令人提心吊膽,即使雞狗(也)不能安寧,(每當這時)我就有點不放心地(從床上)起來,(去)看看我那(放蛇的)瓦罐,如果我(捕)的蛇還在,就放心地躺下。(然后)精心地喂養(yǎng)它,按期獻給官府。回來以后就可以津津有味地吃著自己地里的出產(chǎn),來度過我的天年,(這樣)一年之中冒死亡(的危險只有)兩次;其余(的時光)可以安閑自在地過快活日子。哪像我的鄉(xiāng)鄰天天有這(被官吏逼死的危險)啊!現(xiàn)在即使我死于捕蛇,比起我已死去的鄉(xiāng)鄰就已經(jīng)是靠后的了,又怎么敢抱怨呢?”
我聽了(他的哭訴)更加難過。孔子說:“苛政猛于虎。”我曾經(jīng)對這話有所懷疑。現(xiàn)在拿蔣氏(的遭遇)來看,(這話)還是真實可信的。唉!誰知道租稅(給百姓的)毒害比這種毒蛇還厲害呢!所以寫了這篇《捕蛇者說》,以便留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鑒 賞]
這篇文章是揭露統(tǒng)治者橫征暴斂,殘酷剝削百姓的罪行的。但一開頭卻寫毒蛇的劇毒,既然這么毒,就應(yīng)該離它遠遠的,可是奇怪的是:因為可以“當其租入”,人們卻爭著去捕捉。這就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懸念。
接著寫蔣氏祖孫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慘遭遇:蔣氏的祖父、父親都被毒蛇咬死,自己也好幾次幾乎喪命。這—悲慘的家史引起了作者的深切同情,于是想給他更換差事。奇怪的是:蔣氏卻更為傷心,聲淚俱下地懇求作者絕不要這樣做,于是再次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懸念。
在層層設(shè)置懸念激起讀者的濃厚興趣之后,這才通過蔣氏的訴說,道出了賦斂比毒蛇還毒的實質(zhì)。文章就是這樣波瀾起伏,逐層深入地突出中心的。最后引用孔子的話“苛政猛于虎”點明題意,無情地揭露苛捐雜稅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
這篇文章在層層設(shè)置懸念的同時,還出色地運用了對比的寫法,反復(fù)地以捕蛇者與納賦者作比較:捕蛇者“以捕蛇獨存”,而納賦者卻十室九空,“非死即徙”;捕蛇者只要“吾蛇尚存”,就可以“弛然而臥”,而納賦者卻時常受悍吏的騷擾,被鬧得雞犬不寧;捕蛇者“一歲之犯死者”只有兩次,而納賦者“旦旦”有死亡的威脅。因此,當蔣氏說到捕蛇的危險時,雖然“貌若甚戚”,而當聽到要恢復(fù)他的賦稅時,卻“大戚”而且“汪然出涕”,就是理所當然的了。作者通過這樣的比較,揭示出觸目驚心的賦斂之毒。
文章以記敘為主,適當?shù)卮┎遄h論和抒情,雖然文字不多,卻起到了使敘事生動曲折和畫龍點睛的作用,表現(xiàn)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疾苦的關(guān)心和同情。
【《捕蛇者說》 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捕蛇者說》譯文和注釋09-24
捕蛇者說翻譯和原文01-13
柳宗元《捕蛇者說》注釋03-24
《捕蛇者說》原文及翻譯08-11
捕蛇者說原文及翻譯09-16
柳宗元《捕蛇者說》原文與翻譯09-16
柳宗元《捕蛇者說》原文翻譯02-27
柳宗元《捕蛇者說》原文及翻譯12-23
柳宗元《捕蛇者說》原文賞析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