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漢語拼音教學的要求
漢語拼音的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的第一步,特別在農(nóng)村小學,漢語拼音的教學仍然存在困難,教學中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遇到的困難。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漢語拼音教學的要求,希望對您有幫助。
(一)漢語拼音教學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沒把漢語拼音和識字與寫字、閱讀等并列,而是放在“識字與寫字”部分,突出了幫助識字的作用,即“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雖然在學段中沒提出利用漢語拼音學習普通話的要求,但是在“評價建議”中就強調(diào)要借助漢語拼音糾正方言。這個調(diào)整的原因我體會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把漢語拼音放在“識字與寫字”部分,強調(diào)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和查字典,即漢語拼音與識字之間的關系僅僅如此,同時也避免產(chǎn)生與閱讀寫作進行聯(lián)系的節(jié)外生枝的理解;另一方面隨著推廣普通話的發(fā)展,語言環(huán)境最重要,在語文教學中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普通話的環(huán)境和氛圍,把學習普通話貫穿于語文學習中。在識字與寫字中,主要發(fā)揮漢語拼音正音的作用,能夠借助拼音糾正方言。對拼音教學的要求,1992年的大綱基本上是在1987年的大綱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不同之處是提出了直呼音節(jié)的要求,要求六年制二年級有條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1963年的教學大綱一年級的要求是:“學會漢語拼音字母,能用來幫助識字。”1978年的教學大綱也沒直呼的要求,可見1992年有教學大綱對拼音教學要求的定位是最高的。
在新課標為了突出漢語拼音“工具”的使用價值,降低了拼音教學的難度,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1、降低記憶要求
多年來的教學大綱均要求學生背誦《漢語拼音字母表》,能夠默寫聲母和韻母,一直到2000年修訂大綱和2001年《語文課程標準》才發(fā)生變化。新課標要求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正確書寫聲母和韻母,變化體現(xiàn)在從要求“背誦”降到“熟記”,從“默寫”降到“正確書寫”。我想降低要求的原因有三:其一,從工具性角度看,學習漢語拼音僅僅是為了幫助認讀漢字,如果沒幫助閱讀和寫作的任務,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熟記字母表就足夠了,沒必要達到背誦默寫的程度;其二,拼音字母的音與形沒直接的聯(lián)系,小學低年級學習漢語拼音只能機械記憶,盡管所有的教材都會在形象性和趣味上下功夫,但作用畢竟有限;其三,要求默寫聲母和韻母,對于剛剛入學的孩子來說,無疑增加了難度。
2、降低拼讀的要求
1992年大綱對拼讀的要求是:“學會拼音方法,能熟練地拼讀音節(jié),有條件的逐步做到直呼音節(jié)。”新課標要求:“能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從“熟練拼讀”直至“直呼音節(jié)”回到“能準確拼讀音節(jié)”,拼讀要求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降低了兩個層次的要求。這次課程改革之所以有這樣大的調(diào)整,主要原因還是對漢語拼音工具性認識的回歸。如果說漢語拼音僅僅是輔助認讀漢字和正音,就沒必要達到熟練的程度甚至做到直呼,遇到不會讀的字,只要能夠借助拼音準確拼讀即可,因而沒必要讓學生將很多時間和精力花在熟練拼讀和直呼音節(jié)上,而應該讓學生直接識字的閱讀。
3、降低書寫的要求
1992年大綱對漢語拼音書寫的要求是“能默寫聲母、韻母并抄寫音節(jié),在四線三格中寫得正確工整”,這樣的要求很高,用的時間也很多;新課標對漢語拼音書寫的要求降低到“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降低的主要原因一是書寫要求過高必然延長學習漢語拼音的時間,因而占用其他內(nèi)容的學習時間;二是要求超過了一般學生的接受能力,反復嚴格的訓練可能會造成學生厭煩的情緒。
(二)漢語拼音教學反思
漢語拼音是識字、寫字的基礎,是一年級教學的重點,更是一個難點,由于拼音很枯燥,所以學生的興趣不是很濃厚,這就直接影響到了對漢語拼音的掌握程度。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進行漢語拼音教學的時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了努力:
第一:充分借助“語境圖”激發(fā)學生興趣,幫助學生進行識記漢語拼音。在認識新的拼音之前,我總是引導學生仔細看圖,結合生活實際,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這些“拼音小精靈”,拉近拼音與學生的距離,增加親和力,降低學習難度,這樣,學生充分利用生活經(jīng)驗,嘗到了學習拼音的好處。
第二:注重發(fā)揮教師的示范作用,不斷發(fā)現(xiàn)“小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初次提筆進行書寫,因此,我在書寫漢語拼音時,首先請學生認真看書,弄清書寫的筆順,接著,我進行板書,要求學生掌握書寫要領,請學生進行描紅,最后,我請學生互相交流,在學習別人長處的時候,提出合理化的改進意見,再次進行書寫,一次又一次地進行修改,知道掌握正確的書寫要領為止。在交流的過程中,我還注意發(fā)現(xiàn)“小小書法家”,發(fā)揮他們的帶頭作用,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把他們作為榜樣,學習他們,超越他們。第三:充分利用課外讀物,鞏固和提高學生掌握漢語拼音的能力。由于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xiàn)在的學生手中的課外讀物很豐富,我在學校里為學生安排充足的時間進行閱讀,不定時地進行閱讀展示,同時,讓學生在家里也按時按計劃進行閱讀,請家長與學生同讀一本書,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日俱增,效果頗佳。
(三)要研讀課文內(nèi)容。
這個環(huán)節(jié)要求教師先不看教參,也不找其他研究資料,獨立地研讀課文,把自己探究的全過程摘要地記錄下來,提出了哪些問題,每個的問題探究過程是怎樣的,探究的結果是什么,探究的教訓是什么,每一點只要記下幾個字就行。這樣做,一方面教師通過自主探究,力求自解,在這個基礎上再去看教參,讀資料,將自己的見解同別人的見解比較,才會有鑒別能力,才能理性地決定取舍,別人有益的觀點才能內(nèi)化成自己的,教學引導才能主動,不至于照本宣科;另一方面教師通過自主探究,才會真正懂得探究的內(nèi)涵,了解并熟悉探究的門道,怎樣引導、怎樣組織學生自主、合作地進行探究,心里才會有數(shù),學生對課文學習到什么程度才不會茫然,才能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引導他們按照探究的正確路徑去感悟、體驗課文內(nèi)容,獲得思想啟迪。
(四)細嚼文外文字。
與課文閱讀直接相關的文字大致有“語文課程標準”“單元閱讀提示”“課前閱讀導語”和課后“研討與練習”等。教師在自主探究課文之后,只是對課文有了自己的感悟、理解,但這篇文章作為課文應從什么角度把握,教到什么程度,著重解決哪些問題,借助課文閱讀培養(yǎng)學生哪些語文能力,只有在用心咀嚼這些課文以外的相關文字以后才能把握。這個環(huán)節(jié)說到底,就是要求教師通過細嚼文外文字,把蘊含在這些文字中的課文編選意圖和閱讀要求挖掘出來,形成學生閱讀課文的學習目標。
(五)揣摸“研討與練習”。
“研討與練習”體現(xiàn)了教材編寫理念,是對課標能力要求的分解,它具有其他練習題目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課堂教學的情境創(chuàng)設無疑應該以“研討與練習”為主線,將它作為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的幾個重點和高潮來對待。但“研討與練習”只是停留于文字表述的東西,它只有同特定情境融合才能轉化為課堂教學情境。如何使“研討與練習”情境化?在筆者看來,至少要揣摸以下兩個內(nèi)容。一是“研討與練習”的適應性,即揣摸“研討與練習”的難度是否適應自己所教的學生,揣摸如何化解“研討與練習”的難度。一般說來,對廣大農(nóng)村學校,許多“研討與練習”的題目難度都需要化解。化解的方法或者是將大題目分解為若干個小題目,或者是圍繞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先作啟發(fā)性講解,或者是在解決這個題目之前教師先講授相關知識。具體采用什么方法,要視具體的題目和具體的學生而定。二是提出“研討與練習”的時機性,即揣摸在課堂教學中“研討與練習”出示的具體時間。將“研討與練習”作為課堂教學設計的主線,并不是指按照其先后順序自然展示即可。教師應揣摸“研討與練習”的題目,若研討內(nèi)容順序不當,應根據(jù)研討內(nèi)容對先后順序進行調(diào)整;若研討某題目需要教師講清相關問題和相關知識,就要考慮問題和知識所講的分寸,應在講到恰到好處時,看準時機引出研討題目。
(六)聯(lián)系學情拓展。
“研討與練習”作為課堂教學設計的主線,是就其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高潮而言的。“研討與練習”決不等同于課文學習研討的總和。對一篇課文閱讀教學的設計,地方實際不同,學生的認知現(xiàn)狀和智能水平不同,研討的程度、內(nèi)容就有差別。在這方面,教材留下的彈性很大,不同層次的教師無疑有不同水平的發(fā)揮。呂叔湘先生曾經(jīng)指出:語文教學關鍵在一個“活”字。語文教學“活”的藝術就體現(xiàn)在這里。“聯(lián)系學情拓展”的效果,關系課堂教學境界的高低。如何聯(lián)系學情拓展研討內(nèi)容呢?首先,應圍繞“研討與練習”那幾個重點,針對地方和學生實際做好鋪墊性研討內(nèi)容的設計。如:要完成《濟南的冬天》“研討與練習”第一題,必須以整體把握全文內(nèi)容為前提。因此,為了讓學生能順利完成這一練習,在做這一練習之前,教師在學生閱讀全文之后,應引導學生弄清這樣三個問題:濟南的冬天總的特征是什么?文中具體描寫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歡作者對哪些景物的描寫,為什么?其次,應結合地方和學生的實際拓展研討內(nèi)容。如果條件許可,學生的視野開闊,認知起點高,一方面可以由“研討與練習”切入,向縱深探究,另一方面還可以由課內(nèi)引向課外,開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動。拓展程度的深淺,由地方和學生的實際而定。
(七)撰寫課堂教案。
對教案的撰寫,長期以來,有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即應付檢查者居多。這種教案,要么照抄各種出版物,要么按照教案格式抄寫教參上的有關文字,要么隨心所欲寫上幾條“筋”,它們有一個共性,教師幾乎沒有獨立思考,幾乎沒有教師自己的見解。因而,教案的主要用處就是供領導檢查,對教學的指導作用不大,這種教案必須立即廢止。教案是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閱讀探究的方案,它的設計直接關系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在前面四個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之上,安排清楚閱讀探討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先后順序,擬清教學思路。教案的撰寫在明確了“教學目標”以后,應以“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為主,不必嚴格遵循官樣格式。我們提倡教學要有個性,教案撰寫同樣應有教師的個性,但前提是有見解,實在,實用,務去虛言。
【漢語拼音教學的要求】相關文章:
漢語拼音教案 漢語拼音教學方案05-17
漢語拼音教學設計02-19
漢語拼音的教學設計03-27
漢語拼音的教學反思07-08
《漢語拼音》教學反思04-10
小學漢語拼音教學09-27
漢語拼音教學反思07-13
漢語拼音的教學反思07-08
漢語拼音教學總結05-10
《漢語拼音》教學反思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