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太守行教案
《雁門太守行》是樂府舊題,唐人的這類擬古詩,是相對唐代“近體詩”而言的。它有較寬押韻,不受太多格律束縛,可以說是古人的一種半自由詩。下面為大家整理的是雁門太守行教案,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雁門太守行教案
教學目標:
1、掌握詩歌的內容并背誦全詩。
2、品位詩歌意境,領悟詩歌主題。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內涵。
教學難點:
領悟詩詞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 導入新課
由古代寫戰(zhàn)爭的詩歌導入(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塞. 王昌齡.)葡桃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涼州詞 王翰)《木蘭詩》《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青青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二、簡介作者
李賀(790~816),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少有詩名,曾受到韓愈的賞識。27歲病逝。今存詩240余首,藝術上,他熔鑄了前代積極浪漫主義的傳統(tǒng),以奇特的想象,濃艷的色彩,瑰麗奇峭的語言,形成了他幽冷濃艷、虛幻荒誕的獨特風格,在中唐詩壇上獨樹一幟,對后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有《李長吉歌詩》傳世。
三、解題。
《雁門太守行》是樂府舊題,唐人的這類擬古詩,是相對唐代“近體詩”而言的。它有較寬押韻,不受太多格律束縛,可以說是古人的一種半自由詩。
李賀生活的時代藩鎮(zhèn)叛亂此伏彼起,發(fā)生過重大的戰(zhàn)爭。如史載,元和四年(809),王承宗的叛軍攻打易州和定州,愛國將領李光顏曾率兵馳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沖擊吳元濟叛軍的包圍,殺得敵人人仰馬翻,狼狽逃竄。
從有關《雁門太守行》這首詩的一些傳說和材料記載推測,可能是寫平定藩鎮(zhèn)叛亂的戰(zhàn)爭。
篇二:雁門太守行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學習詩歌的朗讀技巧,培養(yǎng)朗讀能力。
2、反復誦讀,感受、品味詩歌的韻律美、語言美和意境美;
3、領悟作者寄托的愛國情懷,培養(yǎng)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引
1、課前預習:(1)搜集資料了解作家作品;(2)初讀詩歌,結合注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舊知導入:(1)我們之前學習過唐代詩人王維的邊塞詩《使至塞上》,有一位詩人被稱為唐代詩壇閃著奇光異彩的新星,他就是李賀,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作品《雁門太守行》(2)解題“行”“雁門關”。
二、誦讀賞析
(一)初讀,感受詩韻美:
1.明確朗讀的三個層次,讀準字音讀順語句和讀出抑揚頓挫。
2.補充古體詩的文體知識
(二)精讀,理解詩意美:在初讀感知基礎上,提出不明白之處,師生解答下面問題。
1.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2.作者在詩中給我們描繪了哪幾幅畫面?
3.你感受到了什么樣的戰(zhàn)地氣氛?
(三)賞讀,感知詩藝美
感受詩歌形象美,請同學們從關鍵字詞、運用的修辭、表現手法等角度賞析,并用“我喜歡 ,因為 ”句式說話。示例:我喜歡 “黑云壓城城欲摧”,這一句采用比喻將敵軍鐵騎揚起的灰塵比作黑云, 渲染了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機形勢,突出邊塞風云突變。(修辭)
(四)品讀,體會詩境美
1.引導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品抒發(fā)的感情。
明確:描繪將士們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場面,贊頌將士們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和誓死報國的愛國情懷,同時寄托了詩人立志報國的決心,表達了詩人渴望以才報國的`迫切心情。
2.補充作者李賀生平背景。
2.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詩歌。明確:一、二句“緊張,壯烈”中間四句“凝重,悲壯”最后兩句“堅定,豪邁”。
教師過渡:李賀短暫的一生愁苦多病貧困交加生不逢時,但是他沉思苦吟留下了許多優(yōu)秀的詩篇,《雁門太守行》是一首悲壯的戰(zhàn)歌也是一幅絢美的邊塞圖,通往詩人內心的鑰匙就是充滿浪漫氣息的形象。(板書)
(五)、課外寫作拓展:詩歌是想象的果實,作者描寫戰(zhàn)爭的慘烈場景,并沒有進行具體的戰(zhàn)爭場面的刻畫,現在請你就“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寫一段話。要求:(1)展開合理的想象,適當加一些具體的景物描寫來表現戰(zhàn)爭的慘烈( 2 )100字左右
【雁門太守行教案】相關文章:
《雁門太守行》新解09-06
雁門太守行課件設計05-08
《雁門太守行》閱讀答案06-05
《雁門太守行》閱讀答案02-17
李賀雁門太守行詩詞12-24
《雁門太守行》李賀唐詩12-01
《雁門太守行》閱讀答案8篇02-17
《雁門太守行》閱讀答案8篇02-17
李賀雁門太守行教學設計11-27
李賀雁門太守行閱讀答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