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動與靜教案
八年級物理動與靜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xiàn)學習領(lǐng)域,是一節(jié)繪畫基礎(chǔ)課。教材注重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觀中的線條,并能巧妙地利用它們?nèi)ニ茉煨蜗螅瑥亩x予作品鮮明的藝術(shù)感染力。
教學目標:
1、觀察平行和彎曲的線條,使學生認識線條的曲直在視覺反應上產(chǎn)生的靜止和流動的感覺。
2、運用線條和色彩進行作畫練習,表達靜止或流動的感覺。
教學重點:
感受理解線條的動與靜。
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線條表達流動和靜止的感覺。
課前準備:
(1)教師收集現(xiàn)代建筑、鐵塔等具有挺拔直線的物體的圖片,收集有綻放的禮花、蕩漾的水波、飄舞的雪花等景象的資料圖片等。
(2)學生準備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教師出示一根彩線,引導學生觀察它的狀態(tài),并用線條的形式把它記錄出來。
觀察一張方形紙飄落和乒乓球跳動的軌跡,用線條把所看到的軌跡畫下來,體驗線條給我們的直覺反應;
2、除了這些線條,你還會畫什么樣的線條,試著畫一畫。
二、發(fā)展階段
1、教師小結(jié),引導學生將這些線條簡單分類:直線、曲線。
2、思考并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具有挺拔直線的物體?直線還能表現(xiàn)哪些物體,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直線;看到曲線,你會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物體。說一說生活中的曲線。
3、(1)欣賞生活中具有直線和曲線特點的物體:臺階、樹林、流動的水、體操表演、禮花、蕩漾的水波、飄舞的雪花等錄像或圖片;
(2)說說這些景致適合用怎樣的曲線來表現(xiàn)(如禮花適合用弧線來表示;水波的線條流暢而溫和,可用波浪線表現(xiàn);雪花飄舞的線條輕盈而有些散亂,適合用淺色并且比較毛糙的線條來表示……)
4、學生討論,直線和曲線會帶給我們什么不同的感覺。
平直的線條,會使人聯(lián)想到平直的地平線、建筑物的垂直線,會給人靜止、穩(wěn)定的感覺,在繪畫中,如果我們要表達這種感覺,可以多用平直的線條;(美術(shù)教案 )相反,曲線帶給人們一種流動的.感覺,如果你的畫面需要表達這種感覺,可以多用曲線。
5、欣賞美術(shù)作品中的直線與曲線。
荷蘭畫家蒙得里安《紅黃藍》;國家游泳館――水立方;法國著名的埃菲爾鐵塔;敦煌的飛天壁畫等。
引導學生體會藝術(shù)家們用多樣變化的動感線條和富有節(jié)奏、充滿強烈的韻律感的藝術(shù)手法表現(xiàn)畫家們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
6、欣賞書上的圖片,結(jié)合剛才欣賞的圖片,學生討論:怎樣運用線條進行表現(xiàn)。
三、創(chuàng)作階段。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個主題,思考如何表現(xiàn)并交流。
1、選用平行或彎曲的線條表現(xiàn)靜止或流動的感覺。
可用繪畫、剪貼、剪貼添畫等作業(yè)形式進行表現(xiàn)。
2、學生討論并交流他們認為適合用直線或曲線來表現(xiàn)的主題,教師將合理的部分演示出來。
學生繪畫。展示、鼓勵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
四、作業(yè)展評:
說說你對同學作品的看法,有什么地方畫得比較好,什么地方值得修改。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最終目的是學生在評價后有所收獲。
小結(jié)。
六、收拾與整理。
作業(yè)完成后,督促學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環(huán)境的衛(wèi)生和整潔,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八年級物理動與靜教案2
教學設(shè)計思想:
本課從學生身邊的事情入手,設(shè)計了兩個活動:“蕩秋千”、“分析電扇工作時各部分的運動情況”。先讓學生明確如何判斷運動與靜止,然后再通過具體的例子,引導他們充分分析、討論有關(guān)“相對運動”的問題,從而對運動的認識進一步提升,明白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是相對而言的,并能用這一知識解釋生活中的運動或靜止的現(xiàn)象。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能夠利用參照物判斷某一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愿意對物體“運動和靜止”的問題進行探究。
2.能意識到對一些物體狀態(tài)的描述是相對的。
三、科學知識目標
能舉例說明物體的位置和運動需要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來確定。
四、科學、技術(shù)、社會、環(huán)境目標:
能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判斷實際生活、環(huán)境中物體的運動情況,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如何選擇參照物判斷物體的動與靜。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學生活動相結(jié)合的互動教學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shè)備。
材料與用具: 電扇,多媒體。
課時建議: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讓兩組同學來模擬運動和靜止兩種狀態(tài),并分析對兩組學生來說,哪一種算運動?哪一種算靜止?
同學演示:第一組行走,第二組不動。
提問:哪位同學愿意發(fā)表意見?(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如:“為什么你會這樣想?你認
為這兩種狀態(tài)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是什么動了?什么沒動?)
引導學生歸納出:當物體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時是運動,否則就是靜止。 2.想象:夜晚,月亮走我也走的情景。3.觀看蕩秋千的圖片。
教師:同學們:在生活中,你一定會見到很多運動和靜止的物體!例如:我們坐在行駛的車上觀察車外的景物,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秋千上的人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吧!
(二)新課教學
1.舉例探討
教師:關(guān)于運動與靜止,我曾經(jīng)聽到過一段有趣的對話。有一次,我坐火車,旁邊有一對母子,小男孩大約3~4歲,可能第一次坐火車,什么都感到新鮮,火車開了以后,他還在東瞧瞧,西看看。突然,他注意到窗外的景物,然后就像發(fā)現(xiàn)什么新大陸似得叫了起來:“媽媽,房子和樹都在往后跑。”他媽媽就笑了:“傻孩子,不是房子和樹在跑,而是火車在動。”
教師:現(xiàn)在我要求四人一組,同學之間對此問題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你同意誰的話?為什么?歸納小組的意見,等會派代表來匯報。
各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旁聽。
小組匯報與交流。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對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觀點進行解釋和交流。(其中,重點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小男孩的話,如:“你們坐火車或汽車時,有沒有這種感覺?”“為什么會有這種現(xiàn)象?假如小男孩站在路旁,他還會認為房屋和樹木在動嗎?”“為什么坐在車里會有這種感覺?他有把自己看成是動的嗎?”“當他把自己看成是不動的,然后比較房屋、樹木與自己的位置,他發(fā)現(xiàn)了什么?”等等)
歸納:科學上判斷物體的動與靜,一般會先假設(shè)一個不動的物體,我們稱為參照物,然后會拿要研究的物體與參照物進行比較,看它們的位置有沒有發(fā)生變化,有,則這個物體就是運動的;否則,就是靜止的。
2.運用多媒體演示孩子“蕩秋千”的片段。
提問:請四人小組的同學一起分析,根據(jù)上面所學的知識,如果要研究秋千上男孩的運動情況,我們可以選擇哪些物體做參照物?分別和這些參照物比較,秋千上的男孩的運動情況有沒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各小組同學分析討論,教師巡視旁聽。
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jié)果,其他同學相互交流質(zhì)疑。
提問:為什么同一個人,既可以說他是運動的,又可以說他是靜止的呢? 讓學生交流得出: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參照物的選擇很重要。
3.引導學生用參照物、位置改變等科學用語,討論課本插圖中,不同情景下戴帽子同學的運動情況。
拓展活動:分析電扇工作時各部分的運動情況。
引導學生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判斷例子中物體的運動情況,使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三)課堂練習
(教師出示幻燈片)師生共同完成
(四)課堂小結(jié)
板書設(shè)計:
1.秋千上的人 靜止 地面上的人 運動
秋千上的人 運動 地面上的人 靜止
2.研究的物體 乘客 乘客 參照物 地面、樹 司機、汽車 位置是否改變改變 沒改變 動或靜
動
靜
【八年級物理動與靜教案】相關(guān)文章:
錢塘湖春行以動襯靜09-19
采桑子歐陽修以動襯靜11-09
靜與動作文03-07
靜與動作文5篇03-07
《黃帝內(nèi)經(jīng)》靜與躁03-26
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物理教案04-24
與你共享靜好歲月作文900字12-31
靜與動作文三篇_學生作文大全03-07
詩經(jīng)兩首靜女采薇教案11-02
物理與生活小常識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