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黃生借書說教案設(shè)計
《黃生借書說》譯文
黃生借書說作者:袁枚 年輕人黃允修來借書。隨園主人我把書交給他并且告訴他說: 黃生允修借書。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 “書不是借來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讀。您沒有聽說過那些收藏書籍的人的事嗎?七略四庫是天子的藏書,但是天子中讀書的人又有幾個?搬運時使牛累得出汗,放置在家就堆滿屋子的書是富貴人家的書,但是富貴人家中讀書的又有幾個?其余像祖輩父輩積藏許多圖書、子輩孫輩丟棄圖書的情況就更不用說了。不只書籍是這樣,天下的事物都這樣。不是那人自己的東西而勉強向別人借來,他一定會擔心別人催著要回,就憂懼地摩挲撫弄那東西久久不停,說:‘今天存放在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已經(jīng)被我占有,必定會把它捆起來放在高處,收藏起來,說:‘暫且等待日后再看’如此而已。” “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家之書,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若業(yè)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異日觀’云爾。” “我小時候愛好書籍,但是家里貧窮,難以得到書讀。有個姓張的人收藏的書很多。我去借,他不借給我,回來就在夢中還出現(xiàn)那種情形。求書的心情迫切到這種程度。所以只要有看過的書就認真深思并記住。做官以后,官俸花掉了,書籍買來了,一堆堆地裝滿書冊。這樣以后才慨嘆借書的人用心專一,而自己少年時代的時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后,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卷軸。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現(xiàn)在姓黃的年輕人像我從前一樣貧窮,他借書苦讀也像我從前一樣;只是我的書借給別人同別人共用和姓張的人吝惜自己的書籍好像不相同。既然這樣,那么我本來不幸是遇到姓張的呢,姓黃的年輕人本來幸運是遇到了我呢?懂得借到書的幸運和借不到書的不幸運,那么他讀書一定會專心,并且他還書一定會很迅速。 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 寫了這一篇借書說,讓它同出借的書一起交給姓黃的年輕人。 為一說,使與書俱。
《黃生借書說》教案
教學目標: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綜合質(zhì)疑。
2、學習本文運用對比,構(gòu)思嚴密、層層深入的論證方法。
3、理解本文的主要觀點,懂得有書必須認真讀的道理,培養(yǎng)刻苦好學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運用對比闡明道理、層層深入論證的寫法。 2、理解本文的主要觀點。
教學設(shè)想:
熟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結(jié)合注釋理解課文內(nèi)容,讀讀、講講、練練,力爭在課內(nèi)熟讀成誦;研讀重點語段,學習本文運用對比闡明道理的方法;通讀全文,了解本文以理服人又以情動人的寫作特點。
時數(shù):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書海茫茫,讀書要借書,這是常有的事。當你借到一本你所需要的書時,你在激動興奮之后,便會埋頭攻讀,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但對自己已有的書,雖然也是需要學習的,卻缺乏那種興奮感和迫切閱讀的激情。在這方面大概大家都有所體會,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黃生借書說》就議論了這個問題,看看課文作者提出了什么看法,你和他的認識是否一致?
二、預(yù)習檢測
1、 文體:“說”是古代一種非常活潑的文體,篇幅不長,內(nèi)容是議論性的,常就某種社會現(xiàn)象或社會問題提出精辟的見解,跟現(xiàn)代的雜文或雜感相似。 這篇“說”是作者就黃生允修向自己借書一事發(fā)表議論。
2、有關(guān)作者:袁枚,字子才,號隨園主人,清代文學家。著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子不語》等
3、有關(guān)字音: 枚( ) 齋( ) 俟( ) 輒( ) 俸 ( ) 吝 ( ) 惴惴( ) 摩玩( )素蟫( ) 庋藏( )
三、學習過程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要求:自由讀,認真專注,邊讀邊圈點批注。注意生字、多音字,注意停頓,尤其是一些長句的停頓。)
1. 讀不準的字音 :汗牛塞屋 (sāi)若業(yè)為吾所有(wéi) 輒省記 (xǐng)
時蒙卷軸(juàn)
2. 斷句
如: 黃生允修|借書(主謂之間要停頓) 然|天子讀書者(承接上文的句首助詞,連接后要停頓) 小結(jié):文言文語句的停頓應(yīng)遵循兩個原則: 一是人、地、物等名稱中間不應(yīng)停頓。 二是表示一個完整概念的短語中間不應(yīng)停頓。
3.個別小組讀文,其他小組點評。
(二) 細讀課文,理解文意。
(要求: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結(jié)合文下注釋、工具書,試譯全文。先解釋重點詞語,后譯句。有疑問的小組內(nèi)解決,解決不了的可以到鄰組求得幫助或問老師。) 1、小組合作,理解文意。 2、質(zhì)疑、解疑 3、歸納本課的重點實詞和所出現(xiàn)的文言現(xiàn)象。
(1)重點實詞: 授以書 而強假焉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必高束焉,庋藏焉 家貧難致 輒省記 落落大滿 若不相類 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
(2)古今異義詞:
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祖父:古義(祖輩、父輩)今義(父親的父親)
無論:古義(不用說,更不用說)今義(表示條件的連詞)
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 夫人:古義(那個人)今義(對別人妻子的尊稱)
(3)一詞多義:
子:子不聞藏書者乎( 你 )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兒子 )
然:然天子讀書者有幾 ( 但是 ) 非獨書為然 ( 這樣 )
(4)特殊句式:
七略、四庫,天子之書。(判斷句)
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省略句、倒裝句)
若業(yè)為吾所有(被動句)
(6)本文中虛詞“焉”、“而”的用法。 焉:①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句末語氣助詞,相當于“了”。) ②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句中語氣助詞,作形容詞詞尾,同“然”。) ③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 ④若業(yè)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以上③④句三個“焉”都作兼詞“于是”講,相當于“在那里”。于,介詞,在。是,指示代詞,那里。“強假焉”譯為“在有東西的人那里勉強借來的”;“高束焉”譯為“把東西捆起來高高地放在那閣板上”,可活譯為“……放在高高的閣板上”;“庋藏焉”譯為“收藏在那里”。) 而:①授以書而告之日(并列連詞,一說,遞進連詞,并且。) ②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轉(zhuǎn)折連詞,卻。) ③必慮人強取,而惴惴焉(因果連詞,因而。) ④歸而形諸夢(順承連詞,可不譯,或譯“就”。) ⑤吾不得而見之 ⑥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⑤⑥句三個“而”均為表修飾關(guān)系的連詞,連接狀語和謂語,⑤句可不譯,⑥句不譯) ⑦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⑧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 ⑦⑧句均連接兩個句子,可不譯。
(三)了解本文的結(jié)構(gòu)層次:
第1、2段,就黃生借書一事,闡明“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
第1段,是這一部分的總領(lǐng),說明以下的話是專對黃生而言。
第2段,用藏書者不讀、借書者快讀進行對比,從正反兩方面論證“書非借不能讀”。
第3段,用自己切身的經(jīng)歷作對比,從正反兩方面說明“借書讀必專”,再次證明“書非借不能讀”。
第4段,拿黃生與自己相對比,勉勵黃生把握機遇,勤奮讀書。“公書”與“吝書”、“幸”與“不幸”對比,很有說服力。 結(jié)尾照應(yīng)開頭“授以書而告之”,再次表明對黃生的期望。
四、布置作業(yè):
1、整理課堂筆記。
2、從文章的各方面進行質(zhì)疑,自問自答,至少三題。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領(lǐng)悟主旨。
1、文中作者提出了怎樣的觀點?
明確:觀點“書非借不能讀也”
2、為了證明中心論點,作者列舉哪三種藏書者不讀書的例子?(用自己的話概括)
明確:①皇帝藏書很多,但是讀書的很少。 ②富貴人家藏書很多,可是讀書的不多。 ③祖輩父輩收藏書籍、子輩孫輩丟棄書籍的事情很多。
3、本文第一人稱代詞有哪些?你掌握的第二人稱代詞有哪些?
明確:本文第一人稱代詞有:吾、余、予;我們掌握的第二人稱代詞有:爾、汝、子。
4、“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句話,深化了論點,擴展了論題。
5、“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這句話是什么描寫?其作用是什么?
明確:這句話是人物的神態(tài)和動作描寫。 其作用是: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借物者喜愛這個東西,擔憂物主來討而舍不得馬上歸還的心理。
6、“其切如是。”“是”指代什么?從中可見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是”指代:沒有借到書回來后夢里還出現(xiàn)借書的情景。或:“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 從中可見作者年輕時渴望讀書的迫切之情。
7、文章的第三段,作者以親身經(jīng)歷從正反兩方面證明觀點。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正面:年輕時借書困難,苦讀而效率高。 反面:作官后,藏書很多反而很少讀書。
8、“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嘆”“惜”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表達了作者感嘆光陰可貴,勸勉年輕人珍惜大好時光努力讀書的思想感情。
9、最后,作者向黃生提出什么希望?
明確:最后,作者向黃生提出“讀書也必專”、“歸書也必速”的希望
10課文結(jié)尾一句話,它在結(jié)構(gòu)上和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作用?
明確:課文以“為一說,使與書俱”作結(jié),在結(jié)構(gòu)上照應(yīng)了課文開頭的“授以書而告之”。在思想感情上則進一步表達了對黃生的殷切期望。
11、文章是運用什么方法論證“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的?
明確:(1)運用舉例子的論證方法:概括列舉了天子、富貴家、一般藏書家,有書不讀的例子。
(2)運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 ①天子、富貴者藏書很多而讀書人很少的對比。 ②祖輩收藏書籍而子孫丟棄書籍的對比。 ③藏書者“高束焉,庋藏焉”與借書者“惴惴焉摩玩不已”行為對比。 ④藏書者“姑俟異日觀”與借書者“今日來,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心理對比。 ⑤我今日“落落大滿,素蟫灰絲時蒙卷軸”與昔日“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對比。 ⑥“張氏之吝書”與“予之公書”對比。 ⑦黃生“幸”與我的“不幸”對比。 ⑧天子、富貴者藏書很多,我年輕時、黃生現(xiàn)在無書的對比。
11、本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明確:“書非借不能讀”,年輕人應(yīng)該珍惜大好時光,努力尋找機會,發(fā)奮讀書,充實自己。
12、 課文的中心論點是“書非借不能讀”,作者對黃生所寄托的感情是要珍惜少時光陰,專心讀書。那么我們應(yīng)該怎樣體會課文的中心論點,從中受到教益呢?
明確:①對于課文的中心,我們不應(yīng)機械搬用,“書非借不能讀”決不是“有書不讀”,而應(yīng)從讀書精神上去體會。作者的意思是說借書比自己有書更容易去勤讀,更容易把書記在心里,效果更好,即所謂條件差反而進步快,逆境能促人勤奮。所以我們理解課文中心,就是要發(fā)揚我國古人的身處逆境而矢志苦讀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學好科學文化知識。
②作者認為自己幼時借不到書而“形諸夢”是非常不幸的,而黃生能與作者“公書”是非常幸運的,所以作者要黃生“知幸與不幸”,珍惜少時光陰,專心讀書。我們現(xiàn)在的讀書條件比起黃生來又不知要幸運多少倍,我們更應(yīng)“知幸與不幸”,珍惜現(xiàn)在這大好的學習條件和自己的青春年華,刻苦攻讀,使自己成為社會主義建設(shè)的有用人才。如果學有不成,非他人之過,自己應(yīng)該多反省,知警惕。
二、課堂小結(jié):
課文就“黃生借書”發(fā)表議論,提出“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勉勵年輕人努力尋找學習機會,發(fā)奮讀書,充實自己。這對我們?nèi)匀痪哂鞋F(xiàn)實意義。通過學習本文,我們應(yīng)該自覺培養(yǎng)刻苦好學的習慣。
三、 拓展延伸
其實從古至今,很多人在面對不利條件的時候,都能積極主動的創(chuàng)造條件,奮發(fā)學習,你知道這樣的例子嗎?
戰(zhàn)國時蘇秦刺股提神、漢代孫敬頭發(fā)懸梁。就以家貧買不起燈油為例,就有漢代的匡衡鑿壁借光,晉時的車胤囊螢夜讀和孫康映雪誦書,南北朝的江泌隨月取光。這些人都身處逆境,憑著苦讀精神終于成了大學問家。我們應(yīng)該繼承和發(fā)揚這種苦讀精神,戰(zhàn)勝各種困難,使自己學有所成。
四、布置作業(yè)
1、積累有關(guān)讀書的名言和事例,制成讀書卡片。
2、以“談讀書”為話題,結(jié)合自己的讀書經(jīng)歷,運用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寫一個議論片斷。
《黃生借書說》導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說”的有關(guān)知識和作者。
(2)通過朗讀領(lǐng)會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并背誦課文。
(3)結(jié)合工具書、課堂練習題、文下注釋、逐句理解課文。
(4)理解本文運用對比方法闡明“書非借不能讀”道理的寫法,珍惜今天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
學習過程:
一、明確目標(自讀目標,明確本節(jié)課的方向,課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課前熱身(充分利用提前學習學案的時間,對課文進行預(yù)習,感知。)
(一)背景說明及人物介紹(圈劃出你認為重要的信息,并摘錄到書上)
1、作者簡介袁枚(1716-1798),字子才,號簡齋、隨園主人,清朝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著名詩人。乾隆時考中進士,曾任江寧(今江蘇江寧)等地知縣。辭官后居住在南京小倉山,筑隨園,生活華奢。他的詩風格清新靈巧,大都描寫日常生活。著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子不語》等。2、作品簡介(1)內(nèi)容:這篇“說”就青年黃允修向作者借書一事發(fā)表議論,提出“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勉勵青年人努力為自己創(chuàng)造學習條件,奮發(fā)向?qū)W。(2)“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發(fā)表議論,也可以記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3、相關(guān)背景
古代書籍刻印不易,印數(shù)不多,得到書比現(xiàn)在難得多,要想博覽就得靠借,但舊時沒有公共圖書館,只得向私人藏書者借。由于有書的人不多,得書又不易,加上私有觀念重,自然不愿借出。還由于當時書借出后損壞甚至丟失的情況也不少,舊時就流傳著“借書一癡”,“還書一癡”的俗語,所以書就更難借了。正因為如此,借來的書就更能激發(fā)人們勤奮閱讀。
(二)課文預(yù)習
1、掃清字詞障礙,掌握重點字詞(看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
枚( ) 齋( ) 俟( ) 輒( ) 俸 ( ) 吝 ( )
惴惴( ) 摩玩( ) 庋藏( ) 素蟫( )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釋。#FvJ2Iw'L0
3、嘗試朗讀課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三、課堂探究
(一)自主學習(先自主學習以下問題,疑難問題在題號上做出標記。)
1、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詞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標記。
(1)一詞多義
然:然天子讀書者有幾?
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
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
子:子不聞藏書者乎
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為:為一說
若業(yè)為吾所有
非獨書為然
焉: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之:吾不得而見之矣
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
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
富: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
有張氏藏書甚富
而: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
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
歸而形諸夢
生固幸而遇予乎
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2)詞類活用
汗牛塞屋
庋藏焉
歸而形諸夢
其切如是
唯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
(3)重點詞語解釋
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必高束焉,庋藏焉。
家貧難致
歸而形諸夢。
故有所覽輒省記。
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
(4)特殊句式----指出文言句式并翻譯:
A書非借不能讀也。
B若業(yè)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C為一說,使與書俱。
(5)古今異義詞
1) 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祖父 無論
古義: 今義:
古義: 今義:
2) 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
夫人
古義: 今義:
3) 子不聞藏書者乎然天子讀書者有幾
子
古義: 今義:
(5)在理解詞義的基礎(chǔ)上,逐字逐句翻譯課文,有不懂的標記出來。
2、課文內(nèi)容理解
1)《黃生借書說》選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字________,號_________,又號_________。
2)“說”是古代的一種 的文體,課題的“說”是 意思。
3)課文中的第一人稱代詞有 ,寫出3個自己所學過的第二人稱代詞:
4)開頭開門見山,提出論點:“ ”,結(jié)尾照應(yīng)開頭,點明寫本文的緣由。
中間三段是重點。作者從三個方面作了對比。這三個方面的對比是① ② ;③ 。
首先,舉歷史上的例證, 、 和 都是以書為裝飾品,實際上并不讀書。
然后,用 和 的.兩種不同心理作對比,來證明“書非借不能讀”。
接著,以 和 加以印證。
最后,以 和黃生相對照,使黃生能感到 ,以激勵他下苦功讀書。
(二)合作研討(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趕快參加吧!)
小組長組織組員研討自主學習時解決不了的問題。
(三)展示講解(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抓住機會,亮出風采!)
由已經(jīng)掌握的學生或老師在黑板前進行必要的講解,其他學生補充質(zhì)疑。
四、鞏固提升(真金不怕火煉,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
(一)前三段的中心論點是()A.天子讀書者有幾B.書非借不能讀也C.富貴人讀書者有幾D.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
(二)為了說明藏書者不讀書這種現(xiàn)象,作者舉出了哪些例證?
(三)體會下邊兩句話的含義,然后作題:1.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1)“借者”是指:()A.作者本人B.黃生C.泛指家貧無力購書的人D.借給別人書的人(2)“可惜”的意思是:()A.應(yīng)當珍惜B.值得惋惜C.使人嘆息D.讓人可憐2.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讀。(1)“知幸與不幸”說明的是:()A.說明兩人的遭遇不同B.希望黃生懂得借書的艱難C.強調(diào)自己的“公書”和張氏的“吝書”截然不同D.說明幸福與不幸福的辯證關(guān)系(2)“歸書也必速”的意思是:()A.希望黃生盡快地還書B.暗示黃生不要把書轉(zhuǎn)借別人C.勸勉黃生勤奮地讀書D.提示黃生讀書的速度必須要快(四)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的用法:1.七略四庫,天子之書,然天子讀書者有幾?2.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五)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A.本文就黃生允修借書一事發(fā)表議論,先曉之以理,后動之以情。B.與結(jié)尾一句“為一說,使與書俱”相照應(yīng)的一句是開頭說的“授以書而告之”。C.“說”這種文體內(nèi)容是記敘性的,篇幅一般都很長。D.本文運用了例證法,正反對比論證法。
附1:課文翻譯 年輕人黃允修來借書。我把書借給他,并告訴他說:“書要不是借來的就不會好好的讀啊。你沒有聽說過(那些)藏書人(不懂書的事)嗎?《七略》《四庫》,是皇帝的藏書,但是(自古以來)皇帝肯讀書的有幾個呢?牛淌著汗拖來塞滿屋的書,這是富貴人家的藏書,但是富貴之家的人肯讀書的(又)有幾個?其余像祖輩、父輩積藏許多書而兒子、孫子丟棄掉的情況,就更不用說了。不只是書籍是這樣,世間的事物都是這樣。不是那人自己的東西,而是勉強借了來的,必定擔心人家催著要,就忐忑(tǎn tè)不安的摩挲撫弄不止,(心里)說:‘今天存放在我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見到它了。’如果已經(jīng)為我所有,必定(會)捆起來放在高處,收藏起來,說什么‘暫且等改日再看吧’等等。“我小時候愛好讀書,(但)家里窮,很難得到書讀。有個姓張的人家,藏書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給我,回來以后我夢中還出現(xiàn)向他借書的情形。那種迫切求書的心情,竟然達到這樣的程度。因此,只要看過的書就認真的去領(lǐng)會,牢牢的記在心里。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書籍買來了,到處都堆放滿了。(由于長期不翻閱),以至白色的蠹蟲和蟲絲,時常沾滿了書本。這樣一來我才慨嘆借來的書看得是多么用心專一,并且感嘆少年的時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如今姓黃的年輕人像我從前一樣貧窮,他借書(苦讀)也像我從前一樣;只是我慷慨借書給人和那姓張的吝惜自己的書,舍不得借給人,這一點好像不大相同。既然如此,那么是我實在倒楣而碰上姓張的呢,還是黃生實在幸運而遇到我呢?懂得(借到書的)幸運和(借不到書的)不幸,那么他讀書一定很專心,而他還書也一定會很快。寫了這一篇借書說,把它和書一起(交給黃生)。
《黃生借書說》教學設(shè)計
一、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人們對讀書的看法各不相同。唐朝詩人杜甫認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強調(diào)了讀書與寫作的密切關(guān)系;英國作家培根認為:“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強調(diào)了讀書的好處很多。那么,清朝文學家袁枚對讀書的看法又是怎么的呢?今天,讓我們走進他的文章《黃生借書說》,和他一起探討有關(guān)讀書的問題。
二、解題目
1 . 內(nèi)容:這篇“說”就青年黃允修向作者借書一事發(fā)表議論,提出“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勉勵青年人努力為自己創(chuàng)造學習條件,奮發(fā)向?qū)W。
2 .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發(fā)表議論,也可以記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三、作者簡介
袁枚 ( 1716 - 1798 ) ,字子才,號簡齋、隨園主人,清朝錢塘 ( 今浙江杭州 ) 人,著名詩人。辭官后居住在南京小倉山,筑隨園,生活華奢。他的詩風格清新靈巧,大都描寫日常生活。著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等。
四、 掌握字詞
惴惴 zhuìzhuì 摩mó 俟sì 輒zhé 俸fèng 庋guǐ 夫 fú 俟sì,
五、翻譯文章
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分組進行翻譯文章,并點出每段需要重點記憶理解的語段
書非借不能讀:書不是借來的就不會好好地讀。
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物品而勉強從別人那里借到。夫人,那人。指向別人借書的人。強假,勉強借來。
惴惴焉摩玩之不巳:忐忑不安地將它玩弄不止,惴惴不安、提心吊膽,憂懼的樣子。摩玩,摩挲 ( suō ) 玩弄,撫弄。
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來掛在高處,收藏起來。“高”形容詞作“束”的狀語,“在高處”。庋,音guǐ,置放;收藏。
姑俟異日觀:姑且等到日后再來看吧。姑,姑且、且等候、等待。異日,日后、將來。
故有所覽輒省記: ( 因為迫切地要讀書,又得不到書 ) 所以 ( 凡是 ) 有看過的就記在心里。有所覽,有看到的。輒,就。省記,記在心里。省,音xǐng,明白。
俸去書來,落落大滿:薪俸花掉了,書籍買來了, ( 屋里 ) 到處都堆放滿了。落落,堆集的樣子。俸,指官俸,做官的俸祿。
素鐔灰絲時蒙卷軸:白色的蠹魚和蟲絲常常沾滿了書卷。素鐔,指書里的蠹蟲。灰絲,指蟲絲。
今黃生貧類予:如今黃生像我 ( 以前 ) 一樣貧窮。類,似,像。
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只是我把自己的書拿出來同別人共用,這和張氏吝惜自己的書 ( 不借給別人 ) 好象不大相同。惟,只是。公,動詞,同別人共用。吝書,舍不得 ( 把 ) 書 ( 借給別人 ) 。
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既然如此,那么我是實在不幸而遇到張 ( 這樣的吝嗇鬼 ) 。然而,既然這樣,那么……。固,本來、誠然、實在。
六 . 從寫作方法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樣論證“書非借不能讀也”這個中心論點的 ?
課文第二段從幾個角度論證“書非借不能讀”這個論點 ?
從兩個角度論證:藏書多者,“讀書者有幾” ? 無書而借書讀者,“非夫人之物而強假要,必慮人副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兩個角度一正一反地對中心進行論證,這是什么論證方法 ?
明確并板書,對比論證。
文中的對比論證還有幾處 ? 這幾處的對比意在分析哪幾方面的問題 ? 作用是什么 ?
歸納: ( 1 ) 天子、富貴家藏書之多與“余”幼時和黃生無書作對比; ( 2 ) 一些人家“祖父”藏書與“子孫”棄書作對比; ( 3 ) 藏書者有書不讀與“余”和黃生無書可讀作對比; ( 4 ) 藏書者與借書者對書的不同態(tài)度的對比; ( 5 ) 藏書者與借書者對書的不同心理作對比。 ( 6 ) “余”幼時與借書者對書的不同態(tài)度的對比; ( 7 ) “余”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的對比; ( 8 ) “余”幼時之“不幸”與黃生之“幸”的對比。這些對比集中起來說明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藏書者往往不讀書;二是唯借書方能讀書。作者正是在這兩方面事實的基礎(chǔ)上作出“書非借不能讀”這一論斷的。對比論證的作用是作者的使觀點更為鮮明,從而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七、背誦全文
《黃生借書說》教案
一、 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人們對讀書的看法各不相同。唐朝詩人杜甫認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強調(diào)了讀書與寫作的密切關(guān)系;英國作家培根認為:“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強調(diào)了讀書的好處很多。那么,清朝文學家袁枚對讀書的看法又是怎么的呢?今天,讓我們繼續(xù)走進他的文章《黃生借書說》,和他一起探討有關(guān)讀書的問題。
二、復(fù)習檢查(投影)
溫故而知新
1、解釋句中劃線的詞:
(1)汗牛塞屋 (2)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3)必高束焉,庋藏焉。 (4)家貧難致
(5)歸而形諸夢。 (6)故有所覽輒省記。
(7)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8)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
2、說出劃線詞的古今義:
(1)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2)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
3、多義詞:
然:然天子讀書者有幾? 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
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 有地洼然而方以長。
4、指出文言句式并翻譯:
(1)書非借不能讀也。
(2)若業(yè)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3)為一說,使與書俱。
5、翻譯句子,并體會語句表達的語氣:
(1)子不聞藏書者乎?
(2)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
(3)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
(4)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三、研讀課文:
上節(jié)課,我們對課文進行了朗讀、翻譯,下面請同學進一步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投影)
1、 本文的觀點是什么?
2、 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具體說說作者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來論證觀點的?
3、 這些論證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探討1、(板書)論點:書非借不能讀也
探討2、舉例論證:天子之書——七略四庫
(投影) 富貴家之書——汗牛塞屋 有書而不讀
其他——祖父積、子孫棄
(作者提出觀點后,接著以“子不聞……”一句設(shè)問,引出例證,這些例證有何作用?生回答)(從反面論證了觀點)
(有書而不讀,依次類推,世上其他事物又如何呢?“非獨書……”一句由書過度到“天下物”,寫“天下物”時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生回答)
(投影)書→天下物:物非己有:慮人逼取、摩玩不已 不同心態(tài)
物為己有:心安理得、束之高擱
(以上由書及物都是從別人說起,接著由人及己,由一般到具體,以現(xiàn)身說法論證自己的觀點,那么他通籍前后對書的態(tài)度有什么不同呢?運用什么論證方法?生答)
(投影)自己 通籍 前:家貧難致 有所覽輒省記——勤奮
后:俸去書來 素蟫灰絲時蒙卷軸——懶惰
(第四段通過哪些對比,勸勉黃生認真讀書?生答)
(投影) 借書:“予之公書”與“張氏吝書” 提出希望
“予不幸”與“生幸” 讀書必速、歸書必速
(這些對比論證有什么作用?)
小結(jié):根據(jù)板書進行總結(jié),作者由書及物、由人及己,運用了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有力地證明了“書非借不能讀也”這一觀點,勸勉黃生珍惜擁有的學習條件,勤奮讀書。
四、拓展:
1、本文的觀點是“書非借不能讀也”,這是不是說作者反對買書、藏書,必須借書才能認真閱讀呢?
小結(jié):藏書而能讀書的不乏其人,作者的本意是勸勉人們不要因為條件不利而卻步不前,只要有志氣,有決心,不利條件反而可以催人奮進,取得成績;另一方面也提醒人們不要因為條件優(yōu)越而貪圖享樂,不思進取,而要珍惜時間,珍惜擁有的學習條件。
(投影)2、積累讀書名言
(1)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2)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3)讀書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4)一日無書,百事荒廢。 ——陳壽
(5)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 ——高爾基
(6)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 ——陸游
(7)讀一切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笛卡兒
(8)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銅匙。 ——列夫托爾斯泰
(9)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 ——雨果
(10)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莎士比亞
(11)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
(12)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13)貪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 ——王安石
(14)好書不厭讀百回,熟讀課思子自知。 ——蘇軾
五、小結(jié):
同學們,現(xiàn)在和過去不同。過去許多人想讀書而得不到,現(xiàn)在我們的物質(zhì)條件都很優(yōu)越,大小書店里各種各樣的圖書真是琳瑯滿目,咱們可以利用星期天、節(jié)假日到書店逛一逛,相信這里的書籍一定會填補你精神世界的空虛。在此,我衷心地希望同學們趁著青春年華,珍惜擁有的讀書條件,多讀書,讀好書!
六、作業(yè)設(shè)置:(任選一題)
1、積累有關(guān)讀書的名言和事例,制成讀書卡片。
2、以“談讀書”為話題,結(jié)合自己的讀書經(jīng)歷,運用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寫一個議論片斷。
《黃生借書說》教案及練習
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珍惜現(xiàn)在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專心學習。
2.學習課文構(gòu)思嚴密,對比鮮明的寫作特點。
3.了解一些雙音詞的古今異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解題,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分析第一部分。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書海茫茫,讀書要借書,這是常有的事。當你借到一本你所需要的書時,你在激動興奮之后,便會埋頭攻讀,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但對自己已有的書,雖然也是需要學習的,卻缺乏那種興奮感和迫切閱讀的激情。在這方面大概大家都有所體會,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黃生借書說》就議論了這個問題,看看課文作者提出了什么看法,你和他的認識是否一致?
2.解題:
學生閱讀課文注釋①,教師作如下補充:
①課文標題中的“說”,是古文體中的一種,這種體裁的文章往往就社會生活中的某種現(xiàn)象提出作者的看法,觀點是“發(fā)人之所未發(fā)”的,一般以議論為主,也兼有記敘和抒情的成分。在寫法上講究波瀾起伏,使人感到變化莫測。篇幅一般不長,要做到言簡意賅。它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策士們的游說,到唐代便擴大成為一種通用的文體。我們以前學習過的韓愈的《馬說》,柳宗元的《捕蛇者說》都屬這類文章。
②課文作者袁枚還有號簡齋,他生活在號稱封建盛世的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中過進士,做過江寧等地的知縣。33歲辭官,定居南京,在小倉山筑園林,因是金陵織造園林舊址,故改其名“隨園”,又因此自號“隨園老人”,晚年還自號“倉山居士”,過著論文賦詩的悠閑生活。他一生喜愛山水田園,思想比較自由解放,論詩主張抒寫性情,創(chuàng)性靈說,反對模仿古詩文的格調(diào)。認為“凡作詩文者,寧可為野馬,不可如疲驢。”
③黃生名允修,貧而好讀書,袁枚很器重他,也很樂意幫助他。除了借書給他之外,還支援他一部分生活用費。《贈黃生序》中說:“又虞其家之貧,有以累其能也,為羞其晨昏,而以書庫托焉,成生志也。”作者對黃生的學業(yè)也深有影響,黃生原想致力考證,袁枚不贊成,希望他跟自己走,學詩文。
④古代書籍刻印不易,印數(shù)不多,得到書比現(xiàn)在難得多,要想博覽就得靠借,但舊時沒有公共圖書館,只得向私人藏書者借。由于有書的人不多,得書又不易,加上私有觀念重,自然不愿借出。還由于當時書借出后損壞甚至丟失的情況也不少,舊時就流傳著“借書一癡”,“還書一癡”的俗語,所以書就更難借了。正因為如此,借來的書就更能激發(fā)人們勤奮閱讀。
3.教師范讀課文,注意下邊加點字的讀音:
強(qiáng)假 惴(zhuì)惴 庋(guǐ)藏 俟(sì) 素 蟫(yín)
4.學生參閱課文注釋默讀課文。要求:
①進一步給生字和容易讀錯的字正音,初步了解文句意思。
②概括各段大意,注意課文中引號用法,說說課文是按什么思路組織內(nèi)容的?
課文共5段,第一段以黃生借書說起,由于黃生來借書,引起作者對黃生有關(guān)借書讀書的一番議論。這句話統(tǒng)領(lǐng)了下邊第2、第3段的內(nèi)容。第二段開始的引號,直到第三段結(jié)束才引號回頭,表明這兩段話都是專對黃生說的。
第2段先提出“書非借不能讀也”的觀點,接著舉例說明那些有書的人大都是不讀書的。第3段敘述作者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幼時借書之難,一旦借到書,看過就記在心里;做官后有了書就讓書束之高閣不讀了。第4段向黃生提出一定要專心讀書,一定要很快還書的希望。第5段一句話是照應(yīng)開頭“授以書而告之”的,并進一步對黃生表示了殷切的期望。
據(jù)此,課文組織內(nèi)容的思路是先闡明自己對借書讀書的看法,然后向黃生提出希望的。因此課文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1-3段):闡明“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
第二部分(4-5段):向黃生提出“讀書也必專,”“歸書也必速”的希望。
5.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①這部分共3段,第1段先交代寫作本文的緣由,再以“授以書而告之曰”統(tǒng)領(lǐng)下邊兩段內(nèi)容。這里的“授以書”應(yīng)是“以書授(之)”,把狀語后置了。
②教師領(lǐng)讀或?qū)W生自讀第2段,參閱課文注釋理解文義,并注意理解下邊加點詞的意思:
然天子讀書者有幾:然而、可是。 無論:不要說。 非獨書為然:這樣。 強假:勉強借的。 若業(yè):如果已經(jīng)。 為吾所有:被。 俟異日:等到。 高束:束之高閣。把東西捆好,放在高處。
這段提出論點,再用藏書者不讀書的實例加以證明。可討論如下問題:
a.作者是怎樣提出課文的中心論點的?
作者運用了開門見山的方法提出中心論點,給黃生講的第一句話就是擺出自己的觀點,使文章開篇進題,毫無枝蔓。并用了雙重否定句強調(diào)了作者的意思,使論點顯得鮮明有力。
b.作者列舉了哪些實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哪些是重點寫的?
作者運用了3個實例證明“書非借不能讀也”的觀點:先以“七略四庫”和“汗牛塞屋”極言天子和富貴之家藏書之多,繼而以“讀書者有幾”進行反問,表明他們無心讀書,有書不讀。這兩例是敘述的重點,語氣也比較嚴厲。第3例以“祖父積,子孫棄”概括其他藏書者的情況,意在說明有書不讀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這3個實例初步論證了作者觀點的正確性。
c.作者為什么要由“書”講到“物”,這對論證中心論點有什么作用?
作者由“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推開一層新意,指出向別人借的就倍感珍惜,而自己已有的便不以為然這是普遍的心理。作者把這兩種不同的心態(tài)進行比較,由兩種不同的心理引出兩種不同的做法,前者因“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后者因是己物而“必高束焉,庋藏焉”。這樣就進一步論證了作者觀點的正確性。
這段從社會取證說理,論證“書非借不能讀也”是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是第一部分的第一層次。
③教師領(lǐng)讀或?qū)W生自讀第3段,參閱課文注釋理解文義,并注意理解下邊加點詞的意思:
家貧難致:得到。 所覽輒省記:覽,閱讀。輒,就。省()明了,明白。 俸去書來:薪俸。 可惜:值得珍惜。
這段文寫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論證“書非借不能讀”的中心論點。可討論如下問題:
a.作者是怎樣以自己的經(jīng)歷來論證論點的?
作者幼時好書,由于家貧無書,向張氏借,但張氏不借,飽嘗了借書之難,所以一旦借到書,看過就能清楚地記在心里,因而讀書效率很高,這說明借書能促使人發(fā)奮學習。到做官之后,經(jīng)濟條件改善了,得書容易了,“落落大滿”,藏書不少,但有書反而不讀了,讓書布滿蟲絲,被蟲蛀。這樣一正一反,兩相對照,有力地論證了“書非借不能讀”的論點。
b.如何理解“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這是作者本人讀書經(jīng)驗的總結(jié),以此告誡黃生借書不易,現(xiàn)在借到了書,就要珍惜少時歲月,專心讀書。同時也為課文轉(zhuǎn)入第二部分對黃生提出希望作了鋪墊。
這段以作者讀書的親身經(jīng)歷,把少時借書專心讀和做官后有書棄置不讀進行對比,論證了中心論點。這是第一部分的第2層。
④這部分提出寫作本文的緣由,提出中心論點,并用社會上的實例和作者的親身體會闡明論點。
6.課后練習與思考:
①指出下邊句中加點的雙音詞的古今異義:
a.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b.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
c.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②熟讀課文,預(yù)習課文第二部分,說說作者對黃生提出了哪些希望?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分析課文第二部分。領(lǐng)會課文構(gòu)思嚴密和運用對比手法說理的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課文第一部分作者提出了“書非借不能讀”的論點,并舉出社會實例和自己的親身體會有力地論證了論點。這部分內(nèi)容意在告誡黃生借書之難,教導黃生借書能催人奮發(fā)學習。現(xiàn)在借到了書,就應(yīng)珍惜時光,用心讀書。由此課文自然轉(zhuǎn)向?qū)S生提出希望,這就是課文第二部分的內(nèi)容。
2.分析第二部分:
①教師領(lǐng)讀或?qū)W生自讀第4、第5段,參閱注釋理解文義,并注意下邊加點詞的意思:
惟予之公書:只是。 若不相類:似乎,好像,表示不肯定語氣。 然則:這樣看來,那么…… 讀書也必專:句中助詞,表停頓,以舒緩語氣。
②這兩段文字,作者向黃生提出“讀書也必專”,“歸書也必速”的希望,是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可討論如下問題:
a.作者把自己年輕時的遭遇跟黃生現(xiàn)在的遭遇作了哪些比較?這些比較對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什么作用?
一是二人家貧無書相似,再是兩人借書來讀相似,三是一個往往借不到,一個能借到不相似。通過這些比較,拉近了黃生和作者的距離,使黃生更易受作者感染,接受作者的觀點,聽從作者的教導,專心讀書。同時也突出了借書不易,讓黃生知道他是幸遇作者,能夠借到書,就更應(yīng)珍惜時光,奮發(fā)學習。
b.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知幸與不幸”和“歸書也必速”?
“知幸與不幸”這句話是要黃生以作者幼時借不到書而“形諸夢”的不幸,知道自己能借到書是非常幸運的。希望黃生懂得借書的艱難,要珍惜眼前難得的機遇,勤奮地讀書。“歸書也必速”表面上的意思是希望黃生能盡快把書還回來,似有吝書之嫌,但實際上是作者以此督促黃生要抓緊時間讀書,要珍惜“少時之歲月”。
c.課文結(jié)尾一句話,它在結(jié)構(gòu)上和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作用?
課文以“為一說,使與書俱”作結(jié),在結(jié)構(gòu)上照應(yīng)了課文開頭的“授以書而告之”。在思想感情上則進一步表達了對黃生的殷切期望。
③這部分內(nèi)容通過作者與黃生在借書讀書方面的比較,說明自己遇吝書者為不幸,黃生遇公書者為幸,勉勵黃生專心讀書。
3.學生齊讀課文,概括課文內(nèi)容,歸納中心思想。
課文以社會實例和作者自己的讀書經(jīng)歷論證了“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勉勵黃生及青年人要珍惜大好的學習條件,發(fā)奮讀書。
4.課文篇幅短小,但觀點鮮明,說理充分,感染力強,令人信服,讀來就如聆聽一個長者對我們既嚴肅又殷切的諄諄告誡。那么課文在安排內(nèi)容和運用論證方法上有什么特點?
①課文在安排內(nèi)容上構(gòu)思嚴密。作者的寫作意圖是教育黃生及青年人要專心讀書,但他并不急于把這個意思說出來,而是開篇曉之以理,由黃生借書一事提出“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然后展開深入的論證。先舉出社會上三種藏書豐富的人不讀書的情況,側(cè)重說明有書而不能讀的原因。課文還宕開一筆,由書涉物,以借物摩玩為例,寫出借物者和物為己者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tài),道出了逆境之中多思危,順境之下易安樂的人生哲理。然后收回筆觸,敘說自己的切身體會,側(cè)重說明唯借方能讀書的道理。在說透道理的基礎(chǔ)上,又動之以情,重提自己過去借書之難,以自己的“不幸”反襯黃生的“幸”。至此才順理成章地向黃生提出“其讀書也必專”,“其歸書也必速”的希望。課文還做到起句和結(jié)句相呼應(yīng),中間用“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這個抒情色彩很濃的句子承上啟下,更使課文內(nèi)容渾然一體了。②充分運用對比的手法說理。課文第一部分把借物(書)者“惴惴焉摩玩不已”的做法和“今日來,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的心理跟藏物(書)者“高束焉,庋藏焉”的做法和“姑俟異日觀”的心理作對比;又將作者年輕時“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的急切求書心理與通籍后有書“落落大滿”卻讓書“素蟫灰絲時蒙卷軸”的情況作對比,有力地說明了藏書者不讀書和借書者讀書專,突出了“書非借不能讀”這一中心論點。第二部分把“張氏之吝書”跟“予之公書”作對比,由此再引出“黃生之幸”和“予之不幸”的對比。通過這些對比,寄托著對黃生的厚望。
5.思考與討論:課文的中心論點是“書非借不能讀”,作者對黃生所寄托的感情是要珍惜少時光陰,專心讀書。那么我們應(yīng)該怎樣體會課文的中心論點,從中受到教益呢?
①對于課文的中心,我們不應(yīng)機械搬用,“書非借不能讀”決不是“有書不讀”,而應(yīng)從讀書精神上去體會。作者的意思是說借書比自己有書更容易去勤讀,更容易把書記在心里,效果更好,即所謂條件差反而進步快,逆境能促人勤奮。所以我們理解課文中心,就是要發(fā)揚我國古已有之的身處逆境而矢志苦讀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學好科學文化知識。自古以來,我國流傳著許多苦讀的感人故事,且不說戰(zhàn)國時蘇秦刺股提神、漢代孫敬頭發(fā)懸梁,就以家貧買不起燈油為例,就有漢代的匡衡鑿壁借光,晉時的車胤囊螢夜讀和孫康映雪誦書,南北朝的江泌隨月取光。這些人都身處逆境,憑著苦讀精神終于成了大學問家。我們應(yīng)該繼承和發(fā)揚這種苦讀精神,戰(zhàn)勝各種困難,使自己學有所成。
②作者認為自己幼時借不到書而“形諸夢”是非常不幸的,而黃生能與作者“公書”是非常幸運的,所以作者要黃生“知幸與不幸”,珍惜少時光陰,專心讀書。我們現(xiàn)在的讀書條件比起黃生來又不知要幸運多少倍,我們更應(yīng)“知幸與不幸”,珍惜現(xiàn)在這大好的學習條件和自己的青春年華,刻苦攻讀,使自己成為社會主義建設(shè)的有用人才。如果學有不成,非他人之過,自己應(yīng)該多反省,知警惕。
6.課后思考與練習:
①以如何發(fā)揚苦讀精神為中心,寫一篇學習本文的讀書筆記。
②背誦這篇課文
《黃生借書說》練習
一、基礎(chǔ)知識:
1、本文選自 ,作者 , 文學家,著作有 。
2、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惴惴( ) 庋藏( ) 俟異日( )
形諸夢( ) 輒( ) 素蟫( )
3、解釋加點的詞
(1)授以書而告之( ) (2)非獨書為然( )
(3)若業(yè)為吾所有( ) (4)姑俟異日觀云爾( )( )
(5)歸而形諸夢( ) (6)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 )( )
(7)隨園主人授以書而告之曰( )(8)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 )
(9)若業(yè)為吾所有( ) (10)余幼好書,家貧難致( )
(11)今黃生貧類余( )
4、下面句中加點的詞古今意義沒有變化的一項是( )
A. 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B. 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
C. 子孫棄者無論焉
D. 若業(yè)為吾所有
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為”與例句中的“為”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例:若業(yè)為吾所有
A. 非獨書為然
B. 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
C. 為一說,使與書俱
D. 而身為宋國笑
6、課文為了論證“___ _______”這一觀點,作者從三個方面作了對比。
這三個方面的對比是(1)________ __,(2)__ ____,(3)___ _____。
《黃生借書說》三疑三探教案
一、 設(shè)疑自探
1、導入
書海茫茫,讀書要借書,這是常有的事。當你借到一本你所需要的書時,你在激動興奮之后,便會埋頭攻讀,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但對自己已有的書,雖然也是需要學習的,卻缺乏那種興奮感和迫切閱讀的激情。在這方面大概大家都有所體會,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黃生借書說》就議論了這個問題,看看課文作者提出了什么看法,你和他的認識是否一致?
2、解題
1)課文標題中的“說”,是古文體中的一種,這種體裁的文章往往就社會生活中的某種現(xiàn)象提出作者的看法,觀點是“發(fā)人之所未發(fā)”的,一般以議論為主,也兼有記敘和抒情的成分。在寫法上講究波瀾起伏,使人感到變化莫測。篇幅一般不長,要做到言簡意賅。它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策士們的游說,到唐代便擴大成為一種通用的文體。我們以前學習過的韓愈的《馬說》,柳宗元的《捕蛇者說》都屬這類文章。
2)黃生名允修,貧而好讀書,袁枚很器重他,也很樂意幫助他。除了借書給他之外,還支援他一部分生活用費。《贈黃生序》中說:“又虞其家之貧,有以累其能也,為羞其晨昏,而以書庫托焉,成生志也。”作者對黃生的學業(yè)也深有影響,黃生原想致力考證,袁枚不贊成,希望他跟自己走,學詩文。
3)古代書籍刻印不易,印數(shù)不多,得到書比現(xiàn)在難得多,要想博覽就得靠借,但舊時沒有公共圖書館,只得向私人藏書者借。由于有書的人不多,得書又不易,加上私有觀念重,自然不愿借出。還由于當時書借出后損壞甚至丟失的情況也不少,舊時就流傳著“借書一癡”,“還書一癡”的俗語,所以書就更難借了。正因為如此,借來的書就更能激發(fā)人們勤奮閱讀。
3、 簡介作者
袁枚還有號簡齋,他生活在號稱封建盛世的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中過進士,做過江寧等地的知縣。33歲辭官,定居南京,在小倉山筑園林,因是金陵織造園林舊址,故改其名“隨園”,又因此自號“隨園老人”,晚年還自號“倉山居士”,過著論文賦詩的悠閑生活。他一生喜愛山水田園,思想比較自由解放,論詩主張抒寫性情,創(chuàng)性靈說,反對模仿古詩文的格調(diào)。
4、教師范讀課文,注意下邊加點字的讀音:
強(qiáng)假 惴(zhuì)惴 庋(guǐ)藏 俟(sì) 素 蟫(yín)
詞句補釋:
書非借不能讀:書不是借來的就不會好好地讀。
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物品而勉強從別人那里借到。夫人,那人。指向別人借書的人。夫,音fú。強假,勉強借來。
惴惴焉摩玩之不巳:忐忑不安地將它玩弄不止。惴惴,音zhuìzhuì,惴惴不安、提心吊膽,憂懼的樣子。摩玩,摩挲 ( suō ) 玩弄,撫弄。
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來掛在高處,收藏起來。“高”形容詞作“束”的狀語,“在高處”。庋,音guǐ,置放;收藏。
姑俟異日觀:姑且等到日后再來看吧。姑,姑且、且。俟,音sì,等候、等待。異日,日后、將來。
故有所覽輒省記: ( 因為迫切地要讀書,又得不到書 ) 所以 ( 凡是 ) 有看過的就記在心里。有所覽,有看到的。輒,就。省記,記在心里。省,音xǐng,明白。
俸去書來,落落大滿:薪俸花掉了,書籍買來了, ( 屋里 ) 到處都堆放滿了。落落,堆集的樣子。俸,指官俸,做官的俸祿。
素鐔灰絲時蒙卷軸:白色的蠹魚和蟲絲常常沾滿了書卷。素鐔,指書里的蠹蟲。灰絲,指蟲絲。
今黃生貧類予:如今黃生像我 ( 以前 ) 一樣貧窮。類,似,像。
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只是我把自己的書拿出來同別人共用,這和張氏吝惜自己的書 ( 不借給別人 ) 好象不大相同。惟,只是。公,動詞,同別人共用。吝書,舍不得 ( 把 ) 書 ( 借給別人 ) 。
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既然如此,那么我是實在不幸而遇到張 ( 這樣的吝嗇鬼 ) 。然而,既然這樣,那么……。固,本來、誠然、實在。
5 . 辨音
①假jiǎ 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 jià 假期
②省xǐng 故有所覽輒省記 shěng 節(jié)省
③juǎn 翻卷 juàn 素鐔灰絲時蒙卷軸
6. 辨義
子不聞藏書者乎 你
子孫棄者無論焉 兒子、兒輩
然天子讀者有幾 然而
非獨書為然 這樣
非獨書為然 是
若業(yè)為吾所有 被
為一說 作、寫
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 接著,這以后
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 這樣說來,那么
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 表強調(diào)語氣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地
子孫棄者無論焉 表感嘆語氣
必高束焉 指代書,也可理解為表感嘆語氣授以書而告之曰 代指黃生
吾不得而見之矣 代指書
少時之歲月 的
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 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之間,取消獨立性
二.讀課文
1 . 讀課文,領(lǐng)悟語旨。
①散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②抽查誦讀情況,重在指導讀出語氣。
③領(lǐng)悟文旨 —— 論述借來的書才能認真讀的道理以勉勵黃生勤奮讀書。
2 . 讀課文,體會語脈。
①首段開門見山,結(jié)尾簡明扼要,前呼后應(yīng),點明寫本文的緣由。
②中間三段論述“書非借不能讀”的道理,結(jié)構(gòu)嚴密,層次清晰。首先列舉藏有書者不讀書的例子,再以生動的筆法描繪讀自己書和讀借來的書的兩種不同心理,論述“書非借不能讀”的道理。最后以自己親身的經(jīng)歷和體會,印記“書非借不能讀”的道理。
三、布置作業(yè):將文中加點詞的練習做在練習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就課文內(nèi)容質(zhì)疑。體會文章中心。
2、理解文章觀點,背誦課文,并能夠領(lǐng)會學習本文的現(xiàn)實意義。
一. 讀課文,品味語詞。
①第二段中兩個反問句語氣和作用,如將它們改為陳述句,效果有何區(qū)別 ?
②“然富貴人讀書者有幾 ? ”與“天下物皆然”中的“然”詞義相同否 ? 是否都應(yīng)重讀。
③“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一句中去掉“惴惴焉”如何 ? “摩玩”一詞表達什么感情 ?
④“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句中“嘆”與“惜”的含義分別是什么 ? 為什么而“嘆” ? 為什么而“惜” ? 這句話表達作者什么感情 ?
⑤“然則予因不幸而遇張乎,生因幸而遇予乎 ? ”中“然則”一詞刪去有什么不好 ?
⑥為了論證中心論點,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作了對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
2 . 讀課文,感受語情。
重在體會作者運用多種句式來加強語氣,表達情感的作用以及形象化語言的感染力,與作者情感達到共鳴。
因課時有限,背誦可放在課外。因議論文的背誦較記敘文背誦難度更大,教師應(yīng)作必要的指導。可采用線索記憶法或分層消化法進行記誦。
二、 本文的結(jié)構(gòu)層次
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 ( 第1 - 2段 ) 就黃生借書一事,提出“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接著用擺事實、作類比等方法,列舉藏書不讀書的情形進行論證。首句是統(tǒng)領(lǐng)句,指明以下的話是對黃生說的。
第二部分 ( 第3段 ) 寫自己年幼時和做官以后的切身體會,再次說明“書非借不能讀”,這是用談體會的方法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證。
第三部分 ( 第4段 ) 拿黃生與自己相對比,向黃生提出希望,勉勵黃生珍惜有利條件,勤奮讀書。
第四部分 ( 第5段 ) 照應(yīng)開頭“授以書而告之”,結(jié)束全文,進一步表示對黃生的期望。
三、 質(zhì)疑討論。理解中心
1. 找出課文中形象表現(xiàn)借書讀書專心、困難的句子,以及有書讀時懶散的情況的句子,并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A“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故有所覽輒省記”
寫了年輕時候借書困難,用心之專。
B“素蠅灰絲時蒙卷軸”
與前句對比,寫出了不求進取的懶散狀態(tài)。
2 . 課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
“書非借不能讀也”。
3 . 根據(jù)中心論點,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自己不必存書,只有借書才能“讀書也必專”呢 ?
作者寫作文的另一個重要意圖,在于借“書非借不讀也”的觀點予以發(fā)揮,否定那種耽于安逸、不思進取的行為,勉勵青年們正視客觀困難,創(chuàng)造條件,在逆境中奮發(fā)進取。
4。“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的意義?作用?
過渡句,由書及物,說明“書非借不能讀”這一論斷有普遍意義。
5. 從結(jié)構(gòu)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樣論證“書非借不能讀也”這個中心論點的 ?
本文構(gòu)思嚴密,論證層層遞進。作者的意圖是教育青年人專心讀書,所以一開篇就闡明道理,就黃生借書一事提出“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并逐層加以論證:先分析問題。首先分析藏書者的一般情況,側(cè)重說明有書不能讀的原因:再說自己的切身體會,側(cè)重說明唯借書才能讀書的道理;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今昔對比,重提自己過去借書之難,以自己的“不幸”反襯黃生之“幸”。行文至此作者順理成章地提出希望 ( 解決問題 ) ,希望黃生“讀書也必專”,“歸書也必速”。
6 . 從寫作方法方面分析,作者是怎樣論證“書非借不能讀也”這個中心論點的 ?
提示之一:課文第二段從幾個角度論證“書非借不能讀”這個論點 ?
從兩個角度論證:藏書多者,“讀書者有幾” ? 無書而借書讀者,“非夫人之物而強假要,必慮人副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7.“幸”“不幸”“專”怎樣理解?
幸:指學習條件好;不幸:指學習條件不好;專:指勤奮學習。學習條件不好,也要創(chuàng)造條件,勤奮學習。
8.“嘆”“惜 ”表達了怎樣的感情色彩?
感嘆;珍惜。表達作者感嘆光陰可貴,勸勉青少年應(yīng)該及時努力的思想感情
9. 兩個角度一正一反地對中心進行論證,這是什么論證方法 ?
明確并板書,對比論證。
文中的對比論證還有幾處 ? 這幾處的對比意在分析哪幾方面的問題 ? 作用是什么 ?
歸納: ( 1 ) 天子、富貴家藏書之多與“余”幼時和黃生無書作對比; ( 2 ) 一些人家“祖父”藏書與“子孫”棄書作對比; ( 3 ) 藏書者有書不讀與“余”和黃生無書可讀作對比; ( 4 ) 藏書者與借書者對書的不同態(tài)度的對比; ( 5 ) 藏書者與借書者對書的不同心理作對比。 ( 6 ) “余”幼時與借書者對書的不同態(tài)度的對比; ( 7 ) “余”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的對比; ( 8 ) “余”幼時之“不幸”與黃生之“幸”的對比。這些對比集中起來說明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藏書者往往不讀書;二是唯借書方能讀書。作者正是在這兩方面事實的基礎(chǔ)上作出“書非借不能讀”這一論斷的。對比論證的作用是可以使觀點更為鮮明,從而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提示之二:本文是議論文,但從表達上看,是否以說教的方式來訓導黃生呢 ?
討論、歸納并板書:為了論證中心論點,作者先曉之以理,并從藏書者和借書者對書的不同態(tài)度、不同心理角度作對比,做到有理有據(jù)。為了進一步強調(diào)中心,使文章具有感染力,作者又聯(lián)系自己的具體實踐,從正反兩面談了“通籍”前后讀書迥然相異的情況,言辭中肯,令人深思。最后作者又發(fā)出“生固幸而遇予乎”的感慨,對黃生的愛護和期望之情溢于言表,充分體現(xiàn)了一個長者的態(tài)度。這樣就能做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
四、歸納寫作特色
1 . 全文構(gòu)思嚴密,緊扣中心。開頭開門見山,提出論點:“書非借不能讀”,結(jié)尾照應(yīng)開頭,點明寫本文的緣由。中間三段是重點。首先,舉歷史上的例證,天子、富貴之家和一般藏書家都是以書為裝飾品,實際上并不讀書。然后,用讀自家所有的書和讀借自別人家書的兩種不同心理作對比,來證明“書非借不能讀”。接著,以自己幼年時和當官后的經(jīng)歷和體會加以印證。最后,以自己當年的貧寒境遇和黃生相對照,使黃生能感到借得到書讀的幸運,以激勵他下苦功讀書。
2 . 文章夾敘夾議,議論層層深入,含蓄有力的表達了主旨。第二段,在舉了三個事例之后,慨嘆“非獨書為然,天下物皆然”。作者對那些束之高閣、沾滿灰塵的豐富圖書不能盡其用而表示憤慨,并為家貧好讀書的青年鳴不平。第三段,在敘述了自己的經(jīng)歷和體會后又嘆息“借者之用心專”,但是由于書難借“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這里進一步表達了對來借書的青年的深切同情。第四段,在談了黃生與自己當年相類似之后,委婉的說到黃生機遇好,應(yīng)該用功讀書。
3 . 運用對比手法。以藏書者“高束焉,庋藏焉”的做法、“姑俟異日觀”的心理,向借書者“惴惴焉摩玩之不已”的做法、“今日來,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的心理作對比。以“落落大滿,素灰絲時蒙卷軸”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作對比。上述兩個對比,都有力證明了“書非借不能讀”這一論點。第四段,以“張氏之吝書”同“予之公書”作對比,由此引出黃生之“幸”和作者之“不幸”的對比,蘊含著對黃生的厚望。
【文言文黃生借書說教案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黃生借書說文言文的翻譯08-19
袁枚黃生借書說文言文翻譯02-23
黃生借書說課件03-19
黃生借書說課件06-14
黃生借書說文言文原文和翻譯01-28
黃生借書說的文言文原文和翻譯02-08
黃生借書說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03-21
初中語文《黃生借書說》教案設(shè)計07-04
袁枚與《黃生借書說》賞析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