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實踐活動:好吃的花饃我來做
設計意圖:
我園在園本課程研究中,以環(huán)境育人的教育思想推動了我們在班級教學中對陜西民俗、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做了深入研究。“面工坊”在我們幼兒園開設之后,我班孩子已經(jīng)掌握了做面食的流程。我也跟孩子們分享了老師做花饃的照片,他們都想試一試自己用小手做花饃。《指南》藝術領域明確建議“尊重幼兒自發(fā)的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并給予適當?shù)闹笇АL峁┴S富的材料,引導幼兒圍繞主題,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模仿或創(chuàng)作”。因此我設計本活動,旨在通過體驗式教育讓孩子能了解花饃的歷史,親身經(jīng)歷制作花饃的過程,親自參與勞動,增強對民間工藝美術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花饃的制作方法,感受面塑藝術的特點。
2、嘗試運用揉、捏、壓、剪等方法,塑造自己喜歡的花饃。
3、感受陜西悠久的面塑文化,增強孩子對民間工藝美術的興趣,培養(yǎng)孩子熱愛及發(fā)揚鄉(xiāng)土文化的意識。
活動重點:學習制作花饃的基本技法(和面、捏、壓、剪、插接等方法),了解面塑的藝術特點。
活動難點:運用面塑方法,塑造新穎的花饃形象。
活動準備:花饃PPT、白面團若干、彩色面團若干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談話:你知道我們家鄉(xiāng)有什么美食嗎?
小結(jié):天下美食,盡在陜西。特別是我們陜西有一種既好看又好吃的`面食,你想知道嗎?老師帶你們?nèi)フJ識認識。
2、教師出示PPT,請幼兒觀察花饃的造型。
3、分析花饃的裝飾圖案和色彩。
重點觀察“雞年大吉”花膜,交流:
花饃用了哪些圖案?
花饃為什么給我們一種喜慶的感覺。(漂亮的顏色)
4、知道這些花饃都有什么特殊意義嗎?
師:花饃,又稱為“面花”,主要流行于山西、陜西等地,鄉(xiāng)間的花饃講究很多,逢年過節(jié)、結(jié)婚出嫁、祭奠祖先、老人過壽、小孩滿月等等,都有不同造型的花饃。
二、介紹花饃的簡單制作方法。
先用白色的面團做饅頭的底部,在用彩色的面團在上面做些簡單的圖案,例如:小兔、喜洋洋、熊貓等。也可以嘗試別的圖案。
三、引導幼兒按流程,體驗制做花饃。
1、洗手、系圍裙。
2、分組進入操作間。
3、教師指導幼兒開展實踐活動。
洗菜——榨汁——和面——制作花饃——蒸饃——品嘗
4、活動小結(jié)
(1)作品點評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增強幼兒民族自豪感。
(2)孩子常規(guī)點評
活動反思:
幼兒前期在面工坊活動中,已經(jīng)掌握了做面食的流程,并且對制作花饃十分感興趣。本次活動讓幼兒在動手操作技能上加以提升,嘗試用剪刀輔助工具制作花饃,并用紅棗、豆類進行裝飾,從中感受了面塑藝術的特點,體驗了制作花饃的樂趣。
【大班實踐活動:好吃的花饃我來做】相關文章:
《我的事情我來做》教學反思12-25
我來做家務作文200字09-13
大班美術教案及教學反思《做花帽》09-23
我來做糕點師傅美術課件05-03
好吃懶做的歇后語07-28
未來!我來!12-22
中學生實踐活動之學做議案范例11-13
做導購實踐報告01-22
做會計實踐報告01-22
用卡紙做玫瑰花圖解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