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面積》教案(通用8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什么是面積》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什么是面積》教案 1
【教材分析】
教學主要內容:面積的含義,比較兩個面積相差不大的正方形和長方形圖形面積的大小,畫出規(guī)定面積方格數的圖形,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教材編寫特點: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一些物體表面的大小比較,讓學生認識什么是面積,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比較兩個面積相差不大的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大小,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用自己喜歡的辦法去比較,然后合作、交流得出"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好些呢?"這一問題的結論,最后讓學生畫規(guī)定面積的圖形,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深學生對"什么是面積"這一概念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及創(chuàng)新思維。
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要準確地比較不同圖形面積的大小,應用統(tǒng)一的單位去比較。
【學生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面積"這個詞,有自己對"面積"的模糊認識或錯誤認識,但對究竟"什么是面積"沒有正確的認識,在學習該內容時,"什么是面積"這一抽象概念的認識對學生來說十分困難,學生會把已往學過的"周長"與"面積"不自覺地聯系起來,含混不清或是錯誤的認為一個物體的大小就是這個物體的面積等。
學生學習的興趣:各種操作活動,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
學習方式:合作、討論、交流
學法: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大膽質疑、發(fā)現新知、獲得新知、運用新知。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什么是面積"能舉例說出生活中的"面積",會用比較好的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自主探索發(fā)現"什么是面積",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合作、討論、交流、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找出更優(yōu)的比較方法,然后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驗數學來源于自己對生活的各種事物的認識,并能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獲取新知(15分鐘)
1、"面積"同學們在平常生活中聽到過嗎?你能談談你心目中的"面積"嗎?
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不做任何評價。
(設計意圖:學生對"面積"的認識到哪種程度,有哪些錯誤理解,通過學生的回答,老師能做到心中有數,便于后面有針對性地去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什么是面積")
2、活動:
①摸老師準備的兩本書的封面(語文、數學)說說,你有什么感覺?
②觀察老師的手掌面和你的手掌面,或者摸摸老師的手掌面和你的手掌面,你有什么發(fā)現?
③觀察黑板上老師畫的三幅圖,你想說些什么?
師生共同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這些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熱情,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為認識"什么是面積"做好鋪墊)
3、教師引導小結:剛才同學們感受并觀察到了書的封面有大、有小,手掌面有大、有小,一些封閉圖形也有大有小,這些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4、舉生活中的實例說說"什么是面積"?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認識"什么是面積",加深學生對"什么是面積"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
5、請覺得自己原來認識的"面積"是錯誤的同學站起來,談談你的收獲。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發(fā)現自己的錯誤,改正自己的錯誤,加深學生對"什么是面積"的正確理解,突破教學難點)
二、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解讀探究(15分鐘)
1、教師課件展示:教材中的正方形和長方形,提問:這兩個圖形誰的面積大呢?
當學生回答發(fā)生爭論時,教師提問:怎樣才能準確地比較出它們的面積大小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到面積相差很大的兩個物體或圖形,我勻可以用觀察的方法直接比較出結果,當兩個圖形的面積相差不大時,我們就不能憑肉眼觀察了,得找出更合理的辦法才能比較出結果,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熱情,調動他們動手嘗試的欲望。)
2、獨立思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動手比一比。
3、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方法。
4、小組匯報:(教師隨機用課件展示學生的.方法)
參考比較方法:
①用學具盒中的圓片擺,正方形只能擺9個,而長方形可以擺10個。
②用折一折、剪一剪,再拼一拼的方法。
③用學具盒中的方格紙來比。
④自己動手畫方格。
⑤算一算(有的學生可能會用公式計算)。
5、提問:
①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好些,為什么?
②如果用大小不同的格子能比較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比較的過程,通過小組討論、交流體驗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鼓勵學生大膽設想,勇于創(chuàng)新,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6、畫一畫,說一說
①在方格紙上畫出3個面積是7個方格的圖形。
②展示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學生評價。
③說說通過這次動手畫,你發(fā)現了什么?
(設計意圖:展示學生作品,讓學生體驗成功感,學生自己評價,培養(yǎng)學生欣賞數學的美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5分鐘)
1、教材練一練第二題,獨立完成
指名回答,說說你是怎么比較出結果的?
2、教材練一練第3題,自己數一數,同桌說一說。
學生匯報自己的數法(教師隨機用課件演示)。
(設計意圖:此題有半格的情況出現,要引導學生正確地數出整格和半格,從而掌握在方
格紙上比不規(guī)則圖形大小的方法。)
3、教材練一練第4題
比一比,看誰比的快。(教師用課件演示)
(設計意圖:用比賽的形式練習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5分鐘)
1、說一說:什么是物體面積?怎樣比較兩個物體面積的大小?
2、應用:(課件展示)
比一比空白部分與陰影部分的周長,再比一比空白部分與陰影部分面積。你從中發(fā)現了什么?
(設計意圖:學生容易把"周長"與"面積"的概念混淆不清,這一設計有利于學生區(qū)別"周長"與"面積",并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把整節(jié)課推入高潮。)
《什么是面積》教案 2
備課內容:第四單元第一課時
課題:《什么是面積》
教學內容: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和畫圖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通過擺一擺,剪一剪、畫一畫等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二、教學重點:
認識圖形的面積的含義。
三、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
學具:附頁2中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硬幣、剪刀。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周末,三9班的同學與老師一同去秋游。吃午飯時,小剛和小明各拿出一塊臺布鋪在草地上。大家都紛紛拿出好吃的東西準備開飯。可不知怎么,他們卻為了"誰的臺布大"而爭吵起來。
一塊正方形的臺布和一塊長方形的臺布怎樣比較呢?你能想出好辦法嗎?
(二)玩中學。
1.直觀認識面積的含義。
結合四個具體實例,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1)讓學生觀察、觸摸數學課本、練習本和硬幣的面,指出這些都是物體的表面。
(2)讓學生將數學書與練習本的封面重疊在一起比較,把1元硬幣和1角硬幣扣在一起比較,將大小不同的紙放在一起比較,體會出圖形的大小不同,也就是面積的大小不同。
(3)與老師的手比一比,了解到物體的表面或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4)讓學生舉例說明身邊物體的表面或圖形的大小,豐富學生對面積的感性認識。
2.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1)課件出示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這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一些呢?你能告訴我嗎?
(2)學生思考這個問題后發(fā)現單純依靠觀察難以判斷,老師鼓勵學生借助工具進行比較。
(3)學生獨立思考,嘗試尋找其他的比較手段和途徑。
(4)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比較方法。利用課件進行演示,幫助學生題解。
3.在方格紙上畫圖,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含義。
引導學生在方格圖里面畫3個面積等于7個方格的圖形。學生先嘗試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在班內匯報。
(三)學中做
1.完成學生注意數格子比大小,是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使 用這種方法的條件是,圖形上的方格大小必須統(tǒng)一。
2.完成44頁"練一練"第2題。
比較大小不同的三個圖形面積,學生可以直接進行估測,這樣能夠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也是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方法和途徑。
3.完成44頁"練一練"第3題。
說一說每種顏色圖形的面積,要讓學生進行交流,介紹自己是如何知道每種顏色圖形的面積的`。
4.完成44頁"練一練"第4題。
在方格紙上比較兩個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的大小時,要提醒學生注意不滿1格的情況。
(四)做中得
1.綜合練習。
2.說說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哪個圖形的面積小。
3.說一說每種圖案的面積是多少?
2.實踐應用。
小紅和小芳正在進行比賽,她們分別用七巧板拼出了自己喜歡的圖形,并且都認為自己所拼的圖案面積大。你能用剛剛學到的知識幫助她們解決這個問題嗎?請你試試看,比一比下面這個圖案哪個面積大?
你能用七巧板拼出一個更漂亮的圖案嗎?請你試一試。
《什么是面積》教案 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面積的含義,了解面積的概念。
(2)用多種方法探究比較面積的大小,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通過觀察、觸摸感知面積。
(2)通過學生觀察、圖形重疊、數方格等辦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3)課件演示比較面積大小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歸納和動手操作能力。
(2)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3)培養(yǎng)與他人交流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摸一摸、說一說等活動了解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圖形的大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的興趣。
教學難點:
深刻認識什么是面積,分辨面積與周長的區(qū)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鍛煉數學思考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1、正方形和長方形若干個。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師:在一年級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和物體,那么大家回憶一下,誰能舉一些平面圖形的例子再舉一些物體呢?
生:平面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物體如冰箱、球、圓柱、長方體、正方體、鞋盒、火柴盒等。
師: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什么是面積。(板書課題:什么是面積)
二、理解(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1、學生小組活動摸物體的表面。(教師走下座位了解學生對物體表面認識情況。)
師:請大家看看xx同學是怎樣摸這個文具盒的?
生:我認為盒子的表面應該是裸露在外所有的面,而他沒有找完整,只找了其中一部分。(討論)
2、教師摸數學課本的表面。并告訴學生所摸到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注:重讀強調大小二字)
3、學生摸課本、鉛筆盒、課桌的表面說說它們的.面積。
師:拿起你們的課本像老師這樣摸一摸。再說說課本表面的面積?
用這樣的方法再摸一摸文具盒的表面、摸一摸課桌的桌面。說一說它們的面積。
生1:我摸的是文具盒的表面,我是這樣摸的。(邊說邊展示)文具盒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生2:我摸的是桌面,我是這樣摸的。桌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4、探討面積的定義。
師:同學們討論討論什么是面積?
生: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
(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注:大小用著重號
二、理解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師:物體有面積,那么圖形有面積嗎?
生:有。
1、出示圖形
師:請大家說一說它們的面積。
生:長方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圖(2)(3)學生出現爭議,討論并得出結論這個圖形沒有面積。
生:正方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師:它們都是圖形,象(1)(4)這樣的圖形叫封閉圖形。象(2)(3)這樣的圖形叫開放圖形。而封閉圖形可以計算面積。
(補充板書:或封閉圖形幾個字)
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三、比較面積的大小
1、觀察下面圖形說一說你的發(fā)現。
生:綠色的長方形的面積大,藍色圖形的面積小。
2、小組活動探究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師:你有辦法比較它們的大小嗎?拿出你的學具在小組內先試試看。(課本附頁中同上圖形)
3、回報探究成果
生1:把這兩個圖形重疊在一塊,比較剩余部分的面積大小。
生2:利用硬幣擺一擺、數一數。
生3:用小方塊擺一擺。
生4:畫格子在數一數的方法。
4、課件演示用重疊法、數格子比較面積的方法。
四、拓展應用:
1、下面方格中哪個圖形面積大?為什么?
2、說一說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哪個圖形的面積小。
3、說一說每種顏色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五、小結
你今天有那些收獲?你還想知道什么?
(知道了什么是物體表面的面積,知道了什么是封閉圖形的面積,比較兩個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那么一個物體表面的面積或封閉圖形的面積到底是多大呢?下節(jié)課我們就會知道了。
板書設計
《什么是面積》教案 4
【教學內容】新世紀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39-41頁
【教材分析】
1.教學主要內容
(1)結合四個具體實例,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2)進行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實踐操作,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
(3)通過在方格紙上畫圖的活動,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含義
2.教材編寫特點
《什么是面積》一課安排在教材三年級下冊的第四單元。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包括:什么是面積、量一量、擺一擺、鋪地面。《什么是面積》是本單元的起始課。本節(jié)課為了直觀認識面積的含義,教材安排了三個層次的內容:
(1)結合具體實例,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2)進行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實踐操作,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3)通過在方格紙上畫圖的活動,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含義。本節(jié)課在注重概念教學的同時,要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教學的重點;教材中所提供的大量"量一量"、"比一比"、"估一估"、"擺一擺"、"畫一畫"等教學活動都可以把這一教學重點落到實處。在"比一比"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可以讓學生通過探索、交流、比較、評價等不同方法,得到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經驗,分享實踐成功的快樂。
3.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
(1)面積的普遍性思想
(2)物體大小的相對性思想
【學生分析】
《什么是面積》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厘米、米等長度單位,認識了周長,能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基礎上安排的相關知識。面積的含義,對于三年級下學期的學生而言,雖然知識是新的,但孩子們在平時的生活積累中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比如說家里住房的面積,我們國家領土的面積等等。但這些經驗都是零散的,不確定的,不科學的,在前測的訪談中,有的學生說家里住房的面積就是指整個房間包括空間的大小,大多數學生對面積的含義都沒有確切的概念,所以讓學生直觀地認識面積的含義,準確地比較出面積的大小,有必要拉回到原始起點進行教學。
【學習目標】
1.通過實例與畫圖等數學活動,讓學生直觀的認識面積的含義,能準確地比較出面積的大小。
2.讓學生通過"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等數學活動,學會估測的方法,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的多樣性,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通過探索、交流、比較、評價等學習過程,得到用估測解決問題的經驗,分享學習成功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約2分鐘)
師:昨天老師和大家見了一面,老師非常愿意和大家成為朋友。你們愿意嗎?
生:愿意
師:是嗎?(擊掌) 那好 ,來 認識一下 。停!大家觀察一下,老師和這位同學擊掌時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老師的手大。
師:這"手大",指的是手的什么大呢?
生:手的面積大。
師:哦,是面積大,(板:面積)那到底什么是面積呢?
(設計意圖:課前設計以與學生談話的方式和學生之間進行感情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師生之間的親和力。同時通過師生之間擊掌,比較手的大小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來引入新課,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為新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結合實例,理解含義(約13分鐘)
師:大家先來看看老師的手,它的表面到底有多大?你能確切的說一下嗎?
生:(先觀察,然后獨立回答)
師:我認為你們說的都不太準確,我有一個好辦法(投影展示手印)這就是老師手表面的大小。誰也想試試你手的表面有多大?
生:印手印。(實物投影展示)
師:同學們觀察這兩只手的表面,你能發(fā)現什么?
生:老師手的表面大,**手的表面小。
師:(自然自語)看來手的表面有大有小啊!同學們再看,老師手的表面與黑板表面比,誰大誰小?
生答。
師:在我們周圍也有許多物體,請你摸摸它們的表面,比比誰大誰小,摸完后互相說一說可以嗎?
生:(動手操作,小組交流)
師:看來同學們摸的非常認真,一定比出它們的大小了吧?請坐好,誰來給大家說一說?
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師:這些都說明了什么?
生: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地去摸周圍物體的表面,比較物體表面的大小,滲透了面積大小相對性的數學思想,為學生學習"面積"建立了感性認識,同時體現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師:對!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板:物體的表面的大小)。
師: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積。你能說說其它物體的面積嗎?
生:1-2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什么是物體的面積,請同學們任選一個物體的面,用你喜歡的方式把它們請下來。
生:(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此項內容的設計讓學生在認識了物體的表面面積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把物體的一個表面請下來,這樣就由"面"過渡到了"形",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為學生進一步認識面積的含義做了鋪墊。)
師:看來大家都完成了,請坐好。這些是同學們的作品,大致就是這兩類(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的作品)。請你說說你用什么方法,選的是什么物體的哪個面?
生:匯報。
師:我們看這幾個圖形,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這幾個圖形有大有小。
師:還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生:它們都是封閉圖形。
師:你們能完整的概括一下你的發(fā)現嗎?
生:它們都是封閉圖形,并且有大有小。
師:對!它們都是封閉圖形,并且有大有小。(板:封閉圖形 大小)封閉圖形的大小也是它們的面積。
師:學到這,大家知道什么叫面積了嗎?
生:1-2
師:板書:或 就是它們的面積。
(設計意圖:由"面"到"形"的過渡,讓學生理解歸納"面積"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探究方法,比較大小(約15分鐘)
我們已經明確了面積的含義,看!這個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片(投影展示)哪個面積大呢?
生:
師:看來同學們的意見也是不統(tǒng)一的。能不能同桌合作,想辦法比較出它們面積的大小呢?
師:我們可以利用學具想想辦法。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愿意介紹一下你們的方法?
(各組代表到前面演示、介紹比較的方法和結果)
剪拼 2.貼硬幣 3.貼小正方形 4.畫方格~~~~`
還有其它方法嗎?
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好辦法,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呢?
(隨生回答,板:剪拼、擺圖形、畫格子~~~~~~)
(設計意圖:通過探索、交流、比較、評價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同時為學生搭建了展示個性的舞臺,讓他們在交流中彼此借簽,取長補短。)
小結:這些方法都可以比出圖形面積的大小,但要注意,在使用擺圖形、畫格子方法時,所用圖形和格子大小一定要一致
四、拓展練習,鞏固新知(約9分鐘)
師:我們知道了什么面積,并且學會了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下面我們開始做練習。
1.課件出示P41-1 學生讀題后,要求學生在課前發(fā)的方格紙上用彩筆畫圖,教師巡視,并把典型作品放在展臺上展示。
師:看到這些作品,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這些圖形形狀不同,面積一樣。
課件出示P41-3
師:這道題是書上41頁第3題,同學們打開書去數一數,畫一畫,填一填吧!
師:誰來說說每種顏色圖形的面積各等于幾個小方格?
(生匯報 課件演示結果)
師:(鼠標指圖2)我們看這幅圖,先來說說粉色圖形的面積等于幾個格子?你是怎么數的?
生匯報
(以粉色圖形為例 課件演示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格子的過程)
課件出示P41-4 生讀題
師:同學們看書上41頁第4題,想辦法比比吧!
師:大家比出結果了嗎?誰給大家說一說。
生:我用數格子的辦法,左邊圖案面積等于16個格子,右邊圖案等于14個格子,所以左邊圖案面積大。
師:(用鼠標指不規(guī)則格子處)這地方的格子你是怎么數的?
師:你們同意他的方法嗎?
(課件演示結果)
讓我們用畫筆把圖形美化一下。任選一個圖形,用鋼筆描出圖形的邊線,用彩筆涂出他們的面積。
學生動手操作
師:(投影展示學生作品)多漂亮的一只貓啊! 圖形上一周的藍線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什么?
生:周長
師:彩筆部分的大小就是這個圖形的什么?
生:面積
師:同學們能區(qū)分圖形的周長和面積了嗎?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圍繞教學目標,面向全體學生,體現了層次性,讓學生充分說理,也是對本課知識的深化。)
五、知識梳理,總結全課(約1分鐘)
師: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新的收獲?
師: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面積,學會了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其實面積還蘊藏著許多奧秘等著我們下一步的去發(fā)現呢!
(設計意圖:不僅讓學生理清了一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同時讓學生體驗了成功的快樂。也激發(fā)了學生后續(xù)學習的興趣。)
《什么是面積》教案 5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面積的概念。新世紀數學教材把面積概念獨立教學,目的是改變以往偏重面積計算及單位換算,不重視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現象。"面積"的概念是學生學習幾何形體的基礎,因此要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這一概念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材中所提供的大量"比一比"、"猜一猜"、"擺一擺"都將成為課堂中學生親身經歷的活動過程。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生活經驗,我設計了:欣賞禮物,認識面積的含義--卡片排隊,比較面積的大小--練習沙龍,體驗面積的運用--全課小結,拓展面積的學習,這一教學脈絡,創(chuàng)設了涵蓋知識內容又具有挑戰(zhàn)性的數活動學,使培養(yǎng)和發(fā)展空間觀念的目標落到實處,使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得以充分體現。
【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了平面圖形,了解平面圖形的特征,并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并通過學習和平時生活經驗的積累,對"面積的大小"的內容已有認知基礎,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面積的含義,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讓他們在觀察、觸摸中,直接感受到物體"表面"的存在及各種圖形的"平面",形成關于"面"的表象,理解面積的'意義。
【學習目標】
1.讓學生結合具體實例和畫圖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4.使學生在活動中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并發(fā)展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準備】學具盒、各種實物、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禮物,認識面積的含義
1.認識物體表面
(1)出示林林總總的"六一"節(jié)日禮物,問:這是老師為大家準備的節(jié)日禮物,漂亮嗎?出示其中一個小房子,問:誰能把這件禮物介紹給大家?
(2)指名介紹后,說明:其實,不管是房子的上面、正面還是側面,我們都叫它房子的表面。房子的表面相同嗎?哪些地方不同?
(3)演示并說明:生活中很多物體有表面,這是手的表面,這是臉的表面,這是桌子的表面……問:你們還能找出哪些物體的表面?用手摸一摸!又問:這些表面有什么不同?
(4)說明:同學們剛才摸的這些面,都是物體的表面。 (板書:物體的表面)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這個表面的面積。(板書部分概念)
(5)(出示幾組物體表面)問:誰的表面面積大?誰的表面面積小?
2.認識封閉圖形
(1)描一描
學生自選一樣物體,把它的一個表面描在白紙上。
(2)比一比
展示學生描出的圖形,問:是這樣的圖形嗎?你描的是物體的哪個面?再出示學生描出的不封閉圖形,問:是這樣的圖形嗎?為什么不是?最后說明:我們把沒有缺口的圖形稱為封閉圖形。(板書:封閉圖形)
(3)說一說
問:這些封閉圖形有什么不同?說明:封閉圖形也有大小,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這個封閉圖形的面積。
3.認識面積的含義
(1)小結: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完成板書)
(2)說明:面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普遍,只要大家注意觀察,就會發(fā)現,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面積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課件展示生活圖片,領略"面積"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卡片排隊,比較面積的大小
1.出示三張大小相差很大的卡片,比較大小
學生游戲:選出面積最大的一張舉起來!選出面積最小的一張舉起來!問:你們是怎樣知道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的?
2.出示兩張大小相差不大的圖形,比較大小
問:猜一猜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學生猜測后,想辦法用學具袋里的學具驗證猜測結果,最后全班交流,展示驗證方法。
3.引導學生欣賞、反思和評價
問: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可以采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你比較喜歡哪種方法?
說明:方法多種多樣,各有不同,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靈活選用不同的方法。
三、練習沙龍,體驗面積的運用
創(chuàng)設數學樂園情境。
1.完成41頁第2題。學生先估測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再實際數一數。交流時,問:誰的面積大?你是怎樣知道的?
2.完成41頁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問:誰來說說算面積大小的方法?(指第二個圖形)數格子時,不滿1格怎么辦?
3.完成40頁的"畫一畫"。課件出示教師設計的圖案,指名數圖案的面積,再讓學生按要求畫2個面積相等的不同圖案。交流學生作品后,問:觀察這些作品,你有什么發(fā)現?使學生明確:不同的圖形,面積可能相等;面積相等,圖形卻可能不一樣。
四、全課小結,拓展面積的學習
問:這節(jié)課我們又認識了一個新朋友--面積,大家有什么收獲?還想知道面積的什么知識?
說明:對面積的學習下課后還可以繼續(xù)進行,大家可以到禮品店、圖書室、家里,到生活各處去觀察、收集更多的面積信息。
《什么是面積》教案 6
備課內容:第四單元第三課時
課題:《什么是面積》
教學內容:
一、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發(fā)現過程。
2.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判斷、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勇于探索和實踐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準備
面積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
下面兩圖,每個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能用數方格的方法說出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嗎?
同學們已經會用數方格的方法求正方形、長方形的面積了。如果用這種方法去求一個較大的圖形的面積,你會感到怎樣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種新的求面積的方法,大家想知道嗎?
(二)玩中學
1.估一估。
引導學生估計三個長方形的面積,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
(1)先回憶一下上節(jié)課所學習的幾個面積單位,在頭腦中再次建立表象。
(2)讓學生說一說選擇哪個面積單位進行估計最合適。
(3)學生獨立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進行估計,然后將估計的結果在小組內交流。
2.擺一擺,填一填。
(1)引導學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這3個長方形上擺一擺,看需要擺幾行幾列,數一數上面三個長方形分別要用幾個小正方形才能擺滿,檢驗估計的結果。
(2)學生獨立操作后,將獲得的每個長方形的長、寬和面積的相關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3)認真觀察填好的表格,看看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4)在觀察、比較之后,發(fā)現其中規(guī)律,用數學符號表示出來,建立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3.試一試。(1)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引導學生先估計一下它的面積。然后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擺一擺。
(2)說一說怎樣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三)學中做。
1.完成49頁"練一練"第1、3題。
學生能夠應用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師應該注意強調不能丟掉面積單位。
2.一個游泳池的長是50米,寬是25米,這個游泳池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3.完成49頁"練一練"第2題。
4.先估一估哪個圖形面積大,再量一量,計算它們的面積。
(四)做中得。
1.綜合練習。
(1)完成49頁"練一練"第4(1)題。學生的答案會有很多種,如:
教師應該組織學生討論,使學生明確這些圖形的形狀不同,但它們的面積相等。
(2)有一塊長8分米、寬4分米的相架,要配上一塊和木板面積同樣大的玻璃,需要多大塊的玻璃?
(3)把一張正方形的硬紙剪成8塊,拼成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并使它們的面積相等,怎樣剪呢?
(4)教室前面的墻壁長6米,寬4米。墻上有一塊4平方米的黑板。現在要粉刷這面墻,粉刷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實踐應用。
(1)完成49頁"練一練"第4(2)題估計教室地面的面積,測量它的長和寬,計算出面積。
(2)下面是教學樓的平面圖,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求出這個平面圖的面積?
(4)教室的窗戶長18分米,寬15分米,三個相同的窗戶至少要做多大的窗簾呢?
(五)思維題
有一張長100厘米、寬64厘米的紙,把它對折四次后裁開,有多少張小紙?每張紙的面積是多少?
《什么是面積》教案 7
【教學目標】
1.參與認知過程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在活動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結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探索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設想】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理解面積的含義,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線過渡到面,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過渡,是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學習好本節(jié)內容,不僅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為后續(xù)學習的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加強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效提高知識攝取的效果。
1.課上我采取與學生合作互動的方式完成導入,這樣既拉近了師生的距離、營造了和諧的課堂氛圍,又自然引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體會物體表面有大有小,對于封閉圖形的理解,我通過在課件演示封閉圖形并讓孩子指出面積,感知封閉圖形的面積,并利用種草種不完來解釋不封閉圖形沒有面積等活動,讓學生親歷了面積形成的過程。
2.在探索比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大小時,是先讓學生體會觀察法和重疊法之后,再通過小組合作,探索不同的方法,優(yōu)化畫格子法。這一環(huán)節(jié)既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又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3.本節(jié)課練習的設計,力求緊扣重點,面向全班學生,因材施教。
最后的創(chuàng)意大比拼,詣在讓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基礎上了解面積相同,形狀可以不同。
【教具】
多媒體課件、兩片樹葉。
【學具】
硬幣(一角和一元)、一平方厘米的塑料片、10x10透明膠片、直徑為2厘米的塑料圓片、彩筆、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附頁2中6)。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師:(出示數學書和信息書)同學們熟悉這兩本書嗎?它們什么是一樣的?學生會說到是大小一樣,追問:什么大小?指的是哪里?學生會嘗試說出是面一樣大,或是會用手摸書的封面來解釋。
然后,師對全體生:我們大家都來摸一摸,再來說一說,數學書和信息書的封面一樣大。生:主動去摸一摸,然后其他學生也來摸。
【設計意圖: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面”上來】
師:那這兩枚硬幣呢?有什么不一樣嗎?誰的面大,誰的面小呢?師:這是老師的手掌面,你們的手掌面在哪?誰想和老師比比手掌面的大小?哈哈,我的手掌面大。這兩片樹葉有面嗎?(在展臺展示一名學生摸的過程)誰的面大,誰的面小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中引出對面的初步認識,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為探究新知做鋪墊】
(二)探索新知1.初步感知面積概念
(1)初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師:我們剛才摸到的都是物體什么?(表面)比的又是什么?(物體表面的大小)
【設計意圖:雖然本課沒有要求對物體表面的概念進行探究,但仍然在引導學生認識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中,從物體的一個面開始,讓學生認識到物體一個面的大小就是這個面的面積,在此基礎上使學生意識到物體的表面有時是由多個面組成的。為學生的后繼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小結:通過觀察、操作與比較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有大有小。師:我們就說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板書)【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地摸物體的表面,比較物體表面的大小,滲透了面積大小相對性的數學思想,為學生學習“面積”建立了感性認識,同時體現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2)結合具體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師慢說: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積),誰能把這句話完整地說說。
師:課本封面的大小呢?(多指名幾個人說)誰能像老師這樣說說其它面的面積?并用學生舉出的例子比面的大小(3)看一看、說一說。屏幕展示書上四幅圖抽象成平面圖形的過程。
師:這些圖形能通過摸來感受它們的大小嗎?這些圖形有大小之分嗎?那也就是說這些封閉平面形也有面積,誰能說說它們的面積是指哪里呢?有什么辦法能夠把面積呈現出來?生:指出面積,課件演示(用單一顏色涂色)師:為什么是封閉圖形呢?(課件演示將一幅圖擦拭一些。)若這里種草,能種完嗎?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解“封閉”一詞】
師:誰能說一說什么是面積?(指出幾名學生描述)完成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學生齊讀,師板書課題)
(4)聯系生活拓展。誰還能舉例說說生活中、學習中還見過哪些物體表面、封閉的平面圖形面積嗎?先小組說,再集體交流。
(幫助學生完整表述)小結:看來面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還是很普遍的,只要大家多注意觀察,就會發(fā)現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看老師——自己嘗試——創(chuàng)新舉例”一系列實踐,認識面積的概念,從直觀形象到抽象,幫助學生在感性經驗的支撐下深刻的建立起面積的表象】
《什么是面積》教案 8
教學內容:
認識面積
教學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經歷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兩個物品表面、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
2、認識面積的含義,探索、研究面積比較的多種方法。
3、積極參加觀察、比較、交流活動,愿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面積的含義,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具、學具準備:長方形、正方形紙片、方格紙、硬幣、剪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師:游戲引入
〔設計意圖:以談話的形式導入,調動了學生的興趣,為下面的學習作好準備〕
二、動手實踐,感知面的概念
1、物體表面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鼓掌時兩手掌接觸的地方就是手掌的面,請你摸摸手掌表面在哪了?
師:誰來演示一下?好誰再來摸摸數學書的封面在哪了?
(讓學生演示)
師:好,現在請你摸一摸你鉛筆盒蓋的表面,再請你摸一摸你課桌的桌面在哪了?
(讓學生充分的感受物體的表面)
師:剛剛我們摸了這么多其實摸得都是什么?物體的表面。(板書:物體的表面)
2、封閉圖形,理解大小
師:好,老師給你們每個人都準備了一個圖形。請你用彩筆涂涂圖形的表面,男生給圖一涂色,女生給圖二涂色。現在開始!
師:誰能展示一下你涂的圖形?
(將男、女同學代表的圖形展示)
師:老師剛剛看到女生普遍涂得比較快,這是為什么啊?
生:因為圖形有大有小。(板書:圖形大小)
師:那物體表面呢?請你看看你鉛筆盒蓋的表面和課桌的表面。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物體表面也有大有小。
師:那如果老師把這條線去掉行嗎?你還能畫出這個圖形的面嗎?為什么?
師:也就是說這些圖形都是封閉圖形(板書:封閉圖形)
師:那好,我們把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要研究的內容什么是面積。
(引出課題)
三、動手實踐,學會比較面積的多種方法
師:那么我們手掌表面的.大小,其實就是手掌的什么?
師:現在請大家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師右手手掌的面積比一比。誰能告訴大家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老師手掌的面積大
師:對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出來的(板書:看)
師:真棒!那如果你和同桌手掌面積比,你還看得出來嗎?
(請兩位同學舉起手來演示)
師:你們看得出來誰的手掌面積大嗎?
生:看不出來
師:那同桌之間想想辦法。
師:誰來和大家說說你們是怎么比的?
(讓學生上前演示)
師:哦,他們是把手掌怎么樣?(板書:重疊)最后你們得到的結論是什么呢?
師:好,老師現在手里有兩個圖形?一個是……?一個是……?你看得出來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嗎?那這樣重疊比呢?
師:那好我們就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這兩個圖形哪個的面積大,哪個的面積小!你們可以用手里的工具,也可以想其他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現在開始討論。
師:好,停!哪組同學向大家匯報一下你們組想到的辦法?(學生上前演示)
1、擺硬幣:你是用的什么來比的?大家看看他是用的硬幣的哪?
好,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大約相當于9個硬幣的面積之和。
那么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大約相當于10個硬幣的面積之和
好,那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長方形的面積比正方形的面積大)
2、拼擺法:用小正方形。
總結:通過我們同學自己的思考想出了這么多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真棒!那你現在知道什么是面積了嗎?你會不會比較面積的大小了呢?
師:那好,我們現在就一起來看一道題。
四、課堂練習,深化認知
1、說一說那個圖形的面積大,那個圖形的面積小?
2、下面方格中哪個圖形面積大?
3、在下面的方格中畫3個不同的圖形,使他們的面積都等于7個方格那么大。
我們畫的這三個圖形是面積相等,形狀不同的。
總結:所以我們就知道面積只與面的大小有關,與形狀無關。
4、哪個圖案的面積大?
板書:
什么是面積
物體的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什么是面積》教案】相關文章:
什么是面積03-13
什么是面積說課稿05-01
什么是面積【熱門】03-13
什么是面積說課稿12-15
面積與面積單位教案05-27
什么是面積教學反思08-30
什么是面積教學設計06-16
《什么是面積》教學設計06-02
什么是面積教學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