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oingaieng.cn-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国产一级A毛久久久久一级A看免费视频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

    時間:2022-08-29 09:50:33 教案 我要投稿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lǐng)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15篇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1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篇。他的詩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稱為詩史,他也被稱作侍圣。這首詩寫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的叛軍頭目史朝義兵敗自殺,河南河北相繼收復,詩人聽到這廣消息后寫了這首詩。

      (板書課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詩。詩歌講了哪些內(nèi)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這是我們要學習了解的。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讀課文。(學生互相糾正字音,教師重點強調(diào)以下字音:涕:讀t,不讀d,還:讀hun,不讀hi。)

      2、提出讀不懂的語句。

      三、理解詩句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劍外,劍門關(guān)以外,指四川。薊北,河北北部,安、史叛軍的巢穴。初聞,剛剛聽到。涕淚,指因特別高興而流淚。這句詩講了什么?(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從劍外傳來,剛剛聽到這個消息,涕淚就流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詩書喜欲狂。卻看,再看。漫卷,胡亂卷起。唐代一般沒有裝訂成冊的書籍文字大都寫在紙卷上,所以收拾書籍,就要卷起。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胡亂地粑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放歌,放聲歌唱;縱酒縱情飲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這句話講了什么?(白天放聲歌唱,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鄉(xiāng)。)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即,就。這句詩講了什么?(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峰。順流而下把襄陽一過;便一直奔向了洛陽。)

      四,了解內(nèi)容

      1.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jié))

      (主要寫作者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悅,收拾行裝立即還鄉(xiāng)。)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多年戰(zhàn)亂,祖國重歸統(tǒng)一的歡快心情)作者的這種心情是通過哪些詞句表達出來的?(忽傳初聞卻看漫卷,,表達了作者聽到勝利喜訊后的感情的變化,從樂極流淚到歡快欲狂。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愛國之情,出自對人民生活的關(guān)心和同情。從中表達了作者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3、這首詩同《示兒》一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都表達了深厚的愛國之情。)

      五、朗讀課文(要求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學習生字

      洛,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注意左邊是三點水旁。

      七、同桌互相背誦課文

      八、布置作業(yè)

      預習基礎(chǔ)訓練1。

      板書:

      涕淚滿衣裳

      漫卷喜欲狂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放歌須縱酒

      極度的喜悅心情

      即從

      便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2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引發(fā)興趣。

      同學們,我國是個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中詩歌就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詩這種體裁,語言精煉,所表達的情感豐富,還十分講究節(jié)奏和韻律,使人讀起來瑯瑯上口。《唐詩三百首》中,就有許多力作,為同學們所熟悉,并深受大家的喜愛。另外,我國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數(shù)不勝數(shù),奇才輩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陸游等等,他們的許多詩句已流芳百世,為后人所傳誦。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兩首詩。一首是宋代的愛國詩人陸游的《示兒》;一首是唐代愛國詩人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二)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優(yōu)秀教案教學設(shè)計

      陸游(1125~1209),南宋著名大詩人。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一生當中創(chuàng)作的詩歌很多,至今保存下來的就有9000多首。詩歌的內(nèi)容極為豐富。他的詩有的抒發(fā)政治抱負,/有的反映人民疾苦,表現(xiàn)出了其渴望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強烈愿望,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本文所選的《示兒》,是陸游臨終前所作,相當于遺囑。詩人臨終前,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收復中原這件喜事告訴他。這就充分表達了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盼望祖國統(tǒng)一的強烈愛國情感。

      杜甫(712~770),唐代著名大詩人。字子美,鞏縣(今屬河南省)人。他的一生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篇。當時社會發(fā)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詩中都有真實的反映,曾被世人稱為一代詩史。他的詩在當時藝術(shù)成就很高,對后世的影響也很大。本文選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說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亂的叛軍頭子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河南河北相繼收復。當時詩人杜甫正在梓州(現(xiàn)在的四川省三臺縣),他聽到這個勝利的消息后,立即寫下了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因多年戰(zhàn)亂終被平息,祖國又重新獲得了統(tǒng)一而感到的無比歡快的心情,同樣也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懷。(有選擇地講述,不必講這么多)

      (三)學生自己讀詩,并畫出文中不認識的字。

      (四)教師指名讀文,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并注意糾正讀音。(放課文錄音)

      1.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萬事空 告乃翁

      薊北 襄陽

      2.指導學生分析字形結(jié)構(gòu)。

      本課共有4個生字,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寫出每個字的偏旁部首、余筆,再看注釋,結(jié)合詩句和字典,看應選擇什么意思。

      3.課堂討論識記重點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結(jié)構(gòu)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討論識記重點字的方法。比如:涕,左邊是氵,右邊是弟,合起來是涕。還可以記成弟弟的弟加上氵就是涕。在書寫時要注意右半部分的弟的寫法和筆順。洛,左邊也是氵,右邊是各,合起來是洛。 /article/還可以記成各位的各加上氵,就是洛陽的洛。在書寫時要注意洛的右上角是夂,不是攵。乃字可以用舊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來記住字形。如:奶奶的奶去掉女字旁,就是告乃翁的乃。同樣,祭也可以用舊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來記住字形。即警察的察去掉宀,就是家祭的祭。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采用讓學生利用形近字組詞的方法,作鞏固練習,幫助學生在對比中記住字形,加強記憶和理解。

      (五)理解詞語。

      1.讓學生讀文,并從詩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質(zhì)疑。 (在學生的質(zhì)疑中相機指導理解詩句)

      2.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看書下注釋、,聯(lián)系詩句內(nèi)容理解詞語。

      以元字為例,元字在詩句中是死去元知萬事空,通過看書下注釋,我們知道元同現(xiàn)在的原,又通過,我們又得知原是原來、本來的意思。原知就是本來就知道的意思。又如:乃字在詩句中是告乃翁,我們通過看書下注釋便可知道,/soft/ 乃翁就是你的父親,指陸游自己。告乃翁是指告訴你的父親,意思是讓兒子把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自己。

      3.出示一些詞語,讓學生練習掌握。 (讓學生在讀詩句中理解,不必逐個講解)

      九州同:古代把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常用九州指代中國。九州同:指全國統(tǒng)一。

      王師:文中指南宋軍隊。

      中原:文中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lǐng)的地區(qū)。

      家祭:祭祀祖宗。

      告乃翁:告訴你的父親。

      但悲:只是為了而感到悲痛。

      無忘:不要忘記。

      北定:向北進軍平定。

      劍外:現(xiàn)在四川省劍閣縣北,大小劍山之間有劍門關(guān)。初聞:剛剛聽到。

      涕淚:因喜而下的淚水。

      漫卷:胡亂卷起。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縱情飲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六)初讀了解詩的內(nèi)容。

      1.教師先指名讀預習,讓學生帶著預習中的問題去讀詩。邊讀邊想

      2.再指名讀詩,邊讀邊了解詩的內(nèi)容大意。

      3.學生自由讀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每一首詩主要寫了什么。

      (七)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詩。

      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可以采用范讀,指名讀、齊讀等方法。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3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

      2、能背誦、默寫兩首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

      3、理解兩首詩的詞句意思,并體會詞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會背誦、默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理解每句詩句的意思,并體會詞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板題示標: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第4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請大家認真看老師書寫課題。出示目標

      請看我們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句,并會背誦、默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理解每句詞句的意思,并體會詞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過渡:信心達到目標嗎?(生答:有)

      二、第一次“先學后教”(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了解作者

      師:同學們,在學習這首古詩之前,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簡介。請看老師為大家準備的資料(出示):

      詩人簡介: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師:了解了作者以后,接下來我們來自由讀詩句,要求讀準字音,比一比誰的坐姿最端正,讀得最認真。

      2、自由讀詞句。

      3、檢測:誰有信心讀好?

      4、指名讀(后進生)——生糾錯(兵教兵)

      5、師板書學生易讀錯的字:薊北放歌縱酒

      6、讓后進生認讀易錯字——中等生糾錯——優(yōu)等生再讀。

      7、再指名讀古詩。

      師:還有人想讀嗎?滿足大家的要求,讓我們一起來讀。

      8、齊讀。

      三、第二次“先學后教”(比誰能正確譯講詞)

      (一)出示自學指導

      師:大家讀得真好,下面我們來比賽譯講古詩。我們一起來看本課的自學指導。

      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讀詞句,結(jié)合資料,逐字逐句練習譯講。先譯講重點字的意思,再譯講整句詩的意思。

      5分鐘后,比誰能正確譯講。

      二生練習,準備譯講;師巡視,了解學情。

      (三)指名譯講。

      過渡語:譯講比賽開始,每人譯講一句。先解釋重點字、詞,再譯講整句。

      愿意參賽的舉手。

      1、指名譯講第一句。(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2、師引導:根據(jù)字面的意思來理解。

      聞:聽說。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

      收:收復。

      (3)指名說第一句的意思:在劍南外忽然聽到官軍已經(jīng)收復河南、河北一帶,高興得連淚水都沾濕了我衣裳。

      師問:有不同譯法的舉手。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不同的見解。

      師問:認為對的舉手。若學生都舉了,師肯定地說:“對”

      2、找兩名學生譯講第二句:

      (1)出示: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2)指名譯講

      妻子:妻子和兒女。喜欲狂:簡直要發(fā)狂。

      (3)指名說詞意思:回頭看妻子兒女的憂愁都不知道去哪了,我隨意地用手卷起書本,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4)師出示答案,生齊讀。

      3、找兩名學生譯講最后一句:

      (1)指名譯講

      放歌:放聲歌唱。

      (2)指名說古詩意思:我忍不住在這陽光明媚的日子里縱情高歌,開懷暢飲,一路春光可以伴我回故鄉(xiāng)了。我準備即刻從巴峽穿過巫峽,又直下襄陽回到洛陽。

      4、質(zhì)疑問難

      (1)詞譯講完了,給大家2分鐘的時間,自己看著古詩快速地翻譯一遍,若還有不懂的地方,舉手提問。

      (2)學生讀書,質(zhì)疑問難。

      5、通過譯講,你知道這首詞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嗎?

      指名說,其他學生補充。

      師總結(jié),出示答案。

      (:全詩連用六個地名,因為他始終貫穿著詩人喜悅心情,并不感到絲毫累贅,相反使人讀來感到格外真切、真實,詩人愛國、思鄉(xiāng)之情也自然流露出來,也是詩人高明之處。)

      全班齊讀

      6、師:理解了詩意以后,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吟誦,誰愿意來展示,注意停頓,還要讀出詞人此時的情感。請大家練讀2分鐘。

      生練讀—展示讀—評價—再讀。(可以讓后進生讀—中等生讀—優(yōu)等生讀注意:讀出詞的停頓、感情。)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讀,感受詞人愉快的心情。

      四、第三次“先學后教”(比誰能快速地背誦詞)

      師:這首詩讓我們體會到了,詩人的喜悅之情。我們趕快把它積累到腦海里吧!請快速背誦。2分鐘后我們來比賽背誦。

      (一)先學

      1、自由練背。

      2、同桌互背(檢測同桌是否會背。)

      (二)后教

      3、指名背。(后進生)

      4、齊背。

      師:大家背的可真好,現(xiàn)在開始比賽背寫,要求:坐姿端正,書寫規(guī)范。請拿出作業(yè)本。

      五、當堂訓練(比誰能正確地背寫詞。)

      (一)先學

      1、學生先認真觀察詞中自己不會寫的字或容易寫錯的字。(1分鐘時間)

      (二)后教

      1、生自由背寫。(指兩名后進生板演。)

      2、師巡視,了解學情。(及時記錄巡視過程中學生出錯率較高的字,做到心中有數(shù),為評議時做鋪墊。)

      3、指名上臺批改。

      4、師生共評。

      5、同桌互改。

      6、學生訂正(師再次搜集學生出現(xiàn)的易錯字,為日清內(nèi)容做好基礎(chǔ)。)

      易錯字(薊涕襄)

      板書設(shè)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宋陸游

      愛國聽到收復失地的喜悅之情

      畢生的心事和無盡的希望

      第二課時

      示兒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會背誦、默寫《示兒》。

      2、理解每句詩句的意思,并體會詞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板題示標: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第4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古詩《示兒》。請大家認真看老師書寫課題。出示目標

      請看我們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會背誦、默寫《示兒》。

      2、理解每句詞句的意思,并體會詞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過渡:信心達到目標嗎?(生答:有)

      二、第一次“先學后教”(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1、了解作者

      師: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詩人。漢族。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述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shù)十種存世,存詩9000多首,是我國現(xiàn)有存詩最多的詩人。

      2、師:了解了作者以后,接下來我們來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比一比誰的坐姿最端正,讀得最認真。

      3、自由讀古詩。

      4、檢測:誰有信心讀好?

      5、指名讀(后進生)——生糾錯(兵教兵)

      6、師板書學生易讀錯的字:九州同無忘告乃翁

      7、讓后進生認讀易錯字——中等生糾錯——優(yōu)等生再讀。

      8、再指名讀詞。

      師:還有人想讀嗎?滿足大家的要求,讓我們一起來讀。

      9、齊讀。

      三、第二次“先學后教”(比誰能正確譯講詞)

      (一)出示自學指導

      師:大家讀得真好,下面我們來比賽譯講詞。我們一起來看本課的自學指導。

      自學指導:

      1、請同學們讀古詩,結(jié)合資料,逐字逐句練習譯講。先譯講重點字的意思,再譯講整句詞的意思。

      2、這整首詩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

      5分鐘后,比誰能正確譯講、回答。

      二生練習,準備譯講;師巡視,了解學情。

      (三)指名譯講。

      過渡語:譯講比賽開始,每人譯講一句。先解釋重點字、詞,再譯講整句。

      愿意參賽的舉手。

      1、指名譯講第一句。(本來,我知道人一旦死去,就什么成空了。但是,中原被異族霸占,國家沒有一統(tǒng)這點,即使我死了,我依然感到悲痛。)

      師問:有不同譯法的舉手。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不同的見解。

      師問:認為對的舉手。若學生都舉了,師肯定地說:“對”

      2、找兩名學生譯講第二句:

      (1)出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指名譯講

      無忘,不要忘記。

      (3)指名說古詩意思:唯獨一件事卻放不下,那就是淪喪的國土尚未收復,沒有親眼看見祖國的統(tǒng)一。

      (4)師出示答案,生齊讀。

      3、這首詞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1)指名回答(后進生)——生糾錯(兵教兵)

      (2)師公布答案: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tǒng)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

      4、質(zhì)疑問難

      (1)古詩譯講完了,給大家2分鐘的時間,自己看著古詩快速地翻譯一遍,若還有不懂的地方,舉手提問。

      (2)學生讀書,質(zhì)疑問難。

      指名說,其他學生補充。

      師總結(jié),出示答案。

      6、師:理解了詩意以后,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吟誦,誰愿意來展示,注意停頓,還要讀出詩人此時的情感。請大家練讀2分鐘。

      生練讀—展示讀—評價—再讀。(可以讓后進生讀—中等生讀—優(yōu)等生讀注意:讀出詞的停頓、感情。)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讀,感受作者詩人的愛國情感。

      四、第三次“先學后教”(比誰能快速地背誦詞)

      師:這首古詩讓我們體會到了作者強烈的愛國熱情,我們趕快把它積累到腦海里吧!請快速背誦。2分鐘后我們來比賽背誦。

      (一)先學

      1、自由練背。

      2、同桌互背(檢測同桌是否會背。)

      (二)后教

      1、指名背。(后進生)

      2、齊背。

      師:大家背的可真好,現(xiàn)在開始比賽背寫,要求:坐姿端正,書寫規(guī)范。請拿出作業(yè)本。

      五、當堂訓練(比誰能正確地背寫詞。)

      (三)先學

      1、學生先認真觀察詞中自己不會寫的字或容易寫錯的字。

      (1分鐘時間)

      (二)后教

      1、生自由背寫。(指兩名后進生板演。)

      2、師巡視,了解學情。(及時記錄巡視過程中學生出錯率較高的字,做到心中有數(shù),為評議時做鋪墊。)

      3、指名上臺批改。

      4、師生共評。

      5、同桌互改。

      6、學生訂正(師再次搜集學生出現(xiàn)的易錯字,為日清內(nèi)容做好基礎(chǔ)。)

      板書設(shè)計:

      示兒

      萬事空國不統(tǒng)一

      九州同死不瞑目

      中原日至死不變

      告乃翁收復失地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4

      一、講書。(約10分鐘)

      首先,用啟發(fā)式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向?qū)W生介紹時代背景:“杜甫作為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jīng)憂患的詩人,聽到‘安史之亂’接近X息的消息,不禁驚喜欲狂,沖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接著,給學生簡述詩中出現(xiàn)的六個地名:劍外、薊北、巴峽、巫峽、襄陽、洛陽。之后我說:“詩人在區(qū)區(qū)的56字小詩中,連用六個地名,絲毫不覺堆砌,這是杜甫的高明之處。”最后,與學生講“妻子”,明確古代的“妻子”是指“老婆孩子”,與現(xiàn)的“妻子’的含義完全不同。“古詩往往一字即一義,不要把詩中的單音詞當作復合雙音詞,這是我們讀古詩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崔學古說:“與少年講書,最忌誦述講章。”(《檀兒叢書錄要·少學》)

      二、讀書。(約10分鐘)

      要求學生正身端坐,音正腔圓地將這首詩讀五遍,在讀的過程中,仔細體味“忽傳”、“初聞”、‘都看”、“漫卷”、“即從”、“便下”的涵義,使其千載如見詩人于倉促間欲哭之狀。

      〔陸九淵說:“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陸象山語錄)〕

      三、抄書。(約10分鐘)

      在熟讀深思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動手工工整整地抄寫此詩,邊抄邊思,潛心琢磨,進一步體會這首詩明快的語言、激越的旋律。同時,加深印象,幫助記憶。

      陳光地說:“見書目過口過,總不如手過。”(《溶村集》〕

      四、背書。(約10分鐘)

      學生當堂“聲高而緩”背誦杜詩,背會為止。這樣訓練,一方面能加強學生語感體驗,另一方面有脫落訛誤之處,能了然于耳。

      [唐彪說:“凡學生背書,必使其聲高而緩。”《父師善誘法》]

      〔這節(jié)課我是老老實實上的,我的主導是務實強本,返建歸真。何評“實”何謂“本”何謂“璞”何謂“真”‘有真意,去粉飾”,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一切按教學規(guī)律辦事之謂也。語文應該姓語,語文課一定要重視語文的教學和訓練。語文課如果離開“講、讀、抄、背”,搞一些嘩眾取寵的形式主義東西,那只能是占道旁門。我們講改革,什么是改革我認為,一是繼承,二是借鑒,三是創(chuàng)新。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有些經(jīng)驗是符合語文學習規(guī)律的,我們的任務是將其吸取過來并加以革故鼎新,這是前進而不是倒退。我想,語文素質(zhì)教育的意義大概就在于此吧。]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5

      教學目的與要求:

      1、掌握本課出現(xiàn)的生字詞,如“洛”等。

      2、掌握作者生平及在詩歌史的地位。

      3、理解把握本課的思想主題。

      4、感受和學習詩歌中流露出的愛國主義情懷。

      教學重點:

      掌握作者生平及在詩歌史的地位;理解把握本課的思想主題。

      教學難點:

      感受和學習詩歌中流露出的愛國主義情懷。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篇。他的詩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稱為詩史,他也被稱作詩圣。查看杜甫簡介

      這首詩寫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的叛軍頭目史朝義兵敗自殺,河南河北相繼收復,詩人聽到這廣消息后寫了這首詩。

      (板書課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詩。詩歌講了哪些內(nèi)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這是我們要學習了解的。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讀課文、提出讀不懂的語句。(學生互相糾正字音,教師重點強調(diào)以下字音:涕:讀t,不讀d,還:讀hun,不讀hi。)

      三、理解詩句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劍外”,劍門關(guān)以外,指四川。

      “薊北”,河北北部,安、史叛軍的巢穴。

      “初聞”,剛剛聽到。

      “涕淚”,指因特別高興而流淚。

      這句詩講了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從劍外傳來,剛剛聽到這個消息,涕淚就流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再看。

      “漫卷”,胡亂卷起。唐代一般沒有裝訂成冊的書籍文字大都寫在紙卷上,所以收拾書籍,就要卷起。

      這句詩意思是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胡亂地粑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縱情飲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這句話講了白天放聲歌唱,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鄉(xiāng)。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即”,就。

      這句詩講了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峰。順流而下把襄陽一過;便一直奔向了洛陽。

      四、內(nèi)容分析

      1、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jié):主要寫作者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悅,收拾行裝立即還鄉(xiāng)。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jié):多年戰(zhàn)亂,祖國重歸統(tǒng)一的歡快心情

      3、作者的這種心情是通過哪些詞句表達出來的?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jié):“忽傳…‘初聞…‘卻看”“漫卷”,表達了作者聽到勝利喜訊后的感情的變化,從樂極流淚到歡快欲狂。

      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愛國之情,出自對人民生活的關(guān)心和同情。從中表達了作者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4、這首詩同《示兒》一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jié):都表達了深厚的愛國之情。

      五、課堂復習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同桌互相背誦課文

      六、課后作業(yè)

      預習“基礎(chǔ)訓練1”。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6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5課《古詩兩首》其中一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設(shè)計思想]

      按照初讀詩句→品讀詩句→感情朗讀的過程體現(xiàn)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讀出詩的節(jié)奏、詩的韻味,詩中蘊含的感情。激發(fā)學生和詩人心靈交流,同喜同悲。讀中悟情,讀中體會詩人強烈的愛國情,從而構(gòu)建本色的語文課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KJ出示音樂渲染氣氛)隨著悠揚的古樂我們這堂課將走進古詩的畫卷,誰先來吟誦一兩句杜甫的詩句?(生答)讀著杜甫的詩給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師相機介紹杜甫及他作品主要風格。(出示KJ杜甫簡介)

      2、過渡

      今天,我們要學的是他另一種風格的一首詩,是他生平第一快詩他就是出示課題(KJ出現(xiàn)課題)

      二、初讀詩。

      1、齊讀課題、解題。(從課題中你們知道了什么?)

      2、過渡

      由于戰(zhàn)亂,杜甫一家在他鄉(xiāng)異地流浪了整整八年之久,收復薊北的消息傳來,此時,詩人心情會怎樣?(是的)詩人一聽到這勝利的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律名作,現(xiàn)在讓我們就一起走進他的詩中吧!

      3、學生自由讀詩,要求讀正確,流利。

      ①點名讀

      ②聽錄音朗讀(出示KJ錄音朗讀)

      ③學生學著錄音自由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停頓

      ④齊聲朗讀,要求讀出詩的韻味

      三、理解詩的大意

      1、小組討論

      2、交流理解詩意

      3、帶著自己的理解齊讀全詩

      四、悟詩情

      1、過渡:詩中意思你們已深刻體會了,那詩中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一份怎樣的情感呢?(喜)(出示KJ思考、討論)

      2、找出詩中喜欲狂的句子交流后(KJ出示這幾句話)學生反復讀(交流中相機出現(xiàn)路線圖讓學生感受詩人歸心似箭心情)。

      3、深切體會喜欲狂心情

      ①過渡:作者的這份喜從何而來呢?為什么收復了薊北詩人又會如此欣喜若狂呢?讓我們一起來和詩人回顧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你就會有切身體會,請看大屏幕(出示KJ背景)師隨著畫面講解。

      師在《二泉映月》的二胡聲中悲情朗誦《春望》

      ②聽著杜甫這浸透血淚的心聲,你們有什么感受?(生答),當你面對這一切,你的心情是什么?,請懷著這種心情讀讀這首詩吧!

      ③過渡:真是滿紙憂憤言,一把辛酸淚啊!而今,收復薊北的消息猶如一聲春雷響徹神州大地,經(jīng)歷了八年之久的戰(zhàn)亂終于平定了,此時此刻,詩人心情怎樣?會想到些什么?

      ④學生發(fā)揮想象談想到什么?(出示七句話KJ隨機點擊使字體變色),學生感情誦讀這幾句話。

      想到這些,能不涕淚嗎?讀

      想到這些,能不喜欲狂嗎?讀

      想到這些,能不縱酒高歌嗎?讀

      想到這些,能不歸心似箭嗎?讀

      在老師的引讀下,深情朗讀喜欲狂的這幾句話。

      四、渲染主題

      1、詩人喜欲狂的背后是顆怎樣的心在跳動啊!

      2、讓學生感情朗讀全詩(回到KJ錄音朗讀)

      五、課外拓展

      過渡:自古以來,就有許多詩人以自己赤誠的愛國情抒寫出風格迥異的愛國詩篇。有憂憤深廣的動情傾訴,也有激情澎湃的昂首浩歌,老師這就有幾篇與大家共賞。(出示課件,古詩欣賞)

      讓學生讀古詩欣賞。

      六、總結(jié)

      (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歷年來,這些光照千古的詩篇為后人所傳誦,他們的愛國精神成為后人效仿的楷模,激勵著后人譜寫出一曲曲氣壯山河的正氣歌,讓我們承繼先人的浩然正氣,以自己的滿腔熱血譜寫新的愛國詩篇,讓巍巍華夏巋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7

      教學內(nèi)容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這是一首敘事抒情詩,抒發(fā)了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后的極度喜悅心情,表達了詩人渴望祖國統(tǒng)一,人民生活得到安定的熱烈感情。詩中突出地抒發(fā)了一個“喜”字,從聞喜訊,到流喜淚、觀喜容、呈喜態(tài)、唱喜歌、思喜歸、無處不喜。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 能借助注釋,結(jié)合有關(guān)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風格。

      3. 感受詩人歸心似箭和為收復失地而喜悅的心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歸心似箭和為收復失地而喜悅的心情。

      設(shè)計理念

      以讀、誦為主線,層層深入,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聊聊詩人,導入新課

      1.簡介詩人

      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安子美,河南府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人)杜甫

      生逢開元盛世及安史之亂,一生顛沛流離,歷盡磨難,他的詩廣泛地的記載了這一時期的現(xiàn)實生活,被人稱為“詩史”杜甫擅長各種詩體,詩風沉郁頓挫,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

      2.簡介時代背景,揭課題。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亂以叛軍頭子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

      河南河北相繼收復,當時詩人在梓州(現(xiàn)在的四川三臺縣)聽到勝利的消息寫的這首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二、讀讀古詩,整潔體感知。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全班正音,注意薊念“jì”,涕念“tì”

      3.再讀古詩,指導學生接古詩的音韻與節(jié)奏,讀好每一句全班齊讀。

      三、自讀古詩,理解詩意。

      1.指導學生自讀自悟,感悟詩意。

      (1)學生回憶交流弄懂古詩詩意的方法。(結(jié)合注釋,反復讀中理解,聯(lián)系插圖,發(fā)揮想象,串聯(lián)詞義等。)

      (2)請同學綜合運用以上方法,默讀弄清詩意,不理解的可以打上“?”。

      (3)同桌相互合作,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教師引導,學生全班交流自學情況。

      (全詩大意:在劍門關(guān)外忽然聽說官軍收復了薊北,乍聽到這個消息,止不住的淚水撒滿了衣裳。回頭看妻子和孩子愁顏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胡亂收拾著詩書不禁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縱情飲酒,明媚的春光伴我返回那久別的故鄉(xiāng)。立即動身走巴峽穿巫峽,然后經(jīng)襄陽,直奔那舊都洛陽。)

      (1)教師評價。(注意側(cè)重學生把握文意的能力,重點評價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遣詞造句的精當。)

      (2)帶著對詩文的理解齊讀古詩。

      四、品讀古詩,感悟詩境

      1.教師配樂范讀全詩,引導學生想象全詩意境。

      2.組織交流,引導學生結(jié)合詩意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1)詩人聽到“收薊北”時,有何感受?你是從哪些詩句看出來的?

      (教師相機小結(jié):“初聞涕淚滿衣裳”是驚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個浪頭。這是喜極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現(xiàn)。“漫卷詩書喜欲狂”這是驚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當自己悲喜交集,“涕淚滿衣裳”時,自然想到同受苦難的妻子兒女,當看到親人們都不在愁眉苦臉,而是笑逐顏開,喜氣洋洋,親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無心伏案了,隨手卷起詩書,大家同享勝利的歡樂。)

      板書:忽傳 收薊北

      初聞 涕淚

      愁何在

      喜欲狂

      (2)你還從哪些詩句中體會到了詩人喜悅的心情?

      (教師相機小結(jié):“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是詩人喜悅情感的第三

      次爆發(fā)。詩人像小孩一樣歡樂得手舞足蹈還不盡興,還需要“放歌縱酒”才能把喜情抒盡。“白日放歌”縱酒,不是借酒消愁,而是以酒助興;今日之高歌,不是長歌當哭,而是快樂地歌唱。他恨不得立即歸去,“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下洛陽”正是詩人歸心似箭的真實寫照。“穿”、“下”二字,貼切、形象地描繪出詩人想象中在險峽穿行疾馳與出峽后順流而下的暢快之情。全詩用了好些地名,如“劍外”“薊北”“巴峽”“巫峽”“襄陽”“洛陽”等,因為貫穿了詩人喜悅的心情,并不使人感到絲毫的累贅,相反,使人讀來感到格外的真切,這是詩人愛國熱情的自然流露。)

      板書:白日放歌

      青春作伴

      巴峽——巫峽

      襄陽——洛陽

      3. 指導學生誦讀全詩,讀出詩人喜悅的心情。

      4. 指導學生背誦全詩。

      五、感悟方法,拓展延伸

      1.這首詩是七言律詩,其中第三、四兩行,五、六兩行講究對仗。這里,“卻看妻子愁何在”與“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酒”與“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對仗十分工整,有極其貼切自然。

      2.根據(jù)詩意,結(jié)合自己的想象寫一篇短文。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8

      設(shè)計理念

      將所感受的言語對象(古詩)轉(zhuǎn)化為語感的基本實踐途徑是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產(chǎn)生對富有象外之象的詩語的敏感,能產(chǎn)生對富有韻味氣勢的簡練詩語有敏感,能產(chǎn)生對富有豐富內(nèi)涵的美妙詩語的敏感。指導學生沿著詩文言語的階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過程就是作品的言語積淀成為學生語感的過程。

      教學設(shè)計流程

      第一教時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設(shè)計

      一、激情導入,知背景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杜甫的一首詩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板書詩題)。齊讀詩題。提示聞是聽到的意思。

      2.出示杜甫圖片。今天,我把杜甫給請來了!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用最隆重的方式歡迎他的到來!(生鼓掌)

      3.你了解他的生平嗎?誰能簡單地為我們介紹一下這位詩人。(他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被譽為詩圣)那他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的這首詩呢?(同學們交流通過查閱資料了解的當時的社會背景)板書:知背景

      二、自學古詩,讀通順

      1.導語:讓我們一起走進杜甫的詩中。(出示詩全文)

      2.分組自學古詩。

      (1)詢問學生學習古詩有什么好的方法。(熟讀法、結(jié)合注釋法、查資料、結(jié)合上下文、邊讀邊悟、結(jié)合插圖等方法。)

      (2)每組安排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提出要求:把你讀明白的和小組同學交流,不明白的標記出來,/jiaoshi/在小組里討論解決。最后請匯報員把本組同學對詩句意思的理解歸納起來,等會兒我們?nèi)嘟涣鳌?/p>

      3.學生匯報。師幫助重點理解以下詞語:涕淚妻子青春放歌縱酒漫卷

      4.知識講解:巴峽、巫峽在四川,襄陽在湖北,洛陽在河南,跨越了三個省,詩人卻覺得非常輕松地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從這兒可以看出什么?(引生說杜甫心情很高興)

      5.生讀詩,背詩。

      三、深讀詩文,悟詩境

      1.杜甫不是愛哭的人,但在寫這首詩之前,他曾流過淚。出示掛圖(戰(zhàn)馬、鐵蹄、國破山河),播放音樂加以配合入境。從圖上看到了什么?哪些人倒在了敵人的鐵蹄之下?

      2.現(xiàn)在朝廷的軍隊收復失地了,你們開心嗎?你會用什么方式表達自己喜悅的心情呢?(喝酒、放歌、流淚、寫詩)

      3.請生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再請生評價。

      4.全班配樂讀詩(一人一句);教師參與其中示范朗讀;生齊讀。

      5.讓學生帶著充分的情感背誦這首詩。

      四、拓展延伸,升詩情

      1.小結(jié):對于每個愛好文學的人來說,對于每一個愛好歷史的人來說,對于每一個愛國的人來說,杜甫應該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偶像!讓我們再次用最隆重的方式表達我們對杜甫最崇高的敬意!(鼓掌)

      2.作為愛國詩人,杜甫還寫下了許許多多的壯麗的詩篇。老師這里有一首反映當時在國家危難之時,詩人的著名詩作,同學們想讀一讀嗎?

      3.出示《春望》。建議用課上總結(jié)的學習方法來學習,想想這首詩與課文的內(nèi)容、主題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第二教時 《示兒》教學設(shè)計

      一、讀通順、背誦全詩

      1.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了《示兒》這篇課文,我相信大家讀背這首充滿深切愛國之情的小詩不成問題。賽一賽。

      要求字字讀得響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錯,不順口的多讀幾遍。

      指名讀《示兒》,結(jié)合正音,檢查學生讀文情況。

      停頓和重音提示。

      2.背誦、默寫。

      會背的同學可在本上練習默寫,也可指名到黑板前默寫。

      二、自學課文,質(zhì)疑問難

      1.給出注解,自讀課文粗知詩意。 結(jié)合注釋,默讀《示兒》,試試自己能讀懂什么,讀懂哪句就說哪句。說得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補充,可糾正,教師適時點撥。

      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兒可以說告訴兒子,也可以說給兒子們看的詩。祭(jì):祭祀。乃(nǎ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親。元:同原。九州:指代中國。王師:指南宋軍隊。

      2.學生質(zhì)疑。

      三、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四、感悟詩情

      1.自由讀這首詩。

      想一想陸游去世以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事?陸游既然知道人死后萬事皆空,為什么還叮囑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

      2.讀后集體交流。

      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3.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愛國熱情。

      五、擴寫練習

      1.出示遺囑范例,引導學生以作者的口吻寫一篇遺囑。

      2.根據(jù)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想象作者在彌留之際,在病榻上怎樣叮囑兒子,兒子們怎樣應允,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寫具體。

      六、閱讀拓展

      介紹陸游的兩首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讓學生課外閱讀。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9

      一、教學要求

      1、了解這道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通過學習這道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練,講究節(jié)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

      3、理解詩句,了解內(nèi)容。

      4、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二、教學重點

      1、弄懂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

      2、領(lǐng)會這首詩明白如話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三、教學過程

      ㈠導入

      前段時間我們學習了一首杜甫寫于戰(zhàn)亂時期的詩,《春望》還記得嗎?背一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看見了詩人在八年的安史戰(zhàn)亂中,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感時與恨別交織著滿腔愁情,作為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jīng)憂患的詩人,當他聽到安史之亂接進平息的消息,詩人驚喜若狂,沖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詩。

      1、出示課題(指名讀,解題)

      2、齊讀課題(課題讀得真好,我相信這首詩你們一定能學好,讀好)

      ㈡初讀,了解大意

      1、正確朗讀詩

      ①在預習時老師要求同學們能正確朗讀這首詩,做到了嗎?請一位同學讀一讀。

      ②生評價。

      ③指導讀妻子(zǐ)生讀,師讀,比較

      ④齊讀(可以讀慢點,要讀正確)

      2、在詩句中理解詞語

      ①讀中體會

      (忽傳、初聞、涕淚、卻看、愁何在、漫卷、青春)

      ②師生討論

      3、你們認為詩中哪個詞語最能表示詩人當時的心情(喜欲狂)

      板書:喜欲狂

      ㈢細讀,品詩

      1、過渡:是的,忽傳的佳音,使詩人驚喜欲狂,情緒也在不斷的變化,詩中詩人有哪些表現(xiàn),哪些詩句,哪些詞能讓你體會到詩人當時的喜悅之情呢?我們怎樣才能在詩中體會到一邊讀一邊閉著眼睛去想像去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

      2、學生自由體會

      3、學生自由表達

      4、出示畫面,想象最后兩句的情境

      小結(jié):全詩連用六個地名,因為他始終貫穿著詩人喜悅心情,并不感到絲毫累贅,相反使人讀來感到格外真切、真實,詩人愛國、思鄉(xiāng)之情也自然流露出來,也是詩人高明之處。

      5、過渡:通過同學們剛才的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怎樣把你體會的情感讀出來?(自由有感情朗讀)

      6、指名讀

      7、背誦(師引背齊背)

      ㈣聯(lián)系生活,激情練筆

      ㈤學一帶一

      ㈥指導課外閱讀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10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含義,體會古今部分詞義的不同。

      2、在讀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復雜心態(tài),想象詩中生動傳神的畫面,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對詩歌的審美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并能熟讀成誦。

      4、拓展杜甫其他有關(guān)愛國的詩,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品質(zhì)。

      【教學重難點】

      時代久遠,讓學生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fā)情感。今天我們學習古詩,那我們就來對詩。“洛陽親友、、”“千磨萬擊還堅勁,、、、”“隨風潛入、、、”“兩個黃鸝、、、”

      1、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杜甫的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板書詩題)齊讀詩題。(課題讀得真好)你對大詩人杜甫有多少了解?(讓學生結(jié)合課前資料介紹杜甫)

      2、(課件出示杜甫的圖像)師:杜甫是唐朝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的人格高尚,詩意精湛,被后人稱為“詩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年代。公元755年,安史之亂讓原本繁華安定的國家岌岌可危,也把詩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層,開始了他長達八年的逃難生活。在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鄉(xiāng)難歸。

      3、同學們,試想一下,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杜甫和唐朝老百姓都在渴望著什么?

      4、這樣渴望八年了。忽然,傳來官軍收河南河北的喜訊。這一喜訊如春雷炸響,驚喜的洪流一下子沖開了詩人郁久的情感閘門,噴薄而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讀(生讀題)

      二、讀題,解讀題意

      1、河南河北是什么意思(課件出示地圖,讓學生了解指的是黃河兩岸)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詩人聽到朝廷的軍隊收復了黃河兩岸的喜訊。)

      2、讓我們一起大聲地把勝利的喜訊告訴前來聽課的老師吧!(齊讀詩題)

      三、初讀,弄懂詩意。

      1、過渡: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杜甫的詩中。(出示整首詩)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不明白的打上問號。

      2、生自由讀。

      3、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1)指名朗讀,學生評價。隨機教學:讀準生詞“即”“妻子”,了解意思;出示“卷“的兩種讀音及意思,選擇這句詩中“漫卷”的正確讀音。

      (2)再指名讀,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試著讀出古詩特有的韻味來。

      (3)齊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4、生提出質(zhì)疑的地方,師相機理解詞義:劍外 薊北 巴峽 巫峽 襄陽洛陽(找出這些地名,結(jié)合課前查找的資料說說它們所處的省份。)(課件出示地理位置)

      5、誰能說說這首詩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不要看資料)

      四、品讀,感悟詩情

      1、師:古詩讀了幾遍,你從詩中感受到詩人寫這首詩時是什么心情?詩中哪個詞直接告訴了你?(板書:喜欲狂)

      2、理解;什么叫“喜欲狂”?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你有遇到過讓你高興得發(fā)了狂的事嗎?回憶那時的你有怎樣的言行舉止?20xx年有沒有什么事令你高興的?

      3、指導朗讀“喜欲狂”。

      4、請同學們默讀古詩,找一找,詩中哪些字詞令你感受到詩人“喜欲狂”的心情。

      5、匯報交流:

      a.“初聞涕淚滿衣裳”。

      (1)這是什么樣的淚?(激動、高興)

      ( 2 )請你帶著這種情緒讀一讀。

      (3)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晚年去看看。(出示課件)

      (4)又是一年春回大地,鳥語花香,草木茂盛,詩人站在街頭看著曾經(jīng)繁華的長安城,如今已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荒涼,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詩人寫下了這樣的一首詩。出示《春望》,配樂讀。

      (5)詩小結(jié):本是百花盛開的季節(jié),杜甫卻對著花兒流淚,聽到鳥兒的鳴叫也感到揪心。當時,詩人流的是什么樣的淚?(傷心的淚,深受戰(zhàn)亂之苦的痛苦的淚,別離的淚,思鄉(xiāng)的淚)

      (6)這樣痛苦,傷心了8年,終于盼來了這個喜訊,這怎能不讓人喜極而泣啊,讀(生齊讀這句)

      b.“卻看妻子愁何在”。

      (1)妻子和孩子曾經(jīng)有怎樣的憂愁?(為衣食而愁,為居無定所而愁,為貧困流離而愁,為生命時常受到威脅而愁)

      ( 2 )想象:詩人聽到喜訊后會怎樣告訴家人呢?

      (3)過渡:聽到喜訊后的家人一掃愁云,看到此情此景,詩人又是怎樣的呢?(生:“漫卷詩書喜欲狂”)

      (4)一向愛書如命的他居然也隨手狂亂的卷起詩書與大家共享快樂。真是“喜欲狂”啊!齊讀這兩句。

      c.“白日放歌須縱酒”。

      (1)52歲的詩人,既不適合放歌,也不適合縱酒。這真是“喜欲狂”了。因為詩人聽到(生:“劍外忽傳收薊北”),想象馬上就要(生:“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千杯萬盞也不醉”。

      ( 2)男生們,端起酒杯與杜甫一起放聲歌唱,盡情喝酒吧(男生唱: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女生們,你們也端起自己的酒杯,加入這支快樂的隊伍吧!(唱)

      d.體會最后兩行詩(“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1)詩人太高興了,高興得剛聽到這個喜訊就想好了回家的路線。誰來說說詩人將要從哪出發(fā),經(jīng)過哪些地方,最終目的地在哪?(借助課件了解行走路線)

      ( 2)地圖上看起來就幾個厘米,但實際上那是千里之遙啊!從巴峽到巫峽,周圍高山峻嶺,路途艱難。而出巫峽到襄陽,從襄陽到洛陽又是何等的長途跋涉,古時候沒有汽車、火車,沒有飛機,同學們,猜猜這一路可能走多久?多么漫長的一條路啊!

      (3)可在這里詩人卻想得如此輕松,說得這樣簡單,讓我們感受到詩人的(生:歸心似箭),這與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還”有異曲同工之妙。

      (4)誰來讀讀這兩句。(語速要稍快)

      (5)是啊,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萬水算什么,在詩人心里,故鄉(xiāng)就在眼前, 洛陽就在眼前。(生齊讀)

      (注:a-----d部分學生對詩句的品悟要隨機教學)

      五、整理,敘說故事

      1.師:同學們,都說杜甫“百年歌自若,未見有知音”,我覺得今天你們都是杜甫的知音。如果把剛才你們的理解和感受寫下來,那將是一篇敘事抒情文。可詩呢,濃縮的都是精華,這就是詩歌的魅力。下面請你們根據(jù)剛才的理解、品悟,再適當加些合理的想象,用第一人稱,練習說說詩意,把它敘述成一個小故事。

      2.老師給你們一些幫助。(出示一段話:“唉,8年了,河南河北什么時候才能收復啊!”我獨自走在街上,唉聲嘆氣。忽然,人們?nèi)绯彼愕爻诸^涌去。“發(fā)生什么事了?”我心生疑惑,又看看人們的表情--------是喜悅的!莫非……

      3、生練習后指名說說。(有時間師就總結(jié)寫法)

      4、師引讀:于是我心里一激動,隨口吟出:(出示整首詩)

      六、再讀,升華情感

      1. 詩人喜欲狂了,我們也喜欲狂了,而所有的喜悅都是因為(生:“劍外忽傳收薊北”),聽到這個喜訊,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為什么會如此高興,這喜極而泣的“涕淚”中包含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到杜甫為人民、為國家而高興,體會他的愛國之心)(板書:愛國)

      2.師:詩人的這一份愛國情懷激動著我的心,我相信同樣也激動著你的心。因為他憂也為國,喜也為國啊!讀(出示整首詩配樂朗讀)

      3.練習背誦。

      七、積累,拓展延伸

      1.出示課件,師總結(jié):杜甫一生寫了1400多首詩,流傳下來的也很多。這些詩內(nèi)容豐富,但又明白如話,而且還洋溢著詩人愛祖國、愛人民的崇高精神,可以說是動地歌吟,感動千古。《麗人行》:描述的是楊貴妃姐妹驕奢淫逸的生活,反映了君王的昏庸,朝廷的腐敗;《兵車行》是杜甫名篇,為歷代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的窮兵黷武,連年征戰(zhàn),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三吏”“三別”:均是描述安史之亂時期朝廷征召軍士,百姓骨肉分離的悲慘場面;《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得到親友的資助,在成都西郊外蓋起了一草堂,后為秋風所破。許多孩子扯下茅草,恥笑杜甫。杜甫百感交集,寫下這首詩。在詩中,詩人描寫了本身的痛苦,通過描寫他本身的痛苦來表現(xiàn)“天下寒士”的痛苦,來表現(xiàn)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杜甫這種熾熱地憂國憂民的情感,千百年來一直激動著讀者的心靈。課后同學們可以去收集相關(guān)的詩文讀一讀,以后開展一次“杜甫詩文交流會”,你一定會有更多的理解和收獲。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11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茍且偷安的無比憤慨;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tǒng)一祖國的無比渴望。

      詩歌開頭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將離開人世,但他并不感到恐懼和痛苦。“元知”,即本來就知道,“萬事空”的意思是:當人死去后,世上的萬事萬物對他來說都變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著牽掛了。這話看來平常,但在全詩中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現(xiàn)了詩人豁達的生死觀,同時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也就是說,陸游能置個人生死于度外,唯獨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guān)懷之心至死不渝。“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意思是:我只有一種無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沒能親眼看到支離破碎的祖國重新統(tǒng)一。這一句是向兒子們交代他畢生的心事,下一句寫對兒子們的囑托和深切盼望。“王師”指宋朝的軍隊。“北定”指渡江北伐,平定金兵的進攻。“中原”泛指被金人占領(lǐng)的失地。寥寥數(shù)字,既包含詩人熱切的盼望,堅定的信念,也寄托著把他呼號一生“北定中原”的心愿和末了的事業(yè)要下一代來繼承,希望孩兒們努力奮斗,實現(xiàn)遺志,不要忘記你們父親還在九泉之下等候著北定中原的勝利消息。全詩字句發(fā)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訴,悲憤交集,真摯感人。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義兵做自殺,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相繼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軍收復,延續(xù)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才徹底平息。當時詩人杜甫正攜著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聽到這一勝利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在極度興奮中,一改過去沉郁頓挫、含蓄蘊藉的詩風,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臉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詩歌以“劍外忽傳收薊北”為發(fā)端,直接敘寫喜訊。薊北乃是安史叛軍的老巢,收復薊北,標志安史叛軍的崩潰,破碎的山河重新統(tǒng)一。這對于多年漂泊“劍南”急于結(jié)束流落返回故鄉(xiāng)的詩人來說,確是天大的喜訊,詩人通過寫他的淚如泉涌、灑滿衣襟的樣子反映他那種悲喜交集的心情。詩的第二聯(lián),詩人的那種驚喜之情更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帶著欣喜的熱淚,回看共經(jīng)患難的老妻少子,他們昔日的愁云早已驅(qū)散,正沉浸在歡樂之中,親人的喜悅是對詩人最大的安慰,他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了,隨手胡亂地收拾詩書,再也無心伏案讀書。這對于一位原是讀書破萬卷的人來說,是一種極為反常的舉動,這種反常的描寫,恰當?shù)匕言娙舜笙灿竦男膽B(tài)逼真地表現(xiàn)出來。“喜欲狂”既是上面初聞驚喜的結(jié)果,又是下面由驚喜而引發(fā)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縱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鄉(xiāng)的還想,于是詩篇便有了第三聯(lián),“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詩人把內(nèi)心的狂喜之情,作了進一步的渲染與升華。尾聯(lián)是想象中的具體還鄉(xiāng)路線,“巴峽”是出發(fā)之地,“巫峽”是必經(jīng)之處,“襄陽”和“洛陽”是詩人的原籍和故鄉(xiāng)。這一句準確地表現(xiàn)了詩人歸心似箭和為收復失地而喜悅的心情。

      教學建議

      1、課前布置學生查閱有關(guān)陸游、杜甫的資料,了解他們生活年代的情況,他們寫的其他愛國詩篇等,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

      2、教學《示兒》,教師可從陸游臨終遺愿導入 課題,以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體會這位愛國詩人遺囑的感人之深。教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可先讓學生說說課前收集的資料,了解安史之亂帶來的戰(zhàn)亂之苦。在這個基礎(chǔ)上來讀課文,對杜甫的“喜欲狂”可能會有更深切的體會。

      3、教學這兩首詩,還是要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可讓學生參看注釋并聯(lián)系上下文先大體了解詩歌的意思,然后在學生熟讀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講講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例如《示兒》,可讓學生先說說,從詩中體會到了什么,是從哪些詩句、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從“悲”字學生可能體會到詩人臨終不見九州同的悲傷;從后一句中可能體會到詩人對收復失地寄予的無限希望。再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可讓學生說一說,杜甫高興的原因是什么,從哪些詩句和詞語中看出杜甫的高興。

      4、這兩首詩明白如話,卻感情飽滿深厚,都洋溢著詩人的愛國情感,這一點要引導學生體會到。陸游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么深厚真摯的愛國情感啊!杜甫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樣激動、歡喜,不僅僅是自己從此可以結(jié)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tǒng)一,人民可以免受戰(zhàn)亂之苦。教學時,可在學完兩首詩后,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練習”第三題,讓他們體會悲之切和喜之狂表達了相同的愛國之情。可讓學生補充朗讀幾首兩位詩人的其他愛國詩篇,如,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杜甫的《歸雁》和《月夜》,進一步體會他們的愛國情思。

      詞語注釋

      示兒:告訴自己的兒子。示,告知。

      元知:本來就知道。“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

      萬事空:意思是什么都不存在。

      但:只。同:統(tǒng)一。

      九州:中國的代稱。古代把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

      定:平定,收復。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lǐng)的地區(qū)。

      家祭:祭祀祖宗。

      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無忘:不要忘記。“無”通“勿”,不要。

      乃翁:你的父親,指陸游自己。翁,父親。

      劍外:劍門關(guān)以外,指詩人當時所在的四川。

      薊北:指現(xiàn)在的河北省北部。

      初聞:剛剛聽到。聞,聽說。

      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

      涕淚:指因喜極而淚下。

      卻看:再看。

      妻子:指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亂卷起。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縱情飲酒。

      青春:這里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即:就。

      詞語積累

      一、近義詞

      初聞——忽聞 無忘——勿忘 放歌——高歌

      卻看——再看 即—就

      二、反義詞

      無忘——忘掉 不見——只見 悲——喜 無——有

      三、多音、多義字

      難句解析

      1、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這兩句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死了什么都沒有了,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

      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兩句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時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3、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這兩句的意思是那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間在劍外傳揚,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4、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這兩句的意思是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5、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這兩句的意思是在大晴天里放聲高歌,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xiāng)。

      6、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這兩句的意思是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詩人身在樟州,心已回到故鄉(xiāng)。“即從”“便下”“穿”“向”這些富于時間緊促性和行為跳躍性的詞語聯(lián)系起來,勢如飄風。

      課后題解

      思考·練習2

      (1)但悲:只感到悲傷;九州同:全中國統(tǒng)一。

      死去元知萬事空:本來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

      但悲不見九州同: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的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

      (2)妻子:妻子和孩子;喜欲狂:高興得要發(fā)狂。

      卻看妻子愁何在:再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

      漫卷詩書喜欲狂: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思考·練習3

      不同。《示兒》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思想感情;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則表達了因祖國由戰(zhàn)亂到重新統(tǒng)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

      文章結(jié)構(gòu)

      《示兒》是七言絕句。《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詩,其中第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講究對仗。

      全文翻譯

      《示兒》:人死去原知道萬事皆空,只悲痛沒親見南北一統(tǒng)。南宋大軍哪天北伐將中原平定,祭祀莫忘把喜訊告訴你父親。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忽然聽說唐朝的軍隊收復了薊北,剛聽到這消息時我的眼淚濕透了衣裳。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憂傷?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白日里我要喝著酒放聲歌唱,春天美好的景物伴隨我回家。立即就要從巴峽穿過巫峽,穿過襄陽,回到洛陽。

      學習要點

      1.了解兩首古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通過學習這兩首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煉,講究節(jié)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

      3.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默寫《示兒》。

      4.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了解內(nèi)容。

      文章導讀

      這兩首古詩抒發(fā)了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示兒》是南宋大詩人陸游臨終時作的詩,相當于遺囑。《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亂的叛軍頭子史朝義兵敗自殺,詩人聽到官軍相繼收復河南河北的勝利消息后,十分歡快,便寫下了這首愛國的詩篇。

      中心思想

      《示兒》寫出了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愛國熱情。《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抒發(fā)了詩人因多年戰(zhàn)亂平息,祖國重新統(tǒng)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

      教學設(shè)計示例

      15 古詩兩首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chǔ)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能結(jié)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兩位偉大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四)美育滲透點

      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談話法,朗讀法。

      (二)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

      2.體會這兩首詩明白如話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二)難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歡快的原因。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復吟誦來體會。

      2.理順詩句,教師在指導學生理順句子時要增補詩句中省略的內(nèi)容,適當調(diào)換詞語的順序。

      3.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三)解決辦法

      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悟。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shè)計

      (一)教師活動設(shè)計

      1.從題目入手,激發(fā)學生興趣,同時交代時代背景,便于學生的理解。

      2.啟發(fā)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3.有重點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理解詩的意境。

      (二)學生活動設(shè)計

      1.按預習提示初讀這兩首詩。

      2.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自學古詩,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3.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導入 新課

      1.同學們,看到詩的題目《示兒》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示兒”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可以說是告訴兒子,在這里指對兒孫們有所交代,相當于遺囑。)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宋代大詩人陸游寫的。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了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fā)政治抱負,表現(xiàn)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示兒》這首詩是他在86歲高齡,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時刻寫給他兒子的臨終囑咐。

      (二)自由讀這首詩

      想一想,陸游逝世以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事?

      (三)學習這首古詩

      1.結(jié)合課后的注釋,試試自己能讀懂什么,讀懂哪句就說哪句。說的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糾正,教師適時點撥。

      2.師生交流

      ①“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元知”是本來就知道的意思。

      “萬事空”什么事都沒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國。“同”統(tǒng)一。“九州同”是指全國統(tǒng)一。

      ②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沒有了,只是為看不見全國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

      ③“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師”這里指南宋軍隊。

      “北定”“定”是平定,這里是收復的意思。“北定”指收復北方。

      “中原”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lǐng)的地區(qū)。

      “家祭”祭祀祖先。

      “無”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們的。翁,指父親。

      ④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的時候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這句話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思想感情。)

      3.現(xiàn)在你了解陸游逝世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了嗎?

      (祖國何時能夠統(tǒng)一這一件大事)

      其實這也是陸游畢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這首詩的意思說一說。

      (四)總結(jié)全詩

      1.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背誦默寫這首詩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

      (二)教師簡介背景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詩,也就是在他最高興的時候?qū)懴碌摹4嗽妼懹?63年,安史之亂的頭目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他的部下紛紛投降;河南河北相繼收復,“安史之亂”從此結(jié)束。杜甫在四川聽到這一消息后寫下了這首充滿歡樂之情的七言律詩。

      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意思?聞:聽說。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

      意思是聽說唐王朝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

      (三)檢查朗讀詩句的情況

      (四)理解詩意

      方法:先看看自己懂了哪些詞語,再看看還有哪些詞語不懂,最后集中時間討論。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劍外:通常作為四川的簡稱。

      忽傳:忽然間到處傳揚。

      收薊北:收復薊北。

      意思是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在劍外到處傳揚。

      初聞:剛剛聽到。

      涕淚:因喜極而淚下。

      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說一說。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愁?

      漫卷:胡亂卷起。

      欲:將要,簡直要。

      狂:放懷,無拘無束,熱情不加節(jié)制。

      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放歌:放聲歌唱。

      須:須要。

      縱:放任,這里盡情的意思。

      在大晴天里放聲歌唱,暢飲美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xiāng)。

      把這兩句話的意思說一說。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即:就。

      放舟從巴峽東下,穿過那巫峽的疊蟑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五)讀全詩,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找?guī)酌瑢W說一說。

      (六)總結(jié)全詩

      1.說一說杜甫興奮的原因是什么?

      (杜甫興奮的原因決不僅僅是因為詩人從此可以結(jié)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tǒng)一,人民可以免受戰(zhàn)亂之苦。)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因多年戰(zhàn)亂被平息,祖國重新統(tǒng)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洋溢著詩人的愛國情感。

      (七)背誦這首詩

      (八)齊讀這兩首詩

      思考:《示兒》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聯(lián)系詩的內(nèi)容談談自己的體會。

      這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情,這一點是相同的。

      但《示兒》是通過“悲”來表達盼望祖國統(tǒng)一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通過“喜”(聽到祖國重歸統(tǒng)一,“喜欲狂”)表達的。

      附:板書設(shè)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12

      一、揭題,知背景。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兩首的第一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板書詩題)齊讀詩題。

      2、題目是什么意思呢?重點提示“聞”是聽到的意思。

      3、這首詩是誰寫的呢?(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相關(guān)資料)。

      二、初讀,讀通順。

      1、欣賞配樂范讀。

      2、師:大家喜歡這首詩嗎?我們一起大聲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3、檢查生字。這句詩能讀準嗎?“卻看妻子(z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三、再讀,明詩意。

      1、看來同學們已經(jīng)把詩讀通了,那怎樣才能把它讀懂呢?你們有沒有好的辦法?(熟讀法、結(jié)合注釋法、查資料、結(jié)合上下文、邊讀邊悟、結(jié)合插圖等方法。)

      小結(jié):看來過去的學習大家已經(jīng)積累了許多好辦法,今天我們就來運用這些方法來學習這首詩。把你讀明白的和小組同學交流,不明白的標記出來,在小組里討論解決。最后請2號同學把同學們對詩句意思的理解歸納起來,等會兒我們?nèi)嘟涣鳌?/p>

      2、交流:

      (1)交流了哪些讀懂的地方?

      (2)有沒有沒有解決的問題?

      (3)誰能把全詩的意思說一說?

      過渡:看來,同學們運用自己的方法把詩意弄明白了。(板書:明詩意)

      3、你們認為詩中哪個詞語最能表示詩人當時的心情?(板書:喜欲狂)

      四、細讀,悟詩情。

      (一)從哪里看出“喜欲狂”?

      過渡:詩人欣喜若狂呀!從哪里能體會到詩人的這種喜欲狂的心情呢?請同學們讀讀詩,細細的品味一下。

      1、學生自由體會。

      2、集體交流。

      A、“涕淚滿衣裳”(喜極而泣、悲喜交集。指導朗讀。)

      B、“卻看妻子、漫卷詩書”(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愛書如命的他居然也隨手狂亂的卷起詩書與大家共享快樂。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導朗讀。)

      C、“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xiāng)。”(“放”字和“縱”字體會到詩人喜欲狂的心情。52歲的詩人,既不適合放歌,也不適合縱酒,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當詩人想到,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做伴還鄉(xiāng)、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

      D、出示三峽畫面,想象最后兩句的情境

      大家看,從巴峽到巫峽,周圍高山險峻,路途艱難。而出巫峽到襄陽,從襄陽的洛陽又是何等的長途跋涉。在這里詩人卻這樣說,你怎么理解?(歸心似箭、喜欲狂)

      3、過渡:通過同學們剛才的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怎樣把你體會的情感讀出來?(自由有感情朗讀)

      4、指名讀。

      (二)為什么會“喜極而泣”

      1、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怎么會如此的喜欲狂?這“喜極而泣”的“涕淚”里到底包含著什么?請同學們試著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去理解。

      2、學生談理解。

      3、詩人這樣欣喜若狂僅僅是因為個人嗎?(板書:愛國)

      4、這其中也包包含著濃濃的愛國之情呀!看課件,齊讀。

      小結(jié):看來同學們真的領(lǐng)悟到詩人的強烈的情感了。(板書:悟詩情)

      五、古詩拓展。

      1、老師這里有一首反映當時在國家危難之時,詩人的著名詩作,同學們想學一學嗎?

      2、出示《春望》。

      3、用課上總結(jié)的學習方法來學習。

      4、交流學習體會。

      六、總結(jié)。

      作為愛國詩人,杜甫還寫下了許許多多的壯麗的詩篇。就請同學們課下再積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會有更多的理解和收獲。

      七、作業(yè)。

      學了這首詩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畫一畫,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寫一寫選擇一項或幾項完成。

      附:板書設(shè)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知背景

      明詩意 喜欲狂 愛國

      悟詩情

      教學反思:

      在教學這首詩時,學生在前一天預習了整首詩,我認為他們對全詩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抓住“妻子”的音義、“涕淚”的古今異義,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學習,學生逐字逐句理解的時候,能差不多說到位,我就沒再去“嘮叨”。可課后,經(jīng)提醒我知道我錯了,學古詩不能滿足于僅僅理解詩的意思,更不能滿足于僅僅把詩句中逐字意思簡單串聯(lián)。比如“初聞涕淚滿衣裳”學生說剛剛聽到就激動得淚水沾濕了衣服。可是單單聽這句話,是別扭的,是什么讓詩人情緒如此反常?脫離了對杜甫曾經(jīng)“悲”的感悟,擺脫了當時的情境,這樣的理解是可笑的。如果學生走進情境,就不會就字論字,簡單地把單個字的意思聯(lián)起來說說了事。他們頭腦里會出現(xiàn):杜甫一聽到這個好消息,高興得手足無措,萬分激動,不由任淚水沾濕了衣服!

      學古詩,學語言,學表達,作為師者,我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他們在頭腦中想像畫面,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走進畫面讓學生利用各自的文化積淀表達詩歌的意思。這樣的課堂才是詩意的,才是有“語文味”的。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1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在理解每個詞語的基礎(chǔ)上,理解詩句意思。能結(jié)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標:背誦并默寫古詩,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三)、情感目標: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弄懂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體會這首詩明白如畫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難點:通過對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復吟誦來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

      教具學具準備:

      CAI課件。

      教學用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言揭題,知背景。

      1、師語:

      在我國唐朝,有一位被稱為“詩圣”的偉大詩人,他是誰?大家對他了解多少?(生簡介)誰能背誦一下他的詩?

      2、知背景,釋題。

      讓我們來看一下杜甫晚年的遭遇吧!(師簡介)板書課題,讀題,釋題。

      二、初讀詩,讀通順。

      1、課件范讀全詩。

      2、生自由讀詩。

      3、點生讀,并進行評價,糾正字音:妻子(qízǐ)不讀(qīzi),漫卷(mànjuǎn)

      三、細讀詩,明詩意。

      1、小組自學:弄懂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2、全班交流。

      3、出示課件,讀一讀,演一演。

      四、品讀,悟詩情。

      1、詩中有一個詞最能表達詩人當時的心情,大家能找到嗎?(喜欲狂)

      a、詩人興奮的原因是什么?

      (結(jié)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祖國重歸統(tǒng)一,人民可免受戰(zhàn)亂之苦。)

      b、明明是喜訊,為什么詩人還涕淚滿衣裳?(喜極而泣——以悲襯喜)

      擴展一: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

      2、理解“漫卷詩書”。(以亂襯喜)

      詩人視書如命,此時卻一改初衷,漫卷詩書,為何?

      3、詩人“喜欲狂“還表現(xiàn)按在哪兒?(放歌、縱酒)

      4、“巴峽、巫峽、襄陽、洛陽”是四個地名,涉及四川、湖北、河南三省,相隔路途遙遠,詩人卻只用四個詞語連接起來,再加上“即、便”二字,讓人感覺如何?(歸心似箭)

      擴展二: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5、小結(jié):

      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因多年戰(zhàn)亂被平息,祖國重新統(tǒng)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洋溢著詩人強烈的愛國熱情。

      五、實踐活動: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情感。

      六、快樂作業(yè):

      1、給古詩配畫。

      2、想象此詩情境,敘說故事。

      板書設(shè)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喜:

      忽傳 卻看 放歌

      初聞 漫卷 縱酒

      即從……穿……

      便下……向……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1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讀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復雜心態(tài),想象詩中生動、傳神的畫面,從中感受到杜甫詩歌語言的遒勁剛健,思想的博大精深,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對詩歌的審美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3.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愛國之情、愛家鄉(xiāng)的感情。

      4.會寫詩中生字“涕”“洛”,并理解詩意。

      【教學重難點】

      反復朗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愛國之情。

      【教學準備】

      課件、錄音

      【教學流程】

      一、導入,激發(fā)情感

      (課件出示音樂《陽春白雪》渲染氣氛)隨著悠揚的古樂我們這堂課將走進古詩的畫卷,誰先來吟誦一兩句杜甫的詩句?(生答)讀著杜甫的詩給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答)師相機介紹杜甫及他作品主要風格。(課件出示杜甫簡介及杜甫肖像)(杜甫目光深邃幽遠,胡須濃密有致,飽受生活的艱辛和磨難。)忽然,傳來喜迅,朝廷的軍隊收復了薊北,如春雷炸響,驚喜的洪流一下子沖開了詩人郁久的情感閘門,噴薄而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出示課題(課件出示),板書課題。

      二、讀題,解讀題意

      1.齊讀課題、解題。

      (1)“河南”“河北”是什么意思?(課件出示地圖,讓學生了解指的是黃河兩岸)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詩人聽到朝廷的軍隊收復了黃河兩岸的喜訊。)

      (2)讓我們一起大聲地把勝利的喜訊告訴老師吧!(齊讀詩題)

      三、初讀,弄懂詩意

      1.過渡:由于戰(zhàn)亂,杜甫一家在他鄉(xiāng)異地流浪了整整八年之久,收復薊北的消息傳來,此時,詩人心情會怎樣?(是的)詩人一聽到這勝利的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律名作,現(xiàn)在讓我們就一起走進他的詩中吧!

      2.學生自由讀詩,要求讀正確、流利。

      ①點名讀。

      ②聽錄音朗讀(出示課件錄音朗讀)。

      ③學生學著錄音自由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停頓。

      ④檢查生字。指導“洛、涕”的寫法(出示微課)。

      ⑤這句詩能讀準嗎?“卻看妻子(z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⑥齊聲朗讀,要求讀出詩的韻味。

      3.小組討論,理解詞語及詩歌的意思,教師指導“妻子”“青春”古今義的不同之處。

      4.交流理解詩意,師相機出示課件。

      5.帶著自己的理解齊讀全詩。

      四、品讀,感悟詩情

      (一)從哪里看出“喜欲狂”?

      過渡:詩人欣喜若狂呀!從哪里能體會到詩人的這種喜欲狂的心情呢?請同學們讀讀詩,細細地品味一下。

      1.學生自由體會。

      2.集體交流。

      A.“初聞涕淚滿衣裳”。

      (1)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淚?(激動、高興)

      (2)請你帶著這種情緒把這句詩讀一讀。(指導朗讀)

      (3)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晚年去看看。(出示課件)

      (4)又是一年春回大地,鳥語花香,草木茂盛,詩人站在街頭看著曾經(jīng)繁華的長安城,如今已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荒涼,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詩人寫下了這樣的一首詩。出示《春望》,配樂讀。

      (5)詩小結(jié):本是百花盛開的季節(jié),杜甫卻對著花兒流淚,聽到鳥兒的鳴叫也感到揪心。當時,詩人流的是什么樣的淚?(傷心的淚,深受戰(zhàn)亂之苦的痛苦的淚,別離的淚,思鄉(xiāng)的淚)

      (6)這樣痛苦,傷心了8年,終于盼來了這個喜訊,這怎能不讓人喜極而泣啊!(生齊讀這句詩,體會詩人悲喜交集的感情)

      B.“卻看妻子、漫卷詩書”(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愛書如命的他居然也隨手狂亂地卷起詩書與大家共享快樂。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導朗讀。)

      C.“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xiāng)。”

      (1)52歲的詩人,既不適合放歌,也不適合縱酒。這真是“喜欲狂”了。因為詩人聽到(生:“劍外忽傳收薊北”),想象馬上就要(生:“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千杯萬盞也不醉”。

      (2)男生們,端起酒杯與杜甫一起放聲歌唱,盡情喝酒吧(男生唱: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女生們,你們也一展自己清脆的喉嚨,加入這支快樂的隊伍吧!(唱)

      D.師簡介三峽,想象最后兩句的情境。

      大家看,從巴峽到巫峽,周圍高山險峻,路途艱難。而出巫峽到襄陽,從襄陽到洛陽又是何等的長途跋涉(借助課件了解行走路線)。在這里詩人卻這樣說,你怎么理解?(歸心似箭、喜欲狂)

      3.過渡:通過同學們剛才的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怎樣把你體會的情感讀出來?(自由有感情朗讀)

      4.指名讀。

      (二)為什么會“喜極而泣”?

      1.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怎么會如此地喜欲狂?這“喜極而泣”的“涕淚”里到底包含著什么?請同學們試著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去理解。

      2.學生談理解。

      3.詩人這樣欣喜若狂僅僅是因為個人嗎?(板書:愛國)

      4.這其中也包含著濃濃的愛國之情呀!看課件,齊讀。

      小結(jié):看來同學們真的領(lǐng)悟到詩人強烈的情感了。(板書:悟詩情)

      (三)學生發(fā)揮想象談想到什么?學生感情誦讀這幾句話。

      想到這些,能不涕淚嗎?讀——

      想到這些,能不“喜欲狂”嗎?讀——

      想到這些,能不縱酒高歌嗎?讀——

      想到這些,能不歸心似箭嗎?讀——

      在老師的引讀下,深情朗讀“喜欲狂”的這幾句話。

      五、練筆,拓展延伸

      1.師:同學們,都說杜甫“百年歌自若,未見有知音”,我覺得今天你們都是杜甫的知音。如果把剛才你們的理解和感受寫下來,那將是一篇非常優(yōu)美的文章。可詩呢,濃縮的都是精華,這就是詩歌的魅力。下面請你們根據(jù)剛才的理解、品悟,再適當加些合理的想象,用第一人稱,練習說說詩意,把它敘述成一個小故事。

      2.老師給你們一些幫助。(出示一段話:“唉,8年了,河南河北什么時候才能收復啊!”我獨自走在街上,唉聲嘆氣。忽然,人們?nèi)绯彼愕爻诸^涌去。“發(fā)生什么事了?”我心生疑惑,又看看人們的表情——是喜悅的!莫非……

      3.生練習后指名說說。(有時間師就總結(jié)寫法)

      4.師引讀:于是我心里一激動,隨口吟出:(出示整首詩)

      六、總結(jié),升華情感

      這首光照千古的詩篇為后人所傳誦,他的愛國精神成為后人效仿的楷模,激勵著后人譜寫出一曲曲氣壯山河的正氣歌,讓我們繼承先人的浩然正氣,以自己的滿腔熱血譜寫新的愛國詩篇,讓巍巍華夏巋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15

      一、導入新課

      1。班級同學開展詩詞誦讀比賽,每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和大家一起進行誦讀比賽。

      要求:

      (1)自由選讀詩詞。

      (2)讀出詩詞的意境和韻味。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第三首表達愛國情懷的古詩,他就是詩圣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二、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認真讀古詩,解決生字問題,初步感知古詩的內(nèi)容。

      2。自由古詩

      出示朗讀要求:

      (1)讀準字音,注意斷句。

      (2)畫出讀不懂的字詞。

      (3)盡量讀出自己的味道來。

      3。出示生詞:

      (1)薊北、衣裳、涕淚、襄陽。

      (2)進行多音字“裳”的古今異義學習。

      衣裳:讀音:cháng古義:上衣和下衣。

      讀音:shāng今義:統(tǒng)指衣服。

      (3)學習詞語:

      劍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薊北:泛指唐朝薊州北部地區(qū),當時是叛軍盤踞的地方。

      卻看:回頭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青春:指春天。

      4。了解詞語的意思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讀懂詩詞的意思。

      三、感知詩歌,初步體會

      1、自由朗讀古詩,小組合作完成以下學習任務: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節(jié)奏和韻味。

      (2)畫出讀不懂的字詞。

      (3)試著和同桌說說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

      2、默讀詩詞,結(jié)合書下注釋,了解詩詞的意思,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批注。

      3、猜一猜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意思?

      預設(shè):

      (1)聞:聽。

      (2)官軍:是指王朝的軍隊。

      (3)收:解釋為收復。

      聽到官軍收復了河南河北,收復了叛軍盤踞之地的喜訊。

      4、資料補充: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朝發(fā)生的一場政治叛亂,是由安祿山與史思明發(fā)動的同中央政權(quán)爭奪權(quán)力的戰(zhàn)爭,也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轉(zhuǎn)折點。

      5、出示詩句: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預設(shè):

      (1)“涕淚”是很悲傷的意思嗎?

      預設(shè):不是,是喜極而泣。

      (2)你認為這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呢?

      預設(shè):喜。

      (3)為什么“涕淚滿衣裳”呢?

      預設(shè):因為聽到首付消息以后的激動、欣喜。

      6、出示頷聯(lián):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1)“喜欲狂”是什么意思呢?

      預設(shè):欣喜欲狂。是這首詩的“詩眼”。

      (2)這句詩中,作者“喜欲狂”表現(xiàn)在哪里?

      預設(shè):漫卷詩書。

      (3)說一說這句詩的意思。

      預設(shè):回望妻子和孩子,也是一掃愁云,隨手卷起書,全家欣喜若狂。

      7、出示頸聯(lián):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07-01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11-30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06-15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06-15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10-25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04-20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優(yōu)秀的教案08-24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說課稿11-09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說課稿10-13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說課稿05-04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青柠影院电视剧电影|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色欲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毛片乱码|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高清| 国产精品入口牛牛影视| 性色av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午夜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