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蜜蜂引路教學反思 推薦度:
- 教學反思 推薦度:
- 教學反思 推薦度:
- 數(shù)學教學反思 推薦度:
- 小班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蜜蜂》的教學反思
《蜜蜂》的教學反思1
《蜜蜂》一課敘述的是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為了實驗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實驗的事情,學習課文旨在讓學生了解并學習法布爾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以及認真探索的精神。
《蜜蜂》 我上的是第二課時,教學目標主要是了解做試驗的過程及試驗得出的結(jié)論。
(1)我首先以開火車的游戲方式復習課文詞語。接著提問,“我”為什么要做試驗,引讀第一自然段。通過理解聽說,聽說說明了什么?并板書:聽說!將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框出來!但由于疏忽,遺漏了此環(huán)節(jié),以至于板書沒達到理想的效果。
(2)接著我讓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畫出法布爾做試驗的句子,并引導學生用先——然后——接著——最后——概括做實試驗的步驟,試問能去掉中間一個步驟嗎,以此讓學生體會法布爾是個怎樣的人!學生很容易理解!
(3)當蜜蜂飛回來時,作者和小女兒的心情怎樣?(激動,驚喜,意外等),讓學生帶著這種感受讀小女兒說的話。我只是從語言方面讓學生去體會心情激動,其實還可以從動作,神態(tài),去體會,如果換中方式來問:你從哪里看出小女兒很激動?這樣也許學生理解會更深,朗讀的效果會更好一點。
(4)在本文教學中,我抓住課文的重點詞語“摧測,準確無誤,本能等”通過對詞語的理解,更好去理解課文!近反義詞一直是我們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所以我在讓學生理解詞語的同時,讓他們說出這個詞的近義詞,這個環(huán)節(jié)花的時間太多,以后還要加強。
總之,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要多思考,勤總結(jié),使自己的教學水平能夠進一步提高。學問勤中得,學無止境,只要我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努力,我一定會在教學中獲得更多的收獲。
《蜜蜂》的教學反思2
《蜜蜂》這篇課文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課文敘述線索清楚,情節(jié)完整。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過程大體是在自家花園蜂窩里捉上20只蜜蜂,都在背上做上記號,叫小女兒守在窩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飛蜜蜂。隨后寫“我”途中的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jié)果。結(jié)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先后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最后得出結(jié)論:“我”尚無法解釋蜜蜂為什么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如何通過生本教學模式達成教學目標是我首要考慮的問題。 首先,我總結(jié)了近期在語文教學探討中出現(xiàn)的問題:1、學生預習不充分,大部分孩子只是停留在生字詞的預習上,只有少數(shù)同學能按老師的要求讀通課文并收集相關(guān)的資料。2、小組合作學習只能停留在文章表面,不能細致深入地加以體會。3、小組合作,每個小組優(yōu)等生只有一兩人,如何在他們之間產(chǎn)生思維的碰撞?4、小組合作,展示的時間過長,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很難達成教學目標。
接著,我確定了教學思路:小組分工細化,討論的問題開放化。 有了思路,教學過程的落實就有了風向標。在第一課時第一回合的小組學習中,讓小組長組織組員互相檢查本組同學生字詞的學習情況,并對小組進行了細化分工。如一號學生指給二號認,其他聽;接著二號指給三號認,其他聽認讀時,把不會認的字做好標記,并負責教會不會認的同學,做到人人過關(guān),再進行展示。雖然字詞預習效果好,也用了8分鐘的時間。第二回合的小組學習,我讓組長組織檢查讀通讀順課文,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開口讀書。然后進行展示,評價,再讀。由于目標難度不大,學生積極性很高,參與面廣,很易達成目標。但較費時間,讀—評—讀來回幾個回合,二十多分鐘就過去了。第三回合,我讓學生小組討論: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孩子們七嘴八舌,興致勃勃。接著小組展示。四個小組都發(fā)了言:“這篇課文寫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這篇課文寫蜜蜂離家二里多路都能飛回家。”“這篇課文寫作者帶著蜜蜂走了二里多路,放飛蜜蜂。蜜蜂也能飛回家。” “這篇課文寫蜜蜂有辨認方向的本能。”從四個小組的發(fā)言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們都動了腦筋。接著小組主持人進一步問:“請問下面還有補充的或有不同意見嗎?”下面一片沉默。我想如果再來一組展示,情況也會大同小異。怎么辦?我只好運用師本的優(yōu)勢,問了一句:“誰能把他們的發(fā)言連起來說一說?”一語道破天機,有幾個孩子舉手,其中一位把課文的內(nèi)容能大概總結(jié)出來。第一課時,也算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此時已拖堂幾分鐘。
反思這節(jié)課:學生真正動起來了,平時不專心的同學能傾聽別的同學發(fā)言了;平時不愛動腦的同學,雖然發(fā)言不一定正確,但也在思考了;平時不愛發(fā)言的孩子,雖然上臺有些緊張,聲音有些小,但在其他同學的帶動下也能登臺展示了。這不正是我們需要的課堂嗎?從學生的角度看,這第一課時完全達成了目標,這是好的開始。但單位時間內(nèi)效率有待提高,以保證在規(guī)定的教學時間內(nèi)完成教學任務。通過這節(jié)課也使我產(chǎn)生了些許疑惑:當學生出現(xiàn)問題或冷堂時,教師該如何指點才能真正體現(xiàn)生本呢?在今后的生本教學過程中,我還要不斷地努力探索。
【《蜜蜂》的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蜜蜂》教學反思02-20
蜜蜂教學反思11-23
《蜜蜂》教學反思09-13
蜜蜂教學反思05-19
《蜜蜂》教學反思12-27
蜜蜂教學反思08-09
《蜜蜂》教學反思08-06
蜜蜂教學反思08-09
《蜜蜂》教學反思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