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通用13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jié)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 篇1
我曾經(jīng)上過一堂公開課,八年級的課文《散步》,以教會學生“疑為學之始”的閱讀方法為教學目標,達到學會質(zhì)疑的學習目標。教學設計圍繞對課文質(zhì)疑的三個基本點——“寫什么”、“為什么寫”、“怎樣寫”安排教學步驟,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去品味文章的語言和情感。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當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平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續(xù)過程中的承前啟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愛幼這一亙古常新的倫理問題,還有如何享受家庭親情等。過去講授這篇課文,我的教學設計多以教師的講授為主,通過字、詞、句、段的講析,品味《散步》優(yōu)雅樸實而內(nèi)蘊豐富的語言為重點,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取獨特的生命的感悟,我認為這正好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所在。
本學期接到上校級公開課的任務,我和組長王老師商量著選課,結(jié)合組里開展的《有效教學中的問題作業(yè)布置》研究,我們確定以教會學生質(zhì)疑為目標的基本教學設計方向。平時上課,教師經(jīng)常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可大多數(shù)學生卻沒有問題問,不知問什么;或是選擇參考書和練習冊上現(xiàn)成的問題,無法獨立提不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其實,學生在學習及思維過程中,應該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疑問(哪怕是不符合常理或?qū)嶋H的問題)。因為產(chǎn)生疑問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積極思維的過程,一個促進對書本知識理解的過程。
是何原因?qū)е聦W生提不出問題?為探其歸因,我們選擇七年級學生教授八年級課文,并且是在課前十分鐘發(fā)下課文。課前,我和學生就這個問題做了短暫的交流,學生普遍反映“不知道問什么”,對提問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教學設計中,我有針對性設計三個環(huán)節(jié):首先,“寫什么”針對課文內(nèi)容提問,學會從概括段落、辨析人物、歸納事件提出細節(jié)問題。其次,“為什么寫”針對課文的主題提問,學會通過對字、詞、句、段的品析,體會文章的語言和情感;“怎樣寫”針對文章的寫作手法提問。課后,我認真分析學生的“問題”作業(yè),多數(shù)同學基本都學會如何有針對性提出問題,但依舊缺乏有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對教師習慣性的隨從,使他們一時擺脫不了對教師引導問題的模擬,看來,改變學生學習習慣不是一節(jié)課能解決,這是一場持久戰(zhàn)。
反思這堂課,我更深體會到孔子所言:學而不思則罔。學起與思,思源與疑。教學中引導學生質(zhì)疑到釋疑是思維練習的基本手段,讓每一位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主動地獲取知識和技能,這才能真正落實自主學習的理念。我們平時的課堂往往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按照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設計問題,學生不過是按部就班的回答這些問題。學生在這種接受性的學習中,長期沒有疑問可質(zhì),對什么結(jié)論都深信不疑,慢慢也就失去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要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會質(zhì)疑,成為課堂教學過程的創(chuàng)造者;當然假如一味讓學生質(zhì)疑,學生由于受知識的局限,往往提不出什么有價值的問題,或提出的問題會偏離主題。所以在放手之前,需教會他們科學的、有效的、創(chuàng)造性的質(zhì)疑方法。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shù)字或?qū)嶒炆系募寄芏眩岢鲂碌膯栴},卻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當我們的學生深刻意識到“疑為學之始”,把握科學的、有效的、創(chuàng)造性的質(zhì)疑方法,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我們的課堂學會終身學習的方法,使學校真正成為他們成長的搖籃,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復制。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 篇2
《散步》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通過生活中一次平常的散步活動,來頌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展現(xiàn)了和睦溫馨的家庭關系。文章短小,生字詞也不多,因此,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對揣摩詞語句子含義和拓展閱讀上。反思本節(jié)課,以下幾點值得今后繼續(xù)發(fā)揚:
1、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學生充分地讀、思考、交流,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①引入新課時,我讓學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孝敬老人的故事,學生之間互通有無,擴大了知識積累,也鍛煉了表達能力。
②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讓學生自讀,解決字詞,概括課文內(nèi)容,學生處于閱讀思考狀態(tài)。
③研讀課文,讓學生劃出精彩詞語句子在書上做旁批,然后小組交流質(zhì)疑。
④品讀課文,帶著個性體驗,美美地讀文。整節(jié)課,學生活動占主位,老師只是適時地啟發(fā)、引導、點撥。
2、對學生適時進行學法指導,尤其是指導學生朗讀時,結(jié)合內(nèi)容,從重音、停頓、語調(diào)等方面詳細指導,讓學生在讀中品,在讀中悟,學生讀出了語文味,也深刻地理解了文章主旨。
3、課堂結(jié)構(gòu)設計比較合理,流程比較順暢。重點放在品析文章語言上,教學重點突出。
4、能及時地較適當?shù)卦u價學生的發(fā)言,如:你能聯(lián)系自身實際來讀文章,談出了自己的深刻感受,是學生語文的較高境界,好!
不足之處:
1、最大的'缺點是教師課堂上沒有很動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老師應該動情于前,學生才能感動于后。這樣的深情的文章,是能夠深深打動學生的內(nèi)心的,但是,今天上課時我似乎一直未真正融入“情”中,游離與“情”外,自己都覺得很干癟。
2、時間分配上,也有一點問題。中間品味環(huán)節(jié),有點羅嗦了,拖了一點時間,致使后面拓展閱讀比較倉促,交流時間短暫,當堂檢測也比較潦草。
總之,每一節(jié)后,我們每個老師如果能真正地反思一下,我們是能夠每天進步一點點的。日積月累,我們的教學水平就會有大的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 篇3
《散步》是一篇歌頌親情的文章,子女對長輩的敬愛、長輩對兒孫的疼愛、濃濃的親情流淌于文章的字里行間。親情是人間永恒的主題,最能打動人心。本文文本短小,寫身邊小事、訴心中真情,學生們理解起來并無難度。
通過對文本的解讀,結(jié)合學生的學情和本單元教學主體,我將文章主旨定位于表現(xiàn)濃濃的親情。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體會文中的那份濃濃親情,從而激發(fā)學生去感悟親情,擁抱親情,珍愛親情,創(chuàng)造親情。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創(chuàng)造親情的情感。另外,通過品味揣摩文本中能體現(xiàn)三代人濃濃親情的語句,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一)整體感知,共賞親情。
通過集體朗讀、自由朗讀相結(jié)合的手法,整體感知文本內(nèi)容,共同分享文中一家四口的那份濃濃親情。引導學生思考兩個問題: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 (歸納時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②以課文為依據(jù),說說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 (提示:可用短語、一句話等形式作答) ?
(二)品讀課文,感悟親情。
目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品讀課文,賞析語言,談對文中最打動自己心弦的語句感受和體會,感悟一家人的濃濃的親情。重點品讀:文中一家人的濃濃的親情是如何體現(xiàn)的?勾畫出文中飽含濃濃親情的詞語和句子,讀出這份深情,就你感受最深刻的內(nèi)容談談自己的體會。
(三)合作探究,體驗親情
目的是通過引導學生對主旨句的準確理解,并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來體驗親情的美好和珍貴。重點扣住這幾個問題:①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通過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如何理解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③結(jié)合親身經(jīng)歷談談你體會到的濃濃的親情,并說說如何去呵護這份親情?
(四)敞開心扉,抒寫親情
設計目的是借助文本激發(fā)學生與心靈對話,與生活對話,抒寫自己對親情的'理解,啟迪學生主動的去創(chuàng)造親情。設計中考慮到學生的學情和語文基礎的差異,我讓學生采用仿句的形式續(xù)寫,能仿寫多少就寫多少,然后交流。
①親情是饑餓時的一碗米飯,……
②親情是爸爸嚴厲的批評與責罵,……
③親情使爸爸常年在外奔波勞碌,……
(五)小結(jié)課文,升華親情
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讓我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家庭穩(wěn)定、幸福!親情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們成長;我們離不開親情,讓我們敞開胸懷,伸出雙臂,去感悟親情,去擁抱親情,去珍愛親情,去創(chuàng)造親情!
這堂課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學生從“自主品讀課文,賞析語言,談對文中最打動自己心弦的語句感受和體會”,到“結(jié)合親身經(jīng)歷談談你體會到的濃濃的親情,并說說如何去呵護這份親情”,再到 “抒寫自己對親情的理解,啟迪學生主動的去創(chuàng)造親情”,學生讀有所感,讀有所獲,從情感上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并激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我想這樣的課對學生來說還是比較受用的。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都深知上好語文課,解讀文本是根本。閱讀教學過程歸根結(jié)底就是老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對文本個性化的解讀與思考。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 篇4
當科組長把上一節(jié)精品課程課的任務交給我時,我心里是很沒底的,作為一個新老師,對于平常上公開課都沒十足的把握,更何況是采用一種我從來沒嘗試過的教學模式——“學生講課”。但是為了完成任務,同時也是鍛煉自己,我還是接受了。盡管由于準備的時間短,來不及充分的時間給學生適應這中模式,加之小老師的素質(zhì)差異,在上課過程中出現(xiàn)了緊張的情況,因而課后的結(jié)果并不能讓我滿意,但是我還是從中收獲了很多。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當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尋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續(xù)過程中的承前啟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愛幼這一亙古常新的倫理問題,還有如何享受家庭親情等。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fā)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zhì),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的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因此如何在“學生講課”的模式下,讓初一的學生在學習本文時明白中年人所處的重要的地位,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并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大難題。
為此下來我仔細的閱讀了文本,查閱了很多相關的資料,對文章內(nèi)涵的把握基本上沒有了問題,但是如何通過小老師的嘴讓學生逐漸理解更深層次的內(nèi)容又是一個大大的'難題,為此,我先和幾個小老師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下進行了平等的合作和探究。當時的效果還不錯,在我的引導下,他們都對本文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其中有個小老師說“以前還認為當老師很容易,現(xiàn)在真正要讓自己當老師時才發(fā)現(xiàn)有這么多東西要準備”,這也算是一個意外的收獲吧,只是這次小老師的人數(shù)稍顯少了一點,以后可以嘗試分組,讓每一組的同學準備輪流講課,這樣對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對語文這門科目的整體了解會有很大的幫助。
然而我忽略了一點,即小老師的表達能力,雖然我挑的這幾位都是語文成績不錯的,對文章有比較深刻理解的學生,但是畢竟要讓他們把他們所理解的東西通過一個一個問題有條理地去引導學生,這方面還是欠缺很多。另外,對于同學們的回答,小老師都沒有很好的評價和引導,只是匆匆表揚而過,這也是一個問題,留待以后解決。
這次課后,我總在想,以前我像一個“救世主”,給學生知識,給學生力量,給學生關愛,引導他們?nèi)淞⒄_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學生面前我永遠是正義的、強大的、樂觀而豁達的,我因?qū)W生的崇拜和尊敬而滿足。但我也深感失落和孤獨,因為這份驕傲是不真實的。現(xiàn)在,我和我的學生一起備課,一起想辦法,一起渡難關,真正去關注語文和生活的關系。雖然有時我也很“無知”,難免臉紅尷尬,但我卻倍感真實而輕松,因為我在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覺得生活是多么美好,生命是多么可貴。我感謝新課程,感謝《散步》,感謝學生,感謝一切因愛而變得快樂而美好的事物。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 篇5
這節(jié)課就三維目標來說完成的很好,學生不但能體會到尊老愛幼的主題,還能領悟到中年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是我沒有預見到的,對于難點的突破而也很順利。可見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很強,挖掘的`潛力也很大。這節(jié)課值得一提的是在美點追蹤時,學生思維很廣,比如,有的同學除了能欣賞到美的情、美的景、美的語言還能欣賞到詞的美,如:新綠、水波粼粼等。就我而言,比較滿意的是在處理美點時,我原來的想法是每個小組一一展示,可實際操作時,我發(fā)現(xiàn)可能時間不夠,于是,我就臨時決定,第一組具體說,其他組說出不同的和沒有的,這樣既保證了時間又避免了重復,課堂的完整性體現(xiàn)的很好。課堂教學真是一門藝術啊!我喜歡音樂,所以選了幾首樂曲,理查德的《給媽媽的信》、《常回家看看》、《讓愛住我家》效果很好,學生很容易被帶入情境。由此我想到了新課改對一個老師的多元要求,我要學的東西還很多。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 篇6
根據(jù)學校的要求上新課前要用導學案引導學生提前獨自學習。做導學案前,我對課文內(nèi)容、理解的重點難點做了很全面的分析,花了兩個晚上才把導學案做出來了。導學案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二部分質(zhì)疑有聲,需要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問題。
老實說,我對學生沒有多大的把握,我不知道他們能不能達到我預設的教學目的。在檢查導學案時,我很驚喜,因為在質(zhì)疑有聲這個部分,學生的問題基本上都是課文重點或者難點的地方:比如對兩段景物描寫的作用分析,對文章最后一段的分析(這是文章的中心)等等。
我對這些問題做了充分的準備,預備他們答不出來,親自出馬以顯示老師的地位。
可是沒有想到,在小組討論后他們把每一道題都探究的非常到位,并且不少學生的理解符合文本又很有自己的個性。可以說對問題的理解分析非常準確深刻。
比如譚小雨就談到對文句“整個世界”理解,她認為現(xiàn)在很多人的生活世界里只有金錢名譽地位,他們勾心斗角,沒有兄弟姐妹之情沒有孝順之心沒有夫妻之情更有甚者不撫養(yǎng)子女。而文中的我的世界里卻有這么和諧溫暖的家庭,他重視愛母親兒子妻子,他重視親情,所以“我”很了不起。還有同學質(zhì)疑文中的孫子的行為,他認為孫子肯定應該知道奶奶生病了,他應該順從奶奶走大路。
討論后又有同學質(zhì)疑文中“我”處理問題的方式,他覺得“在到底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分歧前,“我”不應該擅作主張,我完全可以跟孫子溝通:奶奶生病了,我們應該照顧奶奶。而文中的“我”完全是一個大男子主義的典型,媽媽聽我的,妻子聽我的,兒子聽我的。所以解決分歧時,“我”一個人說了算。如果有了溝通就會更加和諧,而且這樣既是抓住了教育的一個契機,也告訴我們家庭出現(xiàn)了矛盾有了分歧,應該依靠相互的.理解和溝通來解決,而不是家長一方的主觀愿望。這是文章的敗筆。
學生能夠這樣深入的理解文章,并大膽提出自己的個性化的創(chuàng)意的理解,這在我的意料之外。我第一次覺得上語文課做語文老師原來也可以這樣的常興奮和激動,當然我也感覺到了壓力。不過有壓力才有動力,有動力才會大踏步的前進。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一定要認真認真的備好每一節(jié)課,否則就不會有進步,否則就要落在學生之后了。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 篇7
這一周,學校安排同課異構(gòu),我們年級報的篇目是自讀課文《散步》。同課異構(gòu)前幾年在南方一些名校很是火爆,似乎也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近幾年由于一些教學專家和一線老師的質(zhì)疑,這種教研模式漸漸的退了潮。去年聽余映潮老師的講座,他對同課異構(gòu)就頗有微詞。余老師認為教學是個人行為,與其搞什么同課異構(gòu),還不如靜下心來搞一課多案。畢竟別人的東西只適合別人,矛盾的特殊性決定了你無法拷貝別人的教學模式。我當時對余老師的觀點還體會不深,這次親自參與同課異構(gòu),對他的觀點有了更深的體會。我也開始理解余老師的良苦用心。
同課異構(gòu),顧名思義,同樣的教學內(nèi)容,由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來教,以期尋求最佳的講授模式和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有利于相互學習。面對同樣的教學材料,每一個老師的理解角度和處理方式都有所不同。尤其是語文課,對同樣的課文,每一個老師的解讀方式都有所區(qū)別,教學重難點的確定也多少有些出入。
這次我們講的是一篇現(xiàn)代散文《散步》,八個老師參與同課異構(gòu),每一個人的處理文章內(nèi)容的方式都不一樣。聽完別人的講述,我感覺如入迷宮,完全迷失了自我。有的老師多媒體課件極為絢麗,有的老師的板書頗為精彩,也有的老師的點撥入情入理。以下我分別來談各個環(huán)節(jié)給我的印象:
首先來說導入。在這幾課中,我對其中一位同事的導入感受很深。他以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來切入對散文的'講述,顯得水到渠成,不著痕跡。課文的導入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有些人舍本逐末,把導入設計得天花亂墜,讓人眼花繚亂,他們的導入在語言的泥沼中愈陷愈深;有些人開門見山,丟掉了導入,大刀闊斧,直面主題,他們的講授過于生硬,讓學生疲于應對;有些人巧妙化用所學知識,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將新舊知識巧妙的貫通,讓學生喜聞樂見。而這一次幾位老師的導入基本上都拒絕了生硬與死板,尤其是我所提到的這位男老師,他在聯(lián)系自身生活經(jīng)歷的同時更是將很多歷史名人的散步巧妙的引入到他的導語設計中來。如:“散步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如果沒有蘇軾的散步,就不會有《記承天寺夜游》;如果沒有朱自清的散步,就不有《荷塘月色》;如果沒有莫懷戚的散步,也就沒有今天我們要學的《散步》。”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知識整合,學生在老師營造的詩一樣的語境中走進新課,其樂融融。
接下來說對文章主題的確定。這一課是一篇書寫親情的美文,文中人少事小,卻意味雋永,可讀性極強,歷來是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學習散文的范文。關于這篇美文的主題,歷來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這一課的主題是對孝道的歌頌與弘揚;第二種觀點認為這一課的主題是歌頌尊老愛幼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第三種觀點認為這一刻的主題是對生命的贊頌和珍重。這次講課,幾位老師基本上都把文章的主題落到了對尊老愛幼這一傳統(tǒng)美德的贊頌,還有幾位老師把主題確定為中年人在一個家庭中所負的重要責任,而對文章中流露出來的對生命的贊頌和珍重卻幾乎沒有涉及。這給我們思考本課的解讀渠道又多了一些借鑒。
另外,對教學重難點的確定也大相徑庭。有人以這一課為材料,教學生如何在寫作中正確運用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如何正確運用細節(jié)描寫;有人將這一課與這一單元其他篇目進行比較,對課文中出現(xiàn)的獨到的寫作手法進行梳理;而更多的是引導學生感受課文中濃濃的親情美和獨具匠心的語言美。這可以說是兩種流派,前者直接與中考對接,課堂就是考前訓練營,課文成了一些生硬的語文知識的拼圖。而后者雖努力給學生以精神的濡養(yǎng),但是卻與應試教育背道而馳,學生的成績自然不見起色。這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永遠的痛呀。
我該犧牲語文的魅力去迎合應試的嫵媚,還是在夾縫中尋求語文教學的春天,這實在是我應該正確面對,冷靜思考的大問題。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 篇8
《散步》是一篇清新優(yōu)美的散文,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這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借鑒,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同時,還要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踐,體會家庭、親情、友情的含義,做一個有孝心、有愛心的好少年。
初一的學生,正處于發(fā)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結(jié)合本單元的整體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我以“你最喜歡文中的那個人物,為什么?從這篇文章中你看到一個什么樣的家庭?”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自讀感悟,圈點勾畫,小組合作探究,課堂討論交流,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感受一家人的互敬互愛,相體諒。
在引導學生正確領會文章主題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誦讀《三代》和《北風乍起時》,進一步感受親情的偉大可貴。
但是,由于課堂內(nèi)容設計太多,沒能引導學生很好的品味、學習本文的語言美,非常遺憾。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 篇9
《散步》這篇文章寫了一家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事情。散步本就是一件極其平常的家庭小事,在散步的過程中老人和小孩發(fā)生分歧也很正常,但是作者卻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一家人和諧溫馨的美好情感,并由此推及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而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這一美德在有些人的身上卻越來越模糊了,甚至在某些人的身上已經(jīng)得不到體現(xiàn)了。這是一個嚴峻的問題。尊老愛幼,人人有責,構(gòu)建和諧社會,人人有責。對我們當代中學生來說,則要以自身的行動,一起承擔扭轉(zhuǎn)不良社會風氣的責任。小手牽大手,最終在全社會形成尊老愛幼的淳樸民風。這就是我在這一堂課上要讓學生明白的道理。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語文教學中,同一篇課文,同一個人物形象,學生理解起來卻是各式各樣的。而學生是閱讀的主體,閱讀的意義就在于,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以已有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生成自己的閱讀體驗。而只有老師真正讀懂了課文,深入而全面的把握文了章的情感與價值,放開了思維,學生才有可能發(fā)揮它們的自主性與合作性。這樣,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才會真正落到實處。
所以,我深刻地感受到,關注文本,研究教材,是備課的基礎,脫離了這一基礎,教學就會顯得蒼白無力。所以在自身素質(zhì)上,我認為應該多讀書,多積累,不斷充實自己的頭腦,這樣才能為有效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我還要注意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否則教學就是沒有價值的,沒有生命力的。
為了上這堂課,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本以為已經(jīng)做得不錯了,但在上課的過程中還是出現(xiàn)了問題。比如漏掉了自己要講的某個內(nèi)容,比如不能按預想的煽動學生的激情。我不能不感嘆:學無止境!要把課上好上精彩,讓絕大多數(shù)學生有所收獲,太難了。但是,我告訴自己,不能停下追求的腳步。人應該活到老學到老,更何況,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大量汲取知識,增加精神的營養(yǎng),萬一誤導了一個又個的靈魂,那可怎么辦呢?那樣的話,一輩子都不會安心的。
教學之路還很漫長,在這條路上,會有鮮花滿地也會有荊棘叢生。無論如何,我都不能停下腳步,因為我的目標是路的盡頭,而這一條路似乎永遠沒有盡頭?
這一堂課已成為過去,但它帶給我的卻是無盡的感慨!它激勵我要揚起希望的風帆,才能能把生命之舟駛向成功的彼岸!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 篇10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標不僅是要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對教師陳舊的教學思想與理念進行一次艱苦的蛻變,這個蛻變不僅是外表形式上的,更是思想深處上質(zhì)的飛躍。
古人說:“畫虎畫皮難畫骨”,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不能只是形似,更要神到。那么如何神到呢?
這堂課上,學生小組討論熱烈,同學們的參入意識強,發(fā)言踴躍,回答老師不僅給予了肯定,整節(jié)課圍繞它進行,而且在本課結(jié)束的時候,聯(lián)系生活,談生活。學生們更是夸夸其談,把自己所感受的親情,用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出來。
通過這篇課文的講授,使我感受到教師應有獨特的個人閱讀體驗和獨立的思維習慣。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有導讀,有教參評點,有各種輔助參考資料。但作為教師要勇于打破這些先入為主的框框,第一個身份應是一個普通的閱讀者。要獨立自主地閱讀文章,注意從三個維度尤其是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體味文章的.獨特內(nèi)涵,把握作品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對作者人生經(jīng)歷與寫作經(jīng)歷,以及作者寫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獨立思維,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獨特的閱讀體驗。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 篇11
《散步》一文作者莫懷戚,文章通過生活中,最平常的散步,來表現(xiàn),家庭的和睦、美滿。以及中國人的家庭倫理,即以孝為先。“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語文教學中,同一篇課文,同一個人物形象,學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樣的。而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課文的意義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已有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生成的。那么也就是說,只有教師真正讀懂了課文,放開了思維,學生才可能真正發(fā)揮自主性、合作性,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才會真正落到實處。
第二點就是正確對待教學參考資料的問題。無可否認,教學參考資料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大大節(jié)省了我們查閱資料的時間,幫助我們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以及相關資料的補充。但我們應當高度注意的是,既是參考就不能是標準,不能是唯一,不能是實際教學的指揮棒,更不能將之奉為神明,受到它已成定論的文字的擺弄,而疏于對文章本身的獨立思維。正確運用教學參考資料,應是在教師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價值,體味出作品甚至于是作家的人文觀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選擇地使用,見解不同或是考慮不周的地方,進一步的思考,觸發(fā)新思維,得到新教訓,也可以對教學參考資料的使用內(nèi)容提出預設,再考慮教學,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合作地進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
教師也應培養(yǎng)人文精神。新課標重點強調(diào)了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和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深透一點看,也就是說教師如果少有人文意識、人文修養(yǎng)教養(yǎng)、人文理念,不能做到知識文化修養(yǎng)上的與時俱進,怎么來注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和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因而新世紀的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應當更廣泛地吸取人文文化中的精髓,不是單學科的,而應是多學科的網(wǎng)絡化的吸收,更深刻地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多樣性文化的融會貫通,豐富自身的文化積淀和文化內(nèi)涵,使自己在新的時空觀中獲得更清晰的時空感和條理感,這樣就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觀,價值觀。老師內(nèi)心知識與內(nèi)心精神的不斷豐盈,就會以寬容博大的胸懷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就會“潤物細無聲”地用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感染學生的精神領域,自然增長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 篇12
《散步》是當代作家莫懷戚的一篇優(yōu)美散文,它篇幅短小,語言雋永,但又情意濃濃。主要通過寫一家三代四口人外出散步的經(jīng)過,表達了濃濃親情以及強烈的生活責任感。文章雖只有580字,讀來卻意蘊深長,讓人回味無窮。所以歷來受到語文老師的青睞,也常常成為語文老師上公開課的選擇對象。
打算上《散步》一課時,其實一直在猶豫:那么多人上過這篇課文,包括我本人也在幾年前作為公開課上過,怎樣才能上出新意呢?于是,我仔細閱讀了單元提示及課文,課文文字較少,且內(nèi)容簡單,編者的要求也不高。當我讀到課后練習題時,引起了我的注意。課后一共設置了三道題目:一是為課文該換標題,意在把握課文內(nèi)容;二是研讀課文最后兩句話,意在把握文章的主題;三是比較閱讀作家林文煌的《三代》,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及鑒賞能力。于是,一個大膽的思路便形成了,我何不圍繞三個題目來設計教學呢?針對三個題目我設置了讀出畫面、讀出情感、讀出故事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后來,我又加入讀出感悟的環(huán)節(jié),作為前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補充,從而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
同時,這節(jié)課我還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不讓學生帶課本進教室,更不準帶教輔資料,只準帶新華字典、筆、本子。這樣做的目的,只想讓孩子們?nèi)ニ伎迹皇亲鲆幻徇\工。把資料書上別人整理好的答案搬到書上,然后再進行所謂的交流,這種做法學生獲得的閱讀感悟是極少的,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自己的閱讀體驗,根本沒有去思考。我一直認為,現(xiàn)在的孩子很懶,不是手腳懶,而是大腦懶,不愿多用腦,倒是愿意動手抄,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是提高的很慢很慢的。我也一直認為,學生的語文能力是需要訓練的,朗讀、寫作、交流表達等等,都需要在老師的示范、引導下來訓練提高。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從學生的.表現(xiàn)來看,基本上還是可以的,七年級的小孩畢竟還小,思維、表達的能力還有限。雖然分析膚淺,但有真意;表達生澀,但有真情。我相信,通過長期的熏陶、訓練,他們的閱讀、表達、思考、寫作的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 篇13
本課課前進行了精心地準備,安排了一整體感知,二朗讀感悟,三美語品悟,將課堂時間留給學生, 在完成第一環(huán)節(jié)后,感到還滿意,初讀整體感知,學生簡短的語句概括了本文講了什么事?(一家四口,在春天的田野上散步。)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均有。
緊接著讓學生說出“你感受到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用詞語)學生很踴躍,紛紛舉手:和美、和美、溫馨、尊老愛幼、互相體諒、寬容忍讓,我肯定了同學們的感受, 隨后是主體講解“分歧”,解決分歧,所得感悟。(就同學們所說的和美,和睦,溫馨順勢而引。)就是這么溫馨的家庭也有分歧,那么分歧是什么?又是怎樣解決的?從解決的`過程中尼感悟到什么?(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很認真地讀書去找尋答案。)這些都不難,很快解決了。但仍是孤立地解讀文本,沒能很好地拓展。第三環(huán)節(jié)是進行語言賞析,在體會語言美的基礎上感受文中的脈脈親情。
總之,此文環(huán)環(huán)相扣,緩緩流淌,雖沒有跌宕起伏的高潮環(huán)節(jié),但也不失清新之美。別有一般滋味在其中。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散步反思教學反思01-13
《散步》教學反思12-12
散步教學反思01-13
散步教學反思優(yōu)秀03-17
《散步》教學反思(精選13篇)10-26
散步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03-08
《散步》教學反思(精選23篇)11-10
散步教學反思(通用12篇)10-10
《散步》教學反思(通用3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