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范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學習本文時,學生應該把握住“我”在百百草園及三味書屋中的生活,并切實體味“我”對這兩處生活的情感和態(tài)度,同時也要學習文中成功的景物描寫。
教學時,同樣的問題,在一個班沒有提示,直接做學案,結(jié)果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時不僅費力而且效果不好,對于什么樣的童年的理解只限于表面,如快樂的,自由的,開心的等,但為什么有這種理解就難以表達。而另一個班則是如是提示的':先填寫什么樣的童年,再用“因為既可以……又可以……;既可以……又可以”的句式,作進一步的理解,結(jié)果學生做的效果比較好,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較深層次的理解。另外,對于寫景狀物的把握,也用了一個排比句式:運用了恰當?shù)男揶o手法,使描寫生動形象,例如……;恰當?shù)剡\用形容詞,使所寫對象的特征鮮明準確,例如……;多角度描寫景物,
讓讀者多角度感受景物的美妙之處,例如……通過種種提示,學生理解問題時思路清楚了許多,效果也好多了。
【《七年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01-07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反思08-3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反思02-16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反思07-23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反思08-3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10-19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12-08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01-05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12-30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