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2》教學反思范文
練習2安排的“語文與生活”,是要讓學生認識一組農(nóng)具:木犁、耙、耬、鐮刀、鋤頭,了解其用途,加深對有關(guān)描寫農(nóng)活的古詩的理解。
第一步認識農(nóng)具,分三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自學,查字典,認識農(nóng)具及其用途。可以把沒見過的農(nóng)具的用途寫在書上。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檢測。將農(nóng)具的名稱和圖連線。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議一議。交流對農(nóng)具及其用途的認識。由學生到前面來介紹。
第二步理解古詩,也分三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查字典理解加點字:耘、耕、鋤、種、收。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檢測。將與加點字有關(guān)的農(nóng)具寫在詩句的后面。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議一議。交流答案并說說詩句的.大體意思。
整個教學過程進展得很順利,擔心學生不能解決問題其實是多余的。我沒講幾句話,學生卻學得很開心,洋溢在臉上的喜悅可以看出他們的成功感。這種成功感會增添他們的學習勁頭。
因為比預想的要好,竟然多出了10來分鐘。于是讓學生拿出《語文作業(yè)本》默寫第二單元檢測題的第一題“看拼音寫詞語”。默寫完畢,交換檢查,竟然全班沒有錯一個字。這一單元的生字都是讓學生自學的,我沒有領(lǐng)著讀過一遍,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默寫全對了,真高興——證實了“學習金字塔”理論,自學的就是記得牢。
這讓我想起了學吹笛子、學吹葫蘆絲的事。當年在師范讀書的時候,海門的同學陸耀成會吹笛子,于是向他學。流行什么歌曲,就學什么。沒有順序,逮著什么學什么。學得很艱苦,也慢。不過因為練得多,練得勤,居然學會了吹簡單的曲子。現(xiàn)在我輔導六個徒弟吹葫蘆絲,每天教學哪個音符,用幾條練習曲來訓練,同時練什么節(jié)奏等,都是有計劃的,學生循序漸進地學,一點都不覺得艱難,而且很順利。
兩者對比,共同點在于:老師是不能代替學生的練習的。只有學生的練習才能真正讓學生掌握吹奏的技巧。
不同點在于:學吹葫蘆絲有內(nèi)行的老師來指導,學生才可能有計劃地、循序漸進地練習,效率是不一樣的。
語文課堂上的老師又何嘗不是如此。你講得再多、再精彩,學生不練,也是浪費時間。你的任務應當如我指導學生吹葫蘆絲一樣,讓他們循序漸進地學就可以了,出錯的時候,指點一下就成了。如果代替學生學習,滿堂灌或者滿堂問,學生怎么有時間練習呢?
在班級管理方面,讓我得益最多的是魏書生;在課堂教學方面,讓我得益最多的是蔡林森和崔其升——“先學后教,當堂檢測”“10+35模式”讓課堂變得輕松而高效,教師只要用十來分鐘來點撥就行了,何樂而不為呢?
【《練習2》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練習2》教學反思07-04
練習2的教學反思11-04
《練習2》的教學反思范文07-05
蘇教版第2冊《練習4》教學反思02-21
《練習2》教學設計01-11
練習六教學反思05-14
練習3教學反思07-04
練習課教學反思09-18
練習1教學反思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