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教學反思范例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講述的是梁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這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原汁原味的文言文,雖然在此之前讓他們背誦過《論語》,他們也接觸過一些有關“古典”的東西,但那畢竟已經經過今人的改寫,從表達習慣到價值取向,都已經是符合我們現(xiàn)代人口味了。對于不知文言為何物的小學五年級的孩子能領略到其中的意蘊嗎?特別是文中的古今異義現(xiàn)象,如何讓他們一觸即通呢?
在去年,去舟山聽過浙南沿海地區(qū)的賽課活動,其中我們溫州平陽的一位李老師上過此課,印象特別深刻,覺得這些課都適合于模仿。有同事還刻錄了他的課堂教學光盤,于是就決定照著他的設計來演繹自己的這一課教學。
周日在家中,將他的課堂錄像反復看了兩次,播放、暫停;暫停、播放,讓兒子幫忙按遙控(他很樂意呢),自己則不停地琢磨。不過,因為消化的不是特別好,在今天的課堂上還是覺得生硬。因為請了一位小姑娘來聽課,她也感覺我對古文教學沒有古義,太過于現(xiàn)代化了。教師的自身素質要是好一些,在課堂中穿插一些古語評價,那么就會潤色不少。
記錄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揭題
師:知道文言文嗎?(生:知道)你覺得他有什么特點?
生:讀起來特別有趣,很短。
師:文言文最大的特點是言簡意賅,比如我們問:你吃過飯了嗎?文言文可以怎樣說?
生搖頭,有人亂猜一通。
師:可以說:飯否?簡練嗎?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說?
生:吾。剛剛背過“吾將上下而求索”。
師:不錯,聯(lián)系舊知,反應敏捷。那么你呢?(又搖頭),是“汝”。“我們”在文言文中是“吾等”,那你們呢?
生:汝等。
師:這下反應快了,不錯。那么現(xiàn)在覺得文言文有趣嗎?(紛紛點頭)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言文是——生讀:“楊氏之子”。
師:看題,你覺得哪個詞說明是姓楊的人家?(楊氏)整個題目作何解釋?“之”就是?(孩子們說出意思。)
師:有這樣的方法介紹你自己,怎么介紹?
生:黃氏之子;羅氏之子;陳氏之子;黃氏之女(真好!)
(第一次學習文言文,興趣很重要。只有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覺得學習文言文不是很難,那么以后就不會覺得恐懼了。我自己對文言文就是超級恐懼的。這樣的心理不能讓我的學生出現(xiàn),盡量少出現(xiàn)。)
二、朗讀是關鍵
在教學時,我重點放在指導朗讀上。首先讓他們自己讀,學習生字,通過對“惠”的學習,讓他們明白什么是“通假字”,通過對“禽”的學習,明白文言文中“禽”和“家禽”的`區(qū)別。
其次,指名讀,了解孩子們讀文言文的情況。
再次,范讀。范讀時讓孩子們劃出老師讀的和他們讀的不同的地方。(主要有三處,一處是孔君平/詣其父;二是孔/指以示兒曰;三處是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里用以下面理解學習課文用。)
接著,領讀,讀著停頓。文言文中間的斷句顯得尤為重要,若斷句不當,意思可能相差甚遠。
(語文教學要以讀為本,重視朗讀訓練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在朗讀上必須有時和量的保證。這是小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更應該多讀少講,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從而豐富語文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
三、重點理解,初知大意
師:這里為什么要停頓呢?你能自己讀讀課文,結合注釋,一邊讀一邊想,解決這個問題嗎?(生讀課文。)
生:我知道了一處,“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里停頓是表示說孔雀是夫子家的鳥,而不是指夫子的家禽。
生:“孔/指以示兒曰”孔后面停頓,這個“孔”是指孔君平,所以后面停頓。
生:“孔君平/詣其父”這里是指人,這個人名字叫“孔君平”,所以停頓一下。
師在孩子們表述的時候加以引導,這里的語言顯得有些繁瑣。但是因為孩子們表達得不夠確切,也因為自己在這里對孩子們的預設不夠到位,亂了陣腳。
師:讀著讀著,我們發(fā)現(xiàn)故事就是設置了一個場景,這個場景就是——(生讀:“孔君平/詣其父”)師:結果呢?生繼續(xù):“父/不在,乃/呼兒出。”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孩子們明白了故事的大概意思。
(通過停頓的理解將課文的意思解讀得十不離九了,這樣的理解在師生的對話中一步一步深入。)
四、走入對話,體會精彩
師:“父不在,乃呼兒出。”,于是就有了對話。那么讀讀對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生讀)
生:我知道:“此是/君家/果。”這是說,楊梅是楊氏家的水果。(師的提示下表達的比較完整。)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孔君平是跟小孩開玩笑,拿同一個“楊”來逗楊氏之子。(讀讀這話。)
師:不錯,讀出了言外之意。那么小孩聽懂了嗎?所以他如何回答?生齊答——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這個小孩答得如何?妙!妙在哪里?我們來對一對。我說:果,你對:(生:我對禽)……
生:也用姓氏來開玩笑。孔君平姓“孔”,那么就說孔雀。
師:還有呢?(生有些困難。)你看,孔君平語言中有“未聞”嗎?加上有什么好處?(讓兩個孩子起來,一個加“未聞”,一個不加“未聞”,與老師對話,讓全體孩子比比那個句子好,好在哪里?通過比較感覺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顯得生硬,有頂嘴之嫌,而“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xiàn)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維敏捷,語言幽默。)
(文言文的理解似乎并不是很困難,初次教學雖然有了錄像觀摩,卻還是沒有一些經驗。但是孩子們還是能通過讀、比較來發(fā)現(xiàn),來理解。真正體現(xiàn)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的原理。)
師:九歲的孩子能夠如此對答,真的讓我們佩服,難怪課文中也要這樣夸獎他——生讀第一句:梁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惠。
師:在文中,你還發(fā)現(xiàn)他很聰慧的地方嗎?
生:父不在,能設果,招待客人,很聰慧。
生:應聲答曰,他的不假思索,看出很聰慧。
(這樣的發(fā)現(xiàn),可以看出孩子們對文言文的理解已經比較深刻了,也與文本有了一定的共鳴。)
五、遷移運用,深入對話
師:這樣聰慧的孩子,如果能去拜訪一下真是太好了。如果有個姓“李”的人來拜訪他(孩子們馬上說:李白,我同意了,不過,現(xiàn)在想來不能,朝代相差甚遠。),該怎么對話?
生……
師用不同的“柳樹”的“柳”;“蘭花”的“蘭”;“梅花”的“梅”來進行遷移,學會流利地對話。
(這種遷移運用不但加強了學習的趣味性,也讓學生即使運用所學知識,可謂一舉兩得。)
后記:初次文言文教學,雖然粗淺,但是總算比較滿意。我把本篇課文的設計定位在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讓學生把文言文讀正確,讀出節(jié)奏感。這點能夠出色地完成了。至于中間的環(huán)節(jié),還需要自己多多磨煉。因為時間緊迫,后面介紹《世說新語》也沒了,還是很缺憾!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楊氏之子》的教學反思11-25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06-19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01-23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01-04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10-16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09-11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09-15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范文11-26
《楊氏之子》教學反思素材07-19
《楊氏之子》的教學反思范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