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將相和》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將相和》語文教學反思1
《將相和》這篇課文故事情節(jié)波瀾起伏,曲折動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之間因果關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針對課文的特點,我采用了“自讀會讀”的講讀方法,以點帶面,做到“抓主線、索因果、悟品質”,課堂氛圍濃濃,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教給學生自讀會讀的知識和方法
“自讀會讀”的教學思想就是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課堂教學不但要教會學生如何掌握科學的學習技能和技巧,更重要的還應該教給學生“會學習”的知識和方法。比如“抓關鍵字詞”深入地閱讀課文,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將相和》這篇課文主要是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了解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和顧全大局、講團結,以及廉頗知錯就改的優(yōu)秀品質。在“完璧歸趙”中,我抓住了一個“騙”字,分步進行自讀會讀的教學訓練:1識破“騙局”。2以“騙”對“騙”。引導學生研讀藺相如在秦宮里是怎樣以“騙”對“騙”的?可以看出藺相如具有怎樣的品質?
其次,教學中,我要求學生通過自我閱讀用因果句式回答問題:三個故事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用概括性詞語或依照板書說出故事的前因后果。學生通過朗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對所學的知識能靈活運用,尤其是對故事結構進行的重新安排,使學生的認知過程得到了升華。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如討論前要自學揣摩,寫自學筆記的習慣;課堂上養(yǎng)成學生主動發(fā)言、質疑、爭議的習慣;訓練學生能按課文內容的順序,一個問題討論透了,再換一個議題,不顛三倒四的討論習慣等等。發(fā)揮學生個體性,讓他們在全班站起來表述自己分析,鉆研課文的成果。
三、積極探索,使學生成為自讀會讀的主人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制定了閱讀目標,提示了閱讀的思路和方法,向學生傳授了“怎樣讀”的基礎知識和方法、技巧,放手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去獨立閱讀、思考、批注、評點、揣摩、質疑,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我十分注意讓學生反復讀書,讀過一遍再讀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些問題來自己解答,并能用已經學過的語匯來解決新的學習問題,如:用恰當?shù)脑~語(成語)概括文中的三個故事,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揭示人物的品質,復述故事,再通過表演的形式訓練學生的語言。該課教學采取了層層“剝筍”,步步推進的方法,通過自讀會讀的朗讀訓練,啟發(fā)學生加深對人物性格的理解,體會文章的表現(xiàn)手法,領悟課文所蘊涵的思想教育意義。
《將相和》語文教學反思2
《將相和》是一篇歷史故事,是根據(jù)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而成的。它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記敘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轉變。根據(jù)課文的特點,我讓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畫出能體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的語言和行動的句子進行體會,然后再采用讀讀、說說、演演的方式來指導學生學習這三個小故事。
由于課文篇幅較長,學生讀一遍課文就需要六七分鐘,所以課堂上我讓學生分小組畫出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的句子后,給小組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對學生品味句子指導的也較少。這一方面是課文篇幅較長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備課時考慮的疏忽。鑒于課文的故事性很強,讓學生排演課本劇,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的積極性較高。值得一提的是,學生排演課本劇時雖然要發(fā)揮主動性,教師也要加強指導。課堂結束前,布置學生課下自學歷史故事“刎頸之交”,進一步了解將相團結一致治理國家的事,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教師要大膽放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本課最大的收獲是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當然,有得必有失,由于對學生的能力估計不準,又缺乏一定的指導,因而課堂環(huán)節(jié)的安排還要再稍稍調整一下,盡快提高課堂效率。
又是一篇講歷史的故事,又是一個需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篇章,有些不太愛講,因為學生如果覺得老師總用一種方法讓他們體會人物的形象,他們肯定也不愛學,借助優(yōu)秀教師的方法試一試,果然很有效。
一、學文初始,填官銜
將--(廉頗)--(大將軍)--(元帥)〔武將〕
相--(藺相如)--(宰相)--(總理)〔文臣〕
二、在學文時,成語開花
——藺相如——“廉頗”同樣的方法
想想你在學過的成語中,有哪些成語可以形容這兩個人,這樣既復習了成語,又結合課文了解了人形象。
三、了解人物性格,再辨事情緣由
借助關聯(lián)詞說清楚:澠池之會、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這三件事之間的關系。這樣學生又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的內在聯(lián)系。
這樣在一篇文章中運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生學得有勁兒,老師教得有信心,在輕松愉快之中將教學進行到底。
《將相和》是一篇講讀課文,講述了“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這三個歷史小故事,突出地表現(xiàn)了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顧全大局、注意團結的品質,也贊揚了廉頗知錯就改的精神。
課前我在網(wǎng)上觀看了名師徐善俊老師的教學視頻,覺得徐老的課上得生動、踏實,善于抓重點詞句品分析人物形象、知曉人物性格。教學手段簡單,內涵卻很豐富。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故事內容不是重點,更不算難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領會和學習通過典型事件和人物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這一寫作方法,難點為理解三個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結果以及三個故事之間的因果關系。
于是我借鑒徐老師的教法,在班上“演練”了一番。名師的課果然不同凡響設計的問題之巧,強烈地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他們積極地思考,高舉著小手,恨不得個個要說到,這讓我的心里充滿無數(shù)的喜悅與激動。
學完課文后,我開了一個小小的`“人物評價會”。這次提問,竟然博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孩子們說得有板有眼,有理有據(jù),小小的腦袋里裝滿著智慧之光。如文中的趙王給人的印象是懦弱,但李謙誠站起來講:趙王啟用藺相如,藺相如多次立功,可見趙王是一個知人善用的君王。多么創(chuàng)意的發(fā)現(xiàn),看來他們并不是表達能力差,而是我沒找到觸發(fā)點而已。
從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深深地領悟到,只有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空間的教學,只有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的教學,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將相和》語文教學反思3
《將相和》是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的題材是寫人物的,詳細具體地敘述了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廉頗與藺相如由失和到言和的事,突出地表現(xiàn)了藺相如勇敢機智,顧全大局,注意團結的品質,也贊揚了廉頗知錯認錯的精神,說明遇事要從國家利益出發(fā),顧大局識大體和加強團結。
在這一課教學中,我著重完成兩個任務,首先一條就是了解“將”和“相”從“和”到“不和”的發(fā)展過程和內在的原因。在教學時讓學生抓住“藺相如靠的是否就是一張嘴”這樣一個問題,按照故事的發(fā)展,讓學生一步步體會到藺相如機智勇敢、顧全大局的品質。而最后之所以“將”“相”和是因為廉頗、藺相如都愛國的關系,所以最后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第二個就是理解三個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結果以及這三個故事之間的相互因果聯(lián)系,這篇文章在結構上是很有特點的,課文按順序寫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這三個故事都很完整,可以相對獨立。但組合在一起,它們又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與整篇也是密切相關的。所以從特點考慮,教給學生“抓聯(lián)系”也是相當重要的。
最后進行總結評價的時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原則,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在充分交流、探究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匯報自己的體會和收獲。在匯報時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作為教師的我既遵循學生的思路但不脫離教學重、難點,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內心感受,使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使廉頗、藺相如的光輝形象都已深深地印入學生的心里。
【《將相和》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將相和教學反思05-24
《將相和》教學反思05-24
《將相和》教學反思05-24
《將相和》教學反思01-03
《將相和》教學反思15篇07-28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15篇11-15
課文將相和的案例反思12-18
語文教學反思05-09
語文期末教學反思05-08
語文識字教學反思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