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精選6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1
《爬山虎的腳》一課教學重點是了解爬山虎的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教學難點是它是怎樣用“腳”爬的。如果,只是引導學生去讀書,劃出有關(guān)詞句進行理解,學生會感到枯燥,缺乏主動性。我就采用李青老師的教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腳的形狀和特點,然后請學生以畫的形式來匯報自己對爬山虎的的腳的了解,比一比誰畫得又快又對。
學生一方面很喜歡畫畫,另一方面又爭強好勝,當然會激勵著他們積極主動地去讀書,去了解爬山虎的腳。有一部分學生急于求成,讀書不細心也沒關(guān)系,我又采取了評議畫好的畫的方法,來加以矯正。
本來課前我覺得有個同學平時讀書不細心,這次一定畫不對,正好利用他來引導學生深入讀書改畫,并對那些讀書不深入的同學加以教育。沒想到,由于他課前已經(jīng)找到爬山虎細細地觀察過了,所以到黑板上一畫完全正確,打了我一個措手不及。當時,我一緊張放過了這個很好的鼓勵機會。請學生評完他的畫,就到下面去找了幾個畫得不正確的,來引導學生讀書評議改畫。現(xiàn)在回想起來,當時應該請畫得對的那個同學指著自己的畫給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眼中的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并請他給大家講講自己為什么能畫對,然后大加贊賞,號召大家像他一樣善于觀察,深入讀書,這樣既是對他本人的激勵,又給學生樹立了榜樣,激勵學生在后面的學習中,更能深入的讀書。
在理解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時候,我則采取了讀書表演匯報的形式,先讓學生劃出文中表示動作的詞理解一下,并在下面試演一下,然后上來演給大家看,共同依據(jù)課本評議,改演。學生邊讀書邊演示,不知不覺就在實踐中突破了難點。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2
《爬山虎的腳》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講了爬山虎的葉子,還寫了爬山虎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啟發(fā)學生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通過對課文內(nèi)容、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進而了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而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則是本課的難點。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突破重難點,我在課前就拿了一株爬山虎到教室里來養(yǎng)了,這大大地方便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了這一觀察基礎,在教學開始,我先出示圖片,激發(fā)學生情感,然后就提問:關(guān)于爬山虎的腳,你們想知道什么?這樣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接著,聾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關(guān)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于是,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然后,我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然后在通過小組合作演一演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每組推薦一名代表上臺表演,其他學生評價,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應該怎樣改。最后議論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過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致。
本堂課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引導學生去觀察、積極發(fā)言基礎上,忽略了及時地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寫作方法進行梳理,如果能有效地落實下來,再讓學生根據(jù)平時對校內(nèi)植物的觀察,自己確定一個意思來寫片段;以促使學生課外去觀察植物以及去閱讀一些有關(guān)植物的資料,以便使本課的教學目標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3
《爬山虎的腳》是葉圣陶的一篇文章。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孩子們了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
讀過幾遍課文,我發(fā)現(xiàn)課文寫爬山虎的葉子和爬山虎的“腳”那兩自然段寫得特別具體詳細,可以作為孩子們仿寫的范文。于是我決定重點帶著孩子們研讀作者寫爬山虎的葉和“腳”的片段,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
在教學爬山虎的腳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分組自學,并拿出筆畫一畫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孩子們的討論聲很熱烈,我到孩子們中間轉(zhuǎn)了幾圈,發(fā)現(xiàn)幾乎全班同學都無法下筆,而且多多數(shù)孩子重在“畫”,根本不知道要從書中尋找答案。這樣的教學是沒有教學效果的。因此我迅速調(diào)整了教學,而是讓孩子們朗讀這個片段,然后讓孩子們拿出筆圈出文中表示爬山虎如何爬的動作的詞,然后用自己的話復述爬山虎是如何爬的。此時,孩子們的學習目的明確了,也沒有了什么障礙。孩子們在課堂中真正“動”起來了。集體交流的時候,有半數(shù)的孩子已經(jīng)能用自己的話描述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
這篇課文學完,我還是有不少的感悟的。
一,孩子們讀書的時候仍然不夠大膽,沒有興趣,更談不上什么聲情并茂。多給孩子們朗讀的時間,讓孩子們能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還需要很長時間的訓練。絕對不能放松。
二,孩子們根本沒有合作意識,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多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協(xié)作學習條件和氛圍,讓孩子們具備協(xié)作意識,學會合作。
三,課時效率低下。在以后的教學中,要認真鉆研教材,摸情孩子們的學情,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確實提高課時效率。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4
《爬山虎的腳》一文是著名的作家葉圣陶的一篇名作。課前我設計了以讀代講,以說代講為主的教學自控方式,想達到的預期目標是通過讓學生上臺指說爬山虎的腳,了解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情況,進而使學生對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及爬山虎腳的樣子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從整個教學過程來看,學生對媒體教學非常感興趣,從一開始便深深地投入其中。學生思維比較踴躍,舉手發(fā)言比較積極。
達到了課前制定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上,我充分運用媒體,提出了課前設計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充分的讀書,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完成填空練習,明確爬山虎的腳長在什么地方?長得什么樣子?從學生舉手的情況表明,全班學生都能夠找到有關(guān)語句讀出來。教學在順利進行。“誰能上臺指圖向大家介紹一下爬山虎嗎?”我的問題緊接著提了出來。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能!”在學生看來,這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之后,我就請了三位同學上臺指說。真沒想到,一個看似十分簡單的問題,卻在學生的聯(lián)系中出現(xiàn)了問題:第一個同學說的還可以,但指圖不明確;第二個上來支支吾吾,指圖介紹時分不清莖和柄。第三位同學非常完整地、較好地向大家指圖介紹了爬山虎的腳。
此時,我才意識到深入文本,高于學生不是說說那么簡單的。
雖然整堂課非常順利地完成了,也達到了課前制定的教學目標,但同時也暴露出了學生對個別內(nèi)容的不完全理解,說明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對學生過高估計。試想,如果教學中沒有安排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會以為所有學生對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的都已經(jīng)完全掌握了,沒有必要在這個問題上花費時間了,而結(jié)果卻恰恰相反。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也使我反思了學生“指圖介紹爬山虎的腳”一題比較生疏的原因: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不到位。
學生對植物的一些知識了解得較少。如:什么是植物的"莖"?植物的"葉柄"長在什么位置?個別學生根本就不清楚。對于這一點,課前我沒有了解清楚,高估了學生的能力。
學生沒有弄清楚爬山虎的“腳”與“細絲”的關(guān)系。如果仔細讀第三自然段,就不難發(fā)現(xiàn):爬山虎的腳就是在爬山虎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的枝狀的六七根細絲。“小圓片”只不過是爬山虎在生長過程中,當細絲觸著墻的時候,細絲的頭上的變化。
教師在備課中,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估計過高。因為爬山虎這種植物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比較常見,我以為學生對爬山虎比較了解,因此在教學中,就沒有讓學生在語言文字上多揣摩,而通過實踐證明,語言文字是閱讀教學的根基所在,是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的。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5
《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講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的,啟發(fā)人們留心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是閱讀本課的難點。課文圍繞爬山虎的腳把意思說得十分清楚,這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個特點。
我在教學開始時,提問:關(guān)于爬山虎的腳,你們想知道什么?這樣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關(guān)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于是,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通過解讀文本,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爬山虎的葉子,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我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和孩子們一起表演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最后議論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過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致。
我教學本課的不足之處是:
1、沒有找到爬山虎,只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看,不夠直觀。如果提前讓學生觀察,尋找到爬山虎,效果會更好些。
2、引導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細致觀察還不夠,需要引導學生們也要做個有心人,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6
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由于學生知識水平、生活經(jīng)驗等方面的差異,致使學生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時也存在一定差異。我們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在實踐中去摸索一些方法,創(chuàng)建有效的教學課堂,盡可能縮小學生之間的差異,讓學生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的同時,語文素養(yǎng)獲得較大發(fā)展。
《爬山虎的腳》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在教學時,我除了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外,還設計了這樣的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盡可能地獲取知識。
一、借助畫圖,將抽象的知識轉(zhuǎn)化成形象的畫面。
喜歡畫畫是孩子們的天性。課上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圖畫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幫助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自己畫畫有時更能滿足他們的興趣,發(fā)展他們的智慧,將抽象的知識轉(zhuǎn)化成形象的畫面,縮短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在學生自由朗讀描寫爬山虎的腳的特點的段落后,我請了兩個學生上臺來根據(jù)書中的介紹畫一畫爬山虎的腳,其他的學生在臺下畫,學生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他們邊對照書中的介紹,邊看書上的插圖來畫。三分鐘后,我們先讀課文,然后來檢查自己的畫,并且認真聽著同伴的點評,有的說:“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應該是在莖上長葉柄的地方。”有的說:“剛長出來的爬山虎的腳是嫩紅的,可是它應該長在葉柄的反面,畫在同一側(cè),位置錯了。”就這樣畫畫議議,爬山虎的腳的樣子、位置、顏色就非常清晰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
二、利用實物,使學生從模糊的感悟走向清晰
語文是源于生活的,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積累知識,這樣才能培育出會生活的人。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關(guān)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
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爬山虎,課前,我從學校的一面墻上摘了一些爬山虎。上課時,在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關(guān)于爬山虎的葉子時,我出示了爬山虎實物給他們看。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知道了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長大了的葉子是嫩綠的、而且葉尖都是一順兒朝下,基本上不重疊。這樣的直觀教具,加深了學生的印象,使得學生對于爬山虎的葉子的特點也了解得十分詳細。
在學習爬山虎的腳的部分時,讓學生自己畫一畫爬山虎的腳后,再次出示了爬山虎實物,讓學生仔細觀察它的腳,并與作者描寫的腳聯(lián)系起來比較,理解課文內(nèi)容,這樣學生對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印象就更為深刻了。
三、通過表演,讓文字活起來。
課堂教學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細節(jié)的問題。學生面對課本的文字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運用具有一些表演性質(zhì)的行為,展開想象的翅膀,讓文字活起來,更好的幫助學生的理解,從而拉近了他們與文學的距離,使他們在語文課上獲得更多的審美情趣。
學習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爬墻的部分,我讓學生先自讀并提出不懂的地方。讀完后學生提出了很多問題,我引導他們梳理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如細絲怎么變成小圓片的?為什么細絲巴住了墻,就彎曲呢?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然后分小組表演爬山虎爬墻的過程,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再指名上臺
表演,演完學生就有了更真實的感受:當細絲觸著墻的時候,細絲頭上就變成了小圓片,這些小圓片就像吸盤一樣,緊緊地巴住墻,由于“巴”產(chǎn)生的力量,使細絲彎曲,這樣,細絲就拉動與它相連的嫩莖,嫩莖就朝墻上靠攏并貼在墻上。這樣就完成了“一只腳”爬墻的過程。然后它還會繼續(xù)長出腳來,又把嫩莖拉一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學生通過自己表演,真實地感受到了“觸、巴、拉、貼”這幾個動作的連續(xù)性,而且深刻地體驗到這幾個動作的內(nèi)在力量,同時還理解了爬山虎是怎樣爬墻的。最后討論把“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行不行?通過討論,結(jié)合自己觀察所得,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體會到作者用詞精確性和觀察的細致。
課堂中的學習應該不拘形式,靈活多變,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要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通過畫一畫、看一看,演一演等多種形式,讓課堂活起來,提高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輕松地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精選6篇)】相關(guān)文章: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精選15篇)03-30
【精】《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03-01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匯編15篇)03-30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計匯編15篇12-26
爬山虎的腳語文說課稿【精選】03-25
爬山虎的腳作文(精選11篇)03-14
爬山虎的腳作文【熱門】03-13
【推薦】爬山虎的腳作文03-13
【熱】爬山虎的腳作文04-09
【精】爬山虎的腳作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