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三詩歌鑒賞教學反思(精選12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詩歌吧,詩歌能使人們自然而然地受到語言的觸動。那么什么樣的詩歌才是好的詩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三詩歌鑒賞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三詩歌鑒賞教學反思 1
如今,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師以應試為目的的教學活動已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進,朝著素質教育方向努力,畢竟,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樹立符合社會及個人要求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對高中詩歌鑒賞教學內容,《新課程標準》指出:教讀古典詩詞,應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一、高中詩歌鑒賞教學存在的問題
1、以高考為教學目的,妨礙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
過去以高考考高分為教學目的,使學生的鑒賞能力在目的就錯誤的基礎上失去了增強的動力。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將教師和教材的既定信息直接教授給學生,完全不顧學生主觀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另處,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多是以教師為主體,從而使學生處于一個知識被動灌輸?shù)牡匚唬陨淼膶W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完全得不到開發(fā)和培養(yǎng)。例如,在高中詩歌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將各種詩歌表現(xiàn)手法及鑒賞手法進行羅列,然后給學生進行一定量的示范,之后便是用了再用的題海戰(zhàn)術。特別是到了高三,為了應付高考,各類卷紙,各類題目如潮水般向學生涌來,讓學生不堪重負。
2、教學過程乏味,缺乏靈動
在高中詩歌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大都以“一解題、二釋詞、三解構、四總結”這樣一種模式來組織整個教學活動,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機械乏味。要知道,很多詩歌中都蘊含著詩人強烈的思想情感,如果只是采用這樣一種呆板的教學方式來解析,那么學生最多只能感受到教師所表達出來的教學情感,對于詩所傳達的思想,便難以得到深刻的體會,而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也就無從談起。
3、教學形式單一,創(chuàng)新能力缺乏培養(yǎng)基礎
在高中詩歌鑒賞教學中,教師單靠一張嘴和一支粉筆,采用理論分析和進行板書來達到教學活動的開展。而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表達的內容極其有限,而且還無法激起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激情。所以,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僅局限了教師的教學內容,還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使得如今社會所欠缺的創(chuàng)新能力無法在學習中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是需要得到內容上和形式上的豐富的。
二、有效的詩歌鑒賞教學方法探析
1、改變教學思想,明確教學目的
想要有效提高高中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那么教師教學活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什么樣的活動,都在目的的指導下,擁有不同的實現(xiàn)方式。所以,以應付考試為詩歌鑒賞教學的目標,只會讓學生成為被動接收知識和做題的機器。如今,新課程改革讓教學目標得以明確,為的是提高學生自身的詩歌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而教師便在素質教育的指導下,改變了教學心態(tài),為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而努力。
2、改進教學過程,生動教學環(huán)境
改進教學過程,為的是使整個課堂教學能有個井然有序而又不失熱情的環(huán)境,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極易學習和愿意學習的氛圍。而改變教學過程,可以以教師自己對詩歌內容的把握為基礎,將詩歌講解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例如,教師在講授杜甫的《登高》時,便可以以濃郁的思想情感作為基調,利用帶感情的朗讀進行情感渲染,從而讓整個教學活動都在詩人的思想情感下進行,讓學生能在深刻體會的基礎上,把握住整首詩所要表達出的各種內容。這是種極易學習的氛圍,可以讓學生不用刻意學習便能體會詩歌情感,從而加強對詩歌表達方式的探究和學習。另外,教師還可以能過多媒體教學方式,將形象的動畫與詩歌聯(lián)系起來,再加之與詩的內容極其貼近的音樂,那么學生的對整首詩的鑒賞能力在這些工具的輔助下,便能得到了相應地提升。
3、加強教學互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教是為學服務的,以往的教學模式很顯然犯了本末倒置的錯誤。如今,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加強教學活動中的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熱情的提高,誘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一首詩歌,給不懂得欣賞的人看就是那么幾個字,而懂的人不僅能從詩的字里行間看出作者寫這首詩時所處社會背景,還能體會出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思想情感。而每一個人對同一首詩的理解和感受是不一樣的,俗話說“有一百個觀眾,就人一百個哈姆雷特”,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與學生的互動,運用各種方法,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與思想交流,從而促進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并從中得出自己的看法,使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培養(yǎng)。
三、總結
詩歌篇幅較短,有時候就是在短短的十幾個字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哲學思想。傳統(tǒng)的詩歌鑒賞教學多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說教式教學,完全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感受和知識接受能力,只為教出考高分的學生而努力。這完全背離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們要加強素質教育思想的普及,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活動與社會相聯(lián)結,為培養(yǎng)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而努力。
高三詩歌鑒賞教學反思 2
高考,詩歌鑒賞題十一分,對于福建學生而言,這是一座大山,一座有點難以逾越的大山,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學生對中國古典詩歌不知怎么搞的就是那么害怕,就是那么無語。每次考試得分率很低,不少人連詩歌的基本內容都無法讀懂,只是瞎蒙亂寫而已。
于是我不能不想想:我們的學生從幼兒園就開始背唐詩宋詞,小學也要求背七十多首,初中又背了五六十首,到了高中至少也背四五十首,一共加起來我們的學生至少背了兩百多首詩歌。按道理能夠背兩百多首詩歌的學生文學素養(yǎng)應該不太差,而實際上這些背了那么多的學生為什么對高考的十一分的古典詩歌鑒賞題居然束手無策?這是我們這些當老師的不能不反思。
是不是我們這些學生從小背誦詩歌的時候根本就是無心?還是這些學生的語文老師沒有教會學生如何鑒賞詩歌?還是我們這些古典詩歌對這些學生沒有一定印象力?
這些問題作為語文老師可能我們并沒有仔細思考過,頂多是每次在教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時候,我們才會想起如何教學生如何鑒賞詩歌,如何理解詩歌,當時我們上課的時候講解詩歌并不是按照高考詩歌考題的模式來講,我們只是從純粹的欣賞的角度來講,學生聽講的時候也只是以一種并非認真的態(tài)度來聽,除非這首詩歌是他喜歡的,除非他的.確是對詩歌有興趣,不少學生在上詩歌的時候都是一種渾渾噩噩的狀態(tài),甚至有些麻木的狀態(tài)。
現(xiàn)在進入復習的狀態(tài),有必要對以前學過的詩歌進行一個小結,既要讓學生多背一些過去學過的詩歌,也要讓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慢慢地理解與感悟詩歌的特點,特別是應該適當?shù)亟o予學生詩歌誦讀與理解的方法與策略的指導。這個工作要做深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這些學生的詩歌基礎并不是很扎實,以前所學過的那些詩歌對于他們而言仿佛是遙遠的記憶,仿佛是隔世的電影。
而要讓學生由以前那種相對麻木相對混沌的狀態(tài)轉入相對積極相對明確的狀態(tài)并非易事,因為大部分學生對這些古典詩歌并沒有辦法產生濃厚的興趣,并沒有辦法在朗讀背誦這些詩歌的過程中獲得美妙的體驗和成就感。而這是需要我們這些語文老師尋找到一個切入點,一個能夠讓學生經(jīng)過語文老師指點之后能夠慢慢進入詩歌鑒賞門口的點。這很重要。學生一旦能夠從這個點開始理解了如何讀詩,如何賞詩,如何品詩,這些工作是可以慢慢地一個個開展。當然真正要達到如此境地卻非易事,至少是需要經(jīng)過一個相對漫長的時間,至少得讓學生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有一點點的收獲,有一些進步,至少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會像以前那樣對詩歌無動于衷,對詩歌麻木不仁。
我相信,只要我們當語文老師的能夠很好地理解詩歌的特點并且能夠以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講述,讓自己的學生能夠接受與理解,學生是可以一點點進步與提升的。雖然詩歌鑒賞很難,雖然學生的基礎不好,但我們一定要努力去教,去幫助每個學生,盡可能使他們有所進步。
高三詩歌鑒賞教學反思 3
詩歌是文學之驕子,是文學的最高形式之一。朱光潛先生說“詩比別類文學更嚴謹、更純粹、更精微,一切純文學都有詩的特質”。詩歌作為一種文學體裁,情感豐富,意境深遠,語言精煉簡潔,音調和諧、節(jié)奏鮮明。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詩經(jīng)》到《楚辭》到唐詩宋詞到現(xiàn)代漢詩,源遠流長。詩歌教學是學生學習、繼承和發(fā)揚我國古老而優(yōu)秀的詩歌文化途徑之一,而且詩歌深遠的意境和情感有助于增強學生嚴謹?shù)乃季S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提高審美情趣,豐富情感體驗,陶冶情操。所以我國教科書,不管是小學、初中、高中還是大學的語文教科書都選入大量是詩歌作為重點教學內容,從而教會學生學會品讀、研究和寫作詩歌。
而我覺得,詩歌教學最重要的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相應的情景中學習和領會作者的情感。初中詩歌教學中鑒賞詩歌的傳統(tǒng)步驟、方法是:
1.先弄懂作品的表層意思
2.進一步理解深層含義
3.從藝術的角度去欣賞
這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一直被沿用,直到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教師也還是在使用這3個步驟來進行詩歌教學。這三個過程一般都是從解釋詞義、句義,翻譯,挖掘典故、修辭,歸納主旨等方面來得以實現(xiàn)的。但是這樣的教學難以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去想象和感悟詩歌的意境美。那么,詩歌教學應該如何創(chuàng)設情景,才能更好地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累知識,開闊視野,提高想象和審美情趣,散發(fā)思維,陶冶情操呢?
首先是背景了解。
教材中入選的詩歌有古體詩和現(xiàn)代詩歌。不過是古體詩還是現(xiàn)代詩,其寫作都有一個背景,而且這個背景可能和學生的生活有很大的距離,所以在詩歌教學中,詩歌的作者和寫作的背景介紹占據(jù)著什么重要的地。所以背景介紹是詩歌的突破口,學生通過對背景的了解,從而更好地感悟詩歌,體會詩歌中的情感。例如在教學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的時候,要讓學生其了解李白被排擠出長安的背景,還要了解李白雖狂放不羈,但仍有牢固的報效朝廷,有所作為的儒家思想,才能很好地體味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不滿與怨憤。通過詩歌背景的學習和了解,學生以能初步走進情景,去體驗作者的情感了。
其次是朗讀。
誦讀是開啟思維大門的金鑰匙。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詩歌更是需要反復吟讀,才能領會其深義。在詩歌教學中,要給充分的時間學生朗讀,或默讀,或齊讀,或小組競讀,或老師范讀,或播放錄音。至于采取什么朗讀發(fā),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詩歌類型和具體實際情況來設計不同的`朗讀方法。在朗讀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要注意斷句停頓,并結合相對應的輕音樂,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快速進入情景。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課文錄音慷慨激昂,抑揚頓挫,
把作者李白的性格和詩歌中所表達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情感揭露得淋漓盡致。學生耳聽錄音,神已被錄音勾走,正和李白一起夢游天姥山呢!所以說朗讀,特別是詩歌配樂的錄音,能更快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和思維,吸引學生自主地創(chuàng)設情景并走進次情景,走進作者的心靈世界。
接著是圖文結合。
圖片具有很強的直觀性,能變詩歌文字為可觸可觀的圖片,刺激學生的視覺神經(jīng),引導學生快速進入教學詩境。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展示出來的最表層的美,是視覺上雪景的構圖。詩人頗具匠心,以畫家的眼光、作畫的方法,準確地表現(xiàn)了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沒有行人,沒有飛鳥,只有一位披著蓑戴著笠的老翁獨處孤舟,默默垂釣的靜謐畫面。這幅廣袤無垠,萬籟寂靜,大雪紛飛的圖畫展示出來,既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又能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想象,把學生的思緒帶入畫面,去體驗雪后的寧靜和老翁的孤獨與靜謐境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為我們描繪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瘦馬和游子,構成一幅秋風蕭瑟蒼涼凄苦的畫面,這畫面的展示,把學生帶入詩人無限愁思的情景中去體驗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
最后是講解描述。
在詩歌教學中,教師僅僅通過背景介紹、朗讀和圖片展示來創(chuàng)設情景是不夠的,還應該加以適當?shù)闹v解描述,才能使學生進入情景后和領略其中的奇妙。背景介紹、朗讀和圖片展示來創(chuàng)設的情景大多都通過學生的想象實現(xiàn)的,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和片面性,教師在教學中還要用生動的語言,富有情感地加以客觀的講解描述,娓娓道來,讓學生在教師的描繪講解中不知不覺進入情景,去感受作者所描繪的環(huán)境和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王維的《使至塞上》通過朗讀和圖片展示可能只能領略詩歌的韻律美和大漠的奇景,卻未能完全體會作者復雜的感情。所以教師要對該詩歌進行必要的講解描述,使學生理解和領會該詩是通過寫詩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表達詩人由于被排擠而孤獨、寂寞,悲傷、飄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渾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后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另外,詩中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都護的贊嘆,表達了詩人的抑郁、憤悶、孤獨、寂寞之情,和希望邊疆平定的感情。
我覺得詩歌教學,盲目地分析講解背誦是行不通的,教師要極力創(chuàng)設更多的情景,并吸引學生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走進詩歌所描繪的世界和作者的心靈,才能真正地領會詩歌的內容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刻情感。教師可以通過以上背景了解、朗讀、圖文結合和講解描述等方法來靈活創(chuàng)設情景,為學生的想象插上翅膀,飛向詩文,飛向作者,飛向生活,飛向明天。
高三詩歌鑒賞教學反思 4
“詩言志,歌詠言。”《禮記·經(jīng)解》記載了孔子的話:“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余秋雨先生也曾說:“中國歷史上毀滅性的戰(zhàn)亂太多,只有一種難以燒毀的經(jīng)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詩文經(jīng)典。這些詩文是蘊藏在無數(shù)中國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傳遞性的誦讀,便是這些經(jīng)典連綿不絕的長廊。”可見詩歌這種短小、簡潔、含蓄的韻文,是最能進行情感和審美教育的一種語言形式。
高中語文新教材中所選的詩歌,都是各個時期的藝術精品,有很強的藝術魅力,給人以美的享受。可是由于過去長期以來大多老師不愿學生多走彎路,使很多詩歌教學課堂過于強調理性分析的教學模式,對知識和問題的探究過程完全由老師包辦代替,應該最愛詩的高中學生只是為了應付高考而努力背詩。可是對高中語文老師而言,上好一堂詩歌賞析課并不容易,尤其是如今高考詩歌賞析考查得分率不高,很多學生喜歡讀詩歌但是害怕做詩歌賞析題目,所以上好一篇詩歌課文絕不是像基礎教育階段一樣會讀會背就能解決問題。面對詩歌賞析的困難,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抓好誦讀,體會詩歌音韻之美
以朗讀貫穿整個詩歌教學已經(jīng)成為不少語文老師在詩歌教學中達成的比較一致的共識,很多老師確實想方設法讓學生多讀,特別是年輕教師的課堂上,個人輪流讀、小組接龍讀、全班整齊讀,教前教時教后不忘讀,總之形式多樣,書聲不斷。如在《我愛這土地》中的詩句:“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我讓學生用兩種讀法:一為天真的節(jié)奏明快的疑問式,聲調稍高,讀出后顯得俏皮;而另一種讀得深沉、緩慢,為痛苦又關愛的表白,讓人感到詩人飽經(jīng)風霜后仍然痛苦執(zhí)著的追求,那份愛國青年對受日寇踐踏的故國的愛就得到淋漓盡致的表達了。
二、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古詩的意境美
教古詩時,我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可見詩與畫是有共同點的,是能夠相通的。現(xiàn)在很多中學已經(jīng)有了多媒體設備,詩句描寫的情景,都通過媒體再現(xiàn)了出來,使原本難以意會的詩句變得形象可感。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各種教學媒體,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使之自由地在思緒的天空翱翔。在一次《雨霖鈴》的教學過程中,我自己進行了一次有感情的范讀,同時配樂和加以畫面提示,給課堂增色不少。在傳統(tǒng)的高中詩歌鑒賞教學中,教師單靠一張嘴和一支粉筆,采用理論分析和進行板書來達到教學活動的開展。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表達的內容極其有限,而且還無法激起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激情。所以,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僅局限了教師的教學內容,還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使得如今社會所欠缺的創(chuàng)新能力無法在學習中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是需要得到內容上和形式上的豐富的。
三、披文入情,體味古詩的情感之美
就古詩而言,詩人往往將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繪的景物之中,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從而創(chuàng)造出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事物的情感是隨著人的情感變化而變化的。正如清代吳喬在《圍爐詩話》中所云:“詩以情為主,景為賓,景物無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則景哀,情樂則景樂。”
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也應該十分重視引導學生領悟詩中的情感美。詩人“情動而辭發(fā)”,詩中常常蘊含著豐富的感情。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披文入情”,才能使學生領悟到詩中的情感美。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己之情來激發(fā)學生之情,使學生帶著豐富的情感,和老師一起進入詩中或歡喜或悲傷的情感中。這就需要教師自己有著豐富的語言、表情、動作等,枯燥乏味的講解是毫無效果的。教師可以根據(jù)每首詩的不同特點,從詩中具體的文字出發(fā),啟發(fā)學生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既要從整體上把握住一首詩的`情感,又要去體會詩中某些詞句的情感。朗誦是學詩歌的基本切入點,在高中詩歌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大都以“一解題、二釋詞、三解構、四總結”這樣一種模式來組織整個教學活動,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機械乏味。要知道,很多詩歌中都蘊含著詩人強烈的思想情感,如果只是采用這樣一種呆板的教學方式來解析,那么學生最多只能感受到教師所表達出來的教學情感,對于詩歌所傳達的思想,便難以得到深刻的體會,而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也就無從談起。
四、正確理解,把握作者思想之美
古語說“詩言志”,古詩詞往往用唱的形式來表現(xiàn),在音樂的美感中傳遞動人之情,凸現(xiàn)其深邃的思想和喻世的道理。準確地把握作品內容,透徹地理解其內在含義,是作品朗誦重要的前提和基礎。固然,朗誦中各種藝術手段的運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不能準確透徹地把握內容,那么,藝術技巧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了一種純粹的形式主義。要準確透徹地理解作品,應注意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創(chuàng)作動機,這是理解作品的基礎。詩詞是作者在特定時期思想感情的反映,它既離不開詩詞家的生平經(jīng)歷、性格特點,更離不開產生詩詞時具體環(huán)境和事件的刺激。
中國詩歌從《詩經(jīng)》到《楚辭》,從陶謝到“建安七子”,從唐詩到宋詞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輩出,璀璨奪目。詩歌是語言藝術的精髓所在,它從來就代表著文學藝術的最高成就。目前,教育改革日漸深入,語文教育正在逐漸回歸詩性和人性。朱光潛說得好:“詩是培養(yǎng)趣味的最好媒介,能夠欣賞詩的人們不但對于其他種類的文學可有真切的了解,而且也決不會覺得人生是干枯的。”對高中詩歌鑒賞教學內容,《新課程標準》指出:教讀古典詩詞,應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總之,語文教師只要以這個標準為中心,就不難上好詩歌賞析課。
高三詩歌鑒賞教學反思 5
反思此次公開課,感觸頗多。有收獲,更有教訓。一堂公開課的價值莫過于此吧,重新的認識自己、界定自己、提升自己。
反思—發(fā)現(xiàn)自我
這堂課是高三詩歌復習的第一課,為了做好這節(jié)課,我做了大量準備,結合高三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和考試題型,設置了這樣一堂課。在教學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反饋情況,基本上我的目的達到了。反思發(fā)現(xiàn)自我,更多的是肯定自我,回首我三年的教學過程,我確實提高了教學技能。
1.對知識的梳理能力的提升
高中語文老師對知識的把握和要求是很高的,其實大學學的理論到高中未必適用,從高一開始,我和學生應該是同一起點,一同進步。剛開始教學,對課文的重難點、教學目標、學生的接受情況和作業(yè)設置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使得我在工作初期教學成績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每當靜下心來思考,都會細致的總結原因,歸納教訓。剛開始,要熟悉和教學相關的一切知識包括教法,學生既然要向我學習,那么前提是我一定要成為他們學習的對象。所以提高專業(yè)素質很重要。
這堂課是我自認為提高的一個表現(xiàn)。詩歌鑒賞系統(tǒng)很龐大,得高分不容易,所以一定要讓學生有明確的認識,學什么。我的教學思路把考綱要求與實際試題類型聯(lián)系在一起,充分挖掘整理類型題,讓學生對詩歌鑒賞真正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針對的復習。課堂的歸納性設置應當時我以后教學的重點和亮點。
2.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的提升
語文課是一定要說的課,可以了老師說,可以學生說。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為了讓學生加強記憶或者趕進度,教室通常就是老師的課堂,整節(jié)課可能都聽不到學生的聲音和想法。但如果走極端全部讓學生說,這堂課恐怕就沒效果了,過猶不及。綜上,課堂一定有老師的聲音,老師的聲音在于歸納知識,啟發(fā)學生。歸納的過程可以考學生的聲音,這樣既可以讓他們思考問題,也可以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同時還能聽到學生對于問題的理解存在什么樣的現(xiàn)狀,如何對待。我在問題的設置上大部分交給了學生,啟動他們的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對于提升他們的自主能力是很有益處的。
反思——界定自我
雖說這堂課讓我充分的有了自信,對于自己有了新的`認識,但這認識絕不都是積極的,也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確實有進步,但從教學過程中的片段卻告訴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之前的進步相當于曙光,要想完全把光芒閃耀出來,還需要跟發(fā)奮的學習。
1.課堂氛圍駕馭能力的不足
好的課堂應當是有一種積極氛圍,這種氛圍體現(xiàn)在學生當中就是情緒應當高漲,充滿熱情的主動積極聽一節(jié)課總會比沒精打采的被動接受好。我的課堂上,也不乏學生回答問題,但仔細觀察,除了我發(fā)問的之外,沒有同學提出補充,更沒有同學提出質疑,一切都是在按照我的思路走。乍看去,這群孩子很聽話,積極的記筆記,回答問題。但這背后都是我在主導著,課堂沒有積極熱烈的氛圍,學生的主動性和對知識的理解會受到局限,我也不能更真實的了解他們的心理,造成學習區(qū)域的假象。歸根結底,我忽略了課堂氛圍的培養(yǎng),更難以駕馭。這對整堂課的效果起到了負面的影響,從我個人的教學激情出發(fā),也存在著不足,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聽課熱情。
2.問題設置的準確度不強
課上設置了很多問題,分合作討論、個人思考等環(huán)節(jié)回答。在回答問題時,總會出現(xiàn)所答非所問的情況。可能是學生對于知識概念確實有些模糊,但不可否認,關鍵的問題在于我設置問題時,可能沒有從他們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提出更精確的問題。比如我問學生手法,他們往往會大很多而沒有重點,這是要加上“主要”二字,教學效果就要好的多。問題提的準確,才能讓他們目標明確,答案清晰。這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在做試卷時分析題干的能力。顯然,問題設置是一個大問題,不可忽略,這對老師來說,也是思維縝密的一種體現(xiàn)。我的學生回答有問題,自然折射出我在設置題目時,還是不夠從他們的實際出發(fā),準確度不強。
3.細節(jié)注重不夠
課件和板書的處理是我的弱項,也是我經(jīng)常忽略的地方。在此次授課過程中,暴露無遺。課件做得不夠完備,當我提問題時,想啟發(fā)學生照著詩句聯(lián)想,可此時的課件只有問題,如果沒有輔助材料,學生很難回憶起之前的詩句,對于在學生中講課的我,講解起來也有難處。板書的設計馬馬虎虎,并沒有想象的補充總結的好效果,更多的成了對課件內容的壓縮而缺乏總結的作用。另外我一堂課十之七八的時間都在學生之間游走,觀察部分學生的狀態(tài),對整體缺乏一個完整的統(tǒng)籌和把握;對于初次使用的教學電子用具還不熟悉。都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對于教學過程中方方面面的細節(jié)問題,我一定要注重起來。
反思——提升自我
提升實際就是發(fā)展,發(fā)展的方向、發(fā)展的目的、發(fā)展的過程應該是有目標的。正因為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新的界定,才能更加明確如何提升自己,提升什么內容。
1.加強專業(yè)素質,提高課堂管理能力
只有把自己化為源源不斷的一泓流水,才能給學生新鮮的一杯水。知識也是在更新的,專業(yè)知識一定不能丟,沒有過硬的專業(yè)素質,何來傳道受業(yè)解惑的資本?更難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權威,信服的對象。學生的信服是對教學能力的一種肯定,而學生肯定的前提是你真的是讓他們打心眼里佩服的老師。我要不斷的吸取新鮮的知識,吸收總結,化作學生汲取的源泉。
學生汲取源泉只是開始,要想成為自己的一部分,則要努力地吸收。吸收過程在課上則體現(xiàn)為我的課堂管理能力,這節(jié)課讓他吸收多少,他能消化多少,包括有沒有什么影響他們學習的外在因素…..要充分考慮他們的接受能力,提高自己對整個課堂的控制、把握和駕馭能力,整體提高課堂管理的能力。
2.重視細節(jié),打造完美
“性格決定命運”,粗枝大葉在任何領域都是行不通的。何況是要為學生作榜樣的教師行業(yè)呢!重視課堂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一個動作、一句話語、一個眼神、一個問題……每個細節(jié)的背后都潛在著什么,和課堂的把握有什么關系。至于板書和課件自然不必說,必須提高,這是課堂形象,不能再丟細節(jié)了。打造完美的課堂,注重每個細節(jié)的含義。
智慧的人蘇格拉底認為世上最難的是便是認識你自己,那么我通過公開課確實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一部分,這足以證明這堂公開課是有價值的。最后以屈子之言自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高三詩歌鑒賞教學反思 6
從剛接到課題的誠惶誠恐,到備課過程的煎熬輾轉,到走上課堂的坦然自若,這節(jié)公開課,讓我實現(xiàn)了十幾年教學生涯的飛躍,完成了對課堂教學認識的質變。
反思此次公開課感觸頗多,有收獲、有遺憾,更有滿滿的感動和幸福:在這里我首先要感謝有這樣一個鍛煉自我、超越自我的機會,我也誠摯地感謝每一位關心幫助我的同仁們,他們在百忙之中給我調課、觀課,坦誠地為我指出教學設計的不足和上課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并熱誠幫我出謀劃策,優(yōu)化課堂設計……正是各位領導同仁的滿懷智慧的無私引領才使我得以重新認識自己、反思自己、提升自己。
詩歌鑒賞是中考備考的難點之一,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一方面細心研究了各地中考題尤其是我市近五年的詩歌鑒賞考試題型,認識到考試涉及比較多的是內容把握和情感理解類題型,另外就是技巧揣摩和字句欣賞類;另一方面從側面了解到,考生在答題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得分率較低的主要是在技巧揣摩和字句欣賞類題型,因此確定以技巧揣摩和字句欣賞這兩類題型為重點進行答題技巧的探究揣摩。同時結合當前初三學生實際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設置了這樣一堂課。
為提高課堂效率,增加課堂容量,本節(jié)課我借鑒“三步五環(huán)節(jié)”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遵循“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學促教”的基本原則,設計了第一步積累知識、第二步培養(yǎng)能力、第三步拓展訓練的課堂大框架,整堂課又分了五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了解課標考綱,第二環(huán)節(jié)理題型、明重點,第三環(huán)節(jié)明手法、增能力,第四環(huán)節(jié)品字詞、賞語句,第五環(huán)節(jié)實戰(zhàn)演習、規(guī)范答題。我認為整節(jié)課學練結合,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知識有了升華,能力有了提升。
下面我就這節(jié)課設計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以及實際課堂效果和目標達成的經(jīng)驗總結如下:
1.對中考詩歌鑒賞常見題型和命題角度的梳理和把握。
為了讓學生初步把握中考詩歌鑒賞的出題方向和題點的分布的變化規(guī)律,我下功夫搜集了山東各地市近幾年的中考詩歌鑒賞詩題,集中精力對我市近五年的詩歌鑒賞題進行了縱向的分類整理和整合梳理,意圖一方面通過幾年考題的對比分析,讓學生了解試題的難易程度的變化和考點、難點的分布,從而總結出一些命題規(guī)律,并以此為抓手讓學生總結出各種出題方式和做題方法,使學生的做題能力有所突破;另一方面也提高學生對中考詩歌的鑒賞的感性認識,消除對這類題型的陌生感甚至畏懼感。
2.摸清學情,有的放矢,針對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欠缺的'能力進行重點突破和有效指導。
備課伊始,我把中考涉及頻率較高的內容把握和情感理解確定為課堂的重難點,但是,區(qū)教研室范老師結合中考命題的特點和學生實際的得分情況,及時為我調整了課堂教學目標。為進一步摸清學情,找準學生知識上的不足和應考過程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增強授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在不同學校、不同水平層次的班級中兩次試講,以此確立了合理的目標,并檢驗課堂環(huán)節(jié)設計和導學案上試題難度的合理性。
從實際課堂效果來看,學生掌握了答題步驟,明晰了鑒賞的一般答題思路及規(guī)范的表述形式,突破了學生在面對詩歌鑒賞題時往往“心中有而筆下無”的瓶頸,能夠依分布點有效作答了。
3.注重了對學生答題規(guī)范的指導。
據(jù)了解,參加中考閱卷的老師很多是高中學校剛剛送完高三的老師,他們每天面對的學生答題能力和規(guī)范程度與初三的學生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而語文閱卷不可避免的主觀性會使一些答題不規(guī)范的學生語文成績受很大影響,很多所謂發(fā)揮失常的學生,我以為,其中的原因恐怕多是由于答題不夠規(guī)范。規(guī)范答題意識的強化和習慣的養(yǎng)成,貴在平日課堂教師的重視和引導。因此,在課堂上,我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方法的指導,還特別重視了規(guī)范答題習慣的培養(yǎng)。通過細心的指導和溫馨的提示,很多學生在導學案上的答題書寫和用語規(guī)范程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4.學案貫徹課前、課中、課后,提高了課堂效率。
為構建合作探究、自主高效課堂,在這次公開課中,在教研室專家的鼓勵和幫助下,我嘗試編寫使用“學案”。雖然因為對學案的認識不到位,導致編寫過程中幾易其稿,但我自己感覺,學案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學習目標清晰,分項成果有了載體,讓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有了依據(jù),讓課堂的推進有條不紊,有效滲透了復習的方法,引領了學生溫故知新。
學案的編寫,讓我學會改變教學策略了,全面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jīng)驗,它讓我不停地反思是不是站在學生立場備課、上課。學案的編寫,大大提高了我備課中的“選材”能力,課堂上與學生的“親和”能力以及方法中的“導演”能力。學案的使用,讓學生的學習目標更明確,學習內容更清楚,學習方法更有效,學習過程有本可章,合作探討有了平臺,連做筆記的效率都大大提高,也讓一節(jié)課學習時間更合理、更科學。如果沒有學案,我很難相信自己能夠在一節(jié)課上完成如此豐富信息量的交流。
我在上課的過程中,通過對學生學案的檢查,迅速地了解學生答題情況和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同時督促學生認真聽課,積極思考。我嘗試的這種教法,實踐證明效果不錯。
這堂課猶如一面鏡子,讓我獲得了一定的自信,對于自己的認識有了新提高,但這認識絕不都是正面的。這面鏡子更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氛圍駕馭能力的不足,學生主動質疑問難不夠,創(chuàng)意問題不多。
有位教育家說:“我們應該把學生看成一個火把,用我們的智慧去點燃;而不是把他們看成一個瓶,用我們的知識去澆灌。”
回顧本節(jié)課,雖不乏對學生的提問,但誠如觀課老師所言,卻缺了學生的主動質疑,我還是太過拘謹于課堂的預設,沒有放手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和時間。乍看去,這群孩子很聽話,積極的記筆記,回答問題。但這背后都是我在主導著,知識是在實踐中習得的,一堂課如果不能真正做到學為主體,真正的放手發(fā)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起他們的主動思考的意識,終究是算不上一堂真正的高效課堂的。
2.預設的東西多了,生成資源少了。
葉瀾教授曾經(jīng)針對生成性的課堂打過一個形象的比喻:“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這就要求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成為知識王國探險隊的隊長,而不是旅游團的講解導游。
但是在我的課堂上,為了能保證完成我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我努力的讓自己成為一個“好的導演”,把課堂的主導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雖然我備課也算用心,也算充分,按說有生成的前提,有超越和發(fā)展預設的可能。但是,我沒有大膽放手給學生充分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是努力引導學生走向我預設的“景點”。
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蘇格拉底認為,世上最難的是便是認識你自己,于我而言,通過這節(jié)詩歌鑒賞的公開課,我確實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一部分,這足以證明這堂公開課與我自己是有價值的。最后以屈原的話自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以上是我在教學《詩歌鑒賞專題復習》這一堂課后的反思與總結,不妥之處,還懇請各位專家及同仁批評指正。
高三詩歌鑒賞教學反思 7
對于詩歌復習,《考試大綱》要求:鑒賞古詩詞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鑒賞古詩詞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E級,即鑒賞評價。這節(jié)課主要復習的是鑒賞古詩詞的形象,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求學生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義。這節(jié)課主要從人物形象入手。從學情看,學生對詩歌的解讀較為薄弱,對于詩歌的人物形象掌握毫無頭緒,只是從讀懂詩歌的角度入手,沒有很好地方法去解讀詩歌的人物形象,在答題方面更是思維混亂,想到什么寫什么,容易丟分。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設為:1、掌握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方法。2、理清詩歌人物形象題的答題步驟并規(guī)范作答。教學重點為理清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答題步驟并規(guī)范組織答案。教學難點為掌握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總的來說,我的課堂設計思路較為清晰,以一首高考詩歌為典型例題進行分析,指導學生正確把握人物形象,并學會鑒賞人物的方法,再牛刀小試,學會規(guī)范答題。課堂容量合適,方法總結較為全面,適合高三復習課。
設想不錯,但在講授過程中,教學的重點偏向了解讀詩歌,用優(yōu)美的語言,耐心地指導,試圖讓學生走進詩歌的情境,再來分析人物形象。為此我甚至在深層次地挖掘詩歌的內涵,導致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有所忽略。由于對選的例題是一道高考題,雖然課前讓學預習,但是講解起來學生理解還是有難度,尤其看到學生解讀詩歌不夠深入,僅僅是見字面而得出大體猜測,自己便又再次深入引導,這樣一來課堂前半段對鑒賞人物形象的方法費時過多,導致課堂后半部進行有效答題的時間較為緊張,對于學生的規(guī)范答題指導不夠。
這次公開課提醒自己注意到了自己的誤區(qū),并不是每一首詩歌都要講得深入精細,你要明白這堂課的重點是什么,而這首詩歌只是作為文本來完成課堂教學,要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例如講解到“梢影細從茶碗入,葉聲輕逐篆煙來。暑天倦臥星穿過,冬晝閑吟雪壓摧。”這兩句時,非常細致地引導學生理解,寫了什么樣的景色,詩人的`神態(tài)、動作是如何的,重點放在景色的描摹,自然詩人形象就顯得是次要了,學生這首詩是聽明白了,可是人物形象的掌握卻模糊了。因此,于這點,要需要多提醒自己做到一課一得,重點突出,不能面面俱到。
最后,課堂準備時間雖短,但是修改不下五次,多次試課,多次修改教案,課上都覺得還是做的不夠好。一位前輩曾說,課堂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正是這樣,才會有動力不斷追求更好。感謝自己成長的路上有我的師傅吳淑梅老師的教導,深夜陪伴指導修改,課后給予評價指正,讓自己收獲良多!師傅認真嚴謹?shù)淖黠L對我影響很大,不知不覺正向師傅靠近。感恩!
高三詩歌鑒賞教學反思 8
近段時間在復習中國古代詩歌鑒賞,共分四個專題:鑒賞中國古代詩歌的語言,鑒賞中國古代詩歌的形象,鑒賞中國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鑒賞中國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越復習越覺得我們中國古代的詩歌博大精深,韻味深長。
中國古代的詩歌往往通過幾個意象的描繪來傳達作者深厚的`感情,在有限的詩句里蘊含豐富的內容,需要一定的想象和聯(lián)想才能把握住。但我發(fā)現(xiàn)通過從這幾個專題的復習,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把握住詩歌鑒賞的訣竅,提高高考得分率,甚至能向滿分靠攏。所以系統(tǒng)的指導學生復習詩歌鑒賞就顯得非常必要。
我先從鑒賞詩歌的形象入手,先梳理出一整套中國古代詩歌中常用的意象的文化意義和常用的一些意境修飾語,要求學生在早自習的時候背下來,記下來。上課的時候我再用多媒體幻燈片出示一些例子,一步步引導他們答題,并一起歸納出答題的步驟,最后輔以隨堂練習題,鞏固學習內容,我發(fā)現(xiàn)效果還很不錯。
后面幾大板塊我都按類似的步驟進行,發(fā)現(xiàn)學生比較能接受,碰到詩歌鑒賞題的時候也不再是一頭霧水,不知從何下筆了。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我自己也通過教學對詩歌鑒賞的知識有了個系統(tǒng)的了解,讓自己在詩歌鑒賞方面的水平也有了個新的提高,可見,做任何事情認認真真,做好準備,有條理有系統(tǒng)地去完成,于己于人都有好處。
另外,通過詩歌專題訓練也暴露出學生在這方面的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看不太懂詩歌,這極大地影響了做題。試想,一首詩歌寫什么內容你都不知道,那不管教給你什么方法都是白搭。所以這也提醒我在以后的時間里要多注意引導學生讀詩歌,背詩歌,賞詩歌,以期他們能在高考前的這段時間里形成鑒賞詩歌的語感,提高他們一點點讀詩歌的素養(yǎng)。
高三詩歌鑒賞教學反思 9
高三階段的詩歌鑒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在經(jīng)歷了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后,我對此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在教學內容方面,我力求全面覆蓋詩歌鑒賞的各個考點,像詩歌的意象、意境、情感、表達技巧等。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雖然知識點講解得很細致,但學生吸收和運用起來卻存在困難。例如在講解詩歌意象時,列舉了大量常見意象及其寓意,可當學生面對具體詩歌去分析時,往往還是不能準確把握意象所營造的意境以及蘊含的情感。這讓我意識到,單純地灌輸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更多結合實例,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詩歌情境中去感受、去體會,讓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象化,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理解并內化為自己的能力。
教學方法上,課堂大多以我講解為主,留給學生主動思考和討論的時間相對較少。詩歌鑒賞本就是一個很主觀且需要思維碰撞的.過程,學生缺少了自主探索的機會,就難以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悟。比如在分析一首古詩的情感時,我如果能先讓學生自己閱讀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各自的看法,然后再進行總結歸納,效果可能會更好。而且,教學手段有些單一,主要依賴 PPT 展示和口頭講解,沒能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如播放一些與詩歌相關的音頻、視頻等,來營造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詩歌的情境之中,增強他們的感悟能力。
從學生反饋來看,很多學生覺得詩歌鑒賞難度較大,在答題時不知道從何下手,即使心里有一些想法,也難以用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反映出我在平時教學中,缺乏對答題規(guī)范和技巧的針對性訓練。雖然強調了要讀懂詩歌、把握情感等關鍵環(huán)節(jié),但沒有系統(tǒng)地教給學生如何根據(jù)不同的考點去組織答案,使得學生在應試中處于劣勢。
針對這些問題,我打算在后續(xù)教學中做出改進。增加更多的實例分析環(huán)節(jié),選取不同類型、不同難度層次的詩歌讓學生進行實戰(zhàn)練習,在練習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改變教學模式,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通過課堂討論、小組合作等方式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并且,會注重答題規(guī)范的訓練,總結各類題型的答題模板,讓學生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能夠準確、規(guī)范地作答,提升詩歌鑒賞的得分能力,也真正提升他們對詩歌這一文學體裁的賞析水平,讓詩歌鑒賞不再成為他們語文學習中的 “攔路虎”。
高三詩歌鑒賞教學反思 10
高三的詩歌鑒賞教學承載著幫助學生提升文學素養(yǎng)以及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的雙重任務,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教學,我對其有了諸多的思考與反思。
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我原本希望學生既能深入領略詩歌的藝術魅力,又能熟練掌握答題技巧應對高考。但實際操作中,卻出現(xiàn)了一定的失衡。有時候過于注重答題技巧的傳授,急于讓學生記住不同題型的`答題思路和模式,而忽略了引導學生去用心感受詩歌本身的美和內涵。比如在講解一首唐詩時,更多地是在強調這首詩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對情感表達起到了什么作用,卻沒有花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品味詩句中的韻味、體會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心境,使得學生對詩歌的學習變得功利化,缺乏真正的興趣和熱愛。
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也不夠。每個學生的文學基礎、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都是不同的,有的學生在接觸詩歌鑒賞時能較快地把握要點,而有的學生則覺得十分吃力。但我在教學時基本采用統(tǒng)一的進度和方法,這就導致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學節(jié)奏,逐漸對詩歌鑒賞失去信心。例如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一些較難的問題總是那幾個基礎好的學生回答,而基礎薄弱的學生則很少有機會參與,長此以往,他們的積極性被嚴重挫傷。
另外,在與其他知識板塊的銜接上做得還不到位。詩歌鑒賞其實和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識等板塊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然而我在教學時,往往孤立地進行詩歌鑒賞教學,沒有引導學生將所學的其他知識運用到詩歌鑒賞中來,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體系。比如學生對古代官職名稱等文化常識了解不足,在解讀一些涉及官場生活的詩歌時,就難以準確理解詩歌的背景和情感。
基于這些反思,我決定調整教學策略。首先,重新平衡教學目標,在傳授答題技巧的同時,增加詩歌誦讀、賞析分享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真正走進詩歌世界,培養(yǎng)他們對詩歌的喜愛之情。其次,關注學生差異,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分層教學,設計不同難度層次的學習任務,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詩歌鑒賞中有所收獲。最后,加強知識板塊之間的整合,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輔助詩歌鑒賞,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提高他們整體的語文素養(yǎng),也讓詩歌鑒賞教學更加高效、更有質量,助力學生在高考中發(fā)揮出更好的水平。
高三詩歌鑒賞教學反思 11
高三階段的詩歌鑒賞教學,承載著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素養(yǎng)、應對高考考查的重要任務,在實際教學過后,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以期能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我力求全面覆蓋詩歌鑒賞的各個考點,像詩歌的意象、意境、情感、表達技巧等。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時過于追求知識點的完整性,導致課堂節(jié)奏稍顯拖沓,學生吸收起來也有些吃力。例如在講解表達技巧時,列舉了眾多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等,一股腦地灌輸給學生,卻沒有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消化理解、通過實例進行深入體會,使得部分學生在做題時依然難以準確判斷和分析詩歌中運用的'具體技巧。這提醒我在今后教學中,要更加注重對內容的取舍和整合,將復雜的知識拆分成一個個小模塊,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掌握,多給他們留出自主思考和練習的時間,讓知識真正內化為他們的能力。
教學方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教師講解為主,結合少量課堂互動和練習的方式。然而,高三的學生雖然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長時間的單方面講授容易讓他們產生疲勞,參與度降低。比如在分析詩歌情感這一環(huán)節(jié),原本可以讓學生先自主閱讀、小組討論,分享各自對詩歌情感的初步判斷,然后我再進行總結歸納和深入講解。但我常常是直接給出答案和分析思路,這樣就剝奪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機會,不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日后的教學中,我要增加課堂互動的比重,通過設置有針對性的問題、組織小組合作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在互動中深化對詩歌鑒賞的理解。
另外,在詩歌素材的選擇上,大多以高考真題或者經(jīng)典詩歌為主,雖然這有助于學生熟悉高考題型、把握詩歌的常考風格,但相對來說缺乏一定的新鮮感和時代性。學生可能會覺得詩歌鑒賞是枯燥乏味的 “任務”,而非富有樂趣的文學體驗。以后可以適當拓展選材范圍,引入一些符合高考考查方向的當代優(yōu)秀詩歌,或者帶有地域特色、民俗風情的小眾詩歌,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fā)他們對詩歌鑒賞的興趣。
總之,高三詩歌鑒賞教學任重而道遠,通過這次反思,我明確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找到了改進的方向,希望在后續(xù)的教學中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詩歌鑒賞這一重要板塊,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
高三詩歌鑒賞教學反思 12
高三的詩歌鑒賞教學已開展了一段時間,回顧這段教學歷程,我意識到其中既有值得肯定之處,也存在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必要進行深入的反思,以便優(yōu)化后續(xù)的教學工作。
從教學目標的達成來看,我在每節(jié)課前都會明確告知學生本節(jié)課要掌握的詩歌鑒賞知識點以及對應的高考能力要求,這使得學生對學習方向有較為清晰的認知。但在實際教學中,有時會出現(xiàn)目標達成度參差不齊的情況。部分基礎較好、理解能力強的學生能夠較好地跟上教學進度,掌握相應的`鑒賞方法并運用到做題中;而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則顯得有些吃力,跟不上節(jié)奏,對詩歌中的意象、情感等依然理解模糊。這反映出我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沒有做到分層教學。在今后的課堂上,我應當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水平,設計分層的教學任務和練習,對基礎薄弱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指導,幫助他們逐步夯實基礎,提升詩歌鑒賞能力。
在引導學生解讀詩歌文本方面,我注重了對字詞釋義、詩句翻譯等基礎內容的講解,幫助學生掃清理解障礙。但對于詩歌深層次的文化內涵、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等挖掘不夠深入,導致學生在體會詩歌情感和思想時往往停留在表面。比如在講解古代某位詩人被貶謫后所作的詩歌時,如果能詳細介紹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詩人的坎坷經(jīng)歷,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詩歌中蘊含的那種壯志難酬、悲憤抑郁的復雜情感。因此,日后要加強對詩歌背景知識的拓展,引導學生 “知人論世”,站在詩人的角度去感受詩歌,這樣才能真正讀懂詩歌的韻味和深意。
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也有待完善。平時的課堂練習和作業(yè)批改中,我大多只是指出學生答案的對錯,給出一個分數(shù),卻沒有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和反饋,使得學生不清楚自己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很難有針對性地改進。今后,我要在評價中增加個性化的評語,詳細指出學生在詩歌鑒賞思路、答題規(guī)范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供改進的建議,讓評價真正發(fā)揮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
通過對高三詩歌鑒賞教學的反思,我看到了教學中的不足,也明晰了改進的路徑,我將積極調整教學策略,助力學生在詩歌鑒賞這一板塊取得更大的進步。
【高三詩歌鑒賞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詩歌鑒賞教學反思10-27
詩歌鑒賞教學反思02-18
詩歌鑒賞教學反思08-25
詩歌鑒賞教學反思范文09-04
高中詩歌鑒賞教學反思09-12
高中詩歌鑒賞教學反思06-26
高三詩歌鑒賞答題技巧05-20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課堂反思11-03
詩歌的鑒賞07-18
詩歌鑒賞中的鑒賞技巧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