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的認識》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民幣的認識》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民幣的認識》教學反思1
本課內容是浙江版《快樂生活》一年級上冊中的教學內容。由于上學期學生對于分辨數(shù)字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把這一部分內容安排到這學期。教材中安排了3個內容,分別是認識1角人民幣、認識5角人民幣和5個1角是5角的關系。這節(jié)課我設計的是認識1角和5角人民幣,課前學生們已經能熟練分辨數(shù)字,學習了“角”這個字,具備學習這節(jié)課的基礎知識。
這節(jié)課我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1角和5角的人民幣,能正確辨別。
2.知道人民幣的兩種形式,掌握辨別人民幣的方法。
3.知道錢的用途,懂得要愛護人民幣。
我設計了以下教學內容:
1.讓學生了解我們國家錢的名稱—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用途。
2.讓學生感受人民幣兩種形式—硬幣和紙幣,讓學生體驗。
3.通過圖片和實物相結合的認識方法,認識1角和5角人民幣。
4.體驗人民幣的用途,設計用5角錢買棒棒糖,讓學生對人民幣面值的大小
有初步的概念。
5.認識1角和5角的紙幣,教育學生要愛護人民幣。
我淡化了教材中1角和5角紙幣的認識,省去了1角和5角硬幣背面圖案是認識。
上完這節(jié)課,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1.要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認識硬幣和紙幣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初步的設想是讓學生看課件了解一下。劉老師提出要讓學生充分感知,課堂中我就讓學生自己摸一摸硬幣和紙幣,學生通過自己的感知能很快知道硬幣和紙幣的區(qū)別。在鞏固練習中,我讓學生體驗用5角錢買棒棒糖。現(xiàn)在學生能知道5角錢能買到棒棒糖,而1角錢不可以,更進一步知道了1角和5角的區(qū)別。經過學生自身體驗學習到的知識,學生掌握得比較好。
2.要注重方法的講解。這節(jié)課我強調辨認人民幣中數(shù)字和單位文字這一種認識的方法,充分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和辨別,A組的李啟能較好地掌握方法去認識5角的硬幣和紙幣,并能說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的。對于其他B組這個方法認識較困難的學生,我增加了形狀大小的對比和顏色的對比,希望學生能掌握其中的一種方法。
3.訓練方法要循序漸進。在認識1角人民幣時,我考慮到1角錢的硬幣比較小,學生認識起來會比較困難,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先認識放大的圖片然后再過渡到認識實物。在認識5角時,我考慮到5角硬幣顏色特殊,學生認識起來應該沒有問題,所以在認識5角時就省去了一些環(huán)節(jié),所以在最后鞏固練習時學生認識5角就沒有認識1角那么熟練。
4.課堂上要加入實物投影儀。在課堂上用到的實物硬幣次數(shù)比較多,如果課堂上用實物投影儀進行對比,可能效果會好很多。
《人民幣的認識》教學反思2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遵循“數(shù)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shù)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shù)學產生親切感”這一數(shù)學思想,通過觀察學生購物的畫面,了解人民幣的作用,進而引入新課,認識人民幣.通過兌換游戲和模擬購物等活動加深對各種面值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理解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激發(fā)他們參與的欲望和學習的興趣。
2、創(chuàng)設自主、合作學習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
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估計學生的起點,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靈活處理教材.如:認識人民幣之前,先讓學生自己分一分手中的人民幣,有的同學可能會分成紙幣和硬幣,也有的同學可能會分成分幣、角幣和元幣,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接著安排學生分組交流自己認識的人民幣.最后,教師組織全班學生認識分幣、角幣和元幣。
3、充分利用直觀和操作,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實物圖和實際的人民幣的直觀作用,使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受到愛祖國、愛護人民幣的思想教育.讓學生通過找、認、摸、比、擺,從感性到理性,認識與理解了元、角、分,并初步掌握了它們之間的換算方法,學會元、角、分的簡單計算。
《人民幣的認識》教學反思3
認識人民幣是蘇教版第二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根據(jù)以往的經驗,孩子對這部分內容十分感興趣,前兩輪實驗教師也形成和積累了較為成熟和理想的教學模式。能否在此基礎上再次創(chuàng)新,對我來說充滿了挑戰(zhàn)。
人民幣對一年級孩子來說并不陌生,但孩子們對人民幣的認知水平差距是很大的,有的孩子可能生活經驗豐富一些,不僅認識人民幣而且能進行簡單的使用和換算,有的學生因為平時不接觸人民幣,很少實際運用,所以認識人民幣這方面能力比較弱,甚至沒有能力,這就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這種難度我把它理解為進行探索創(chuàng)新的原動力。孩子眼中的人民幣到底是什么樣的。是課本上的知識?是能帶來快樂的花紙,是一種象征國家的驕傲還是一種誘惑,這使我陷入了思考,書本知識是抽象的,人民幣卻是真實的存在著。通過教學研討我們提出了4個值得探討和反思的問題。
1、提供什么樣的背景情境。
2、孩子有什么樣的知識基礎。
3、采用什么樣的合作形式。
4、如何進行知識的鞏固和內化。
下面就我的教學體會具體談一談。
1、提供什么樣的背景情境。
使用人民幣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對于孩子來說人民幣也充滿了誘惑,教孩子使用人民幣不光是簡單的認識幣值,進率,還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這決不是一節(jié)課可以做到的。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備課組的老師展開了討論,本節(jié)教材書上給出了一個在小商店購物的情景,這是最平常樸實的場景了,孩子即熟悉又感興趣,但我們通過思考提出了一種想法,人為什么到商店去,是因為有購物的需要,需要什么,買什么,這才是理性的消費者,那這節(jié)課我們?yōu)槭裁匆獛Ш⒆拥缴痰曩I東西呢?是因為我們要教孩子認人民幣,要孩子學習使用人民幣的方法。如果情景使用不得當,難免讓孩子產生“假”的感覺,失去學習的興趣,但這節(jié)課又不能沒有了情景,情景可以讓孩子產生購買的欲望,孩子強烈的購買欲望是本節(jié)課學習的動力。
經過兩節(jié)課的教學嘗試,我們豐富了本節(jié)課的情境,把本課的背景情境定為“愛心活動”,取名叫“愛心義買”,教學時我先出示了一些貧困地區(qū)孩子在艱苦條件下認真學習的圖片,讓孩子的心靈受到了震動,然后提出今天的學習任務,通過今天的學習,購買一件你最喜歡的文具,并自愿把它捐獻給需要幫助的同學們。同學們一呼百應,情緒高昂,場面是比較感人的。這樣一來,孩子的購物活動有了明確的目標,一節(jié)課被一條情感主線從前到后貫穿起來,孩子在學習人民幣知識的同時,還受到了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這樣的一種形式,孩子不僅沒有降低學習的積極性,反增添了一份責任感,可以說提高了孩子學習的內驅力。
通過實際操作發(fā)現(xiàn),這種形式最大的弱點就是需要占用比較多的時間來進行組織,容易讓德育目標的實施沖淡了知識目標,有可能導致一節(jié)課的任務無法在40分鐘內完成,而且不同的老師駕馭的能力又不同,差別就更大了,把握不好度的話,這樣的情境形式反到成了負擔,起不到教育的功效還拖了課堂教學的后腿。如果過于簡化了這種組織過程,又會產生一種“作秀”“走形式”的感覺,還不如不用呢!我想這種矛盾的解決對我們教師確實提出了挑戰(zhàn),也應該成為今后我們探討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思想教育的一個好題材。
2、孩子有什么樣的知識基礎?
這個問題本來是被我最忽視的一個問題,因為本課的知識和別的課不一樣,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東西比較多,一開始我想,孩子特別是城市孩子這方面的經歷和體驗應該是比較多的嘛,存在的差距我也是有心理準備的,但兩次教學實踐后我大吃一驚,孩子對人民幣的認知水平差距巨大,有的孩子不僅會認幣,而且知道簡單的換算,多數(shù)孩子所認的幣種不全,還有部分孩子僅僅只了解一種到兩種人民幣,進率和簡單的使用根本不知道。
對孩子的水平沒有充分的估計,也是導致前兩次教學嘗試中認幣環(huán)節(jié)的失敗的原因。在改進時我調整了認幣部分的教學策略,加強了孩子的拿、認、說的訓練,并在孩子說出他們所知道的人民幣后,把人民幣散亂擺在屏幕上,讓他們想一想怎樣擺看起來就不亂了,滲透分類的思想,這個環(huán)節(jié)開始我沒有把握,嘗試后發(fā)現(xiàn),分類對于孩子來說難度并不大,因為比較直觀能看的到,所以孩子的分類方法比較豐富,我重點引導了兩種,一是按單位分,分成元、角、分三種;二是按材質分,分成硬幣和紙幣。有了分類的經歷就鞏固了孩子對人民幣的認知水平,為下面使用人民幣打下了基礎。
3、采用什么樣的合作形式?
這是我這次教學嘗試中體會較深的地方,最先采用的四人一小組的方式,每組安排了一個組長負責,但低年級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小組活動不是搞不起來,就是鬧哄哄、亂糟糟的,出現(xiàn)了能力較強的孩子包辦代替,能力差的孩子不知所措的問題,活動看起來熱熱鬧鬧,其它并沒有落到實處,走了形式,從購物活動一開始,老師基本已經失去了對課堂的引導和調控能力。后來我們分析問題是不是出在小組長身上,或是課桌椅擺放的形式影響了孩子的合作,基于分析的結果我們改進了合作方式,改四人一小組為六人一小組,精選了能力強的同學擔任組長,并把學生的課桌椅重新進行了擺放,讓六人小組采取圍坐的形式。這一下減少了小組的數(shù)量,每個小組的組長都是比較能干的孩子,紀律一下好了許多,課堂環(huán)節(jié)好象有條不紊了。當我正暗自慶幸時,一個問題又出現(xiàn)了,我們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中的弱者更弱了,參與的機會更少了,不參與的人數(shù)更多了,在購物活動中能干的孩子能買到兩件甚至三件文具,能力差,膽子小的孩子一件都沒買到,在認幣環(huán)節(jié)中體現(xiàn)更明顯了,讓孩子們交流他們所認識的人民幣時,有一定基礎的孩子能滔滔不絕,沒基礎的孩子不僅一言不發(fā),而且不停的擺弄手中的紙幣。看來是“能干”的小組長“震”住了他們。參與交流合作的群體大了勢必導致群體中的弱者失去鍛煉的機會,考慮到對象是一年級的孩子,我放棄了這些合作形式,在認幣階段采用同位合作交流的形式來完成,爭取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鍛煉機會,在購物活動中安排了四個購物柜臺,每個柜臺聘請了兩名愛心售貨員,這樣讓孩子在購物環(huán)節(jié)中可以輕松自由的在4個柜臺中自由選購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增強了趣味性和真實性,同時滲透公德教育,并在活動中充分指導孩子購物的技巧,找錢的竅門,對于那么確實有困難的同學,老師真正有機會去引導他和鼓勵他們了,這樣嘗試后活動的實效性明顯增強了。同時我們也總結出一條經驗,合作要注意面向全體,人人參與,幫扶要面向個體,要有針對性,體現(xiàn)不同的人在學習中的不同體驗和收獲。
4、如何進行知識的鞏固和內化
課上活動了,孩子更多參與了,那么動筆練的機會和時間就變少了,本課我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安排了與之相適應的練習,力求形式多樣一些,多為主題服務一些。趣味是吸引孩子學習的動力,本課的教學活動“愛心商店”的營業(yè)活動結束后就進入了反饋階段,這個階段就是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深化的鞏固。我采用了“記者采訪”的形式,讓孩子談一談自己是怎樣購物的,付了多少錢,找回多少錢。學生都非常感興趣,也十分樂意回答,但實際教學中我這一塊我完成的不夠理想,交流的量太小了,大多數(shù)同學都沒有機會說,這也是下次教學中需要思考和改進的地方。
經過反思,我提出了對本課的這幾點思考。當然這節(jié)課的問題還有很多,不能一一盡敘,我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努力改進。
《人民幣的認識》教學反思4
1、由于大部分小學生在生活中已經見過也接觸過人民幣,所以我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節(jié)課時,首先引導小學生們認真仔細觀察人民幣,使學生能夠迅速、準確地辨認出各中面值的人民幣。在學生學會認識人民幣的基礎上,嘗試把人民幣分類。
2、本課的重點是在人民幣的換算上,這部分內容是比較難理解的,所以我創(chuàng)設了學生兌換人民幣的游戲。(人民幣的兌換就是不同的付錢方法,如拿1元,有些學生沒有1張1元時,可以想辦法用5角或2角的湊齊1元。同樣1角的付錢方法也是運用兌換人民幣的游戲)。從而使學生知道了元、角、分之間的關系。再以一些練習來鞏固加深對1元=10角 1角=10分。最后創(chuàng)設了購物活動,讓學生用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進行購物,學會自己付錢。
3、在課中我組織了商店購物的活動,讓學生在付幣、找?guī)诺幕顒又袧B透了人民幣的簡單加減法計算。教學時,認幣、換幣、取幣、找?guī)诺然顒佣甲龅饺巳藚⑴c,有的是個人思考,有的是同桌合作,有的是小組交流或全班交流。學生們在課堂上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學習探索知識的方法,并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fā)了更大的學習興趣。 重視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在整個活動中,讓學生暢所欲言,對于每個學生的回答,都給以熱情鼓勵或表揚,你真棒!你們真了不起!等充滿激情的話語,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興趣濃厚。
4、總之,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力求體現(xiàn)新課程的理念,使得課堂盡量做到了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切實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以合作學習為本節(jié)課的主要學習方式,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人民幣的認識》教學反思5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遵循“數(shù)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shù)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shù)學產生親切感”這一數(shù)學思想,通過觀察學生購物的畫面,了解人民幣的作用,進而引入新課,認識人民幣。通過兌換游戲和模擬購物等活動加深對各種面值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理解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激發(fā)他們參與的欲望和學習的興趣。
2、創(chuàng)設自主、合作學習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
教學中,要充分估計學生的起點,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靈活處理教材。如:認識人民幣之前,先讓學生自己分一分手中的人民幣,有的同學可能會分成紙幣和硬幣,也有的同學可能會分成分幣、角幣和元幣,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接著安排學生分組交流自己認識的人民幣。最后,組織全班學生認識分幣、角幣和元幣。
3、充分利用直觀和操作,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實物圖和實際的人民幣的直觀作用,使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受到愛祖國、愛護人民幣的思想教育。讓學生通過找、認、摸、比、擺,從感性到理性,認識與理解了元、角、分,并初步掌握了它們之間的換算方法,學會元、角、分的簡單計算。
《人民幣的認識》教學反思6
近幾日看到新聞,11月份要發(fā)行新版人民幣,這讓我想起了上學期給孩子們上的人民幣一課。《人民幣的認識》是小學數(shù)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教材第五單元的知識,這一單元教學的重點是認識人民幣,難點是人民幣元、角單位之間的換算。孩子們對人民幣并不陌生,上課也十分的積極,于是我便抓住這一特點做了以下活動:
(1)給人民幣分類,不同的付款方式等,讓學生通過找、認、摸、比、擺、畫(部分孩子的樣張不齊全,就畫一張),從感性到理性,放手讓學生自己“做數(shù)學”,及時交流,讓操作與思維相結合,讓操作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源泉。
(2)購物付款。創(chuàng)設一個購物付款的活動情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自己的學習用品辦一個文具商店,每個小組招聘一名售貨員,其他組員充當顧客,開展購物→付款→找錢活動。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不斷創(chuàng)設新情境,增加小面額購物,加深學生對小面額人民幣的認識,讓學生掌握元、角之間的關系,并且真正體會1元錢的幣值,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學,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讓學生學會簡單計算和如何付錢的方法,并體會到付錢的方法有多種形式。同時,培養(yǎng)學生合理使用人民幣、愛護人民幣的意識和實踐能力,將數(shù)學課與生活融合在一起,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shù)學無處不在,在有趣的情境中學習,學生學得自主、投入,效果自然不錯。
(3)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本節(jié)課我實現(xiàn)了預定的情感目標:在認識人民幣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了愛護人民幣的教育,引導學生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用過人民幣后要洗手的好習慣,并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當然我也有一定的困惑:
分幣的教學如何達到理想化,其意義何在?學生對分幣非常陌生,因為“分”在實際生活中基本不用,只是在各種數(shù)據(jù)單上有所顯示,學生常見的僅限于超市的購物小票,對于分幣,也基本上是忽略不計的。我將帶來的分幣給他們看,大多數(shù)孩子一臉茫然,搖頭說“從來沒見過”,只有個別個孩子在媽媽的儲蓄罐里看見過,或者聽大人說過。那么,在孩子們這種認知條件下,認識人民幣起始課中的“分幣”的認識,如何人孩子們掌握?分幣已經停止使用,教材還是讓學生建立元、角、分的觀念,理解元、角、分的關系,其意義何在?無奈,只能將人民幣中關于“分”的知識硬灌輸給學生。
《人民幣的認識》教學反思7
《人民幣的認識》這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是認識人民幣,難點是人民幣元、角單位之間的換算。教后我覺得具有啟發(fā)和收獲的地方有以下幾方面: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模擬人民幣,一下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了新課。通過模擬購物的,了解人民幣的作用,兌換游戲加深對各種面值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理解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用數(shù)學的意識,激發(fā)了學生參與的欲望。
根據(jù)這節(jié)課的知識的特點,我設計了許多的活動。如給人民幣分類,不同的付款方式等等。在模擬購物活動時,利用學生生活經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愛好,使學生在簡單的付錢、算錢的活動中,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人民幣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購物能力。
本節(jié)課我實現(xiàn)了預定的目標:在認識人民幣,掌握人民幣元、角單位之間換算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了愛護人民幣的教育,并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總之,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在低年級的數(shù)學教學中,我認為要考慮學生的特點,合理利用教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式學習。
不足之處:
在教學設計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打印了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上課時給學生展示,結果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出現(xiàn)了混亂,農村孩子東西見的少,他們問:“老師,這是真錢嗎?” “可以送我們嗎?” 這說明我備學生方面做的不夠。雖然后來我及時解決,把思路拉了回來。
教學時要“以學生為本”,比如小組合作熟悉人民幣、給人民幣分類等環(huán)節(jié)都為學生提供了交流的空間和合作的機會。但是在教學中,仍然較多地考慮自己的教學設計,不能及時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思路。對于學生對分幣的陌生,應該捉住學生提出的問題 “5分是5角嗎?”讓學生來展開討論,可能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但是我回避學生的問題或者敷衍這是不可取的。給人民幣分類的活動沒有組織好,學生好多都看書了。反思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學習來調整自己的教學。
其次是分幣的教學不夠理想。第一是學生對分幣比較陌生,由于“分”在實際生活中已經很少使用,而我對此講的又不夠。第二是以為分幣很少用到,便想輕輕帶過。實在這是熟悉人民幣的起始課,分幣的熟悉同樣重要,隨然分幣不大使用,但是讓學生建立元、角、分的觀念,理解元、角、分的關系,分幣的熟悉是不容忽視。
《人民幣的認識》教學反思8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部分學生都見過人民幣,根據(jù)學生的生活實際,所以我把認識的重點定在人民幣的換算上,這部分內容是比較難理解的,教材中人民幣的兌換是用文字題方式出現(xiàn)的,而我則把它容入學生的購物活動中,其實人民幣的兌換就是不同的方法付錢,如拿1元,有些學生沒有1張1元時,可以想辦法用5角或2角的湊齊1元,先學會小面額的,由學生由淺入深地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在本節(jié)課中,我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為學生設計了看錢、摸錢、認錢、比錢、換錢、取錢、購物等活動,讓學生以小主人的身份人人參與、個個動手、積極思考、主動探索,鼓勵學生自己尋求答案,從而體驗成功的喜悅,而教師始終是一個合作者和引導者、質疑解難者,要關注他們在數(shù)學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渴望,希望得到教師、同伴的認可,在整個活動中,讓學生暢所欲言,對于每個孩子的真情告白,都給以熱情鼓勵或表揚,“你真棒!”“你們真了不起!”等充滿激情的話語,營造了平等、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興趣濃厚,信心十足。學無止境,進入了最佳學習習狀態(tài)的學生,往往會產生滿腦子的“為什么”,所以,在本 節(jié)課的最后一環(huán)節(jié),我為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進行質疑問難,使學生的探索活動進入更深的境界,也許有的問題是老師都解決不了的,這不更加體現(xiàn)了學無止境嗎,或許還是吸引學生永住直前,不斷探索的動力呢。
細讀新課標,發(fā)現(xiàn)合作交流是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合作式學習,落實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在人數(shù)多的班級,一節(jié)課下來,總會有一部分同學成了觀戰(zhàn)者。另外一個就是人人都來動手操作的煩惱。人民幣的認識是操作性很強的內容,動手操作是本節(jié)課重要的學習方式,原準備給每生一整套人民幣實物,但由于數(shù)額太大,最后還是改成了先用人民幣學具進行整體感知,到了關健時候才使用真幣,致使整節(jié)課下來多了取幣收幣的步驟,便有操作活動太鎖碎的感覺,有待改進。還有就是一年級的學生貪玩好動,組織紀律也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有待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吸取教訓,不斷學習。
第一環(huán)節(jié):教學認識1元及1元以下人民幣
1、一年級的孩子對人民幣已有一定生活經驗,于是設計提問“你們認識人民幣嗎”,學生都很自豪地回答“認識!”,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不過,并不是每個孩子、每張人民幣都認識,所以在開展“認一認”活動時,我提出2人一組仔細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你認識哪些?還要說一說你是怎樣辨認的?”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覺的進一步認識了人民幣。
2、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饋,請學生“上來向大家介紹你認識的人 民幣”,進而追問:“你們怎么知道每張人民幣是多少錢呢?”學生的思維由發(fā)散指向集中,指出認識人民幣的方法,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
3、滲透愛護人民幣的思想時,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說教,當學生介紹人民幣提到到國徽時提問:“看到國徽你想到了什么?”學生回答想到了國家、我們國家的國旗、天安門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愛護人民幣”。
第二環(huán)節(jié):教學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錢,小明付10角可以嗎?”當有學生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時立刻予以肯定,然后帶著全班同學一起數(shù)一數(shù),明確1元=10角。
2、雖然使學生知道1元=10角并不難,但對其的應用是本課的難點,針對這一難點,我將教材中的“試一試”情境化,“小紅也想買這本1元的筆記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幾張5角就是1元?”“小剛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幾張2角才是1元?”
《人民幣的認識》教學反思9
上周二上午第二節(jié)課,第二輪聽課輪到我講課,這次第二輪聽課,我講的是五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小面值的人民幣。認識人民幣是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現(xiàn)在教材編排的內容比較簡單了,少了一些復雜的人民幣的計算,但是也有一些計算相對比較復雜,所以我先帶著學生學完了第六單元,然后再回頭來學習第五單元。周三教研活動評課時,本組老師們提到了一些建議,加上我自己的課后反思,整理如下:
一、課件下載修改使用的問題
因為自己的技術水平有限,平時講課使用的課件,我一般都是從網上下載后,根據(jù)自己的課堂需要認識加以修改,讓這個課件能為我所用,適合我用。以前都是這樣修改,從未出過任何差錯與紕漏。誰曾這次竟然非常麻煩,我也是先下載了一個課件后,因為白天在學校里學校班級的事情太多,沒有大空修改,于是上周四下午下班后我沒有回家,從下午5點多一直修改到晚上9點多,全部修改完后我保存好后,還想再欣賞一下自己一晚上的勞動成果,誰知再次打開課件后,所有我修改后頁面上的圖片,全部都變成了紅紅的大大的×號,我著急得不得了,后來經過自己研究詢問同事,得知這個課件原來有安全警告,禁止一切外來圖片的使用,而且我做完的都沒辦法恢復了。第二天晚上,我只好再次加班到夜里9點,重新自己再制作課件。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以后再下載課件后,一定要先好好研究一番,再確定如何使用、修改。
二、老師們提到的一些建議如下:
1.課本上創(chuàng)設情境的環(huán)節(jié),是出示了三張小朋友購物的圖片,讓學生體會到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我沒有利用這個情境圖,而是利用我班的孩子經常喊的一句加油口號“加油努力,一切為了人民幣”,讓學生在課堂開始大聲齊喊這句口號,我的想法是既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又能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但是評課時老師提到這句口號平時學生喊著玩就罷了,不能拿到課堂上使用,因為畢竟這句話的價值觀有偏頗,人不能只一切“向錢看”,我感覺有道理。
2.這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是讓學生學會辨認人民幣,還要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節(jié)約用錢的教育等等需,所以教學內容也不少,老師們建議可以把前面的節(jié)約用錢簡單一提,把欣賞節(jié)約用錢的名言警句可以視時間,放到后面拓展補充。
3.小組討論交流認識錢幣后,讓學生匯報有哪些辨認標志的時候,老師么建議可以找學生在前面帶著同學們一起找,下面的學生在自己的錢上也指一指,這樣印象更深刻。
《人民幣的認識》教學反思10
今天教學了《認識人民幣》。我創(chuàng)設了讓學生用學具盒里的假幣買東西的情景。數(shù)學課上,教室變成了“小商品市場”,學生們有的擺攤設點、大聲吆喝、招攬生意,有的東轉西逛、左挑右選、討價還價,在活動中完成了對《人民幣的認識》。在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并讓學生進入情境,投入活動,感受氛圍,激活思維,在體驗已知中獲取新知,并產生探索未知的強烈欲望,學習成了學生的內在追求,他們學得主動、學得生動,自然也就學得成功。
我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中設計了這樣一道開放題:一支鉛筆3角,一塊橡皮5角,一本本子6角。最少帶幾張1元的錢才能夠各買一件物品?小明帶了1元,買了兩件不同的物品,你能說出他買的可能是哪兩件嗎?這道開放題我先設置一個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教學情境,再讓學生口頭說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中引入“開放”題,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對于拓寬教學思路、豐富教學內容十分有益。由于開放題的思考方法和答案不唯一,不同的學生常常找到不同的結果,這種不同是由學生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知識和水平造成的。
因此,在鞏固訓練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設計的多種形式的開放性練習,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提倡個性化學習,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人民幣的認識》教學反思11
一、背景介紹
人民幣(俗稱錢)對于六七歲的孩子來說,已有一些認識,好像很熟悉,但在使用時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認識還只是浮于表面。如何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認識人民幣,了解人民幣,使用人民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數(shù)學興趣,這堂課我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嘗試。課前帶著部分學生去商場,看商品特別是文具的價格,購買了一些不同的文具,并把整個過程拍成了錄像,在課堂上結合其他活動,適當使用錄像,發(fā)現(xiàn)效果不錯。
二、案例描述
教學前我在商場拍了一組本班學生去文具店買文具的錄像,我首先讓學生觀看錄像,學生看到自己的同學參與拍攝錄像,一下子興趣就調動起來了,邊看邊議論。這時我向學生提問:“小朋友,買文具需要什么?”學生紛紛搶著說:“錢!”“錢!”
我接著問:“錢幣的種類很多,你們見過哪幾種錢幣?”孩子們七嘴八舌:人民幣、美元、港幣、英鎊……
我趁熱打鐵:“我們新中國的錢幣叫人民幣。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人民幣,去文具店買你們最喜歡的文具,好嗎?”
“老師,我會認!”
在調起學生胃口后,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錢說:“小朋友們認識這些錢嗎?你們誰能做小老師,教大家認認這些錢?”孩子們一看到真錢,一下子興奮了,爭先恐后地叫起來:“老師,我會。”“老師,我來。”……聲音一個比一個大,課堂上一下子炸開了鍋,使我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本來事先打算領著同學們一起認一認,說一說的,看樣子這樣不行,我靈機一動,說:“同學們都認識,都想說,很好,能不能把你知道的有關人民幣的知識給你們小組里的其他同學介紹介紹呢?”然后每組各發(fā)兩套不同面額的模擬人民幣,各小組的同學拿的拿、認的認、摸的摸、說的說,我走到各組去聽一聽,嗬,還真行,從人民幣的面額到圖案、從字樣到怎樣辨真假,都說得頭頭是道,一位平時愛動腦筋的學生拿著一個1元的硬幣說:“這是1元錢,正面是數(shù)字1元和漢語拼音1元,背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圖案……”學生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其他同學,這樣通過交流,互補、互學,進一步加深了對人民幣的認識。
“老師,我會分!”
在學生認識人民幣后,如何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的經驗,通過自己的分析與思考,了解人民幣的單位呢?我想放手試一試,讓學生小組合作,把兩套人民幣進行整理分類,看看有幾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各組學生經過熱烈的討論后,想出了多種不同的分法,他們有的找,有的擺放,分出一種后,又試著另一種分法……當時,看到學生那種積極參與,認真思考,熱烈討論的學習氛圍,我也被感染了。在匯報時,每個小組都有幾種不同的分類方法。
有的學生興奮地說:“我們組把都是‘1’的分成一類,有100元、10元、1元、1角、1分;都是‘2’的分一類;都是‘5’的分一類……
有的學生不服氣地說:“老師,我們認為紙幣分一類,硬幣分一類更簡單一些。”
另一組的學生馬上站起來說:“老師,我們組是分新版和舊版的兩類。”
有一組在一邊終于沉不住氣了,“老師,我們組也有很多種分法,不過我們認為不管是紙幣,還是硬幣,把有“元”的分一類,有“角”的分一類,有“分”的分一類,這樣更合理一些。”
這時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想出了幾種不同的分類方法,邊說邊示范,把在場聽課的老師都吸引到他們的活動中去了。在討論不同的分法后,我說:“你們的分法都有道理,小朋友再看一看,哪一種分法最實用、最合理呢?”經過討論,得出按“元、角、分”把人民幣分類最好,然后引導學生按“元、角、分”把人民幣整理分類,并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
“老師,我能行!”
見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逐步深入,緊接著我有將學生的活動引入高潮,出示事先模擬好的一個文具店,有各種學生喜歡的文具并標明價格,比如:鉛筆每支5角,橡皮每塊1元,文具盒每個6元5角,刨筆刀每個12元3角……
“小朋友,咱們今天的文具店想在咱們班招聘一批營業(yè)員,誰愿意應聘?”
一只只小手齊刷刷舉起來。
“營業(yè)員可不容易當,算錯了賬,你可要賠的。”我開玩笑地說。
“老師,我能行。”幾乎所有的孩子自信地回答我。我看著孩子急切的樣子,實在無法確定錄取誰,只好對他們說大家輪流來當。幾個“營業(yè)員”走到文具店前,當場穿上我事先準備好的“營業(yè)員”服飾,準備“工作”。其他學生躍躍欲試,想去買文具,這時我提出要求說:“你最想買哪兩種文具?應該付多少錢?怎樣付這些錢?能不能把你的想法先和你們小組的同學說一說,一起合計合計,然后拿好錢排隊去買?”學生一聽,又興致勃勃地討論起來。
在商量好后,一名名“顧客”排著長長的隊伍去模擬柜臺購買文具。
“顧客”1興奮地告訴我說:“老師,我買一把尺子8角,一支鉛筆5角,一共要花1元3角,我付2元,找回7角。”
“顧客”2說:“老師,我買了1支圓珠筆1元,一個鉛筆盒6元5角,一共要付7元5角,我給他8元,找回5角。”
……
我不放心“營業(yè)員”,走到旁邊觀察,這時一個“顧客”給他10元,要買8元5角的文具,他不慌不忙地找出1元5角,我放心地笑了。“顧客”們買得清清楚楚,“營業(yè)員”們賣得明明白白。正當同學們買賣熱烈時,下課鈴聲響了,我只好狠心打斷同學們,說:“你們周末可以去商場幫媽媽買一些日用品,寫一篇數(shù)學日記。”
三、案例反思
1、創(chuàng)設“憤悱”氛圍,開發(fā)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數(shù)學的原動力——“我要學”
教師是課堂教學心理環(huán)境、課堂氛圍的直接創(chuàng)造者,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準學生的起點,發(fā)揮教師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以數(shù)學特有的美感與教師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魅力去感染學生,融抽象知識于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去。本課教學之初,我先安排一段商店購物的錄像,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迫切的想要了解今天的學習內容,隨后教學過程中又設置了學生再熟悉不過的買文具情境,激發(fā)起學生對數(shù)學的強烈興趣,使學生進入“憤悱”狀態(tài),從而打開思維之閘,使學生進入一個強烈的“我要學數(shù)學”的境界,從而開發(fā)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數(shù)學的原動力。
2、全體發(fā)展,全面發(fā)展,體驗自主探究學習的成功,讓每一個學生都說——“我能學”
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是學生從無知走向有知,從知之甚少走向甚多的過程。而現(xiàn)今,我們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受了太多的挫折感和失敗感,這正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最大敵人。因此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主動、自主地探索數(shù)學知識,教師必須尊重愛護每一個學生,課堂上我盡量給所有的學生展示自己、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特別是不太善于表現(xiàn)自己的學生,我更多地關注,讓每一個學生體驗成功。在本課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購物方法,他們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種多樣的。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實踐,對于學生“出格”的回答不會因為不合自己的預想而輕易否定,而是相信學生,因勢利導,讓每一個孩子切實地體驗到“我能學”。這正是學習內驅力的延續(xù)和增強,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有充分的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和熱情。
3、注重實踐操作,培養(yǎng)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我會學”
在學生有了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后,作為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進到數(shù)學知識的王國中去遨游。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因而每一個知識點都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礎。要轉變學生傳統(tǒng)的數(shù)學學習方式,就要讓學生在“做中學”,即在實踐操作中,通過觀察、思考、分析來獲得有關的數(shù)學知識。有位名人說過:“聽了就知道,看了就明白,做了才是真正懂了。”在上本節(jié)課之前,我進行了大量的準備,給學生準備了錢箱、信封等。學生從錢箱中找錢、親自動手分一分,最后還設計了一個模擬購物活動,使學生在做中加深了對人民幣的整體系統(tǒng)認識,在不停的活動中、游戲中將已有的經驗數(shù)學化、系統(tǒng)化,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創(chuàng)新性,掌握了數(shù)學學習的方式,從而使學生達到“我會學”的境界。
4、注重數(shù)學知識與學生個人生活、個人成長的聯(lián)系,鞏固自主探究學習的成果——“學有用”
在有趣的買賣過程中,學生不僅經歷了付錢、找錢及加減計算等活動,還能及時處理購物時發(fā)生的簡單情況,這樣做,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融入社會實踐,服務于生話,真正體現(xiàn)了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價值,使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長盛不衰,學習的動力源源不絕,從而形成學習數(shù)學的良性循環(huán),使學生感到學習數(shù)學有用,這種有用不僅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指在學生個人成長、發(fā)展的路上有用。
從上述案例中我體會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關鍵在于教師。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真正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相信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以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
《人民幣的認識》教學反思12
由于課本中的四個數(shù)字都非常小,學生一眼就能看出6+7=13,8+5=13,知道選那兩種合適,根本體現(xiàn)不出這兩種策略的優(yōu)越性,學生很容易產生浮躁情緒,認為這是多此一舉。講解時,我這樣問學生:試想一下,在這里的雜志的價錢不是5、6、7、8這些一位數(shù),而是兩位數(shù),讓你湊成的數(shù)也不是13元,而是更大的數(shù),你還能一眼看出答案嗎?有的學生說能,有的說不能,說能的口算能力比較強,說不能的口算能力比較差。對說能的要表揚,“看來你的口算能力非常強,老師的口算能力不是很好,我就不能一眼看出答案,我還得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你們想學這些方法嗎?”這樣一下就拉近了和說不能的學生之間的距離,并調動了說能的學生的積極性,他們想老師口算能力不強,能有好的方法和技巧,我也要學學。這樣他們就不再認為下面教的兩種策略多此一舉了,就會認真的跟老師的思路走了。
先教嘗試調整策略,任選兩本,假如選單價是6和8的兩種雜志,一算,14元,說明比13多了,肯定得把其中的一本換成便宜的,換哪種呢,還得定一本,把另一本換成便宜的,例如還要6元的,那就得換8元的,把8元的換成7元的,這要正好13元;例如還要8元的,那就得把6元的換成5元的。使學生知道,當總數(shù)大于13時,這兩個數(shù)都選大,了,肯定得把其中一個數(shù)換成一個小一點的數(shù);反之,剛好選的是5和6,這兩個數(shù)都選小了,肯定得把其中一個數(shù)換成一個大一點的數(shù)。嘗試調整策略不僅使學生學會了靈活的解決問題,并且間接的鞏固了數(shù)之間的大小關系。接著再教學羅列策略,羅列策略在這里主要是有序的“試算”,體現(xiàn)的思想主要是有序的思考。通過這個兩種策略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嘗試調整和有序思考的思維方法,這兩種方法,在當數(shù)據(jù)較大時會非常有效。
《人民幣的認識》教學反思13
本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人民幣的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是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在教學前我為孩子們留了課外實踐作業(yè):回家數(shù)出自己積攢的人民幣。
通過課外實踐活動,使課內的學習活動得以延伸,通過數(shù)自己的存錢活動,為本節(jié)課做了準備,既鞏固了本節(jié)所學,又并再一次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享受成功的樂趣。
本節(jié)課根據(jù)一年級學生愛玩、活潑、好動的特點,以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為主線,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創(chuàng)設能激活學生已有經驗的情境,讓學生的知識經驗系統(tǒng)化,數(shù)學化。能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探索,在實際操作中體驗。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師積極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在愉悅的心情中學數(shù)學,做數(shù)學,創(chuàng)造數(shù)學。
1、體現(xiàn)了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的特點,使課堂生活真正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充滿活力
2、加強問題意識和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重視對待學生的個性差異,面向全體學生。
不足之處是:在討論時,個別學生沒有充分討論。個別同學對元、角、分之間的關系還是掌握不好。
《人民幣的認識》教學反思14
《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過程應當表現(xiàn)為一個探索與交流的過程——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對數(shù)學的理解,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課堂交流是學生課堂學習、交往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交流是否有效將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率。
在“人民幣的認識”教學中,我從實踐、反思到再實踐、再反思,真正領悟到有效的課堂交流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性。
第一次教學:熱鬧的交流過程和出乎意料的交流效果。
問題之一:一個書包25元,買這個書包可以怎樣付錢?在學生明確題意后,展開了一系列教學過程。
師:請小朋友們動腦筋想一想,你準備怎么付這25元錢?你有幾種不同的付錢方法呢?看誰想的方法多!
在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
在學生交流時,我及時板書并以“你是怎么想的”來引導學生表述思路,以“還有不同方法嗎”來組織學生進一步交流。在教師的鼓勵下,整個交流過程相當熱鬧,在接下來的購物活動中學生得出的方法很多很多,有的甚至得出了用各種分幣和角幣來付錢。
課后,我對此活動的教學比較滿意,因為在教學中,體現(xiàn)了數(shù)學問題的開放性,學生思路開闊,交流充分。在當天的家庭作業(yè)中,我設計了一道同類型的練習題:小明買一盞臺燈要48元錢,他可以怎樣付錢?請你寫出三種不同的付法。在我看來,從那么多種方法中寫出三種,要求應該不高。然而,在第二天交上來的作業(yè)中,居然有較多學生寫不出三種,尤其是一些學困生,只寫出一種甚至連一種也沒寫對。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呢?我陷入了沉思。
通過反思,我明白了在課堂上一些看似熱鬧的場面并不代表學生知識的掌握。
在學生熱鬧的交流中,教師聽懂了每個學生的想法,學生呢?事實上,除了幾種常規(guī)的付錢方法外,其余的付錢方法幾乎就是幾個優(yōu)秀生的“專利產品”,他們你爭我搶地進行發(fā)言,使課堂氣氛顯得很熱鬧。而大多數(shù)學生卻成了“配角”,他們聽得一知半解。個別學困生在課堂上根本就是一個看客,連最基本的方法都不理解,更何況其他的方法呢!熱鬧的交流過程只是表面現(xiàn)象,事實證明大部分學生沒有真正參與交流,這樣的交流也談不上有效的交流。同時正確的方法并不一定是最合理的方法。
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我的要求是答案越多越好,于是學生挖空心思去想不同的方法,導致出現(xiàn)了用各種角幣分幣去付25元錢的答案。應該說,這些答案是正確的,但仔細想想:這些答案與現(xiàn)實生活貼近嗎?合理嗎?有沒有推廣的必要呢?還有,在交流結束后,我說“在這么多種付錢方法中,你最喜歡用哪種方法呢?悄悄地告訴你的同桌”,看似尊重學生的選擇,卻與實際生活不符合。生活中人們的付錢方式不是因為喜歡就用固定的某一種,而是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選擇簡便的付錢方法,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也存在著不合理的因素。
在第二次教學中我注意巧妙地引導交流和追求高質量的交流效果,在另一個班級改進了該題的教學。針對于學生提出的方法,讓其他孩子說說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接著問:你們覺得剛才這么多付法中哪種付起來最簡便呢?為什么呢?
學生回答:因為它只要拿出兩張人民幣就行了,多快啊!
課后,我用同樣的題目來檢測,學生的正確率較高,而且大多數(shù)學生所寫的付錢方法比較簡便,符合生活常規(guī)。可見,本次的交流是有效的。
學生有效的交流,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給了我很多啟發(fā)。
課堂上學生交流的目的是什么?僅僅是讓每個學生將自己的思維過程展示給老師聽嗎?僅僅是為了體現(xiàn)課改“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嗎?我認為,有效的交流過程應該是學生的思維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溝通的過程,是學生思維成果共享的過程。使學生在思維交鋒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拓展、有所創(chuàng)新。不同智力水平、認知結構和思維方式的學生實現(xiàn)了“互補”,實現(xiàn)了共同提高,從而取得交流的實效。
有效的交流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優(yōu)化意識的過程
學生經過自主探索問題,各自對問題有了不同的看法,這時教師應給學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機會,讓學生了解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但僅僅如此是不夠的,我認為,引導學生在諸多方法中通過比較、分析,體會方法的合理性,找出簡便的方法是有效交流的必要條件之一。學生在有效的交流中也真正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是如此緊密!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淡化活動的形式,把精力放到注重活動的實質上,即活動中到底要讓學生學到什么。可以肯定的是:有效的課堂交流必然會產生師生、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或喚起認同,或觸動聯(lián)想,或產生爭議,或激發(fā)疑慮……從而使交流的內容更趨于豐富、生動、全面、準確和深刻,進而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所以,我們需要有效的課堂交流!
《人民幣的認識》教學反思15
人民幣的認識是一年級下冊的教學重點及難點。
在成人看似簡單的人民幣的換算卻成了孩子學習的難點。
對于人民幣的三個單位:元,角,分。這三個單位之間的換算有不少學生根本搞不清楚。
于是我從實際生活出發(fā),例如一分錢根本買不到東西,一角錢可以買一顆糖,一元錢可以買10顆糖。從這個生活實例出發(fā)。讓學生感知人民幣單位的大小。
一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我用口訣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例如8元=()角
“元”和“角”哪個單位大?
學生會說是“元”大,用口訣:大化小,就變多。(大大)
例如500分=()角
學生會說分小,用口訣:小化大,就變少。(小小)
人民幣的加減法更是難點
很多學生雖然會認,但是并不會算。
這一知識點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實在很難。
例1:5元5分+3元5角5分=()元()角()分
看到那么長的一個算式,很多學生都會產生心理恐懼。
我讓他們先把這個想成很簡單的算式,從“分”開始加,分加完后到“角”,最后到“元”。
編成口訣就是:看到加,從“分”開始加。
例2:8元4角—3元5角=()元()角
減法的運算遇到退位和不同的單位就顯得難了,
于是我又編了一句口訣:看到減,單位化成一個樣。
【《人民幣的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認識人民幣單元復習整理》教學反思09-15
認識人民幣01-22
《面積的認識》教學反思10-29
圓的認識教學反思03-16
《認識昆蟲》教學反思12-27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12-12
《認識厘米》教學反思08-28
《10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反思11-17
新課標倒數(shù)的認識教學反思10-18
數(shù)學10的認識教學反思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