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量關系(第三課時)》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shù)量關系(第三課時)》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之前我的想法是,讓學生從做題過程中去體會他們從小學到大的數(shù)量關系的類型,所以我花了很多力氣和時間去尋1-7冊教材中所有的數(shù)量關系題目,想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們把各種類型的題目都做一遍,從變中體會不變,自己覺得題目的設計既完整又有層次,還為此竊喜。但是,真正發(fā)到學生手里面,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發(fā)現(xiàn)題目過多就失去的做題的興趣,而且做題又不是他們喜歡的活動,在題目較多的情況下,雖然老師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效果并不好。
張老師把我的活動一進行了修改,把我自己羅列題目,變成“給學生們80、 5和400三個數(shù),自己去編一道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種想法真的很好,我當時聽了覺得茅塞頓開,既解決了題目過多,學生厭煩,又解決了學生去被動的做題,沒有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對于我這堂課本來的想法和思路來說,真的是既沒有改變的我整體的思考,又給我的教學課堂增加的活躍性。 這讓我想到了我的成長,其實我的成長道路一直是干很多傻事之后,會有一下子突然明白了什么,好像突然就開竅了,以后就會干了。數(shù)學教學也是一樣,之前一直聽別人說,要怎么教,怎么教,剛開始自己好像還有想法,慢慢的別人教多了,好像自己就沒有想法了。之后再準備課,好像就一直要問別人,這個怎么上?怎么做?自己卻毫無頭緒。
這節(jié)課,說實在的,我也這么做了,我問了很多人,但是他們說的,我都講不出來,后來我思考,因為別人的思考不是我的思考,我如果重復別人的東西,我只是在演繹,我不想上別人想法的課。那幾天一直在看《小學數(shù)學》雜志、在網(wǎng)上各種搜,某天晚上,我邊翻看著“一課研究”中關于“數(shù)量關系”、“解決問題”的各種思考,突然有了靈感(我特別深信備課需要靈感),我起來,打開電腦開始寫教案,凌晨4點完成。昨天上我自己想法的'數(shù)學課,和平時一樣,上完了,我是很高興,很痛快。學生們和平時一樣,這節(jié)課或多或少讓他們對于這幾年學的數(shù)量關系有了一點清晰的認識,我不急功近利,不妄想通過一節(jié)課,孩子們就都能清楚的明白我這節(jié)課的用意,對于像我這樣反應遲緩、需要慢慢體會的學生來說,我以后還會再滲透,慢慢來,都不著急。
但是我知道這節(jié)課真的很無聊,雖然都是簡單的題目,因為題目過多,在我課上巡視的時候,我們班性格最可愛、數(shù)學最慢熱的小男孩和我說:“老師,看到這么多題,我連做的欲望都沒有了”,我想也確實是呀,我為了讓學生們通過量的積累達到從多、變中抽象出歸一、不變的質,我好像是用錯了方法,好像我的東西“營養(yǎng)卻不好吃”。但是張老師一語點醒我,張老師說,我們可以給孩子們數(shù),讓他們編題,不豐富的可以你來引導和補充,讓學生們通過自己創(chuàng)造來實現(xiàn)我的想法,不一樣的思維方式,一樣的目的和效果。我才想到:這是不是就叫做“營養(yǎng)又好吃”?
我又想到了我的成長之路。一開始,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不知者無畏,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不切合學生實際;后來,我也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就想學習別人,開始依賴別人的想法,慢慢的自己也沒有了想法;再后來,自己還是什么也不知道,但是知道應該有自己的想法,應該舒服的工作,別擰巴。再后來,我還沒有經歷,我也不知道……。
時移世易,對于我來說,這只是一時的想法,以后可能還會發(fā)展和改變,但我不著急,慢慢來,本來我就是一個需要很多量的積累才能發(fā)生質變的人,不是一個一點就透的聰明人。
【《數(shù)量關系(第三課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說課稿11-08
小學英語課時教學反思12-28
小學英語課時教學反思12-28
《滕王閣序》第三課時教學設計及反思07-29
《正比例關系》教學反思范文12-25
小學英語課時教學反思5篇分享12-28
小學課時優(yōu)秀英語教學反思5篇12-28
背影教學設計與反思1課時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