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課堂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效課堂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有效課堂教學反思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在課的準備和設計方面比較重視,注重最大限度的強課件園"提供的最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切實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大力倡導“質疑”,“探究”的精神,但在課堂教學的反思和總結方面卻是一片空白。著名的孫啟民老師曾經在《說反思》一文中這樣說道:反思是中小學教師獲得專業(yè)化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是其成為“研究型教師”“專家型教師”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見,教學反思在成功的課堂教學在的重要性。
什么是教學反思?比較一致的認識是: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的途徑。一個教師如果缺乏對日常教學行為進行反思的意識,是很難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的。
從反思的時間上來說:分為教學后的即時反思和階段反思。
著名的特級教師于漪當年在執(zhí)教《記一輛紡車》時有這樣一個導入的情景:
師:今天學習第十一課《記一輛紡車》。昨天請同學們預習了,說說看,你們喜歡這篇文章嗎?
生:我們不喜歡(異口同聲)
(隨堂聽課的二十幾位老師驚訝,于老師也感到意外,稍停,笑著說)
師:不喜歡?那就說說不喜歡的原因吧!誰先說?
針對這一教學中出現的“語文事件”,于漪老師在教后記中進行了反思:“備課時考慮欠周密,原以為學生會喜歡散文,想由此激發(fā)興趣,引入課文,未考慮到敘事散文與抒情散文的差異。課堂上發(fā)生了意料之外的情況,當即因勢利導,先聽取學生的意見,然后強調該篇散文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學生的實際應作充分的了解和估計,不可再犯閉塞眼睛捉麻雀的毛病;要繼續(xù)提高駕課堂教學的能力,力爭做到運籌帷幄,成竹在胸。”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教學的即時反思,在自己上完一節(jié)課后,處理一個教學情況后,隨即進行一種反思,在時間上強調這種即時效應,以便有目的地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剖析自己的教學狀況,提出并修正下一步的教學主張,從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還有一種反思就是階段性反思。
筆者經常在執(zhí)教一個專題性教學后進行一種教學反思。這種反思是在積累了一定的教學事實,依據這一個階段存在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進行深刻的分析,找出問題的根本,提出比較合理的修改措施,從而使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近來,筆者正在進行作文專題訓練,在練—改----評的過程中,筆者深深意識到: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化,這種模式化既有利又有弊,利表現在功利的教學下,能見到一些教學實效,而弊在限制學生的思維,影響了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于是,在經過了一階段的作文教學后,筆者寫下了如下的教學反思:“作文教學的真正意義在于引導學生解除心靈枷鎖,抒發(fā)對生活,對人生的獨特感受和感悟,提高學生的情意心智,而作文教學的模式化,恰恰異化了這種寫作的真正意義,使其成為一個純技術,純功利的寫作教學的模式,要多動腦,采取多樣的活潑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另外,在寫作方面一定要多深入學生的生活實際,知道學生關心什么,喜歡什么,有什么困惑等。”
從反思的內容上來說,筆者認為可以涉及到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既可以是對經驗的反思,也可以是對教訓的反思。反思的主要內容有:對實際教學過程的反思,對學生實際情況預估的反思,對備課的反思,對教師自身把握課堂的反思,對課堂實效的反思等等。
拿以上列舉的于漪老師對自己的《記一輛紡車》教學的反思中可以看出:于老師在她的教后記中也寫到了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自己備課的反思,認為自己備課欠考慮,未考慮到敘事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差異,二是對自己課堂應變情況的反思,應充分估計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因勢利導,三是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繼續(xù)提高駕課堂教學的能力,不但激勵自己。這就是于老師自覺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使自己進入更優(yōu)化的教學狀態(tài),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事實上,在課堂教學的反思中,反思的內容是比較靈活的,如:課堂上,老師的提問,學生無動于衷,教師就要想:是不是我的問題太難,或者是學生沒有很好聽課;學生的落實情況不好,老師就要想:課堂教學過程是否只注重形式而忽視了內容的落實。
從反思的態(tài)度上來說,這應是每一位教師的自覺的行為,如今許多學校的備課本上都設有“教后記”這一內容,然而許多教師要么熟視無睹,要么“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地敷衍塞責,這種對待教學反思的態(tài)度決定了課堂教學效果的停滯不前,“教后記”是教學反思的一種外在的形式,它是教師對課堂教學中出現問題及師生交流結果的反思,而這種反思應是發(fā)自內心的一種醞釀,思考,琢磨的結晶,絕不能只是膚淺地籠統地隨意待之,對課堂教學的反思,既要在理論上進行探討,又需要在實踐中進行實驗,因此只有認真,端正,執(zhí)著地對待教學反思,才能早日撥開遮在課堂上的迷霧,踏桑一個新的臺階。
總之,反思是要求教師批判地考察自己的教學行為及其情景,通過實踐與反思的不斷循環(huán)逐步解決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應變能力,關注自己教學行為背后的思想,觀念,提高教學技能,優(yōu)化課堂效果,從而在不斷的反思中獲得進步。
有效課堂教學反思2
數學課堂,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決定著質量的高低,通過本次研修學習,本人認真地反思自己過去的教學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數學課堂教學的基礎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對課堂教學具有指導作用,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教學設計要考慮到學生、教材、教師的因素,而這其中,學生是主體,我們要突出這個主體,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策略,同時要貫徹數學新課程標準,在仔細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充分研究學情,然后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在教學計劃中,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前導,確定教學目標的原則有以下一些:主體性原則,即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教學目標的陳述中,主語應該是學生;生成性原則,在教學中,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都有一系列的變化,教學設計中要將這種變化表達出來,使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心中有數,使課堂教學有的放矢;全面性原則,教學目標設計應該涵蓋三個領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些目標的設計是教學設計的關鍵,設計時要有層次性,做到一般目標和個別目標相結合,還要確定適合學生個人特點的目標;層次性原則,教師確定教學目標既要同一要求,又要區(qū)別對待,要探討不同水平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規(guī)律,使制定的目標符合學生實際和《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另外,問題的設計,教學流程的設計,練習、習題的設計也是必須的,這里不一一贅述。
二、以問題為主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
問題是數學教學活動的源泉,是思維的起點。學生的問題意識表現在對問題的發(fā)現、探究、解決、交流和反思,教師在情景中設計問題,激發(fā)學生去探索問題,在探索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引發(fā)更深的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問題為出發(fā)點,設計有效的問題來幫助學生開展數學學習,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具體的操作中,問題的設計是很關鍵的,問題的設計要符合學生實際和課堂教學內容,有效的數學問題是在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之內提出的,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思考問題,有效的數學問題是任務型的,具有驅動力,能使學生在問題的驅動、引導下進行自覺的思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有效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這些問題是清晰的,連貫的,有層次性,啟發(fā)性的,難易也是適中的,會顧及到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在質疑、探索中去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一定意義上講,問題的有效性決定著學生的成長,決定著學習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問題為主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能力提高的問題。
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調控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會發(fā)現,隨著時間的推進,學生的注意力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化,教師要注意對這個變化進行調控,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始終圍繞著學習任務來變化,這時候,我們就要根據實際情況改變我們的教學方式,因此,一堂課的教學,教法是靈活多變的,但是在這個多變過程中,教師的啟發(fā)引導始終是不變的,教師要用良好的教學語言來引導學生,用趣味性的語言調節(jié)課堂氣氛,把學生的情緒始終調節(jié)到教學任務周圍,讓他們保持良好的興趣來進行學習,這樣我們才會讓數學課堂教學更加高效。當然,在課堂調控中,節(jié)奏的把握也很關鍵,要讓學生在聽、說、做、思多個方面進行有計劃的變更,使得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能夠有較長時間保持在最佳,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學的有效。
四、堅持自我反思是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
下課鈴響起,教師的教學活動并未結束。教師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jiān)控的能力,不斷提高自我素養(yǎng)。課后反思是教師教學實踐活動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課后對教學的哥哥環(huán)節(jié)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和思考,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表現及教學的成敗進行梳理,反思學習內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還需要哪些方面的補充;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效,教師的組織、引導、點撥是否恰當,等等由此研究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自己的專業(yè)成長。教學反思中要寫自己教學的成功之處,也要寫不足之處,分析成功的原因和造成失敗的原因,以便以后引以為戒。另外也可以寫課堂中應急處理的事件,更要寫學生的創(chuàng)新,看看課堂上學生有哪些出人意料的表現,有哪些新的想法。最后,教師反思再寫“教學設計”,通過對課堂的深刻反思,改進自己的教學設計。當然,教學反思要及時,要具體,還要堅持不懈。
有效課堂教學反思3
小班剛升入中班的幼兒在認知過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緒的支配,無意識記憶占優(yōu)勢,因此,數學活動宜生活化、娛樂化,讓幼兒在日常生活、游戲中有意無意地親近數學,愉快地步入數學世界。所以這次的數學活動,我主要是以游戲的形式開展起來的,對于這群幼兒來說,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幼兒興趣高漲,每個幼兒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本次活動我執(zhí)教后,王老師提出整改,由郭偉華老師再次執(zhí)教。在教案優(yōu)化和實施的過程中,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課前預設:尋根、把脈——遵循學科的特質。
心理學指出“兒童對數理邏輯知識的掌握,不是來自于操作對象本身,而是來自于兒童的行為,以及這些行為的協調。幼兒是通過與材料相互作用發(fā)現和建構數學關系的。游戲正是幫助幼兒建構和積累數學經驗的良好途徑。”本次活動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學做小工人”激發(fā)幼兒情趣,在玩中逐步鞏固對5以內數量的認識,學習將相同數量的物體放在一起。
同時《綱要》指出:“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更關注的是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情感和態(tài)度,數學教育應扎根于幼兒的生活與經驗、從幼兒現實生活中去挖掘。”本次活動就是在情境中通過包裝餅干、穿鏈子、串糖葫蘆,在這樣的生活情境輕松學習數學。我認為本次數學活動還是能夠遵循數學的學科特質的。
二、課后反思:微格、診斷——實施課堂的有效。
我園一直致力于研究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相關在本次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我發(fā)現了以下方面的有效性不夠,需要在后期進行調整與改進。
1、導入的有效性。
數學活動的一般模式是喚醒經驗——形成新經驗——運用新經驗。在活動的一開始進行集體活動:復習5以內的數量,讓幼兒說說1-5的數字的含義。在上的過程中發(fā)現這個導入環(huán)節(jié),沒有激發(fā)幼兒關于數量的經驗,反而是一開始就把孩子問悶了。孩子對于5以內數量的概括意義沒有了解,讓孩子們來說3可以表示什么,4可以表示什么,太難了。建議在活動中直接開門見山,提出要求:小朋友們,今天老師來當老板,雇傭你們當工人,好不好?老板今天要聘用三種工人,包裝餅干的工人,串手鏈的工人,串糖葫蘆的工人。
2、情境的有效性。
活動創(chuàng)設的情境,“小猴開超市”,但整個后續(xù)的活動已經脫離了這個情境,缺乏情境的有效性和連貫性。建議將情境直接設定為“學做小工人”,老師來當老板,孩子們來當小工人,讓孩子們直接了解操作要求后嘗試自主操作。
3、評價的有效性。
數學課堂因差異資源而精彩,在數學操作后的評價交流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在本次活動中雖然我有尋找差異資源的意識,但在差異資源的選擇上,我尋找的兩個樣本分別是:1個錯誤的和1個正確的,其中1個錯誤的.是會數但取錯數量的幼兒。其實,在取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以下幾種樣本:1、不清楚操作要求,隨便取物的樣本;2、清楚操作要求,但取物時沒有數清的;3、正確的,在這樣的三類樣本中通過差異資源的呈現,讓幼兒逐步鞏固對5以內數量的認識。同時,教師的評價話語體系要能夠追問出幼兒的思維軌跡,今天我在課堂中的提問是“你加工的是什么食品?是幾個?”可以改成“這個工人是按要求工作的嗎?他串的糖葫蘆是可以用這個數字表示嗎?”這樣可以兼顧到下面在看這個操作的其他大部分幼兒。同時,教師的評價語要跟上,適當鼓勵幼兒。(錯的:產品不合格沒有關系,再去試一試;正確的:你真是個聰明、能干的小工人!)
教學活動的設計是復雜綜合的工作,新的教育理念也向我們教師提出更高的設計要求,通過本次活動,做為青年教師的我還要不斷提高教學觀念和理論水平,不斷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理論和實踐結合,設計更好的活動,適應新時期新型教師的需要。
有效課堂教學反思4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是活生生的、尋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教學反思是新課程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它既是教師教學常規(guī)工作的一項工作要素,更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關鍵步驟,還是教師真心研究教學、真心謀求進步、真心對待學生的一面鏡子,也是教學管理過程中必須關注特別是積極引導與評價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教學反思對教師而言,不在于寫些什么,而在于想不想、想些什么,特別是想到何種程度。落實到教案上是為了對所想內容的強化與記憶以及對備下一課或調整下一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的提醒。
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進行反思呢?本人認為,教師的教學反思應分為“教學前的反思、教學中的反思、教學后的反思”三個階段。
一、教學前的反思,可以使教學成為自覺的實踐。
教學前的反思是一種有準備的反思,實際就是備課階段進行反思,它有助于發(fā)展教師的智慧技能,使新的教學設計建立在對過去經驗與教訓反思的基礎上。
教學前的反思主要是提出問題,并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具體操作步驟是:
1、在教師個人分析的基礎上概括并歸納出一系列問題;
2、教師通過理論學習、總結經驗等途徑提出情境問題的解決策略,進行備課。
3、通過學習、反思,將課例中的問題具體化;
4、設計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案,融入教案。
二、教學中的反思,可以使教學高質量地進行。
教學過程中的反思,是一種難度較高的瞬間反思,實際就是一種教學機智。它是在教學過程中及時、主動地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調整教學方案和教學策略。課前的教學設計方案是否合理,還需要經過課堂教學實踐的驗證。教學實踐活動中的反思,主要解決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如: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時,出現了哪些意想不到的困難?如何機智地處理這些問題?當學生不能按計劃回答問題時,該如何調整原先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不是一個定式,而是一個變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及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立刻進行簡短的反思,給生成的問題騰出空間;要學會傾聽學生的見解,善于抓住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并根據課堂上的具體情況,適時調整教學策略,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師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同時,要觀察、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學到了什么、遇到什么問題、形成了哪些能力等。通過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反思,才能有效調整教學行為,挖掘和拓展課堂資源,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三、教學后的反思,可以使教學經驗理論化。
教學后的反思,可提高教師教學教研的水平,教師應該重視課后的總結、反思,哪怕是一個淺顯的問題,也應該認真推敲;在解決問題時,不能只停留在能給出幾種解法的層面上,而應該從規(guī)律上、本質上去找解法;在課堂教學中,哪些教學環(huán)節(jié)沒有按計劃施行?為什么?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出現了令人驚喜的“亮點”,這個“亮點”的產生原因是什么,教學設計方案是否還能優(yōu)化。細節(jié)代表著經驗,成長源于靈感。課堂中常常會因為一些偶發(fā)之間而產生靈感,教師應該通過反思,捕捉這些“火花”,日積月累,既有利于探索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反思可以使以后的課堂教學更有效,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zhí)著地追求。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這樣每天實踐一點、反思一點,日積月累,我們的專業(yè)素質就能得以成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名科研型,學者型的教師。
有效課堂教學反思5
在給出交變電流瞬時值表達式之后,涉及到交變電流四個值的分析與判定。即:瞬時值、最大值、平均值和有效值。這四個值什么時候用,如何用成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其中關于“有效值”問題是重點中的重點。為什么要引入“有效值”?如何求解“有效值”?“有效值”和“平均值”有何區(qū)別?等等圍繞“有效值”建立和應用的相關問題都必須解決,才能幫助學生建立起“有效值”的概念。為此,本節(jié)課設置了從特殊到一般,從物理到數學再到物理的教學思路。
本節(jié)課先行給出正弦交變電流的瞬時表達式,給出電壓隨時間變化圖線,讓學生根據表達式和圖像辨析不同時刻的瞬時值,體會瞬時值和最大值的概念。在此基礎上設計如下問題。
問題1:在四分之一個周期內,交變電流的平均電動勢是多大?
從平均的含義上引導學生利用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求解平均電動勢。建立平均值的概念。通過求解四分之一、半個和一個周期的平均值,體會平均值是和時間有關的,不同的時間段平均值不一樣。
問題2:在一個周期內,電阻上產生的熱量是多少?
在學生思考過后通過幾個小問題遞進:
(1)在此過程中能否使用恒定電流公式
(2)能不能利用這段時間內的平均值求解電熱。
利用一個周期這一特殊時間段上的分析:在一個周期內平均電流為零,而產生的熱量顯然不為零。從而得出不能利用平均值求解熱量的結論,進而引入“有效值”的概念,完成引入“有效值”的必要性分析。通過閱讀課本,建立“有效值”的概念。
問題3:如何求解交變電流的“有效值”
通過剖析“有效值”的概念,理解其中的等效替代思想后,就建立的求解“有效值”的基本思想:求出交變電流在這段時間上的通過電阻產生的熱量,再回帶到恒定電流公式中求解有效值。
在應用階段,通過不同的例題強化這樣的思想。
例1是矩形波,學生通過分段可以將交變電流轉化為恒定電流,從而完成交變電流在一個周期內熱量的求解。再完成有效值的求解。
例2是正弦波形,很顯然分段解決不了問題。這里需要微元分割處理,化一般為特殊,再次強調微元思想的意義和作用。順勢利用數學的積分方式給出有效值處理的一般表達式,同時給出平均值的數學表達式,通過數學表達方式的不同強化有效值和平均值的區(qū)別。
到此為止,從數學和物理兩個層面幫助學生建立起有效值的觀念和處理辦法,最后通過典型波形和特殊波形強化有效值的求解。
有效課堂教學反思6
實踐表明,培養(yǎng)學生把解題后的反思應用到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檢驗、反思的習慣,是提高學習效果、培養(yǎng)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學反思案例。解題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題指導思想就會有不同的解題效果,養(yǎng)成對解題后進行反思的習慣,即可作為學生解題的一種指導思想。反思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各方面的培養(yǎng)都有作積極的意義。反思題目結構特征可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反思解題思路可培養(yǎng)思維的廣闊性;反思解題途徑,可培養(yǎng)思維的批判性;反思題結論,可培養(yǎng)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反思過程中形成的知識組塊,可提高學思思維的敏捷性;反思還可提高學生思維自我評價水平,從而可以說反思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
有研究發(fā)現,數學思維品質以深刻性為基礎,而思維的深刻性是對數學思維活動的不斷反思中實現的,大家知道,數學在鍛煉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方面有特殊的作用,而這種鍛煉老師不可能傳授,只能是由學生獨立活動過程中獲得。因此,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要求作業(yè)之后盡量寫反思,利用作業(yè)空出的反思欄給老師提出問題,結合作業(yè)作出合適的反思。對學生來說是培養(yǎng)能力的一項有效的思維活動,從所教學生來看,一部分學生根本不按老師要求進行作業(yè)后的反思,而這部分學生95%的數學能力很低、成績差,他們只會做“結構良好”的題目,以獲得對問題的答案為目標,不會提問,這部分學生中,沒有一個會對命題進行推廣,而堅持寫反思的學生情況就大不一樣,因此,培養(yǎng)學生反思解題過程是作業(yè)之后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案例1,在完成解直角三角形“應用舉例”的5個例題后,啟發(fā)學生對5個題目的解題過程進行類比性反思,出示反思題目:請同學們再看看例題的解題過程,特別要注意在這些過程中相同方法的歸納概括,通過類比反思你能發(fā)現什么?
在教師的引導下,同學們發(fā)現這幾個題表面雖有許多不同之處,但卻有如下幾點相同:
⑴它們都有一個實際問題作背景;
⑵都用到了方程的知識;
⑶都用到了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
⑷都用到了幾何知識。
在此基礎上老師說:我通過解這幾個題的過程的反思與同學們相似,我的反思結論是它們都運用了同一個解題思維策略或同一個解題模式,就是實際問題幾何化,幾何問題方程化,而列方程的根據正好是剛學過的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這樣就把幾個例題的思考過程和解題過程統一成了下列模式(板書,并解釋每個箭頭的意義)通過對5個例題解題后的反思,學生對解決這類問題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并對反思的對象和方法有了一些體會。
案例2:胡玲同學在解完“梯形abcd中,點e是腰ab上一點,在腰cd上求作一點f,使cf:fd=be:ea”之后在作業(yè)的反思欄內寫道:“老師,如果e點在底邊上,如何在另一底上找到f,我有一種方法,不知對否?
作法,1.連結ac;2.作eo//dc交ac于o;3.作of//ab交bc于f。ae:ed=bf:fc。”同時,另一位學生在作業(yè)本中提出同樣的問題,寫道:“如果,在梯形abcd中,點e是底邊上一點,那么在另一底邊找一點f,使ae:ed=bf:fc,應怎樣找?”兩位學生對同一個題目,提出了相同的問題,前者解決了問題,但不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述問題,后者雖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但能準確的描述問題,兩位學生都良好的運用了直覺思維,這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能力,我及時公布了兩位的猜想,并鼓勵他們的這種主動猜想的創(chuàng)新精神,公布之后,同學們反映強烈,并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并且在討論中思維更加深刻,問題得到引伸,方法也出現了多種。
第二次作業(yè)本交上來了,一位學生對在討論中提出的新方法給出了證明,他寫道:“今天江喬說,如下圖,已知梯形abcd,e是底邊的一點,延長腰交于f,連結ea交ab與g就是昨天胡玲要找的點。我覺得它說的是對的;證明如下:……(證明略)”我也即時公布了這位學生提供的江喬的發(fā)現和他的證明,并說,江喬能想到這種方法,正如他在反思中所說,是他對解過的p244第22題的反思在這里起了作用,因為當時作了深刻的反思,從而對做過的題目有深刻的映象,自然很容易想到這種方法,因此,同學們應向他學習,解題以后不要停止,一定要多作反思。接下來的幾天中,都有同學圍繞著這個問題繼續(xù)思考,并且有的同學還將此問題作了進一步引伸,如胡靜在反思中寫道:“任意多邊形,知道一邊上一點,就可以由胡玲那種方法,在其它任一邊上找到一點,使與分得的線段的比等于這點分得的這邊上的兩條線段的比,只要先把多邊形變成三角形后就行。對嗎?”我批語道:“你已推廣了胡玲提出的命題,很好,且你是對的,請試一試能不能給出證明”。
鼓勵學生結合解題后的反思,提出問題,并將其指定為反思內容之一,既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又能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情境,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不斷探索的精神,從而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保護和培養(yǎng)。這無疑對學生“心態(tài)的開放,主體的凸現,個性的張顯”是十分有益的。通過解題后對習題特征進行反思,用自己的語言或數學語言對習題進行重新概述,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促進知識的正向遷移,提高解題能力。思維的深刻性表現在通過表面現象和外部聯系提示事物的本質特征,進而深入地思考問題,解完題后經常通過反思題目的特征,加深對題目本質的領悟,從而獲得一系列的思維成果,積累屬于個人的知識組塊,有助于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從而促進知識的正遷移。
有效課堂教學反思7
目前,語文課改正在向縱深發(fā)展。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教師的教學觀念、課堂教學流程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令人欣慰的革命性變化。本人,一直以來,也全力推行課堂教學改革,盡可能的實施新的教育理念。今天,又很榮幸的聽了國培教育的首席專家,云南師范大學張承明教授的關于"有效教學理念"的講座,對照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事例,仔細想想,確實還存在著一些誤區(qū),這不能不引起我的冷靜思考。
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爭議由來已久。與人文性相較,工具性是基本的。從工具性說,語文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了解、理解字、詞、句、篇的知識,提高聽、說、讀、學、思的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擬定基礎。然而,我在教學中,認為初中生已經完全有了自學生字詞的能力,所以常常忽視了對字詞積累這一塊的教學,更不用說在課堂上騰出時間來讓學生們抄一抄,背一背了。而是更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卻弱化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根本目的,聽說讀寫等語文課的最基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卻沒有落實。
張教授告訴我們,一個人終身發(fā)展中必須的語文基礎知識、語文基本技能是不能忽略也是必不可少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忽視對文本能力的培養(yǎng),這做舍本逐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符合新開課程標準理念的。說得更嚴重些,這是沖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事實上,這又會形成新的一種“教育悲哀”
語文教學必須要進行文本細讀,走進文本,深入文本,讓學生在文本里走個來回。這也是張教授在給我們做講座時反復強調的,語文教學是要讓學生拿起書本進行閱讀、感悟、發(fā)現,并主動進行知識的建構與文本探究。而我,常常會找些借口,認為學生的理解力不夠,所以常常用自己的構想去替代學生的構想,如我原來在執(zhí)教《蘇州園林》時是這樣引導學生的:
1、試找出你認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2、課文先后多次提出“圖畫”,請你再仔細閱讀課文,用“圈點法”找出這些句子,標明序號。這些句子中,哪幾句是寫整體?哪幾句是寫局部?哪幾句是寫細部?根據所標序號,你能概括本文的說明順序嗎?
3、通過自學,你在說明文的閱讀和寫作方面有哪些啟示嗎?
4、文中優(yōu)美的句段很多,自由選擇課文段落朗讀。并劃出你最喜歡的兩句,在書上進行批注賞析。
其實,這些問題的設置都是我的,而并不是學生自己通過仔細閱讀文本后他們產生的問題。聽了張教授的講座后,我想,可以這樣設計,讓學生們仔細閱讀文本,走進文本后,要他們自己提煉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思維的碰撞,優(yōu)化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思維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潛滋暗長起自己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從而提高語文學案教學的有效性。
老師不能滿足于傳統意義上的傳授,更要想方設法,喚醒、激活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巧設語文實踐活動,在語文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意識與習慣,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生動活潑地得到發(fā)展。因此,課堂教學要是以全體學生為核心,以“主體”的“自動”為前提,也可以以演講、辯論、練筆等為活動的學生喜歡的基本方式。一要創(chuàng)設生動、充實、熱烈的課堂氣氛;二要注重師生平等和諧對話;三要語文活動要有新意,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這樣使學生人人有愿望,人人有興致,人人在思考,人人在活動。可喜的是本人在教學時,也會偶有所獲的時候,如在執(zhí)教《馬說》一文在課堂三十分鐘時,組織了一場辯論:“世上是先有伯樂,還是先有千里馬?作者韓愈的觀點你同意嗎?”學生由于對文本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有了辯論的誘因,因而發(fā)言十分積極,各抒己見,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得到充分地被發(fā)掘,回答豐富多彩而又有個性,從而加深了對文本思想與情感的領悟與理解。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新的“教育革命”。在這當中,其實我們需要冷靜思考分析的問題還很多,例如: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活動?一切只是都需要學生探究得出么?一切教學必須始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嗎?如何處理學生個性化學習與教師的價值引導關系?如何認識教學過程的“動態(tài)生成性”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以后的教學實驗活動中加以認識、探討、研究和解決。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是提高語文課堂有效性的重要舉措,教學活動中還存在或將會出現各類問題,還有待我們去發(fā)現和解決。只要我們有正確的指導思想,有端正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有鉆研探索的求學精神和毅力,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任何問題和困難都會迎刃而解。愿和同仁共同努力。
有效課堂教學反思8
我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很好的發(fā)展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因素。
一、體現一個“主”字
這里所說的“主”字指的是:課堂的主陣地、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首先要充分發(fā)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我們的教學活動主要以課堂教學的形式進行,學生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都是通過課堂教學進行的。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潛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每位學生的發(fā)展是課堂教學,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也是衡量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時,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從哲學角度分析,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本。所以,課堂上我們要善于把學生推向主體,讓學生唱主角。讓學生通過自身積極的思維活動,自主參與,親身經歷學習過程,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再次,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把教師和學生從枯燥乏味的講解和被動接受的痛苦中解放出來。課堂上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要導得巧、導得活、導得適時,學生才能學得有趣、學得輕松、學得生動活潑;如果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就很容易造成高耗、低效、死板的課堂教學。
二、抓住一個“思”字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是通過思維活動實現的,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果。實踐中我們發(fā)現,優(yōu)質的數學課堂無不時時處處閃爍著思維的火花,在數學課堂上思維是“魂”,抓住了思維訓練就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設計與實施教學時,要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品質為出發(fā)點,注意挖掘教材中蘊涵的思維素材,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思辯的機會,使學生在思維活動過程中逐步掌握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方法,教會學生有理、有據、有序地思考與解決問題。
三、突出一個“活”字
這里所說的“活”字指的是:課堂教學的靈活性。一方面,課堂教學本身就是師生共同完成的雙邊活動過程,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不僅有教者的教學預設,而且伴隨著教學過程的展開必然會有新的生成,這就需要教師靈活的作出調整,千萬不能死搬教案,對課堂上產生的動態(tài)生成不聞不問。因此,教師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錘煉自己,以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駕馭課堂的水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靈活而精當的處理和運用課堂教學中動態(tài)生成的東西,活化課堂。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實踐表明,一個人在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下,學習的效率是很高的,那么,課堂上我們怎樣才能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呢?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首先,教師要增強思維意識,在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中,始終把激活數學思維放在首位。其次,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更應該創(chuàng)設一些學生喜聞樂見、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活潑而又蘊涵著一些思維力度的數學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被吸引到學習中來。第三,教學過程中,教者要善于不斷把問題引向深入,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思考問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重視一個“練”字
必要的練習是鞏固與強化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在數學課堂上更不容忽視,實踐中我們發(fā)現許多教師不能很好的處理“練”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練的目的性不夠明確,針對性不強,隨意性大;練的習題不夠精選,思維難易度把握不準,層次性不夠明顯;不能正確處理練與講的關系,以講代練或以練代講的現象普遍存在等等。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正確理解練習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擺正練與講的關系,還要精心設計習題,做到精練、巧練、及時練。我相信,只要我們重視“練”,課堂中注意讓學生充分“練”,就一定能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五、講究一個“創(chuàng)”字
課堂教學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chuàng)新,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更需要創(chuàng)新,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那么,面對新教材我們怎樣結合學生實際活化教材?怎樣選擇恰當的內容呈現方式?怎樣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式?這些都需要我們教師大膽創(chuàng)新,講究教學藝術。教學創(chuàng)新是有基礎的,這個基礎就是對新課標的理解與把握、對教材的鉆研、對學生生活實際的了解。所以,我們要不斷學習新課標、理解新課標、實踐新課標,潛心鉆研教材,走進學生的數學生活世界。只要我們有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不斷追求創(chuàng)新,勇于實踐,就一定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而又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之路。我們的課堂教學會因為創(chuàng)新而更加有效,會因為創(chuàng)新而更加多姿多彩,我們的學生也會因為創(chuàng)新而更加愛數學,在數學的課堂上他們將得到更大的收獲,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有效課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課堂教學的有效反思(精選23篇)08-04
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反思12-29
有效課堂教學反思(精選6篇)11-18
有效課堂教學反思(精選5篇)11-18
有效數學課堂教學反思11-20
初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反思12-05
課堂教學有效反思(通用6篇)11-11
有效課堂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11-19
淺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反思10-30